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建设对社区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社区建设对社区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的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城市现代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高品质、高质量的生活,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诸多影响。其中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尤为显著:居住格局的改变,新邻里关系的产生,工作负荷的增加,现代化通讯模式的普及,这些无疑都冲击着传统的融洽的人际沟通方式。城市社区中的居民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有邻里往来,绝大部分只是相互认识并在碰面时打招呼而已。不仅如此,许多邻里即便居住很久,彼此却不认识,关系日渐冷漠,矛盾却越发突出,令人堪忧。本文就中国在社区逐步进入现代化模式的转型时期,对社区在转型期间内部居民人际关系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从中总结出改善这一现象对策。

【关键词】:城市社区邻里人际关系影响

城市社区,又称都市社区,是指以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我国的城市社区类型开始发生了显著分化与重组,城市社区形成了街道平房社区、单位社区、商品楼社区三种基本类型,这几种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明显,各社区的内部人际关系也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此外,在一些大城市,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形成了所谓的“城中村”,这类社区一般被称为城乡结合部。

社区人际关系指的是社区内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邻居关系、老少关系、男女关系以及兴趣共同体关系等。目前,各类社区普遍存在人际关系疏远的现象,大部分市民根本就不认识自己的邻居。在这种人际交往缺乏的社区里,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也会降低,从而会导致社区内联系的减弱,居民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

一、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疏远的原因分析

1、社会大环境的变化:①社会结构分化加速,在以城市为代表的现代社会,社会结构越来越细化,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居民的异质性非常强,这些客观因素自然而然地使人际距离扩大化。伴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交往多元化的趋势明显增强,地域因素不再称为人们社会关系的主要因素。这样,社区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在逐渐下降。②生活节奏加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闲暇时间减少,业缘关系的地位要远远强于地缘关系,社区只是他们的居住的空间,并不是他们的精神文化空间,这同样不利于社区人际关系的保持和维系。再次,传媒改变了互动模式,电话、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在城市的普及很高,使居民在闲暇时间可以选择足不出户的休闲方式和交往方式,从而导致了社区居民的内部互动日益被边缘化。③信任危机的影响,当一个社会处在制度转型时期,处在重大的转轨过程中,违规、违法的现象就会激增。社会学称之为“社会失范”,就是说,原有的规范失去作用,而新的规范又没有建立起来,结果违规行为就普遍发生。稍微关心一点社会现象的人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违规、违法现象比比皆是,叫卖假文凭的、私刻公章的、卖假证件的、卖假发票的,每天在大街上频频遇到。④城市社区中,人际互动趋向功利化、理性化和肤浅化。在传统农村社区中,由于村落人口较少,人们彼此之间相互熟悉,交往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而在城市社区中,虽然个人所能接触到的人数远远多于在农村社区,但是人与人之间多以事务为中心进行互

动,功利化色彩浓厚,情感性交流减少,人际关系肤浅,个人常常更容易在城市里体会到孤独感和疏远感。

2、城市居民居住模式的变迁。中国传统社会一直注重血缘、亲缘和地缘,人们习惯在熟人之间进行交往。改革开放中涌现的新阶层,使都市生活方式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新景观。改革开放之前,城市居民大部分在全民或集体单位就业,工资收入差距不大,生活方式也基本相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得到承认,民营、个体、私营、外资、中外合资等多种经济形式快速发展,"花园"、"广场"逐渐取代"单位宿舍"和"简易公房","社区"概念导引市民步入现代化新生活。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居住模式的改变,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住房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业主可自由选择的物业型住宅小区大量出现,现代物业型小区居民的来源具有多向性、偶然性的特点。社区成员之间彼此互不认识,因此交往愿望也很淡薄。

3、社区互动产生障碍。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现有的社区,公共空间的匮乏使社区居民交往平台受到局限。社会学意义上的的公共空间强调一定场所之内的公共精神、归属意识。它是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同时,它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急剧扩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建设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在另外一些具备一定公共空间的社区,由于缺乏组织者和推动着,居民交往的意愿和居民作为社区主体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两种情形是社区人际关系疏远的主要客观原因。另外,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社区居委会等社区管理者的多元功能逐渐弱化,转变为相对单一的功能组织,这也使得居民游离于社区互动之外,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疏远,导致了社区生活的离散性和社区公共空间的弱化。

二、改善社区人际关系疏远现象的对策探讨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阵地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区人际关系的精神保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增大的工作压力下,人们渴望找到慰藉,寻找到可供休憩的精神家园。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应当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生活色彩浓厚和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沟通社区成员之间的感情,是居民交往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进一步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还可以减轻社区居民的生活压力,营造更加和谐的氛围。

2、制定完善的社区制度。在城市社区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代城市社会人际关系及社区的变化发展规律,即在现代城市社会生活中,以城市居民人际关系网络为基础的网络社区作用在增强,而城市居民对以地域为基础的物理性城市社区的认同则是削弱的。针对这一规律,我们必须有完善的社区制度做保证,对社区成员的交往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是构建和谐社区人际关系的制度保证。社区居民之间的平等、友善、宽容与和谐关系固然需要社区居民情感的投入和自觉的维护,同时也需要制度的规范和制约。因此,调节社区人际关系方面的规章制度的建设是必要的。同时,还必须完善社区参与制度,它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內容,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居民社区参与制度,对于增强居民社区参与意识,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