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图书出版的“私人定制”断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大数据给诸多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图书出版业也是如此。2014年3月,“京东出版”的第一部“私人定制”图书出版,以读者为导向的按需出版在数字出版背景下初现曙光。对于出版社来说,把握读者的兴趣,降低出版成本与风险,使用大数据是一条最为明确且又符合数字出版时代要求的策略。积累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实现“私人定制”——当代出版社利用大数据,也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开展。关键词 大数据;数字图书出版;数据挖掘;按需出版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图书出版的“私人定制”断想

曾 鹏 艳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21001,湖南衡阳

图书出版的“私人定制”,在数字时代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按需出版”。“按需出版”是一种新颖、能够满足读者特殊需求的、依托数字系统和网络进行的出版发行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读者的阅读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还能节省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满足当代印刷“低碳环保”的需求。以前的“按需出版”需要纸质书籍,免不了印刷环节,然而在数字阅读时代,这一环节也被省略了,读者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电纸书等设备进行阅读。“按需出利。一方面,要善于充分利用已有的法律法规。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相继颁布了多部与数字作品著作权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为打击侵权行为奠定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尽快完善当前的法律法规。在数字出版这个新兴的领域,日新月异的技术让法律法规显得漏洞百出。立法部门应当加快制定适用于我国当前国情的相关规章制度,定时更新保护数字作品版权的法律法规,不让不法之徒钻了法律的空子,损害国家及作者的利益。3.3 提高民众道德观念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曾经提过“国无盗贼,道不拾遗”的说法。当人人都有健全的道德理念,生活富裕,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自然不会出现为贪图薄利而去做违章违纪的事情。消费者不购买违法的盗版产品,盗版商就无利可图,数字盗版问题自然也能够得到解决。3.4 调整出版商的营销策略

消费者使用盗版有一个很大原因就是盗版产品会比正版便宜数倍甚至数十倍。而昂贵的正版产品经过一些简单的破解和复制之后所产生的盗版,与原先的正版相比较并无太大差异。在用户体验相近的情况下,消费者显然更倾向于低廉的定价。对此,数字出版商如果能够适当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合

理定价,那么将会在源头上制止数字盗版的横行。

一方面,个性化定价机制非常适合数字产品。Network Associates 公司就曾采取“给出”策略,公司创始者John McAfee 于1989年在他的电脑公告牌上贴了一个电脑杀毒工具,要求下载的人认为这种工具值多少钱给多少钱,而第一年他就赚了500万美元[6]。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给正版数字出版商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以此来降低制作及研发成本,使数字产品能够合理降价。

参考文献

[1] 约翰•冈茨,杰克•罗切斯特.数字时代,盗版无

罪?[M]. 周晓琪,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2]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4版.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王聪. 对盗版软件危害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关

注, 2010(12).

[4] 张惠.数字作品版权保护对策研究[J].广东外语外

贸大学学报,2007,18(4).

[5] 管文革.试论数字版权管理[J].现代情报,2006(5).[6] 姚维保,望海军.数字版权管理(DRM )与个人合理

使用的冲突及解决途径[J].现代情报,2005(1). ■

版”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大数据又为读者需求的个性化满足提供了技术上的便捷和支持。

1 大数据与数据挖掘

什么是大数据(Bigdata)?目前在业界和学界都没有确定的答案。互联网搜索引擎上这样对大数据进行描述:“大数据是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知名信息管理专家给出的定义是:大数据是指那些大小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尺度,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1]。“我们已经从一个提取数据样本并进行归纳的世界进入到收集和分析特定领域数据的新世界——这是一个‘大数据’时代。”[2]这些说法透露出大数据的特点——数据很“大”。何谓“大”?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数据自身的数量呈现出爆炸的特点,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的解释是:一是同一类型的数据量在快速增大;二是数据增长的速度在加快;三是数据的多样性,即新的数据来源和新的数据种类在不断增加[1]。

大数据的意义何在?数据挖掘成了体现大数据意义的重要出口。不进行数据的挖掘,不将数据的作用体现出来,大数据就是大而无当。所谓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隐藏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是潜在的有用信息和知识的过程”[3]。在数据挖掘的过程中,一系列人所未知的信息能够被挖掘出来,而更重要的是,一些“潜在有用”的信息浮出了水面。对于数字出版来说,通过对读者进行数据挖掘,能够将其潜在的阅读兴趣、阅读诉求挖掘出来,从而形成极具个性的、有针对性的数字阅读库,提升其阅读体验。

2 数字图书出版的“私人定制”诉求

数字图书出版的勃兴,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产物。多年来,纸质书籍已因为携带不便等多种原因,被诸多读者抛弃,而随着移动终端使用率的不断提升,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碎片式”的阅读已经成为现代读者进行阅读的主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

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81.0%[4]。2014年3月,我国手机阅读APP下载量分别为书旗小说14 156.6万次、掌阅iReader 14 008.3万次、QQ阅读13 161.2万次[5]。从移动终端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手机阅读软件的下载数量来看,数字阅读的前景明朗。

而众多的阅读人群面临着“重口难调”的现状,每一位读者对于数字阅读的品位和喜好都是不一样的,如何精准地进行数字阅读产品的生产和投放,如何在满足更多读者阅读品位的同时降低出版社自身的成本?如何解决一些读者对于“绝版图书”的特殊需求,如何使读者对于某一特殊版本的喜好得到满足?“数字阅读+数据挖掘”的模式或许就是答案所在,而B2C网站甚至抢在了出版社之前进行了“私人定制”。2014年3月19日,京东图书旗下“京东出版”的首部图书《大卫•贝克汉姆》面世,这部书选题的确定,就来自于对京东自身1 700万用户的大数据进行的挖掘与分析。相关分析认为,京东自身的用户其中接近六成为男性,且年龄构成在22~40岁,因而其选择了大卫•贝克汉姆这一体育明星、全民偶像作为图书定制的选题。电商的脚步已经先于出版社,这对于出版社来说也是重要的启示——既然电商都已经看到其中的潜力,“老本行”就是出版的出版社为何还不“出手”?

3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实现数字图书出版的“私人定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自身数字出版尚未站稳脚跟的情况下,当代出版社借力大数据实现数字出版的“私人定制”,必须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数据在哪里,数据去哪儿,都是出版社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1 数据获得——自身积累,外部获取

数据从何而来?这恐怕是诸多出版社在提到大数据时首先想到的问题。数据可以从自身而来,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运营商或者数据处理公司获得。无论是何种规模的出版社,如果说没有任何数据资源,那都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目前的出版社都有自身的网站,那么就可以通过读者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