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十章 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与脑电波活动
学习目标
1.掌握: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丘脑及其感 觉投射系统;痛觉;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 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神经递质与受 体;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兴奋由神经 向肌肉的传递;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条 件反射。 3.了解: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脊髓的感觉 传动功能;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基底神 经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 节;脑电图;觉醒和睡眠。
2 效应不同: 兴奋性/抑制性突触
3 媒介物性质不同: 化学性/电突触
(3)突触传递的过程 (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
突触前膜
去极化 前膜的电压门控式Ca2+通道打开
胞外Ca2+进入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释
放
递质在突触间隙内扩散
与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
后膜上某
些离子通道开放
某些离子进入胞
内
快速:递质囊泡,分泌颗粒
顺向运输
轴浆运输 (胞体到末梢) 慢速:微管和微丝
逆向运输:末梢到胞体,如神经生长因子、 狂犬病毒、破伤风毒素等
(二)神经胶质细胞
1 分类: ⑴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⑵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
2 基本功能: ⑴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的作用 ⑵修复和再生作用 ⑶免疫应答作用 ⑷形成髓鞘和屏障的作用 ⑸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⑹维持细胞外K+离子浓度 (7)参与某些活性物质代谢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突触小泡中抑制性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Cl-(主) K+通透性↑
Cl-内流、 K+外流 超极化
I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机制
(5)突触传递的可塑性 定义:将突触传递效能的改变(增强或 减弱)称为突触传递的可塑性。
不同的条件刺激引起不同形式的突 触可塑性变化,如强直后增强、习惯化、 敏感化、长时程增强、长时程压抑等。 与学习和记忆等脑的高级功能密切相关。
2.非定向突触传递
1.不存在突触前膜与后膜的特化结构; 2.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 3.曲张体与效应器间距离大;递质扩散距 离较远,传递所需时间可大于1s; 4.释放的递质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效应 器上有无相应的受体。
二、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神经元间主要通过突触传递信息。 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其他效 应器细胞之间发生功能性联系的特殊结构。 神经元之间通过其突触联系构成的复杂网 络,是完成各种信息传递和整合的结构基础, 也是完成对生理功能进行调控的结构基础。
(一)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
化学性突触
定向突触
存在共存现象
受体:是指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 (递质、激素等)特异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特殊生 物分子。
(1)神经纤维的直径
V直径大>V直径小,与内阻有关 (2)有无髓鞘,髓鞘厚度
V有> V无,跳跃式传导 (3) 温度:
V温度高> V温度低 如低温麻醉(神经传导阻滞)
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1)轴浆:神经元轴突内的胞质。 (2)轴浆运输:轴浆在胞体与轴突末梢之间 流动,这种在轴突内借助轴浆流动运输物质 的现象 。
①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突触小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通透性↑
Na+内流、 K+外流 去极化
EPSP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机制
②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胞体:合成蛋白质,形成神经递质及实现神
神经元
经元的信息整合
树突:(多个)接受刺激,将兴奋
突起
传向胞体
轴突:(一个)传导神经冲动,末 梢可释放神经递质
2.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的功能
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兴奋。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简称冲动。 神经的功能性作用:神经纤维将兴奋传到神经末 梢,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改变被支配组织的功能活 动的作用。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末梢还经常释放一些营 养性因子,调整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持 久性影响该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3.电突触传递
1.性质:是一种电传递 结构基础:缝隙连接
2.特点: (1)两神经元之间的间隙仅为2~3nm; (2)不存在突触小泡,靠水相通道蛋白联系; (3)传递为双向性; (4)电阻低,传递速度快,无潜伏期; (5)电突触传递的功能是促进不同神经元产 生同步性放电。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 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 器细胞上的受体,产生效应的化学物质。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1.生理完整性:
结构的完整性:如损伤或切断兴奋传导障碍
功能的完整性:如应用麻醉药,麻醉区离子跨 膜运动受阻,兴奋传导障碍
2.绝缘性:细胞外液对电流的短路作用 3.双向性:局部电流可沿N纤维向二个方向构 成回路。 4.相对不疲劳性:比突触传递耗能少。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中枢部分
神经系统
周围部分
按解剖部位
脑(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躯体神经
周围神经
按有关功能
植物性神经 感觉(传入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 植物性感觉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 运动(传出神经)
植物性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支配内脏器官、
副交感神经
心血管和腺体)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突触
非定向突触 电突触(缝隙连接)
1.定向(经典)突触传递:是神经元之间信 息传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要方式,以经典的突触结构为基础, 因此又称为经典突触传递。
(1)基本结构: ①突触前膜: 含线粒体和囊泡 (神经递质) ②突触间隙:
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 相应结合的受体
(2)分类:
1 根据突触接触部位分为 轴—树突触 轴—胞体触 轴—轴突触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与脑电波活动
学习目标
1.掌握: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丘脑及其感 觉投射系统;痛觉;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 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神经递质与受 体;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兴奋由神经 向肌肉的传递;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条 件反射。 3.了解: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脊髓的感觉 传动功能;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基底神 经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 节;脑电图;觉醒和睡眠。
2 效应不同: 兴奋性/抑制性突触
3 媒介物性质不同: 化学性/电突触
(3)突触传递的过程 (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
突触前膜
去极化 前膜的电压门控式Ca2+通道打开
胞外Ca2+进入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释
放
递质在突触间隙内扩散
与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
后膜上某
些离子通道开放
某些离子进入胞
内
快速:递质囊泡,分泌颗粒
顺向运输
轴浆运输 (胞体到末梢) 慢速:微管和微丝
逆向运输:末梢到胞体,如神经生长因子、 狂犬病毒、破伤风毒素等
(二)神经胶质细胞
1 分类: ⑴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⑵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
2 基本功能: ⑴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的作用 ⑵修复和再生作用 ⑶免疫应答作用 ⑷形成髓鞘和屏障的作用 ⑸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⑹维持细胞外K+离子浓度 (7)参与某些活性物质代谢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突触小泡中抑制性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Cl-(主) K+通透性↑
Cl-内流、 K+外流 超极化
I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机制
(5)突触传递的可塑性 定义:将突触传递效能的改变(增强或 减弱)称为突触传递的可塑性。
不同的条件刺激引起不同形式的突 触可塑性变化,如强直后增强、习惯化、 敏感化、长时程增强、长时程压抑等。 与学习和记忆等脑的高级功能密切相关。
2.非定向突触传递
1.不存在突触前膜与后膜的特化结构; 2.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 3.曲张体与效应器间距离大;递质扩散距 离较远,传递所需时间可大于1s; 4.释放的递质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效应 器上有无相应的受体。
二、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神经元间主要通过突触传递信息。 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其他效 应器细胞之间发生功能性联系的特殊结构。 神经元之间通过其突触联系构成的复杂网 络,是完成各种信息传递和整合的结构基础, 也是完成对生理功能进行调控的结构基础。
(一)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
化学性突触
定向突触
存在共存现象
受体:是指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 (递质、激素等)特异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特殊生 物分子。
(1)神经纤维的直径
V直径大>V直径小,与内阻有关 (2)有无髓鞘,髓鞘厚度
V有> V无,跳跃式传导 (3) 温度:
V温度高> V温度低 如低温麻醉(神经传导阻滞)
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1)轴浆:神经元轴突内的胞质。 (2)轴浆运输:轴浆在胞体与轴突末梢之间 流动,这种在轴突内借助轴浆流动运输物质 的现象 。
①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突触小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通透性↑
Na+内流、 K+外流 去极化
EPSP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机制
②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胞体:合成蛋白质,形成神经递质及实现神
神经元
经元的信息整合
树突:(多个)接受刺激,将兴奋
突起
传向胞体
轴突:(一个)传导神经冲动,末 梢可释放神经递质
2.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的功能
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兴奋。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简称冲动。 神经的功能性作用:神经纤维将兴奋传到神经末 梢,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改变被支配组织的功能活 动的作用。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末梢还经常释放一些营 养性因子,调整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持 久性影响该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3.电突触传递
1.性质:是一种电传递 结构基础:缝隙连接
2.特点: (1)两神经元之间的间隙仅为2~3nm; (2)不存在突触小泡,靠水相通道蛋白联系; (3)传递为双向性; (4)电阻低,传递速度快,无潜伏期; (5)电突触传递的功能是促进不同神经元产 生同步性放电。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 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 器细胞上的受体,产生效应的化学物质。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1.生理完整性:
结构的完整性:如损伤或切断兴奋传导障碍
功能的完整性:如应用麻醉药,麻醉区离子跨 膜运动受阻,兴奋传导障碍
2.绝缘性:细胞外液对电流的短路作用 3.双向性:局部电流可沿N纤维向二个方向构 成回路。 4.相对不疲劳性:比突触传递耗能少。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中枢部分
神经系统
周围部分
按解剖部位
脑(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躯体神经
周围神经
按有关功能
植物性神经 感觉(传入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 植物性感觉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 运动(传出神经)
植物性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支配内脏器官、
副交感神经
心血管和腺体)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突触
非定向突触 电突触(缝隙连接)
1.定向(经典)突触传递:是神经元之间信 息传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要方式,以经典的突触结构为基础, 因此又称为经典突触传递。
(1)基本结构: ①突触前膜: 含线粒体和囊泡 (神经递质) ②突触间隙:
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 相应结合的受体
(2)分类:
1 根据突触接触部位分为 轴—树突触 轴—胞体触 轴—轴突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