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开课七律长征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第【1】篇〗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只有两个生字,写稿请参考最新人教六上二样稿。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第【1】篇〗一、师生问好导入新课交流资料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指名交流生:《长征》。

生:毛泽东。

2、师:你对毛泽东有什么了解?同学交流3、出示毛泽东,教师简介毛泽东: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读课题。

5、师:读课题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生:什么是七律?生:什么是长征?出示诗歌教师讲解七律特点。

同学交流对长征得了解。

生:有两万五千里……6、师:拿出教师准备的资料袋,读读资料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后交流。

7、读课题师:带着你读资料后的感受再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自豪地读课题。

生读。

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检查一下词语。

出示词语:澎湃逶迤……生读词语2、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意。

同学自读指名读3、出示画出节奏的诗歌。

师:按老师画出的节奏读。

同学自读指读齐读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1、师:同学们读诗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尽开颜生:逶迤生:澎湃……师:谁来帮帮他?生:……2、师:谁来谈谈对诗句的理解?生:……3、师:这是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出示乌蒙山与五岭山脉的。

生:高大……师:假如让你去爬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太可怕了。

生:得克服多少困难?太难了。

生:可能一辈子也爬不出来,会迷路。

……师:可是在红军看来?生:走泥丸,腾细浪。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生……4、师:诗中还有那些困难?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有什么问题?生:怎么一个是“暖”,一个是“寒”?出示金沙江。

师: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生:……师:难怪敌人说连一只鸟都飞不过来,红军过金沙江比登天还难。

师:可是红军巧妙的把敌人的主力部队引开,不费一枪一弹过了金沙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七律-长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七律-长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学会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通过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图片、红军长征的图片、视频等)诗歌朗读录音相关历史背景资料(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介绍)学生分组讨论用的卡片和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创设:播放红军长征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红军长征吗?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2. 引入课题: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红军长征的诗歌——《七律·长征》。

”二、新课呈现1. 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提问:“你们读了这首诗歌,有什么感受?”2. 理解诗歌内容: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重点讲解“万水千山”、“五岭逶迤”等意象。

3. 学习重点字词:教师点拨“逶迤”、“磅礴”等字词的含义。

学生通过查字典或小组讨论,进一步理解这些字词。

三、深入探究1.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诗歌中某一意象或某一诗句。

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2. 诗歌朗读比赛: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朗读诗歌,其他同学评价其朗读的韵律和情感。

3. 历史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四、拓展延伸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模仿《七律·长征》的格式,创作一首描写自己生活中克服困难的诗歌。

2.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克服的经历,培养坚强意志。

5《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

5《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长征》一、教材分析课文“走近毛泽东”专题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人文专题是“走进毛泽东”,围绕这一专题共安排了四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和《开国大典》,展示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两篇略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和《毛主席在花山》,带领学生去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本专题这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受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不仅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它的艺术价值更深刻的表现在这首诗表达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

同时,这首诗也为学生更加有激情、有兴趣的了解毛泽东,更好的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激情饱满地学习后面三篇文章奠定了基础。

二、设计思路作者按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他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延,这是红军也是诗人眼中所见的山,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险峻愈显红军之不怕的英雄气概、乐观精神。

通过彼此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运用夸张和对比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

另外,“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的运用,更是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两个形容词对比的运用,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第四联是对首联的回应。

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更喜”承接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

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所以这里也是对上文感情的结束。

纵观全诗,诗人以寥寥八句,包容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如此庄严庞大的内容,同时更在全诗运用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生动形象的比喻以及强烈的对比,创造出画面宏伟、气势磅礴的艺术境界,从而成功塑造出红军英勇无畏、乐观豪迈的艺术形象,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情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是一个由毛泽东亲笔写成的七律,描绘了人民军队在长征中的艰辛征程和英勇战斗形象。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七律长征》,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长征中的艰难困苦、人民军队的英勇战斗形象等内容。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七律长征》,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长征中的艰难困苦、人民军队的英勇战斗形象等内容。

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展示中国革命历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代表了什么?与我们有什么关系?2.新课讲解(10分钟)介绍《七律长征》的背景,包括长征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等。

3.分组阅读(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段《七律长征》的诗句,让学生阅读理解,并分析该诗句的意义和表达手法。

4.小组汇报(10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所阅读的诗句,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和讨论。

5.课文分析(20分钟)分析《七律长征》的整体结构、诗句表达手法、意义和价值等。

6.情感教育(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七律长征》?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情感体验?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阅读《七律长征》课外相关读物,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长征的文章。

五、教学策略本课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交际式教学、情感教育等,旨在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口头答题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评价学生的答题表现和思维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万水千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难点:理解第二、三联诗的意思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长征1.顺水推舟点题。

同学们,几十年前,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学生交流资料。

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

3.老师补充资料。

(1)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途中,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4.了解毛泽东主席。

请同学结合课前搜集的信息,为大家介绍毛泽东主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七言律诗简介。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

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两句按常规要对仗。

2.师范读课文,读出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朗读的时候要体现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

(2)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课文难点:理解诗意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1、同学们,在80年前,在我们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一个伟大的胜利,前不久,我们的党和国家作了隆重的纪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胜利吗……这就是长征,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交流对长征的认识。

课内:课外:课件展示课后的“资料袋”。

过渡:漫长的二五五千里长征,发生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诞生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七律.长征》就是其中最辉煌的一篇。

二、自读诗句,读通读顺。

1、解题:体裁、题目2、自读,读通读顺诗句,生字词多读几遍。

3、检测初读情况。

(1)抽学生读(2)认读生字:重点字音:磅、岷(3)指导书写生字三、交流理解、指导朗读1、同学们,根据你对长征的认识,如果让你也来一次长征,你会觉得怎么样,请选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来表达。

(难)你选“难”,面对长征之难,面对远征之难,红军的态度是“不怕”,红军不怕远征难,所以二万五千里的万水千山在红军眼里——“只等闲”。

解释等闲:平常、平平常常、稀松平常。

读出红军的无畏、读出红军的轻蔑。

这两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难”难在哪里(万水千山)怎样的万水千山啊红军又是如何地不怕这需要我们大家认真地去研读。

2、结合课下注释和老师提供的词语注释自读理解诗意。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诗意的理解。

4、师生交流探讨。

难在哪里又是如何地不怕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结合和当地山岭认识五岭和乌蒙山的大、高,体会千山之难。

)但是在红军的眼里它们不是高大的山脉,不是广袤的山岭,而是腾起的细小的浪花,只是滚动的泥丸。

第5课 七律 长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5课 七律 长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5课七律长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5 七律·长征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理清诗文脉络。

学习重难点正确朗读这首诗歌,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理清诗文脉络。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革命题材的作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差距,学生要想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课前知识储备,因此,要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相关背景。

教学辅助PPT、相关视频等。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交流资料,建立知识结构。

(设计意图:由于长征离学生生活比较远,通过交流预习中搜集到的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长征的感性认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帮助学生了解“七律”这一诗体,了解作者毛泽东,建立知识结构。

)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预习时,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1.简单交流关于长征的背景知识,同时播放学生搜集到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2.课件出示长征路线图,学生代表讲解,教师适机补充。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师: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

齐读课题——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师小结: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走进《长征》.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师:请同学们翻书80页,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第【1】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长征路线图;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一、导入,简介作者,了解七律。

1出示毛泽东:他是谁?有关他你知道些什么?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

生读课题。

3 知道什么叫“七律”吗?打开书,数一数总共有几行?每行几个字?(七律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字是7个。

偶句押韵。

“长征”是这一首诗要写的内容,所以中间有一个间隔号,要注意停顿。

)4 咱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读准读通。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课文中有哪些生字新词?先咱们来读读。

(逶迤磅礴泥丸岷山)3、个别读,齐读。

4、检查个别读诗。

5、七律是一首诗,要想读得更好,咱们得注意读出韵味,读出节奏来。

(七律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三。

)6、自由读,指名个别读,齐读。

三交流主要内容。

现在你读懂了诗歌的大概意思了吗?谁能说说。

四深入探究,感悟体会(一)体会“长”1诗歌的大概意思你们明白了,现在同学们再到诗中找找,红军在这条漫漫的长征路上走过哪些地方?用笔把这些地名划出来。

2 出示“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有这么多的地方,咱们一起来读读。

(五岭乌蒙岷山是山名,金沙大渡是水名)3 红军长征途中,仅仅只走过这三座山,两道水吗?你从那句诗看出他们走过许许多多的山山水水?(出示第一句诗,生读,板书:千山万水)4 你们看这就是当年红军走过的那条长征路。

出示线路图。

(师述: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出发点、沿途经过的地方、结束时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七律 长征》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七律 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七律・长征》这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学会正确书写“磅”、“岷”等生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解析诗歌,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如了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意象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培养自己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乐观态度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难点:1. 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学会正确书写生字。

2. 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字所表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字所表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特别的诗歌――《七律・长征》。

这首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文献,它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

长征,一个听起来就让人感到无比艰辛的旅程。

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迁移,更是精神上的考验,是信念与意志的较量。

在这次长征中,红军将士们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他们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将通过这首诗,去感受长征的艰难与伟大,去体会那些在战火中依然保持着坚定信念的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与豪迈。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七律・长征》,让我们的心灵也跟着长征的步伐,去追寻那永不磨灭的革命精神。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的声音穿越时空,向那些伟大的红军战士们致敬!二、词语解释1. 精彩(jīng cǎi):这里的“彩”是指颜色,而“精”则表示美好。

精彩一词形容事物美好、出色,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2. 振奋(zhèn fèn):振奋是指使人精神振作、奋发。

在这个词语中,“振”表示振动,“奋”表示兴起,合在一起就是使人精神振奋、奋发兴起的意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学教案
2.了解背景
五、再读课文,找出统领句
1.教师提出要求:再次朗读诗歌,读出磅礴的气势。边读边找出总领全诗的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相关句子。
3.汇报交流。
巩固练习:指导朗读:教师先范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学生练习,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布置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并默写诗歌。
课堂小结:这首《七律·长征》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向我们展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一幅幅图画。下节课我们将深入研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板书
设计
七律·长征
总写(首联) 分写(颔联、颈联、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课后
反思
(2)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
重点指导“律”和“涯”的书写:这两个字的横画较多,不要多写或漏写,还要注意不同位置的横画长短不同。
重点指导“索”的书写:下半部分是“糸”,不要误写成“系” 。
四、理解诗题,了解背景
1.理解诗题
诗体,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律诗包括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教师出示节奏划分,全班齐读课文。
2.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等闲 逶迤 磅礴 云崖 岷山
指名读词语,注意纠正字音,了解逶迤的意思是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三、教学模式: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出新课了解长征历史: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结束时,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总结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二)自学互助1、整体感知诗歌诗意和感情(1)、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合作讨论)(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读出你体会的感情,个别学生表演朗读(3)听范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红军长征可谓是艰苦卓绝,这首诗中你认为红军长征时克服了.com了那些困难,才胜利到达陕北?(合作讨论)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桥、飞夺泸定桥、翻越岷山(5)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整整一年,作者在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来概括长征历史?要用56个字来描写长征丰富浩大的历史内容和不可胜数的英雄业绩,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作者必须选择最能表现红军伟大精神和不朽业绩的典型战例场景。

作者选取典型的事件突出文章中心(6)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红军长征时的艰难险阻?作者借此歌颂红军战士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七律·长征》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七律·长征》部编版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长征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注意:以上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在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的素养,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七律·长征》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他们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背后的情感。
其次,诗歌创作实践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仿写诗歌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诗歌创作的支架,如提供诗句开头、关键词等,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创作困难。
-长征精神的领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顽强的品质。
举例解释:
-生字词的学习不仅是记住字形和字音,更要理解其在诗句中的用法和表达的意义,如“磅礴”形容山势雄伟,“逶迤”描绘道路曲折,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诗歌意境的理解:对课文中抽象的意境和比喻的理解,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意象转换和情感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征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句意思3.借助不同形式的朗诵,品评诗句的内容,加深情感体验,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教学过程(一)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单元篇章页,学生读"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师:我们都知道这个单元我们要重温革命岁月,课前我让同学们一起来梳理了整个单元五篇课文分别发生在哪一个革命时期,你们都梳理好了吗?学生分享。

(2)出示时间轴整合本单元的五篇课文。

师:本单元的五篇课文正好串联起了近代革命史,带我们重温了那一段峥嵘岁月。

(3)创设活动情境师:马上就要到国庆节了,学校准备创设一个革命长廊,带同学们去了解我们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我们六年级同学们,我们将以图文的方式来展现革命时期的故事,你们有信心完成吗?(4)师:好,就让我们首先走进本单元第一篇课文——《七律·长征》,板书标题,齐读。

(5)师:你们都预习了课文查找了资料,老师想要问问你们,什么是长征?为什么要长征呢?(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

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红军战士们英勇奋战,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实现了胜利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火种。

)(6)师:毛泽东会怎样描写这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七律·长征。

(二)活动一;读诗歌,重"走"长征路1.读诗歌。

师:自由朗读课文,等下请同学们来展示。

正音后齐读。

2.了解七律诗的特点师:同学们读准确了,我们还要读好韵律,从标题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什么诗?(七律诗)在上个单元语文园地我们就学了一首五言律诗《过故人庄》,对比一下一下七言律诗有怎样的特点呢?(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第2、4 、6、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读好韵律。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2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体会理解这些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红军的所向无敌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的气质。

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一、揭题,感知诗歌内容1.谈话揭题,读通读懂古诗同学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

(让学生自由地读2分钟)2.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出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毛泽东主席是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一代伟人,他回顾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按照下面的格式说一说:(投影)当我读到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5.同学间交流读诗心得,谈感受。

6.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红军战士们的壮志豪情。

大家再来读诗吧。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含教学
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理解长征的背景、历程和意义。

2.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强化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

3.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理解和欣赏诗歌。

二、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

2.教具:幻灯片、PPT。

3.板书:主要内容和重点短语。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幻灯片播放领导致词、地图等相关图片,教师简单介绍长征。

2.讲授:教师朗读《七律长征》诗,学生跟读,理解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3.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带着感情读出诗歌中的情感和精神。

4.分组整理:学生分组,挑选重点短语、句子、段落进行整理。

5.课堂讲解:学生将自己整理的内容报告给全班同学,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解,提供适当的补充和解释。

6.小组讨论:学生组成小组,就诗歌表现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7.练习与评价:学生进行句子填空、选词填空等练习,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主要讲授诗歌,引导学生感受长征的艰辛和牺牲。

学生能够学习和理解诗歌,增强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

2.但是,本节课缺乏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介绍,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

3.部分学生发现难以掌握韵律和节奏,需要进一步加强演练和练习,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七律长征》(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七律长征》(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七律长征》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七律长征》诗歌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对于难点,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辅助材料和历史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历史背景和知识支持。同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演讲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长征精神和革命意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七律长征》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体验诗歌的情感。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七律长征》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十.板书设计
1. 标题:《七律长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时数] 一教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逶迤(wēi yí ) 磅礴(páng bó ) 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导入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借助多媒体播放红军长征的录像,教师介绍长征的历史事实,并让学生哲学歌曲《七律长征》,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三、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诗歌之后,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其中的一句诗,并说说理由。

四、学习新课1、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讨论交流后,明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七律·长征》教案(部级优课获得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七律·长征》教案(部级优课获得者)

细节融读课(四)——《七律•长征》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并熟读成诵。

2.通过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补充资料等方式,理解诗文大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书写提示”,创作硬笔楷书作品,充实“红色纪念馆”书法展厅。

【学习准备】教师:《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课件学生:阅读长征故事,如《老山界》《大雪山》等;观看纪录片《长征》的第4集“战史奇观”。

【学习过程】一、承接情境,初知长征概况1.明确任务。

历史的车轮已来到21世纪,但中华儿女谁也无法忘却那段为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的革命岁月。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丰富了“红色纪念馆”的前厅、文物厅、有声厅,这节课我们将来完善书法展厅。

2.聚焦毛主席手书《七律•长征》,了解创作背景。

(1)欣赏毛主席《七律•长征》手书,了解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2)猜一猜书法作品的内容,揭示诗题:《七律▪长征》。

(3)学生交流对长征的认识,教师补充并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

3.学生朗读诗文,教师随机正音,并指导读出节奏。

二、结合资料,体会长征精神1.诗、书对照,聚焦诗眼。

(1)已故著名毛体书法家唐步田先生盛赞毛主席“诗书合璧,双峰并秀”,擅长利用书法的特殊表现手段来体现诗词的内容、意蕴,将两者进行了完美融合。

所以,欣赏毛主席的书法作品对于我们理解所写的诗文是有一定帮助的。

(2)欣赏毛主席《七律•长征》手书,交流:这幅作品整体给你什么感受?其中哪些字笔画不多,却被写得特别大?(难、闲、后)①聚焦“后”字,结合创作背景思考:毛主席借“后”字想表达什么?②聚焦“难”与“闲”,激发探究欲望。

毛主席将这一“难”一“闲”写得这样大,又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主要围绕这两个字展开探究。

(板书:难、闲)2.体会远征之“难”。

(1)自主学习。

在单元感知课上,我们已经知道诗中写到了长征途中的五个地方,分别是——(板书: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2)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5、七律·长征
6、狼牙山五壮士
7、开国大典
8、*灯光
口语交际:演讲
习作:多彩的活动
语文园地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律、崖、渡、索”4个生字,理解“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了解诗歌大意,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红军的乐观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高
大形象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感知诗歌内容
1.谈话揭题,读通读懂古诗
同学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长征》。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

(让学生自由地读2分钟)
2.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出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毛泽东主席是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一代伟人,他回顾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
4.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按照下面的格式说一说:(投影)当我读到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5.同学间交流读诗心得,谈感受。

6.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红军战士们的壮志豪情。

大家再来读诗吧。

(二)赏读,领略诗歌意境
师: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的出示)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交流)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认真诵读全诗,这两句诗句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中心句,请用笔把它画出来。

你们都是画的这两行吗?(板书:远征难)
理解“万水千山”“只等闲”,谁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谁来读好这两句?(指名读)谁愿意读?我们一起读。

(齐读)第1句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第2句后面轻读,读
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2.“五岭/ 逶迤/ 腾/ 细浪,乌蒙/ 磅礴/ 走/ 泥丸”。

(出示)
师:这五岭是哪几座山?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边讲边板书画图表示:五岭是逶迤的(同时理解“逶迤”的意思:连绵不断)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逶迤的五岭。

在你们的眼中这五岭是什么样的?但在红军眼里,这逶迤的五岭怎么变成翻腾的细浪了呢?乌蒙山是磅礴的(理解“磅礴”的意思:气势雄伟)这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怎么变成滚动的小小泥丸了呢?红军是怎样面对的?(再次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只等闲”)
师:难道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么容易吗?你想象一下他们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穿越了峰峦起伏的五岭,跨过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了什么!再带着感受读一读,讨论红军在这期间的辛苦与豪迈。

(学生齐读、指名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红军不怕艰难险阻呢?
3.出示:“金沙/ 水拍/ 云崖/ 暖,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A、出示巧渡金沙江视频:
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过金沙江的吗?
师小结: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夺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多少红军战士葬身于滚滚的大渡河中。

师: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生各抒己见)
B出示:铁索桥【百度图片】
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我由寒字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

生2: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生3: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

生4: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怎样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啊!(欣赏红军勇士飞夺泸定桥)师: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泪,不正是体现——(学生自由补充)
4.出示:“更喜/ 岷山/ 千里/ 雪,三军/ 过后/ 尽/ 开颜。


师:“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播放过雪山视频)感受那种以苦为乐的精
神。

师: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诵读,品悟诗中之情
1.师过渡: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他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你听到过哪些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呢?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交流:《金色的鱼钩》、《丰碑》、《草地夜行》等,让学生讲讲大致的故事情节)
2.这些困难在这首诗中用哪个词语予以表达?(远征难)
3.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们不仅不怕这些困难,还把这“万水千山”看作了什么?(只等闲)“只等闲”是一种怎样的态度?让我们带着这种把困难当作平常事的气概通过诗句再次感受一下。

齐读全诗。

四、欣赏,激发学生情感
师过渡:在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经历千难万险。

诗中虽然只有五幅画面,却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太多,说不完、道不尽。

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生读)
1.这首气壮山河、豪情壮志的诗歌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所作。

(出示毛泽东图片)
2.播放歌曲,烘托气氛,提升情感。

(播放歌曲《七律·长征》)
3.感情背诵。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岷山千里雪尽开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