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精)
《春江花月夜》全文赏析
![《春江花月夜》全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c117e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6.png)
《春江花月夜》全文赏析《春江花月夜》赏析一传统意义的《春江花月夜》,指的是陈隋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创,世间拟作甚多,但张若虚的最负盛名,堪称绝调。
张若虚是初唐晚期的重要诗人,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与贺知章、张旭、鲍融并称“吴中四士”。
在《全唐诗》中,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但一篇《春江花月夜》使诗人赢得了“孤篇压倒全唐”的美誉,其声望直追《登幽州台歌》的作者陈子昂,并与陈子昂一起引领着诗歌创作的主流,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气息。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价值是多方面的:生活气息浓郁,跨越了宫体诗题材狭窄的小圈子;语言清新,音调婉转,韵味无穷,洗净了六朝宫体诗的浓脂腻粉……但在构成诗的艺术美的诸多要件中,至关重要的是这首诗的意境。
诗贵意境。
一首诗具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韵律是不够的,如果意象枯涩,意境平庸,那么那些美的东西不过是破碎的残片。
《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是张若虚惨淡经营的艺术结晶,是诗人受大自然之惠、精神世界得到洗礼而传达出来的内心感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诗人一开篇,就在一个开阔的背景上勾勒出春江月夜的总貌和气势。
紧接着,诗人极力状写春江花月夜的静谧美:滟滟的江波,皎皎的明月,似霰的花林,如梦的沙汀……这幅迷人的“春江月夜图”,展示了大自然明丽纯美的景色。
但诗人没有不加节制地尽兴铺陈,而是以“皎皎空中孤月轮”为写景作结。
句中着一“孤”字,渗透进淡淡的惆怅,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二句推出。
这两个问句是全诗的关眼,打开了由景入情、入理的通道,凝聚着沉重的沧桑之感,是诗人的历史性慨叹,为下文点化出一片哀怨无边的诗境。
在绝妙的转换之后,诗人切入“春江花月夜”的`传统内容——抒离愁、诉闺怨,用疏朗的笔致、丰腴的辞采、醇厚的情味,将自然之景,思妇之怨、诗人之情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牵引读者的思绪疏离世俗的空间,进入一个空灵美妙的清纯世界。
更可贵的是,诗人在情感婉转回荡的咏叹中交织着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对人生的感慨。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37d79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9.png)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一、《春江花月夜》简介《春江花月夜》源于一首名为《夕阳箫鼓》的琵琶文套大曲。
公元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此曲更名为《浔阳琵琶》,收入他所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并立了十个小标题:“夕阳箫鼓、花蕊散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
乐曲这样注释以后,便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联系起来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的意境隐含其中,所以又有人称它作《浔阳夜月》、《浔阳曲》。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根据汪昱庭的传谱《浔阳夜月》为蓝本改编成丝竹合奏曲,并借用古乐府诗题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改编后也有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洄澜拍岸、棹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
这时乐曲意境已不再是“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秋意晚江、离愁别绪。
它剔除了《琵琶行》中的沦落人飘零天涯的落寞与失意,而将曲意专注在“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上,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境。
改编以后乐曲有很多种版本,但大同小异,是同一乐曲衍生而来。
全曲十段,用自由变奏的方法使主题循环衍展来阐述乐意。
乐曲第一段为主题旋律的呈示,然后是该旋律的九次变奏,每一次变奏都将曲意向前推进,虽然是基于同一旋律,但毫无单调之感。
同时,还采用了我们非常熟悉的“换头合尾”的手法(这在民间传统器乐曲中是很常见的),使长短不一、变奏方法各异的十个段落泾渭分明,都落在同一淡定优雅的曲调片段上。
二、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原曲《夕阳箫鼓》因用音色清脆明亮的琵琶演奏,表现力很强,声音很具穿透力,是一首著名的文曲。
但是琵琶的演奏指法熟练掌握的人很少,后来经改编的丝竹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不仅更富有表现力,而且去除了原琵琶曲中表达江上思妇的哀怨离愁的主题。
民乐合奏的《春江花月夜》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主题表达也更细腻。
《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
![《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185be1aeaad1f346933fdf.png)
《春江花月夜》赏析原为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幽明《浔阳夜月》等(汪昱庭传谱)。
1925年大同乐会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十分成功。
解放后又经多次整理改编,艺术形式更为成熟、完善。
音质朴柔美,细腻流丽,形象真切生动,表现了江南水乡月夜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的怡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情。
张若虚,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
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
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全曲一般分成10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
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
(1)"江楼钟鼓":散起,琵琶模拟江楼的鼓声,叙述着暮色的降临,箫、筝奏出波音,描绘微风起涟漪的鸿波,然后乐队奏出舒展、优美的主题。
(2)"月上东山":使主题旋律高四度的展衍,音乐稍显明亮。
(3)"风回曲水":曲调逐层下旋、回升(此段经常被省略)。
(4)"花影层叠":用琵琶的华彩乐句表现水中花影摇曳的景象。
(5)"水深云际":音乐进入低音区,景象深广,偶而琵琶点出泛音,使人想起近处的水滴。
(6)"渔歌唱晚":箫与琵琶奏出歌唱性旋律,显示超脱凡世悠闲自得的意景。
《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
![《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f1797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3.png)
《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其实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而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运用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而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980fe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b.png)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
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
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
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
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造成诗国的黑暗,遗下无数罪孽。
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习,以能作五言诗作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会作诗就会被人鄙视、不能参加社会活动,诗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
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诗人们“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就是大唐开国创业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现不出象宋太祖赵匡胤《日出》诗那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气魄。
李世民对诗人张昌龄的文澡很赏识,但张昌龄等应进士科不第,李世民问原因,考官说他们文风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认了。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
(完整版)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
![(完整版)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https://img.taocdn.com/s3/m/f0d7dd482cc58bd63086bd49.png)
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初为琵琶曲《夕阳箫鼓》,后来有人感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句改名为《浔阳琵琶》或《浔阳夜月》,最终又借用《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主题句定名为《春江花月夜》。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丝竹乐曲,又经解放后的多次整理,更臻完善,尤其中央民族乐团彭修文改编的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之诗情画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经常在国际乐坛上发出夺目的光彩。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平稳舒展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以及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仪态。
全曲分为十段,宛如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
乐曲在发展中运用了变奏(均以第一段素材为基础)、展衍(在原主题素材自由发挥)、合尾等结构方式,因此各段间既有多次对比又有多次统一;尽管每段旋律新的因素层出不穷、变化多端,从不同角度展示音乐的意境,但结尾处又多殊途同归于同一乐句,听起来自然和谐,有“一生万物”而“万物归一”之象,十段乐曲都配有富于诗意的小标题来引发人们产生联想。
1、江楼钟鼓。
夕阳西下,耳畔响起源自江头尽处的阵阵萧鼓。
接着优美如歌的主题旋律把一幅斜阳余辉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江上秀丽迷人景色呈现在眼前。
2、月上东山。
主题移高四度自由模进,有徐徐飘来的上升之感,将夜色朦胧,江清月白之意境表现出来。
3、风回曲水。
它基本上是第二段的变奏,曲调层层下旋又回升,增加了音乐的张力,描写了江风吹拂、流水回荡时泛舟游客的欢快心情。
4、花影层叠。
音乐在流动的过程中出现四个快疾的乐句,与前面悠扬的乐句呈较大的对比,好似江风习习,水中花影纷乱层叠,美不胜收。
5、水深云际。
琵琶、二胡和中胡先在低音区奏出醇厚深沉的音调,忽而八度跳越,琵琶悠然飘出轻柔透明的泛音,描写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之天水共长的壮阔景色。
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ecfd3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c.png)
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导语:歌曲《春江花月夜》白杨是根据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春江花月夜》改编的流行歌曲。
歌词保留了原诗的三十六句,分为上下两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赏析。
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是我最喜爱的音乐之一,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抒情乐曲。
它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诗章。
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美天地。
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瞧,月亮正从东山冉冉升起,小舟一叶静静地在江面荡漾着,和风微微吹拂,随风的杨柳轻飏着柔美,西岸的花影婆娑摇曳着温馨,万物浸润在袅袅的芬芳绮旎气息中。
让大自然将其迷人的艳丽、勃勃的生机、盎然的春意,一幅幅,一幕幕的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春江花月夜》最早叫《浔阳箫鼓》。
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该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
尽管此曲与白诗无内在联系,但曲中的“皎皎空中孤月轮”等不少情景,却使人生发出诗意的联想。
后人依据乐曲的风格内容,更是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春江花月夜》为该曲命名。
可见此曲确实富有诗情画意、典雅精致。
《春江花月夜》诗的作者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他留给后人的作品虽然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让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其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诗人首先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写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月色中,烟波浩淼,江天一色.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诗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时空无限,生命无限,俯仰古今,感慨宇宙,表现出一种辽阔深沉的宇宙意识,面对流水似的一去不复返之光阴,诗人此时又陷入了无限的感伤和迷惘,从而发出睿智旷远的人生感叹。
《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4篇
![《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18201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b.png)
《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4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春江花月夜》的简要赏析
![《春江花月夜》的简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50c34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2.png)
《春江花月夜》的简要赏析《春江花月夜》的简要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的简要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原文唐代: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全诗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
其中“春”“江”“花”“月”“夜”运用了“发生法”使其出现,又用“消归法”使其消失。
月光是一条贯穿性的线索,有它将哲理性思索,将思妇,游子紧紧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情,景,理有机统一的完整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情是升华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
在开篇诗人用神来之笔给人描绘了一幅奇丽的图画后,(全诗以月、水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光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
)转入了对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1、诗人在空灵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
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问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识,表现了对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这些奥秘的兴趣。
同时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述说中,又表现了对人生的执着和赞美。
诗人在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相遇中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2、诗人把对人生意义的满足引向了男女相思相恋的情爱上。
诗中“白云”“清风浦”分别象征行踪不定的男子和男女分别的所在。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ee6da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7b.png)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
乐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的景色。
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
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乐声初起,波涛滚滚的大江便出现在眼前。
暮色降临,一轮皎月从天边生起,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大江上,江边的一草一木仿佛是披上了一层纱,变得雾蒙蒙,水天一色,波涛发出轻轻的声音,仿佛是风吹过无边无际的草原[参考资料]1:北京《人民音乐》2000年第9期2:1999年第2期《星海音乐学院学报》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优美全曲一般分为十段,每段都加上一个富于诗意的抒情乐曲。
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委婉质朴,的小标题,这些标题是:一、江楼钟鼓;二、月上节奏流畅多变。
乐曲通过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东山;三、风回曲水;四、花影层叠;五、水深云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际;六、渔歌唱晚;七、洄澜拍岸;八、桡鸣远濑;宛如一幅技法精细、色彩柔和的工笔山水画卷,把九、欸乃归舟;十、尾声。
乐曲的演奏形式很多:江南春天静滥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有琵琶、洞箫、二胡、筝、大胡、大鼓、碰铃等组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美景,一幕成的小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又有增加扬琴、笙、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使中胡、拉阮、云锣、大锣、大鼓等中型民族乐队的听者心旷神怡。
演奏形式;还有以大型民族乐队形式演奏的,它们《春江花月夜》早在1875 年以前就在民间流之间各有特色。
春江花月夜琵琶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琵琶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ec86c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f.png)
春江花月夜琵琶曲赏析春江花月夜琵琶曲赏析导语: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江花月夜琵琶曲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春江花月夜琵琶曲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
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
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
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
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
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得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它原先名叫《夕阳箫鼓》。
这个曲名最早见于清朝姚燮晚期著作《今乐考证》一书中,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
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的传抄琵琶谱及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
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将它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绝此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
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
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格格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完整版)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
![(完整版)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https://img.taocdn.com/s3/m/729c58a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79.png)
(完整版)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初为琵琶曲《夕阳箫鼓》,后来有人感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句改名为《浔阳琵琶》或《浔阳夜月》,最终又借用《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主题句定名为《春江花月夜》。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丝竹乐曲,又经解放后的多次整理,更臻完善,尤其中央民族乐团彭修文改编的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之诗情画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经常在国际乐坛上发出夺目的光彩。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平稳舒展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以及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仪态。
全曲分为十段,宛如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
乐曲在发展中运用了变奏(均以第一段素材为基础)、展衍(在原主题素材自由发挥)、合尾等结构方式,因此各段间既有多次对比又有多次统一;尽管每段旋律新的因素层出不穷、变化多端,从不同角度展示音乐的意境,但结尾处又多殊途同归于同一乐句,听起来自然和谐,有“一生万物”而“万物归一”之象,十段乐曲都配有富于诗意的小标题来引发人们产生联想。
1、江楼钟鼓。
夕阳西下,耳畔响起源自江头尽处的阵阵萧鼓。
接着优美如歌的主题旋律把一幅斜阳余辉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江上秀丽迷人景色呈现在眼前。
2、月上东山。
主题移高四度自由模进,有徐徐飘来的上升之感,将夜色朦胧,江清月白之意境表现出来。
3、风回曲水。
它基本上是第二段的变奏,曲调层层下旋又回升,增加了音乐的张力,描写了江风吹拂、流水回荡时泛舟游客的欢快心情。
4、花影层叠。
音乐在流动的过程中出现四个快疾的乐句,与前面悠扬的乐句呈较大的对比,好似江风习习,水中花影纷乱层叠,美不胜收。
5、水深云际。
琵琶、二胡和中胡先在低音区奏出醇厚深沉的音调,忽而八度跳越,琵琶悠然飘出轻柔透明的泛音,描写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之天水共长的壮阔景色。
春江花月夜民乐赏析
![春江花月夜民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a0e3f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a.png)
春江花月夜民乐赏析春江花月夜民乐赏析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民族乐曲中的瑰丽奇葩,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迷人景色,展现在听众面前。
它藉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
水光云影奇诡变幻。
这一情状宣之于乐,深刻描述了月夜江上动人美景,给听众以无比的艺术享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民乐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赏析《春江花月夜》全曲共分十段,每段都带有小标题,符合我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这十段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棹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不论从总标题,还是从前九个小标题,抑或从乐曲演奏、音乐本身,都充满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意味。
意境悠远、镌满诗情、极富画面感、音韵充满想象的张力、诗画乐一体,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照点。
而这一切,也都鲜明地体现在了《春江花月夜》这首民族性的乐曲中。
第一段江楼钟鼓,由琵琶静静地奏出击鼓的节奏,由慢渐快,模仿鼓声。
紧接着,幽雅的箫声也加入进来,一时箫鼓齐鸣,飘荡在夕阳残照的平静江面上,古筝奏出流畅的琶音。
描绘出夕阳映照江面,熏风拂水涟涟的良辰美景。
这一小段起着全曲引子作用的箫鼓之声,仿佛在召唤着人们驾起小舟,来遨游这美丽的春江。
乐队齐奏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主题,静谧、低回、婉转如歌。
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和。
第二段月上东山和第三段风回曲水把第一段所呈示的主题作了变化发展,在丝竹奏出的典雅旋律中不时透出领奏乐器琵琶以推、拉指法弹奏出的华丽流畅而摇曳起伏的曲调,犹如微波荡漾,分外多姿。
月上东山将第一段主题音乐升高四度,并且做自由模进。
由自由模进模拟出徐徐上升的动感,描绘出明月由东山升起,在云影中时隐时现、游移出没的场景。
这段曲调优美如歌,旋律线呈现波浪进行。
琵琶、二胡、古筝、洞箫齐奏音色和谐。
末尾由洞箫吹奏的旋律如泣如诉,令人情思悠远、浮想联翩。
风回曲水可视为变奏之二,只有六小节长度,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民族器乐合奏《春江花月夜》鉴赏分析
![民族器乐合奏《春江花月夜》鉴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564fc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e.png)
民族器乐合奏《春江花月夜》鉴赏分析一、《春江花月夜》作品简介《春江花月夜》由作为我国经典的文学作品,经由郑觐文和柳尧章的音乐改编,形成了同名民族音乐作品,实现了诗歌作品与乐器的完美融合。
乐曲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创新性,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营造了极高的审美境界,是现如今我国古典名曲之一。
《春江花月夜》这部古典名曲,其标题的引用经历了慎重的思考,包括《浔阳夜月》《秋江月》等,反复修改后确定了这个最能概括作品内容的标题。
作品之中,月照全篇,并引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作者对山水的情感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作品的配器分析本首作品将乐器的音色凸显得淋漓尽致,不同的演奏技法和表现手段的应用,为艺术形象的展现拓展了丰富的空间,呈现出了优质的古典乐曲作品。
在第一段的江楼钟鼓中,主题的奏出由乐队共同完成,十分婉转、优美和平静,体现出深远的意境,展现出一种恢宏的气度。
在第二至四段中,映射了景色的描绘,是经典的借景抒情,让听众仿佛置身于江风轻吹、花草摇曳的景致中。
音乐动静有序切换,忽远忽近,所运用的乐器均为丝竹类,是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更具有灵性,所呈现出的音色融合乐曲中的山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感,带给每个聆听者一种感受自然的忘我境界。
在的第五、六段,体现的是江水与天空融为一色的壮丽景象,采取乐队齐奏的方式并加快节奏,呈现出遥闻渔歌、由远而近的画面感,激发了听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与向往。
在第七、八段中,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了波涛骇浪,也更加清晰地体现出《春江花月夜》的婉转、积极。
第九段是《春江花月夜》全曲的高潮部分,体现的是浪花飞溅的激昂和舟已远去后的平静春江,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带给聆听者无尽的回味。
尾声部分可以理解成在一片欢腾的歌声、箫鼓声都慢慢消失后,夜色终于回归平静的意蕴。
结语从整体上来看,《春江花月夜》这一主题似乎是一首婉转的船歌,乐器节奏的改变似乎是行船过程中的浪花和流水时而激昂、时而平静,最终成为微风下水波泛起的涟漪,让人感受传统古典音乐的气度、文化意蕴和审美境界,使《春江花月夜》在每个听众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记。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02ed9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1e.png)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源于乐府诗《清商曲・吴声歌》旧题,初唐诗人张若虚以此为题摈弃浓艳空洞的宫体诗,以春、江、花、月、夜展开诗意抒写,融入自己视觉感受和美学经验,渗透了对人生、对宇宙的感悟,开创了魏晋以来田园山水诗的新境界。
乐曲《春江花月夜》之意境美赏析一、乐曲《春江花月夜》的结构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古雅清越、悠游淡远、恬静淡泊、旋律优美的文曲,既饱含江南水乡的色彩与风调,又成功地将新诗格律、小组转韵技巧完美的糅合在一起,文辞优雅、意境绵远。
《春江花月夜》乐曲结构严密,除去前面的引子和尾声,共分九个段落,尽管主题旋律丰富多变,但每段乐曲结尾都采用了相同的乐句,这种“换头合尾”的乐曲创作手法不仅使乐曲显得整齐和谐,而且还深化了音乐表现内容,揭示了乐曲的意境。
从结构上来看,《春江花月夜》可以分为三部分,从引子到第五段是乐曲主题呈现部分,在第一部分基础上过度而成的第六段是乐曲的第二部分,剩余部分为乐曲的第三部分,各部分层层递进、相互映衬既表现了春江的静谧恬静,月的朦胧,又从不同角度营造了一个幽深旷远、恬静淡泊的意境。
1、主题呈现(引子到第五段)。
乐曲开头是一段节奏相对自由的散板,其中用弹挑、轮指等手法由慢而快模拟远江上低沉的鼓声,营造出一种清鼓彻夜的空灵之感,而萧与古筝奏出的波音犹如远处回荡的钟声和摇撸击水的声音,各种乐器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夕阳西下,微风吹拂湖面的晚江美景。
《江楼钟鼓》是乐曲的第一段,也是全曲旋律的基础,此后的乐曲节段都是在此旋律的基础进行换头合尾演变而成的。
这段乐曲多用同音演奏,主导音型的使用不仅增强了乐段的柔和感,而且将日落前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地细腻深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萧和古筝的加入更是让人徜徉在江鼓悠扬、清风拂水、花影、明月、渔歌的美景中,宛若一幅清幽的山水画,隽永低回,呈现了“春江月夜美如画”的效果。
《月上东山》一节出现了全曲的主旋律,主题音调移高四度,旋律向上引发,琵琶、古筝、二胡等乐器齐奏,音色和谐典雅,以自由模进来模拟月出东山,展现出月亮在云中游移出没、若隐若现、缓缓上升的意境,这段脍炙人口的曲调开头与结尾都使用了同度音贯穿连接,声音柔缓、静穆如风,曲调柔美和谐、轻盈平稳,而末尾由如泣如诉的洞箫吹奏的旋律则使乐调转入绵遨情思,令人凝神屏息,慨叹不已。
春江花月夜乐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乐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6c734ab307e87101f69658.png)
《春江花月夜》赏析蔡泉宇《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又名《夕阳箫歌》、《浔阳琵琶》、《浔阳曲》。
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日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喜爱。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色春江的迷人景象,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一开篇便就是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明月潮升。
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景象壮观。
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的月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
如同引子一般引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和“风回曲水”的意境。
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叠恍惚。
进入第五段“水云深际”,犹如白矾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
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
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疑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疑乃”由远而近的意境。
全曲一气呵成,在悠扬徐缓的旋律演奏中结束,用琵琶模拟江楼钟鼓,急浪拍岸之声,使人回味无穷。
且不说此曲悠扬婉转,让人流连忘返的优美韵律及旋律的细腻,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大珠小珠落玉盘”。
用二胡表现绵绵的思绪与曲终人不见的淡漠之情,古筝着重模拟流波之声,洞箫表现了渔歌唱晚之声,钟声传出的气氛,鼓声又增加了暮色江上的气势。
心随春江花月夜飘远了,明月又从海上升起,我的思绪也随着这首悠远的曲调陶醉其中,从古至今的月光曾照耀过什么?又有几个远离他乡的人能乘着月光回家。
《春江花月夜》鉴赏总结
![《春江花月夜》鉴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1e8534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0.png)
南及湘、鄂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会稽等地,所到之处,形 诸吟咏,诗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天子也被惊动了。 天宝元年(742)秋,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下诏征
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李白应召入京时,踌躇满志,《南 陵别儿童入京》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 有心作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这位傲岸的诗人很快就
阅 读 赏 析 ①
退出 下一页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 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
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 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 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
阅 读 赏 析 ②
上一页 退出
杜甫盛赞李白的诗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自己也 十分自负地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他的诗极富浪
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极尽夸张之能事,一旦诗兴大发,豪情便喷 薄而出,一泻千里,但又收放自如,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将进 酒》即为明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 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首句就凭空起势,不事铺陈,写得大气磅 礴,状黄河之水于天际滚滚而来,如海雨天风,势不可挡,既是夸张 亦为写实。诗人远眺黄河,思接天际,才迸发出“天上来”的妙想; 接着诗人又顺流东顾,想到黄河入海不回,由此而生出孔子般“逝者 如斯”的感慨,但是比之孔子的感慨更强烈,更直接,更形象;“君
典雅优美的山水画卷──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典雅优美的山水画卷──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3bbf2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62.png)
典雅优美的山水画卷──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
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
乐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的景色。
下面是关于春江花月夜合奏曲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
《春江花月夜》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抒情乐曲。
它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诗章。
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美天地。
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瞧,月亮正从东山冉冉升起,小舟一叶静静地在江面荡漾着,和风微微吹拂,随风的杨柳轻飏着柔美,西岸的花影婆娑摇曳着温馨,万物浸润在袅袅的芬芳绮旎气息中。
让大自然将其迷人的艳丽、勃勃的生机、盎然的春意,一幅幅,一幕幕的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初为琵琶曲《夕阳箫鼓》,后来有人感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句改名为《浔阳琵琶》或《浔阳夜月》,最终又借用《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主题句定名为《春江花月夜》。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丝竹乐曲,又经解放后的多次整理,更臻完善,尤其中央民族乐团彭修文改编的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之诗情画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经常在国际乐坛上发出夺目的光彩。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平稳舒展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以及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仪态。
全曲分为十段,宛如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
乐曲在发展中运用了变奏(均以第一段素材为基础)、展衍(在原主题素材自由发挥)、合尾等结构方式,因此各段间既有多次对比又有多次统一;尽管每段旋律新的因素层出不穷、变化多端,从不同角度展示音乐的意境,但结尾处又多殊途同归于同一乐句,听起来自然和谐,有“一生万物”而“万物归一”之象,十段乐曲都配有富于诗意的小标题来引发人们产生联想。
1、江楼钟鼓。
夕阳西下,耳畔响起源自江头尽处的阵阵萧鼓。
接着优美如歌的主题旋律把一幅斜阳余辉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江上秀丽迷人景色呈现在眼前。
2、月上东山。
主题移高四度自由模进,有徐徐飘来的上升之感,将夜色朦胧,江清月白之意境表现出来。
3、风回曲水。
它基本上是第二段的变奏,曲调层层下旋又回升,增加了音乐的张力,描写了江风吹拂、流水回荡时泛舟游客的欢快心情。
4、花影层叠。
音乐在流动的过程中出现四个快疾的乐句,与前面悠扬的乐句呈较大的对比,好似江风习习,水中花影纷乱层叠,美不胜收。
5、水深云际。
琵琶、二胡和中胡先在低音区奏出醇厚深沉的音调,忽而八度跳越,琵琶悠然飘出轻柔透明的泛音,描写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之天水共长的壮阔景色。
6、渔歌唱晚。
琵琶领奏似歌唱般优美;柔美、悠扬的箫声如远处的渔歌,又似天上之音;速度加快的合奏声势浩大,象由远而近的渔船兴致勃勃地归来;每句第三小节均先停顿半拍后开始,使音调风趣、生动,把人们尽兴游玩的欢乐情绪烘托出来。
7、洄澜拍岸。
琵琶用扫轮弹奏出一连串由慢而快、顿挫有力的模进音型,如群舟破水竞归,掀起波澜拍岸的情景。
8桡呜远濑、9欸乃归舟。
这两段描绘出摇橹划桨之声态与动态。
第九段是全曲的高潮段落,在古筝琶音衬托下的乐器合奏,其乐器逐一加入、由少而多;旋律由慢而快、由弱渐强,描绘出小船向归途划去时,激动人心、响彻江面的欢乐声浪。
9、尾声。
第九段后部在快速的演奏中徒然而止,转入到轻柔、平静的意境之中;飘渺、悠长的乐调似归舟远去,春江更显优美、宁静,为这首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相继、相应而充满诗情画意的乐曲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古曲《春江花月夜》气韵优雅,刻画入微,既有继承,又有出新,于悠扬秀美中见气势,于优美抒情中见豪放,音乐丰满,起伏有致,富于形象,耐人寻味。
不愧为万世流芳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