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

二、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2)

三、治理原则和要求 (3)

四、治理围和标准 (4)

1、治理围 (4)

2、治理标准 (4)

五、主要工作容和要求 (7)

1、水文 (7)

2、工程地质 (7)

3、工程任务与规模 (8)

4、工程设计 (9)

5、机电与金属结构 (11)

6、节能设计 (15)

7、施工组织设计 (19)

8、工程管理 (22)

9、工程占地拆迁与移民安置 (23)

10、环境影响评价 (25)

11、水土保持方案 (25)

12、投资估算 (25)

13、经济评价 (29)

六、组织分工及进度安排 (30)

七、可研报告主要成果 (33)

八、可研报告章节安排 (34)

九、附表 (34)

一、项目背景

省淮河流域面积6.7万km2,耕地4210万亩,人口3900万人。围涉及10个市、22个区(含市毛集实验区和市叶集实验区)、30个县及县级市。淮岸为广阔的平原,面积3.7万km2,耕地3110万亩;淮岸西南部为大别山区和江淮丘陵区,沿淮为一连串的湖泊洼地,面积3.0万km2,耕地1100万亩。

省淮河流域易涝多灾。易涝围包括沿淮湖洼地、平原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支流洼地,面积3.0万平方公里,耕地2800万亩。淮河流域的易涝面积占到全省易涝面积的近80%,年平均受涝面积约900万亩,其中成灾面积570万亩。1991、2003年大水,省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面积中,涝灾占80%以上。淮河涝的问题不解决,大水年份洪涝灾害损失严重的局面难以改观,治水面貌难以改观。易涝地区政府和群众迫切要求提高排涝标准,减轻涝灾损失。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多年的治理,洼地排涝条件较建国初期有很大改善,但总体除涝能力仍然较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河道排水能力低,洪涝水积滞成灾;②工程建设标准较低,防洪除涝能力弱;③面上配套不完善,排水系统不通畅;④管理薄弱,影响排涝工程效益的发挥。目前,沿淮洼地大部分地区的排涝标准不足5年一遇;平原骨干排水河道除涝标准大多不足5年一遇,多数排涝大沟实际排水能力达不到5年一遇,面上中、小沟不配套。

为了提高淮河流域洼地的排涝能力,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中明确“进行湖洼易涝地区配套工程建设,提高防洪除涝标准”,并作为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2003年10月国务院讨论通过了《关于抓紧淮河流域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建设有关问题的请示》,要求抓紧淮河流域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建设,并明确了淮河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003年10月水利部淮河委员会编制了《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同年11月编制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实施方案》,都强调要加强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的力度,并单独作为加快治淮工程建设新增三项之一。

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在近年开展的前期工作基础上,先后编制完成了《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淮河流域西淝河等沿淮洼地治理应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均通过水利部的审查。为进一步加快前期工作,

推动洼地治理进程,根据省水利厅要求和2008年12月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除涝规划报告》的近期实施意见,结合省低洼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近期洼地治理的有关前期工作。

二、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1)规划报告编制经过

省淮河流域湖洼地区地势低洼,易涝多灾。省委、省政府及水利部领导都非常重视淮河流域排涝问题。2003年大水后,省水利厅编制了《省淮河流域洼地治理规划指导意见》,2005年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就编制完成了省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治理规划。2007年,编制完成了《省淮河流域排涝规划报告》,省人民政府以皖政秘[2007]22号对该规划进行了批复。其主要措施包括排涝泵站工程、圩区堤防加固工程、支流河道治理工程、大沟及面上配套工程、退田还湖及移民迁建工程以及低洼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等非工程措施。

2008年12月,中水淮河公司在流域四省除涝规划报告的基础上编报了《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除涝规划报告》,2009年3月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对该规划进行了审查,基本同意该规划。

2)洼地治理外资项目及洼地治理应急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2003年大水后,为扩大淮河治理建设项目的融资渠道、加快淮河低洼地排涝治理建设,自2004年起启动了利用世行贷款开展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的前期工作,经过四年多工作,目前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利用外资项目建议书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可研报告已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的审查。在利用外资程序方面,世界银行先后派出了项目认定团、准备团、预评估团和评估团对洼地外资项目进行考察和评估。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外资项目治理围涉及八里湖、焦岗湖、正南洼、西淝河下游、架河、高塘湖、北淝河下游、高邮湖、澥河、沱河、天河等11片洼地,建设容包括堤防加固,河道疏浚,排涝泵站、涵闸等建筑物新建、重建和加固,排涝沟疏浚和桥梁工程,工程投资约16.2亿元,目前该项目初步设计已于2009年3月编制完成,项目清单见附表一。

2007年淮河发生大水。2008年5月,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了《省淮河流

域西淝河等沿淮洼地应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年9月,水利部水规总院对该可研进行了审查。根据审查意见,对该可研进行了补充完善,2009年4月可研报告通过水利部审查。省淮河流域西淝河等沿淮洼地应急工程治理围包括西淝河下游洼地、高塘湖洼地、洪河洼地、北淝河上段等4片洼地,工程投资约11.7亿元,目前该项目初步设计将于2009年5月完成,项目清单见附表二。

三、治理原则和要求

淮河流域洼地涉及围广、情况复杂,治理任务艰巨。淮河流域洼地治理工程需服从于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坚持“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贯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体现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治水的新要求,把湖洼地治理与水资源利用、国土开发与整治结合起来,修订完善防洪除涝体系的总体布局,兴利除害,发挥防洪、除涝、抗旱综合效益,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治理工程的实施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兼顾,坚持防洪与除涝相结合,治涝与灌溉统筹考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充分考虑洪涝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除害与兴利的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蓄、排、截等综合治理措施。

(1) 按照新的治水思路,在考虑防洪除涝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易涝地区。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耐水作物和水产养殖,加强管理,制定、执行有关法令和经济政策。

(2) 在分析论证现有工程布局合理性的基础上,研究考虑恢复、巩固、配套、发挥现有排涝工程作用,并着力解决面上排水出路问题。

(3) 充分利用湖泊、洼地滞蓄洪涝水,留足合理的洼地蓄水面积。严禁盲目圈圩,不合理的圈圩要退田还湖。分级确定圩堤的防洪标准和相应的排涝标准。

(4) 划清流域界限,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分片排水。尽可能自排,合理确定抽排规模。对有外水汇入的涝区,应考虑在上游修建滞蓄水工程,开挖撇洪、截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