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本位的精神健康实务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中的精神疾病与康复

社会工作中的精神疾病与康复

社会工作中的精神疾病与康复在社会工作中,精神疾病的存在不可忽视,它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通过精神康复,患者可以恢复正常功能,重获健康和社会参与。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中的精神疾病与康复,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支持。

一、了解精神疾病在进行社会工作时,首先需要对精神疾病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精神疾病是指人类心理不正常、情感不稳定的一系列心理障碍。

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了解疾病的症状和特点,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更好地把握患者的需求,提供专业的援助和服务。

二、社会工作中的角色与责任社会工作者在精神疾病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既是患者的倾诉对象,也是患者的支持者和指导者。

社会工作者应该通过面谈、个案记录等方式,与患者建立信任,帮助他们识别问题、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并寻求适当的支持。

三、促进社交支持社交支持对于精神疾病康复至关重要。

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患者建立正面的支持网络,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和社区组织。

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加入互助小组等形式,患者可以获得情感支持、理解和鼓励,提高康复的信心和动力。

四、提供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精神疾病康复的核心内容之一。

社工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技巧等,帮助患者应对情绪问题、改变不良行为和思维模式。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提供生活技能培训和职业咨询,帮助患者重新独立生活和就业。

五、推动社区支持社区支持是精神疾病康复的重要环节。

社会工作者可以与社区机构、卫生部门、学校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通过推动社区教育、举办康复活动等方式,提高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歧视和偏见,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环境。

六、倡导精神健康政策社会工作者在精神疾病康复中也应具备一定的倡导能力。

他们可以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评估,为改善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关注度和保障提供专业建议。

此外,社工师还可以通过撰写和发布相关文章、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增加公众对精神健康的认知和关注。

初级社工工作实务考点:医务社会工作内容

初级社工工作实务考点:医务社会工作内容
与服务对象及其家人确认一些特殊医疗状况有关的重要心理议题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 医院社会工作 (1) 心理社会评估与干预:与服务对象及其家人确认一些特殊医疗状况有关的重要心理议题; (2) 危机干预; (3) 临终关怀与哀伤辅导 (4) 出院计划:出院计划不是制订,而是与各方磋商而成; (5) 外展服务 (6) 团队合作 (7) 慢性病及严重疾病照顾 二、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公共卫生四大领域:生活方式、环境、人类生物学、健康项目和系统组织。以社区为重点,重 视预防工作。 三、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 服务内容主要是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职业相关服务;

民政工作 第十章 精神健康的社会工作

民政工作 第十章 精神健康的社会工作

社会心理模式
受助者 能力的重新提升 训练、培训、重新适应、 生活技能的提升
人本模式
人 情感的基本需要 ???
社会工作为本的精神健康实 务:
★基本信念
1. 精神病只是人生经验的一种,并不是人 生的全部分;
2. 精神病病征很多时候都是人性“基本需 要”的重新展现,只是用了“扭曲”的 型态/病态来出现;
•工作手法:临床诊断、药物治疗为主
2、“精神健康”跟“精神病”是一个 程度的关系。
•“精神健康”跟“精神病”是在 同一轴上的两端。 •这类看法并不反对疾病模式, 但认为精神病可以从一个“社会 心理性现象”来理解。在这个角 度下,由“精神健康”到“精神 病”有程度上的不同。 •较多采用量表、测量问卷来理 解精神病。
•“精神健康”与“精神病”都是人生经验的一种。
•“正面的生活经验”跟“负面的生活经验”本来 就是同时出现在人生的生活里面。 •“正”里有“负”、“负”里也有“正”。 •“精神病”只是人生负生活经验的一种表达或结 果。
老年人不停地失去(尤其是空巢老人)、荔枝的故事、 需求不能满足的中年人。
三个角度下所指向的实务工作
互不相关的关 系
看待精 神病人 的角度
程度上的关系
共存的关系
精神病是疾病 精神病是残障、是功能失 是一种生活经历及生活表 我(正)——他(负)去问题 现的问题 我(正、负)——他(负)我(正、负)—他(负、
正)
视野 模式
精神病 人定位 实务介 入定位 实务介 入手法
疾病模式
病人 病因、病症 治疗、禁锢、隔离
3. 这些扭曲了型态/病态其实可以被理解, 而不应被当成为“毫无意义”的病征; 4. 要理解这些人性需要,可由其环境脉络 里去追寻。

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作实务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作实务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作实务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大题(共10题)一、案例:44岁的友军是一名货车司机,两年前的一天,在送货途中不行遭遇车祸,导致下半身瘫痪,只能依靠轮椅行动。

这对友军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行走能力,还有工作能力。

这么一来,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都落在了妻子身上,这让家里的经济条件迅速下降。

妻子因此而感到压力倍增,但又不得不比原来更努力地赚钱维持家用。

但在妻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常常会对友军和儿子发脾气:一方面抱怨儿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容易和儿子起冲突;另一方面又埋怨丈夫的无能,让自己为家庭付出太多,失去的太多。

每当听到这些话,友军也感觉很难过,他想好好地和儿子沟通,但他的想法似乎并不奏效,儿子总是无视他的关心和管教,他想分担妻子的辛劳,看着自己已不能动弹的双腿,他感到无能为力,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废人。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友军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与需要有哪些2.如何帮助友军进行职业康复【答案】【答案要点】1.在上述案例中,友军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与需要有以下几点:(1)需要职业康复训练。

友军已经残疾两年了,生活自理能力应该发展出来了,但是还没有工作,友军44岁仍然需要工作。

同时,所有经济重担压在了妻子身上,家庭经济出现困难,也需要友军去工作。

(2)需要建立生活的信心。

一场意外导致友军身患残疾,并因此而对未来充满绝望,失去生活目标,认为自己是一个废人,没有价值,需要帮助友军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

(3)需要协调家庭关系。

友军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出现一定的障碍,妻子抱怨他无能,儿子与他的沟通越来越困难,这些都导致友军无法缓解紧张的家庭关系。

(4)需要协调亲子关系。

他想好好地和儿子沟通,但他的想法似乎并不奏效,儿子总是无视他的关心和管教,友军需要和儿子有很好的沟通和交流。

2.如何帮助友军进行职业康复?职业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稳定且合理地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提供职业服务,包括职业咨询、职业评估、职业指导、职业训练和有选择的安置工作。

延续性复元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一个实务理论框架

延续性复元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一个实务理论框架

延续性复元: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一个实务理论框架陈玲刘泽伟摘要:国内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存在的服务模式单一滞后、服务场域割裂等不足,呼唤了对实务理论的研究创新与推进。

本研究通过回溯现有文献,基于弗兰西斯·特纳的社会工作实务理论特质分析框架,建构论证了延续性复元的理论内涵与应用框架。

该框架指出随着疾病病程与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工作者以服务对象的复元需要为本,在医院内日常生活、医院-社区过渡地带、社区共同体层面依次提供嵌入式复元、链接式复元、倡导式复元等服务,实现个体复元与社会团结等目标。

延续性复元在服务对象主体性上发展了延续性服务理论,在服务时间与空间延续上发展了复元理论,对于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医院-社区一体化复元延续性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执行中的污名化与社会整合机制研究”(20BSH00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2批特别资助(站中)项目“社会政策形成中的‘关键行动者’:基于H 市的研究”(2019年284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制度环境、利益集团与政策企业家:J 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政策的逻辑”(18YJC840018)。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28(2021)02-048-12DOI:10.3969/j.issn.1672-4828.2021.02.005陈玲,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泽伟(通讯作者),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南京210023)。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心理与精神健康服务不断进入政策议程,我国先后出台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多部政策方案。

然而,与全球相比,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发展较为滞后,当前精神健康服务领域整体仍呈现诸多不足:服务模式与理论视角单一且滞后、服务场所以精神病专科医院为主、医疗机构内外未形成良好衔接而各自为政等(王志中、杨晓东,2019;高万红、陆丽娜,2017;刘继同等,2010),由此阻碍了精神障碍者回归社会的趋势,也不利于社会民众精神健康福祉需要的满足。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案例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案例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案例一、病人一般资料:蒋XX,女,初一学生,因情绪低落近半年,成绩显著下降,迷恋上网,由母亲带来咨询。

蒋XX在小学时是老师夸奖的好学生。

性格乖巧、听话,服从教导,做事认真负责,因而常常受到表扬,很少受到批评,成绩优秀,爱好绘画,性格较内向,团体活动参加较少,但有几个知心好友。

小学毕业后,考入一所重点中学。

原来的伙伴都不在一起,同时,重点中学里面都是学习尖子,竞争气氛比较浓,好强的蒋XX发现自己学习不像小学那么出类拔萃吃力,也没有一个好朋友,觉得十分很不习惯,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心情一直十分沮丧,父母工作较忙,晚上回家一般已近半夜,早上很早就出门,生活起居由保姆照顾,感觉家中缺少交流,没有人理解自己,周末偶然有时间全家人一起吃饭,饭桌上父母又会没完没了地告诫“只有像我们那样考上名牌大学才会成功”,搅得他心烦意乱、食而无味,感到压力很大,上课时常常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学习成绩下降,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忙碌而粗心的父母没有追问成绩下降的原因,也没有到学校去了解情况,母亲还因此大发雷霆,动手打她,还警告她要好好用功,不然要取消其寒假出国旅游的计划,患儿此后情绪越来越差,整天心神不定,睡眠不好,老做噩梦,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接连几次的单元测验一次比一次差,从班上的前10名,逐次退步到20名、30名、甚至40名以下。

老师找他谈过一次,感觉很想改变,并努力改变自己,但不能坚持,情绪经常反复,心情抑郁,学习没有积极性,早上不愿起床,要叫上好几遍才慢慢腾腾起床,母亲性情急躁,往往大喊大叫,患儿也逐渐学会顶撞对抗。

期末考试排46名,父母非常生气,果然取消其出国旅游的计划。

寒假在家里上网,被各类“精彩纷呈”的网络游戏所吸引住,还以匿名的方式交上了几个网友,觉得心情好一些了,可以在网上找到认同、安慰、发泄,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开始每天呆在网上的时间超过十个小时,有时长达十多个小时,不到一个月又觉得上网也没什么意思,便不再上网,只是老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感到前途渺茫,一切都不顺心,经常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妈妈愿意带其出外旅游,也高兴不起来,最终玩得也不开心。

社会工作在精神健康领域的干预与治疗

社会工作在精神健康领域的干预与治疗

社会工作在精神健康领域的干预与治疗社会工作是一门涉及社会问题解决和个人问题解决的学科,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精神健康领域。

社会工作者在精神健康领域的干预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如何在精神健康领域中进行干预与治疗,以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一、社会工作在精神健康领域的角色社会工作者在精神健康领域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首先,他们是服务提供者。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为他们提供支持、咨询和康复服务。

其次,他们是倡导者。

社会工作者努力为精神健康患者争取权益,并提倡政策和制度的改革,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是协调者和引导者,他们与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关怀和治疗。

二、社会工作的干预与治疗方法社会工作者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干预与治疗以应对精神健康问题。

其中,以下几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 个案管理个案管理是社会工作的核心方法之一。

在精神健康领域,社会工作者与患者建立稳定的关系,并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帮助他们获得适当的支持和康复服务。

社会工作者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着患者的倡导者和支持者,确保他们得到全面的关怀。

2. 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社会工作者推动精神健康领域干预与治疗的重要手段。

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合作伙伴,如医疗机构、学校、非营利组织等,共同制定和实施促进精神健康的项目和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精神健康问题的认识,纠正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并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心理教育。

3. 社交支持社交支持是社会工作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帮助患者建立和维护健康的社交关系,社会工作者可以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焦虑感。

社交支持不仅包括与家人和朋友的互动,还可以延伸到社区组织和支持小组等更大范围的社交网络。

三、社会工作的积极影响社会工作在精神健康领域的干预与治疗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个人而言,社会工作提供了专业的支持和治疗,帮助他们应对精神健康问题。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医务社会工作考点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医务社会工作考点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医务社会工作考占1、多选医务社会工作者面对病患时,往往需要对病患的诵求进行分析。

小张是一名医务社会工作者,当他面对心脏病患者时,他需要对患者的O需求进行分析。

A.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B(江南博哥).患者对于治疗的适应C.患者的心理情绪支援D.患者的家庭经济水平E.患者的家庭支援网络正确答案:A,B,C,E参考解析:常见疾病的社会工作。

2、单选某医院的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某社区有癌症儿童身体、心理状况都不好,他们因为化疗影响了身体状况,很难和其他孩子沟通,不利于病情的治疗。

于是,社会工作者在医院外组织茶话会、游园会等休闲活动,协助他们适应社会,促进其同辈关系的建立和情感成长。

这种过程属于OoA.外展服务B.出院计划C.危机干预D.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外展服务是指医院社会工作者到社区开展活动。

本题中医院社会工作者为癌症儿童在医院外组织夏令营等休闲活动,协助他们适应社会,促进其同辈关系的建立和情感成长,属于外展服务。

3、单选春季是流感盛行的季节,每到这时候社会工作者会在社区进行相关的卫生宣传,以及疾病的预防和监控,社会工作者提供的这些服务属于OOA.社区社会工作服务B.医院社会工作服务C.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服务D.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服务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4、单选O占我国疾病负担的首位。

A.心脏病B.糖尿病C.精神疾病D.艾滋病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精神卫生社会工作。

5、单选下列O情形适合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A.危机干预的辅导B.戒毒C.孕妇健康管理D.帮助家庭安家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实务。

6、多选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常用的实务方法有OOA.病情评估B.医院评估C.社区评估D.社会流行病学调查E.医务人员评估正确答案:C,D参考解析: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实务。

7、单选通过干预强化社区、家庭及个人的健康水平,以此提高他们的健康、福祉和功能,尽量减少残疾发生和院舍照顾是OOA.医院社会工作B.社区社会工作C.公共卫生社会工作D.家庭社会工作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公共卫生社会工作。

大学生社会工作实践与精神健康

大学生社会工作实践与精神健康

大学生社会工作实践与精神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社会工作实践逐渐成为许多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大学生,深入社区、参与公益、进行志愿服务等社会工作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时,社会工作实践也具有对大学生精神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方面,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可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缓解压力和焦虑。

在大学生活中,随着学业和课余活动的增加,很容易产生压力和紧张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而参与社会工作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社会,与不同的人群交流和互动,增加人际关系,提升自信心,在与困难和压力的交锋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培养心理健康素质。

此外,社会工作实践也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另一方面,参与社会工作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社会工作实践通常需要面对不同的社会问题和群体,例如环境保护、贫困救助、儿童教育等问题。

这些活动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也带给他们更深层次的启示,让他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公共利益,提高思辨能力和反思能力。

通过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大学生可以让自己的理念更加成熟、信仰更加坚定,同时也可以培养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社会公正的意识。

当然,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社会工作实践形式,例如志愿服务、实习、公益活动等,然后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如了解相关政策、熟悉工作流程、掌握必要的技能等。

在实践过程中,也需要面对种种挑战和困难,例如工作压力、时间安排、与群体交往的技巧等。

但正如前文所述,参与社会工作实践能够带来很大的收获,不仅是对身心健康的全面提升,更是培养社会人才、拓宽职业视野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大学生社会工作实践与精神健康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过参与社会工作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能力,增进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中国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范围与现代医生人文关怀型社会工作角色

中国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范围与现代医生人文关怀型社会工作角色

在实际工作中,现代医生人文关怀型社会工作角色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来说明: 一位患有严重心脏病的老年患者,由于缺乏家庭照顾和关爱,生活质量低下。医 生通过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和社会背景,发现患者的子女因工作繁忙无法长期照 顾患者。
于是,医生借助社区资源,为患者找到了一家愿意接收患者的养老院,并协 调养老院和患者子女之间的关系,使患者得到了更好的照顾和关爱。同时,医生 还为患者制定了合理的用药和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如何控制病情和改善生活质量。
中国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范围
中国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康复 社会工作和长期照护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涵盖了从预防到康复的整个过程,旨 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 式。
在健康教育方面,主要包括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等。健康促进 则是以社区为单位,通过改善环境、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等手段,促进居民身心健 康。健康管理主要是对个体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服 务。康复社会工作则是对病患进行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康复,帮助他 们重返社会。长期照护服务主要是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 服务,满足他们的长期照护需求。
1、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为患者制定个性 化的诊疗方案;
2、患者的情感需求,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慰藉;
3、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习惯,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和自我 管理能力;
4、患者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为患者提供家庭和社区资源的链接和支持;
5、为患者提供康复服务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重返社会。
3、促进医疗卫生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两者的融合可以为医疗卫生领域带来 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医疗卫生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心理健康

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心理健康

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心理健康
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中,心理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社会工作者通常会与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状况等个体一起工作,这些人群中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常见的。

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心理健康方面开展以下工作:
1. 心理咨询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个体面对并应对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例如焦虑、抑郁、压力等。

他们可以提供情绪支持、情感释放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2. 心理评估和干预:社会工作者可以进行心理评估,了解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设计合适的干预计划。

例如,在针对弱势群体或受虐待儿童的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能需要评估他们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或其他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或转介服务。

3. 宣传和教育: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来提高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他们可以组织座谈会、讲座、培训等活动,向公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消除心理健康问题的病症观念和歧视。

4. 危机干预和紧急援助:社会工作者具备处理紧急情况和危机干预的能力。

例如,在自杀威胁或家庭暴力等紧急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紧急援助,并协助个体获得专业的心理健康帮助。

5. 网络心理咨询: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这种形式的服务使得心理健康资源更容易获得,并能够减轻患者面临的地域和时间限制。

总之,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中的心理健康工作非常重要,社会工作者在这方面的工作可以帮助个体克服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的整体健康和福祉。

健康中国背景下的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发展脉络及现状

健康中国背景下的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发展脉络及现状

卫生软科学Soft Science of Health第33卷第10期2019年10月VoL 33,No. 10Oct. ,2019健康中国背景下的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发展脉络及现状王志中,杨晓东(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030001)摘 要: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以改善人民精神健康为出发点,理顺我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实务发展脉络,概括性认识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式,阐述并分析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主动式社区治疗模式、精神康复会 所模式、照顾者资源中心模式在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发展中的运用,了解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的短板,并提出注重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理论政策研究,开展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中图分类号:R192; R7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 -2800(2019)10-0028-05精神健康问题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影响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我国精神障碍的发病率高、患者规模较大、精神医疗服务有效覆盖率低。

因此,在建设健康中国、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背景下,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有效解决精神 障碍患者及其家庭面临的问题,成为精神医疗服务的关键。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取代生物医学模式并成为共识,以及疾病谱、死因谱变化,仅针 对精神障碍患者个人、忽视患者所处社会环境的传统 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治疗精神疾病的模式和方法的弊端 日益凸现。

精神障碍治疗不再局限于生物治疗和生理功能恢复,转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共同合作服务。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化、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在介入精神医疗服务领域、帮助有多元化需求的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应对精神障碍的斗争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 用。

引入社会工作介入精神医疗服务领域,不仅能增加精神医疗服务资源,而且能提升精神医疗服务水 平、改善精神医疗服务质量,使精神障碍的发病率降低,治愈率上升切。

当我成为患者--一位精神健康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思考

当我成为患者--一位精神健康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思考

我是一名精神健康医务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承担着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随访、康复与宣教等工作。

“全人”视角的专业素养要求早日回归社会。

与我建立初步信任。

“我的脚趾也被砸伤过,肯定很疼。

不过没什么大问题,回家多休息。

”看到我疼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医生说出自己也有相似体验,来加深我对他的信任。

“工作中受伤是难免的。

以前,我为了按住一位不配合打针的患者,被同事将针尖误插到手上,然后看着他淡定地拔出来。

”同事满脸愁容,一直在询问我的伤情,医生用他的风趣幽默逗笑了我们。

还记得初入职场时,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专业理念,秉持专业初心,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

不知从何时起,我习惯了以“助人者”的姿态去对待患者,用所谓“职业化”的视角去看待医患关系,殊不知这些做法深深羁绊了我走近他们内心的脚步,无意中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误解。

这次受伤让我成为患者,获得了真实的就医体验,也能重新观察医生、反思自己。

作为社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者,我要根据患者需求灵活转换身份,用“医”的技术,从“患”的角度出发,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 建立信任是基础“水”一般的关系,是精神健康医务社工与精神障碍患者建立的最恰当的关系。

水,圆润通融,但又不失原则。

在与患者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放低姿态,忘记自己“管理者”的身份。

如果以“管理者”的姿态与患者当我成为患者—一位精神健康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思考1崔桃桃 1徐韦云 2张伟波 1汪作为 1李川文章编号:2096-5893(2020)06-0413-02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202040362);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标准预研制项目(2020WB09);上海市医院协会医院管理研究基金课题(X2020059);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9411950800)作者单位:1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2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通信作者:汪作为4132020年11月 第3卷 第6期 |叙事医学|沟通,会放大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的病耻感,也会引起他们的不适。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医务社会工作找答案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医务社会工作找答案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医务社会工作找答案1、单选医院社会工作的主要目的()。

A.解决与病人及其家属有关的经济、社会和情绪方面的困难B.解决与病人有关的经济、社会和情绪方面的困难C.解决与病人及其家属相关的经(江南博哥)济和情绪方面的困难D.解决与病人及其家属有关的经济、文化、社会和情绪方面的困难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医院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在综合医院、儿童医院、慢性病医院以及某些专科医院中的实施。

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与病人及其家属有关的经济、社会和情绪方面的困难。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医院社会工作的主要目的。

医院社会工作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一部分。

2、单选陈女士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此陈女士辞了工作在家专心照顾女儿,长此以往,陈女士觉得自己付出的太多,对丈夫和婆婆的意见很大,致使家人之间矛盾不断。

社会工作者了解后开始介入,他的工作重点应该在()。

A.危机干预B.哀伤辅导C.心理社会评估与干预D.病情评估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儿童医务社会工作服务重点。

3、单选社会工作者小张经常联合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开展各种大型活动,开展宣传健康卫生与安全的知识讲座,还在节假日的时候拜访社区老人,为老人们提供义诊服务,小张做的这些得到了社区居民认可与欢迎,这种工作运用了()方法。

A.小组工作B.个案工作C.社区工作D.行政工作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实务。

4、多选社会工作者对慢性病患者进行依从治疗的咨询可以包括()阶段。

A.评估和界定依从治疗的问题B.制订治疗方案C.进行心理评估D.促进行为改变E.维持患者的依从正确答案:A, B, D, E参考解析:医疗相关社会工作服务。

5、单选希波克拉底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这是指医务社会工作要()。

A.与医疗卫生体系相融合B.以疾病为中心C.以病人为中心D.以服务对象的健康为主导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

6、单选针对以下()服务对象,医务社会工作者适合用游戏治疗的方式帮助其适应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降低其对于意愿和治理的恐惧感。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精神疾病患者问题和需求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精神疾病患者问题和需求
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急性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交 感神经系统的兴奋症状。
轻度表现为瞳孔扩大、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出汗、 口渴、呼吸困难、震颤、反射亢进、头痛、兴奋躁动症状 。
中度中毒表现为精神错乱、谵妄、幻听、幻视、被害 妄想等精神症状。
严重中毒时表现为心率失常、痉挛、循环衰竭、呼吸 抑制、高热、昏迷甚至死亡。
二、精神疾病患者的问题和需求
(二)精神病患者的需要
治疗和康复的需要
患者家属及相关人员应正 视精神疾病,并采取及时有效 的治疗方法,使患者病情得到 缓解或治愈。
二、精神疾病患者的问题和需求
(二)精神病患者的需要
社会尊重和关爱的需要
社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 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关 爱,会更利于他们的治疗和康 复。
发药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认清患 者姓名、性别、面貌等后再发药。
二、给药后的照护 1. 用物整理; 2. 观察药物疗效和副反应。
谢谢观看
医务社会工作
项目二 医务社会工作实务领域
CONTENTS
目 录
01 医务社会工作流程及方法 02 社区健康社会工作实务 03 医院社会工作实务 0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工作实务 05 康复医务社会工作 06 残障康复社会工作 07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 08 特殊患者的社会工作实务
二、慢性中毒表现
长期使用苯丙胺类药物后可引起慢性中毒,出现颜面 发红、瞳孔扩大、血压上升、心率快、腱反射增强,伴有 少睡、少食,精神活动无目的性。
突然停用药物可出现戒断反应,表现为全身倦怠感, 情绪变化、抑郁、焦虑,严重时可出现强烈的痛苦体验、 恐怖性噩梦、自杀企图,还可出现定向障碍、意识障碍、 头痛、大汗、剧烈的肌肉挛缩、忽冷忽热感。
因此,精神科的用药护理,除按一般给药护理 常规外,还应加强药物作用的宣教、解释等。

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实务

案例1许女士,40岁,工人,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小民15岁,生下不久发现孩子先天脑瘫,一直在家由婆婆帮着照顾,但婆婆年纪大了,也体弱多病,已经力不从心。

女儿小欣今年11岁,聪明健康,正在读小学。

可是,最近丈夫李某查出患了癌症,马上要进医院开刀,全家人陷入了混乱和痛苦之中。

许女士听朋友说“有困难,找社工呀”,于是打电话给社区服务中心求助,接待人员告诉许女士将安排社会工作者小真负责跟她联系,并请她留下了联系方式。

如果你是小真,受到社区服务中心的委托为许女士服务,请分析在接案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与许女士的初次会面前该做哪些准备工作?答:1.在接案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许女士由朋友介绍而寻求社工的帮助,因此,小真需要了解清楚许女士的真实情况和需求以便为徐女士提供所需的全部服务,如需要得到照顾的儿女(15岁脑瘫儿子小民以及11岁正在读小学的女儿)和年迈的婆婆,还有患癌症的丈夫所需的治疗费、营养费和徐女士一家的生活费。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许女士属于自愿性服务对象,因此许女士求助动机强,小真比较容易与之建立关系,机构的服务与许女士的需要也会比较吻合。

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如许女士的儿子与丈夫。

2.与徐女士初次会谈前应做这些准备:1)准备徐女士的资料,认真研读;2)了解徐女士以及其家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3)通过徐女士的社会网络来了解其个人和社会处境两方面的情况;4)分析徐女士及其家人的不同需求;5)在准备了徐女士的资料后和了解徐女士的来源与类型的基础上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包括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简要说明本次面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和工作过程;征求服务对象对面谈安排的意见以及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期望;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及时的协助。

案例2学校社会工作者小章目前在辅导室的求助信箱里收到了一封求助信。

延续性复元: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一个实务理论框架

延续性复元: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一个实务理论框架
延续性复元: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 作的一个实务理论框架
目录
01 一、延续性复元的概 念及特点
02
二、影响延续性复元 的因素
03 三、实务理论框架
04 四、案例分析
05 五、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压力增大,精神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精神 健康社会工作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其通过专业的理论指导和实务方法, 帮助个体和群体解决精神健康问题。本次演示将聚焦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一个 关键问题——延续性复元,并试图构建一个实务理论框架来指导社会工作者进行 实践。
谢谢观看
1、个人心理:个体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等都会影响延续性复 元的过程。例如,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个体的恢复,而消极的心个体的复元过程产生深远影响。缺乏支 持性的社会环境、歧视和压力等因素可能导致个体的精神健康问题持续存在,阻 碍复元进程。
一、延续性复元的概念及特点
延续性复元是指个体在经历精神健康问题后,通过自我调节和社会支持系统 的帮助,逐步恢复和改善自身的精神状态。这一过程包括但不限于认识自我、情 绪管理、技能训练和家庭及社会关系的调整。延续性复元的特点在于其是一个长 期、动态的过程,需要社会工作者进行持续的和支持。
二、影响延续性复元的因素
在执行复元计划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断给予小明鼓励和支持,帮助他逐步 恢复自信和积极心态。同时,工作者也与小明的家人保持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 和支持,为小明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小明的精神状 态明显改善,学业和人际关系也得到了缓解。
五、总结
本次演示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延续性复元的问题及实务 理论框架。通过定义和特点的阐述,以及影响因素的罗列,为精神健康社会工作 者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实务理论指导。通过案例分析部分的展示,使读者更加清晰 地理解了实务理论框架的运用方法。

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心理健康

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良好状态,能够适应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心理健康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因为它与个体和社区的整体福祉密切相关。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心理健康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重要性。

1. 心理健康与个体福祉的关系心理健康对个体的福祉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个体应对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这种支持不仅可以改善个体的心理状态,还可以增强其自我认同感和社会参与度,提高生活满意度。

2. 心理健康与社区发展的关系心理健康对社区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促进整个社区的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社区的建设有助于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和谐度,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心理健康与高风险群体的关系一些特定群体,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和身体条件,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这些高风险群体,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服务,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模式,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发生。

4. 心理健康与家庭关系的关系心理健康对家庭关系的稳定和和谐也有着重要影响。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庭咨询和家庭教育等方式,帮助家庭成员解决心理问题,改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重要关系,提高家庭的幸福感和凝聚力。

5. 心理健康与创伤干预的关系创伤是指人们在遭受重大灾难、意外事件或暴力等极端情况下所经历的心理伤害。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参与创伤干预,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创伤受害者缓解痛苦、恢复心理健康,并重建其生活。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具有重要性。

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_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

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_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

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
(一)精神卫生概述
1.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现状与特点
①精神疾病占我国疾病负担的首位。

②我国精神障碍总体高发,但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相对稳定,总体治疗率低。

③精神卫生服务资源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平衡。

④精神卫生已经上升至公共卫生、社会问题,更涉及法律问题。

2.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①精神障碍除包括精神病外还包括痴呆、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应激相关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人格障碍等。

②精神障碍的分类体系:一是世界卫生组织主导制定的《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二是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3.心身疾病的致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1)心身疾病的成因。

①生物学因素。

②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

③心理应激和情绪因素。

④认知因素。

⑤个性特征。

⑥人际关系和社会因素。

(2)心身疾病的综合防治:心身疾病需要心身兼治,以提高其临床疗效。

在疾病的急性期、晚期及严重阶段需要采取高新技术、手术及药物治疗等为主,需要注意保护和挖掘患者的自我心身康复能力。

(二)社会工作者在精神卫生领域的作用
1.社会工作者在精神卫生领域的角色
2.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本位的精神健康实务香港叶锦成教授随着精神健康服务的发展一向以来社会工作和精神健康实务都结下不解之缘。

在美国,社会工作者在不同种类的精神健康服务都有非常重要的参与,临床社会工作者是以地区为单位的社区健康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在一些较偏远的地区甚至是唯一的鼓舞提供者。

社会工作者占据了所有在社区精神健康服务中的专业人员数目47%。

在英国,社会工作者一向与发展中的精神健康服务同时并进。

社会工作者参与医院为主导的精神健康实务不单是最早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一种,而且是在非院社化及社区健康及社区照顾模式中的积极参与者,在多份重要的官方报告及文献中,如1913年的精神残缺条例、1928年成立的中央监管委员会、1939年的菲氏报告、1946年的麦氏调查、1959年的杨氏报告、1962年的社会工作者训练条例、1968年的施氏报告、1971年和1975年的有关精神健康服务的白皮书、1968年的毕氏报告和1990年的全国健康和社区照顾条例,都有提及社会工作者在精神健康服务中的角色和肯定社会工作者在精神健康实务上的贡献。

从这些重要文献中,显示社会工作者随着精神健康服务的发展产生下列几种转变:1、从医护式的非专业助手成为科技队工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2、从以院舍为基础的工作手法转变为以社区照顾为主导的工作趋向。

3、从以临床个案工作为主的工作手法转变成为多元化的多种工作手法。

4、从以患病者的角度转变为以消费者及参与者的角度去看受助的精神病患者和康复者。

这几种转变,表面看来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在实际却往往因为种种的局限如机构、社会文化、受训程度、案主特质、专业权威等等,已产生矛盾和冲突。

矛盾中的主因是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与手法和精神健康实务在现状中产生不协调所致。

这些矛盾简单来说可以分成下列几个层次:1、信念上的矛盾。

2、角色上的矛盾。

3、服务定向上的矛盾。

4、介入手法上的矛盾。

这些矛盾如果不妥善地加以处理,社会工作者在精神健康实务上就会显得无奈、“贫血”和对社会工作中的专业理念和实务缺乏承担,久而久之,变得短视,只重视工作上的任务和机构的官僚架构而忽视案主的需要和沟通,不理会“康复”效果的从业人员。

本文尝试从这些矛盾中去探讨和建构一个以社会工作为本位的精神健康实务模式以供参考,并试从本港的精神科社会工作的现状出发,希望能为本港的社会工作者和精神健康实务提供一条既“专业”又“具效果”的出路。

(二)香港精神健康实务和社会工作香港的精神健康服务与英美比较,不只发展比较缓慢,而且不同,虽然香港在97年前是英国殖民地,但在英国进行的如火如荼的“非院舍化”和“社区照顾”的运动在本港却为出现。

自从1925年第一所精神病医院成立以来,本港的精神健康服务一向都以“院舍化”为本位,继之而来是1960年设立的青山医院、1980年设立的葵涌医院和1996年设立的东区尤德医院精神科,都设置了成千上百的病床,连以社区为本的中途宿舍、庇护工场和长期护老院在运作时因收容的案主名额太多(宿舍40人、工场120人、护老院200人),都会倾向院舍化。

加上自1982年在元州屯发生的精神病暴力事件所引起的“反对中途宿舍”运动,这十多年不少地区市民对精神病康复机构的成立都非常排斥。

这种排斥无形中鼓励了“院舍化”的服务模式和精神健康实务手法,令“康复”、“社区照顾”的概念在推行上困难重重,难以实现。

这不但影响了服务的质素效果和精神病康复的过程,更严重影响社会工作者在精神健康实务上的贡献。

严格来说,香港的社会工作者在精神健康实务方面,其实并未跟随英、美两国社会工作者在精神健康实务上的转变。

社会工作本位的理念、手法和实务都与“院舍化”的精神健康服务产生更大的矛盾,这些矛盾可略述如下:1、信念上的矛盾自从元州屯暴力事件后,本港的精神病健康服务在推行时都以“社会控制“为主导。

大部分的服务和资源都凝聚于在预防严重精神病暴力事件的发生上,其他非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和康复者在治疗、康复服务上都放在次要的地位。

这种以社会控制为主导的信念在服务上、在工作手法、以及有关机构的行政管理上都屡见不鲜。

以“社会控制”为本的信念基本上和社会工作的基本信念和“尊重案主”、“自主”、“权利”的基本信念本身有所抵触。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控制的信念下会不自觉忽视案主的需要,在预防病发和控制病发的大前提下,对精神病患康复者的“人”的本质往往被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以“病患”和“病态”的角度去处理精神病患康复者的问题。

2、角色上的矛盾不少在香港精神病康复机构工作和在医务社会服务工作的社会工作者都会面对角色上的混淆和矛盾。

这种角色上的矛盾大致有下列几种情况:1)无法清楚界定和表现社会工作者应有的角色和特色。

2)成为医务人员尤其是精神病医生的工作上“半专业”的助手。

3)在社会心理的康复上只能担任一些非专业的专业、申请的工作,缺乏社会工作手法的特色。

4)社会工作者在治疗和康复上的角色很容易被其他专业人士(如护士、职业治疗师)所取代。

3、服务定向上的矛盾香港精神健康服务,服务定向上的矛盾至为明显,有关康复的政府报告都以康复、社区融入、社区照顾、全人参与为目标,但在资源的分配、服务模式的推行上却以住院和院舍化的服务为主导。

精神康复的理念和康复服务的模式和现状有极大的矛盾,在现状和服务模式规限下,社会工作者只得以“院舍化”、“社会控制”和“职事化”的模式去推行精神健康实务,但在对外宣传和机构的服务承诺上,又要以“参与”“融入”、“社区照顾”作为包装,形成服务定向上的种种矛盾。

4、介入手法上的矛盾从事精神康复和医疗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在接受社会上工作训练时都会接受以人本、系统化和社会心理角度有关的介入手法,帮助病人康复。

但事实上,在较院舍化的实务环境底下,这些手法未必能够推行,加上社会工作在多元科际的团队下缺乏专业自信和形象,遇事时会无奈地服从于行政主导和机构的要求,在医院和门诊中变成医生的“二等助手”,劝喻病人吃药、检查病人是否吃药、帮助病人申请津贴等等非专业性工作。

在中途宿舍和长期院舍中的社会工作者,却忙于零碎的院务,管理几十人、甚至二三百人的工作。

专业化的人本、系统化和社会心理角度的康复介入手法很难推行。

面对这些信念的矛盾、角色上的矛盾、服务定向上的矛盾及介入手法上的矛盾,社会工作者必须建立以社会工作为本位的精神健康实务。

三、建立以社会工作为本位的精神健康实务要重新建立以社会工作为本位的精神健康实务,社会工作者在信念反思上,对案主的深度了解、沟通及尊重上,在服务定向及政策的介入上和在案主的参与上,必须重新定位,循序渐进,建立以社会工作为本位的精神健康实务。

1、信念上的反思和定位信念上的反思必须在重新巩固社会工作本位的信念,如案主自决、人本、人道关怀、尊重案主的基础上立足,重新检视有关精神健康实务。

这些信念在实行上当然要在切合环境下进行,但社会工作者必须在实务上正视信念上的矛盾,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加以持守。

例如在精神病康复者病发时,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切勿滥用强逼性的入院手法。

不少病人只是轻微的情绪高涨或孤立自己,并没有实质性的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事实上并没有马上入院的需要。

但不少病人或康复者的家属却在避免麻烦下送病人入院。

就算在有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危险情况下要使用强逼性入院手法时,也应估计案主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并对案主在过往中应有的权利加以阐释和说明,不要以其病情为借口,完全不理会案主的感受和情况。

事实上,不少文献和研究都指出精神病患者对病发情况都会常留在记忆中,不恰当的处理更会令病患者留下痛苦的回忆,日后对治疗和康复有更大的抗拒性。

至于“人道”和“人本”的理念在实务上就更为重要。

只有坚守这些基本的理念,社会工作者才会不被精神病患者和康复者的表面病症和缺乏康复冬季、长期病患和院舍化特色所困扰,而能够进一步重新检视病患者和康复者背后的“人本”基本需要,其个人本身的独特性和其剩余能力及特长,并加以培育,使其成为康复过程中的主要动力,用正常化的“理念”,培养及发挥其“正常”的能力,重回“正常”的社区。

理念的持守其实影响手法上的推行,这在下列的案例中可见一斑(由于保密原则,个案主角的个人资料有恰当的删改和隐藏)。

阿伟是一个精神病康复者,虽然年纪轻轻只有二十五岁,但实际上已经患上精神分裂症有七年多,是名副其实的青年长期精神病患者,加上其母亲对他过分溺爱,所以他对工作和康复动机都不大,虽然在精神病他已经稳定下来,但他的院舍化的特质如缺乏康复动机、终日无所事事,反应缓慢等等都非常明显,阿伟在精神康复中途宿舍已经住了多年,但职员和社会工作者都拿他没有办法,让他呆在宿舍。

处理阿伟这个个案,社会工作者如只是跟着“医疗”和“病症”去看时,就很容易会侧重阿伟的“精神分裂”的病症和其院舍化的特质。

根据这个观点及理念,社工介入手法当然离不开“病人式”的方法,转介到庇护工场、只注重依靠药物稳定病情,而对阿伟的康复和重新工作,融入社会,不抱太大期望,把“阿伟”的未来,不自觉地假设在“院舍化”的康复机会中。

但如果社会工作者在处理这个个案时,以“人本”、“正常化”的理念出发,阿伟就不单单只是一个长期精神病患者,也是一个二十五岁的青年,有年轻人的基本需要。

他需要的不单是院舍化的“康复后出院”,而是有正常的二十五岁青年人的工作、家庭和事业。

但要达到这些正常化的生活,必须有正常的训练、正常的付出。

从这个观点和理念出发,社会工作者在帮助阿伟时,不应单依靠药物治疗和“精神病康复”的服务,更应培养阿伟重过正常的生活,要阿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最重要的不单是“造就”“阿伟”的“院舍化”的特色,而是鼓励“阿伟”接受正常的“职业先修训练”,培养阿伟有正常的才能和竞争能力。

要达到这个目标,重要的是要先令“阿伟”的母亲对“阿伟”有“正常”的期望和正常的沟通。

而在这个大前提下,康复的目标和手法都尽量投入资源和介入手法去达到这个“正常”生活的目标。

没有这一种理念的坚持,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精神健康实务时就会失去方向,被精神病患者和康复者表面的病症和院舍化特色所左右,陷入侧重“病患”、造就“缺陷”的以“病态”为主的困局当中。

事实上,在社会工作者的多方努力下,阿伟的母亲正在接纳这个“正常”的理念,鼓励阿伟接受正常职业选修训练,慢慢在走两步、退一步的努力中,重返社会。

2、对案主的深度了解、沟通和尊重要实践这种“人道”、“人本”的信念,首先必须对精神病康复者和病患者有深度的了解、沟通和尊重。

这种深度了解是超越精神病病患的表征的。

一般专业人士,面对精神病病症,特别是精神分裂病中的幻象、幻听和妄想时,都会倾向用精神病诊断手册(DSMIV),或者是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中,对精神病有关诊断的描述去诊断有关病症,无论诊断的过程是如何精细,一旦诊断完成后,这个病症就会成为这个精神病患者或康复者的最重要的标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