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陶渊明与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

合集下载

弗罗斯特与陶渊明诗歌中哲学思想之比较

弗罗斯特与陶渊明诗歌中哲学思想之比较

弗罗斯特与陶渊明诗歌中的哲学思想之比较摘要本文探讨了弗罗斯特与陶渊明诗歌中的超验主义与道家思想的异同点:二者都认为人应与自然和谐共处,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与矛盾都表现出了超凡的勇气;不同的是,超验主义更加强调人的社会价值,而道家思想则更加重视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陶渊明超验主义道家思想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他居住英格兰期间深受那里田园风情的感染,创作了很多田园诗佳作。

弗罗斯特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开始,继而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充满了清新、纯朴、自然的乡土气息,让人回味无穷。

弗罗斯特诗歌的韵味不禁让人联想起了中国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深受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的影响,淡泊名利,向往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

他的诗歌朴素自然、清新脱俗,令人神往。

二超验主义思想和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美国的超验主义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领导人是爱默生。

超验主义者认为大自然不仅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是“超灵”的外衣。

自然是人类与精神世界相通的媒介,能够对人产生某种健康的修炼性的影响。

超验主义者强调个人价值,认为人具有神性,拥有无限的潜能,只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助就能够实现完美的境界。

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和规律,人应法天、法地、法自然,即“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认为人类一定要顺应宇宙的客观条件,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即“天人合一”。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是指要顺其自然,无为才能无不为。

道家尤其重视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认为人应自始至终保持自然的天性,不让尘世的喜怒哀乐扰乱自己恬淡自由纯洁的心境。

三超验主义与道家思想之异同美国的超验主义吸取了大量的东方文化的营养,尤其是受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因此,尽管超验主义与中国道家思想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相去甚远,但它们之间仍然具有相当的可比性。

陶渊明诗歌的“自然”之美

陶渊明诗歌的“自然”之美

陶渊明诗歌的“自然”之美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诗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创作的大量的田园诗歌,其个人人格、生活方式及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都值得后代人学习,本文拟就陶诗“自然”之美的角度来分析其诗歌特色。

一、古人关于对“自然”的认识中国古代哲人很早以来就对“自然”这一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自然的认识存在着相互差别和相互联系的倾向。

《老子》对自然的论述是相当多的,“其贵言也。

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第十七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

” (第五十一章)上述引文之自然,笔者以为是自然而然,顺其本性之意,是指一个事物按照其自身的本性为最高法则自然而然的存在并运行着。

这一思想到了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的魏晋时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社会的大动乱,数百年来以儒家名教和仁政为旗帜的汉代奴隶大帝国的悲惨溃灭,引起了社会心理的重大变化,这变化集中表现在对儒家的名教和仁政的理想失去了信心,它再也不是那种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东西了。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处处深切的感受和备尝了和儒家许诺的仁政刚好形成鲜明对比的种种痛苦,并且似乎意识到了一种仁义道德的空谈都是虚假的。

因此,人们开始重视同儒家思想基本相对的道家思想了,而道家这种强调个体生存、率真、自然的思想对魏晋的士人们产生的重大的影响,使得人们追求自己的人格独立和个性尊严,追求随性、洒脱的人生,这种思想也深深的影响了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道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在“自然”问题上表达了与老子不同的思想观点。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在庄子看来,自然是做为生命个体体验和欣赏的对象出现的,既我们所说的自然界。

到了魏晋时期,由于常年混战,社会极其动荡不安,做为个体存在的生命在瞬息即被毁灭,人们的生命意识异常强烈,他们在万古不变的大自然面前更加感到生命的瞬息性和无可把握性,发出时光易流、生命易逝之叹,“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以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潸然流泪。

陶渊明的诗歌特点

陶渊明的诗歌特点

陶渊明的诗歌特点陶渊明的诗歌特点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渊明的诗歌特点,欢迎大家分享。

陶渊明的诗歌特点一、自然: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自然平淡是陶渊明一生不能改变的人生情趣,也是他诗歌的总体艺术特色。

他多用内心独白式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直率真诚地记录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诗句没有什么瑰丽的语言,诗文没有什么曲折的结构,更没有所谓的雄辩不可一世的气势,却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字字句句,都润进读者的心里。

再有,因其人格清高超逸,和对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当他不雕一笔不刻一画地把它们写出来时,就很有感染力,毫不显得做作,正如生活的本来样子。

此前大部分诗人都关心国家大事,诗歌中也是描写的国家重大题材。

唯独陶渊明选取大家常见的“俗物”,描写普通人的生活,他还重点写心境,对人生、对仕途透悟的心境。

比如诗文中常常出现的意象,“青松”、“秋菊”、“孤云”、“飞鸟”等都太平常,他们是客观物象,也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

二、日常生活的诗化陶渊明描写景物时,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而是透过生活中普普通通之事,来表达高于世人之情。

日常生活中平常的“饮酒”、“菊花”和“孤云”,在陶渊明的笔下都形成了新的独特的意象。

饮酒,唯陶渊明能识得酒中之深味,悟得人生之真谛。

酒与他的生活、文学紧密相联。

他的“饮酒”组诗有20首,娱情诗酒和借酒浇愁已成为陶渊明人生艺术化的一种媒介,他常以酒助成其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在陶渊明之后,饮酒赋诗成为隐士生活的重要内容,诗酒则是隐士文学的重要表征。

如刘伶嗜酒放诞,阮籍醉酒佯狂,李太白“斗酒诗百篇”,苏东坡“酒酣胸胆尚开张”,唐寅“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时至今日,以酒排解愁怀、郁积,仍是我国乃至东方文学中人物描写的重要艺术手法。

菊花,陶渊明爱菊,赏菊,咏菊,常以菊自况,甚至家里还有自产的佳酿菊花酒。

他将菊花和酒结成一体,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促成精神的升华。

浅析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意象

浅析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意象

78浅析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意象王梦梦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罗伯特·弗罗斯特曾四次荣获普利策奖,是20世纪最受喜爱的美国诗人之一。

他的创作受到了爱默生超验主义的影响,作品多关注自然,借景抒情,真实而深刻地展现了现代人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超验主义;自然;弗罗斯特童年时代的弗罗斯特便开始接受爱默生超验主义的影响,母亲喜欢爱默生的诗作,当时社会上也流行读爱默生,他便是在这种文化信仰环境中成长的。

弗罗斯特的一生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新英格兰的农场中度过的,在里德农场中,他沉浸于自然,与自然亲密接触,这对他以后的创作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弗罗斯特的诗歌中,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他对自然万物的热爱,找到他曾与之相处过的新英格兰风光。

弗罗斯特继承了爱默生的“自然是精神象征物”思想,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理论融入到诗歌中去。

自然万物是弗洛斯特的创作之源,他选取各种自然风光与人类的心理呼应,将自然变为他所特有的理念。

“树”这一意象多次出现在弗罗斯特的作品中。

著名诗作《雪夜林边停留》中的“树林”是可爱幽深的,此处“树林”是安眠憩息之地象征。

《枫树》中的“树”意味着生命的延续,探索母亲在死前为女儿取的名字的深层含义,饱含了母亲的爱意与祝愿。

就算母亲已经去世,精神上她还是存在的。

树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生长轨迹跟人类很是相似。

秋日泛黄飘零落地时,在弗洛斯特眼里成了生命的凋亡,引发诗人的万千感慨。

他也发现树叶的凋落并不代表生命真正意义上的消失,生命是无限循环的。

树叶在秋天凋落之后,经过冬日的风雪,春日之时会再度绿意盎然。

在弗罗斯特的诗歌中,“树”是神圣的存在,这种超越现实的意象正与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诗学思想相契合。

爱默生认为,宇宙是由自然界和精神组成的,自然界是精神的象征,而精神是超越一切的。

人只有从尘世的喧嚣中脱身出来与有形的自然独对时,才能看到或听到无形的自然,即感受到作为神意的自然在有形的自然上的显现。

弗罗斯特的诗歌正如他的一生,朴实无华,根植于新英格兰朴实的乡村文化。

陶渊明诗歌中的自然美

陶渊明诗歌中的自然美

陶渊明诗歌中的自然美陶渊明诗歌中的自然美引导语: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对中国文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创造了田园诗的新形式,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影响着后代诗人的创作。

下文是他的诗歌中的自然美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陶渊明,东晋诗人,一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现存诗一百二十多首,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篇。

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他农村生活的情景,开创了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现仅就“田园诗的自然”的思想本质、田园诗自然美的内容、自然美的艺术特色以及陶诗对后世的影响四个方面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自然美。

一、“田园诗自然美”的思想本质纵观中国古代的诗人和文学艺术家,我们常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

有不少人越是轻视社会现实功利,越是回避人生和生活,却往往更能引起后人的敬仰和顶礼膜拜,如晋代的陶渊明就是一例。

在那个悲惨的,充满着野蛮的杀戮和政治动荡的时代,他没有投身时代洪流,沉浮于政治历史舞台,而是躬耕南山之下,倘徉林泉之中,忘情杯盏之间,老死户牖之下。

与他这种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的处世态度相反,他获得了他同时代那些对功名利禄炙手可热梦寐以求的不朽的名声。

这种现象我们应作何理解呢?但有一点,肯定陶的处世哲学就等于否定社会历史的进步,而否定它又难以一笔勾销文学史上种种情感体验和美学观念。

即使从“历史的合理性”角度去解释,肯定其历史合理性部分,扬弃其弊端,仍给人闪烁,模糊的感受。

二、陶渊明田园诗自然美的内容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陶诗的内容相当丰富,从多方面地描写农村景色和农村生活,达到自然美的境地。

其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1、他的田园诗提倡躬耕,并亲自实践,把自食其力的劳动作为最符合自然的原则。

陶渊明与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田园诗歌比较分析

陶渊明与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田园诗歌比较分析

陶渊明与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田园诗歌比较分析作者:普布卓玛来源:《课外语文·上》2018年第06期【摘要】陶渊明与罗伯特·弗罗斯特都以田园为基础,语言平淡却富有意境美和对现实的思索。

但由于国别及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二者虽同创作田园诗,但在创作观念和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大不同。

因此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不仅可以了解相同题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异同,也有利于不同文化语境之间的交流学习。

【关键词】陶渊明;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歌【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一、“殊途同归”的诗路陶渊明与弗罗斯特这两位跨国度、跨时代的作家在田园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思想与内容的相似性,与其个人经历和思想渊源是分不开的。

陶渊明出生于破落的地主家庭,他所居住的浔阳乡村有着风景秀丽的田园风光,依山傍水的环境陶冶了他的情操,也使他产生了对乡村自然的依恋之情,正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所说,而当他步入仕途,官场的黑暗与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他桃花源式的理想生活大大背离,因而他能在绮丽诗风大行其道的东晋社会创作出质朴的田园诗是与其个人生活经历分不开的。

罗伯特·弗罗斯特因年幼丧父,随母亲辗转乡下,青少年时期一直过着一边务农,一边学习的生活,早年对大自然的亲身接触使得弗罗斯特在尔虞我诈的城市生活中难以苟且,他厌恶城市的虚伪与狡诈,他认为只有生活在田野里,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使思想富足。

二、对于自然的无限追求陶渊明与弗罗斯特作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二者最大的共通处便是对于大自然的热爱,田园和自然是诗人赖以生活的环境和诗歌创作的沃土,他们讴歌自然,领悟自然,从自然田园中汲取诗歌创作的养料。

陶渊明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中写道:“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田园岂不苦?弗或辞此难。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诗人对于农家生活的辛苦有着切身的体会,可是身体上的疲乏劳累远远无法超过心灵和精神上的充实与满足,遍观全诗,诗人所呈现的是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达观。

陶渊明的自然思想在诗歌中的表现

陶渊明的自然思想在诗歌中的表现

陶渊明的“自然”思想在其诗歌‎中的体现中文系051班34号李仕梅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这在他的众多‎诗歌中都有体‎现。

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那么,陶渊明的诗歌‎是如何体现出‎自然这一思想‎的呢?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陶渊明希望返‎归自己本来的‎、末经世俗化的‎、天真的性情。

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历所得”,(《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

”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直一),表达出返回自‎然后由衷折喜‎悦之情。

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

他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又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从陶渊明的《饮酒序》中可见他的创‎作态度。

自然思想在陶‎渊明的众多诗‎歌中都有表现‎。

我们看《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

多么纯朴自然‎的感受啊,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

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落于言‎筌的。

故而我们伟大‎的诗人发出“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感叹。

正如《古学千金谱》所说:“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

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

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

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

”再来看开《拟挽歌辞》其三荒草何莽莽,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浅论陶渊明田园诗中体现的自然观

浅论陶渊明田园诗中体现的自然观

一、概述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田园诗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人生哀愁而闻名。

在他的田园诗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观念,这些观念对我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自然观的角度探讨陶渊明的田园诗,分析其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念。

二、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描绘了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他深情地描绘了田园景色,同时也抒发了对自然的眷恋和热爱。

在他的诗作中,自然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成为了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

他所描绘的自然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客观存在,而是与人的情感、意志和品性相通联的。

这种自然观念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理想化表达。

三、山水情怀与诗意境界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山水元素被广泛运用,成为了他诗作的主要表现对象。

在他的诗中,山水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诗意境界,从而使得山水成为了一种承载诗人情感的意象。

他的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山水元素,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景仰和对人生的幽远思考。

这种自然观念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的独特情怀,以及他们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追求。

四、自然万物与生命共通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还融入了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理解。

他以一种超然的意境,描绘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灵的形态和气质,赞美了自然界中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怜悯,这种自然观念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表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生态的关注。

五、自然与道法自然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透露出了他对自然规律的深刻体察和对道法自然的追求。

他认为自然是最高的道义准则,生活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这种自然观念与我国古代儒家的“道法自然”思想相契合,表现了对天人合一的追求。

六、结语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念,不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怀和道德理想。

试论陶渊明自然思想与陶诗之自然美

试论陶渊明自然思想与陶诗之自然美

2008年第1期(总第126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QingIl8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NO.1,2008GeneralNo.126试论陶渊明自然思想与陶诗之自然美吴莹夭宝(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海西宁810008)【摘要]陶渊明生活于玄学盛行时期,玄学中尊重个体人格,肯定自然人性的思想深深地影响到他,。

自然”成为指导陶渊明生活和创作的最高准则。

他从容地实践着崇尚自然的主张,使得他的生活和诗歌皆接近于自然化的境地。

【关键词]陶渊明;自然思想;陶诗【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102(2008)01-0089一晒一、魏晋玄学对陶渊明思想的影响汤用彤先生指出,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一种。

新学”,它“鄙视汉代‘象数之学’,抛弃阴阳五行等旧说的传统”。

带来了学术思想的重大变化。

【l’我们认为,此种新兴思潮对陶渊明的思想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玄学中具有进步性的以自然对抗名教的一派,如嵇康、阮籍,对陶渊明之影响尤为深远。

对。

自然”之阐述,最早见于<老子>。

‘老子>二十五章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于此所讲之。

自然”并非客观中的自然界,而是一种原本如此的,天然浑成之状态,非人为所致:即天地万物依其本来之面目而存在,依其固有之规律而变化,无需外物之影响及支配。

此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即“抱朴含真”之状态。

庄子秉承老子之学术思想,于<庄子·应帝王>篇讲:“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即世间一切不过为庸人自扰,结果必为作茧自缚,只有。

顺物自然”,天下方得以治,人生方得以安。

由此不难看出,老庄皆以。

自然”为至高境界。

魏晋文士大都继承此思想,标榜自然,但他们对待名教之态度,以及对名教与自然关系之理解,却与老庄有着很大的差异。

王弼认为应以自然为体,名教为用,主张名教出于自然,即封建之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皆为自然之产物,统治者应。

略论陶渊明诗歌的朴素自然

略论陶渊明诗歌的朴素自然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田园朴、自然、清新而富有意境,表现出一种朴素自然的陶诗抒情极为平淡自然,每每表达都是自然流露,有如泉水从心底缓缓流出,那么的自然流畅,清澈见底而不带任何杂质,读其诗,使人感觉亲切和天的彭泽县令后所作,描写了刚刚离开官场的愉悦心情,赞美了田园风光和躬耕生活。《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诗中,诗人回顾了自己十三年的经历,几度出仕,深受束缚,没有自由。而回归田园的他,就像鸟儿飞回了大自然,轻松愉快,自然状态的情感流露,跃然纸上。茅草屋、田地、树木、炊烟、鸡鸣、犬吠都是那么的亲切自然,整个画面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味道淡得出奇却很隽永,令人心旷神怡。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陶渊明把自己的感情寓于客观事物之中,物我交融,因而在抒发感情时,诗歌表现出朴素和谐自然的风格。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何等的坦荡和自然,心若“远”,即使身居闹市,亦不会为车马之喧哗而动容。诗人与菊作伴,清淡雅致,古色古香;与飞鸟作伴,结伴而行,的距离拉近了,“悠然”之态正是诗人与自然相融的妙笔。诗人的悠然情怀与眼前的自然气象,都合于自然之道,物我交融,达到浑然—体的境界。这种境界在诗人看来,只可意会,不能言说,也无法言说。村生活。读他的这类田园诗,似乎有一种超然的气韵在心间弥漫开来,明净、轻柔、舒缓,让人感到一然的心境中,感悟着自然的乐趣和人生的真谛。来。诗仙李白感情豪放,想象奇特,塑造形象更是华丽。而陶渊明与之相反,感情的抒发是自然的,想象也是自然的,塑造形象更是自自然然。他不着意刻画,只适当点染,并且塑造的形象多取材于现实生“暖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诗中“暖暖”,形容模糊昏暗,“依依”,形容舒缓轻柔。远处的村庄看得见但又看不清楚,农家里升起的炊烟轻柔地飘在空中。狗在巷子里叫,声音传得很远,鸡的呜叫声很清晰。诗中描写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只是“炊烟.‘狗吠”“鸡鸣”,诗中也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自自然然,勾画出一个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的乡村居所,表现出宁静祥和归田后的生活画面,都是用朴素自然的笔触白描出好的诗歌不单只凭强烈的感情抒发,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只有使感情形象化,才能增强诗歌的感染力。陶渊明生活极端困苦,他亲自参加农耕劳动,其诗歌以现实情境和事物入诗,而其想象图景也多如《桃花源记》。陶渊明生活的时代,社会动乱,战祸不息,民不聊生。人民渴望有—个美好、安定的宁的桃花源,描绘出一幅朴素自然的田园图景:这里环境优美,人们过着无忧无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人人辛勤劳作,民风淳朴,社会安定,和平宁静。人远离尘世,丝毫不为外界的陋习所感染。这里没有动乱,没有苛政,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劳作,家家快乐。而这些美好的情景,不过是作者对未暗,这种和平安宁、真诚无伪的理想社会便成为了一种期盼和向往。这样借助与现实的反差,集心中之理想,来想象入诗,其想象就变得非常朴素自然。看似在天上,实则仍在人间。鸟在陶诗中是自由自在的象征,诗中既有自由快乐的飞鸟,如“众鸟相与飞”(《咏贫士七首》),也有受困牢笼的羁鸟,如“羁鸟恋旧林”(《归因田居》),还有日暮还巢的归鸟,如“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这些鸟的形象都带有诗人的自况,形象也没有刻意雕琢,而是在明白晓畅中自然三、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悠远驭能力。诗歌的感情抒发,想象和形象塑造,都需要陶渊明用自描的手法,以大众俗语入诗,明白渊明的诗歌语言:“文体省净,殆无常语。”朴素自然,简洁纯净,天然雕饰,正是陶诗语言与人不同的这样环境下造就的恬淡心境,使得他语言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并且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炼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在《归园田居》这组诗中,陶诗的语言特色表现得非常鲜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问。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通俗明白的叙述了诗人的居家环境。“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还是信手写出,不夹杂任何绚丽色彩,却给人一种平静安详的感觉,生动传神地将农家场景展感想,给人一种清新、淡远的意境。再如《桃花源记》叙事非常简练,作者仅用三百描绘出—个理想的社会,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明白如话,极尽纯净之美。陶渊明朴素自然的诗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独语这些朴素的事物编织成多姿多彩的优美诗句,而且善于将农村日常见闻,如炊烟、井灶、狗吠、鸡鸣纳入诗境,构成一幅恬淡、自然的风俗画,具有极高的审美的价值。同时,陶渊明开拓了诗歌反映现实的新领域,他一系列农村题材的田园诗,将诗歌从高雅的殿堂中解放出来,朴厚淳净,清新自然。【11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3】吕德申,钟嵘.《诗品》校释【M】.北京:北京大学(作者简介:杨洪波,河北大学助教;杨柳.河北大学助教)

弗罗斯特与陶渊明的自然诗歌之比较

弗罗斯特与陶渊明的自然诗歌之比较

弗罗斯特与陶渊明的自然诗歌之比较杨竹芬【摘要】作为自然诗人,中国的陶渊明与美国的弗罗斯特都对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敏感性.自然,不仅是他们大多数诗歌的主体和内容,而且也是其诗歌的灵魂与生命.但是,自然在两个具有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的诗人笔下有着各自的表现和意义.【期刊名称】《玉溪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08(024)005【总页数】6页(P7-12)【关键词】弗罗斯特;陶渊明;诗歌;自然【作者】杨竹芬【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外语学院,云南,玉溪,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教科文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 24 卷) 2008 年第 5 期 Journalof YuxiNormalUniversity Vol. 24No. 5May.2008夺文学艺术研究◆弗罗斯特与陶渊明的自然诗歌之比较杨竹芬(玉溪师范学院外语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 [关键词 ]弗罗斯特;陶渊明;诗歌;自然 [ 摘要 ]作为自然诗人,中国的陶渊明与美国的弗罗斯特都对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敏感性。

自然,不仅是他们大多数诗歌的主体和内容,而且也是其诗歌的灵魂与生命。

但是,自然在两个具有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的诗人笔下有着各自的表现和意义。

作者简介]杨竹芬,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研究。

中图分类号 ]10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506(2008)05-0007-06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 田园诗人”。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浅析陶渊明诗歌中的自然之美

浅析陶渊明诗歌中的自然之美

浅析陶渊明诗歌中的自然之美作者:冉莉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4期摘要:魏晋是一个奢淫的时代,追求物质的享受,崇尚现世的玩乐,《世说新语》一书中为我们揭露了无数魏晋人放浪形骸的生活作风。

然而陶渊明却在那样的黑暗社会里“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崇尚自然,希望返归,在自然中追寻自我的欢乐。

关键词:陶渊明;躬耕田园;崇尚自然一、崇尚自然世事再繁华,终抵不过自己心中的宁静与自然。

经历了魏晋社会的黑暗,陶渊明终于明白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心境是相违背的,于是他毅然选择放弃世俗,返归自然。

他的“自然”包括诗中描写对象的朴素、自然和自我内心的自然,不受世事的约束,释放自己的天性。

(一)物象的自然陶渊明诗中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朴素,人们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如村舍、竹、榆柳、桃李等。

陶诗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最纯真的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梦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都能让人一目了然,朴素中给人以亲切的画面感。

然而,平凡中又不失绮丽。

如《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闇,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夫旭。

一条小路,一根荆榛,一曲流水,一只小鸡,这些在生活中平常到被人忽视的事物经过诗人的描绘却变得与众不同,表现出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间关系的亲密,以及乡俗的醇厚,给人以亲切之感,平淡之中又不失绮丽。

世间万物的一切景象本没有善恶美丑之分,但通过诗人的手笔却能给人以不同感受。

王国维曾评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读来景物极其平常,然而这幕清新悠远的景致宛若就在眼前,让人心中回味无穷。

”①陶渊明对世间平凡自然物象的描绘正达到了王国维所说的“不隔”,给人自然清新,直白明了之感。

(二)精神的自然看透了世俗的繁华与奢淫,陶渊明坚定自己的内心,毅然回到自己魂牵梦萦的田园去释放自己的天性,追求自己的精神自然。

陶渊明的自然思想在诗歌中的表现

陶渊明的自然思想在诗歌中的表现

陶渊明的“自然”思想在其诗歌中的体现中文系051班34号李仕梅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这在他的众多诗歌中都有体现。

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那么,陶渊明的诗歌是如何体现出自然这一思想的呢?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陶渊明希望返归自己本来的、末经世俗化的、天真的性情。

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历所得”,(《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

”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直一),表达出返回自然后由衷折喜悦之情。

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

他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又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从陶渊明的《饮酒序》中可见他的创作态度。

自然思想在陶渊明的众多诗歌中都有表现。

我们看《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

多么纯朴自然的感受啊,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

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落于言筌的。

故而我们伟大的诗人发出“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感叹。

正如《古学千金谱》所说:“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

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

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

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

”再来看开《拟挽歌辞》其三荒草何莽莽,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弗罗斯特与陶渊明的自然诗歌之比较

弗罗斯特与陶渊明的自然诗歌之比较

弗罗斯特与陶渊明的自然诗歌之比较
杨竹芬
【期刊名称】《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4)005
【摘要】作为自然诗人,中国的陶渊明与美国的弗罗斯特都对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敏感性.自然,不仅是他们大多数诗歌的主体和内容,而且也是其诗歌的灵魂与生命.但是,自然在两个具有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的诗人笔下有着各自的表现和意义.
【总页数】6页(P7-12)
【作者】杨竹芬
【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外语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44
【相关文献】
1.自然的箫声--自然诗人陶渊明、华兹华斯及弗罗斯特比较谈 [J], 阎献彬;魏现江
2.浅议陶渊明与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 [J], 李霖;
3.浅议陶渊明与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 [J], 李霖
4.中外诗人笔下的自然描写之比较\r——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歌比较 [J], 刘诗诗
5.陶渊明和弗罗斯特自然诗审美之比较 [J], 陈伊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一 个充 满 了诗 情 画意 的乡村 田园美景 。诗人对这 些平 常景 物和平 常生 活倾注 了高度 的 赞美之情 , 充分体现了他“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 自然” 后 的欣 喜心情 。
陶渊 明对 自然 的理解 不仅是 美好 的 , 而且是 和谐 的 , 具
注普通百姓的生活 , 把生机勃发的 自然作 为人生 向往的终极 目标 。在他的 田园诗 中, 随处可见的是他对 污浊现 实的厌弃 和对 淳朴 田园 生 活 的热 爱 。罗 伯 特 ・弗 罗 斯 特 ( 1 8 7 4 — 1 9 6 3 ) 则是 2 0世 纪杰 出的美 国 自然诗 人 , 在他生 活的年 代 , 第一 、 二次世界大 战加重 了人 类孤独 异化 的心 理 , 使人 们对 未来 生活的信 心丧失殆尽 。在弗罗斯 特的诗歌 中 , 他 把 自然 作为 阐释 现实生活 中矛盾和 困惑 的工 具 , 他 的诗歌重 点关注 在寂 寞混 乱的 现实 之 下 自然所 具 有 的黑 暗冷 漠 和神 秘感 。 两位诗人对 于 自然的不同 旨趣产生于他 们不 同的性格 、 经历 及不 同的时代 和国家 , 因此他们所关 注的“ 自然” 在他 们的诗 歌 中也有着不 同的体现。
9 7
落尘 网中, 一去三十年。羁 鸟恋旧林 , 池鱼思故渊 ” 。陶渊明
首先 , 陶渊明和弗罗斯特个 人的生活经历及政 治抱负不 同。陶渊明心中本有宏愿 , 有 大展宏 图的志 向 , 然 而他生 活 的年代正是封建 等级制 度 的全盛 时期 ,在这 种社会 制度 之 下他根本没有机会实 现理想 , 以至于他几度 出仕却 又不得不 失望而归。在看 清了社会 的无情现实之 后 , 他放弃 了原有 的 理想 , 离开 了黑暗官场 的争斗 , 摆脱 了樊 笼的羁绊 , 回归 了质 朴的 田园生活。在 自然 的怀抱里 , 他 的身心都得到 了前 所未 有的放松和舒展 , 他找 到了心灵 慰藉 。相对 于 陶渊明 , 弗罗 斯特 的生活 之路更 为坎 坷 , 他幼 年丧 父 , 中年丧 妻 , 晚 年丧

无尘杂 , 虚 室有余 闲。久在 樊笼里,复得返 自然。 陶渊明以喜悦 和 向往的 心情描 绘 了 田园 自然景物 的美 好、 乡村生活 的闲适 以及 他对 归 隐的追求 。数 亩土 地 , 几 间 草屋 , 屋前有桃李 ,院后有榆 柳 ,远处 的村落 隐约可见 ,近 处 的村庄炊烟袅 袅 不 时又传来 深巷 中的犬 吠和树 枝上 的
体体现为人类与 自然万物之 间的关系 是有情有义 的 , 一种 事 物的存在可以满足其他事物 的需要 , 呈现 出和谐景象 。如 他
在《 和郭 主簿》 中写道 : “ 蔼 蔼堂 前林 ,中夏贮 清 荫。凯风 因 时来 ,回飙 开我 襟。 ” 郁郁葱 葱 的树木 给人们 提供 了仲夏 时 节一份难得的清凉 , 自然 中万物之 间的关系被描 写得情深义 重、 生动感人 。 陶渊明所生活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东晋 , 正处 于我 国历 史 上政 权 频 繁更 替 、 人 民生 活 动 荡 不 安 的 阶段 。在 这 样 的 环 境中, 上层官员纷纷争权夺利 , 为的是想获得进 一步提拔 ; 而 下层文人也各显 神通 , 以期得到权贵 的青睐 。陶渊 明在经历

陶 渊 明 笔 下 美 好 的 自然
在陶渊 明构建 的 自然思 想 体系 中 ,自然 是构 成人 类社 会的要素 ,人与 自然 是 可 以和谐 相处 的 。陶渊 明摒弃 了污 秽的官场生活 , 转 而投 向了 田园生 活 的怀 抱 ,开创 了新的 审 美 意识和新的艺术 境界 。陶渊 明赋予 生活 中常见 的事 物 以
于这两位诗人时空距离遥远 , 又分处两个不 同的国度和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 , 他们诗歌 中的“自然 ” 也蒙 上了
不同 的色彩 。对他们 的诗歌 中的“自然 ” 进行 比较研究 , 不 仅有助 于研究 这两位诗 人 ,同时对 于了解 和研究英 汉
自然诗的差异也大有益处 。 关键词 : 自然 诗 ; 美好 ; 邪恶 中图分类号 : 1 0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3 3 3 4 ( 2 0 1 3 ) 0 6— 0 0 9 7—0 2
2 0 1 3年 1 2月
第2 7卷 第 6期
新 乡学 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Xi n x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美好 的寓意 , 例如村舍 桑麻 、 花鸟虫鱼 等 , 组 合变化 为一幅 幅 生 动的画卷。《 归 园 田居 》 组 诗 的第 一 首久享 盛名 , 诗人 在
诗 中 写道 :
了几起几落之后 , 最后一 次终 于选择 了“ 不为 五斗米折 腰 ” ,
彻底离 开官 场 , 回归 自然。因此 , 和污 浊 、 黑暗 、 势利 的 官场 相 比, 在 陶渊 明看来 , 自然 除 了美 以外 , 更 重要 的价值 就 是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9—1 0
基金项 目: 2 0 1 3年洛 阳市社会科学规划 重点项 目( 2 0 1 3 A 0 3 8 ) 作者简介 : 李霖 , 女, 河南新 乡人 , 新乡学 院教师 。
陶渊 明( 3 6 5 _ _ 4 2 7 ) 是 中国东晋 末年著 名 的山水 田园诗 人 。在政治腐败 、 社会 动荡 不安 的南北 朝 时期 , 他不 满统治 阶级 的所作所为 , 却又不能实现抱负 , 对社会 充满失望 ; 他关
方宅十余亩 , 草屋 八 九 间。榆柳 荫后 檐 ,桃 李 罗堂前。 暧暧远人 村 , 依依墟 里烟 。狗 吠深巷 中, 鸡呜 桑树颠 。户庭
真 。自然是天人合一 、 水乳交 融的至高境 界 , 具体 表现为 “ 采 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 山” , 以及 “ 少无适 俗韵 , 性本爱丘 山。误
De c . 2 01 3 Vo 1 . 27 No. 6
● 中国 文 学 研 究
浅 议 陶 渊 明 与 弗 罗斯 特 诗 歌 中 的 “自 然”
李 霖
( 新乡学 院 外 国语学 院 , 河南 新乡 4 5 3 0 0 3 )

要: 我 国东晋 田园诗人 陶渊 明和美 国 2 O世 纪著名诗人罗 伯特 ・ 弗 罗斯特 都 以 自然诗著称 于世 。然 而 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