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合集下载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2. 使学生掌握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3. 培养学生分析商品经济现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经济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2. 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3.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4. 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5. 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品的概念、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2. 教学难点:商品价值的内涵、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生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商品经济的相关概念。

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经济形态下的商品经济特点。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以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商品的概念。

2. 讲解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阐述商品的定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3. 分析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讲解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

4. 讲解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阐述商品经济的自发性、平等性、竞争性和开放性。

5. 讲解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分析市场机制、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6. 案例分析:选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商品经济现象,分析其发展变化。

7.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的作用。

8.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0.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商品经济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通过他们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3. 知识测试:设计一份关于商品经济知识的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提供系统的商品和经济理论知识。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教案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教案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商品的定义及其基本属性。

2.掌握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商品的定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教学难点: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政治所学,提问:什么是商品?商品有哪些基本属性?2.商品的基本属性(1)讲解: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具体的商品,让学生分析其使用价值和价值。

(3)讨论:为什么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3.商品的价值量(1)讲解: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举例:比较不同商品的价值量,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3)讨论:为什么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4.商品的价值量与价格(1)讲解: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

(2)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商品的价格变动,引导学生理解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3)讨论:价值与价格是否总是一致的?为什么?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讲解: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2)案例分析:分析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具体表现。

(3)讨论:如何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商品的定义、基本属性、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不足之处:在讲解价值量时,可能有些同学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教学课题:前言、第一课第一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课序:第一课第一节第1教时教学目的:1、通过前言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经济现象,懂得经济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经济常识的责任心和信心。

2、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商品和商品经济,提高辩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教学难点:商品和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完整地理解商品经济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以100元人民币(假币)引入:(1)请学生谈谈钱(人民币)对我们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关系,说明经济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与我们密切相关。

(2)请学生列举其他一些经济现象:如扶贫、税收、财政、银行、信用卡、贷款、外汇等。

(3)以人民币(钱)多好还是少好为例说明经济问题必须按规律办事,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经济常识,了解经济生活的规律。

(4)以100元假币举例说明扰乱经济现象的危害二、学生自学前言1、经济常识是一门怎样的课程?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有哪些?(从知识、能力、觉悟三个层面分析)三、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一)导入:请学生讲讲人民币的作用有哪些?说明货币的最早和最直接的作用是购买商品和作为商品流通的中介,那么什么是商品和商品经济呢?(二)新授1、设疑:以农夫山泉为例分析:农夫山泉源出于千岛湖水面下70米,长年水温12摄氏度,天然清纯,味道甘洌,富含多种矿物质,经过十三道工序加工成可口的农夫山泉天然千岛湖水、采集来的千岛湖水、经过加工后的农夫山泉三种水有何不同?分别以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商品来命名。

2、请学生阅读第一段,并结合图表思考:(1)自然物品和劳动产品的关系;劳动产品和商品的关系;商品和自然物品的关系。

说明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

(2)商品是供谁使用的?说明商品是必须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分析你从商店里买来一个贺卡要在教师节上作为礼物送给老师,这个贺卡是商品吗?3、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产生:有人说,有人就有商品了?你是如何理解的。

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和商品经济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一、商品(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形态不同。

使用价值是具体的;价值是抽象的。

(3)性质不同。

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

(4)主体不同。

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

(统一)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

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别: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高中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知识教案

高中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知识教案

第⼀课商品和商品经济教学⽬标本课是全书的起始课和理论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初步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了解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理解邓⼩平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下理论基础,也为以后各课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准备。

具体要求知识要求识记以下知识: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

货币的职能。

⼈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界上⼀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的纸币名称。

理解以下知识: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商品的使⽤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价值和价值的统⼀体。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产率成反⽐。

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的作⽤。

初步运⽤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结合现实中⼈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正确认识货币的作⽤。

⽤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产者必须不断提⾼劳动⽣产率。

能⼒要求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由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由已知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新判断的逻辑思维、推理能⼒;运⽤基本理论,分析现实⽣活中的经济现象以及党的经济政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思想觉悟要求通过教学,使学⽣树⽴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同时,在商品经济的⼤潮中正确认识和对待货币的作⽤,破除“⾦钱万能论”。

第⼀节商品1. 什么是商品“凡是⽤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这是从我们的⽣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商品下个科学的定义。

“概念”是对于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的特性的反映。

我们要给“商品”这个概念下个科学的定义,就必须从千千万万、形形⾊⾊的具体商品中概括出它们的共同本质。

我们可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必须⽤于交换才是商品商品和⾮商品的“⾝份”不是固定不变的,⼆者可以转化。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武汉市第二十七中学廖志刚[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理解商品的含义及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概括的能力。

通过这些具体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经济现象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觉悟方面: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教育学生树立商品观念,从而为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重难点]商品的概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讲商品之前,我想给大家说说“商人”的来历。

原始社会末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有个叫“商”的部落,生产活动以畜牧业为主,因从事商品交换而颇有名气,所以别的部落把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人叫“商人”,把交换的产品叫“商品”。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把殷商移民迁到洛邑附近新筑的成周。

由于土地不足或失去土地,殷商移民出于谋生需要,而大量从事商品交换这一行业。

因此,人们把商族人和从事商品交换的人混同起来,统称之为商人。

从此“商人”称谓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从故事中看,“商人”的称谓与商品、商品交换密切关联,那么,到底什么是商品、商品交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第一节的第一框题。

讲授新课: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板书)要想知道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必须首先知道什么是商品。

(一)商品的含义(板书)下面给大家一组例子,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分析哪一种是商品。

(学生们能较为容易地看出第三种是商品。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把第三种与一、二种进行对比、区分。

)提问:空气为什么不是商品?(学生回答)因为空气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不是人类生产出来的。

(教师分析)所谓人类生产,也就是说经过人类劳动。

经过劳动加工的物品是劳动产品,即劳动产品是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创造出来的。

是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不能成为商品,比如空气、阳光、未开发的矿泉水等。

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和商品经济
⑦ 无关

个别劳动时间 反 比
⑧反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
正比
价值总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 生产率成反比。
说明:(讲完图示后的体会)
①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时间,反映的是同一个问 题,只不过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
②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这是基础,按图中标的序号讲思路清 晰些。
①从时间上看,商品和商品交换产生于第一次 社会大分工后,商品生产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大 分工。
②从内涵上看,商品生产特指以交换为目的而 进行的生产,与偶然出现的劳动产品进行的商 品交换目的是不同的。
2、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2)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关系:
比较
商品
其他劳动产品
区 1.商品用于交换
1.不用于交换
2.商品有价值
2.没有价值

3.商品是个历史范畴
3.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 一个永恒的范畴
联 1.二者都是劳动产品
2.二者都有使用价值 系 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3)商品与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 的关系:
比较
5、世界货币
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纸币的产生
纸币的产生过程 纸币的含义 纸币代替铸币的优点 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 世界上一些国家纸币的名称
通货膨胀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公式 通货膨胀的含义
正确对待货币
⑴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商品
表现形式 多种多样
区 产生时间 先
货币 金、银

纸币 纸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教案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教案
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比较表:
比较商品其他劳动产品
区别1、用于交换;
有价值;
是个历史范畴。1、不用于交换;
没有价值;
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
联系1、都是劳动产品;
都有使用价值;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表:
比较商品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
区别1、是劳动产品;
用于交换,有价值;
*有偿“转会”的运动员是商品吗?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谁先
产生的?
*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否会永远存在下去?这说明 商品是一个什么的范畴?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
)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
品经济。
〔突破难点〕从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讲清什么是商品 交换?什么是商品生产?什么是商品经济?并注意三者的 区别:“商品生产”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商品交换”
结论:商品肯定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进 而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缺一不可:须是劳动产品、 须用于交换。劳动产品是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 件。
右图反映了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的关系,说明物 品不都是商品,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只有用于交换的劳 动产品才是商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商品意识、参与意识、克争意识,以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 社会也存在商品经济,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培养 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
教学重点
商品的含义
教学难点
商品经济的产生
教具准备
拍卖用品、多媒体设备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教学目标:1、理解商品的基本含义及商品和物品、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2、识记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

3、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教学重点:商品的含义教学难点:商品的含义教学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举例说明;阅读和讲解结合;分析和归纳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一节第一框的内容: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板书)也就是了解什么是商品,什么是商品经济。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经济现象,而商品就是市场上最常见的经济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学习经济常识就必须从了解商品开始。

这本书中出现的一系列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概念上的。

说到商品其实大家并不陌生,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衣食住行的每个方面都会接触到,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课本,喝的矿泉水,吃的粮食等等都是商品,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商品?(学生回答)对,这些都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商品的种类是非常非常的多,数都数不清,那么,商品的科学含义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大问题:1、商品的含义(板书)含义换个说法也可以说是概念、定义,也就是同类事物(比如商品)共同具有的本质(只有此类事物有,他物没有)的特性的反映,就是说要给商品下个定义就必须从千千万万的、各种各样的具体的商品里找出它们共同具有的特征。

比如我们刚才说的衣服,课本,矿泉水(…)我们说这些物品都是商品,那么它们为什么是商1品呢?同学们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学生思考回答)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衣服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都必须经过农民或者工人的劳动,是劳动产品。

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不是商品,比如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等。

所以商品的第一个共同的特证就是:(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板书)但是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同学们看到第7页想一想这里: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这种说法对吗?前半句我们验证过了是正确的,那么后半句呢?我们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大家都做过农活,知道粮食是怎么得来了,有一首诗,大家都非常熟悉是什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教案《商品与商品经济》

教案《商品与商品经济》

各位评委:下午好!我叫王丹,来自成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商品与商品经济》。

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来讲,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五个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商品与商品经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政治必修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济》既是初中阶段在知识上延伸和发展,又是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政治的基础,也为下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做铺垫,起着链条的作用。

同时,这部分内容较好的反映了有关商品的一般知识、指导货币对本质和职能,初步认识价值规律是支配商品经济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概括地讲,本节课内容的地位体现在它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它的工具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分8个课时学习。

其中包括商品经济、商品、商品的价值、货币和价值规律。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和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知识目标:识记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和存在的条件、货币的职能、价值规律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经济常识,引导学生运用价值规律,做有经济头脑的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学习的激情、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

三、重难点分析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商品经济、货币和价值规律。

关键在于理解价值规律2、教学难点:价值规律。

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归纳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做铺垫。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一)教法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政治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教案设计

政治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教案设计

政治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商品经济的概念、特点及产生的历史背景。

2.使学生掌握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

3.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教学难点: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政治经济学基本知识,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等。

(2)提出问题:什么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如何产生的?2.商品经济的概念和特点(1)讲解商品经济的概念: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2)分析商品经济的特点:社会分工、私有制、交换价值、市场经济等。

3.商品经济的产生(1)分析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出现,私有制产生。

(2)讲解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私有制。

4.商品经济的发展(1)讲解商品经济发展的阶段:古代商品经济、近代商品经济、现代商品经济。

(2)分析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等。

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讲解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2)分析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供求矛盾、价格波动、经济危机等。

6.商品经济的意义和作用(1)讲解商品经济的意义:促进生产力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2)分析商品经济的作用:推动社会分工、促进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提高经济效益等。

7.小结与作业(2)布置作业:思考商品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实际分析商品经济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了商品经济的概念、特点及基本矛盾。

2.通过分析商品经济的意义和作用,提高了学生对商品经济的认识。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经济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商品与商品经济PPT教学课件

商品与商品经济PPT教学课件

2时提0件高/小 6分不钟变/件 10不0元变/件 20增0件加/天 20增000加元
不管社会劳 动生产率如 何变化,同 一劳动在同 一时间内创 造的价值总 量不变
企业在竞争 中能够获得 额外收益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 比
反 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
无 关
反 比
无 关
单位商品价值量 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商品价值总量
社会 劳动 生产 率
个别 劳动 生产 率
10件/小 6分钟/件 100元/ 100件/ 10000




5时降件/低小 12提分钟高/件 200提元高/件 50减件/少天 10不000变元
2时提0件高/小 3分降钟低/件 50降元/低件 20增0件加/天 10不000变元
5时降件/低小 6分不钟变/件 10不0元变/件 50减件/少天 50减00少元
信息化所代表的高新技术能够
A.减少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提高单位产品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
C.使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变 动时间提高
D.使单位产品的个别劳
A
(01年全国卷单选)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成反比。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
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而商品的价值总量 。( )
相互关系
(交换、消费)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对外经济关系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 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 生和发展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 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第一章:商品的概念与特征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商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让学生了解商品与其他物品的区别。

1.2 教学内容商品的定义:什么是商品,商品的来源。

商品的特征: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商品的定义和特征。

举例说明,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商品的概念。

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商品定义和特征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商品,并分析其特征。

第二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商品在市场上所具有的交换价值。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理解。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使用价值与价值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商品的交换与货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商品交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让学生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商品交换的必要性:直接交换的困难。

商品交换的可能性:供求关系。

货币的作用: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价值存储手段。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商品交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商品交换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货币使用情况。

第四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了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4.2 教学内容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生产商品、交换商品、消费商品。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生产目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高一政治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高一政治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第一节商品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能够说出商品与劳动产品及一般物品的关系;懂得商品和商品经济产生与发展的条件及根本原因;能根据商品的定义对商品与非商品作出准确判断。

过程与方法:首先分析各种不同商品的特殊性质,然后从中抽象出商品的共同本质,通过这一思维过程领悟给概念下定义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初步树立起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的商品意识。

【重点难点】本框重点:商品的含义。

商品概念是经济常识中最基本的概念,经济常识中的一系列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因而掌握商品的含义是本框学习的重点。

本框难点: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及产生的条件。

【网络提纲】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1.商品的含义2.商品经济的产生①根本原因②基本条件3.商品经济的含义【要点阐释】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判断某件物品是不是属于商品,首先必须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同时还要看它是不是“用于交换”,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否则就不能称为商品。

存在于大自然中的空气、阳光、河水等,虽然对人们很有用,但由于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

有些物品虽然属于劳动产品,但如果不用于交换,也不能称为商品,如农民生产给自己吃的粮食、蔬菜、瓜果等。

还有些物品,虽然曾经是商品,但由于已经交换过了,现在已退出流通领域而不再用于交换,因而也不再是商品,如家庭中的各种家用电器、各种日常生活用品,送给他人的礼物等。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经济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从根本上说,它们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人类社会的初始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的劳动成果除了勉强满足当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外,没有多余的产品用于交换,因而这时不会有商品,更不会有商品经济。

后来,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劳动成果除满足当时的生活需要外,偶尔有些剩余,于是,人们偶尔用剩余的产品同他人相交换,这样才出现了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篇1商品和商品经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含义、存在条件及基本类型,掌握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觉悟目标:学好商品经济理论,有助于正确认识经济现象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育学生树立商品意识,为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好理论上的准备。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学重难点商品的含义及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概念是本课乃至全书最基本的概念,以后课文中的一系列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的,所以商品的概念是本课的重点,必须让学生对它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首先必须把握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

要让学生对商品有正确理解,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教师讲清商品的要领并通过插图讲解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制出表格,以加深理解。

⑴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是个历史范畴;⑵商品反映的是一种生产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体现人们交换劳动的关系)。

⑶随着条件的变化,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是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就成了消费品或待消费品了。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商品经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有着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理解它的产生条件,可以进一步理解它存在的条件,这就为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打下了基础,因此,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这部分要弄清下面几个问题:⑴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

讲这部分时,要注意讲清什么是商品交换?什么是商品生产?什么是商品经济?帮助学生加深对商品经济及其产生过程的理解。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第一章:商品的概念与特征1.1 教学目标1. 了解商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掌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1.2 教学内容1. 商品的定义:什么是商品,商品与其他物品的区别。

2. 商品的基本特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劳动产品。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商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品的概念。

1.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商品的概念。

2. 讲解商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3. 分析案例:选取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巩固学生对商品概念的理解。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商品特征的思考,加深对商品的理解。

第二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2.1 教学目标1. 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

2. 掌握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1.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

2. 价值:商品所蕴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2.4 教学步骤1. 复习商品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为引入使用价值和价值做好铺垫。

2. 讲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

3. 对比分析: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商品的认识。

第三章:商品的价值量与价值规律3.1 教学目标1. 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2. 掌握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3.2 教学内容1.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商品的生产数量成反比。

3.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教学目标:这是经济学常识的第一个知识点,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经济学常识的兴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经济现象的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商品和商品经济的概念从而更好的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要求:识记商品和商品经济的概念。

能够准确的识别判断商品和非商品。

理解并能够独自讲述商品产生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商品的概念难点商品的产生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好。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前言部分的内容,我们了解了经济就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

(板书)我们说一个活动过程都必然有它的载体,经济既然是一个活动过程,那么它的各个环节都必然有着他的载体。

我们学习经济常识就从经济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开始,这就是——交换。

那么交换环节的载体就是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内容——商品。

板书课题提到商品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那么在讲课之前,我想让大家来做一个选择,在下面我要列举的这些东西中,大家认为哪些是商品?听好了,太阳光、床单、粮食、花。

我请一位同学起来回答。

他的回答对不对呢,我们先不急着判断。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商品?商品的科学概念到底是怎么界定的。

大家把课本翻倒第六页看黑体字部分。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板书)我们来看这个概念。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我们可以运用一下初中的语文知识,划分一下句子成分啊。

看句子的主干部分,商品是劳动产品,也就是说商品首先应该是劳动产品。

同时再看状语部分,用于交换。

这就是说我们判断一件东西是不是商品必须要把握两个方面。

第一,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第二,看它是不是用于交换。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把握商品的概念,大家跟着我来看这样一个过程。

比如说××同学的爸爸对根雕很在行,星期天他去郊外的山上寻根,找适合根雕的材料。

他发现了一截造型很好的树根,板书那么××爸爸找到的这截适合根雕的树根是不是商品呢?同学回答对,这不是商品,这时候的树根只是自然物品(板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第一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使学生了解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含义、存在条件及基本类型,掌握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能力方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觉悟方面:学好商品经济理论,有助于正确认识经济现象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育学生树立商品意识,为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好理论上的准备。

【教学重点】商品的概念。

它是经济常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以后的一系列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教学难点】商品的概念【教学方法】举例法,讨论法,阅读法,讲解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样东西(展示道具:钥匙扣),这是朋友送给我的小礼物,下面请同学们回答:这是什么?(提问)好,同学们回答的都对,它既是钥匙扣、小礼物,也是个小东西、小物品。

试想,如果我把这个钥匙扣拿到市场上去卖,那它又是什么?答:(商品教师:商品是经济常识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所以我们第一课就来学习有关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知识。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第一框: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多媒体)(二)讲授新课一.商品的定义。

(提问)曾经有个学生问我“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吗?那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怎样的?(教师)“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这只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商品下个科学的定义。

大家知道现实生活当中有人用钱买官,搞权钱交易,也有人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名誉和良心,照这么说,人的名誉、权力、良心、官位都也是商品了吗?师:看来同学们不认可人的名誉、良心、官位、权力是商品这一说,确实,这些东西不是商品,也不应该成为商品。

看来大家对“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这句话有疑问,我们来做个比较,例如:你们所用的学习用具(书、笔、纸、墨)、身上穿的衣服等是物品,而名誉、良心等不是物品,是不能买卖的,所以他们不是商品,因此,商品首先必须是物品(教师)那么,物品是否也都是商品吗?像大自然空气中的氧气,水就不是商品,但是医院里给病人输的氧气和超市里卖的矿泉水在某种条件下实现了从非商品向商品的转化,那么这个条件又是什么呢?(只有经过劳动加工的物品,才有可能成为商品)小结:现在我们可以对上面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小结,就是说:经过劳动加工的物品是劳动产品,即劳动产品是消化人的体力和脑力创造出来的。

所以说,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是不能成为商品。

例如:空气,未开发的矿泉水等。

(教师):那么接下来又有个问题,就是说是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例如:农民朋友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向地主交的租粮,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让学生看书第六页回答问题)(学生):不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能成为商品。

(教师):是的,大家一起把书打开,看书上第六页第二段,劳动产品如果不能用于交换,也不能成为商品。

因为,商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别人,供社会消费的,并且是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的。

前面提到的农民生产的粮食尽管是劳动产品,但是供给自己消费而不是供给别人,供给社会,所以这些粮食不是商品,向地主交的租粮尽管是供给别人消费的,但是由于不是通过交换才到达地主手中,而是一种无偿的转让,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它本身就不能用于交换的,所以这三样东西都不是商品。

(教师)同学们回答正确。

通过讨论,我们可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板书)2: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板书)(小结):可见,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劳动产品,其次必须用于交换,可见,商品的定义是:“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板书并指导划书第6页第2段)那么物品、劳动产品、商品到底有何关系?说到关系,就必须要讲两点即他们的联系也要说区别:大家看书上的图看能不能总结出来:(教师):联系: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商品是劳动产品的一部分,劳动产品包括商品,劳动产品是物品的一部分,物品包括劳动产品。

区别:首先含义不同。

其他的区别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们再进一步了解。

(教师):总之,商品是用语交换的劳动产品,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把握它还需要进一步弄清楚“用于交换”的含义:1:用于交换在时间上有交换前,交换中和交换后的区别,因为交换完成后,劳动产品就由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进入了消费领域,成了人们消费的对象(就像我们自己穿的衣服,使用的学习用具等)商品就转化为非商品。

2:只要是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产品,即使还没有交换(如:工厂仓库里的商品)或者暂时还没有实现交换(如:商店里摆放的商品)都属于商品。

3: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可以是一次或多次交换才进入消费领域的,一种产品只要它不终止交换关系,那它一定是商品。

如果商品因卖不出去,退出流通领域而另做处理,这时的商品就转化为一般的物品或废品,不再是商品。

可见,一件物品不可能生来就是商品,永远是商品,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物品劳动产品 商品教师:接下来一起看一段材料:水草价格赛韭菜昔日在河沟里毫不起眼的水草,如今卖出了比市场上韭菜还高的价钱。

在江苏省赣榆县,近年来在沿海发展了工厂化河蟹育苗场110多个,是江苏省最大的河蟹苗种基地。

为确保蟹苗保值增值,该县去冬今春建成3000多个幼蟹培育大棚。

因为幼蟹特别喜欢在水草上栖息,当地农民要在蟹棚中放置大量水草,因此,水草的需求量猛增。

据估算,赣榆县每年需求水草量在300万千克以上。

于是,一时间“洛阳纸贵”,水草身价百倍,l千克卖到了1.8元。

(教师):结合本材料,请同学们思考:水草是商品吗?为什么?如果水草是商品,那么它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呢?答案: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河沟里的水草在人们未养殖河蟹之前,它自生自灭,本不是商品,但后来由于发展河蟹育苗基地,由于幼蟹的特殊栖息要求,才使人们去购买水草,水草才成为了商品。

水草的特定效用是人们去购买水草的原因,但是经过人们的打捞,运输,保管等劳动,水草也成了劳动产品,而人们打捞的目的是为了卖钱,这样水草才成为了商品。

(教师):但是水草作为一种只需经过打捞,运输等简单工序的普通商品其价格为什么超过了韭菜呢?(学生):水草的需求量大,需要它的人多。

物以稀为贵(教师):用经济学语言来表达就是: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不应求,价格就要升高。

这就是水草价格攀升的原因。

这一经济学道理我们将在后面学到。

(教师):以上就是我们所学的商品的概念。

商品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这大概是什么时候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第2自然段。

阅读是要注意它出现的时间,产生的条件以及根本原因各是什么?答案:原始社会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全部用于自己消费,根本不可能有剩余产品,更不要说交换了。

所以,当时,没有商品,也没有商品交换。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产品有了剩余,偶尔地出现了劳动产品的交换。

这样,就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这就是最早的商品和商品交换。

(教师):总结:可见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即它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段特有现象。

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的存在下去(教师):那么,商品生产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答案:历史继续发展,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时生产工具又有了很大的改进,产生了私有制。

在私有制的条件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也不断增加,人们逐渐认识到他们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不仅仅为了满足自己消费,其中有一部分可以用于交换,换取他人的劳动产品满足不同的消费需要。

因此,这时对于手工业部落而言,生产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交换而生产,以换回自己生活所需要的其他商品。

商品生产也就这样产生了。

当商品生产产生时,商品经济也就诞生了。

这样也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个内容。

教师:什么是商品经济?(板书)A:商品经济的含义: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态,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就是商品经济。

物品B:商品生产的含义: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的生产。

C:商品交换的含义:以一种商品换取另一种商品。

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1,商品和商品经济并不是同时产生的,商品是在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时就产生了。

而商品经济则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时才产生的。

2,从人类发展来看,是商品交换在先,商品生产在后;而现在社会的情况则是商品生产在先,商品交换在后。

3,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态,与之相对立的则是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这些都属于经济形态。

课堂总结:本节所学内容,用下图表示:生产+交换商品经济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接下来做几道题来巩固一下: (一)单项选择题1、一种东西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中,首要的条件是( )A 、劳动产品B 、用于交换C 、具有使用价值D 、有用的物品2、在一些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有人将经过加工的新鲜空气装入密封的容器中出售。

这些新鲜空气之所以是商品,是因为 ( )A 、该地没有新鲜空气劳动产品 商品B、这些新鲜空气是人们的健康保证C、这些新鲜空气是人们的劳动产品,人们通过交换才能获得D、有人出售这些东西,有人需要这些东西3、商品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出现B、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出现C、生产力的不断发展D、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二)判断以下属于商品的有:1.中秋节赠送给亲友的月饼、脑白金2.封建社会农民交给地主的地租3.拍卖行拍卖的名人字画4.假冒伪劣产品5.摆在商店橱窗里待售的物品6.农民自产自销的粮食7.摆在饭桌上的从商场买来的鱼、肉作业思考: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这种说法对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