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亮《起承转合——中国当代玉雕艺术管窥》(图)
4548358_锤金琢玉舞昆吾·玛瑙一泓浮翠玉(上)_
当代玛瑙雕刻大师罗光明,科班出身,早年进入美术专业院校,主修泥塑专业;在进入玉雕行业之前曾从事工艺品雕塑,后为探索艺术之路转至苏州创业,并凭借丰富的经验与高超的技艺闯出名气。
由于工作原因,笔者时常在苏州和其他城市间往返。
几年前的一天,笔者在一次苏州之行中受人之托,顺路去取一件委托制作的玛瑙器物。
就这样,笔者第一次来到罗光明老师的工作室,有幸结识了这位良师益友。
不同于传统工艺大师给人的感觉,罗老师反而散发着一种当代艺术家的气息。
搭配得体的中式着装和修剪精致的胡须使得罗老师透露出些许仙风道骨,但目光和笑容中隐隐又透露着一丝狂放不羁的豪情。
这种“混搭”的风格立刻勾起了笔者的兴趣,觉得这次受人托付之行,却也收获到意外之喜。
科班出身的匠人之路如果说罗光明与其他大师的不同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恐怕不得不提及他的教育背景。
当代玉雕行业中,真正科班出身的从业者可谓凤毛麟角,而罗老师便是其中之一。
早年进入美术专业院校,主修泥塑专业的他,自然也接受了大量素描、国画、书法等相关领域的技巧训练,同时也接触了大量东、西方文化的熏陶。
这为日后的玉雕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罗光明,当代玛瑙雕刻大师,1974年生于湖南。
1992年进入美术专业院校,主修泥塑艺术。
2009年在苏州创立“儒玉轩”工作室,专职从事南红玛瑙的创作,曾先后多次荣获全国和地方各类大赛奖项,作品受到业内人士和广大藏友的一致肯定。
锤金琢玉舞昆吾·玛瑙一泓浮翠玉(上)—— 苏派制玉名家系列文、图 | 蒋成龙“泥塑和西方雕塑艺术是一种立体的艺术,特别是人像,可以说是最复杂的。
在一个三维的空间里进行创作,还要将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对任何艺术家来说这都是挑战。
”罗老师接着说:“相对来说,玉雕,特别是诸如把件、牌子之类的小件器物都是趋于平面的,最多也就是浅浮雕的形式。
这一方面是由于作品体积的限制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和材料成本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也有传统审美的因素。
当代玉雕创新浅窥
当代玉雕创新浅窥蒋喜【摘要】时代在变,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变.传统的中国艺术门类——玉雕,在新时代语境之下必然要做出改变以适应当代人变化了的生活方式与审美观念.作为当代玉雕行业中的一员,结合个人多年的创作经验与创作实践来分析探讨当代玉雕的创新问题.本文主要从玉雕创作的题材,艺术形式,创作与经营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梳理当代玉雕创作的新变化,以期对当代玉雕从业人员在创新方向与方法上有所启发.【期刊名称】《宝石和宝石学杂志》【年(卷),期】2014(016)005【总页数】6页(P55-60)【关键词】当代玉雕;创新;题材;艺术形式;创作模式【作者】蒋喜【作者单位】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苏州21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3文艺创作中有刘勰提出的“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之说,绘画创作中有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理论金句,然而玉雕创作尚且没有这样的理论依据,笔者姑且从他们的理论中借鉴,自造一句“玉雕创新紧随时代审美”作为当代玉雕创新的理论依据。
中国几千年的玉雕发展史也确切证明了玉雕创作是紧随时代的审美不断变化的。
杨伯达先生认为“古代玉器都是历史的产物,无不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他的文章《中国古玉器的时代风格鉴定》中对各个时代玉器的风格特征作了较准确的总结。
这些风格特征作为时代的烙印,也是一个时代审美的反映。
当代玉雕要创作出新的风格特征必然离不开对当代审美的把握。
在把握时代审美的前提下,当代玉雕创新仍需要围绕具体的创作实践进行。
笔者结合个人创作实践在下文中进行详细的论述。
玉雕不是一个狭隘的概念,尤其是当代玉雕,应被看做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系统。
从基础层面上,玉雕主要包括玉石的材质、题材、设计、工艺等基础部分,向内深入就会涉及到作品的文化内涵、艺术形式、审美价值等方面,向外拓展就会关联到玉雕的销售、拍卖、收藏等市场流通。
因此,笔者认为,当代玉雕创新应是全方位的,而不局限于玉雕艺人纯粹的手头创作。
2019天工奖铜奖作品盘点(二)
第22卷第6期2020年11月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Journal of Gems1GemmologyVol22No6Nov52020 2019天工奖铜奖作(二)(北京博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北京100247)中图分类号:TS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14X(2020)06007510 DOI:10.15964/ki.027jgg.2020.06.009工笔之韵!气象万千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起源于战国,成熟于两宋,且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多种文化相交融,呈现出迥异的风貌,在没有照相技术的年代里,工笔画往往能以细腻到极致的笔触和观察视角,展现分毫毕现的现实世界,因此亦颇具史料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西方文化交流逐渐加深的大背景下,工笔画作为中国视觉艺术中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艺术门类,融合了文学、书法、哲学、民俗等多种文化内涵,在风格样式、技术手法、表现形式的拓展与创新中,出现了新的面貌$在与工笔绘画密切相关的雕刻艺术中,许多作品同样吸纳了工笔画技法、表现手法的精髓,并在更丰富的探索和创新中,呈现了更具个性化的艺术风格$2019年天工奖铜奖作品中,便不乏这类极具工笔之韵的精彩呈现$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艺术家们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下,对传统的中国文化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挖掘,尤其在细节处理上,或以工笔线条的严谨、精准摹写出人物的情态、佛像的庄严,或以工笔的造境手法渲染山水秀丽的画外之韵、某个民俗典故中最为生动的瞬间。
不仅如此,丰富的图景层次、灵活的动态刻画也往往是借助刀笔线条本身的刚柔、粗细、方圆、疏密来实现$从形似到神似,都有赖工笔技法的灵活运用$玉石雕刻,可以借助玉料的天然色彩、质感拟态画面情景中的各种元素,这种妙趣再与工笔艺术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则更能凸显艺术作品构思之精微、创意之非凡$收稿日期2020-11-15作者简介:奥岩(1964—),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宝石学硕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北京博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76千里江山相映红(石英质玉)作者:张焕学送评:叶东平尺寸:30.3cmx9.0cmxll.O cm作者保留了原料的天然形制,借鉴中国山水画构图法谋篇布局,以浮雕之法琢刻出一幅山水画,一条玉带恰到好处地铺陈出一条河流,只见行舟绿水前,林木有鸟依,轻舟行于山水间,留白处红霞满天,相映生辉,此情此景怎不令人赞叹这大好河山!作品充分运用原料的形貌特征,以远近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绘出千里江山的奇绝、壮观与秀丽之景。
6044199_锤金琢玉舞昆吾·人间巧艺夺天工(上)
罗建良对每一件上手的作品都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经常为一件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忘乎时间,将身心完全沉浸在挑战技术的兴奋和艺术创作的激情中,享受着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说起与钱建良老师的相识,并非源自玉石雕刻或工艺美术方面。
笔者家母长年致力于慈善工艺事业,在白血病儿童的救助、戒毒和小动物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心血。
几年前与中华儿慈会合作,以公益拍卖的形式为家境贫寒的白血病儿童筹备慈善捐款。
机缘巧合之下,钱老师通过网络与家母取得联系,并对慈善活动提供了大力支持。
除捐钱捐物外,身在苏州的钱老师还特意代表中华儿慈会前往当地患儿所在医院探望,为身处窘境的患儿家庭带去了温暖的关怀和鼓励。
由于工作原因,笔者经常在苏州以及周边地区出差,因而受母亲之托,在一次出差的过程中前往钱老师位于光福镇的工作室拜访。
鉴于笔者本身的工作性质,与钱老师自然聊得甚是投缘。
随着交往的逐渐深入,笔者发现除了玉雕之外,心地善良的钱老师夫妇更在捐资助学、扶危帮钱建良,“苏州玉雕”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省级玉雕大师,苏州玉石文化行业协会光福分会会长,良缘玉雕工作室创办人。
作品青玉草香花《碗》获2008年首届“子冈杯”银奖;《碧玉香薰》获2010中国玉(石)器“百花奖”(北京)金奖;《吉祥对碗》获2011上海玉(石)雕神工奖金奖;《梦水乡系列》获2013“子冈杯”玉石精品博览会银奖;《忆江南》获2013中国玉(石)器“百花奖”金奖;《龙凤匜》获2014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金奖;《荷叶洗》获2014“良渚杯”玉石雕刻精品展金奖;《香远》获2015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金奖。
锤金琢玉舞昆吾·人间巧艺夺天工 (上)—— 苏派制玉名家系列文、图 |蒋成龙困的慈善事业中身先士卒,力所能及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着实令人感动和钦佩。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悲天悯人又谦逊平和的心境,钱建良老师的玉雕作品总能给人一种平静、清雅的感觉。
拥有多年从业经验的手艺人,技术方面自然已是炉火纯青,而在作品的设计和细节的刻画层面更是体现出了苏作玉雕“空、飘、灵”之精髓,深受同行的赞誉和收藏家的 追捧。
浅谈玉器鉴赏写作模式(下)
收藏COLLECTION玉器一浅谈玉器鉴赏写作模式(下)玉学院林男四、起承转合式“起承转合”是文学的创作方式,也可以借用到玉雕艺术创作和玉器鉴赏的写作中来,可—杨曦〈莲相〉赏析》。
以理解为写作的四个步骤,层层推进。
具体案例详见附录《流动的乐章—起:开启、起因。
首先可以理解为玉器要素的提取,因为这是写作的基础。
玉器要素包括玉石材料、工艺手段、功能及其文化和设计-命名四个方面[详细参考《玉器鉴赏的写作》(上)]。
其次,写作的起因也是“起”的内涵,并且具有目的性和独特性。
比如帮助朋友觅-块“十全十美”的玉牌,就有了《十全美玉》这篇鉴赏文章。
承:承上启下。
分析玉器要素,找出这些要素的历史脉络、相互关系以及与自身、社会的关联。
从艺术的角度看,还要对作品时空进行挖掘。
比如写高人老师《诗客远游》腰挂“倒系法”元素的时候,就联想到“倒骑驴”的典故、行营途中的倒影和古代玉器的自赏三个内涵,并且我还亲自挂在身上实际体验这种“倒系法”的感受。
又如写杨曦《秋雨江南》对银杏叶的时空分析。
一是时间,深秋落叶时节;二是空间,源自银杏叶的飘落状,自上而下,同时可以想象银杏树的高大;三是动态,是时空的结合,与整体的宁静的对比;四是撒落的银杏叶与小桥、流水、人家组合的时空关系,说不定随着河水去了远方。
艺术内涵就是这些虚虚实实的时空营造。
转:转折、提升。
在分析玉器要素的各种关联中获得思路、灵感,还要归纳出玉器的主题,还必须要上升为理念、观念的高度,也就是玉器之道。
合:综合、融合。
有了主题,需要综合分析各种要素及其关联是否与主题融合。
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就合“天时”“地气”“工巧”“材美”才为良。
又比如高人老师《诗客远游》是合和田玉坚韧性、戈壁料磨练、玉石表面的粗犷、淡青玉色的生命力为一体,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坚忍不拔、刻苦创作的精神和毅力。
写作也是这样,各种要素、艺术分析和理念要相合,按照一定的脉络组织,将其融为一体。
五、成双成对式成双成对的写作可以起到比较、互补、演进和配套等作用。
浅析中国当代玉雕艺术的新趋势
浅析中国当代玉雕艺术的新趋势文/钱亮、康悦2015年11月16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起、中央美术学院承办的第二届“非遗保护与现代生活——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在中央美院举办了开班仪式。
第二届在延续了上届剪纸和木雕组(另外两组是漆器和刺绣)的同时又新增了建筑营造和玉雕组。
2016年5月和6月,第三、四届高研班相继举办,玉雕组也因此连续开班三届。
就玉雕而言,这些传承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都有自成脉络的师承或家传。
如今,他们带着已有的技艺和经验来到高等美术院校,于他们而言,从作坊或工作室模式的相对单一封闭走进多元开放的学院;对高校来说,以此为契机构建合理的非遗课程结构和实践模式,与社区建立互动、交流、共生、发展的良好途径。
从民间走向学院、让学院激活民间,使传统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现代创意盘活非遗文化,于彼于此,都不失为一种“新”。
这种“新”是双向的,而且不仅在中央美院,文化部、教育部已在全国高校展开对非遗传承人的全面培训,计划今后五年内培训非遗传承人十万名。
虽说在此之前,已有一些玉雕工作者们来到高校进修学习,同时,高校的部分师生也有投身于玉雕或以玉石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的,但如此高度、集中、系统的进行培训这确是首次。
在学院的引领和推动下,当代玉雕艺术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新趋势。
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非遗保护与现代生活——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一、从务实到悟虚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但玉愈琢就愈成器吗?我看未必,所谓“过犹不及”。
因此,在当代玉雕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从以往去“皮”雕“肉”的面面俱到向如今保“肉”雕“皮”的留白留空的转变。
这种转变既是玉雕行业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融入学院现代设计理念和思路的创新,更是为了符合当代人审美趣味变化的需要。
去年,在中央美院第二届非遗高研班上,有位来自山东莱州的传承人王哲达,他是家传,之前的作品雕的比较实、满,有一种淳朴厚拙的感觉。
结业之后,他的新作《载福》与之前的作品相比就有了很大不同,若拿他父亲同类题材作品《福寿流长》来比较的话,这种变化就愈加明显。
浅谈玉雕的传承与创新
工艺广角[摘 要]玉雕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不但形式多样,而且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载体。
在信息化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手工艺者共同的责任,与此同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需要挖掘新元素、新亮点,合理地创新,使我国的玉雕技艺与文化历久弥新。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玉雕;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9-0063-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孙大鹏.浅谈玉雕的传承与创新[J].天工,2023(9):63-65.孙大鹏 玉卿缘玉坊浅谈玉雕的传承与创新作者简介:孙大鹏(1983—),男,满族,辽宁鞍山人,大专,研究方向:雕刻设计。
玉雕艺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这种工艺历史悠久,凝聚了创作者的智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玉雕技艺也需要传承与创新。
玉雕创作者应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在继承传统玉雕技艺精髓的同时,探究新的元素和设计观念,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使中国玉雕技艺焕发新的活力。
一、玉雕文化的发展历程玉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玉雕文化具有复杂性。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玉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从我国玉雕艺术史的发展情况来看,最早的玉雕文化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一直传承至今。
在新石器时代,玉雕的作用是装饰,也被应用于制造生产工具。
随着人类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玉雕从粗糙、简单变得精致、生动。
夏、商、周时期,佩戴玉器成为社会等级的象征,其被视为封建等级制度的载体。
春秋战国时期,装饰玉器成为一种潮流,这时的雕刻匠人非常多。
汉代是我国玉雕发展的顶峰时期,这时出现了很多丧葬玉器,它们造型简单,注重雕刻。
唐代,由于佛教盛行,玉器纹样以飞天、仙子为主,雕刻十分精美,并且形象生动。
宋元时期,受到繁荣的政治、经济影响,玉雕的风格以雅致为主,数量也越来越多。
千帆竞春——镇平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玉雕教学一撇
千帆竞春———镇平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玉雕教学一撇靳小红(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河南南阳474250)摘要:本文从工匠精神与现代眼光、优秀文化和现代时尚、师徒相授与现代教学、大师走进常规课堂、三维设计与手工制作几个方面介绍了镇平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情况。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玉雕;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8-0378-02一个县级职业学校培养出6名国家级玉雕大师,42名省市级玉雕大师,65名高级工艺师,数万名高级玉雕人才遍布全国,成为这个县30万玉雕大军中的中坚力量。
这样的成绩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到底是怎样的办学方式、培养模式让毕业生人才辈出,又能迅速成长为行业先锋?镇平县工艺美术学校,河南省首批示范性职业高级中学,地处“中国玉雕之乡”“中国地毯之乡”“彭雪枫将军故乡”镇平县的城区,其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河南省立镇平工艺学校(简称“镇工”)。
占地面积82861.4平方米,建筑面积86382平方米。
校园自然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郁。
专任教师197人,中高级教师143人,河南省高级工艺师21人,“双师型”教师117人,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40名。
图书馆藏书27.7万册,电子读物24万余件,各种期刊74种。
校园网功能强大,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为平安校园建设提供了保障。
多功能会议厅可容纳300多人,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打开了通向知识海洋的金光大道,高标准实验实习车间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实习条件,现代化教学设施及实验实习设备位居全省同类学校一流水平。
镇平县是一个有着5000年制玉历史的玉雕传统县,上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和氏璧,下到近代玉雕大师仵永甲的作品被政府送到万国博览会上参展,引起轰动和抢购。
不产玉的镇平能够加工天下所有的玉种,几乎能雕出所有题材的作品。
厚重的历史奠定了深厚的艺术基础。
现今的镇平已经是全国四大玉雕集散地之一,镇平人遍布全国各地,被人戏称“凡有玉雕处,皆有镇平人”。
近代玉雕大师大全
上海:洪新华:入行三十年,擅长雕琢人物作品,同时,创作的题材又十分宽泛,花卉、动物、山水、器皿等等,中国玉雕的传统题材无所不通,其作品形象传神、线条流畅,取材精纯、雕工精润。
产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被国家轻工部评为工艺美术大师。
崔磊:上海玉雕名家,籍贯天津,1993年师从洪新华大师,从艺5年,2007年,成立青藤玉舍工作室,现任上海盛世玉文化协会副会长。
作品《达摩》获第二届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银奖,2006年,作品《妙笔生花》获“天工奖”银奖,作品《弥勒》获“天工奖”铜奖,作品《成功》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
吴德升:上海玉雕大师吴德升是玉雕界公认的顶尖大家,一直以来以人物和立体件见长,近年来,他的作品更是注重创新与探索。
一块块美玉在他的雕琢下,有了时代的脉搏。
2004年,被评为全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200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代表作有《十八罗汉》、《济公》、《妙趣横生》等。
易少勇:易少勇是上海近几年来涌现出的玉雕名家,他是一位以刀代笔,把书法刻在玉上的玉雕书法家,堪称中国玉雕书法第一刀!他的作品无论从玉牌的形状构思,到画面的构图,再到雕工的细腻,都可以说是玉牌雕刻的上乘之品。
2004年,荣获“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在历年的“天工奖”评比中,他的作品多次获奖。
翟依卫:海派玉雕新生代中坚力量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构图新颖,精致素雅,很好地将中国古老的玉雕技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独具匠心,意境高远,颇受人们的喜爱。
翟倚卫擅长玉牌的雕刻,虽形制简约却刻画凌厉,薄浮雕、浅浮雕以及阳刻、阴刻等不同组合透射立体感与空间感,刚柔相济,深浅互倚,层次丰富,展现出白玉独有的令人折服的气韵与生命力。
瞿惠中:瞿惠中是我国著名器皿件雕刻专家,毕业于上海玉石雕刻专科学校。
他为人谦虚热忱,将南方人的精细与北方人的粗旷融于一身,其所雕刻器皿件“雍容华贵中显淡雅,玲珑秀丽中藏老辣”,实属“金屋藏娇”之藏品。
作品《中华九龙翡翠玉笔》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性收藏,白玉作品《玉宝壶》、《青玉祝福壶》相继在2006年、2007年获得了“天工奖”金、银奖,2008年,《虎耳双环瓶》又获得了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
当代玉雕琢磨之间成大器
当代玉雕琢磨之间成大器作者:Sophie来源:《收藏/拍卖》 2018年第1期我国是玉文化大国,中国玉文化历经万年流变,已经从原玉时代、神玉时代、王玉时代、民玉时代进入了当下的和玉时代,国人自古有佩戴玉配饰、摆放玉雕件的传统。
而近年来玉石原料日趋火热,一块好料难求,变成了“疯狂的石头”。
自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后,人们越来越拒绝粗制,转而关注玉雕内含的艺术价值。
业内专家认为,相对频现过亿天价的古玉,当代玉雕从真伪辨别、价值判断等来看,仍然是稳健的投资首选。
二级市场的繁荣2010 年开始,当代玉雕在国内各大拍卖行的行情持续走高。
中国嘉德、北京保利、西泠拍卖、北京匡时曾推出当代玉雕专场,汇集了吴德升、汪德海、俞艇、翟倚卫、宋鸣放、崔磊等老中青三代玉雕名家作品。
相比于书画、瓷器等文物艺术品,当代玉雕最初的起步是在一级市场繁荣,但随着其艺术内涵的不断丰富,近五年来在二级市场的发展也是可圈可点的。
并且当代玉雕的收藏人群呈现出集中化、专业化的特征。
在经济环境较为严峻的大形势下,高价位的收藏品市场相对收缩,而那些性价比高、具有品质保证的当代玉雕名家小品具有广大的玉器消费基础,玉器消费市场依然活跃。
从历次拍卖会的拍卖结果来看,这些具有稀缺性及特色鲜明的拍品受到藏家追捧。
这些作品并不是最贵的玉料,或是俏色巧妙,或是设计精巧,或是玉料稀缺,各具特色,富有趣味性。
当代玉雕大师名家所创作的精品依然受到藏家追捧,也是历次拍卖会的成交主力,艺术精湛、材质上乘的名家精品依然占据霸主地位,苏州、上海、扬州等地仍是当代玉雕市场主力。
这一年来的拍卖结果释放出了当代玉雕市场中“两极分化”的市场发展信号。
所谓两极分化,即是料好工佳意美的高端藏品市场价格一直比较坚挺,创意新奇的当代玉雕名家小品依然需求旺盛,而那些中间价位、特色不够鲜明的作品则少人问津。
而“独籽”是目前市场上经常听到的一个名词,而且有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钟爱独籽,如果是一个独籽的话,在价格上也会有所提高。
玉器鉴定书籍范文
玉器鉴定书籍范文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品,它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因此,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开始学习和关注玉器鉴定。
然而,玉器鉴定并非易事,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鉴定经验。
因此,通过阅读图书,了解玉器鉴定知识是提高个人鉴定能力、保障收藏质量的必经之路。
下面,本文将为您推荐几本好的玉器鉴定书籍,供您参考。
一、《中国玉器鉴别图典》《中国玉器鉴别图典》是一本专业性非常强的鉴定书籍。
它是由中国玉器协会编撰,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玉器的鉴别方法、鉴别技巧以及鉴别流程。
此书中的图片是非常有价值的,上面都是真品玉器的图像,通过对这些图像的分析,可以促进玉器爱好者的鉴别能力的提高,也可以避免被假冒伪劣的玉器所欺骗。
二、《考古学玉器鉴定与鉴赏》此书是由董荣水编写的,主要介绍了考古学玉器的鉴定方法和鉴赏技巧。
它是一本适合初学者阅读的入门书籍。
其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全面,除了介绍玉器种类,还介绍了玉器的发掘、保存、鉴定和保养等知识,非常有实用价值。
三、《玉器鉴定技巧》此书是由余万里编写的,主要介绍了玉器鉴定的技巧和玉品等级评定标志。
对于新手来说,此书非常实用,它详细介绍了玉器的种类,鉴别方法以及鉴别要点。
此外,此书还分别介绍了各种不同玉器的鉴别技巧,如器物、佛像、玉髓、玉杯等,非常具有实用性。
四、《玉器品种与鉴定》这本书是由沈培安所编写的,它所介绍的玉器品种和鉴定方法非常全面,能够满足玉器爱好者对不同品种玉器鉴定的需求。
此书的排版十分清晰,翻阅非常方便,是一本便于带着前往收藏品市场进行鉴定的实用性图书。
在玉器收藏的道路上,光靠一些经验性的鉴别,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一些实用的玉器鉴定图书,不断的积累鉴定经验和知识,提高自己鉴别玉器的能力。
因此,以上推荐的四本玉器鉴定图书,均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玉器爱好者购买并认真阅读,从而更好的开展玉器收藏工作。
2019天工奖金奖作品赏析(二)
第22卷第2期2020年3月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Journal of Gems and GemmologyVol.22No.2Mar.2020 2019天工奖金奖作為赏析(二)奥岩(北京博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北京100247)中图分类号:TS93文献标识码:DDOI:10.15964/ki.027jgg.2020.02.010文章编号:1008-214X(2020)02-0075-10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随着当代玉雕艺术工艺日益精湛、风格日益繁多、品类日益丰富的发展趋势,玉雕艺术已经成为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形式的重要载体。
在仿古、宗教等题材的当代玉雕作品中,当代玉雕文化和艺术的承载功能更加明显。
那些形成于千百年之前的文化理念和艺术形式,在当代杰出艺匠的独特理解之下,焕发出崭新的生命。
在2019年“天工奖”的金奖作品之中,部分以仿古、宗教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就让我们既感受到古意盎然,又耳目一新。
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之间,从来就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反,在我们这样一个习惯了“以史为鉴”的国度之中,每一次前进和变革,都在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着精神养料。
这些充分融汇了传统艺术精髓的当代玉雕作品,每一件都是一朵盛开于数千年文明土壤之上的异卉奇芳。
收稿日期:2019-11-15作者简介:奥岩(1964-),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宝石学硕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北京博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
7677M4-協応78八大菩萨(玛瑙)作者:卢云峰送评:卢云峰尺寸:10cmx6cmxlcm佛教中的八菩萨有诸多说法,此作是根据佛教密宗《八大菩萨曼荼罗经》里所称的八大菩萨创作而成,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
作品巧妙运用了阿拉善玛瑙天然具有的独特色彩与分层构造,让八尊菩萨的尊容在内敛而纯净的色彩中更显灵动。
作品在人物造型上具有典型的汉藏融合的特点,保留了藏传佛教造型艺术装饰华丽繁复、姿态优美舒展的风格,同时在菩萨面部体现上则更接近明代之后汉传佛教造像温和亲切、平易近人的气质。
玉雕 千年磨砺 温润有方
玉雕千年磨砺温润有方作者:***来源:《中国新时代》2022年第03期任何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被玉雕工匠运用巧妙的构思和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能制作成一件艺术作品之后,也会被赋予新的价值和魅力。
2022年2月5日,坐落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开馆。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项目,新馆首个展览以“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为名同期开展。
展览共分为“大国匠作”“旷古遗音”“万方乐奏”“丝路丹青”“粉墨传奇”“藉器传文”“神州迎春”“盛世重光”8大板块,展出多个门类1298件(套)工艺美术和非遗珍品佳作。
其中,走进“大国匠作”展厅,玉雕“四大国宝”的共同亮相最令人瞩目,分别是翡翠山子《岱岳奇观》、翡翠花薰《含香聚瑞》、翡翠提梁花篮《群芳揽胜》和翡翠插屏《四海腾欢》。
玉雕是我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其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造型。
由于历代玉材、工具和技巧的不同,以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影响,每个时期的玉器造型及主题风格也不尽相同。
玉不琢,不成器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的国家,开采历史悠久,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玉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既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淡泊名利,不热衷于功名的品格;也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民族气节;还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以及“琨玉秋霜”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态度……因为玉石本身优良的自然属性,人们常将玉与君子结缘,引发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德,生活中也有“寓德于玉,以玉比德”之说。
东汉许慎就在《说文解字》中谈到:“玉,石之美者。
具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除了对玉石的称赞与喜爱,玉文化主要还体现在玉雕工艺上。
《孟子·梁惠王下》有云:“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中国早期玉雕的固化表现模式
中国早期玉雕的固化表现模式蔡青【摘要】中国早期玉雕显示出较高的艺术创作水平和审美意识形态,本文着眼于早期玉雕中纹饰、造型的固定化表现方式,以期对拓宽当代玉雕设计思维有所助力.早期玉雕艺术在发展中积淀,并逐步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表达定式.笔者收集、分析了史前到东周时期的玉雕作品材料,以人、龙、鸟、兽四大类玉雕母题划分,从符号化纹饰和范式化造型两个方面总结了不同母题玉雕的固定化表现方式.【期刊名称】《新疆艺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6)004【总页数】7页(P89-95)【关键词】早期;玉雕;固定化;纹饰;造型【作者】蔡青【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314.9中国玉器雕刻艺术发端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玉文化不断积淀,玉雕艺术不断发展。
从史前至东周,经历了数次玉器发展的高峰,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玉器在这段时期逐渐形成了固定化的表现方式,成了流行的“玉雕语言”。
这种固定化表现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纹饰的符号化,用来专指某一项内容;二是造型的范式化,从而吻合某一类主题。
早期玉雕中的这种化具象描绘为抽象概括,颇具理性精神和象征能力的构型思维对玉雕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在中国早期玉雕中,受图腾文化和崇神敬祖思想观念的引导,人、龙、鸟、兽是创作的主要母题。
故本文从这四类母题的艺术形象着眼,归纳从史前到东周时期玉雕艺术中的固定化表达方式及其演变。
一、与鸟纹相关的固定化表现方式纵观早期玉器纹饰,鸟纹是最常见的形象之一。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鸟纹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意义。
史前时期,世界各地均存在太阳崇拜,在我国远古先民的传统认知中,太阳由飞鸟背负运行,日、鸟是密切相关的,故常经由鸟类的艺术形象来传达对太阳的崇拜。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象牙碟形器上的双鸟朝阳纹(图1),凌家滩文化玉猪鹰上八角星纹加圆圈纹的组合(图2)均是结合“负日”的意象,将日、鸟融合在一起。
浅谈古今的玉雕行业与技艺
浅谈古今的玉雕行业与技艺摘要:早在距今约一万两千年前的小孤山仙人洞古人类遗址中我们就已经发现了迄今最早的玉器,岫岩玉砍斫器。
这证明了玉雕这一技术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早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玉雕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作为新时代的玉雕人我相信通过对古代玉雕技艺中材料、行业、设计与加工等方面的研究与总结,结合当下,我们能用更加科学,辩证的角度审视当下的玉雕并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期与展望。
关键词:玉雕古代概况现代发展玉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工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跟随历史的长河一起发展,,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革,在勤劳智慧的玉雕匠人双手创造下,玉雕艺术以其玉料品质精良、玉雕技法纯熟、文化底蕴丰厚、造型典雅精美,塑造了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
时至今日,伴随着文明、科技、社会的不断进步,玉器雕刻也发展出了自己独有的设备与工具,形成了一门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业。
一、古代玉石的材料、产地与采集(1)古代玉石的材料古代对于玉的定义与今天并不完全相同。
汉代郑玄注对《周礼》的注释中如此定义玉:“玉多则重,石多则轻。
”唐代贾公彦进一步解释为:“玉方寸重七两,石方寸重六两。
”虽然他们并未明确的界定玉与石,但也算从密度方面浅显的区分了二者。
最为详细的还是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对“玉”之一字作出的解释:“玉,石之美,有五德者。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
”如此,不仅宽泛的定义了玉是“美石”赋予了其珠宝的属性,也赋予了玉石“五德”这一道德方面的厚重文化属性。
如今,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则定义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狭义的玉仅指硬王和软玉两类。
平常说的玉多指软玉,硬玉则指翡翠。
广义的玉,则包括蛇纹石族(岫玉之部分,即硬绿蛇纹石)、次生石英岩类(东陵石、密玉)、某些硅酸变胶体(玛瑙、碧石)以及水晶(美蓉石)凿薇挥石(粉萃)等矿物和岩石,凡是能符合玉雕要木者,都可以包括在"玉”的范畴内。
传统玉雕的创新设计
天工|2022年第3期[摘 要]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城市市民文化底蕴十足的复现、翻新,中国的传统玉雕有了更新的发展。
面对这个日益多元化的世界,随着中国玉雕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全球宝玉石行业带来的影响,人们对传统玉雕这个概念已经有了不同意义的理解。
玉雕艺术也应该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特色进行创新,让玉雕艺术能够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发展和延续。
[关键词]传统玉雕;玉文化;新时代;创新设计[中图分类号]J314.9 [文章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556(2022)3-0088-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牛强.传统玉雕的创新设计[J].天工,2022(3):88-90.传统玉雕的创新设计牛 强 陕西地矿集团有限公司作者简介:牛强(1989—),男,汉族,陕西延安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助理工艺美术师,陕西地矿汉源公司玉雕厂生产主管,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第三党小组组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研究方向:玉石雕刻。
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玉石雕刻面临的市场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大。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深入融合,传统玉雕设计的思想理念和现代文明产生了较大的冲撞,在作品中注入创新的思维理念尤为必要,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喜好创作出内容贴近生活、造型新颖、符合人民需求的作品。
这就要求玉雕师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动向,把先进文化及思想内容融入作品中,使玉雕艺术品具有时代性和艺术价值。
作为玉雕行业的从业者,玉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回溯玉文化的历史起源回溯新石器时代,玉文化以北方的红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为代表,玉雕以简单的造型和对称为美,纹饰以简单、抽象的线条为主。
历经商周时期,发展为复杂的象形轮廓,风格更趋于写实,“君子比德于玉”的思想道德观念也逐渐得到完善和加强。
至汉唐时期,玉文化大量吸收了中亚、西亚文化艺术的特征,玉雕的工艺水平大大提高,风格新颖,为传统玉雕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2020天工奖现代主义作品盘点
第23卷第2期2021年3月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Journal of Gems1GemmologyVol.23No.2Mar.2021 2020天工奖现代主义作&(北京博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北京100247)中图分类号:TS93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20969120(2021)02006910 DOI:10.15964/ki.027jgg.2021.02.009我辈岂是蓬蒿人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几十年带来了更多元、更丰富的文化面貌、价值体系,这一点在玉雕艺术的发展中,也可见端倪$70,80(0后玉雕新秀迭出、创意蓬勃,渐渐成为如今玉雕创作领域的中流砥柱。
他们大部分接受了系统的现代美术教育,接触了西方美学理念,待雕刻技法成熟之后,也更乐于在玉石材质的运用及玉雕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进行大胆探索,给玉雕界带来了许多振聋发曠之作,令人耳目一新$2020年天工奖中,不少作品富有时代气息,融汇了现代主义美术风格。
它们的创作者超越了模仿自然、再现客观现象和形象的传统艺术表达,更多的将艺术主旨投注到对精神世界、人文哲思的展现,也更注重对生命活力、生活况味的提炼、研磨和解构$这样呈现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象征性、抽象性和表现性,也将艺术家内在的自我感受、个性体验、主观情感鲜明的凸显出来$有些作品形象、题材的选取看似传统,但并没有陷于民俗观念、吉祥口彩等传统审美取向的窠臼,而是以更诙谐、更率真的艺术面貌传递着当下时代的多元观念和生活志趣$这类作品在材料的运用上,往往也有着出其不意的构思,不过分拘泥于玉料的天然色泽、纹理,在俏色设计上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将色彩最富奇趣的部分最大限度保留、少雕,同时大胆融汇其他材质,比如金属、木料,共同实现艺术情境的完整和作品意境的擢升,甚至借其他材质完成点睛之笔$对于任何一种艺术来说,继承已然不易,创新更需功力$这些作品的问世,侧面映证着玉雕行业里,不乏勤勉用心的后辈,可敬可喜$收稿日期:2021-03-15作者简介:奥岩(1964—),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宝石学硕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北京博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看门罗汉(和田玉)作者:刘忠山胡延声陈禹潇送评:齐晓波尺寸:80cm><25cmx44cm玉料本身特征奇绝,白色部分颇似积雪,又分布在边沿,作者巧妙借用,将主体雕琢为一扇闭合的大门,白色部分如同未化的残雪,传达着寂静、清冷的氛围,与罗汉静穆的神情、威严的气质相呼应,隐透着魔幻的视觉效果,一个金属门环,更如点睛之笔,后现代的表现手法令人耳目一新。
传承与创新的现代玉雕艺术表现分析
传承与创新的现代玉雕艺术表现分析
尹丽珺;杨轩
【期刊名称】《天工》
【年(卷),期】2022()12
【摘要】华夏文明有着的产物悠久的历史,诞生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并且各有特色。
玉雕艺术作为时代的产物,既有文化性又有艺术性。
玉雕的传承在每个时代都有着不一样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随着多元文化的碰撞,人们对玉雕艺术的认识也产生了不一样的价值观,因此玉雕艺术的发展也就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如何在新时代传承与创新玉雕艺术,丰富现代玉雕的表现形式是研究的重点。
【总页数】3页(P88-90)
【作者】尹丽珺;杨轩
【作者单位】不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32.1
【相关文献】
1.基于传承与创新的现代玉雕艺术表现探讨
2.探析传承与创新的现代玉雕艺术表现
3.浅谈现代玉雕艺术的表现形式
4.基于传承与创新视角下的中国玉雕艺术的当代表达
5.管窥现代玉雕艺术的传承和流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雕艺术的传统内涵与当代价值
玉雕艺术的传统内涵与当代价值
王俊懿
【期刊名称】《人民论坛》
【年(卷),期】2016(0)24
【摘要】非常荣幸能以中国玉雕艺术家身份参加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艺盛会!十分激动与感慨!回想从懵懂少年时结缘宝玉石艺术领域,至今已过去26个年头,虽专研的年限远不及在座各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但也算参与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玉文化伟大复兴的20年重要发展历程。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王俊懿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试论玉雕艺术的传统内涵与当代价值
2.玉雕艺术的内涵和当代价值探析
3.嘉兴传统家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
4.浅析传统水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内涵——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承转合——中国当代玉雕艺术管窥
文/钱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读博士)
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
”起中有合,合中含起,首尾呼应,承与转兼顾起合,上下衔接,四者一脉相传,互为依存。
若以此四者关联来品析中国当代玉雕艺术,可呈现出以下关系态势。
起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新石器时代的红山、良渚文化玉雕,商代妇好墓出土的肖生玉器,战国时期出土的十六节龙凤玉佩、水晶杯,汉代的金缕玉衣、“汉八刀”……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翡翠“四大国宝”及丰富多彩的当代玉雕艺术,可以说,中国玉文化渐进的历程也是玉雕创作发展的过程。
玉器从最初为狩猎、割肉等现实生活所需,到后来审美、把玩等精神文化追求,再到如今学院、观念等新鲜元素注入,已有8000余年历史。
文化孕育创作,创作反映文化,文化需要创作来不断的更新和推进,创作需要文化来持续的武装与支撑。
玉文化与玉雕创作就在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中继往开来,发展创新,为当代玉雕艺术开了个历久弥新的好头。
良渚文化玉琮
商代玉龟
承
传承是一种古老文明的延续,是一个民族的立足之本,没有传承就没有根基,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代玉雕艺术是有传统、有传承的艺术,具体体现在材料、工艺和文化三个方面。
一、材料传承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再好的工艺也无处施展。
随着和田、翡翠等常见玉种的资源越来越少、成本越来越高,黄龙玉、南红玛瑙等玉石成为部分玉雕师尤其是青年玉雕师们的首选,当然,在设计制作方面,基本还是遵循因势象形、随色象类的原则。
通过近几届“天工奖”作品可以看出,所涉及的玉种越来越广泛,且更多采用色彩丰富的材质以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
这也反映出材料成本对当代玉雕作品价值的影响会相对减弱,其价值会越来越多的体现在设计构思和雕琢工艺方面。
然而,不管是对老玉种的传承延续,还是对新玉种的开发利用,尊重材料、顺应材料应是不变的原则。
钱步辉《鸿运当头》
杨相象《山和山》
郑立波《老寨》
二、工艺传承
材料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传承是有限的,工艺则相对无限,但工艺会随着工具的变革而变化。
从低矮型砣机、坐凳式砣机到电动工具,从夏商之际的石砣到铜砣、西周末春秋初的铜砣到铁砣,再到如今的金刚石锯片,加之当下流行的数字化工艺,可以说,每次工具的革新都为玉雕创作带来了新的突破,这种革新几乎是不可逆的,它降低了治玉的门槛,提高着琢玉的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工具还会继续更新换代,但使用工具的原理、方式、方法是可以也应当被借鉴与传承。
袁嘉骐《佛光普照》
马洪伟《象尊》
三、文化传承
工艺有先进之分,文化无落后之别。
西周时期,玉被列入“八材”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玉有十一德;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玉的美德进一步归纳为“仁、义、智、勇、洁”并沿用至今。
玉雕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天然形色和精湛的琢磨工艺上,更体现在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及普遍认同的民族情感上。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其实,玉在成器之前,选玉、琢玉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进行文化传承了。
文化是无形的,玉石经加工转换成的玉器是玉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有形、有效的文化传播功能。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日益提升,爱玉、佩玉、藏玉之风盛行,极大地促进了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宋世义《奔月》
康悦《春芽》
转
目前,玉雕市场整体处于调整时期,玉雕界人心渐显浮躁,受众群体日呈年轻化、个性化,这也要求玉雕从业者们不仅要继承传统,更要转变观念,发展创新。
拙文《浅析中国当代玉雕艺术的新趋势》(发表于《当代工艺》2016年第3期)已对当代玉雕创作中出现的一些具体转变做了分析说明,不再赘述,在此仅对具体创作之外的其他方面变化做些许论述。
一、技以载道
艺术在物化的过程中离不开技术,技术成分在艺术作品中是帮助实现想法或策略的手段和路径,但在某些玉雕作品中,极尽精巧细致之能事,使作品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当然,并不是说这类作品就不好,只是一味地追求技巧不如有效地融入思巧。
《道德经》中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与大自然赋予的材料之间更应是“我为物用”而非“物为我用”的关系,“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似乎比面面俱到的繁复更耐人寻味,也更符合中国文化的传统哲学思想和社会生态的现实意义。
技以载道,以“技”为原点,以“道”
为目标,从心开始,从艺出发,追求“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钱步辉《泼水节》
卓凡《中国书房——满阶月明中》
二、抛“玉”引“砖”
成语“抛砖引玉”的意思众所周知,但在当代玉雕艺术中更需抛“玉”引“砖”。
我们要竞相拿出一个阶段较成熟的作品来引导或引出他人的评论或是反对与批驳的意见,作品能引起争议,其好坏先不说,本身已是对行业的刺激和挑战,有益于市场的活跃与发展。
纵观玉雕从业人员,制作者众多,创作者稀少,玉雕评论者更是少之又少,此种不协调的比例关系易造成模仿、抄袭、恶评等一系列乱象的出现,这也提醒“抛玉”者们在经得住赞美的同时,更要受得起质疑甚至诋毁。
如何让“砖”成为“专”,如何打破玉雕专业活动“有评比无评论,有鉴赏无批评”的现状,如何让玉雕文化获得更好的宣传、推广与弘扬,那么,建立有效的玉雕艺术评议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玉评机制的建立既可与玉雕创作相辅相成,又可对玉雕市场起到一定的参考指引作用,还可进一步传播和普及玉文化,如此协调并进,共同推
动玉雕行业健康平稳向前发展。
邱启敬《遥·骏》
潘惊石《环颈晰》
钱亮《把玩系列》
合
有了起的渊源、承的延续、转的需求,最后走向合的聚拢。
聚拢的方式主要有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和高校的玉雕课程及民间的玉雕培训,我将其概括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非遗进校园
2015年初,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文化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试点工作。
3至4月,文化部会同中央美术学院开展了“非遗保护与现代生活——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研修交流活动”,为开展大范围的研修培训积累了成功经验。
2015年下半年,文化部委托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5所高校对具有较高技艺水平的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或资深从业者进行研修,玉雕被纳入培训项目。
笔者有幸作为中央美院玉雕组助教,参与到本届及2016年两届的具体培训工作中,通过与传承人的交流和互动,让我看到每位传承人之间虽存在着成长环境、人生阅历、师承脉络、文化修养等方面差异,但他们对技艺的掌握都是真实的,对学习的热情都是真诚的。
其实,他们是对中国本土雕刻传统的延续,他们要学的不是传统的技艺,而是创新的理念;不是仅完成一件作品,而是要琢造一个新境。
于他们而言,从作坊或工作室模式的相对封闭单
一走进开放多元的学院;对高校来说,以此为契机建构合理的非遗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与地方建立互动、交流、共生、发展的良好途径,于彼于此,都不失为一种新。
非遗进校园,从民间走向学院、让学院激活民间,使传统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现代创意盘活非遗文化。
苏然《蒙面巫师》
蒋喜《见山》
二、学院派玉雕
学院派玉雕既体现在某些玉雕工作者走进学院进修(一年以上)学习,如宋世义、邱启敬、王朝阳等人,也表现在一些从美院毕业后转投玉雕领域或是将玉石作为媒介来进行创作,如袁嘉骐、钱步辉、卓凡等人。
广义上说,学院派玉雕是指具有学院背景、学院气息的玉雕;狭义上说,指既不失传统玉雕工艺和语言,又具有一定形式美感和观念态度的当代玉雕艺术作品。
目前,借着“非遗”的东风和建设本土雕塑教学体系的自觉,在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一些高等美术院校均开设了玉雕课程,有意思的是,上述所列人员均出自雕塑系,这些课程又多开设于雕塑系,玉雕自古属于雕刻的一种,其与雕塑的密切关系也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近几年从高校毕业从事玉雕行业的已不局限于工艺美术、首饰设计、雕塑等相关专业,还包括油画、国画、版画等相近专业,专业不同,理念相通,跨界融合也更利于行业的推陈出新。
但不管何种专业,初入行的“学院派”们对玉石材料、工艺和文化的认识、掌握与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
学院派玉雕为传统玉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更能集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工艺与艺术于一身,提升着玉石的品质、丰富着玉石的语言、传承着玉石的文化、拓展着玉石的边界。
除此之外,民间的一些专业化
玉雕培训将学院的一些资源带到地方,为受时间、地域、经济等因素限制的其他玉雕从业者提供了合拢的可能,他们服务于各大玉雕重镇,是对上述类型一个很好的补充。
许延平《时间都去哪儿了》
钟灿文《超脑》
钱亮《玉石·遇时》
合拢不是闭合,而是又一个循环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