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会考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二会考地理复习(必修一)课件

高二会考地理复习(必修一)课件

夏至冬至
春分秋分
主要知识点
变化 变化 四季 五带
主要知识点
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等分所有纬线 ,全球昼夜平分
主要知识点
北极圈及其以北 南北两侧
最长
最短


北回归线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最长, 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南半球情形相反
主要知识点
北极圈及其以北 南北两侧
数相减,东加西减。
• 例如:东八区为8点,东九区为 9 点,东二 区为 2 点。
• (2)分别在东时区和西时区的两地,时区 号数相加,东加西减。
• 例如:东八区为20点,西五区为 7点。 • 14、我国统一采用“北京 时间”,即东八
主要知识点
• 15、赤道平面指过赤道 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黄道平面指地球公转轨道平 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黄赤交角,目前为 23°26′ 。 请在下图中注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并注出南北极点、 黄赤交角的度数。
主要知识点
• 8、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1)产生 昼夜交替 现象; • (2)产生地方 时; • (3)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移 ,北半球右偏,南
半球左偏。 • 9、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
不透明的球体。 • 10、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1)地球是一个不
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主要知识点
④利亚
④ 西
寒澳
流大
増温增湿 降温减湿
北太平洋 秘鲁
墨西哥湾
北大西洋 拉布拉多
秘鲁
日本 北冰洋


千岛 海雾
扩散
净化
扩大
夏秋
效益 不同的

高中会考地理汇总.ppt

高中会考地理汇总.ppt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 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 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 “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 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 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2)中纬度环流: 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 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 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 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 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 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 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 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 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 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 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 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 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必修三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必修三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生产规模小
商品率低
粮仓地位被取代
分析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等商品粮基地下降的原因?
1、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以及交通的发展,大量耕地被 占用,使耕地面积减少。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耕地转向蔬菜、花 卉和乳牛等经济作物生产,使耕地面积减少。
3、生态退耕,使耕地面积减少。
展 商业 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联系不便,商业贸易
相对落后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阅读图1.3,思考:长江中下游平原 的地理环境如何?
(1)开发早期,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开发早期 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水系成了交通阻隔 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2)农业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得
花费时间 时效性 连续性
调查人员
多 差(慢) 差,不能全天 候观测

少 好(快) 好,能全天侯观测

调查成本 高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1.含义: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
的系统。
2.组成
3.基本原理
4.特点 5.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二、遥感(RS:Remote Sensing )
1.概念:是人们在 航空器或航上天利器用
一定的
技,对术地装表备物体
进行
的远感距知。离
关键性装置: 传感器。
u传感器负责接收来自地面实物辐射或者是反射的地磁波,并以 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把数据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u传感器能够接收的电磁波波段有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 波等。
——以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为例

【精品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二会考复习 (2)

【精品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二会考复习  (2)

城市的区位选择
矿产
北海石油开 发与阿伯丁
——自然因素
阿伯丁
城市的区位选择
交通
社会经济因素
城市分布 与交通
城市的区位选择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我国 主要铁路、铁路枢纽分布
城市分布 与交通
2021/8/7
宗教
城市的区位选择
社会经济因素
麦加朝觐
城市的区位选择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军事、宗教 ----影响减弱 经济、政治、交通 ----始终起重大作用 科技、旅游 ----新增长的因素
2021/8/7

我国“十二五”时期
•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布局 。
• 实施与主体功能区相配套的人口政策, 促进形成合理的人口分布格局。积极推进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发达的城市 化地区吸纳和集聚人口,引导人口超载的 重要生态地区人口的自愿、平稳、有序的 转移。深入开展人口空间分布研究,做好 人口发展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协 调。研究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的 政202策1/8/7 ,探索优化人口分布的有效途径。
• 我国人口分布不合理影响城乡区域协调发 展。人口空间分布与经济布局不协调,与 资源环境承载力不适应。城镇化率偏低, 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 务等带来一系列挑战。
• 我国“十二五”时期城镇人口将历史性超 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城乡人 口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产业转 移的加快、中西部城市群的发展,人口流 动迁移呈现出新的特点,人口流向趋于多 元化。
• 人口增长势头减弱。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开 始呈现下降态势,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
,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在生育政策不变的条件 下,人口增长的势头进一步减弱。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

下图是亚洲季风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下图是亚洲季风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1月季风的是 图。 (2)在甲图中,A气压名称为 亚州高压,在其控制下, 。 天气的主要特点是 干冷 (3)B、C、D三字母附近的箭头,表示冬季风的 是 D ,表示夏季风的是 B C。 (4)东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 --------大气 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 反射、 反射、 散射等削弱 作用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地面增温

面 “大地暖大气” 大地暖大气” 大地暖大气
东风带 东风带 西风带 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西风带 东风带
下图是锋面天气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下图是锋面天气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冷锋 (填“冷锋”或“暖 (1)图中B地经历 锋”)天气过程。 (2)锋面推进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锋面20 小时后到达A城市上空.届时,A城市的天气状况 降温,大风, 是 降温,大风,阴雨天气 (3)这种锋面天气若发生在我国7月,正常年 份它的分布地区应该是( D ) A 华南 B 东南沿海 C 江淮地区 D 华北地区

“太阳暖大地” 太阳暖大地”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气还大地
图中, 四地位于同一纬度, 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 四地位于同一纬度 其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其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读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 读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 (1)图中表示太阳辐射的数 ) 图中箭头③ 码 ① ;图中箭头③的大小 比箭头②小得多, 比箭头②小得多,这说明大气 的特点。 对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的特点。 2)图中②只占①的大约47%, (2)图中②只占①的大约47%, 这是因为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 (3)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数码 ) 在何种天气情况下, 是 ⑤ ;在何种天气情况下, 强得多? ⑤比⑥强得多? 多云或阴雨 。 (4)图中⑦的含义是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 )图中⑦ 。 填数码) (5)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多会使 ⑤ (填数码)增 ) 从而使气候变暖。 强,从而使气候变暖。

高中地理必修二学业水平总复习课件 (共63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二学业水平总复习课件 (共63张PPT)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对迁出地的影响
对迁入地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
(1)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
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 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 业土地资源。
不利:
(1)造成人才流失。
经济原因
社会原因
功能的差异
行政原因
城市的区位选择
气候
巴西利亚
——自然因素
气温适宜 降水适度
热带平 原地区 湿热, 高原地 区凉爽 并能免 受蚊虫 的侵扰, 适宜人 类居住
城市的区位选择 宗教
社会经济因素
麦加朝觐
城市的区位选择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军事、宗教 ----影响减弱 经济、政治、交通 ----始终起重大作用 科技、旅游 ----新增长的因素
(2)“高低高”模式—传统型(1-2%)
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分布:广大发展中国家
1.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3)“三低”模式—现代型(<1%)
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分布:发达国家 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高-高-低
高-低-高
低-低-低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的发展,不是出生率的明显降低。
2.人口老龄化
当一个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者超过10%
当一个国家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1)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国防兵力不足;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动态PPT,复习的最好材料!解析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动态PPT,复习的最好材料!解析


必会
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

受赤道低

压带控制,

盛行上升

气流。

特征:
度 )
全年高温 多雨。
1 伊基托斯
分布:
南北纬 10°之间
温带海洋性气候
成因: 终年盛行西风
特征: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各月降水均匀。
60°N
盛行西风→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盛行西风,夏副高→ 地中海气候 30°N
赤道低压→热带0°雨林气候
30°S
60°S
E
D C B A B
C D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陆地
90º
70º 寒带(极地)
60º
亚寒带

温带
洋 40º
温带
亚热带
30º 热带
20º 10º
热带

热带
70º
50º 温带
海 洋
35º 亚热带 25º
常见天气系统 ——气旋和反气旋
天气系统气流
中心气压
气旋 低
图示 (水平和 垂直) 气压单位:
百帕
北半球 低
南半球 低
反气旋 高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空气流 水平运动 状况
逆时针 辐合
顺时针 辐合
顺时针 辐散
逆时针 辐散
气流垂直 运动状况
上升
下沉
天气状况
多云雨天气
天气晴朗
我国典型 夏季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 “秋高气爽”
等原压因线:比202日0冷日锋的过密境集前,,水赣州平受气暖压气梯团度控力制大。(。1(分1)分)
21日赣州正值冷锋过境(或受冷锋影响)(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若相邻两条等压线相差2百帕,则图中甲、乙两处的等压线值 分别为:甲是1006 百帕,乙是 1010 百帕。 (2)在右图中画出高压脊(用—表示)低压槽(用…表示)各一条。 (3)A和B两处风力较大的是 A ,原因是 A处等压线比B处密集 (4)图中A、B、C、D所标风向正确的是 A D 。
(5)高压中心控制下的 地区与低压中心控制下的地 区昼夜温差小的 是低压中心 控制下的地区。 原因是 低压中心常出现阴雨天气, 白天太阳辐射被云层反射 而削弱,气温不会太高, 晚上云层的逆辐射强,对 地面起保温作用,气温不 会太低。所以昼夜温差小
(3)这种锋面天气若发生在我国7月,正常年 份它的分布地区应该是( D )
A 华南 B 东南沿海 C 江淮地区 D 华北地区
天气系统 气压场
气流状况
天气特点


气旋 低压区 辐合上升 多阴雨天气 温带气旋、台风
反气旋 高压区 辐散下沉 天气晴朗 长江中下游伏旱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6°34´S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名称。
A极地高压带B 副极地低压带C 副热带高压带D 赤道低压带 其中盛行上升气流的是 B D
(2)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标出各风带的名 称。
(3)极锋是由极地东风带和 西风带 的气 流交汇而形成的。
下图是亚洲季风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1月季风的是 图。
(2)在甲图中,A气压名称为亚州高压,在其控制下,
天气的主要特点是 干冷

(3)B、C、D三字母附近的箭头,表示冬季风的
是(D4),东表亚示季夏风季的风成的因是主B 要C是。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练习: 在北半球等压线图中,近地面风向是---B---
高空风向是---A-----
在南半球等压线图中,近地面风向是---D--高空风向是-----C---
1010 A
C
B
D
1005百帕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北纬60°

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北纬30°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D 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东风带 东风带 西风带 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西风带 东风带
下图是锋面天气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B地经历冷锋 (填“冷锋”或“暖 锋”)天气过程。
(2)锋面推进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锋面20 小时后到达A城市上空.届时,A城市的天气状况 是 降温,大风,阴雨天气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冷热冷 ①
冷热冷 ②
热冷热 ③
热冷热 ④
大气的运动
上升气流
郊区
市区
郊区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大气的运动
(hpa)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1010
近地面水平面上:大气中的 风向(北半球)
读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 (1)图中表示太阳辐射的数 码 ① ;图中箭头③的大小 比箭头②小得多,这说明大气 对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的特点。 (2)图中②只占①的大约47%, 这是因为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数码 是 ⑤ ;在何种天气情况下, ⑤比⑥强得多? 多云或阴雨 。 (4)图中⑦的含义是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 。 (5)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多会使 ⑤ (填数码)增 强,从而使气候变暖。
东南信风带
直 射 赤
副热带高压带 西风带
南纬 30°

副极地低压带 南纬60°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压带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4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夏季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北半球)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 --------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阳 辐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地 大气吸收 、

反射、
吸 散射等削弱
收 作用
大大 气 气 大气 辐 增 吸收 射温
射向地面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 其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4)在图中用箭头表示三圈环流的方向 图中①代表的是 西风 ,
②代表的是东北信风 。 (5)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 是( B C)。(双项选择)
A 热的地方成低压,冷的地方成高压 B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 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C 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 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