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 旧 锡 矿 史 溯 源
个旧东区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
个旧东区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摘要个旧锡铜多金属热液矿床的形成存在多期、多来源、多阶段的成矿作用,安尼期玄武岩的火山喷发为最早的成矿物质来源,燕山期的构造运动及酸性花岗岩的后期改造及成矿围岩三叠个旧组碳酸岩都为矿区的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关键字个旧;物质来源;花岗岩;玄武岩;幔源0引言个旧锡、铜多金属矿是一大中型多金属矿床,开采历史较长且研究成度也较高,现根据矿区的分析资料进一步论证个旧东区锡铜多金属矿的物质来源。
1矿区地质概况矿区位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及滇藏“歹”字型构造相复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
矿区内出露为中生代三叠系地层:上部为薄层泥质灰岩、砂岩、页岩,中部为石灰岩、白云质石灰岩、白云岩,下部为薄层泥质灰岩、砂岩、页岩。
中部为碳酸盐岩石是矿区主要含矿层。
矿区内构造较复杂,矿区的东部为一轴向北北东的五指山复式背斜,西部为一轴向北东的贾沙复式向斜。
其上发育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的扭性、压扭性、张扭性构造,这些构造控制了岩浆活动的方向和各类矿床的产状。
个旧矿区被近南北向个旧断裂分为东、西两区。
东区受五子山复式背斜控制,地层出露以三叠系中统个旧组碳酸盐岩为主;断裂构造则以近东西向为主,并呈梯格状近等间距分布(以此划分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卡房五大矿田)。
北东及近东西向构造对地表下部岩浆岩(特别是燕山期花岗岩)形态及矿床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元古代到新生代的各构造活动期内均有酸性-超基性岩浆活动,并具多期多阶段性,且强度不等、类型各异。
其中以印支旋回安尼期的间歇性海底基性火山喷发活动和燕山期酸性花岗岩浆侵入活动最为强烈,并与个旧锡矿成矿关系密切。
印支旋回安尼期变基性玄武岩(变玄武岩)产于个旧组卡房段第一层上部,地表出露于矿区南部的卡房至新建矿一带及北部麒麟山一带;燕山旋回晚期花岗岩主要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粒状黑云母花岗岩呈岩株、岩枝等复杂形态侵入于个旧组地层内。
论私矿生产在个旧锡矿发展中的双重性
论私矿生产在个旧锡矿发展中的双重性个旧锡矿产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但有规模的开采始于明朝中期。
中法战争后,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个旧锡矿生产迅速发展。
民国年间,个旧锡矿内部分为官营和私营两种经营方式,其中私矿生产在个旧锡矿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但由于私矿生产的特殊性,在个旧锡矿生产中表现双重性的作用。
标签:个旧锡矿; 官营生产; 私矿生产; 双重性民国年间,个旧私矿户数众多,大小不一,不属于单一企业。
有些年份出现数千家,衰落时仅数百家。
在极盛时期,私矿生产的大锡,在整个个旧锡业的总产量中占百分之八九十,矿工达到六七万人。
据一九四三年九月个旧厂业同业会调查,厂尖总数四千四百二十五户,其中硐尖二千七百户,草皮尖九百三十户,买塃尖五百五十户,其他二百四十五户。
这时经营锡业的私矿企业和矿工人数,均急剧增长。
据当时个旧厂业同业公会1933年8月和1934年9月的两次调查,厂尖总数分别为2344户和4425户。
若以每个厂尖平均有矿工15—20人计算,再加上大炉冶炼和其他辅助工人,估计1909—1936年间各年个旧锡业工人总数高达5—10万人。
“个旧锡山耳,名久矣,年税达六七十万,矿丁逾十五六万。
如此伟大矿山,虽外国亦不多见。
今幸吾滇有此,则其矿脉之宏壮,锡之丰富及办矿者经营能力可想知矣。
……数年来,锡价昂贵,每千斤可售千二、三百元,其成本不过八九百元,利之所在,人争趋之。
一采矿者招数十百人,此十五万矿丁所由致也。
”私矿的兴盛,对个旧锡矿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1积极方面(1)个旧私矿中容纳了大量劳动力,产量在个旧大锡生产中占据重要比重。
表11912年1936年个旧锡务公司私矿产量统计表〖BG(!BTXDF〗〖BHDFG1*2,FK5,K6,K7,K6,KF〗年代〖〗总产量〖〗锡务公司产量〖〗私矿产量〖〗私矿占总产量1912〖〗5802〖〗〖〗〖〗1913〖〗6580〖〗〖〗〖〗1914〖〗6660〖〗〖〗〖〗1915〖〗7360〖〗〖〗〖〗1916〖〗6850〖〗〖〗〖〗1917〖〗8700〖〗850〖〗7850〖〗90.23% 1918〖〗6750〖〗723〖〗6027〖〗89.22% 1919〖〗7680〖〗940〖〗6740〖〗87.75% 1920〖〗8985〖〗1992〖〗6993〖〗77.83% 1921〖〗8235〖〗2110〖〗6125〖〗74.38% 1922〖〗8760〖〗705〖〗8055〖〗92.54% 1923〖〗8603〖〗633〖〗7970〖〗94.16% 1924〖〗7860〖〗654〖〗7206〖〗92.31% 1925〖〗7119〖〗528〖〗6591〖〗92.58% 1926〖〗5586〖〗488〖〗5099〖〗91.27% 1927〖〗5466〖〗432〖〗5034〖〗92.10% 1928〖〗6000〖〗462〖〗5538〖〗92.30% 1929〖〗5738〖〗452〖〗5286〖〗92.14% 1930〖〗6015〖〗452〖〗5564〖〗92.40% 1931〖〗5633〖〗830〖〗4803〖〗85.28% 1932〖〗6744〖〗714〖〗6030〖〗89.42% 1933〖〗7431〖〗755〖〗6677〖〗89.85% 1934〖〗6947〖〗558〖〗6389〖〗91.97% 1935〖〗7529〖〗660〖〗6869〖〗91.24% 1936〖〗9411〖〗653〖〗7857〖〗93.41%总计〖〗145189〖〗15589〖〗129600〖〗89.26%资料来源:苏汝江:《云南个旧锡业调查》,1942年;张肖梅:《云南经济》;《云南冶金史》的有关资料统计。
云南个旧锡的故事
云南个旧锡的故事我打小就在云南个旧这地界儿混,个旧啊,那可是个跟锡有扯不清关系的地方。
我记得我家那片儿,到处都是跟锡有关的东西。
那矿洞就像一个个张着大口的巨兽,黑乎乎的,洞口周围的石头都被熏得黑黢黢的,透着一股神秘劲儿。
守矿洞的大爷,满脸的褶子就像那老树皮似的,眼睛总是眯缝着,可一旦瞅见有人靠近矿洞,那眼睛就突然瞪大,跟铜铃似的,大声喊道:“小崽子,离远点,这可不是你能瞎晃悠的地方。
”我就好奇啊,这矿洞里到底有啥?为啥大家对这锡矿这么上心呢?后来才知道,锡这玩意儿可金贵着呢。
我们这儿的人啊,祖祖辈辈都靠着这锡过日子。
我有个老叔,那可是摆弄锡的老手艺人。
他长得干瘦干瘦的,两只手却特别有劲,手指又粗又短,但是灵活得很。
我就爱看他摆弄锡块,那锡块在他手里就跟听话的娃娃似的。
他把锡块放在小火炉上,那小火炉里的火苗子一跳一跳的,映得他的脸通红。
他就一边烤着锡块,一边跟我说:“小子,这锡啊,是咱个旧的宝贝,你可别小瞧了它。
”我就问:“老叔,这锡有啥宝贝的?不就是一块金属嘛。
”老叔就瞪大了眼睛,像是我犯了啥大错似的,说道:“你这娃子,懂个啥。
这锡啊,能做成好多好东西呢。
你看那些个精美的锡器,亮晶晶的,多好看。
”老叔还带着我去看那些锡器匠人做活。
那小作坊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金属味儿。
几个匠人坐在那儿,全神贯注的。
有个年轻的匠人,脸白白净净的,头发有点长,时不时地用手撩一下,那眼神就没离开过手里的锡器。
他拿着小锤子,轻轻地敲打着锡器,每一下都敲得很有分寸,那声音清脆得很,就像鸟儿在唱歌。
旁边还有个老师傅,在一旁指点着,时不时地皱皱眉头,说:“这儿,再轻点,别把纹路给敲坏了。
”我在旁边看得入神,心里想着,这锡还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它从黑乎乎的矿洞里出来,经过这些匠人的手,就变成了这么漂亮的玩意儿。
有一回,我跟着老叔去集市上卖锡器。
那集市可热闹了,人来人往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老叔把他做的那些锡器摆在一个小摊子上,那些个锡器在阳光下闪着光,可招人眼了。
云南个旧锡矿的成矿时代
云南个旧锡矿的成矿时代秦德先;黎应书;谈树成;陈爱兵;薛传东;范柱国;党玉涛;童祥;武俊德;李玉新;王海云【期刊名称】《地质科学》【年(卷),期】2006(41)1【摘要】云南个旧锡矿经历了印支期海底基性火山—沉积成矿、海底喷流—沉积成矿和燕山晚期的花岗岩叠加改造成矿的作用。
用ArAr、KAr和PbPb法分析了3个成矿系列的成矿年龄,结果表明,成矿系列Ⅰ的ArAr法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95.93±5.41~123.91±15.41Ma,KAr法表观年龄为112.50±2.25Ma,普通铅法年龄为210~240Ma;成矿系列Ⅱ的ArAr法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191.81±2.26~205.11±4.38Ma,KAr法表观年龄为186.01±3.72Ma,普通铅法年龄为200~230Ma;成矿系列Ⅲ的ArAr法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83.23±2.07~85.22±2.38Ma,KAr法表观年龄为43.49±0.87Ma,普通铅法年龄为83~116Ma。
【总页数】11页(P122-132)【关键词】成矿时代;多期成矿;个旧锡矿;云南【作者】秦德先;黎应书;谈树成;陈爱兵;薛传东;范柱国;党玉涛;童祥;武俊德;李玉新;王海云【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矿产地质研究所;云南锡业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相关文献】1.云南个旧锡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机理研究 [J], 李胜红2.浅析云南个旧松树脚锡矿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J], 邹正波;陈超3.云南省个旧锡多金属矿集区高松矿田构造体系与热液脉型锡矿床成矿关系分析[J], 宋学旺4.云南个旧卡房锡矿田花岗岩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J], 马莲花;蔡永丰;刘希军;许继峰;周云;苏小倩5.云南个旧锡矿花岗岩体兰蛇硐突起与成矿规律 [J], 王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个旧的历史故事
个旧市是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通向东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蒙自市之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
下面我将为你讲述一些个旧的历史故事。
个旧因锡矿开发早而被誉为个旧大锡的故乡,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109年(汉元封二年)在大庄村附近就已有定居的傣族人,当时叫个旧,彝族叫它为果作,后取音近义明的“个旧”译名。
这里古属滇国地,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县,境内有彝族先民在此活动,以农业、林业、畜牧业为主。
个旧有着悠久的采矿和冶炼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开始采冶锡矿。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个旧的锡业开发与贸易日益发达,成为中外闻名的“锡都”。
在1952年云南省工业厅成立之初,锡的产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个旧的锡业生产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锡生产出口基地和锡化工基地。
个旧还是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其人均寿命居全国之首。
据记载,个旧在1950年时人口平均寿命为37岁,1978年为63.5岁,1980年为64.92岁,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个旧的“长寿之乡”美誉与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和谐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如今,个旧正以其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采矿、冶炼、建材、生物资源开发及加工等为主的工业经济和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经济,努力把个旧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和旅游城市。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个旧的历史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锡矿发展简史
龙源期刊网 中国锡矿发展简史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12年第04期云南个旧早在公元前就已开采锡矿。
清朝乾隆以来,锡业渐兴,迄清末民初,锡业大盛。
据海关记录,从1889年至1939年,个旧共出口锡300,766t。
广西、湖南产锡历史也较长,据载,宋元丰元年产锡2,321,898斤,其中贺州年产锡878,950斤。
大厂在宋朝采银,至清初采锡。
本世纪以来,我国一些重要的锡矿区都做过一些程度不等的地质调查。
比较重要的有:1898—1910年M.Lecrele及J.Deprat、1914年丁文江对个旧的调查;1934—1940年孟宪民等对个旧进行了1∶5万—1∶1万地形地质和坑、硐地质调查;1941年顾功叙等在个旧老厂进行了电法物探试验。
1941—1949年李四光等对广西富(川)贺(县)钟(山)作过矿区及区域地质调查;1945年谢家荣著《湘桂交界富贺钟江砂锡矿纪要并泛论中国锡矿之分布》。
孟宪民等对湖南香花岭锡矿床也作过调查,1936年著有《湖南临武香花岭锡矿地质》。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满足我国锡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大规模的普查勘探工作。
50年代首先对个旧锡矿进行勘查,至50年代中期就探明了一系列大、中型砂锡矿床,60年代提交了老厂、松树脚等几个原生锡矿勘探报告。
广西大厂锡矿也于1955年开始工作,从前人开采老峒和“三条小矿脉露天”着手,找到一系列大而富的锡多金属矿床。
50年代还开展了广西富贺钟和广东海陆丰以砂锡为主的普查勘探工作,很快探明了工业储量。
随着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的开展和物化探方法的广泛应用,60年代以来不仅在一些老矿区及外围不断有新的发现,还发现了一些新的锡矿区、带和新的锡矿类型,如80年代查明的滇西锡矿带(其中西盟等锡矿已投入开发)、80年代发现和评价的首例大型斑岩型锡矿——广东信宜银岩锡矿。
云南省个旧古老的锡文化
云南省个旧古⽼的锡⽂化个旧古⽼的锡⽂化之⼀--⽬测矿砂品位个旧即将在步⾏街展出⼀些能反映个旧古⽼的锡⽂化的雕塑,其中有⼀组⽤⼟碗“涮塃”的场景。
这是⼀种⽤⼟⽅法⽬测矿砂中含有多少锡⽯(主要的锡矿⽯)的办法。
现代使⽤的测定锡矿品位⽅法是使⽤化学分析的⽅法,要在特定的化验室内进⾏。
⽽个旧⼟⽅法估计品位反⽽更⽅便,⼿⾥拿⼀只碗就能⼤致认出锡矿品位。
当然所得结果只是⼤致的⽬测品位,误差是⽐较⼤。
其中还有不同⼈的经验因素影响所得结果的精度。
具体的“涮塃”⽅法是这样:⽤⼀个没有上釉的⼟碗,这种碗⽐较浅,深度约 5厘⽶,将要测品位的矿砂,⽤⼿抓⼀把放⼊碗中,再加⼊⽔,经过⼤致的碾磨粉碎之后,使碗反复旋转摇晃,将⼀些⽐重⼩的泥沙排出碗外,由于锡⽯⽐重⼤,留在碗底。
最后⽬测估计碗内残留的略呈黄⾊的锡⽯量。
个旧的⽼⼯⼈总结出⼀套形象的⽐喻品位的名称,例如:“⼤⽂钱”是品位最⾼,碗内锡⽯分布有⼤的⼀⽂钱那样⼤的⾯积。
其后先后是:⼩⽂钱、⼤⼩螺丝盖、⼤⼩碗底、⼤中⼩细黄⼝、⽼⿏巴掌、苍蝇翅等等。
分别代表锡⽯含量⼤约40%、30%、25%、20%、15%、7%、5%、1.5%、1%、0.5%等。
⼈们就是⽤这种⼟⽅法在交易现场初步确定矿砂的品位,决定矿砂价格。
或者在矿⼭矿洞内初步确定矿⽯品位,指导采矿⽅向或者探矿能否继续及其进⼀步导向。
个旧古⽼的锡⽂化之⼆:找矿与采矿在锡都个旧围绕着⽣产活动,产⽣了各种找矿、采矿⽅法的实践以及提⾼的经验总结,还有各种各样的⼝头⽂学以及神话、传说。
这些构成丰富多彩的个旧锡⽂化。
笔者试图⾸先从古今对⽐中,发掘前者的锡⽂化,因为这是⼈们最先接触到推动⽣产⼒的技术、⽂化。
锡都个旧有着悠久的开发矿产资源的历史。
也是重要的⼀种挖掘不尽的⽂化资源。
认识论告诉⼈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从表⾯到深部,从外到⾥,从浅⼊深。
个旧开发矿产资源也是遵循着这⼀原理,最先开采地表砂矿(俗称草⽪尖⼦),所谓的个旧48⼚⼤多数是属于这种开发⽅式,上、中、下⼋⼚以及外⼋⼚、新⼋⼚、新开⼚分别位于黄茅⼭⽚、⽼⼚⽚、⽼⼚南区、礞⼦庙⽚、卡房⽚、松树脚⽚区。
一部跨越千年的锡业史诗一张世界锡都的亮丽名片——“锡映千秋云腾万里”云锡锡文化浮雕墙落成侧记
一部跨越千年的锡业史诗一张世界锡都的亮丽名片——“锡映千秋云腾万里”云锡锡文化浮雕墙落成侧记“千秋锡业,百年商号。
个旧锡冶,始于西汉,两千余年,锡业流芳。
一八八三,云锡初建,由锡而生,因锡而兴,薪火相传……”从初步构想提出、设计方案审定到项目建设落成,历时近5年,在云锡控股公司的统筹部署下,经各参建方协同攻关、精益求精,备受社会各界和个旧市民关注的“锡映千秋云腾万里”云锡锡文化浮雕墙终于在2021年金秋十月揭开神秘“面纱”。
这是云锡继云南锡博物馆之后的又一匠心巨作,亦是一部跨越千年的锡业史诗、一张彰显世界锡都独特文化气质的亮丽名片。
缘起“依'锡’记得,自然天成,一步步的艰辛,一代代的积淀,以锡映千秋基业;依'锡’记得,天人合一,一次次的创新,一年年的腾飞,以锡迈功业世界。
”云锡锡文化浮雕墙设计方案中的序言,生动诠释了个旧与云锡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以盛产大锡著名的个旧,其锡矿开采史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在祖国蓬勃建设的岁月里,个旧的锡产业带动了整个云南省工业经济茁壮成长。
创立于1883年的云锡,是中国锡工业的发源地和云南工业文明的摇篮,13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云锡人秉承产业报国的家国情怀,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为振兴民族锡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前有锡博物馆的基础上,如何以更加独特的方式展现中国锡工业文明的灿烂成果和百年云锡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历史竖碑、为文明留底、为群体画像?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云锡控股公司决策层认为,浮雕墙作为文化外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能够对企业发展历程、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等进行高度浓缩和经典剪影,有益于促进企业文化传承与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品位提升的有机统一,而云锡在个旧的办公区紧邻城市街道,大门左右两边的石围墙所占区域较长,将其改造为具有锡文化特质的人文景观墙条件充分、切实可行。
2017年,在云锡个旧本部建设锡文化墙的构想由此提出。
群策为打造出具备独特云锡元素和审美视野的高规格锡文化艺术景观墙,云锡控股公司打破传统思维,引入多个文创团队,并邀请红河州、个旧市有关领导及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由浅到深、由理论研讨到形成主线创意,群策群力推进设计方案落地。
“资源枯竭魔咒”下的个旧工人村
“资源枯竭魔咒”下的个旧⼯⼈村2019-05-27云南个旧,锡矿⼯⼈村⾥,曾经的盗矿者、如今的艾滋病⼈程武终⽇躺在床上,等待死亡降临。
这⾥曾是“中国锡都”。
新中国成⽴以来,锡始终是这个城市的基⽯,矿⽯从⼭间挖出,北⾄昆明、东出⼴西、南下越南,为⼈们提供⽣存资本。
⼀度,这座边陲⼩城⼈⼝密度堪⽐上海――⼗⼆平⽅公⾥的城区⾥,聚集了⼗余万的产业⼯⼈和近四⼗万常住⼈⼝。
和所有因矿⽽⽣的资源型城市⼀样,从上世纪五⼗年代开始,⼏代产业⼯⼈在这个边陲⼩城建起“共产主义天堂”;在⼤⼯业飞跃时期,资源型城市普遍在短短半个世纪⾥耗尽蕴藏,陷⼊困境,⼤多⼈去城空。
2008年,个旧进⼊中国⾸批宣布的六⼗九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之列。
数百家选矿⼚逐⼀关闭,取⽽代之的是盗矿与抢矿团伙――其中不乏昔⽇的产业⼯⼈和⼯⼈⼦弟;曾经的⽕车站成为红灯区,下岗⼥⼯充斥其间;由于地处边境,交易与艾滋病泛滥。
⼤哥1986年,⼗⼋岁的程武不愿像⽗母那样做个寒酸⼯⼈,选择了当时最流⾏的路:上⼭抢矿。
那时正是私挖滥采最严重的⽇⼦,⼭上的锡矿多,直接裸露在地表。
程武总是带着三辆东风⼤卡车的弟兄,四处游荡。
⼀旦看中了矿,便跳下车:“这块矿我们要了!”也有对⽅不服的情况,车上的兄弟们就会抄起长⼑、猎枪,跳下车直接⽕并。
采到的矿极易出⼿,每天能赚两万。
两年时间,⼆⼗岁的程武便成了个旧最著名的⼤哥。
但好时光并未持续太久。
1992年,程武⽤⼑将⼈砍伤,被判⼊狱。
1997年,出狱的他想要⼲回⽼本⾏,却发现从前随处可见的地表矿已难觅踪迹。
程武却没有停⼿:地表矿没有,地底下还有。
但纵使如此艰⾟,竞争也⾮常激烈。
程武曾带⼈往下挖⼀处好矿源,眼看就要挖到了,却有⼈挖了⼀条捷径,抢到了前⾯;谈判也更加充满⽕药味,程武最常⽤的谈判⽅式,就是⾝上绑满炸药,留下⼀指长的引信,冲进对⽅房间,点燃打⽕机:“不想死的就把矿让出来!”最终,这样⾎腥的抢矿盗矿还是⾛到了尽头。
这⾸先缘于矿的枯竭。
云南个旧锡矿深部资源潜力评价的几个关键问题
云南个旧锡矿深部资源潜力评价的几个关键问题
云南个旧锡矿深部资源潜力评价的几个关键问题
个旧锡矿是一个以锡为主的超大型多金属矿集区,蕴藏丰富的锡、铜、铅、锌、钨、铋、钼、银、金、铟等多种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累计探明Sn储量200多万吨,是目前全球已知最大的锡成矿密集区.个旧的开采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代.至2004年,已有14个较大规模的矿山因资源枯竭而关闭;目前正在生产的5个大型矿山中,有4个属于资源危机型的矿山,接替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开展以深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先导的深部找矿工作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下面就着重分析影响个旧深部找矿的几个关键问题.
作者:夏庆霖张寿庭陈守余徐启东作者单位:夏庆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张寿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陈守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徐启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刊名:矿物学报 ISTIC PKU 英文刊名: ACTA MINERALOGICA SINICA 年,卷(期): 2007 27(z1) 分类号: P61 关键词:。
云南个旧锡矿田_矿床模型及若干问题讨论_毛景文
云南个旧锡矿的成矿时代(秦德先,黎应书,谈树成等,《地质科学》2006.1)
2006年1月地 质 科 学C H I NESE J OURNAL OF G EOLOGY41(1):122)132*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个旧锡矿深部和外围成矿预测及矿山增储研究0(2000YK-05),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项目/个旧锡矿区和外围玄武岩及其成矿作用研究0、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4BA615A-03)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D0008Q)资助研究。
秦德先,男,1939年10月生,教授,经济地质学专业。
2004-10-27收稿,2004-12-14改回。
云南个旧锡矿的成矿时代*秦德先1黎应书1谈树成1陈爱兵1薛传东1范柱国1党玉涛2 童 祥2 武俊德2 李玉新2 王海云2(1.昆明理工大学矿产地质研究所昆明 650093; 2.云南锡业公司云南个旧 661400)摘 要 云南个旧锡矿经历了印支期海底基性火山)沉积成矿、海底喷流)沉积成矿和燕山晚期的花岗岩叠加改造成矿的作用。
用A r -A r 、K-A r 和P b -Pb 法分析了3个成矿系列的成矿年龄,结果表明,成矿系列Ⅰ的A r -A r 法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95193?5141~123191?15141M a ,K-A r 法表观年龄为112150?2125M a ,普通铅法年龄为210~240M a ;成矿系列Ⅱ的A r -A r 法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191181?2126~205111?4138M a ,K-A r 法表观年龄为186101?3172M a ,普通铅法年龄为200~230M a ;成矿系列Ⅲ的A r -A r 法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83123?2107~85122?2138M a ,K-A r 法表观年龄为43149?0187M a ,普通铅法年龄为83~116M a 。
关键词 成矿时代 多期成矿 个旧锡矿 云南中图分类号:P 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3-5020(2006)01-0122-111 地质概况区域上,个旧矿区处于中国东南微板块西南缘右江陆缘盆地的南盘江凹陷褶皱束之西南隅,其西部、西南部与扬子克拉通毗邻。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
立志当早,存高远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矿区位于个旧市境内,面积达2140km2,以锡为主,共(伴)生有铜、钨、铋、铅、银等多种金属。
南北向个旧断裂将矿区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区有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卡房五大矿田。
西区有牛屎坡大型砂锡矿床及陡岩、竹箐坡等数十个中-小型锡、铅矿床(点)。
个旧矿区开采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朝即已产锡。
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外的地质学者即做了大量地质调查。
新中国成立后,对松树脚、老厂、卡房等矿田做了系统的地质勘探工作,累计探明锡182 万t、铜152 万t、铅308 万t、锌53 万t、钨14 万t、银2400t,等等。
个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锡都。
个旧位于华南后加里东褶皱系西南端的右江褶皱带,或称海西-印支拗陷带,拗陷区长期沉降,沉积了中三叠统厚达3000 余米的个旧组碳酸盐岩层,按其沉积旋回、相标志及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三段(T2k1T2k3)共13 层,主要赋矿层位T2k1 及T2k2 属局限浅水台地潮坪环境下形成的浅滩、湖、萨布哈沉积相,其中的富藻、富膏(已去膏化)层对某些成矿元素的原始富集可能起一定作用。
印支、燕山运动使区内地层褶皱、断层,伴之大规模基性、酸性和碱性岩浆活动,其后发生了以锡为主的多种成矿作用,形成了特大规模的岩控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锡石-多金属硫化物型是个旧矿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以其产出部位及矿石的次生氧化特征划分为夕卡岩硫化物矿床和层间氧化矿床。
前者产在斑状或粒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与个旧组碳酸盐岩的正接触带的夕卡岩体中(图3.13.2),矿床受控于岩体形态,矿体选择定位在岩体形态复杂地段,矿体形态和岩体形态有关,呈缓倾斜的透镜状、似层状,陡倾斜的柱状、脉状及不规则的囊状、瘤状、洼兜(袋)状,硫化物以浸染状网脉状条带状块状形式交代于夕卡岩体外。
个旧锡矿矿业文化
文化展示设施
旅游收益反哺
在旅游景区建设锡矿矿业文化的展示设施 ,如博物馆、纪念馆等,展示矿业历史、 工艺和文化。
将旅游收益部分用于锡矿矿业文化的保护 和传承工作,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的 良性循环。
04
锡矿矿业文化在现代 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历史价值
历史见证
个旧锡矿是中国乃至世界锡矿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矿业 文化见证了锡矿的开采、冶炼技术的发展历程,是研究矿业 史的宝贵资料。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历史价值
个旧锡矿是中国乃至世界锡矿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矿业文化承 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矿业历史独特文化标识,传承这一文化有助于增 强当地人民的地域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育价值
通过传承和展示锡矿矿业文化,可以教育后人了解历史,尊重劳动, 珍惜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
矿业遗迹保护
对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 锡矿遗址,应进行保护和 修复,为文化旅游提供基 础条件。
旅游产品开发
结合锡矿矿业文化,开发 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如 矿业体验游、历史文化游 等,吸引游客前来游览。
旅游服务提升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 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 促进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 。
文化传承
锡矿矿业文化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形成的 ,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价值
多元文化融合
个旧锡矿矿业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工业文化,它与当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相互 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科学精神
锡矿矿业文化中蕴含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对于推动现代科学技术 的发展和培养科技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锡矿发展简史
中国锡矿发展简史中国的锡矿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根据文献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锡的国家之一、以下是中国锡矿发展的简史: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中国已经开始使用锡制品。
当时,人们发现了锡矿石,并开始开采和提炼锡金属。
锡在古代中国的应用非常广泛,用于制造铜合金、青铜器、武器和日常用品等。
在古代中国的商周时期(公元前17世纪-前256年),锡的需求量迅速增加,锡矿的开采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据考古学研究发现,在河南、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证明了当时的锡矿开采和锡金属的大量应用。
进入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国的锡矿开采和锡金属的生产进一步扩大。
当时,中国的锡矿主要分布在湖南、广西、海南等地,其中湖南的锡矿最为著名。
湖南的锡矿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锡都”,成为中国锡产业的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锡矿开采和锡产量逐渐增加。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14-20世纪),中国锡矿的开采规模达到了一个高峰。
当时,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锡产国,锡矿的开采和制造锡产品的工艺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中国的锡矿发展在近代史上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锡矿工业受到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他们控制了中国的锡矿资源,并将其运往国外。
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锡矿工业再次得到恢复和发展。
当时,国家对锡矿工业进行重点扶持,建立了一批锡矿企业和冶炼厂。
中国的锡矿开采和锡金属生产重新回到正轨。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锡矿工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国家加大了对锡矿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了锡矿工业的良性发展。
中国的锡矿产量逐年增加,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锡产国之一到了21世纪,中国的锡矿工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锡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锡矿资源逐渐枯竭,勘探和开采难度加大。
因此,中国的锡矿工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寻找新的锡矿资源和开采技术。
个 旧 锡 矿 史 溯 源
个旧锡矿史溯源陈今雄个旧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锡金属的地区之一,具有二千多年的矿业开发历史。
自西汉开采矿业起,东汉时已形成分工协作之形式,明、清时期矿业开采渐盛,到民国年间曾有过鼎盛时期。
解放后,国家加强对锡业的扶持,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个旧已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锡工业基地。
相传,世居个旧的彝族先民,经常在有银铅、锡矿石的地方烧起篝火,人们常在此聚会、议事,平时又可取暖,所以篝火日夜不断,天长日久。
矿石和在高温下的木炭相互作用起了化学变化,一股白花花的液体从柴火下流出地面,凝固后在太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十分神奇好看,人们很惊喜,把它拿着互相传看,一些有心计的人就把它打制成各式各样的饰物戴在头上,手上,便有了使用价值。
消息传开后吸引了不少人寻到个旧来开采,于是就有了开发矿山之举。
一、个旧产锡始于何时个旧矿业开发的起始众说纷纭,见诸于史载的有:《云锡纪实》称:“滇锡之开发,相传始于元、明之际,……清康熙四十六年开个旧银厂又开龙树脚,初为银铅矿,……至光绪十一年锡产渐盛……”。
曾鲁光《个旧锡务概览》谓:“个旧矿产历史,当自康熙始,此时为银厂时代,……。
按个旧地质,似采银在先,银穷而复锡现。
”《个旧县志》记述:“个旧采办矿产,始于元代,系采银、铜矿,以清康熙、乾隆年间为旺盛时期。
”《汉书·地理志》记:“武帝改滇王国为益州郡,中有贲古县,其北采山出锡,西羊山出银、铅,南乌山出锡。
”《后汉书·郡国志》亦载:“贲古采山出铜、锡,羊山出银、铅。
”正德,《云南志·临安府土产》载:“锡,蒙自个旧村出。
”明人鲁昭《格古要论》云:“藩锡出云南,宜镶碗盏;花锡亦出云南,大花者高,小花者次之。
”谢肇淛《滇略》记述云南之锡“临安府者最佳,上者为芭蕉叶,扣之声如铜、铁,其白如银,作器殊良。
”……以现有所见之历史记载,则个旧矿业的开发当在西汉年间,即距今二千多年之前开始。
若从考古发掘之文物来分析,我国夏朝开始已有用青铜铸造的生产工具、兵器和祭器。
个旧锡矿是何时最早开采的?
个旧锡矿是何时最早开采的?
毛光源
【期刊名称】《职大学报》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个旧锡矿的开采,最早始于战国中期"庄(足乔)王滇"时代,距今约2500年左右;再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总页数】2页(P117-118)
【作者】毛光源
【作者单位】个旧成人教育中心,云南省,个旧市,6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
【相关文献】
1.云南个旧锡矿7座矿山获开采许可 [J],
2.个旧矿区发现一种富锡矿类型——花岗岩锡矿体 [J], 徐云端;李玉新
3.个旧锡矿高松矿田层间氧化矿赋存规律及找矿方向 [J], 陈兴寿;陆荣宇;芦磊
4.个旧锡矿马拉格矿田深部及外围找矿前景分析 [J], 路红记;吴庆
5.关于锡矿成因的若干认识——以大厂、个旧锡矿为例 [J], 周怀阳;徐克勤;叶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旧锡矿史溯源陈今雄个旧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锡金属的地区之一,具有二千多年的矿业开发历史。
自西汉开采矿业起,东汉时已形成分工协作之形式,明、清时期矿业开采渐盛,到民国年间曾有过鼎盛时期。
解放后,国家加强对锡业的扶持,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个旧已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锡工业基地。
相传,世居个旧的彝族先民,经常在有银铅、锡矿石的地方烧起篝火,人们常在此聚会、议事,平时又可取暖,所以篝火日夜不断,天长日久。
矿石和在高温下的木炭相互作用起了化学变化,一股白花花的液体从柴火下流出地面,凝固后在太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十分神奇好看,人们很惊喜,把它拿着互相传看,一些有心计的人就把它打制成各式各样的饰物戴在头上,手上,便有了使用价值。
消息传开后吸引了不少人寻到个旧来开采,于是就有了开发矿山之举。
一、个旧产锡始于何时个旧矿业开发的起始众说纷纭,见诸于史载的有:《云锡纪实》称:“滇锡之开发,相传始于元、明之际,……清康熙四十六年开个旧银厂又开龙树脚,初为银铅矿,……至光绪十一年锡产渐盛……”。
曾鲁光《个旧锡务概览》谓:“个旧矿产历史,当自康熙始,此时为银厂时代,……。
按个旧地质,似采银在先,银穷而复锡现。
”《个旧县志》记述:“个旧采办矿产,始于元代,系采银、铜矿,以清康熙、乾隆年间为旺盛时期。
”《汉书·地理志》记:“武帝改滇王国为益州郡,中有贲古县,其北采山出锡,西羊山出银、铅,南乌山出锡。
”《后汉书·郡国志》亦载:“贲古采山出铜、锡,羊山出银、铅。
”正德,《云南志·临安府土产》载:“锡,蒙自个旧村出。
”明人鲁昭《格古要论》云:“藩锡出云南,宜镶碗盏;花锡亦出云南,大花者高,小花者次之。
”谢肇淛《滇略》记述云南之锡“临安府者最佳,上者为芭蕉叶,扣之声如铜、铁,其白如银,作器殊良。
”……以现有所见之历史记载,则个旧矿业的开发当在西汉年间,即距今二千多年之前开始。
若从考古发掘之文物来分析,我国夏朝开始已有用青铜铸造的生产工具、兵器和祭器。
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是将锡矿石、铜矿石采出,经过洗选弃其杂质,留下锡石共、铜石共按一定配比冶炼而后才能获得。
个旧市博物馆藏文物中有被国家命名为国家一级文物精品、稀世国宝的汉代铜俑灯等一批青铜器皿,都是在个旧卡房矿区龙树脚黑蚂井村房东汉墓所出土。
在个旧城北郊倘甸南部石榴坝古墓葬群中也发掘有戈、斧、凿、刀等青铜器34件。
同时在卡房矿区发掘出冲子坡面积约2平方公里多的古冶炼遗址,较集中的地段有1000多平方米,经分析鉴定为东汉冶炼遗址,其中冶炼炉、烧灰窑、柱洞等规划、分布均较固定,说明当时已有大规模的分工协作生产。
此外,在莲花山和老厂矿区亦留有多处古矿洞。
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青铜祭器,其中含锡量多到20%,含铜量少至79%。
还有大理州剑川县海门口出土的铜斧、铜刀,……等等,所有这些都向我们报告了早在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商代晚期,生活在滇省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就已开始炼铜,并能制作青铜器皿的古老信息。
说明当时在云南个旧等地,就已有了开采、冶炼铜矿石和锡矿石,以及配铸青铜的技术。
而个旧矿业的开发起始时期,亦应先于这一时期。
二、锡矿史梗概个旧矿业开发,无论采银、采铜、采铅或采锡,起先都是个人开采。
一些好奇之士最先把裸露在地表层的矿砂撸拢来用木材火烧,由于高温下的锡矿石被木炭火烧化,银光闪闪的锡液流到篝火底部,锡金属便从此在个旧地区问世了。
从此,便有本地世居的先民,也有附近居民,甚至外籍的人们,陆陆续续闻讯寻到个旧矿山,意欲开山探宝,获取财富。
从商至元大约有两千年的漫长岁月,先民们不知经历多少艰辛,才慢慢发现,在所有烧过的矿石之中存在着差异,由于矿石中的含金(属)量有多少之分,所以炼出来的锡金属也就有好坏之别,从而逐渐认识到:要从矿石中寻找含矿量较多,质量较好的矿石才能炼出较好的金属。
于是就产生了找矿这种行动,先是在已开挖过的老采区地表采样,用涮碗的方法来鉴别其是否含有金属。
随着地表层的采空,就打小坑、挖小洞以寻找富矿,或者观察周围山坡岩石是否喷红(即岩石矿化),如发现山坡喷红,则在坡脚的凹地就很可能是富矿,这就是当时所谓的“石共走裙边”。
个旧矿产资源丰富,最初开采时因有不少矿苗露头,只需顺着矿苗打坑道找矿,由此积累了“顺荒行”、“看拴口”的找矿方法,从当初的地表采矿进入坑道采矿。
在坑道采矿往往遇到矿石与岩石共生,所以采到的矿石必须粉碎,才能取得含金属量高的矿砂。
其实,无论是采矿、挖矿、探矿、或找矿,都是为了找到含矿量高的矿石,实际上也就是矿山开发。
先是少数人三五结伴到矿山找矿,经过若干代人的摸索,掌握了鉴别矿石、估算含量,开挖等技能之后,才在有矿的地点边探边采,形成“厂位”,逐渐出现兄弟同在一个厂位共同开矿办厂,或叔侄合办的小硐小尖。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良,生产方式的进步,有经验的能够熟练掌握技术的人就会挖到富矿,扩大规模,招雇工人,办起十来人,几十人的厂尖,有采有选,炉号也随之出现。
从汉代至清光绪约二千多年都是私人开采,其间,在明代私营经济就有了一定规模。
《滇南名宦志》载:隆庆二年(1568年),一名叫周世用的贵州人任蒙自知县,离去之日“个旧锡户以二百金为赠”。
可见那时(明代晚期)的锡户,其所办厂尖已有相当生产规模,业主也已相当富有。
清代,私营锡户相继增多。
现今个旧云庙内存有一块立于1920年记开山矿王的碑文云:元朝末年,贵州有个商人叫卫定疆,经商到滇池边,听说滇南盛产银、锡,于是携儿带女,不辞辛苦来个旧办厂,不几年便成了经营锡业的富户,遂定居个旧。
《明史·食货志》写道:“正德九年(1514年),军士周达请开云南诸银矿,因及铜、锡、青绿。
诏可,遂次第开采。
”同年,周又向朝廷申奏:派太监梁裕到矿山管理,将个旧划归蒙自。
从此,个旧锡矿的开发正式纳入官方规划。
康熙《蒙自县志·厂务》载:个旧已“锡胜于银”。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朝廷正式制定个旧锡课年额。
乾隆五年(1740年),据《清朝文献通考》载:个旧锡经朝廷批准由滇黔川三省收购与铜配铸青钱。
此后锡需求量增大,锡价见涨,锡开采受到促进,道光以后,银、铜资源渐竭,银、铜厂户转而办锡。
随着锡的用途和销路扩大,使锡业生产获得较大发展,各地私商争赴个旧采锡,投资经营者来自国内各省,以湖南、湖北、江西、山西、陕西为多。
“楚人居其七,江右居其三,山陕次之,别省又次之”。
据康熙《蒙自县志·厂务》载:“四方来采者不下数万”。
嘉庆以后,锡户以邻县居多,其中建水、石屏两县为最,故有“建水人多打洞(指坑下采矿),石屏人多盘岭岗(指露天采矿)之说。
至清末,锡户已逾千家。
宣统三年(1911年)云南临安府个旧厅按年查报工厂人数表,报称:个旧私营锡户“合计大小不下一千二百余家”。
民国三年(1914年)八月,云南巡按使咨呈财政部《个旧历办情形》称:“砂丁十五、六万,均以矿为业。
”此时采区逐渐扩大,几乎遍布百里矿山,并已形成稳定的厂位布局,依矿床分布有采区百余处,其中最著名者有五大采区,时人以县城为中心分别依方向及远近称其为:上八厂、中八厂、下八厂、外八厂、新八厂。
上八厂位于东南部,指黄茅山、松子坪、长冲、野猪塘、塘子凹、石共王山、晒鱼坝、白泥塘。
中八厂亦位于东南部,指耗子厂、梅雨冲、银硐、湾子、花扎口、天生塘、大平子、小城门硐。
下八厂位于南部,指蜂子硐、头台坡、二台坡、三台坡、上竹林山、中竹林山、下竹林山、黑蚂井。
外八厂位于东南部,指上氵蒙子、下氵蒙子、白石岩冲、黑明槽、黄泥硐、老铅坡、凉山、上锁口。
新八厂位于南部,指大冲、石丫口、老寨坪、前山、后山、老熊硐冲、美女山、滥泥湾。
除此之外再加上后来新开的厂尖荷叶坝、破山槽、古山、半坡、大竹叶、马拉格、瓦房冲、野鸡硐八处,合称“四十八厂”。
因而个旧矿区广为流传有“先打老城内硐,后开四十八厂”的传说。
其实个旧矿山厂位不止于此,尚有麒麟山、老象冲、牛屎坡、龙树脚等近百处。
其时个旧采矿景况,犹如民国三十三年昆明出版的《工业生活》杂志所描述:“开掘无分白昼,各山电炬、汽灯明耀有如白昼,来往各山至矿区运矿砂及生产、生活物资的骡马凡万余匹,熙来攘往,途为之塞。
市城热闹,好象每天都是大街子。
举凡美国罐头,英国呢绒,以至苏绸蜀锦,各项古董无不尽有,繁华盛况,远过昆明”。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蒙自海关正式开关之后,个旧锡开始大批从红河水道出运香港转国际市场,销路畅通,生产成本降低,锡业的生产规模随之获得较大的发展。
由于个旧矿山已成为世界重要的锡产地,法美等帝国主义开始掠夺,清政府亦加强对个旧锡资源的控制和开发,曾于光绪九年(1883年)由云南当局拨官款设立个旧厂务招商局,从事锡的开采、冶炼及运销,首次开办官营锡企业。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个旧厅同知雷元澍、绅商代表李光翰呈请云南矿务大臣唐炯、云贵总督丁振铎向朝廷奏准,成立云南省当局与个旧锡商合股的个厂官商有限公司,为个旧历史上最早的官商合营锡企业,促进了锡产量的迅速增长。
宣统二年,(1910年)锡产量6000吨,比上年增长26.5%。
从清宣统元年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的32年间共产锡242871吨,平均年产7589吨,其中有4年突破万吨,最高年(民国六年)达到11070吨,约占全国同期锡产量的90%。
是解放前个旧锡产量的鼎盛时期。
抗日战争开始,国民党政府为掌握抗日战争期间后方的重要资源,先于1939年秋,对个旧锡开采实行战时统制政策,由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对锡控制经营。
由于锡自由交易禁止,外销通道阻断,政府购锡价格偏低,又不能及时兑付现款,加之个旧先后遭日机23次160余架次的轰炸,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致使大批私营厂尖,炉号倒闭,纷纷停厂歇业,人走厂散,矿山一片荒凉,个旧锡业终成颓势,产量一蹶不振。
民国三十年,锡产量由上年的9094吨开始下降为5094吨,至民国三十八年的九年间共产锡29044吨,年平均产锡3227吨,最低年民国三十四年只产1600吨。
解放后,国家极为重视个旧锡业的恢复和发展,将云南锡业股份公司收归国有,改建成国营中央企业云南锡业公司,大力投资建设国营矿冶企业,扩大生产建设规模,不断革新技术,更新设备,至1952年底,个旧锡金属产量中国营企业所占比重上升至64%,私矿及小生产队组占36%,有史以来第一次改变了私大于公的局面,确立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国营经济的投资建设,实行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推广使用先进技术、设备,个旧锡业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现代化采、选、冶配套设备和生产能力,总产值和利润约占地区工业总产值和利润的2/3。
锡产量由解放前光绪十五年(1890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0年间累计323042吨,平均年产5384吨,上升到1950年至1990年的40年累计6321730吨,平均年产15419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