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课《蜡烛的变化》使用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级反思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具准备:蜡块、酒精灯、蒸发皿、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盖玻片、干抹布、生鸡蛋、碱块、白醋、可乐罐、澄清的石灰水、烧杯、塑料管、白糖。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像今天今天的课堂,就和以往不同,那位细心的同学观察到了,有什么不同?(举起手中的粉笔,)像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写一会儿,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
)如果这支粉笔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断开了。
)咱们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升入小学到现在,你们最大的变化是一一生:身高增长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变化。
(板:变化)我们借助什么来研究呢?(出示蜡烛)我们就先从蜡烛开始来认识物质的变化。
(板:蜡烛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去,以饱满的热情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出示课题)1.加热蜡烛的实验研究:①展示加热蜡烛的实验图②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生观察后回答(蜡烛、酒精灯、三角架、白瓷碗、火柴……)③师提醒注意点:酒精灯使用要小心,边做实验边完成实验记录。
④学生四人一组实验,师巡视。
⑤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⑥小结:加热蜡烛,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⑦冷却后,蜡烛有什么变化?2.点燃蜡烛的实验研究①师:怎样来研究点燃蜡烛后的变化现象呢?(依次展示书30页的三个实验)②提出注意点,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③学生分组实验④汇报交流⑤小结:通过点燃蜡烛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点燃的蜡烛在燃烧时产生了小水珠、二氧化碳、黑色的物体,说明蜡烛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的理解和运用。
2. 科学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蜡烛多根、火柴、盘子、计时器等实验器材。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蜡烛,引发学生对蜡烛的兴趣,进而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2.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蜡烛燃烧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发现,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推理和分析。
4. 讲解: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可以与同事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教师评价: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八、教学拓展1. 邀请蜡烛制作工匠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蜡烛制作的历史和流程。
2. 组织学生参观蜡烛制作工厂,亲身体验蜡烛制作的过程。
九、教学资源1. 教材:《蜡烛的变化》相关章节。
2. 网络资源:关于蜡烛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3. 教具:蜡烛、火柴、盘子、计时器等。
十、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一节探究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火焰的温度等知识。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蜡烛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细致,对于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道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四. 教学重难点1.蜡烛的燃烧过程及火焰的温度。
2.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火柴、酒精灯、温度计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蜡烛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实验知识。
5.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温度。
7.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8. 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温度。
以上教学过程共计50分钟。
一、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一节探究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火焰的温度等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第三章《物质的变化》中的《蜡烛的变化》。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燃烧的条件,吸氧现象及其他变化,燃烧产物,制造多彩蜡烛的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燃烧的条件及反应物的变化。
2.能够观察和描述燃烧及吸氧现象、燃烧后产生的气体等。
3.能够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多彩蜡烛。
三、教学过程3.1 知识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蜡烛的变化》。
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让蜡烛燃烧的条件?希望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并且老师要引出下一个问题:燃烧后会产生哪些物质?引导学生思考。
3.2 实验观察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先向学生介绍燃烧的必要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再引导学生回答着火点是什么。
告诉学生,当燃料和氧气的浓度越高时,着火点就越低。
然后,老师给每个小组发放实验器材:蜡烛和点火柴,让学生进行燃烧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燃烧的现象,并询问学生的观察结果。
然后,老师再展示一组实验装置:把燃烧的蜡烛放进密闭的瓶子中。
引导学生思考:瓶子内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和描述。
3.3 组成燃烧产物在这一环节中,老师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手段,向学生展示多种物质的燃烧产物。
并且告诉学生,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会占据更多的空间。
然后,让学生观察之前实验中的瓶中情况,引出孟德尔定律等科学定律。
3.4 制作多彩蜡烛最后一个环节是制作自己喜欢的多彩蜡烛。
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制作蜡烛的材料、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颜色和纹路,制作自己的蜡烛。
在此过程中,老师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等。
制作过程中如果有需要,老师可以随时给学生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学主旨是通过实验和制作蜡烛,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变化以及燃烧后产生的气体等,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以及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教材以蜡烛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物质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加强指导。
此外,学生对蜡烛并不陌生,但对其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可能缺乏深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成分,通过实验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掌握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使用酒精灯等实验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2.难点: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变化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酒精灯、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玻璃片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蜡烛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变化的好奇心。
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现象:将点燃的蜡烛放入一个容器中,使蜡烛燃烧产生的烟雾充满容器。
然后学生观察烟雾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烟雾的成分。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进行一个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并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去除烟雾。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分析燃烧需要氧气对实验的影响,学会合理应用物质的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观察实验现象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
3.教学内容:•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燃烧与环境4.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引入课题,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
2.让学生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并画出化学反应式。
第二步:实验环节1.发送燃烧需要氧气实验指导书。
2.分组完成实验操作,要求认真记录实验数据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分析实验数据,提出问题,引出“燃烧与环境”的问题。
4.分析实验现象,引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概念。
第三步:知识延伸1.教师以PPT方式展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让学生口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并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引出“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5.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学生们非常喜欢实验环节。
经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们基本掌握了“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这些知识。
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验指导书过于简单,应该添加更多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避免出现安全故障。
1.1《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蜡烛的变化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知识点梳理
《蜡烛的变化》是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蜡烛的燃烧现象: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了解燃烧的现象和特点,如火焰的形状、颜色、温度等。
2.蜡烛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了解蜡烛的熔点、沸点等性质,探究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蜡烛的制备方法: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熔化、灌注、冷却等步骤。
4.实验器材和材料:准备蜡烛、显微镜、实验仪器等器材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5.评价工具:设计评价表格和问题卡片,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及时反馈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进展。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实验和实践活动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勇于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这表明学生们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热情,他们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和解决问题。然而,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验现象。
4.蜡烛的用途:了解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照明、熏香、装饰等。
5.蜡烛的环保问题:探讨蜡烛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如烟雾、碳排放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难点: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验证。
三、教学准备:1. 蜡烛多支(长短、粗细不同)、火柴、澄清石灰水、试管、烧杯等。
2. 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外观特征,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吗?它为什么会燃烧?2. 实验一:观察蜡烛的燃烧(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熄灭时的现象等。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3. 实验二:验证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澄清石灰水滴在蜡烛火焰上方。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学生交流讨论,总结蜡烛燃烧的原理。
5. 拓展与应用:(1)学生思考:蜡烛燃烧还有什么有趣的现象?(2)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蜡烛燃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掌握了蜡烛燃烧的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蜡烛,尝试进行不同的实验,如:蜡烛浮水、蜡烛吹灭等,记录实验现象,并与家人分享。
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蜡烛燃烧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蜡烛燃烧过程的理解。
七、课程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观察现象的准确性。
2. 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积极性。
小学科学_《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蜡烛三态变化中的液态和固态有一定常识的积累,对燃烧比较理解,但燃烧后形成的物质只有感性认识。
六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较前有较大变化。
动手能力也有较比提高。
教师对他们的指导应更为细心,使其养成良好规范的实验习惯。
效果分析《蜡烛的变化》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设计是以课堂和学生为主体的,没有丝毫做戏的成分,是基于课堂,立足于学生的。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整个结课过程都交由学生操作,学生评说,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工作。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蜡烛变化的研究认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种。
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使用教材提供的典型物体——蜡烛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因为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是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
由固体变为液体,又由液体变为固体,变来变去还会变回来。
另一种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当然,本课的实验很多,活动量大,不过大多数都很简单,易于操作,因此我把每一个实验的主动权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经历和体验教材分析教材位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蜡烛的变化》。
教材特点:本课利用孩子们熟悉的物体——蜡烛为例,从问题入手,加热蜡烛,燃烧蜡烛会有什么变化?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两种变化,都是以现实生活自然为基础,更好的诠释了“科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科学,学生更乐于探究,乐于接受。
从学生方面来看,这种设计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在探究、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更能引起学生的兴奋神经,让他们更有积极性的参与到课堂讨论或活动中去。
评测练习1.举出几个生活中物质两种变化的例子?2.白醋泡鸡蛋实验,72个小时后有什么现象?课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是以课堂和学生为主体的,是基于课堂,立足于学生的。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
实验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设计方案,自己进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组成和性质。
2. 观察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蜡烛的组成和性质。
2. 观察蜡烛的变化。
教学难点:1. 蜡烛的变化原因。
教学准备:1. 蜡烛多根2. 火柴3. 剪刀4. 透明容器5. 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什么做的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性质?二、探究蜡烛的燃烧(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根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如蜡烛火焰的颜色、形状等。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观察蜡烛的融化(10分钟)1. 学生将蜡烛放在透明容器中,用火柴点燃蜡烛。
2. 学生观察蜡烛融化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 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尝试用剪刀剪蜡烛,观察蜡烛的变化。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享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和融化过程,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组成和性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蜡烛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尝试用剪刀剪蜡烛,进一步观察蜡烛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蜡烛的变化原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观察蜡烛的熄灭(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根蜡烛,用火柴熄灭蜡烛。
2. 学生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七、探讨蜡烛熄灭的原因(5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蜡烛熄灭的原因。
八、实验延伸(10分钟)1.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如用嘴吹、用布盖等。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享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学会用语言归纳发现变化的主要特点。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3、会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所属类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探究,感知物质的两大变化类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教师:蜡烛、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蒸发皿、火柴,A4纸。
学生分组实验:蜡烛、火柴、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PPT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图。
(师生交流)这些事物的变化,隐藏着深奥的科学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究。
引出蜡烛并揭示课题:这是一支蜡烛,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蜡烛,探究它的秘密。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新授:1、观察蜡烛的特征。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蜡烛,说说它有什么特征?(可以点燃、切割、易碎、硬的、光滑的……)(过渡)刚才同学们做得真不错,真棒!如果要让蜡烛发生变化,你有什么方法?(切割、加热、点燃……),引入实验探究。
2、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
第一环节: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加热蜡烛。
(交待实验注意事项:加热蜡烛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灼伤自己和他人。
)步骤:(1)把蒸发皿安放在三脚架上;(2)把蜡块放在蒸发皿内,点燃酒精灯对蒸发皿进行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3)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并试着进行归纳、总结。
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蜡烛在加热后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

添加副标题
大千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变化:草木生长、生米熟饭、水滴石穿…这些变化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
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
01
来研究周围世界的变化?
02
从观察蜡烛开始研究
仔细观察蜡烛有什么特征? (可以点燃、切割、易碎、硬的、光滑的---)
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 切割、加热、点燃、
02
点燃 还是加热 ?
04
这些变化又是什么变化?
下雨 瀑布落下 木柴燃烧 植物光合作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电热丝升温
冰山消融 钢铁生锈 其他例子:
物质变化
变 化 现 象
冰山消融
钢铁生锈
电热丝升温
木炭燃烧
状态从固态变为液态
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温度从低到高
体积变小
颜色:灰黑 红或白
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
点燃蜡烛:
什么是化学变化?质产生,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
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
燃烧,最常见的化学变化!
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01
产生了新的物质
03
点燃的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⑴空气液化 ⑵铜器生绿锈 ⑶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⑷酒精挥发 ⑸火药爆炸 ⑹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
2、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外形和形 态上发生变化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的原理。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准备:1. 蜡烛多支,火柴,碟子,计时器等实验器材。
2. 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引发学生对蜡烛变化的好奇心。
2. 实验一: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3. 实验二:探究蜡烛的变化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用针挑起蜡烛的火焰,观察蜡烛的变化。
d.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4. 实验三:观察蜡烛熄灭后的变化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在蜡烛快熄灭时,用手指捂住蜡烛,使其熄灭。
d. 学生观察蜡烛熄灭后的变化,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5. 实验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烟雾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烟雾,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6. 实验五:比较不同蜡烛的燃烧情况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比较不同蜡烛的燃烧情况,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8.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9.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蜡烛工厂,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融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能从蜡烛融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
、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其性质发生了改变。
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其性质发生了改变。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融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融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蜡烛、石灰水、酒精灯、烧杯、白瓷碗、白糖等等。
教学准备:蜡烛、石灰水、酒精灯、烧杯、白瓷碗、白糖等等。
预习要求:阅读课本30到32页,初步了解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
页,初步了解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同学们,大自然中的东西千变万化,像小苗出土了,叶子变色了,小狗长大了……这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可以看得见,但是有些变化,我们用眼睛不能直接看见。
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吗?我们用眼睛不能直接看见。
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吗?学生列举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
学生列举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
2、刚才同学们讲了许多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不过,大家举的大多数是有生命的物质发生的变化,那么没有生命的东西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如果会,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以蜡烛为例来进行研究。
3、板书课题:、板书课题:11、蜡烛的变化、蜡烛的变化二、引导学生认识蜡烛的物理变化二、引导学生认识蜡烛的物理变化1、教师出示一支蜡烛,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蜡烛有哪些特点吗?、教师出示一支蜡烛,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蜡烛有哪些特点吗? 学生交流蜡烛的特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小学六年级的科学《蜡烛的变化》是一门以化学变化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感受化学变化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1.学习蜡烛的组成及其燃烧过程;2.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理解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3.了解蜡烛燃烧产物的特征和意义,探究水的性质;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关于蜡烛的图片和视频,导入蜡烛的话题。
让学生自由观察,并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
2.知识输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和讲解蜡烛的组成,及其燃烧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
3.实验操作(25分钟)教师在课程中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及其特征,并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性质。
老师在此环节中,要注意实验的安全及流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一枝粗蜡烛,点燃蜡烛后,用玻璃片盖住,观察玻璃片上的水珠形成过程。
(2)在细蜡烛上点燃蜡烛,用试管盛放延烧的蜡烛烟,并加入几滴酸性钴试剂,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4.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和归纳已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5.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为学生出示相关的练习,帮助学生检测掌握程度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1.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
2.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生的物质及其特征。
3.探究水的性质。
五、教学方法1.图片、视频、PPT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设计探究性实验,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
3.师生互动,问题导向,启发式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课程的评价分为课堂表现和作业考勤两个方面。
1.课堂表现课堂表现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积极性、学习情况、合作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 蜡烛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是关于物质的变化的内容第1课是以蜡烛的变化为主题。
通过学习蜡烛的制作和燃烧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即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和热量,而蜡烛燃烧后的物质与原始蜡烛有所不同,形成了新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从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的过程中,发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
2. 能够说出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的证据。
3. 能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
过程与方法:1. 实践探究: 学生通过制作和燃烧蜡烛的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过程。
2. 观察与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和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 讨论与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形成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实践探究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3.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 通过蜡烛的制作和燃烧,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2. 运用所学知识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探究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记录。
但对于物质变化的分类和判断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导入1. 老师可以展示一支已点燃的蜡烛,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吗?燃烧后的蜡烛有什么变化?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引导他们观察已经点燃的蜡烛,并询问他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和变化。
实践探究1. 老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套制作蜡烛的材料,包括蜡片、容器和蜡烛芯。
科学课蜡烛的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02
03
说一说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你的依据是什么?
树叶颜色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说一说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你的依据是什么?
水的三态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 质的变化
说一说
C
B
A
STEP5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 发生颜色变化
蜡烛的变化
黄荣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不断变化的世界
A、折纸 水的三态变化 麦子磨成面粉 铁钉加热熔化
活动一
给蜡烛加热
01
加热蜡烛的步骤:
02
第一步,将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
03
第二步,将蜡烛用小刀切一块放入蒸发皿中并放在石棉网上;
04
第三步,点燃酒精灯给蒸发皿加热。
05
第四步,记录下你发现的现象。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观察、实验、记录
通过实验你发现蜡烛燃烧之后有没有新物质产生?如果有它会是什么?
小 块
液态
发光、放热、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
大 块、整根
固 态
固态
一 支 蜡 烛
分一分:给物质的变化分类。
点燃蜡烛 砸易拉罐 往碱中倒入醋 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折纸
06
(友情提示:看到熔化现象就熄灭酒精灯)
小组合作 相互帮助
01
遵守纪律 严谨操作
02
注意安全 保持整洁
03
仔细观察 做好记录
04
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05
温馨提示:实验操作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象征意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就算化为灰烬,也 要发出自己的光亮,常用作比喻极有奉献精神的人,甘愿 牺牲自己,而为他人着想。
蜡烛的变化 1:点燃蜡烛,仔细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
尽可能的说出蜡烛的特点。
2、加热蜡烛后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呢?
物质的变化
(详见书P15页)
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 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
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铁钉生锈等
我们来辨一辨吧......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 1、铁水变钢锭; 2、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汽态)变化; 3、捏面人。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生鸡蛋变熟鸡蛋; 2、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3、树叶颜色变化; 4、火柴燃烧;
No.1
No.2.秋天树叶变黄了; No.3.生鸡蛋孵成小鸡; No.4.馒头发霉了; No.5.冬天点煤炉,碳变成灰; No.6.冬天玻璃上的生成窗花;
课后自行试验,会有什么发现?
铁钉放在潮湿 环境?
向透明的石灰水中吹气呢?
燃烧蜡烛实验三
将一只白瓷碗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过一 会取下,观察它的底部。
发现:白瓷碗表面变黑了,有一层碳灰。
思考与发现
同学们交流试验中的发现。 思考题:
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都让蜡烛 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仅仅是形态上的变化,没有产生新 的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铁水变为钢锭等。
把鸡蛋放进醋中会产生什么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
把食盐放进水中会产生什么现象:
不可思议,食 盐消失了!
向碱中倒醋又会产生什么现象?
出现大量气泡
木材加工成家具
我思我获
通过了解蜡烛的变化,我们进 一步学习到:
1.形态的变化 如:蜡烛熔 化成液体,冷却成固体
物质的变化
2.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如: 蜡烛燃烧,有水、二氧 化碳、黑色物体生成等
我的名字叫蜡烛, 快来认识我吧!
蜡烛的知识简介
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是从石油中脱蜡而制得的,易熔化, 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有轻微气味。
蜡烛的作用:
1、在古代,因没电力,蜡烛用作照明,尤为重要。如成语: 秉烛夜游、烛尽光穷等。
2、在今天,蜡烛则更多的被赋予了感情色彩,例如情侣相 约、生日晚餐、对亡灵的悼念、对未来的祈祷等等,特别 是在纪念日和喜庆的日子里,人们便会点起蜡烛。如成语: 火烛银花、火光烛天、洞房花烛等。
蜡烛燃烧实验一
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发、将涂满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发现:杯内壁上产生白霜结晶,变模糊 了。
温馨提示
A、酒精灯要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B、使用酒精灯要特别小心要用火柴点燃,
不要用打火机。 C、熄灭酒精灯不要用嘴吹要用灯帽盖灭。 D、边观察要边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