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及描写手法教学资料

合集下载

风景谈教学教案学习运用排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描绘风景

风景谈教学教案学习运用排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描绘风景

风景谈教学教案学习运用排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描绘风景风景,是自然界中最美丽的存在之一。

通过描绘风景,不仅可以展现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它所传递的深刻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风景描写教案,通过学习运用排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风景,展现独特的视角和思维。

一、教学目标1.了解排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含义和作用;2.学会分析和运用排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描绘风景;3.通过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系列精美的风景图片,覆盖各个季节和地域;2.教师准备相关的课文或文章,包含排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描写风景的句子;3.准备教案和教学辅助材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使用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作为导入,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引导他们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觉得这张图片中的风景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的美丽吗?”2.前期准备教师展示一段描写风景的课文或文章,并选择其中引人入胜的句子,特别是使用了排比和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找出其中的排比和夸张修辞手法,并思考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3.中期呈现教师解释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并分别给予例子。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更多的描写风景的文章,学习运用排比和夸张修辞手法描绘风景。

4.实践训练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活动,要求他们选择一个季节或者一个地方,使用排比和夸张修辞手法描绘风景。

每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短文,并进行展示。

其他组员可以提出建议和评价。

5.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排比和夸张修辞手法在描绘风景中的作用和运用方法。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其他写作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四、教学拓展1.拓展练习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描写风景的例句,让学生练习分析和运用排比和夸张修辞手法。

2.作品欣赏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进行欣赏与评价,分享他们所描绘的美丽风景。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教案课件.pdf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教案课件.pdf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精讲教案修辞本义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小学语文常用的八大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下面就每一种修辞手法的概念、作用、注意事项等结合例句进行详细讲解,并附练习供教案使用。

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例句: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暗喻: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语或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

例句: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借喻是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例句: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四)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2.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属性。

5. 设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的修辞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用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用法。

2. 示例法:通过典型例句展示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比喻和拟人现象,引发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用法,举例说明。

3. 示例:展示典型例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修辞手法的效果。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讨论,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价他们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3.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馈:1.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明显提高。

2. 学生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写作的表达效果。

3. 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借代等。

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及作用

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及作用

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及作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修辞手法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装,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反复,反问,反语有互文,借代,设问,排比,夸张,双关,用典,引用,移用,象征,镶嵌,通感。

1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2)拟物①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朱自清)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及作用

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及作用

修辞手法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装,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反复,反问,反语有互文,借代,设问,排比,夸张,双关,用典,引用,移用,象征,镶嵌,通感。

1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2)拟物①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

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

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

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朱自清)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修辞手法》 公开课ppt课件

《修辞手法》   公开课ppt课件

夸张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 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 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创造 气氛。
夸张的类型 : 扩大的夸张 :
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 要淹死在泪水里了。
4、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 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 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 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 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 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 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和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 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 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 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 脚下踩。
3、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修辞手法——通感高三语文上册教案

修辞手法——通感高三语文上册教案

《修辞手法——通感》教学设计课程名称:高中语文适用对象:高中生一、教学背景:高一学生对修辞手法不陌生,尤其熟悉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入通感这种修辞手法的学习。

但由于通感和比喻有相似之处,学生容易混淆这两种修辞手法,因此需要对它们加以区分,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通感这种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掌握通感这一修辞手法,能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从课本中的句子引出新的修辞手法——通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通感的定义: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所以又叫“移觉”。

表达效果: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3、分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讲解:“缕缕清香”是嗅觉,“渺茫的歌声”是听觉,由嗅觉向听觉转移,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

但“渺茫的歌声”不是单纯的陈述说明,“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

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与宁静。

通感和比喻的区别:通感,即感觉的转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用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用大家熟知的事物比大家陌生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比深奥的道理。

其修辞效果:或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

如朱自清写静态荷花,连用了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分别描绘出月下荷塘荷花的静态美。

“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写出月光洒向满池荷花荷叶上的露珠,发出晶莹剔透的闪光;“刚出浴的美人”,给人以荷花妖艳却不染纤尘的美质。

常见修辞手法介绍

常见修辞手法介绍

常见修辞手法一、比喻(一)比喻的概念:对于两种本质不同但有相似点的事物,把其中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叫做比喻。

(二)比喻的结构:比喻在文辞上分为三个成分,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体 (用来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如: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母亲啊,你(本体)是(喻词)荷叶(喻体),我(本体)是(喻词)红莲(喻体)。

(三)比喻的作用:1.用比喻来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进而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2.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

(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3.加深感情色彩。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四)比喻的三个基本类型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像”“似”“仿佛”“如”“犹如”“如同”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如: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变为”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如: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如:天上张著灰色的幔。

(直接用‚灰色的幔‛来比喻黑云。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直接用‚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的隔阂。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虎豹‛和‚熊罴‛分别喻指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梨花‛喻指雪。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五)构成比喻的必要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昆虫记》——修辞手法与细节描写 教学设计

《昆虫记》——修辞手法与细节描写 教学设计
在这一段中将蜘蛛人格化,把它织网的过程比作人坐秋千的过程,把这一不常见的行为转化为我们都经历过的事情,让我们和蜘蛛联系起来,一下子就理解了蜘蛛的织网规律。
法布尔运用拟人,充分地展现了昆虫的魅力,又用拟人的手法解释了动物的行为,即生动又形象。
【画面:播放蜘蛛织网视频】
配音
对《昆虫记》中的拟人手法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昆虫记魅力的同时掌握拟人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跟着《昆虫记》学描写”教学设计
所属学科
初中语文
教学主题
跟着《昆虫记》学描写——修辞手法与细节描写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部编版
适用对象
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体会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以及拟人化的写作手法。
摄录类型
微课形式
教学准备
教材、教学课件、教学相关图片、多媒体设备
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导读课,导读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本书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这些名家作者的写作手法,提升阅读审美,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课内容设计基于这个目标,设计了以了解《昆虫记》中描写手法为主题,其中以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设计。以具体内容让学生进行欣赏、理解、判断,让学生对修辞和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形成系统认识,体会作者行文的精妙。
微课教 学 过 程
项目
内容
音乐
字幕
设计意图
PPT画面视频
时间
1.导入
同学,你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第Fra bibliotek页85秒
4.练习
请你阅读《昆虫记》回答以下问题:
1.(多选)法布尔在描写螳螂时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AC)。
A.比喻
B.拟人

修辞手法教案

修辞手法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2.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3.说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教学难点:说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回顾古代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含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

表达对象叫本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 表示相似的词语叫比喻词。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夸张含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3.对偶含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4.比拟含义: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作用:使物人格化(拟人)或者使人物化(拟物),使描写的人、物更形象生动。

5.排比含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儿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使语言更富有气势和节奏感。

6.借代含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分为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本体三类。

作用: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

7.设问含义: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

作用:开头设问,引入问题,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含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9.双关含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作用:语意含蓄,发人深思,语言简练。

二、辨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一一刘禹锡《望洞庭》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讲认识修辞——比喻句和拟人句-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讲认识修辞——比喻句和拟人句-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讲认识修辞——比喻句和拟人句-人教(部编版)第四讲认识修辞——比喻句和拟人句【教学目标】1.了解修辞手法之比喻和拟人。

2.通过赏析及游戏让学生区分拟人句和比喻句,会造句。

复习巩固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进而明白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辨析赏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赏析及游戏让学生区分拟人句和比喻句,会造句。

复习巩固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进而明白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句子,进而明白比喻和拟人在短文中的作用。

【教学时数】三课时(2小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和练习文章。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40分钟)导入词:大家好!很高兴又和同学们见面了,欢迎来到我们七彩快乐阅读的课堂!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国学诵读——大展宏图师:读经典,学做人!翻开你们的书本第四课“经典诵读”栏目,听老师先读一遍。

师:接下来跟老师一起朗读,看看谁的声音大,谁读得准!学生齐朗读。

师:读音准确!声音嘹亮!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并思考这段《弟子规》是什么意思?生自读诵读内容,思考。

师:同学们,读完这段《弟子规》,你知道了什么?生:对父母要孝顺。

比如他们喜欢什么,你要知道。

他们不喜欢什么,你也要知道。

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操心等等。

师:是啊,这位同学明白了对父母要孝顺。

那其他同学们呢,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可以举举例说说。

生:我昨天还让妈妈生气了呢。

师:为什么让妈妈生气了呀?生:因为妈妈让我吃点肉,她说我只吃素菜,一点肉都不吃,营养是不均衡的。

我后来就夹了一些我喜欢吃的菜到旁边去了,不想听她催我吃肉。

然后,妈妈就不高兴了。

师:虽然不喜欢吃肉,但确实营养应该要全面,即使吃一点点肉,也不会怎样,为什么不让妈妈高兴高兴呢?毕竟,她辛辛苦苦地烧菜,就是想让你每样都吃些。

生:我知道了,老师。

师:孩子们,其实说到这,老师想送你们一句话“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可能你们不知其义,没关系,这个就留作家庭小作业,请你们回去后去查阅资料,下周来说说你的认知。

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区分讲解(课堂)-2022年学习资料

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区分讲解(课堂)-2022年学习资料
常见的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描写(含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描写:按内容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特征又可分为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情景交融等-1. 像描写(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她有着乌黑的 发,-粉红色的外套衬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 侧-面的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迈着步子,大踏步向前进。-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 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诚恳的说:“对不起,-是我伤害了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心理活动、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 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钱,-那就可以买车了!-5 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他皱着眉毛 一种厌恶的神情。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五、表示说明-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要像个主人。” 用“像”来说明一种道理。-不是比喻-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不是比喻-用“ ”来指出某种情况。-19
1、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 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3、一排排搭石像忠诚的仆人为我们服-务-√比喻-4、卡 纳脸色苍白,像是生了一场大-病似的。-20

风景谈教学教案学习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风景

风景谈教学教案学习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风景

风景谈教学教案学习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风景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修辞技巧,我们可以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风景。

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景观的美丽和魅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风景谈教学教案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技巧。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修辞手法中最为常见且常用的一种。

通过用一个相似的事物来描绘另外一个事物,使得被描绘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化。

在描绘风景时,我们可以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 比喻使用景色来描绘风景例如,我们可以用“湖水如镜”来形容湖面的平静和澄澈,用“花海”来形容盛开的花朵如同一片五彩斑斓的海洋等。

这样的比喻能够给学生直观地展示出风景的美丽与壮观。

2. 比喻使用动物来描绘风景我们可以用一些形象生动的动物来描绘风景。

比如,“山峦如巨龙蜿蜒盘旋”,“河水宛如一条蜿蜒的玉带”。

这样的比喻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山与水的威严和与人类的亲密。

3. 比喻使用天象来描绘风景通过描绘天空中的云彩、月亮和太阳等天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和神奇。

比如,“天空中漂浮着如羽毛般的白云”,“太阳像一颗明亮的大火球,照耀着大地”等等。

这样的比喻能够增加学生对风景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二、拟人的运用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物应用于人物来描绘事物特征的修辞手法。

在风景谈教学教案中,通过拟人手法可以使学生更加感受到自然风景的生动和有趣。

1. 拟人使用自然物来描绘风景通过拟人手法,我们可以给自然物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

比如,“阳光害羞地躲在云朵后面”、“树枝舞动着手臂欢迎远道而来的风”等等。

这样的描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自然风景的情感体验。

2. 拟人使用风景元素来描绘风景通过拟人手法,我们可以赋予风景元素如山、水、云等人性化的特点。

比如,“山峰像巍峨的长者,高傲地俯视着群山”、“微风如一位轻柔的女士,轻轻拂过脸庞,带来清爽”。

修辞手法——描写与对比

修辞手法——描写与对比

修辞手法——描写与对比语文课是学生们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课程之一,而语文老师在教授语文课程时,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外,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本文将围绕修辞手法中的描写与对比展开讨论,探究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

一、描写的力量描写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它通过生动详细的文字描述,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知事物的外貌、内涵和特点。

描写的力量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其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描写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场景背景等元素。

例如,在教授《红楼梦》时,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描写片段,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感受到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进而理解和思考作品中的情节和主题。

此外,描写还可以用于教学中的其他领域。

比如,在教授古代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描写诗句中的景物、情感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在教授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

二、对比的魅力对比是修辞手法中的另一种,它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达到强化表达的效果。

对比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力,也可以在教学中起到明确概念、加深理解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比如,在教授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在教授文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文言文中的文化内涵。

同时,对比还可以用于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比如,在教授议论文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观点的利弊,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论证。

在教授写景描写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的特点,让学生更好地抓住描写的重点和特色。

三、描写与对比的结合运用描写和对比是修辞手法中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两种手法,它们在语文教学中的结合运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语文教学: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语文教学: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一、基本概念及种类1、 修辞手法 :也叫修辞方法、辞格、辞式。

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

它是一种语言技巧,是服务于思想内容的。

修辞方法共有四十多种,但我们常见的有属于材料方面的: 比喻、借代、引用、摹状等。

属于意境方面的: 拟人、反问、设问、夸张、象征等。

属于词语方面的: 回文、歇后、析字等。

属于章句方面的: 排比、对比、对偶、反复、顶真 等。

修辞的目的在于增强说服、感染的力量,所以不但要懂得如何运用辞格,而且要针对实际情况的需要运用得好。

2、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叙述还可以分为 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

抒情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寓情于景等)。

描写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工笔细描、粗笔勾勒、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不同文体的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比如: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而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

表达方式的技巧还包括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如先叙后议、先叙后议、夹叙夹议等。

3、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艺术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然后是表达方式。

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各文体通用的有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等。

最新修辞手法及描写手法

最新修辞手法及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及描写手法修辞手法都有哪些?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通俗易懂,浅显明白。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重复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感情。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二、描写方法(写作手法)有哪些?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情,寄托感情;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三、表现手法有哪些?【衬托】所谓衬托即把两类或同一类不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或对比或映衬,使主体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对比】作用:突出人物(对比物)的特点(性格、品质),起突出强化的作用,彰显主题。

【悬念】亦称“紧张”。

一是引发下文情节,激起观众的情绪。

二是悬念有助于情节的展开。

《修辞手法——比喻》微课教学设计

《修辞手法——比喻》微课教学设计

《修辞手法——比喻》微课教学设计一、选题目的学生对比喻句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鉴于比喻句教学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

二、学习目标1.了解比喻句概念、比喻句的结构、表达效果和比喻句的类别.2。

能区别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增进对比喻的理解.3。

初步形成对比喻句的系统认识和理解。

三、学习过程大家好,从走进学校以来,不管是学习别人的文章,还是直接的写作,其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就是比喻,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讲一讲比喻的修辞手法。

1。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比喻.比喻俗称打比方。

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例: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露似真珠月似弓.这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比喻的结构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本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喻体),作比方的事物(比喻词),当然,这三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同时出现。

3。

比喻句的表达效果(1)化平淡为生动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春风是旋律,春雨是歌词,春花、春草是春的跳动的音符.(2)化深奥为浅显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3)化抽象为具体“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4)化无情为有情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4.比喻家族(比喻的分类)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1)明喻典型形式:甲像乙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犹如、宛如、好比、好似、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似… 等。

例句:A。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B。

太阳好比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

C。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之门。

(2)暗喻典型形式:甲是乙比喻词: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例如A。

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B。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典型形式:甲代乙比喻词:无(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例如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及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都有哪些?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通俗易懂,浅显明白。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重复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感情。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二、描写方法(写作手法)有哪些?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情,寄托感情;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三、表现手法有哪些?
【衬托】所谓衬托即把两类或同一类不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或对比或映衬,使主体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对比】作用:突出人物(对比物)的特点(性格、品质),起突出强化的作用,彰显主题。

【悬念】亦称“紧张”。

一是引发下文情节,激起观众的情绪。

二是悬念有助于情节的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