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手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资料(Word最新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资料(Word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198618aa00b52acec7cab0.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资料通过整理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资料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一、实践教学的意义实践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创设特定的历史或现实情景,才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感知;二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技能;三是在本课程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参与对于其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情感的形成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自主完成的,通过课堂教学,虽然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但缺乏实际感受的支撑,情感是不能持久的,更遑论转化为信念和意志。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情感,才能促使情感向信念和意志转化。
二、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实践课的设计一方面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掌握理论。
另一方面,作为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要使学生能够增强实际情感体验,促使“知、情、信、意、行”的转化。
再次,实践课的设置也要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有其特殊性,它既进行能力的培养,又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科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应突出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感知、认知,直至理性认识。
在进行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下原则:1. 针对性原则。
学生们的感情和思想观念丰富多彩,但缺乏稳定性,自发性、朴素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为突出。
为此,教学实践性活动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
2. 实效性原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实效性。
实践性教学可以使所学到的理论转化成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行。
3. 时效性原则。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和深化,西方的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冲击,甚至造成不良影响。
近代史实践教学手册(3篇)
![近代史实践教学手册(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5e144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a.png)
第1篇一、前言近代史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我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全过程。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实践能力,本手册旨在为近代史实践教学提供指导。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近代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趋势。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献阅读、史料分析和历史写作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践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化2.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成果及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4.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失败原因- 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成果及影响5.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成果及影响-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6.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及影响- 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及英雄人物7.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及影响- 解放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及英雄人物四、实践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系统讲解近代史知识。
2. 文献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如《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史》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3.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5. 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3e93905d15abe23492f4d42.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文名称:Outline of Modern China History课程编号:030420031课程类型:通识必修课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2018级及之后各年级)开课学期:全学年学分学时:3/48(实践16,理论32)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无二、课程教学目标目标1: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大学生提高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目标2: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领会,进一步了解国史﹑国情,目标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提高他们分析历史事件、评析历史人物的能力,目标4:进一步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目标5:深刻领会“四个全面”、“四个自信”,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目标6:自觉承担时代赋予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三、课程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学生加深对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调研报告撰写的基本方法;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四、实践项目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注:以上六项社会实践教学,其中“红色家书”诵读活动为必修项目。
四、实践组织1.每学期各班视具体情况采用2个或多个项目进行,其中“红色家书”为必修课程。
2.“红色家书”诵读,按6-8人小组进行,分初赛与复赛,诵读时配以背景音乐,初赛时全体学生参与,选拔本班优秀组(每班1组),代表本班进入全校纲要课程社会实践汇报复赛活动,复赛在报告厅举行,请有关专家评分,分等级名次,并予以表彰。
3.组织方式。
除观看影视、专题报告会、红色家书外,其余项目一般由学生按班级分组进行,每组人数一般为6-8人,均需要撰写学习心得,并装订成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faff49ed630b1c59eeb573.png)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通过实施社会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和强国富民探索的认识,帮助大学生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实施原则任课教师负责与学生自我管理有机结合的原则;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交替进行的原则;学生个性塑造与团队协作精神相互促进的原则。
三、学时安排《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2个学分、32学时。
以一门课程一个学分至少保证社会实践教学2课时为标准,该门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至少保证4课时,总课时为28+4。
同时,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理论教学中的2—4个课时作为社会实践教学安排。
该门课程教学任务一学期完成。
四、实施形式及要求(一)实施形式社会实践教学实施形式分为规定项目、自选项目、创新项目三类:1.规定项目:1个,所有学生必须完成。
项目一:红色之旅参访。
保定现有七处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是以人民战争闻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冉庄地道战遗址、二是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三是阜平城南庄革命纪念馆;四是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五是以中国近现代军事家的摇篮保定军校;六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七是保定直隶总督署。
学生可利用节假日任选其中一个进行参观走访,活动结束后撰写活动体会或考察报告,具体题目自定,择优交流或院刊发表。
2.自选项目:共五个,学生可从中任选一个完成。
项目一:我看历史风云人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制作中国近代或现代一名历史风云人物的ppt。
内容包括历史人物的生平简介、思想体系、历史评价及对后世的影响等等。
通过收集资料及分析整理制作,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增进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期末实践成果验收汇报会上展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34a96f9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3.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份超级实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可是把这个方案打磨得光彩照人,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实践教学目标咱们得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感受历史变迁,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锻炼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1.近代中国历史背景从鸦片战争开始,让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的历史背景,包括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等。
2.太平天国运动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分析农民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洋务运动让学生探讨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成果,了解洋务派与保守派的斗争,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4.戊戌变法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维新派的政治主张,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5.辛亥革命讲述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意义。
6.抗日战争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让学生感受民族英雄的英勇无畏,弘扬民族精神。
7.解放战争分析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局,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实践教学方式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历史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
2.观看纪录片挑选一些优质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小组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观、讨论、研究等,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近代史纲要实践指导手册
![近代史纲要实践指导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a299c0d90c69ec3d5bb7599.png)
每一场战争都有尸体和鲜血的堆砌,无数血淋淋的事实在告诫我们战场多变,但是必须努力适应并懂得用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成功。现今生活亦然,我们要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在生活中要懂得变通和思考,当机立断,努力前行。
以后的生活中,要铭记先烈精神,敢于拼搏勇于奋斗。
第三阶段
1、实验内容
模块一:读书报告
指导学生研读一手历史文献和经典名篇,并写出读书心得报告。阅读篇目主要见教材中该编综述和各章后所列阅读文献。
2、实验步骤:
通过老师的指导,学会研读一手历史文献,选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研读,并写出读书心得报告。
本阶段实践总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读书报告
关于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阐叙。解放思想就是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拓进取,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又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
重实践,重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一种很高的认识,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对重视实践的学科学生来说要求我们做到这些是困难的,但是是必要的。做不到重实践就不会得真知,就更加不可能增强我们的创新能力。因为它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必须要求。同样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勇气打破旧思想束缚的大学能够取得什么成绩,只有大胆进行改革,革掉那些与实际不符或者严重背离实际的规章制度,给大学以相当的自由宽松的气氛。这就需要我们实事求是,最近学校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图书馆不能带书进,我认为这种禁止是非常不明智的,难道图书就让它摆在那里,而自称馆藏多少多少,这样我们宁可不要那么多,学校要千方百计的促进学生进图书馆而不是相反。
近代史实践教学大纲(3篇)
![近代史实践教学大纲(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32a44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f.png)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
(2)培养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有较深入的理解。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和历史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和平、追求进步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近代史背景及特点(1)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和特点(2)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背景及影响2. 近代中国的主要历史事件(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2)太平天国运动(3)洋务运动(4)戊戌变法(5)义和团运动(6)辛亥革命(7)五四运动(8)抗日战争(9)解放战争3. 近代中国的主要历史人物(1)林则徐、魏源、严复等思想家(2)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代表人物(3)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代表人物(4)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革命派代表人物(5)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4. 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1)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的演变(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3)近代文学、艺术、哲学的兴起(4)新文化运动5.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1)农业、手工业的变革(2)城市化的进程(3)教育、卫生、交通等领域的改革(4)社会风俗的变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近代史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观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分析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
4.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
四、实践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感受历史氛围,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近代史纲要实践指导手册
![近代史纲要实践指导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be648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7.png)
近代史纲要实践指导手册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近代史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学科内容,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近代史,本文将根据《近代史纲要实践指导手册》的要求,以整洁美观的排版和通顺流畅的语句,撰写一份关于近代史纲要的实践指导手册。
第一章近代史纲要简介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简要介绍近代史纲要的背景和意义,为学生们建立对近代史纲要的初步理解和认识。
同时,我们还将对近代史纲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该内容。
第二章近代史纲要的基本知识点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近代史纲要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以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近代史纲要的内容,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
第三章近代史纲要的深入学习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近代史纲要的一些重要主题和议题。
例如,近代史中的民族问题、近代科技的发展和近代经济体制的变革等。
通过对这些议题的深入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近代史纲要的内涵和实际意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近代史纲要的应用与拓展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将近代史纲要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以培养学生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拓展学生们的历史视野,引导他们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近代史发展,并与中国的近代史做对比和研究。
第五章近代史纲要的评价与反思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提升空间。
同时,我们还将对近代史纲要的编写和教学进行评价,以期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结语近代史纲要实践指导手册是学生学习近代史的重要辅助教材,本手册通过简洁而美观的排版和通顺流畅的语句,为学生们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学习指导。
希望通过这份手册的使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近代史纲要的内容,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手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ff297c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8.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手册第一章课程介绍本节主要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1.1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事件与发展趋势,掌握相关史实及其历史背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趋势,懂得尊重历史、传承文明、发扬民族精神,为学生的历史素养、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2.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化进程;3.近代中国的崩溃与求索;4.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运动;5.近代中国文化与文化人物;6.中国近代政治制度与思潮;7.近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影响。
1.3 教学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本课程要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如文献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辩论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意识。
第二章教学理念本章主要介绍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及教学实施的教学理念。
2.1 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本课程的设计理论基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点为出发点,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实践能力。
同时,本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中国近现代史的复杂性,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以期将这种意识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联系起来。
2.2 教学实施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施中,强调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做好时间规划和任务分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在班级活动、文化实践、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参与和贡献,以期进一步加强学生个人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详细设计了课程中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应用方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93e53791eb91a37f1115c94.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一、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实践教学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创新就要实现从传统的以“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为主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强化实践,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道路,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得到加深理解,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实现“内化育人”的最终目的。
二、实践课程设计的思想及课程目标(一)设计思想《纲要》社会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形式,采用“模拟时事报道+阅读实践+社会实践调查”等方式加以实施。
课堂实践主要是模拟时事报道和阅读实践;校园实践主要是参与、指导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主要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二)课程目标1.通过模拟时事报道的活动,加深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进行奋起抗争的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实践,加深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历史进程的理解,更好地继承艰苦奋斗、勇于奉献、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3.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加深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三、摸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侵略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1.实践主题:摸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侵略。
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间遂道,你和你的同学们作为富有正义感的新闻记者,一同回到一百多年前备受列强欺凌的中华大地,你们能用简练、醒目的文字向世人报道自己的所见所闻?2.实践教学内容:以《纲要》的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中的“侵略与反侵略”为主题,以富有正义感的当事人的身份,摸拟进行时事新闻报道:向世界报道发生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手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77a8e2052d380eb62946d46.png)
西安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手册班级:学号:姓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教育部05方案增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旨在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近现代国情教育,更好地为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服务。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按着陕西省教育工委和学校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切实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特制定实践活动暂行办法如下:1.观赏一部红色经典影片,并撰写观后感(字数在1000字以上)(学时)实践教学中可供使用的视频主要有:《大国崛起》、《中国史话》、《百年中国》、《世纪中国》、《辛亥革命》、《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共和国的脚步》、《中国1978》、《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特辑》、《国共两党三次握手、《中国共产党辉煌历程》、《复兴之路》、《我的1919》、《东京审判》等。
2.阅读一部党的领导人在革命时期的论著或今人红色题材书籍,并撰写读书报告(字数不低于2000字)(学时)通过让学生阅读一部红色题材书籍,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教师为学生布置阅读书籍目录,设计思考问题。
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体现一本好书对青年成长的重要性。
党的领导人革命时期论著书目:《毛泽东选集》、《刘少奇文集》、《周恩来文集》等。
红色题材书籍参考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烈火金刚》、《保卫延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铁道游击队》、《新儿女英雄传》、《苦菜花》、《高山下的花环》、《红日》、《青春之歌》、《三家巷》、《创业史》、《红岩》、《红岩》、《山乡巨变》、《上海的早晨》等等。
3.近现代史若干问题自我研究性学习报告(字数不低于1000字)(学时)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撰写自我研究学习报告,要求论题明确,论证结合,切勿泛泛而谈,空发议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0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f75d9602b90d6c85ec3ac685.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一、制定本方案的依据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根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和《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要求,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特点,制定本方案。
二、制定本方案的指导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主旨是通过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阐释,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探索国家出路,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而进行的斗争,理解“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教师主导的课堂讲授与同学们亲身参与的社会实践,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切实增进《纲要》课程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三、实践教学安排(一)内容实践教学主要围绕“主题征文”展开,任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主题开展征文(见附件一)。
学生可以就某一主题内容联系实际进行写作。
(二)时间与进度主题征文贯穿整个学期。
任课教师可结合理论教学安排指导学生开展有关主题的讨论、调研、文献收集、框架设计等。
课程结束前提交主题征文。
(三)组织与形式1、教师在开学初对每一个教学班级进行分组(建议10人一组),每一组选定一个主题,并撰写一篇实践论文,字数不少于4000字。
严禁各种抄袭。
2、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班内开展主题讨论、交流活动。
(四)考核教师负责对实践活动的开展及论文撰写给予必要的组织和指导,并对学生论文进行认真评阅。
根据学生完成的实践成果的过程和质量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
考核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
(五)课时分布实践教学共计18课时,其中:分组、帮助学生选题、推荐资料,4学时;指导学生论文设计、撰写论文,10学时;评阅论文,4学时。
四、实践论文要求(一)论文质量要求围绕主题, 选择一个有研究意义的近代中国历史问题进行研究并以论文的方式呈现,同时,鼓励各小组同学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来安排更具特色的论文设计来表达主题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1f7550d7482fb4daa48d4b21.png)
4—2—5创新与特点
一、本门课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较之本省内其它同类课程具有以下几点创新:
1、充分考虑本门课程在学生数量、学时安排、经费支持及制度保障上的实际状况而进行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设计,既不给任课教师增加过多的教学任务,又相应地减少了对学生课外时间的占用。
3、在假期读一本与中国近现代史高度相关的著作、传记、小说等,或者看一部或者一系列同以中国近现代史为宏观北京的电影电视作品,之后撰写观后感和心得。
4、请专家、学者等作专题报告:聘请一些专家、学者、企业界或社会界的知名人士、学校的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主题做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开阔学生的视野。听完报告后要求学生撰写论文.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实训或其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一、学生可以单独或者分组,在放假期间自主走访家乡及周边地区的革命旧址、遗址、历史古迹等,之后撰写观后感或者考察报告;
二、学生可以单独或者分组,在放假期间自主寻访家乡及周边地区六十岁以上的有过革命和新中国早期建设经历的老人进行访谈;或者走访知名家乡及周边地区的老企业或者经历过改革开放整个过程的相关企业,同原企业的老职工、老领导以及现在的领导和职工访谈做好现场的拍照、摄像及访谈记录工作,之后撰写访谈报告。
五、外出参观:结合理论教学内容选取社会实践基地、教学联系点等实践场所,教师组织让学生走出校门,到这些社会实践基地参观考察,要求学生在参观考查后撰写一考察报告.限于目前的实践课时安排和实践经费支持状况,只能在全校学生中本门课期末考试成绩优秀者中遴选少数学生组成代表团来进行此项有组织的外出参观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8b7e6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0.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实行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教育部05方案增设旳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
为深入加强现代大学生旳国情教育,培养合格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旳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旳长期有效机制。
”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对所学理论进行实际运用, 重视学生参与学习旳过程和其亲身旳体验, 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旳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旳高素质人才旳重要环节。
加强对“纲要”课教学实践环节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教研室特确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课实践教学实行方案。
一、实行实践教学旳指导思想理论联络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重要环节,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课旳指导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课旳实践教学环节, 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吃透有关理论旳关键内容,使他们通过对形象生动旳历史素材旳感知, 加深对教学内容旳认知, 完毕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旳跨跃, 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生动地做到“两个理解”,进而理解“三个选择”旳必要性和对旳性,使其树立对旳旳政治方向, 形成爱国为民旳远大志向。
同步,通过实践活动,协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旳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在掌握课堂理论知识旳基础上,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旳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践教学旳设计思想和基本原则1、以课程旳教学目旳和任务为主线根据,以学生旳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旳提高为主线目旳。
教学大纲所规定旳教学目旳和任务是课程整个教学活动旳灵魂。
实践教学也必须围绕其展开。
本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提高学生旳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使学生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线目旳。
实践教学方案旳设计,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根据教学目旳和教学任务展动工作。
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3篇)
![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e4354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3.png)
第1篇一、引言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课程。
实践教学作为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及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1.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5.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1. 参观历史遗迹:组织学生参观近现代历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氛围,了解历史事件。
2.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讲解我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
3. 课堂讨论:围绕课程内容展开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锻炼能力。
5. 课题研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感兴趣的历史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论文或报告。
四、实践教学的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2. 情景模拟法: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5. 跨学科教学法: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如文学、艺术、哲学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五、实践教学的效果1. 学生对近现代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入,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得到提升。
2.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近代史纲要教学实践手册(2篇)
![近代史纲要教学实践手册(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e4c86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4.png)
第1篇一、前言近代史纲要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脉络、认识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的重要课程。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手册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教学实践指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进程,掌握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内容1. 近代史的基本概念: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民族觉醒、思想解放、社会进步等。
3. 近代中国的民族复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
4. 近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艺术复兴等。
5. 近代中国的外交关系: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某一历史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素养。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历史事件,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5.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6. 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全面评价学生对近代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4. 课外实践活动评价: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历史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近代史纲要》等。
近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手册(3篇)
![近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手册(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31ca4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2.png)
第1篇一、前言近代史纲要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脉络、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课程。
实践教学是近代史纲要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手册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目标1.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内容1. 近代史重要事件实地考察(1)考察地点: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近代历史名城。
(2)考察内容: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了解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近代史人物访谈(1)访谈对象: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
(2)访谈内容: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思想观念、贡献等,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3. 近代史主题研究(1)研究主题: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民主革命、思想解放等。
(2)研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
4. 近代史知识竞赛(1)竞赛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2)竞赛内容:近代史知识问答、案例分析等。
5. 近代史影视作品赏析(1)作品选择:近代史题材的影视作品。
(2)赏析内容:分析作品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四、实践教学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教师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
(2)学生分组,明确分工,准备考察、访谈、研究等实践活动。
2. 实施阶段(1)实地考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讲解相关历史知识。
(2)人物访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人物访谈,收集相关资料。
(3)主题研究:学生分组进行主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4)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近代史知识竞赛,检验学习成果。
(5)影视作品赏析: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近代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进行赏析。
近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报告(3篇)
![近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d6379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a.png)
第1篇一、引言近代史纲要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脉络、认识社会变革历程及其规律的课程。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我参加了近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活动。
以下是我在实践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总结。
二、实践教学活动概述本次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参观历史遗迹:我参观了南京总统府、中山陵、雨花台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亲身感受了近代历史的沧桑巨变。
2. 访谈历史见证人:我采访了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的老人,聆听他们讲述亲身经历,感受历史的真实与感人。
3. 参与学术讲座:我参加了由专家学者举办的学术讲座,学习了近代史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
4. 小组讨论与课题研究:我与同学们组成小组,共同讨论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实践教学心得体会1. 增强了历史使命感通过参观历史遗迹、访谈历史见证人等活动,我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历经磨难,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付出了巨大牺牲。
这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了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感。
2. 提高了历史素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学习了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同时,通过参与学术讲座、小组讨论等活动,我学会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历史素养。
3.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与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问题、分工合作,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4. 深化了对历史规律的认识通过实践教学,我认识到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内在规律。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大势,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有益借鉴。
四、实践教学总结1. 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真实与感人。
2. 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近代史实践教学手册题目(3篇)
![近代史实践教学手册题目(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614a7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c.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近代史作为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更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特编写此《近代史实践教学手册》。
本手册旨在为高校近代史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深入了解近代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近代史的认识,了解近代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4.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践教学内容1. 近代史基本知识普及(1)近代史的基本脉络(2)近代史的重要事件(3)近代史的重要人物2. 近代史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研究(2)实地考察研究(3)比较研究3. 近代史实践教学活动(1)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2)访谈历史见证人(3)撰写历史调查报告(4)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四、实践教学方法1. 讲座与研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近代史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研讨,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亲身感受近代史的历史氛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互动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近代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题研究引导学生选择近代史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实践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讨论、提问、作业等。
2. 实践活动:包括实地考察、访谈、课题研究等。
3. 作品展示:包括历史调查报告、论文、演讲等。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六、结语《近代史实践教学手册》旨在为高校近代史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近代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手册2 -20学年第学期院部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总成绩
任课教师
黄山学院思政部
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报告书
实践时间
年月日
学时数
实践地点(单位)
实践人数
(小组成员)
实践形式及主题
实践成果名称及内容摘要
本次实践成绩:
教师签名:
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报告书
实践时间
年月日
实践时数
学时
实践地点(单位)
实践人数
(小组成员)
实践形式及主题
实践成果名称及内容摘要
本次实践成绩:
教师签名:
实践时间
年月日
实践时数
学时
实践地点(单位)
实践人数
(小组成员)
实践形式及主题
实践成果名称及内容摘要
本次实践成绩:
教师签名:
实践时间
年月日
实践时数
学时
实践地点(单位)
实践人数
(小组成员)
实践形式及主题
实践成果名称及内容摘要
本次实践成绩:
教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