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哲学
----------卡尔波普的证伪主义
储绍华
(安徽大学物理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B21214020)
现代西方哲学派别林立,主义纷争,更迭频繁,但从内容上来分析,它们可以分为两大问题:人的存在问题与科学知识的性质问题。这样就形成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主流-------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在科学哲学中,学者们虽然都把自然科学当作他们哲学研究的核心,但其分歧仍然很大,他们围绕认识论的两大问题争论不休,甚至针锋相对。波普尔在他1933年完成的《认识论的两大根本问题》一书中明确指出:“认识论中的两大问题,其一是法则性的命题如何根据个别观察而被正当化的所谓归纳问题也叫休漠问题,其二是如何划定与伪科学界线的所谓界限设定的问题,也叫康德问题。”【1】而对于休漠问题、康德问题的不同回答即形成了以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和以卡尔波普、拉卡托斯为代表的证伪主义。波普尔认为这两个问题即划界问题和归纳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说:“归纳问题实质上是从对划界问题的一种错误解决中产生的,它起因于这样的信念,使科学凌驾于伪科学之上的是发现真实的、可靠的和可证明的知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归纳法”【2】。但波普尔
反对这种归纳法,并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归纳法即证伪主义。他是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卡尔波普认为:现代自然科学革命表明,科学的精神是批判,也就是不断推翻旧理论,不断作出新发现,而科学发现是理性的活动,无需经验的参与。这就是说,科学就是理性不断作出的假说,而这假说不断遭到批判,即被证伪。因此,他提出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判据,而应当是他所谓的“可证伪性”判据。进而提出“可证实性”判据不仅不合理,而且不可能,因为他的工具即归纳法是无效的。
证伪主义的提出
由于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片面强调三段论演绎法,把科学探索变成了概念游戏,结果使科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堵塞了科学发展的大门。随着文艺复兴带来的人们思想的大解放,近代实验科学开始兴起。此时的科学发展要求科学方法论进行变革。英国科学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顺应这一时代要求,提出了不同于亚里士多德枚举归纳法和直觉归纳法的排除式归纳法,创立了“探究事物因果联系”的科学归纳法,开始了科学研究中归纳主义方法论的长期统治时期。
后来穆勒在培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探求因果联系”的“穆勒五法”,即求同法、差异法、求同差异法、剩余法和共变法,使归纳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古典归纳主义方法论体系。古典归纳主义方法论崇尚经验和归纳,认为经验是科学理论的唯一可靠的来源,认为归纳法即是科学发现和证明的唯一正确的方法。
不可否认,古典归纳主义方法论对于彻底摧毁宗教神学殿堂,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正当人们沉浸在归纳法的胜利之中时,休谟对归纳法进行了批判“不可能有理性的论证来证明,我们所没有经验过的例子类似于我们经验过的例子”【3】,所以“在经验给我们指出他们恒常数结合以后,我们也不能凭自己的理性使自己相信,我们为什么把那种经验扩大到我们曾观察到的那种特殊的事例之外。我们只能假设,却永远不能证明。我们所经验到的那些对象比如类似于我们所不曾发现的那些对象”【4】。休漠率先对其合理性提出了怀疑。他指出,不管观察重复多少次,从经验中归纳出的任何普遍性结论都不具有逻辑必然性,即从过去无法合乎逻辑地推出未来。因而任何由个别经验导出的一般结论都“不是理性的结果”。这就是著名的“归纳问题”,即“归纳法的有效性问题”
针对休谟提出的问题,现代归纳主义者(以逻辑实证主义者石里克、卡尔波普、赖欣巴赫、亨普尔等为代表)运用数学方法和概率逻辑对归纳主义方法论进行了“重建”。
证伪主义的概念
卡尔波普是现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是证伪思想的创始人。证伪思想是在归纳主义方法论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并在批判归纳主义尤其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的基础上以及现代科学革命的震撼和启迪下提出来的。
卡尔波普认为,科学理论一般都表达为全称判断,经验的对象却总是个别的。个别的事例无论重复多少次,也证实不了一个全称判断。
“证伪主义”科学观的基本思想是: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某种猜想或假说,必然潜藏着错误,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从而遭到实践的反驳或“证伪”,科学理论正是在这样一个不断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定,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科学也包含错误,要经受经验的检验,这不是科学的缺点,而恰恰是它的优点,它的力量所在,恰恰是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的本质特征。
证伪主义认为,科学之为科学并不在于它的可证实性,不是因为它可以找到支持自己的例证,而在于它的可证伪性,是因为它要受经验的检验,要在发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否定和证伪自己,以便过渡到更新的理论。可证伪性是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以证伪作为科学的界限,要比以证实为界限更为宽容。它允许未经证伪的理论共存、竞争,这有助于科学理论的“多产”。这种界限条件适应了当代科学理论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这一突出特点。
实证主义与证伪主义的辩证关系
从表面上:发现10000只天鹅是白的,就能证明天鹅是白的这样一个理论。这就是实证主义;发现10000只天鹅是白的,但发现第10001只天鹅是黑的,就能对上一个理论进行证伪,这就是证伪主义,。然而实质上作为影响了科学哲学走向的两大思潮,它们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对于这个事例,“从未经证实的单称陈述推导出的理论,这在逻辑上是不允许的,所以理论在经验上是决不可证实的”在演绎推理中,从单称陈述的真实性,推倒不出全称陈述的真理性结论,但是从单称陈述的假设或是可证伪性,却可以导致全称性陈述为假。
从逻辑方法上,实证主义属于归纳主义,认为科学理论产生于归纳,而波普尔主张演绎主义,认为科学理论产生于演绎。卡尔波普认为:归纳是从有限的事例推广到无限的定律,有限不能证明无限,在哲学上也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归纳是已过去的事情证明未来的事情,过去不能证明未来;从单称命题过渡到全称问题缺乏逻辑根据;归纳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形式推理,而是一个概率推理,概率推理是错误的。即归纳是认识论,不是逻辑理论,其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不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不能使用于科学理论。
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实证主义认为正是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如果理论的逻辑结论得到了实践的检验,那么这个理论就是科学的理论。波普尔则主张否定论,认为可否证得命题是科学命题。实证主义采取部分观,即那一部分被证明,那一部分就是真理。证伪主义采取总体观,即排除被证明为错误的,那么剩余就是正确的,也就是真理的东西。实证主义追求真,证伪主义追求好。
在说到实证主义与证伪主义的不同点的同时,我们来说一下他们的相同点吧。证伪和实证主义在科学方法论问题上都追求规范的方法论,认为其方法论对一切科学活动普遍有效,强调科学活动中“逻辑”的东西。由于后期被历史主义所取代,从这一低昂凸显它的价值。二者都有其偏执的一面,其固有的局限性。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的启示
总之,尽管他的学说存在着种种局限性,但其证伪主义思想作为科学方法论在历史上有着不朽的功绩,其体系中包含着许多值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