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依族传统体育

布依族主要居住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有200多万,占人口总数的90%。布依族在安顺地区的镇宁、紫云、六盘水及关岭、毕节地区也有分布,广西、四川、云南也有少数布依族居住。布依族是一个古老本土的民族,喜欢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在长期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吸收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成分,现今已成为人口较多的民族。布依族除了个别地区的少数人信奉天主教以外,多数人没有固定的宗教信仰,一般迷信鬼神。布依族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它与壮语和傣语有密切亲属关系,传统体育活动与壮族、傣族也有一定的联系。

归纳起来,布依族传统体育运动主要有以下项目:

1、跳竹竿

竹竿舞又称“打竹舞”、“跳竹竿”、“打柴舞”或“跳柴”,有着非常浓郁的乡土气息。每当重大节日或新谷登场时,人们都要聚集在一起跳竹竿,而且往往都是通宵达旦。场面豪迈洒脱,气氛很热烈欢快,深受人们的喜爱。跳竹竿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活动。 2、耍狮

布依族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有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舞狮是布依族中流传很广而且深受布依族人民喜爱的活动之一。布依族舞狮起源于三国时代,但在南北朝后才盛行起来,到元、明、清时期,此项活动得以广泛开展,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舞狮运动开展得不是很理想。但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思想观念不断的变化,这项古老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布依族主要聚居的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镇宁、紫云和关岭等自治县,凡布依族居住较多的乡镇几乎都有舞狮队,甚至有的乡镇有几十支舞狮队。布依族的舞狮活动是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的典型代表。布依族舞狮子,与其他民族的玩法风格小有不同。布依族人的“舞狮”“狮”由人装扮而成,头罩纸扎“狮头”,身覆彩布“狮身”,两人扮演的为“大狮”,一人独扮的为“小狮”。玩的时候一人扮武士持彩球在前逗引,“狮子”则在后随舞,翻滚纵跳,摇头摆尾。“舞狮”分文、武两种,“文狮”表现温顺,有舔毛、瘙痒、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得勇猛,有登高、跳跃、彩球、腾转等动作。

3、划竹排

三月三是布依族很隆重的祭祀日,初三祭山神,初四祭冰雹,初五祭龙潭(水神)。节日里,青年男女要举行划竹排的比赛,比赛结束后会下河打水仗、游泳等,在岸边的会唱起山歌,吹木叶。此项活动为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提供了好机会。

4、打陀螺

布依族的陀螺,其制作材料多为青铜木,形状很像漏斗,直径一般约为4到8厘米。布依族的打陀螺比赛有好几种形式,一种是比“凶”,即加快旋转的速度,并向对方的陀螺撞击,两个陀螺相撞之后,便停止抽打,陀螺先倒地的一方为输。另一种比“久”,这种比赛一般是在个人之间进行。还有一种比“快”,这种比赛的形式比较常见。

5、玩山

就是到山上去玩耍,这是布依族欢度节日的活动方式之一。每缝到了春节、六月六、七月半等传统节日,特别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好年景,姑娘们会穿上秀丽的衣裙,带上精制花包;小伙子则骑上配鞍的大马,揣起心爱的竖笛;老人吆喝着披红的水牛,背上调好的撒拉;小孩子们穿上节日的新衣,拿着彩色的鞭炮,一起聚集在固定的山岭坝子,进行跳舞、唱歌、吹撒拉、斗牛、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活动。青年男女进行丢花包等,以此来寻找自己的爱侣;老年人则凑在一起谈古说今。场景真是人山人海,到处洋溢着幸福欢乐的气氛。古时候,布依族主要以狩猎为生,当猎获了较大的野物,整个部落都要祭山神进行狂欢。后

来族人逐渐以农牧业为生,生活比较稳定,狂欢的形式逐步固定,这就是玩山的起始。布依族玩山的场所沿用了跑马坡、跑马坪等旧称,过去玩山主要是赛马活动,时代不停地变化,因此又逐渐增添了新的内容。一九八一年六枝特区的板照、常寨等地的玩山,增加了篮球、跳高、赛跑、游泳、跳远等活动。

6、秋千

布依族的秋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观音秋,又称为十字秋,由四个人同时在水车形的秋千上打转,夜间在秋千上挂上灯笼,别有一番情趣。另一种叫做夹板秋(又称磨秋),由一人着地转动秋板,另外一个人向上翘起做各种动作。

7、丢花包

康熙年间编纂的《贵州通志》蛮僚篇说:“仲家……于孟春跳月,用彩布编为小球如瓜,谓之花球,视所欢者掷之。”康熙以后,在各布依族居住的府、厅、州、县的方志中,对“挪花球”、“丢花包”均有记载,说明清代以后布依族的男女青年丢花包已普遍盛行。丢花包是在布依族男女青年之间流传的体育游戏活动,各地丢花包都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多在春节、六月六或七月半等民族传统节日期间举行。花包最早是以花布包作球形,后来改为枕形。有的一侧钉有提绳,有的则边缘缀有“耍须”,还有的四角缀有花边。枕袋里装有米糠、小豆或棉花籽。丢花包的方式是男女相对站立,各站一排,距离十多米,互向异性投掷。刚开始随意投,渐渐的改为爱慕谁就多掷向谁,如果对方也愿意多向自己投掷,就表示有情意,可以邀请定期幽会,以此来互相了解,加深感情。丢花包还有很多传说,据说很久之前,盘江一带有个布依族姑娘名为糠妹,长得比攀技花还美丽,不仅勤快、还很能干,向她求婚的人非常多。某一年的正月十三这一天,有七个青年一齐来向糠妹求婚。她想了想说:“你们后天吃过早饭以后,都到寨子边的草坪上等着,我丢七个布包给你们,谁要是拣到我最心爱的布包,我就和他成亲。”青年们走了后,糠妹用黄、青、红、白、绿、灰、蓝七种布做了七个和鹅蛋那么大的布包,里面分别装入粳米、粘米、糯米、小米、高梁、小麦、米糠。正月十五那天早饭过后,糠妹拿着七个布包来到草坪上,见到七个青年中有六个已经等在那里,她将布包向他们甩过去。大家争着去抢那些装有粮食的布包,只有那个装米糠的蓝包没人拣。晚来的青年满头大汗地跑来,看到只剩下了蓝布包,心灰意冷地拣起来。糠妹开始选自己心爱的布包了,她问那六个青年:“你们为什么来得这样早?”六人中有人回答:“为了早看到你,我起床后脸都没洗就来了。”有人说:“怕今早起不来,我昨晚吃过饭就睡了。”糠妹又问晚来的青年:“韦牛,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啊?”韦牛说:“今早我起床后,帮阿妈磨了五斗包谷,又上山砍了一挑柴,然后帮隔壁老孤奶家挑了三挑水,就赶后了。”听到这,糠妹大声宣布:“我最喜欢蓝色糠包。”就这样,糠妹嫁给了勤劳正直的韦牛。从此,盘江一带的布依族青年在选情侣时,兴起了丢布包。因为是糠妹起的头,她选中的又是糠包,因此叫做“丢糠包”。后来,糠包越做越精致、越漂亮,人们又叫它“丢花包”。

8、跳把式

布依族把兵器的种类称做“把”,演练时的动作和套路称做“式”,“跳”则为演练,“跳把式”因此得名。“跳把式”起源于民俗活动,在没有战争的时候,为了不使“把式”被忘掉,在一些祭祀集会中,就会把兵器拿出来练习,一是为了使这些兵器套路得以沿袭相传;二是为了练好武艺,防御和抗击前来冒犯的敌人。表演时八种兵器同时使用,其中大刀、三尖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跳把式套路比较多,以对刺、对杀、对打为主。无论用哪种兵器,都各有特点,即严格又很规范,动作即迅速又有力度,刚键利索。可以集体练,男女对练,单人练,武艺高强的人经常进行单练或者双人表演。

9、武术

布依族武术是布依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也是中华武术大家庭的重要部分之一。布依族武术文化如果从主客体的角度进行划分,主体为文化心理、价值取向等内在表现; 客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