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语文活动课走进广告世界感受语言魅力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活动课走进广告世界感受语言魅力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活动课——走进广告世界,感受语言魅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广告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广告语言的独特性。

2. 培养学生欣赏广告、分析广告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广告知识,创作具有创意的广告作品。

教学内容:1. 广告的定义和特点2. 广告语言的独特性3. 广告的分类和欣赏4. 广告创意的发掘和运用5. 广告作品的创作和展示教学重点:1. 广告的定义和特点2. 广告语言的独特性3. 广告创意的发掘和运用教学难点:1. 广告创意的发掘和运用2. 广告作品的创作教学准备:1. 收集各类广告作品,包括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网络广告等。

2. 准备相关广告理论知识资料。

3. 准备创作广告作品的工具,如纸张、画笔、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典型的广告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广告的魅力。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广告?广告有哪些特点?二、探究广告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广告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广告的本质。

三、欣赏广告语言的独特性(2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具有独特语言风格的广告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四、了解广告的分类和欣赏(15分钟)1. 教师介绍广告的分类,如商品广告、公益广告、文化广告等。

2. 学生分组欣赏各类广告作品,分析其特点和魅力。

五、发掘和运用广告创意(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掘广告创意,如关注社会热点、抓住人性的弱点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广告创意,并分析其巧妙之处。

教学延伸:1. 学生分组创作广告作品,可以是平面广告或视频广告。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广告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广告作品,让学生了解广告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发掘和运用广告创意,让学生创作广告作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语言的魅力》讲课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讲课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讲课教案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语言在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激发想象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2.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增强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会运用语言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以一段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名言,谈谈对语言的感受。

第二环节:感受语言的魅力1.教师展示一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语言魅力的理解。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经典案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狼和小羊》等,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特色。

第四环节:实践与应用1.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个场景,要求语言生动、贴切。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谈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

四、课后作业1.学生选取一部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语言魅力,写成短文。

2.学生创作一篇短文,要求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展示语言的魅力。

五、教学反思1.导入环节的设计要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实践与应用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4.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语言的热爱和兴趣。

2.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作业完成认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3.学习效果: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语言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更多学生受益。

《语言与文学》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语言与文学》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语言与文学》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概述介绍《语言与文学》课程的目标、意义和内容强调语言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对学生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作用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阅读、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1.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章:诗歌教学2.1 诗歌概述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如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2.2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如情感、形象、思想等教授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关键词语、意象分析、情感理解等2.3 诗歌创作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如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等强调诗歌创作的个性化和创新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第三章:散文教学3.1 散文概述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如真实性、文学性、叙述性等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如清晰、流畅、细腻等3.2 散文鉴赏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主题和思想,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教授散文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段落分析、修辞手法、风格理解等3.3 散文创作指导学生进行散文创作,如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明散文等强调散文创作的真实性和文学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第四章:小说教学4.1 小说概述介绍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如情节、人物、环境等分析小说的结构形式,如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等4.2 小说鉴赏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如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环境描写等教授小说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情节分析、人物分析、主题理解等4.3 小说创作指导学生进行小说创作,如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强调小说的情节构思和人物塑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五章:戏剧教学5.1 戏剧概述介绍戏剧的定义和特点,如舞台表演、对话等分析戏剧的结构形式,如三幕剧、四幕剧等5.2 戏剧鉴赏引导学生理解戏剧的主题和思想,如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对话分析等教授戏剧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角色分析、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5.3 戏剧创作指导学生进行戏剧创作,如校园戏剧、短剧等强调戏剧的情节构思和角色塑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六章:童话与寓言教学6.1 童话与寓言概述介绍童话与寓言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分析童话与寓言的语言特色、人物形象和寓意6.2 童话与寓言鉴赏引导学生感悟童话与寓言的魅力,如想象、奇幻、教育性等教授童话与寓言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寓意解读、角色分析、情境体验等6.3 童话与寓言创作指导学生进行童话与寓言创作,鼓励创意和想象力强调寓意表达和人物塑造,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七章:神话与传说教学7.1 神话与传说概述介绍神话与传说的起源、特点和分类分析神话与传说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和叙事风格7.2 神话与传说鉴赏引导学生理解神话与传说的主题和思想,如英雄叙事、宗教信仰、民族精神等教授神话与传说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象征意义解读、叙事分析、文化背景了解等7.3 神话与传说创作指导学生进行神话与传说创作,鼓励创新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运用强调故事情节构思、人物塑造和文化内涵的体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八章:古文教学8.1 古文概述介绍古文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如诗文、散文、小说等分析古文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和文学价值8.2 古文鉴赏引导学生理解古文的主题和思想,如道德观念、历史背景、人文精神等教授古文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实词虚词辨析、句子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解读等8.3 古文创作指导学生进行古文创作,鼓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创新运用强调文言文的表达规范、修辞运用和文学价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九章:比较文学教学9.1 比较文学概述介绍比较文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和意义分析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如跨文化、跨民族、跨语言等9.2 比较文学鉴赏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如主题、形式、风格等教授比较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文本对比、文化背景了解、文学理论运用等9.3 比较文学创作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文学创作,鼓励创新和跨文化思考强调对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创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课程总结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10.2 课程拓展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深入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文学社团、写作比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10.3 展望未来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成长给予期望和鼓励强调文学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持续关注和热爱文学第十一章:现代文学教学11.1 现代文学概述介绍现代文学的背景、特点和代表人物分析现代文学的语言实验、形式创新和主题多样性11.2 现代文学鉴赏引导学生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如人性探索、社会批判、文化认同等教授现代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象征手法、解构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11.3 现代文学创作指导学生进行现代文学创作,鼓励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强调实验精神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十二章:后现代文学教学12.1 后现代文学概述介绍后现代文学的定义、特点和代表人物分析后现代文学的解构主义、多元化和反传统倾向12.2 后现代文学鉴赏引导学生理解后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如文化碎片、主体性消解、历史重构等教授后现代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文本互涉、叙事视角、符号解读等12.3 后现代文学创作指导学生进行后现代文学创作,鼓励创新和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强调解构精神和反传统思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十三章:网络文学教学13.1 网络文学概述介绍网络文学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如网络小说、网络诗歌等分析网络文学的创作方式、传播途径和受众特点13.2 网络文学鉴赏引导学生理解网络文学的主题和思想,如现实关怀、网络生活、虚拟现实等教授网络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网络语言理解、叙事方式分析、互动性体验等13.3 网络文学创作指导学生进行网络文学创作,鼓励创新和与网络受众的互动强调网络文学的视觉冲击、互动性和创新表达,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十四章:文学批评与评价14.1 文学批评概述介绍文学批评的定义、功能和类型,如形式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等分析文学批评的方法和原则,如文本分析、历史文化解读、审美评价等14.2 文学批评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批评实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教授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技巧,如逻辑推理、证据引用、观点阐述等14.3 文学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教授文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如标准制定、权重分配、综合评价等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5.1 课程总结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15.2 课程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出改进和提高的建议鼓励学生提出对课程的建议和意见,以促进教学的不断完善15.3 展望未来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成长给予期望和鼓励强调文学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持续关注和热爱文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6篇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6篇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1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工具,恰当巧妙的语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语言的魅力》,板书课题,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呢?魅力是什么意思?(有吸引力)那什么样的语言有吸引力呢?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指名接力读,集体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总结方法——板书——集体朗读概括课文的方法:用简练的语言说清楚:谁,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衣衫褴褛的盲老人在行乞,在一块木牌上写了“我什么也看不见”,可人们无动于衷。

后来当法国大诗人让彼浩勒在老人的乞讨牌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人们纷纷慷慨解囊。

板书: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慷慨解囊无动于衷三、品读课文,语言训练:人们看到两块木牌上的字有什么具体反应?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来。

(一)学习“我什么也看不见”一部分: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衣着华丽的绅〔shēn〕士、贵妇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shān〕姗而去了。

1.衣着:(近义词)穿着着装(多音字)着火走着2.无动于衷的意思:衷,指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受触动换词练习:置之不理置若罔闻不理不睬不动声色麻木不仁熟视无睹面不改色泰然自若3.姗姗而去:姗姗是慢慢的意思,可以换成缓缓而去写出了贵妇人优雅离去的样子4.说明了什么?人们都很冷漠司空见惯木牌上的字一点儿都没有打动人们5.其实老人值不值得同情呢?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个衣衫褴〔lán〕褛〔lǚ〕、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的魅力,认识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不同语境下语言表达的适应性,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定义与特点2. 语言的魅力表现3. 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4. 文明礼貌用语的运用5. 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的魅力,学会在不同语境下运用文明礼貌的语言。

2. 难点:培养学生适应不同语境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实际交往中能够得体地运用语言。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言的定义与特点、语言的魅力表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魅力。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语言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文明礼貌用语的运用、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技巧等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故事或现象,引发学生对语言魅力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语言的定义与特点、语言的魅力表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等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魅力。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语言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讨论:引导学生就文明礼貌用语的运用、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技巧等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认同。

《语言的魅力》讲课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讲课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演讲技巧
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演讲,包括演讲结构、语言表达和肢体语 言等方面的技巧。
辩论训练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比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 养批判性思维。
04
语言运用技巧探讨
口头表达技巧训练
1 2
语音语调
通过模仿和练习,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和语调 ,提高口头表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表达能力
通过介绍语言学、文学、文化等方面 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语言视野,提高 其语言素养。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介绍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交 流方式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 跨文化交流环境。
教学目标与要求010203知识目标掌握语言学、文学、文化 等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知识。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语 言现象,提高语言表达和 交流能力。
情景对话
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对话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对话练 习。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对不同情境的能力。
06
课程总结与评估
课程知识点回顾
语言的基本概念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 。
语言的特点
语言具有社会性、文化性、符号性、系统性等特点。
语言的魅力
03
语言的魅力展示
经典文学作品欣赏
《红楼梦》
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复杂的情 节描写,展示了汉语言文学的独
特魅力。
《百年孤独》
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展现了西 班牙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通过精美 的诗歌和深刻的人物内心独白,
展现了英语文学的魅力。
优秀影视作品推荐
《肖申克的救赎》
语言能够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塑造形象、构建社会,具有无穷的 魅力。

《语言之美》语文教案范文

《语言之美》语文教案范文

《语言之美》语文教案范文《语言之美》课文层次十分清晰,易于把握。

同时课文语言非常优美,许多语句用得有创意、有特点,适于潜心诵读品味。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语言之美》教案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语言之美》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语言之美》这篇课文原名《有些语言如此之美》。

课文举了只言片语如此之美、值得珍藏心底的三个例子:第一个是一位多年不曾联系的高中同学在电话中给“我”送来别致的问候和祝福;第二个是刚刚过完米寿的外公用幽默的话语表达了那不曾被山高水远隔断的思念和牵扯不断的亲情;第三个是高度弱视的邻家妹妹平日里言谈表现出了她的诙谐、乐观、豁达。

最后在这三个例子的基础上总结,“许多许多这样的只言片语,或许只是不经意,但蕴藏在其中的感情和人生理念,已胜过了长篇的说教铺陈,折射出了原本的生活底色。

它们是如此之美,值得我们将之珍藏心底,用一生的时光去念念不忘。

”课文层次十分清晰,易于把握。

同时课文语言非常优美,许多语句用得有创意、有特点,适于潜心诵读品味。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高中同学、外公、邻家妹妹语言的美,以及他们语言中蕴涵的感情和人生理念。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烧”注意右边的“尧”不要加点,“陈”要注意区别于“阵”。

要求认识的字中,“瑟”注意读“s?琛薄?2.朗读指导课文语言清新优美,教学时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语言的美。

朗读作者叙述的三个事例时,应该读出娓娓道来的感觉。

而作者抒发自己感受的语句,则应恰如其分地读出作者由衷的感动。

如“我一下子就被感动了,仿佛真的有一股香气,若有若无萦绕在身边。

在萧瑟落雪的寒冷北方,这样别致的问候和祝福,可以使人在心里开出花来。

”朗读时应在加点处前稍稍停顿,把加点的字稍微强调一些,表达出自己听到朋友别致的问候、祝福后,那种发乎心底的感动。

语文教案《语言的魅力》8篇

语文教案《语言的魅力》8篇

语文教案《语言的魅力》8篇语文教案《语言的魅力》1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法国诗人让.彼浩勒关心盲老人的故事,体会"语言的魅力"。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语言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六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第三段的第一句话"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特别深厚的感情颜色。

三、教学设计思想课文记叙了法国诗人让.彼浩勒关心盲老人的事。

赞扬他怜悯关心穷困残疾人的和善品质,同时说明白语言艺术的巨大作用。

文章的第一、二段是比较"我什么也看不见"和"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有什么不同呢?诗人添上几个字前后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从而设计cai课件卡1和卡2。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段的内容,为什么说后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有深厚的感情颜色"呢?设计卡3,提出问题,"春天到了"自然会使人们产生很多美妙的联想,正如文中所说,出示卡4,练习填空。

依据括号中的内容想象这叫人沉醉的春天美景,画面消失后,让同学充分体验"观察"与"看不见"的心理反差,创设情境,从而感悟盲老人一生什么也看不见,自然令人心酸、让人怜悯,乐于解囊相助。

诗人添上几个字后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四、媒体预备cai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自由读全文,想一想课文讲解并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二)学习第一段1、盲老人站在木牌旁,期盼着路人的关心,路人却无动于衷。

找出这一段,读一读,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2、你们想看这个画面吗?(出示课件盲老人和写有"我什么也看不见"的木牌。

)3、看了以后,你的感受是什么?是啊,盲老人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境况特别凄惨,可路人却如此冷漠,谁来有语气的读一读,其他同学看书体会或看画面感受。

《语言的魅力》的教学设计 3篇

《语言的魅力》的教学设计 3篇

《语言的魅力》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会12个字,认识5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衣衫褴褛、佝偻、表情木然、虚设、辛酸、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奇特感人的故事,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并且深深震撼于“语言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情境创设,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精学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的原因。

教具安排:生字卡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6个字,认识5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衣衫褴褛、佝偻、表情木然”的意思。

2、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学习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生活处境的艰辛。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一、导入:师:“语言”是人类思想表达的工具,语言的内容非常非常的丰富,一辈子也说不完,语言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没有它,我们就无法表达出细腻丰富的情感,人与人之间更是无法交流沟通了,语言的魅力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有关“语言的魅力”的课文。

你们有兴趣吗?首先呀,这还要从一个故事说起……(请快快翻开书本第5页读读这片奇特的故事吧!)二、初读: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师: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指名自由概括)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衣衫褴褛,佝偻着腰,头发花白,表情木然”说明她贫困交加,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破破烂烂,这么大岁数了,头发白了,连背都驮了,伸也伸不直,佝偻着背,长期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老得连站都站不稳了,却还要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为了不饿死,而整天从早到晚长时间地站在街上沿街乞讨,她的'表情木然、目光呆滞,长期生活的不幸早已压得她都麻木了。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石嘴山市第二十六小学:席慧娟教学目标1.检查生词,重点讲解“魅”的书写。

2.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常识了解“魅力”含义。

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诗人关心、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3.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添加后的句子有魅力。

通过读、讲,进一步体会为什么这个句子有魅力。

4.学习写有魅力的语言。

方法与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读中感悟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是体会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产生的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2、教学难点是理解第6自然段。

通过联想,感情朗读,体会这句富有诗意的语言所具有的浓厚的感情色彩。

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准备1、字词句课件2、课文插图课件3、描绘“春天美景”的图片教学过程一、质疑引入,解读魅力(3分钟)1、引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我也不知道原因,想请教大家,看谁能帮助老师:我每天路过学校前面的那片桃花林,都忍不住要停下来看看,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春天到了,那里很美。

师:是的,美的景色能吸引人,长得乖巧可爱的小孩也能吸引人,就连我们班会听讲的孩子也很吸引人,老师很喜欢你们。

这种具有吸引人的力量就叫---魅力。

那么,你们见过语言也具有魅力吗?我们今天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黑板齐读课题)22、语言的魅力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5分钟)导语: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

看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课件出示:请你读一读:双目失明衣衫褴褛叹息悲伤无动于衷姗姗而去淡淡一笑让·彼浩勒漆黑满意师:观察上面每一排词,分别与文中的谁有关?生:盲老人、行人、诗人诗:默读课文,思考老人、诗人、行人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试着用上幻灯上的词语概括一下。

三、细读感悟,体会魅力(15分钟)(一)学习1—5自然段:1.师:诗人让·彼浩勒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了盲老人,这句有魅力的语言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谁最先找到?(板书: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2。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的魅力,认识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倾听、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魅力所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了解文明用语、礼貌用语的重要性。

2. 表达与倾听: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以及倾听、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3. 情景模拟: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文明、礼貌的语言进行沟通。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因语言使用不当而引发的矛盾,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掌握语言表达和倾听的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使用实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氛围。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 准备情景模拟道具,便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划分课堂小组,确保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环节中的语言表达水平。

3. 学生倾听与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他人观点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品质: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其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

六、教学进程1. 导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语言游戏,引发学生对语言魅力的思考,导入新课。

2. 基本概念:介绍语言的魅力,解释文明用语、礼貌用语的重要性。

多音字教学设计教案

多音字教学设计教案

多音字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语言的魅力”中的“多音字”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多音字的定义、分类、用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着重讲解常见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和词义,并透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多音字的正确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多音字的概念,掌握常见多音字的读音和词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联系语境等方法,正确识别和使用多音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汉语语音和词汇的兴趣,提高他们准确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和词义辨析。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准确运用多音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语文课本、字典、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包含多音字的日常对话,让学生感知多音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讲解多音字的定义和分类。

(2)列举常见多音字,分析其不同读音和词义。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语境判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和词义。

(2)讲解解题方法,如查阅字典、联系语境等。

4. 随堂练习出示多道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多音字趣事,增强他们对多音字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多音字教学2. 板书内容:(1)多音字的定义和分类(2)常见多音字的读音和词义(3)多音字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生活中的三个多音字实例,并注明其正确读音和词义。

(2)运用多音字编写一段对话。

2. 答案:(1)示例:行(xíng)走、行(háng)业、行(héng)李。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多思考,发现生活中的多音字,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包括:1. 教学内容的实例选择与讲解。

小说语言专题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小说语言专题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小说语言专题教学设计导语:小说是一种用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形式。

而小说的语言是表达这种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针对小说语言专题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作品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小说语言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设计和探讨,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小说语言教学。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小说语言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对小说语言的鉴赏和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小说语言进行表达和创作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小说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语言的特点与表达方式a. 小说语言的形象生动性:通过独特的形容词与修辞手法,塑造丰富的形象,使人物、情节更加鲜活可感。

b. 小说语言的情感表达:通过描写细腻的情感,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

c. 小说语言的叙事与描写:通过精选的词语和句式,将故事情节描述得跌宕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悬念。

d. 小说语言的对话表达:通过对话的方式,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与冲突,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小说语言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a. 比喻与拟人:通过对事物进行比喻,使故事更形象生动;通过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形象特征,增强人物形象的深度和感染力。

b. 推敲词藻:通过挑选精准的词语和词组,使句子更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提升小说的艺术性。

c. 对景生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幻和环境氛围,进一步凸显人物的心情和故事的氛围,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d. 暗示与象征:通过隐晦的言语和符号,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行悟出深意,增加作品的想象力和多维度解读空间。

三、教学方法1. 剖析经典小说语言教师通过精心挑选的经典小说片段,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鲜明的例子,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表达技巧和意义,加深学生对小说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2. 组织小说语言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情节,进行小说语言的创作实践。

一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

一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

一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
教案主题:一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体验到语言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语言的热爱和兴趣。

2.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
1. 阅读课文《语言的魅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 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3. 进行口语练习,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会有不同的效果,从而引出“语言的魅力”。

2. 讲解新课: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语言的魅力》,引导他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然后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3. 练习与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口语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

比如,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或者自己创作一些有魅力的句子。

4. 总结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他们认识到语言的魅力,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有魅力的语言。

四、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同时,也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或书面作业的方式,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家庭作业:
让学生在家中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文章,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体验语言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习实践】《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学习实践】《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魅力。

难点:理解第六自然段,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过程:一、谈话:师板书“魅力”,指名读。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魅力”是什么意思?这节课我们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课文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有魅力?二、自由读全文:读后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摘出重点句:通过读书,你认为没有魅力的语言是哪一句?(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有魅力的语言又是哪一句?(用红笔在其上方补充“春天到了,可是”)四、默读课文:1、从哪看出这句话没有魅力?(读好第1-3自然段)自读、画批,读后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体会:(1)抓住“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等词语体会。

(2)从老人的神态、语言去体会。

(3)从老人收入的情况去体会。

2、从哪看出添上几个字以后就变成了有魅力的语言?(读好第4、5自然段)引导学生从老人神态的变化、收入的变化去体会。

师过渡:还是这条繁华的巴黎大街,还是这个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前后却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这里我们会产生怎样的问题去探究呢?(引导学生提问:这到底是为什么?)教师勾画板书。

(用木牌形状把这句话框起来)学生齐读板书: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教师读。

(读出感情,给学生以示范。

)学生再读。

五、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边演播描绘春天美景的,边深情地说:的确,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这一切多美呀,多么令人陶醉呀!可是,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却是一片添黑(屏幕随之变黑)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语言之美》语文教案范文

《语言之美》语文教案范文

《语言之美》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 通过学习优秀的语文范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汉字的艺术1. 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

2. 欣赏经典字体案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3. 学习汉字的结构规则,提高书写美感。

第二章:词语的瑰宝1. 词语的来源和演变:成语、典故、俗语等。

2. 欣赏精彩纷呈的词语案例,如“画龙点睛”、“掩耳盗铃”。

3. 学会运用丰富的词语表达思想感情。

第三章:句子的魔力1. 句子的类型和结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2. 欣赏经典的句子案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学会构建优美的句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章:段落的布局1. 段落的作用和类型:引子、主体、结尾等。

2. 欣赏精彩的段落案例,如《荷塘月色》的开头和结尾。

第五章:文学的魅力1. 文学作品的类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2. 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如《春》、《背影》等。

3. 学会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提升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汉字、词语、句子、段落和文学的魅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欣赏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学生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在作业和练习中的表现。

3. 学生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时间1. 每章内容安排2课时,共10课时。

2. 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语文》课本。

2.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

3.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精美的汉字、词语、句子和段落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2《语言的魅力》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2《语言的魅力》语文S版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在木牌上填写那几个字所产生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6自然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2.圈画新词,读一读,结合句子说说意思。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默读课文,按提示给课文分段。

四、教师总结。

一句有魅力的话就给了盲老人以莫大的帮助,那么为什么一句话就能产生这么巨大的作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语言,一句温馨感人的话语不仅会暖人心,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课。

1、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够把这么长的课文用这么简炼的语言来描述出来,真好。

二、浏览阅读,初步感知文中最有魅力的语言。

1、还记得文中最有魅力的语言是什么吗?2.出示课件齐读。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提问:这句话是谁说的,在哪里出现,原来木牌上写着什么?3.引导学生比较句子。

(课件出示两句话)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我什么也看不见!①齐读这两句话,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②生回答: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春天来了,可是”这六个字。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添上那几个字前后,行人和老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画一画相关的语句。

2、诗人添上那几个字后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二)学习第一到五自然段。

1、添字前人们是什么样的表现,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教学背景】: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理解让·彼浩勒加上那几个字为什么那样有魅力。

让学生明白恰当的使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的打动人心。

【教材分析】: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两句话不同的效果入手,进行比较和体会。

先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再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体会文本。

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含义。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培养学生能用优美的语言,诚挚的话语与人交流。

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学习内容1、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介绍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一位老人在巴黎的大街边乞讨,可是没有人给他钱,后来诗人让.彼浩勒给他的木牌前添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给钱的人就多了)2、这节课我们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来深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诗一般的语言所产生的感染力。

3、木牌上原来写的是什么?(我什么也看不见)现在哪?(春天到了,可是……)4、轻轻地读这两句话,你觉得哪句话具有魅力?哪句话没有魅力?二、自渎课文,感悟交流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没有魅力?又从什么地方感受到“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具有魅力的?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有了自己的感受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学生自主读文,细心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二、引导探究,感情朗。

1、谁来说一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没有魅力的?抓住关键句子:①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看了木牌子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抓住关键词语: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

指导朗读。

那我们怎么才能读好这句话?2、春天的景色如此美丽,可是对于盲老人来说却什么也看不见,一个“可是”使结果一个天一个地。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14篇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14篇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14篇《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习中加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

3、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体会、交流中加深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归纳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搜集。

第二课时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语言的魅力》这一课,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解决了同学们在字词方面遇到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课本,在课题下认真书写魅力这个词语,注意竖反弯钩是主笔要写得舒展,里面的未字一横短,二横长。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组织交流:(1)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课文,我们不仅要会详细的复述,也要能归纳概括__内容,只要我们经常练习,归纳概括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3、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4、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双目失明的老人一共讲了几次话,用横线把它画下来。

强调你一共找了几句话,先说第一句话。

三、读中体会老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语言的魅力。

“唉!”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说着,脸上露出了非常悲伤的神情。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话,你体会到老人现在什么心情?教师相机板书“悲伤”,并引领:你从哪些字词中能体会到老人的悲伤?(哎、叹息、悲伤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带着悲伤的语气再读这一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学目标:
1:识字6个,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根据课文内容猜测等方法理解“魅力,褴褛,绅士,无动于衷,姗姗而去”等词语。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等方法体会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3感受语言的魅力。

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添加的语言产生魅力的原因,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三:教学准备
重点语句和春天美景的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示范指导魅的写法,利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魅力的意思。

(结合孩子的回答情况指导:要真正理解词语的意思只是在字典中查到还是不够的,还要在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让孩子把字典上的解释简化成自己的理解)
二、自由读全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接读课文,提出读听要求:读的同学读准字音,听的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简单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交流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根据举手的情况指导学生概括写事文章的思考方法。


三:感知老人可怜,对比路人的冷漠
(一)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
1:交流画出的语句,板书褴褛正音,根据偏旁猜测意思。

说说通过褴褛一词你体会到什么?
(小结读书方法:透过词语,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才是会读书,那你透过头发斑白,双目失明又读出什么呢?)
2:交流读书体会,指导感情朗读。

衔接:这么可怜的老人,繁华的巴黎大街上的行人是怎么对他的呢?
(三)默读课文,画出路人的表现的语句,简单写写体会。

1:交流出示句子,教学生字词语
出示: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教学多音字“着”,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绅士,姗姗而去”。

并指导学生用读表达自己对姗姗而去的理解。

积累词语姗姗来迟。

2:交流体会,相机摘出无动于衷
师生一起板书会写衷字,出示字典衷的解释,选择理解成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找出文章中看出无动于衷的词语,加深理解词句。

3:结合教师的节奏手势读出对无动于衷的理解。

四、以读代讲,感受老人的悲与喜
1:交流读好人物对话的方法。

2:能力迁移,教师引导学生读好文章中老人的两句话语。

预设:假如第一句老人的话读不出其中的悲伤的感情。

可引导学生结合前文老人的可怜进一步体会假如今天讨不到钱,老人的日子会怎么过,再读。

第二句可结合文章的句末感叹号进一步指导读。

3:师生配合读文章的2————5自然段
五:读后质疑
读后让学生质疑,顺疑导课,想一想春天到了让我们想到什么?
六、美景和黑暗对比,体会语言的魅力
一:小声读课文画出春天来了让我们产生联想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1:初读感受语句的美。

2:边读边想象文章中的画面进一步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要求孩子把语言文字读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会一起交流心中的图画)3:交流想象到的画面,相机让体会深刻的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4:结合生活体验感受春天的美景,交流中尽量把话说美,打动别人。

顺势让说的动情的同学动情的读书。

5:教师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配乐再美美的读文章中的句子,鼓励背诵积累语言。

教师渲染:教师边演播描绘春天美景的课件,边深情地说:的确,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这一切多美呀,多么令人陶醉呀!可是,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却是一片添黑(屏幕随之变黑)
6:交流现在的感受,理解诗人所加语言让路人行为发生改变的原因。

相机再读课题。

七、拓展实践,深化理解
出示课后选作题目。

在电灯旁,水池边,草地旁,水龙头边写一句警示语语。

八:板书设计:22语言的魅力
无动于衷------------纷纷相助源
九: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