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毕业论文(2)
西方哲学毕业论文(2)西方哲学毕业论文篇二西方哲学主题的后现代转向及其时代回响摘要:在西方哲学史上,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哲学都随其时代的精神境况而产生某种新的哲学主题,西方哲学主题的每一次转变都彰显了当时时代的精神状况。
后现代哲学代表着现代西方哲学由追求真理、权威和绝对的唯科学观转向追求理解、共识和宽容的人文精神。
其实质就是反对传统哲学对人类生存、人类现实生活意义遗忘的倾向,力图把哲学重新引回到关注现实生活的轨道上来,引回到对人类生活智慧追求的道路上来。
这一转向再一次彰显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并且产生了强烈的时代回响。
关键词:西方哲学;主题;后现代;时代精神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0)01-0088-05任何时代的哲学都存在一个主题,而且该时代哲学的思考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的。
哲学主题是指在某一具体的时间内某些哲学家想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因此,哲学的主题,既有变换的东西,也有不变的东西。
从具体的哲学主题来说,必然会随着时代主题的变换而变换,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220所谓“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在马克思看来,就是哲学要代表自己的时代和自己所处时代的人们,使人们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哲学离不开自己的时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在西方哲学史上,哲学主题的每一次转变都彰显了当时时代和社会的主题和精神,肇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哲学的后现代转向再一次对我们生活的时代产生了巨大的时代回响。
一、西方哲学主题转变的历程及原因一般来说,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开始至今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它们有不同的主题。
第一个阶段是崇拜世界的阶段或者叫本体论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崇拜上帝的阶段或者叫神学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崇拜心灵的阶段或者叫认识论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崇拜语言的阶段或者叫语言哲学阶段。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时代精神生活的哲学,其主题是随着时代的精神境况而不断演变的。
西方哲学智慧论文
西方哲学智慧论文在西方哲学史上,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哲学都随其时代的精神境况而产生某种新的哲学主题,西方哲学主题的每一次转变都彰显了当时时代的精神状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哲学智慧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哲学智慧论文范文一:西方哲学给我的启示摘要: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关键词:西方哲学科学生活这个学期,也就是大三第一学期,我们学习了“西方哲学智慧”这门课程,感觉这门网上授课教学的课程学起来有点麻烦,不过我们还是顺利的完成了课程的学习。
本来,我对于学习一门关于西方哲学的课程——“西方哲学智慧”,确实是对此不太敢冒。
不过,上了大半学期的课程,感觉这门课程的学习也没想象中那么恐怖。
而且视频内容适中,通俗易懂,加上我课下查看书籍,上网搜索资料来辅助学习,使自己更清楚学习内容,渐渐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
在学习“西方哲学智慧”期间,我从对哲学的模糊认识到系统的去了解西方哲学的一个发展历程。
关于“西方哲学智慧”的授课视频,带领我在哲学的浩瀚宇宙中畅游了一回。
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转折:从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纪哲学;从中世纪哲学转向近代西方哲学;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来源于古希腊,从泰勒斯到普罗提诺,中间十几个世纪,通过历史的变迁,古希腊文明一去不返,然而其精神永存。
尽管原始哲学不太严肃,空洞的想象多而实证的经验少,但古代的哲学家们,几乎对凡人所能触觉到的东西,都提出了大胆的质疑与合理性设想,形成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唯心主义两大流派。
后来的继承者们,或者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光大,或者提出与两大流派相反的观点,或者喋喋不休地考证与唠唠叨叨地解释,终究跳不出古代哲人们所设计的圆圈,只不过比原始哲学更加完善清晰而已。
关于西方哲学论文
关于西方哲学论文西方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更在于为西方哲学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哲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哲学论文范文一: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论文摘要: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他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
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
也就是说:笛卡尔是唯心主义者,但并不是从此命题看出来的,我思故我在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
说笛卡尔是唯心论者是纵观他的哲学体系而得出的结论,而并不是从这一命题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
“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
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所以,否认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而否认和怀疑是一种思考活动,所以他说,我思故我在。
并非是平时所说的“我思考,故我存在!关键字: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文艺复兴要了解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必然先得了解其人的生平。
笛卡尔简介:勒奈·笛卡尔(René Descartes,另译笛卡儿,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土伦省莱耳市-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创立了“欧陆理性主义”(ContinentalRationalism)哲学。
生平笛卡儿出身于一个地位较低的贵族家庭,父亲是布列塔尼议会的议员。
在他8岁时笛卡儿就进入拉夫赖士(La Fleche)的耶稣会学校接受教育,受到良好的古典学以及数学训练。
1613年到巴黎学习法律,1616年毕业于普瓦捷大学(Université de Poitiers)。
现代西方哲学评价论文
现代西方哲学评价论文(2)推荐文章周国平幸福的哲学读后感热度:哲学论文素材内容热度:管理哲学期末论文热度:优秀王阳明哲学论文热度: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热度:现代西方哲学评价论文篇二马哲与对近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摘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哲学的关系,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相结合、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浅述近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基础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比较。
关键词近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近现代西方哲学概述(一)近代西方哲学概述近代西方哲学是伴随着人类的自由思想的逐渐形成和神学的没落逐渐发展起来的。
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5至17世纪初,即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是这一阶段研究的中心,并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互相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思潮。
第二阶段是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获得了了进一步的发展,自然科学着重分门别类的研究,哲学的兴趣则集中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上。
以笛卡尔和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唯理论认为,只有在一个完全清楚明白无可怀疑的公理的基础上,经过理性认识能力进行清楚明白、准确无误的推理,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第三阶段是18世纪至19世纪。
自然科学在这个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促使西方近代哲学发展到了最高阶段。
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唯心派别。
德国古典唯心派别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在思维第一性的基础上,力求使存在与思维、主体与客体统一起来。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概述现代西方哲学的特点是新流派众多、思想方式变化深刻、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众学科的关系密切、与未来哲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现代西方哲学的特点:1.现代西方哲学较近代西哲而言,更为关注语言问题、符号意义和交往问题。
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承认语言哲学并不以形而上学或认识论为基础,相反的则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任何其他哲学学科必须以语言哲学为基础,而且只有通过语言的分析和阐明才能够研究、澄清或解决任何哲学问题。
关于西方哲学的论文
关于西方哲学的论文西方哲学传入中国的百年历程,既对中国学术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使西方哲学在中国形成了研究和发展的独特风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西方哲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西方哲学的论文范文一:柏拉图式的爱情——看柏拉图哲学爱情,只有情,可以使人敢于为所爱的人献出生命;这一点,不但男人能做到,而且女人也能做到。
—— 柏拉图哲学,一门很深奥的学科,往往使我们望而却步,但是,哲学又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最平凡的事的抽象,是最现实的理论的总结。
经过对哲学的学习,让我更加了解生活,懂得在生活中寻找真理,也学到了一种思维,一种总结与体会的能力,学着在生活中寻找哲学,升华生活。
这门课是西方哲学,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千百年来,东西方互通互惠,进行着哲学和思想的交流。
但是西方哲学又有着独特的神秘感,许多西方哲学家的思想理论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的哲学观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柏拉图,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了解,为了更好地接触他,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他的生平简介,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时势造英雄,柏拉图一定有他超越常人的不平凡,才成就了他不凡的一生。
我们都听说过也向往着这浪漫的词语-----柏拉图式的爱情,在我们心中那是最完美爱情的象征,是超越世俗的爱的力量。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呢,就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词语,走进伟大的西方哲学家柏拉图的世界,听柏拉图是如何为我们描述这美妙的爱情。
了解柏拉图的爱情观就需要我们了解他的思想,解读他的世界观,探究他的哲学理念。
相信,每一位哲学家都有自己的理念,都有超乎常人的思想成就,让我们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体会哲学家的伟大。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其哲学思想影响了欧洲的哲学乃至整个文化的发展,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西方哲学论文3000字_有关西方哲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西方哲学论文3000字_有关西方哲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西方哲学论文3000字(一):笛卡尔哲学对西方哲学二元思维的影响论文摘要:笛卡尔哲学思想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的历史,是西方哲学二元论思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笛卡尔的整个哲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形而上学、物理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在形而上学方面阐释了二元论哲学体系,证明了上帝存在的真实性,但在其物理学和其他科学方面,则又完全不认可神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机械唯物主义体系。
由此笛卡尔哲学思想具有较为明显的二元特征,这影响了在其之后西方哲学思想家的思维方式,以二元思维来探讨世界问题成为人们普遍选择。
关键词:笛卡尔西方哲学二元思维近代哲学的发展历史,即是在哲学思想家的自我否定和修正过程中不断对自身思想的超越,从而实现对当前世界各种现象的哲学科学解释。
笛卡尔哲学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的历史,其所要解决的是对“物”的绝对确定性、普遍统一性的基本认识,这在其反思哲学思想、怀疑精神以及其他二元哲学思想中的得以展现。
通过对笛卡尔哲学精神的深入剖析,能够更为明确的了解西方哲学二元思维的嬗变和发展历史,从而评判和总结西方哲学发展的忧患得失,开启西方近代哲学的二元思维之路。
一、机械论哲学:对哲学问题方法论的反思笛卡尔处在一个知识更新换代的时代,因而其思想的最重要基础即是对每一个学科门类都进行重新审视并试图提出新的想法,在研究过程中他更加关注对哲学问题方法论的反思,将物理学中机械思想应用到其哲学体系中,为近代哲学发展提供了合法性和可能性。
在笛卡尔看来,哲学的功能并不仅仅局限于对现实生活的主导作用,更体现在其各个组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强调所有科学的统一性在于探讨方法论,哲学要为各项科学研究提供评判的标准。
笛卡尔将数学方法看作是进行各项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认为依靠综合性分析而获取的理性知识才是能够使人信服的内容,因而只有哂谜庵址椒ú拍芄皇迪肿陨砝硇缘乃咔螅佣琅泻妥芙嵴苎枷胙芯康挠腔嫉檬А�笛卡尔的机械论哲学思想,开启了西方哲学对于研究方法论的理性探讨。
浅谈现代西方哲学的论文示例
浅谈现代西方哲学的论文示例(3)推荐文章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热度:关于现代西方哲学的大学论文热度:现代西方哲学评价论文热度:现代西方哲学的相关论文热度:西方现代哲学大学论文热度:现代西方哲学的论文篇四浅析后现代哲学如何体现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摘要]哲学是思的活动.现当代哲学虽然呈现为不同流派,却无一例外地表达着对生命意义的追寻,秉承着“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的内在逻辑。
本文通过对西方哲学史的梳理,阐述后现代哲学如何体现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内在逻辑能否思想有无意义后现代哲学[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89(2009)07-0125-02哲学源于疑问:人何以存在?存在何以思考?存在有无意义?面对这些问题,人不可能局限于实存着的东西,而是转化为对世界和生命意义的强烈追问。
这是一种寻根究底、永不满足的探寻。
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求知是人的本性”。
哲学探讨围绕人本身,在追求外物本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现了对命运的追寻、对智慧境界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拷问。
一、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古希腊哲学家怀着特有的探求事物的好奇心,开始构建其精神家园。
这是对人与自然、自我与外物以及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最初探索。
巴门尼德提出的著名命题:“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同一回事情”,即是说,感性认识不可能确立知识与对象的同一性,惟有理性认识才能达到这一点。
巴门尼德自觉不自觉地看到了能否思想与是否存在的内在关联。
能思指人的理性认识,不能思指人的感性认识.凡是能思想的东西就具有哲学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就是“存在”,反之,就是“非存在”,不能成为哲学的世界。
到了近代,西方哲学开始了知识论转向,人们用理性把握世界。
笛卡尔认为,“我思故我在”,“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一方面当我否定所有的事物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的存在时,因为我在怀疑或思想,我仍然是存在的;另一方面如果我停止了思想,我就不存在了。
现代西方哲学论文
现代西方哲学论文在西方思想史上,黑格尔是第一位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哲学家。
而韦伯对现代性的诊断即是“意义的丧失”与“自由的丧失”。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现代西方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现代西方哲学论文篇一西方哲学家对现代性与意识哲学的反思与批判摘要:在西方思想史上,黑格尔是第一位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哲学家。
而韦伯对现代性的诊断即是“意义的丧失”与“自由的丧失”。
现代性病灶的根源在于意识哲学,20世纪的西方人文哲学家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纷纷对以主客体分裂和对立为基本模式的意识哲学进行了批判,但是哈贝马斯认为,若想摆脱意识哲学的樊篱,必须建构主体间的交往理性以及交往哲学,才可以解决传统形而上学解体所遗留的哲学难题,驱除日常交往实践的异化,重构本然的现实生活世界。
关键词:现代性;意识哲学;反思;批判“现代性”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哈贝马斯认为,在西方思想史上,黑格尔是第一位对“现代性”反思的哲学家。
现代性是一种新的历史意识。
它不是过去的简单延续,而是新的开端。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说:“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新时期的降生和过渡的时代。
人的精神已经跟他旧日的生活和观念世界决裂,正使旧日的一切葬入过去而着手进行自我改造。
”哈贝马斯这样诠释:新的时代是向未来开放的。
“当代”从“现代”中独立出来,也属于一种现代的历史意识,它把与过去的分裂视为不断的更新。
与“现代性”和“新的时代”同时出现的,是革命、进步、解放、发展、危机以及时代精神等概念,它们直到今天仍然是有效的。
哈贝马斯显然是赞同黑格尔对现代性的时代及其内涵的把握的。
但是当黑格尔以绝对精神的建构把理性提高到“绝对理性”时,实际上将绝对理性置于废黜的境地,因此哈贝马斯认为黑格尔建构现代性概念的尝试最终也归于失败。
面对后现代主义的非理性思潮与反启蒙意识对现代性的攻击,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是不应抛弃,也是不能抛弃的,启蒙作为一个仍然具有潜能的方案,只能反思地继续。
《现代西方哲学 》课程论文
《现代西方哲学》课程论文学号:姓名:摘要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
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需要从创造学、教育学、脑科学、哲学等学科方面加以综合研究。
全面探析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哲学家和哲学流派对创新的研究还没有人做过,在近代我们虽然和西方的差距逐渐减小,但和世界强国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人才的培育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在培养人才之前首先要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让他们能为国家所用而不是留洋海外,为此哲学能从思想上稳固人才为国家效力。
关键词:现代西方哲学;研究概括;创新一、现代西方哲学对创新研究的概况1.1尼采在尼采看来,人应该具有的最大的特性就是创造性,这是生命之为生命的标志,也是生命健康的标志和生命发展的条件。
尼采认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是生命力最强的人,他们是人类的希望。
任何阻碍创造力的因素都是恶,都是不道德的。
旧道德压制人的创造力,所以尼采反对它。
他说过:“……最大的善,这便是创造”。
这句话是对的。
因为无论是物质上的创造还是精神上的创造所带来益处绝不是创造者自己受惠,都有可能惠及人类。
创造者对社会的贡献有可能远远大于他的索取,这不就是善乃至最大的善吗?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
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
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在开始研究哲学前,尼采是一名文字学家,尼采的书中曾写过道德只是低等人群体用来阻碍高等人的虚构事物,这个道德可以表现为社会中普通俗众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某场合下什么是不行的,这时候你该怎么做。
这个就是他们“苟合”的联结网。
而在尼采眼中强者是自我超越的,他们自己就是一切的衡量标准,这就是价值重估,打破世俗一切约定的准则,把自己的准则摆到自己世界的最高位置。
这里的“道德”极具嘲讽意味,它是弱者“瞧不起”强者的借口,他们说,“哼,那些所谓的强者不过就是不守道德的人。
”他们想把自己联结的陋俗准则普遍化,以此在更高层次上让强者屈服。
关于现代西方哲学的大学论文
关于现代西方哲学的大学论文(2)推荐文章周国平幸福的哲学读后感热度:哲学论文素材内容热度:管理哲学期末论文热度:优秀王阳明哲学论文热度: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热度:关于现代西方哲学的大学论文篇二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哲学观的变革既是哲学转向的观念前提,是其中或显或隐的内在的影响着哲学理解活动的一些观念;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它又构成了对哲学的时代变革的解释,成为使哲学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思想成果。
哲学观是不断发展的,是哲学面向时代、理解时代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观作为一种哲学意识滞后于时代的变革。
时代的变革也不可能自发地引起哲学的变革,而是要求哲学以一种反思的态度对待变化的时代,因此,“作为思想把握的时代”,哲学也必须要体现为哲学观。
哲学观的变革在哲学的变革中应该是前导性的,又以自身的方式反映了整个哲学的变革。
作为哲学变革的前导,哲学观的变革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正是体现在哲学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的内在逻辑的转换。
这种变革首先体现在思维方式上。
传统哲学受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现代西方哲学正是基于对传统哲学观的“能否思想”的认识论模式的反叛,坚决反对以主客二分的方式定位人与世界的关系,不再把世界当作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性的存在,世界就是人的世界,人也就是在世界中的人,世界正是因其对人的生活有意义才获得其真实存在的意义的。
现代西方哲学强调的是世界的属人性,在人的世界中,突出地强调人之为人的“意义”。
同时传统哲学的理性至上的观念造成了独断性,使哲学灵魂——批判性的精神处于被削弱的境地,即使在传统哲学中有某些怀疑和批判的影子的出现,但是却只是为后来的独断的出现做出思想铺垫而已。
晚期希腊哲学的怀疑主义之后正是思想禁锢森严的中世纪哲学的出现,康德刚刚开始了批判的萌芽,黑格尔就将哲学的理性主义的独断贯彻到了极点。
正是因为这种理性主义忽视了人,忽视了人存在的意义,才造成了严重的缺失。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2)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2)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篇二浅论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摘要:在当代西方的各种政治思潮中,生态主义备受世人关注。
其提出的主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不成熟之处,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与对待。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正确认识意义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支以“绿色意识形态”为其理论支点的社会主义流派,其主张具有时代性,也具有时代的意义。
生态社会主义也叫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将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环境危机,从而为克服人类生存困境寻找一条即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然而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比,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又存在明显缺陷的,是一种不成熟的思潮。
正确对待和研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及其发展趋势,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社会、更好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与90年代初兴起的对社会主义的新一轮大讨论有关。
苏东剧变之后,西方一些左翼理论家并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他们认为,苏东剧变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死亡,而只是宣告了某种特殊形态的社会主义形态的终结。
因而,他们以此为契机,结合社会主义由来已久的危机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社会主义进行彻底反思,重新开展了一场对社会主义的大讨论。
在这场大讨论中,生态社会主义因其对人类面临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的关注、对社会主义的独特见解而倍受人们的重视,它的发展前景也被看好。
可见,生态社会主义的出现及其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新情况。
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重新检讨。
90年代以后,生态社会主义重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社会和自然的关系的方法论是正确的,坚持以“人类尺度”重新检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既反对生态中心主义也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资本主义形式,主张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关系。
【完整版】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
浅析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道德,是苏格拉底哲学的精髓。
他把研究道德看作是哲学的主要任务,从崇尚自然转向追问人生幸福,建立了伦理学,开启了哲学思想上的“苏格拉底转向”。
“ 苏格拉底第一次将哲学从天空召唤下来,使它立足于城邦,并将它引入家庭之中,促使它研究生活、伦理、善和恶。
”[1]“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关于理性的人的品质的论述,也是关于道德伦理的论述。
它大致具有三重意思: 首先,苏格拉底认为人贵在“自知”,且要困而学,因此,对智慧,对理性知识的追求是人必须具有的美德。
第二,苏格拉底认为,从道德伦理本身来说,“无人故意为恶”,人们之所以恶是因为不具备“善”的知识,而具有了道德知识的人必定会选择“善”的行为,也即是说,有理性知识的人必定会是道德的,有道德的“知”就必然会导致道德的“行”。
第三,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是要求人们对道德的理性把握,更具有践行美德的智慧,这里的理性已不仅是道德知识。
[2]苏格拉底不仅向人们传播善与美德,而且对美德身体力行,严格恪守他所传教的美德。
成为古希腊智慧、勇敢、自制、公正等美德的化身。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美德”,而不道德便是无知的同义词。
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永恒的、普遍的、绝对不变的概念的知识。
美德即关于善的概念的认知。
美德一词,希腊文为 arete,其含义相当广泛,它不仅指人的优秀品质,也指任何事物的优点、长处和美好的本性。
苏格拉底将人在生活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所有的优良的品格诸如智慧、勇敢、自制、正义等都称为人的 arete。
[3]柏拉图在他的《斐德罗篇》中引述了苏格拉底的话语:“我认为‘智慧’这个太大了,它只适合于神,但是‘爱智’这个词倒适合于人。
”苏格拉底还认为,“爱智”是人的自然倾向。
由此可以看出,它肯定了对智慧的追求无疑是人的本性。
苏格拉底承认并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无知的,所以要不断地学习知识,“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追求真知,追求真理,在追求真知的基础上要努力成为一个美德的人,在追求并努力实现美德的过程中达到“至善的人生境界”。
现代西方哲学评价论文
现代西方哲学评价论文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乘西方哲学家实现的现代转型有着原则区别,但都是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根本性超越。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现代西方哲学评价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现代西方哲学评价论文篇一西方哲学的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的社会历史背景[摘要]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乘西方哲学家实现的现代转型有着原则区别,但都是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根本性超越。
这两种变更各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但又处于同一社会历史时代。
历史时代发展的基本趋势,决定了19世纪是西方哲学酝酿并发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方式变更的世纪。
这种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都是在这一基本趋势下发生的,因而它们在某些方面必然相通,即存在共同之处,但它们又是在不同的阶级背景下发生的:西方近现代历史时代变更的基本背景,决定了整个西方近现代哲学变更的基本趋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西方社会变更的不同要求,决定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西方哲学家进行的现代哲学转型具有不同方向。
[关键词]西方哲学革命变更现代转型特殊社会历史背景共同社会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刘放桐(193—),男,湖南省桃江市人,复旦大学杜威与美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
我曾明确提出,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与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型,两者虽有原则区别,但在超越近代哲学思维方式、转向现代哲学思维方式上,却有重要的共同之处。
我曾从历史和理论背景等方面对此作过一些论证,但那时关注的重点是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本身,对两者的共同背景和特殊背景都说得较为笼统,需要作出进一步阐释。
这两者的共同背景的直接表现,是西方近代哲学已越来越陷入严重的困境和深刻的危机之中,如果不在具有整体性意义的思维方式上进行革命性的变更或根本性的转型,就不可能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倒退,并由此变成科学和文化、尤其是社会发展的阻力。
现代西方哲学专题期末论文(徐灵慧)
论文院(系)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学号:1213067011姓名:格桑曲珍系:旅游系专业:12级英导一班西方哲学论文[摘要]:人的一生免不了与人交往,包括配偶、父母、孩子和朋友。
在人生旅途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做到宽容和自律,避免与人争论和口角,放眼前途,容忍异己,这样我们的一生将获益良多。
为人处事的睿智,更少不了容忍的光辉。
本文从叔本华的思想,简要分析它的处世智慧,并从中获益学习。
[关键词]:叔本华处世哲学智慧容忍宽容尊敬1、西方哲学思潮中的人本观念,实用观念和多元观念已经对我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1.1正确认识这些观念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肯定其中包含合理因素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批判其中包含的错误观点并清除其消极影响,这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尤其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1.2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是在全面反对以往一切哲学理论中而竖起自己的思想旗帜的,这一思潮一般分为两大哲学思潮即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两大哲学思潮主旨方面体现了时代的一种进步。
无论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那就是反对理性主义.反对理性主义、倡导实证主义和极力推崇唯意志论、"超人"哲学等,无疑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社会背景下反对所有理性主义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逻辑上自己首先就陷入一种悖论之中.其次,理性的优于非理性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如果抛开片面地强调理性的极端作用这一错误观点的话,这种理解应该说是科学的,但西方现代哲学思潮中全面贬抑理性的观点无疑忽视了对于理性的正确理解.最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有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分。
1.3现代西方哲学是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西方社会的各种哲学派系的一个总称。
他们思想各异,流派纷呈。
从思想倾向上来看,可分为两股思潮:一个是人本主义思潮,另一个是科学主义思潮。
实证主义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孔德,他认为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摒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那些所谓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也就是用实证的知识来代替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辩概念。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2)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2)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篇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与青年大学生摘要:现代西方哲学是西方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适应了现代西方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本文试从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实证主义思潮等方面论述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我国青年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实证主义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有关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价值观、人生观的论著,被大量翻译和引进。
这对开阔视野、启发思考,增加人们对西方学术文化的了解,确有其积极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对青年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叔本华热”、“弗洛伊德热”、“尼采热”、“马斯洛热”等现象的交替出现,以及当前对现代西方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崇尚,就是有力的证明。
一、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人本主义思潮,由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尼采的唯意志论所开创,并先后由生命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所承袭和发展。
这一思潮把哲学归为对人的研究,认为哲学不应研究自然科学问题,认为“自由,平等,博爱”不过是虚伪的人道主义。
它从反理性主义出发,要求恢复被理性主义和虚伪的人道主义所压迫和所异化的人性,使之回复到人的原始的内在本质。
这所谓“新人道主义”不是把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反而是把科学技术的进步,说成是压迫人使人堕落的罪恶根源,撇开社会经济的解放,谈人性的解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50年代以后的西方社会历史条件,也给了人本主义思潮的流传以新的推动。
一方面,科学技术、物质生产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另一方面,反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各种社会危机,特别是经济危机,从酝酿到爆发,从潜伏到表面化;社会道德风尚日益败坏,精神文化日益堕落;垄断资本和统治集团对人民群众的统治也随之加紧。
人本主义思潮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政治经济进程中流行起来并起到一定的反作用。
二、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由孔德的实证主义开始,并先后由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等所继承和发展。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20世纪末期,现代西方哲学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群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篇一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中国之影响及其借鉴意义20世纪末期,现代西方哲学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群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而今,曾经的“尼采热”、“萨特热”等虽已退潮,但其影响却依然显现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中。
现代西方哲学对现实社会的分析批判,以及它的传播方式、研究方式和对人的深切关怀,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西方哲学;当代中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主流意识形态20世纪80年代,现代西方哲学如潮水般涌入中国。
而今,曾经的“尼采热”、“萨特热”等早已退潮,但它们在中国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年中产生的影响却依然显现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中。
今天,我们应该以更冷静和宽容的姿态去反思和总结现代西方哲学中可借鉴的元素。
一、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主要影响不同的民族,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不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变革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广泛传播,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也受到巨大冲击,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变化。
(一)从崇拜绝对权威到崇尚独立自我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对绝对权威的顶礼膜拜构成了绝大部分中国人精神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基础。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缺乏主体意识和独立个性,习惯于屈从和依附外部强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逐渐增强。
这与我们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分不开,也与改革开放过程中现代西方哲学的传播分不开。
在西方传统的信仰中,上帝是至高的绝对者。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使人们发现近代科学和世俗伦理比上帝更具解释人类生活和宇宙之谜的智慧和力量,人们也更愿意从理性、科学和世俗价值中寻找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寄托。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特征的研究和探索论文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特征的研究和探索论文西方哲学中“西方”广被认为不仅仅指地域上的“西方”而且指文化上的具有“思辨”特色的“西方”。
而古希腊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是欧洲乃至西方哲学的故乡。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现代西方哲学主要特征的研究和探索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现代的西方哲学在前期哲学家不断补充和完善的基础上同现代科技充分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哲学风格。
本文正是对于新时期的现代西方哲学在其内容及特点上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从而对于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哲学上的借鉴。
关键词:现代;西方哲学;特征其实早在十九世纪的上半叶就已经诞生了现代的西方哲学,从那开始到如今历经整整两个世纪的发展,中间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哲学流派,影响较为显著的有实证主义,唯意志主义及马赫主义,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以及后期的法兰克福学派,它们对于现代西方哲学予以发展并补充,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得到了飞速地发展,现代西方哲学又实现了同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同当今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哲学风格,这也是西方哲学史上崭新的发展阶段。
笔者认为现代西方哲学主要的特征就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否定不实际的偶像并且能够并敢于对现实生活中不同的问题予以解答,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服务。
因而,现代西方哲学对于当前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础上,同社会及科技的发展相适应,进而进行哲学领域的改革无疑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尽管当先部分哲学对于本体论也是比较注重,同时也充分表现出对于该理论的重视程度,将本体论视作进行哲学研究时的出发点,典型代表有德国现代的哲学家海格将自己研究的哲学称作是“基本本体论”或是“本体论存在哲学”等,但是相当一大部分的哲学流派直接将自己研究的哲学独立于唯心主义及唯物主义之外,将哲学上探讨的物质及意识哪个为第一性的根本性问题,或是直接归咎在经验之外或是直接用其发现的诸如事实、经验等中立性要素直接将其取代;再就是他们认为回答这样的哲学问题是丝毫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现代西方哲学论文
现代西方哲学论文首先给哲学观下一个定义,从字面来说,哲学观就是“对哲学本身的理解”。
它不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观念”,而是构成这种理论的“核心观念”、“根本观念”、“灵魂观念”,它决定该种理论的生命力,构成该种哲学理论与其他的理论的原则区别。
与其说它是托马斯·库恩的较为复杂意义上的“研究范式”,毋宁说它是伊姆雷·拉卡托斯的较为单纯意义上的“理论硬核”。
[1]这个硬核包括哲学的定义、性质、研究对象、特征和功能等。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是不一样的,必须予以区分。
为了真正地理解马克思,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的文本,追本溯源。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对象,从四个方面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批判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它不仅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而且对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最后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进行自我批判。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从深入人心的真理变成了束缚人的教条。
哲学的目的是要解放人的思想,这种行为与哲学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有人断言,只有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都不是科学的。
我想,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权威,实质上则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威严。
这样做将会使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停滞不前。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是开放的理论系统,必须在批判中萌发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区别》中,引用原子的偏斜运动,阐述了倾斜运动对直线运动的脱离,表达了一种自由意识。
追求一种定在中的自由。
在自由民主的社会,哲学批判的功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挥。
在专制社会中,人们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的控制,哲学的批判功能就被遮蔽了、弱化了。
我们现在的社会以自由民主为发展目标,学术批判是是受到保护的。
聂锦芳教授指出,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必须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而学术必须允许自由的争论和批判。
当代西方哲学论文【论文】
当代西方哲学论文摘要:分析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要思潮之一,它的出现是西方哲学进入现代的重要标志,其代表哲学家如弗雷格、罗素、摩尔、维特根斯坦等提出了深刻而独特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分析哲学的特点。
同时,从分析哲学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映射出现代西方哲学关注人性、注重逻辑、关注科学等特点,充分显示出现代西方哲学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分析哲学代表人物特点现代西方哲学特征一、分析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分析哲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国家,并为北美国家所熟知。
它作为20世纪西方哲学的重要思潮之一,曾在世界哲学流派中占据制高点。
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弗雷格在19世纪末在语言哲学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成为分析哲学的直接思想先驱。
不过,西方哲学界一般说来仍把20世纪初的英国看作分析哲学的发源地,并把罗素于1905年发表的《论指示》一文视为分析哲学形成的象征,它头一次比较详细地阐述分析哲学某些基本观点。
维特根斯坦等人又对其作出了更深入的发展。
美国哲学家卡普兰曾对这个流派在西方世界中的影响作出评价:“我现在称之为‘分析哲学’的这种广泛的哲学思潮,是目前英语国家中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潮。
几乎在美国各大学中,以及在英国各个大学中,人们所说的哲学实际上就是指这种思潮。
在世界其他地方,特别是印度和日本,情况也变得与此相似。
这种分析思潮在南美也有某种影响。
最后,在欧洲大陆的国家中,它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
”[1]可见,分析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上独树一帜不断发展。
二、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从狭义的分析哲学上来看,其主要的代表人物包括弗雷格、罗素、摩尔、维特根斯坦等,他们在不同的角度对分析哲学进行了概括和发展。
(一)弗洛布•弗雷格(1848—1925)弗雷格是分析哲学的直接思想先驱。
1848年他出生于德国魏玛,并从1879年起在耶拿大学执教。
波兰哲学家沙夫称他为“伟大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现在人们相信他是从亚里士多德以来逻辑学中最伟大的革新者”。
西方现代哲学史论文
西方现代哲学史期末论文论文题目: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穿越平行世界系别:外国语言文学系专业:英语年级:10级学号:20101151122姓名:爱新觉罗·闿琛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理论研究——穿越平行宇宙一、引言霍金在他的《大设计》的序言中曾写到:“哲学已死”。
不得不说霍金的这句话中无可避免的流露出了对于近现代哲学发展的一种“哀其不争,怒其不幸”的意味。
的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神学即宗教的衰落,人类渐渐失落掉的是对于我们所存在的宇宙的敬畏之心。
与之相生的并不是人类对于所处世界的谦卑的探索,反而是一种自掘坟墓式的毁灭性进步。
在这种情况下,“我是谁?我从何而来,又将到何而去?”成为了濒死的哲学近乎无解的命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天才横空出世,就这么闪现在世人中。
如果对于乔布斯来说“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改变世界”,那么这位天才的出现,则是为了颠覆这个世界,彻彻底底的颠覆。
是的,他名至实归的近乎完美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甚至,他在后来得以颠覆了自我。
他就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真理的陪审官”。
在追随这位天才的过程中,我得到的启示浩如烟海,但最能拨动我灵魂深处的高音弦的(也是本文主要论述的),是他关于世界本源认识的理论。
二、基本理论阐述1.“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
”在这之前的哲学思想中,对于世界的阐述基本上都是围绕物质世界的物理学上的或者化学上的变化展开的。
较为典型的来说,希腊哲学总是围绕着“一”与“多”的问题在打转。
在这個希腊哲学发展的最初期,已经有了“一”的观念。
贤者之士从实体的连续变化历程及生死的交替更迭中,想到宇宙有一共同的本原,看出了必有某种恒存之物,那就是最初的某物。
因此,爱奥尼亚的哲学或宇宙论主要是想尝试決定万物的原始因素或原质(德語:Urstoff)。
泰勒斯(Thales)宣称是水,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说是“氣”,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则说是火,他们虽然各执一辞,但都认为它是物质的,而且相信它只有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哲学----------卡尔波普的证伪主义储绍华(安徽大学物理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B21214020)现代西方哲学派别林立,主义纷争,更迭频繁,但从内容上来分析,它们可以分为两大问题:人的存在问题与科学知识的性质问题。
这样就形成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主流-------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在科学哲学中,学者们虽然都把自然科学当作他们哲学研究的核心,但其分歧仍然很大,他们围绕认识论的两大问题争论不休,甚至针锋相对。
波普尔在他1933年完成的《认识论的两大根本问题》一书中明确指出:“认识论中的两大问题,其一是法则性的命题如何根据个别观察而被正当化的所谓归纳问题也叫休漠问题,其二是如何划定与伪科学界线的所谓界限设定的问题,也叫康德问题。
”【1】而对于休漠问题、康德问题的不同回答即形成了以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和以卡尔波普、拉卡托斯为代表的证伪主义。
波普尔认为这两个问题即划界问题和归纳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说:“归纳问题实质上是从对划界问题的一种错误解决中产生的,它起因于这样的信念,使科学凌驾于伪科学之上的是发现真实的、可靠的和可证明的知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归纳法”【2】。
但波普尔反对这种归纳法,并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归纳法即证伪主义。
他是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
卡尔波普认为:现代自然科学革命表明,科学的精神是批判,也就是不断推翻旧理论,不断作出新发现,而科学发现是理性的活动,无需经验的参与。
这就是说,科学就是理性不断作出的假说,而这假说不断遭到批判,即被证伪。
因此,他提出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判据,而应当是他所谓的“可证伪性”判据。
进而提出“可证实性”判据不仅不合理,而且不可能,因为他的工具即归纳法是无效的。
证伪主义的提出由于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片面强调三段论演绎法,把科学探索变成了概念游戏,结果使科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堵塞了科学发展的大门。
随着文艺复兴带来的人们思想的大解放,近代实验科学开始兴起。
此时的科学发展要求科学方法论进行变革。
英国科学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顺应这一时代要求,提出了不同于亚里士多德枚举归纳法和直觉归纳法的排除式归纳法,创立了“探究事物因果联系”的科学归纳法,开始了科学研究中归纳主义方法论的长期统治时期。
后来穆勒在培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探求因果联系”的“穆勒五法”,即求同法、差异法、求同差异法、剩余法和共变法,使归纳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古典归纳主义方法论体系。
古典归纳主义方法论崇尚经验和归纳,认为经验是科学理论的唯一可靠的来源,认为归纳法即是科学发现和证明的唯一正确的方法。
不可否认,古典归纳主义方法论对于彻底摧毁宗教神学殿堂,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然而,正当人们沉浸在归纳法的胜利之中时,休谟对归纳法进行了批判“不可能有理性的论证来证明,我们所没有经验过的例子类似于我们经验过的例子”【3】,所以“在经验给我们指出他们恒常数结合以后,我们也不能凭自己的理性使自己相信,我们为什么把那种经验扩大到我们曾观察到的那种特殊的事例之外。
我们只能假设,却永远不能证明。
我们所经验到的那些对象比如类似于我们所不曾发现的那些对象”【4】。
休漠率先对其合理性提出了怀疑。
他指出,不管观察重复多少次,从经验中归纳出的任何普遍性结论都不具有逻辑必然性,即从过去无法合乎逻辑地推出未来。
因而任何由个别经验导出的一般结论都“不是理性的结果”。
这就是著名的“归纳问题”,即“归纳法的有效性问题”针对休谟提出的问题,现代归纳主义者(以逻辑实证主义者石里克、卡尔波普、赖欣巴赫、亨普尔等为代表)运用数学方法和概率逻辑对归纳主义方法论进行了“重建”。
证伪主义的概念卡尔波普是现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是证伪思想的创始人。
证伪思想是在归纳主义方法论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并在批判归纳主义尤其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的基础上以及现代科学革命的震撼和启迪下提出来的。
卡尔波普认为,科学理论一般都表达为全称判断,经验的对象却总是个别的。
个别的事例无论重复多少次,也证实不了一个全称判断。
“证伪主义”科学观的基本思想是: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某种猜想或假说,必然潜藏着错误,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从而遭到实践的反驳或“证伪”,科学理论正是在这样一个不断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定,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
科学也包含错误,要经受经验的检验,这不是科学的缺点,而恰恰是它的优点,它的力量所在,恰恰是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的本质特征。
证伪主义认为,科学之为科学并不在于它的可证实性,不是因为它可以找到支持自己的例证,而在于它的可证伪性,是因为它要受经验的检验,要在发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否定和证伪自己,以便过渡到更新的理论。
可证伪性是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
以证伪作为科学的界限,要比以证实为界限更为宽容。
它允许未经证伪的理论共存、竞争,这有助于科学理论的“多产”。
这种界限条件适应了当代科学理论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这一突出特点。
实证主义与证伪主义的辩证关系从表面上:发现10000只天鹅是白的,就能证明天鹅是白的这样一个理论。
这就是实证主义;发现10000只天鹅是白的,但发现第10001只天鹅是黑的,就能对上一个理论进行证伪,这就是证伪主义,。
然而实质上作为影响了科学哲学走向的两大思潮,它们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
对于这个事例,“从未经证实的单称陈述推导出的理论,这在逻辑上是不允许的,所以理论在经验上是决不可证实的”在演绎推理中,从单称陈述的真实性,推倒不出全称陈述的真理性结论,但是从单称陈述的假设或是可证伪性,却可以导致全称性陈述为假。
从逻辑方法上,实证主义属于归纳主义,认为科学理论产生于归纳,而波普尔主张演绎主义,认为科学理论产生于演绎。
卡尔波普认为:归纳是从有限的事例推广到无限的定律,有限不能证明无限,在哲学上也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归纳是已过去的事情证明未来的事情,过去不能证明未来;从单称命题过渡到全称问题缺乏逻辑根据;归纳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形式推理,而是一个概率推理,概率推理是错误的。
即归纳是认识论,不是逻辑理论,其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不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不能使用于科学理论。
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实证主义认为正是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如果理论的逻辑结论得到了实践的检验,那么这个理论就是科学的理论。
波普尔则主张否定论,认为可否证得命题是科学命题。
实证主义采取部分观,即那一部分被证明,那一部分就是真理。
证伪主义采取总体观,即排除被证明为错误的,那么剩余就是正确的,也就是真理的东西。
实证主义追求真,证伪主义追求好。
在说到实证主义与证伪主义的不同点的同时,我们来说一下他们的相同点吧。
证伪和实证主义在科学方法论问题上都追求规范的方法论,认为其方法论对一切科学活动普遍有效,强调科学活动中“逻辑”的东西。
由于后期被历史主义所取代,从这一低昂凸显它的价值。
二者都有其偏执的一面,其固有的局限性。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的启示总之,尽管他的学说存在着种种局限性,但其证伪主义思想作为科学方法论在历史上有着不朽的功绩,其体系中包含着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闪光点”,能给我们发展本国科学提供不少有益的启示,这也正是他引起国内思想界特别是科学、哲学界的高度重视的主要原因。
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是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怀疑、批判、创造是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正确地对待错误和失败是科学进步的阶梯;证伪方法是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哲学体系应需有自己的逻辑基础。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在分析以归纳推理为基础的证实论并不具有逻辑必然性,而只有以否定后件推理为基础的证伪论才真正具有逻辑必然性的基础建构起了自己的逻辑基础。
这些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当今我们在建立和发展我国自己的科学哲学过程中是否有自己可靠的逻辑基础?而这一逻辑基础是否得到真正的阐发和运用以及它的合理性何在?这些对于建构我国科学哲学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英文摘要:Karl Popper(Karl Raimund Popper,1902-1994),is the most greatest philosopher of science of 21th century,the falsifications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in his philosophical thought.The thesis tries to evaluate the Falsifications through refute induction and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of Popper's falsification though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alsifiability.On the basis of discussion essence thoughts of popper's falsification,propose the spirit of rational criticism need in scientific progress,the spirit of continue...关键词:卡尔波普,证伪主义,实证主义,科学中文注释:【1】.波普—批判理性主义[M]. (日本)小河原诚.毕小辉.徐玉华译.保定河北出版社2000年版.第4.79.86页.【2】波普尔.波普尔思想自述[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67页至105页。
【3】【4】休谟.人性论[M].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07页至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