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施工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灌区基本概况

1.1、自然地理

垅涧里水库东干渠灌区位于大余县东部,章江河南岸,涉及青龙镇的联合村、双联村,设计灌溉面积1.4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971万亩。

灌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水气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全年平均气温18.4℃,一年四季冬季最冷,月气温最低为元月份,平均气温7.5℃,月气温最高为7月份,平均气温为27.6℃。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63年9月2日的39.8℃;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67年1月17日的—7.1℃。日照时数为4422.4h,年辐射总量107.6千卡/cm²,年积温5503.2℃,无霜期302天。

1.2、社会经济

垅涧里灌区总耕地面积1.79万亩,其中设计灌区面积为1.43万亩,现状有效灌溉面积为1.1971万亩。总人口为1.9341万人,农村人口为1.8159万人。种植作物主要为水稻和油菜,粮食总产量为886.95万吨,农业生产总值为11765万元。

大余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水气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大余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565.8毫米,由于受南北季风的影响,降雨量分布不均匀,一般雨水节气后阴雨天气较多,雨量开始相对集中,清明时节出现锋面雨形

.1.

成雨季,一直到春夏之交的梅雨季节降雨达到高峰,出现洪水期。小署前后开始受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雨量减少;端午“分龙”后开始受台风影响,出现雷阵雨;立秋前后雨量有所回升(有时也会出现伏旱),中秋节前后受台风影响减少。转入秋冬之后,受大陆冷高压控制雨量明显减少,气候持续干燥。冬至过后气温明显降低,天气寒冷,出现霜冻。

全年干湿天气交替明显,春夏秋冬四季分明。4—6月为主汛期,平均降雨738.7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47.6%;7—9月为秋汛期(后汛期),平均降雨量359.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23.2%。10—次年3月为秋冬少雨季节,降雨量一般在453.3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29.2%。暴雨天气多数出现在4—6月,7—9月也偶有出现,全县一日最大降雨量469.6毫米(三江口),发生在2009年7月3日;最大三日降雨量495毫米(三江口),发生在7月1日至3日。年最大降雨量2234毫米(1983年),年最小降雨量1091.1毫米(1963年)。全县年降雨量分布不均匀,山地降雨量多于丘陵、平原区。县内较大洪水重现期一般为20年左右出现一次,如解放以来,1961年“6·5”、2002年“10·30”洪水。

灌区毗邻323国道,有机耕道直达,记漂塘矿矿石、块石料场约16公里,与章江河砂、卵石场相邻,离县城17公里。对外交通条件较好,建筑材料采购与运输十分方便;区内农网改造横穿而过,施工条件较好。

1.3、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状况

垄涧里水库灌区有中型水库1座(垄涧里水库)、小(2)型水库4座、山塘

.2.

16座、小型陂坝37座;中型水库干渠3条共26.4km。

灌区现有渠系建筑物655座,其中水闸78座,涵洞91座,渡槽5座,农用桥308座。

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要管理模式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即将建立,“重建轻管”、“无人管水”、“无偿用水”的局面将得到改变,转变为“谁建谁所有”、“建管并重”、“水费计收、有偿供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节能、环保、友好型农田灌溉供水模式。

2 、编制依据

主要编制依据:

(1)《江西省大余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

(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余县重点县建设方案》;

(3)《江西省小型农田灌溉渠道及建设物设计实用手册》(修改稿);

(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5)《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6)《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3.

3 、建设范围、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3.1、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规划阶段已经对垅涧里灌区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如下。

垅涧里水库灌区水量平衡分析计算表(2006年)

正常蓄水位:128.5m 相应库容:1400万m³死水位:105m 相应库容:16万m³

计算时段天然来

灌区用水量(万m³)

水库蓄水量

(万m³)

可供水

供、需余缺

(万m³)

月份(万m³) 农业用

工业

用水

生活

用水

总用水

月初月末(万m³) 弃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 69.36 3.44 2.13 3.34 8.91 138.40 198.86 8.91

2 89.80 1.34 2.1

3 3.01 6.48 198.86 282.18 6.48

3 159.86 1.59 2.13 3.3

4 7.0

5 282.18 434.99 7.05

4 288.00 87.76 2.13 3.23 93.12 434.99 629.87 93.12

5 568.11 104.50 2.13 3.34 109.97 629.87 1088.0 109.97

6 1166.

7 186.30 2.13 3.23 191.66 1088.0 1400.0 191.66 679.04

7 439.29 368.75 2.13 3.34 374.22 1400.0 1400.0 374.22 81.07

8 309.73 153.68 2.14 3.34 159.15 1400.0 1400.0 159.15 166.58

9 383.57 99.31 2.14 3.23 104.68 1400.0 1400.0 104.68 294.89

10 208.09 160.72 2.14 3.34 166.20 1400.0 1400.0 166.20 57.89

11 223.75 5.26 2.14 3.23 10.63 1400.0 1400.0 10.63 229.12

12 162.51 2.92 2.14 3.34 8.40 1400.0 1400.0 8.04 170.11

年总

4068.8 1176 25.61 39.29 1240.5 1240.5 1678.7

备注:垅涧里水库集雨面积55km²,库容系数R=1384/4069=0.34<0.5为年调节水库,有效灌溉面积11971亩,综合亩毛灌定额982m³/亩;灌区总人口19341人,其中农业人口18159人,灌区生活用水总人口11605人,其中农业人口10895人,灌区内工业总产值1970万元。

从表3—4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成果看,灌区工程通过续建配套及改造后,未来灌区的可供水量足以满足设计频率(P=90%)情况下的灌溉需水要求,由于灌区现状工程年久失修,自然老化、病险、渗漏严重,致使现状实际供水不能满足设计灌溉面积需水要求。说明灌区仅存在工程性缺水,不存在资源性缺水。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