石锋教授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锋教授研究综述

一.石峰教授学术简介

石锋教授的专业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语言学、语言演化、语言接触与语言习得。已出版著作15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有《语调格局—实验语言学的奠基石》(商务印书馆2013)、《语音平面实验录》(2012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实验音系学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语音格局—语音学与音系学的交汇点》(商务印书馆2008)、《语音丛稿》(合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语音学探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等。

二.《语音学探微》简介

《语音学探微》是石锋早期先后发表的论文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本书收录了作者1983至1990年发表的语音学论文11篇,书后附有作者译校的国外关于声调和语音问题的重要文献3篇。11篇论文从类型题材上看可以分为3类。前三篇是讨论语音学和音系学的一些理论问题,第四篇到第七篇是天津方言的声调和连续变调的实验报告和理论分析,最后四篇是对塞音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对天津方言声调的研究中作者首先对单字声调做了实验分析。作者对以前天津方言调值描写出现的分歧进行了解释,他指出五度制标调法只是一种相对的分析方法,目的在于区别同一声调格局中的不同声调。作者提出3个数字表示声调有其优越性,认为凹凸这一特征在声调辨识中的作用。不同方言调值相似的声调有时候听起来很不一样,这与凸凹的区别有很多大的联系。凸凹的特征在调域的分布是很有规律的。如果吧调域分为上中下三段,那么上段的声调多具有凸的特征,下段的声调多具有凹的特征,中段的声调上升的则多具有凹的特征,下降的则多具有凸的特征。这是很重的一个发现。继单字调之后作者又对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分析。他总结了双字组的调位模式,共得到16个,变调而来的4个正好和其他声调模式重合;列出了区别特征矩阵,给出了变调规则。作者认为可以把它们区分为重重、重轻两种韵律类型。他还详细讨论了各个声调在不同位置上的声调曲线,阐明了这种变化的性质。在进行了这些具体的分析之后,作者又从理论上深入讨论了如何认识和记录天津声调的问题。他认为单字调是静态的声调表现,两字组中开始出现变调,是分析动态声调的起点,也是考察变调规则应用方式的基础。

石锋实验语音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塞音。吴语中完整保留着一套全浊声母,但是对其声学本质却是众说纷纭。石锋研究苏州全浊声母时注意选用在不同条件下出现的浊塞音作实验对象,并选用相同位置上的塞音做对比,采用多种声学特征来说明清浊的不同表现。

如何把声学实验所得的基频数据转换成符合人耳听感的音高感知量,是用实验手段辅助声调音系研究的关键。石锋(1986)在天津话声调实验中采用T值法,用声调音域变量代替倍频程常2:T=5(lgx-lgb)/(lga-lgb)。其中,a为调域上限,b为调域下限,x为a和b之间的测量点,所得T值就是X点五度值参考标度。T值法后来成为国内比较通行的转换公式。

本书的研究不是单纯就实验结果进行报告,能够从理论高度加以讨论也是该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作者能够就一些引人注目的课题,如吴语的浊塞音、天津话的声调问题等,通过细致的实验加以认真地讨论得到有一定深度的结论。第二作者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语言学的新理论新方法,从语音实验的结果出发将语音学和音系学结合起来,探讨语音变化的规律,今儿提出自己的见解。石锋的研究有不少理论收获,他提出语音的三个层次,音位音素和音子,确认音子在语音学中的地位。认为音子是现代语音学的逻辑起点。这种对语音层次的认识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音观和方法论的进步,对于深入认识语音规律是由意义的。他论述赵元任先生创制的五度标调法,认为它能够比较简明准确表示声调的基本特征,但它是一种“半语音学、半音系学”的方法。提出包括两个步骤的五度制记录法,以补其不足。他还提出用常用对数计算五度制调值的公式,把语音实验的声学数据和语言学家熟悉的五度制联系起来。在对天津话连续变调的规律进行讨论时他提出变调有两种不同类型:调位性和非调位型的,为连续变调的分析提出了基本的概念原则。他的分析不是就变调论变调,而是考察影响变调的各种因素,他提出首先要考虑韵律节奏对变调的作用,其次是词汇语义的影响,还有声调序列、音节组合、语法结构等的作用。这些都为探讨连续变调的规律提出了新的思考角度。

连续变调是语流变调的一种,指在声调语言的语流中,连读在一起的声调其调值发生不同于其本来形式的变化。关于连续变调的机制,石锋(1986)提出了“清晰-省力”是语流发音时的两大原则。石锋研究语调把它分为前后两大调群,将语调的调头和调尾与声调的调头和调尾相类比,但

同时强调调尾的重要性,因为有一些语调可以通过调尾来独立实现。石锋(1987)在汉语声调的分析中采用格局的思想之后,又试图把格局的思想应用在汉语声调的分析中。格局就是有声语言成分的格式及其布局,他考察了同一组语句在三种不同语速情况下音高曲线表现,从而认为语调格局的概念是可以建立起来的。语调格局包括三个因素(1)语调曲线起伏格式(2)句中个调群调域本身的宽窄(3)各调群调域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石锋、王萍(2004)通过200位天津发音人的大样本统计分析,得到天津话连读变调的新派跟老派发音之间有系统性的差异。按年龄段分别对语体差异和使用频度分组统计考察,发现了变化方向和变化速率的量化对应关系。

三.语音格局理论及其后续研究

语音格局是指同一类别语音单位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关系,“格”就是格式,外在的语音表现形式;“局”就的布局,内在的音系结构关系。语音格局的理念是建立在结构主义和现代生成音系学基础之上的,1968年Chomsky与Hall的《Sound Pattern ofEnglish》出版,语音格局的观念被提了出来,并对语音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国内,石锋(1986)把语音格局的观念和语音实验结合起来,运用语音格局的方法研究汉语的声调,提出“调位性变体”这一概念,指出只有在声调格局中才能真正理解调位性变体,在语音学和音系学的结合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此后,石锋结合对汉语具体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音系的研究,发展了语音格局的思想。

石锋(1991、1994)提出了声调格局。声调格局就是由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全部单字调所构成的格局。声调格局是声调系统的共同初始状态,是各种声调变化的基础形式。天津话的声调格局成典型成典型的分布状态。石锋(1991、1994)在提出声调格局后,受声学元音图的启发,提出了声调的声学空间。在声调格局中,每一声调所占据的不是一条线,而是一条带状的声学空间。只要一条声学曲线位于这个声学空间中,符合这个声调的特征就不会混同其他声调。石锋(1991、1994、1996、1997、1998)分别对北京话、广州话、贵州锦屏县的高坝侗语、秀洞和启蒙的侗语、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中和水语的声调格局做了全面的研究。在声调变异演化方面的研究有石锋和王萍(2006a; 2006b)依据52位北京发音人的较大样本,按性别、年龄、家庭语言环境进行声调数据的分组统计,发现男女发音的声调曲线具有系统性差异。

石锋(2002a)指出:“每一种语言和方言都有各自的语音格局。语音格局是语音系统性的表现,包括的内容可以有语音的切分和定位特征、音位变体的类别和分布趋势,不同音位之间的相对表现和配列关系等。”语音格局的分析可以用于音节内部的声韵调,也可以用于音节之间的协同发音和韵律特征的研究。比较不同语言和方言的语音格局,具有语言类型学意义。语音格局可以分为元音格局、辅音格局、声调格局和语调格局等。关于元音格局,石锋(2002a)指出:元音格局是元音系统性的表现,包括的内容可以有元音的定位特征、内部变体的表现、整体的分布关系等等。石锋(2002a、2002b、2003、2005)分别运用元音格局的研究方法研究过北京话、普通话、苏州话、广州话的元音格局。

四,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

语音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语音学家林焘先生不止一次讲到这一点(1996)《语音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后收录在《实验音系学探索》)石锋廖荣蓉(1986)比较了中美学生汉语塞音的时值,还分析了留学生所发的汉语r音音质,并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近年来,石锋老师带领其学生们系统地考察了汉语与英语、日语、韩语和俄语等语言在元音格局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母语元音的正、负迁移在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上的表现。有关方面的研究有石锋、温宝莹《中、日学生元音发音中的母语迁移现象》[6],石锋、时秀娟《俄、汉学生元音发音比较研究》[7]、石锋、曹巧玲《汉、韩学生元音发音比较研究》[8]。这些文章利用声学元音图对比分析了二语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元音格局,找出学习者的偏误表现,以发现并更好地消除母语的负迁移。《德国学生汉语元音学习中母语迁移的实验研究》高玉娟;石锋(教育科学2006)用语音实验的方法,以对汉语和德语元音格局的分析为基础,通过对比德国学生汉语元音的发音和中国学生汉语元音的发音,考察德国学生汉语学习中母语的正、负迁移在汉语元音学习上的表现,以便为纠正和克服不正确的发音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中国学生西班牙语元音发音中迁移现象实验研究》是基于母语是汉语,第一外语是英语的学生在学习第二外语西班牙语时的情况进行的研究。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