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_法天贵真_的人生哲学浅析
庄子中庄子对人生哲学的原文与解析
庄子中庄子对人生哲学的原文与解析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庄子对人生哲学的原文及其解析,通过深入理解庄子的思想,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拓展我们对人生的认识。
原文:庄子有一句名言:“人定胜天”。
这句话出自《庄子·外物》一篇。
庄子以自然界的现象为例,通过描述大鸟飞行和小鱼游动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人生命运的看法。
他认为,人的奋斗和努力可以改变命运,超越天命的束缚。
解析:庄子之所以说“人定胜天”,是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潜能,不要被外部环境所限制。
他认为人是有自主能力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塑造自己的命运,不受天命的支配。
正如大鸟可以飞翔到天空,小鱼可以畅游于水中一样,人类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超越自己所处的环境,展现出更大的潜能。
庄子的这句名言体现了他对自由和追求的重视。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而不是墨守成规或者被外界所限制。
他主张人应该放下功利心和功成名就的追求,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只有在内心的平和与自由中,人才能够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内在的满足。
庄子对人生哲学的原文中体现了他的思想核心——追求自由和追求内心平和与宁静。
他呼吁人们不要被物质的追逐和功利的压力所限制,而是要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人生,追求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与幸福。
他认为,只有在心灵的超脱中,人才能够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总结:通过对庄子对人生哲学的原文及其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庄子鼓励人们追求自由和超越,不受外界的束缚。
他以自然界的现象为例,表达了人类追求内心平和与宁静的意图。
这种思想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通过超越功利的追求,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与意义。
法天贵真
法天贵真
法天贵真是道家文艺思想之一。
庄子反对儒家礼教而提出的美学原则。
语出《庄子·渔父》:“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跟儒家把“天”神化不同,道家把“天”看作为自然。
从儒家的神学天道观到道家的自然天道观,是哲学思想的根本变革。
继老子提出“道法自然”,庄子提出“法天贵真”的美学原则,这对历代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有极大的影响。
法天,就是崇尚自然。
刘勰说:“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文心雕龙·原道,)李白提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经乱离后天思流夜郎忆旧游书怀江夏韦太守良宰》)苏轼说作诗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伹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答谢民师书》)元好问称赞陶潜:“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论诗三十首》)清代赵翼说:“生平得意句,犹自自然来。
”(《瓯北诗抄,佳句》)无不体现崇尚自然的思想。
贵真,即反矫伪。
王充在《论衡》中首先提出:“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超奇篇》)因而主张作文要“黜其伪以存其真。
”《自纪篇》)刘勰提倡“为情造文”,“要约而写真”反对“为文造情”,“采滥而忽真”(《文心雕龙·情采》)至明代李贽著《童心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力反矫伪。
从公安、竟陵派,一直到提倡抒写性灵的袁枚,形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提倡写真实的传统。
法天贵真
庄子美学的审美源头,在法天贵真。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继承了老子法自然的哲学体系,把老子的“道”及其自然性落实到人生哲学和美学观念上。
所以他从“道法自然”出发,以自然天真作为美的最高追求。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最崇尚“真”。
尚“真”作为《庄子》中的重要思想,主要是通过“真人”形象、“真人”精神凸显出来。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诚不能动人。
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真者,所以受于天,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
在“法天贵真”这一命题中,有两个关键词:“天”与“真”。
这是庄子生命哲学的两个基本范畴。
“法天”与“贵真”,则宣示出庄子生命美学中,真的生存、美的生存以及自然生存、自由生存的基本原理。
《庄子》中“真”的含义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第一,契合天道、超越生死、放旷任性、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第二,追求天然、反对人为、反对雕琢。
第三,追求自然之美。
《庄子·天道》篇云:“夫道,极物之真,能守其本。
”“真”就是通达于天道,摒弃仁义礼乐,与自然悠然而在。
《庄子·秋水》篇云:“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牛马有四条腿,是天性,用辔头笼马头,用铁穿牛鼻,是违背自然的人为,不要以人为害天道,一切顺于自然,谨守天性,就可以回复到本真的境界,只有谨守自然之道,才能达到“真”的境界。
《庄子·大宗师》曾说“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
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
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人的内在本质是根源于、同一于天,而存在形式又常常与天相对立,只有“真人”能够做到“天”与“人”的不对立、不抵触。
庄子贵真思想浅论
一 .
“ 贵真” 之 渊 源
“ 知其 雄 , 守其雌 , 为天 下溪 。 为 天 下 溪 ,常 德 不 离 ,复 归 于 婴 儿 。” ( 第二十八章 ) “ 圣 人在 天下 , 翕 翕焉 , 为 天
“ 真” 字 一 词 虽 然 在 庄 书 之 前 极少 出现 , 但也并非 庄子首创 ; 在
“ 载 营魄抱一 , 能 无离乎 ?专
气致柔 , 能如婴儿乎 ?” ( 第 十章 ) “ 众 人熙 熙 , 如享 太牢 , 如 春 登 台 。我 独 泊 兮 , 其未兆 , 如 婴 儿 之未孩。” ( 第二十章 )
是 与庄 子 自然天 真 、自由率 性 的
生 命 理 想 紧 密 相 连 ,并 且 对 中 国
好坏的基本尺度 , 对 中国古代 文论 的发展也产 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庄子这 一“ 贵真” 思想做一番梳理
和探讨。
关键词 : 庄子
贵 真 自然
影响
在庄 子 的哲 学 思想 体 系 中 , “ 真” 是 一 个 占有 极 为重 要 地 位 的 概 念 。“ 法天贵真 ” 思 想 既 是 庄 子
皆 孩 之 。” ( 第 四十 九 章 ) “ 含德之厚 , 比 于 赤 子 。 蜂 虿 虺蛇不螫 , 攫 鸟 猛 兽 不 搏 。骨 弱 筋 柔 而 握 固 。未 知 牝 牡 之 合 而 睃 作 , 精 之 至 也 。终 日号 而 不 嘎 , 和 之 至 也 。” ( 第 五 十五 章 ) 婴 儿 的 心 灵 率 真 任 性 、纯 真 柔 和 、天 真 自然 ,不 囿 于 世 道 礼 俗, 因此老子要求 “ 复 归于婴儿 ” ,
2 .周 晓 明. 《 中国 现代 电影 文 学 史》
高等教 育 出版社 . 1 9 8 7 年3 月 基金 项 目:湖南省教育厅科 学研 究项
庄子贵真思想浅论
庄子贵真思想浅论作者:刘秋月来源:《文学教育》 2015年第15期刘秋月内容摘要:“真”是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庄子“贵真”思想以老子“婴儿”说为哲学源头,其本质上体现了一种率真任性、天真自然、真情真性的个体生命理想;它呈现出对自然真性的回归,既是对人为性的否定,也是对儒家礼乐文化的反驳。
同时,这种思想为后世的文学家所普遍接受,“真”因此成为了衡量一部作品好坏的基本尺度,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本文拟对庄子这一“贵真”思想做一番梳理和探讨。
关键词:庄子贵真自然影响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中,“真”是一个占有极为重要地位的概念。
“法天贵真”思想既是庄子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庄子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重要贡献。
庄子之前及与庄子同时代的典籍之中,极少讨论“真”字;直到《庄子》一书中,“真”字才开始大量出现。
而通观《庄子》全书,讨论“真”字最为集中的,莫过于《渔父》篇中所论述的“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一段话了。
在这段话中,庄子提出了“法天贵真”的思想,其中“贵真”是与庄子自然天真、自由率性的生命理想紧密相连,并且对中国古代文艺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一.“贵真”之渊源“真”字一词虽然在庄书之前极少出现,但也并非庄子首创;在《墨子》和《老子》两书中,“真”字分别出现了一次和三次。
而庄子“贵真”中所蕴含的自然天真之旨显然是承自老子而来。
《老子》一书虽未直接论及“贵真”思想,但与之比较接近且对之有直接影响就是老子对“婴儿”的赞美。
《老子》中提到“婴儿”的地方有五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第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第二十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第二十八章)“圣人在天下,翕翕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四十九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古代文言文解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
古代文言文解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被尊称为“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著作《庄子》中融合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庄子文言文的解读,探讨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要点和对今人的启示。
一、自由无为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无为,主张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以逍遥游的形式,描述了一个自由无忧的境界。
他认为人应当放弃人为的努力,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他不认同尘世间的功利和名利,主张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这一思想启示了现代人,在追求成功和财富时,应保持内心的平衡和自由,不被外界的物质所束缚。
二、相对主义思想庄子主张辩证思考和相对主义。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不存在绝对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在《庄子·达生》中,他以抱朴子和樵子的对话,阐述了相对主义的观点。
他认为万物之生不可离于生与死的相对,萌芽与衰败的相对。
这一思想表达了庄子对于世界的宏观观察和深刻思考,也给予我们启示,要超越表面现象,看待问题的多面性和相对性。
三、虚无主义思想虚无主义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怀疑和无为而治的观点。
在《庄子·齐物论》中,他以大鹏鸟的形象来形容了人们对于名利的执着和追逐,以及这种执着带来的束缚和痛苦。
他通过描述鸟飞无边、鲲跃九万里,来表达他对于自由无拘束的美好憧憬。
这一思想揭示了世俗名利的虚无和束缚,强调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自由。
四、自然观念庄子的自然观念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顺应。
在《庄子·齐物论》中,他通过描绘花草树木以及万物的生长变化,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界的赞叹和崇敬。
他认为人类应当像自然界一样,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顺应自然的规律。
这一思想提醒我们,要珍爱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孔子批判庄子的哲学思想中,也对当时流行的儒家学派提出了批判。
庄子的哲学思想解析
庄子的哲学思想解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庄子》被誉为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作,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长期研究庄子的过程中,我深入探索了他的哲学思想,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解析和分析。
首先,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以“道”为核心。
在《庄子》中,庄子对道的理解是深入而全面的。
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是一切存在的本源和规律。
庄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观点,强调人应当顺应自然,不要过分干涉和改变自然的本性。
他认为,人应当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通过与自然融合来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
其次,庄子强调“无为而治”的思想。
他认为,人应当放弃功利的追求,不要过分追求名利和权力,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和和自由。
他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观点,主张人应当以无为的态度对待外界的事物,不要过分干涉和操控他人的行为,而是要顺其自然,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庄子的哲学思想还包括了“自由自在”的观点。
他认为,人应当追求自由和自在的生活状态,不要被外界的束缚和限制所困扰。
他提出了“大同”和“道德经”的观点,强调人应当超越个人的利益,追求整体的利益和社会的和谐。
庄子还强调了个体的自我实现和独立性,主张人应当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
最后,庄子的哲学思想还包括了“虚无”和“无我”的观点。
他认为,人应当超越个体的存在,追求超越个人的智慧和境界。
他提出了“虚无”和“无我”的观点,主张人应当超越个人的欲望和私利,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他认为,人应当超越物质的追求,追求精神的升华和境界的提升。
综上所述,庄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的自我实现。
他的思想深刻而全面,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庄子的著作《庄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和智慧,对于人类的思想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庄子的人生哲学
庄子的人生哲学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庄子大师”。
他对生活和人生的看法独特而深刻,他的哲学思想融汇了自然观、人性观和生活智慧,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庄子的人生哲学,解析他对于生命、自然、自由和快乐的思考与观点。
一、心性自由——达到自由的境界庄子的人生哲学强调内心的自由。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自己的内心自由,摆脱繁杂的物欲纷扰,放下外界的压力和负担,保有一颗自由自在的心。
庄子用“逍遥游”来形容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认为人应该像自由的鱼游荡在大海中一样,随波逐流,自由自在地生活。
庄子的人生观强调心性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的心性应当与天地自然相通。
只有认清自己的本性,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自然和谐——顺应自然的法则庄子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他认为人生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顺应自然的法则,与自然达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他认为人生不应过于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应该顺其自然,放下攀比之心,真正融入大自然之中。
庄子对自然界的观察启发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他观察到自然界中万物生长、成熟、消亡的过程,并从中领悟到人类的生命也有着相似的规律。
他认为人生是一个循环不息的过程,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无法避免的命运。
因此,我们应该接受这个不可逆转的规律,珍惜眼前的每一天,活在当下,享受人生的美好。
三、自由心境——争取内在的自由庄子的人生哲学强调争取内在的自由,他认为人应该摆脱物欲的困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在他看来,世俗的欲望只会让人沉浸在无尽的追逐中,而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
庄子主张心境的自由,他认为只有摆脱对外物的执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乐趣。
他用“逍遥游”来形容他对生活的态度,提倡人们要像自由的鱼游荡在大海中一样,摆脱束缚,畅游人生。
四、快乐追求——在逍遥自在中寻找快乐庄子的人生哲学认为快乐是人生的追求目标之一。
他主张人们要在内心的自由和宁静中寻找快乐,而不是通过追逐外在的功名利禄来获得满足。
庄子哲学解析
庄子哲学解析【正文】庄子哲学解析庄子,又称庄子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被称为庄子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庄子的哲学思想涉及到人生观、自然观、道德观等多个方面,下面将对庄子哲学进行解析。
一、人生观庄子的人生观强调“无为而治”,即人应当顺应自然,不要刻意追求功利,让一切顺其自然。
他认为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常常会被纷扰困扰,心灵无法得到宁静。
只有抛弃功利心态,接受自然的安排,才能真正得到心灵的自在。
庄子的人生观充满了深邃的智慧,为后世的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自然观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中,自然被看作是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他主张人应当像自然一样,没有人为的干预和改变。
庄子认为人的干预只会破坏自然的平衡,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他通过自然界的现象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如蝴蝶梦,使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三、道德观庄子的道德观强调追求道德的境界,他认为道德并不是一种约束,而是心灵的自由。
庄子认为,真正的道德与道合一,只有心灵透彻地理解了道,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他反对绝对的标准和规范,主张注重个体的内在追求和自我完善。
庄子的道德观对于我们塑造良好的道德风貌,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宇宙观庄子的宇宙观是他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宇宙万物并不固定,而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他以“大道大,天地大”来形容宇宙的辽阔和无垠。
他思考宇宙万物的变化,提出了“化生之说”,认为万事万物的生成和变化是不可阻挡的。
这种宇宙观使人意识到人类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应当谦逊地追求自我完善。
五、人性观庄子的人性观强调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他认为人性的恶是社会习俗和环境作用的结果,只有通过觉醒和修行,才能恢复本性的纯善。
庄子的人性观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人们追求内心的善良提供了指引。
综上所述,庄子哲学是一种富有智慧和思辨精神的哲学思想,他的思想观点涉及到了人生观、自然观、道德观、宇宙观和人性观等多个方面。
庄子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人生的真谛、追求内心的自由以及塑造良好的道德风貌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庄子的思想主张了一种超越世俗束缚的自由境界——真逍遥。
他认为,人生并非追逐权势、财富和名声的过程,而是要达到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这种自由境界可以给当代大学生带来深刻的人生启示。
庄子的真逍遥思想提醒了现代大学生重要的价值取向。
在当今社会,很多大学生追求的是金钱、权力和地位,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才华出众、成功出人头地。
庄子认为这些追求只会让人们的心灵被世俗束缚,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
相反,应当追求心灵的自由,这是一个更加持久和宝贵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们应该重拾内心的纯真和快乐,不受现实条件的限制,追求真实的自我,摆脱物质追求的困扰。
庄子的真逍遥思想教导了当代大学生应对困境的心态。
现代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困扰,他们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
在这个时候,庄子的思想给予了他们一种正确的心态。
庄子认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多变和不确定的,我们不能控制一切,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当遇到挫折和困境时,大学生们应该学会释放自己,接受生活的变化,并从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力量。
只有放下,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快乐。
庄子的真逍遥思想呼吁当代大学生关注内心的成长。
如今,大学生们常常忙于追逐物质的满足和社会的认同,而忽视了内心的成长和修养。
庄子认为,人的内心是一个有无限潜能的世界,它可以超越现实的局限,实现真正的逍遥和自由。
大学生们应该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世界,培养自己的精神力量。
通过思考、修身养性、探索智慧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维、情感和人格素养。
庄子的真逍遥思想也提醒当代大学生要关注自然界的和谐。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了与自然世界的联系,将自己与自然对立起来。
庄子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皆有用,每一样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大学生们应该学会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反思自己对自然界的过度侵占和破坏,思考如何与自然界建立起更加和谐的联系。
《庄子·渔父》中“法天贵真”说刍议
《庄子·渔父》中“法天贵真”说刍议 ◎孙明君内容提要 《庄子·渔父》首次提出“法天贵真”此一哲学命题。
此命题与《庄子》内篇思想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可视为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的回顾与总结。
同时,此命题又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庄子思想的框架,吸纳了一些儒家思想的要素。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渔父》作者的思想总体上属于先秦道家思想,也要看到他提出的“法天贵真”说并不完全等于庄子思想。
战国时代,各种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渔父》的作者之所以提出“法天贵真”的命题,意在协调儒道两家思想以解决当时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较之于《楚辞·渔父》中的渔父,《庄子·渔父》中的渔父更加具有积极济世的思想意识。
关键词 庄子 渔父 法天贵真 《楚辞》〔中图分类号〕I206;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7-0025-05 直至今日,还有一些学者用“法天贵真”一词来概括庄子思想乃至道家思想,这是对庄子思想的误解。
“法天贵真”出自《庄子·渔父》。
《庄子·渔父》篇的作者是谁?在中国古代主要有两种看法:其一,《渔父》为庄子自作说,此说首创于司马迁。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曰:“(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紸箧》以诋襅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司马迁明确认定《渔父》篇是庄子自作,以“诋襅孔子之徒”为写作目的。
其二,《渔父》是后人伪作说,此说的代表人物是苏轼。
苏轼《庄子祠堂记》提出,庄子对孔子“实予而文不予,阳挤而阴助之”。
他认为《庄子》中有四篇伪作应该剔除,《盗跖》《渔父》两篇“则若真诋孔子者”,《让王》《说剑》两篇“皆浅陋不入于道”。
①一位是汉代伟大的史学家,一位是宋代伟大的文豪,两位都拥有众多忠实的信徒。
要辨别《渔父》篇的作者与时代问题,首先需要判断《渔父》的思想与《庄子》内篇的关系,如果两者差异明显就不是同一作者所为。
庄子中的哲学思想
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在古代中国哲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影响深远。
庄子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人们对世界的观念、生活的态度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探索庄子在其著作《庄子》中的哲学思想,以及其对于人们现代生活的启示。
一、自然与道庄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主张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该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他认为宇宙是自然而无欲的,人们应该追求超越个人欲望的境界,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宁静和平衡的境地。
这一思想与他强调追求道的理念相呼应。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是一种超越个体和事物的普遍规律。
他倡导人们追求道的境地,即超越个人欲望和私利,融入自然的统一之中。
二、无为而治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治理理念。
他认为人们应该以无为的态度来对待事物,在大自然面前保持谦逊和顺应。
他认为许多问题的解决并不需要过度干预和行动,而是要顺其自然地适应和接受。
他以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为例,认为宇宙运行自有其规律,人们不需要过度干涉,顺其自然即可实现社会秩序和个人生活的和谐。
三、自由心境庄子主张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他认识到个体的内心是一个自由的天地,可以超越世俗的琐事和困扰,达到宁静的境地。
他强调了放弃为名、利和权力的追逐,而是要专注于内心的自我修养和提升。
他认为通过内心的净化和提升,个体能够远离纷扰和烦恼,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四、相对主义庄子提出了相对主义的观点。
他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和价值都是相对的,不能仅仅依靠人的主观认知和判断来决定。
他以鱼和熊掌的故事为例,指出事物都有其相对的价值和意义。
他认为人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思维模式,不要过于固执己见和陷入狭隘的观念中。
五、人生观与生活态度庄子提出了一种豁达和宽容的人生观与生活态度。
他认为人生苦短,一切荣辱得失都是虚妄的。
他鼓励人们要宽容他人,不要过于计较和争斗,而是要平和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word精品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12中本6 班林天黎11 号一、道家思想起源的特性道家哲人老子不仅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哲学家,而且,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人也是中国古代最早对社会文明演进进行系统性反思、批判的思想家。
“批判性反思”的理论品格是道家哲学所具有的“思想起源的特性”集中体现。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次把“道”作为哲学范畴而给予系统化的论证,从而建立起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老子的“道”的思想对现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道家学的现实意义(一)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天之道,利而不害;从之道,为而不争。
”(第八十一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第七十三章)提出人类应按照道的规律来行动,反对妄为。
人的行为应该合乎天道,这些思想对现今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需要顺应自然之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具体表现在人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无节制与不合理的对待资源,产生由资源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资源大战。
老子“道”的思想就要求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不凌驾于自然之上。
(二)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
老子十分强调“道”的自然性与无为性,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以为天地人当效法“道”的自然性。
可见,在道家哲学中,“道”既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天地万物之本性和君王治国安邦之根本方略,也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和社会发展的终极境界。
“自然”则是对“道”存在状态与本性的客观描述,意指万事万物非人为的、不受外力干涉的存在方式,即“自然而然”、“自主而然”。
传统的宗教信仰认为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道'法自然”的观念否定了超自然意志的支配,具有无神论的性质。
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也就是说“道”顺任自然,各物在不受干涉的自然状态下反倒有更好的发展。
庄子“法天贵真”与其人性论
“ 法天 贵真 ” 中的“ 天” 即 是本 体 “ 道” , “ 法天” 也 就是效 法本 体 “ 道” r 4 ] 。之所 以“ 法天” , 庄 子 哲学 中
有两条 理 由 : 一 个 正 面 理 由, 即“ 真者 , 所 以受 于天
摘 要: 庄 子 哲 学 中“ 道” 既 存 于本 体 世 界 又 存 于 经 验 世 界 , 这造 成 了“ 道” 在 两个世界 的“ 割 裂” , 从 而 相 应 地 分 成
“ 道 之真” 和“ 道之气” 两个方面, 进而 , 这 种“ 割裂” 被 带入其人性论 中, 造 成 人 性 的“ 割 裂” , 则其人性相 应地分成“ 人
来 源 是“ 道” 。这样 , “ 道” 的 两 个 层 次 的 矛 盾 就 被 带
作为 本 体 的 “ 天” 是 一 切 存 在 的根 基 和价 值 之 源 。
对于人 来 说 , “ 真” 是“ 道” 之“ 真” , 即本 体 的 实 际存 在状 态 , “ 天” 将“ 真” 赋予人 , 那 么人 则 成 为 了 具 有 “ 真” 并能 自觉 到 “ 真” 的存 在 者 , 这 是 人 的优 胜 之 处 。根据 生命 中拥有 的“ 真” , 人 能够 自觉 到 “ 天” 相 对 于万事 万物 的优 先性 和必 然性 , 同 时也 能够 自觉 到“ 天” 的无 限性 和 永 恒 性 对 于 人 的 有 限 性 和 流 变 性 的消解 。因此 , 人 在生 命 内部 自发 地产 生 对 “ 天” 的 向往 与 效 法 的 冲 动 , 但 这 种 冲 动 常 被 现 实 所 遮 蔽 。庄 子“ 法天贵真” 的 口号 震 醒 了 正 在 现 实 迷 宫 中徘徊 的人 们 , 使 人 重 拾所 遗 忘 的人 生 任 务 , 重 新
从哲学思想解读《庄子》的内涵
从哲学思想解读《庄子》的内涵从哲学思想解读《庄子》的内涵有关于庄子的哲学,大家多少都有涉猎,他的核心是“庄学”思想,他提出要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层面超越出来,以达到庄子人生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逍遥。
一、庄子生活的道隐时代庄子虽然是春秋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与当时儒、墨两家等主流学派格格不入。
其他家学派主张入世治国,然而道家学说却主张出世修身,庄子本人更是其志不在治国这一方面,而是追求个人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要求过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
庄子出生在平民阶层,也因此战国乱世平民的不幸他都遭遇过,平民的痛苦他也感受过,平民的水深火热的生活情况他也目睹过,于是他的作品是站在平民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人生的话题。
他目睹了平民阶层对于改善生活环境、改变周围世界的一种无助与无奈,因而悟出了世事无常,人在自然中是何等的渺小与脆弱,人本身的遭遇有时是上天冥冥中注定的,是无法改变的,是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一种无力与孤独。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自己的功名和政治抱负竞相游走于各国诸侯之间,阐述自己的思想学说,为诸侯富国强兵而出谋划策。
甚至在诸子学说中也没有所谓的是与非之别,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诸子百家都是攻击其他学说主张来证明自己学说主张的正确性。
特别是儒墨之间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各家学说互相诋毁,甚至出现了重大的理论矛盾。
生活这样一个大道消隐、正义无存的世界环境当中,诸子百家争相为自己诸侯君王提供统治服务,甚至不惜依靠压迫平民来获取诸侯君主的信任与支持。
人身自由间接地被诸侯君主所掌控和摆布,失去了相对的人身自由,逐渐变得身不由己而言不由衷。
这是庄子等崇尚自由的知识分子所不堪入眼的,因此他选择了消极避世,注重自己内心,顺从自然的生存法则,进而寻求自由洒脱、无所羁绊的精神世界。
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他从物质存在的形式,物质的运动、发展、变化去阐述大自然运行的规律。
二、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道”是庄子哲学思的精髓和思想核心,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占据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庄子看来,世界万物的起源来自于“道”。
庄子中的哲学思想与生活智慧
庄子中的哲学思想与生活智慧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对于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庄子的哲学思想不仅仅只是理论上的思辨,更是关注于人生的实际应用。
在庄子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关于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的启示。
一、天人合一的观念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然本性,摆脱对外在世界的依赖和束缚。
他提出了“逍遥游”的概念,意味着远离尘嚣的人可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庄子的这种观点给我们启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不要被外界的干扰所迷惑,从而实现内心的和谐平衡。
二、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庄子强调人应该以自由自在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变化。
他以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比如水、风、鸟等来诠释人生的无常性。
庄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思想,即无需强求,顺其自然。
他认为,人生就像大自然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循环,如果我们能够顺应这些规律,就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
庄子的这种态度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于功利和外在的成功,而是应该在内心中寻找真正的平和与快乐。
三、相对主义的看待事物庄子提出了相对主义的见解,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没有绝对的道德或真理。
他以“蝴蝶梦”为例,让人们思考现实世界的可信性和真实性。
从庄子的角度来看,人应该保持对事物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知,并且能够看待事物的多个角度。
这种看待事物的方式,让人们能够保持开放的思维和宽广的眼界,避免狭隘的观点和偏见。
四、身心合一与自我实现庄子强调身心合一,主张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自我实现。
他提倡个体的内在修炼和心灵的宁静。
庄子在《养生主》中提到:“无以明志,无以明好。
无以知其所由,无以知其所归。
”他认为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明确自己的追求和境界,并且能够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归宿。
庄子的这种思想启示我们,要通过内在修炼来达到身心的和谐,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五、虚无主义与博爱思想庄子的思想中融入了虚无主义的元素,他对世俗生活和权力的追逐持有怀疑态度。
庄子_法天贵真_的美学解读
庄子“法天贵真”的美学解读黄丹纳任姿楠提要“法天贵真”是庄子生命哲学生命美学的核心命题。
由“天”与“真”两个基本范畴和“法天”与“贵真”两个子命题组成的这一核心命题,集中地体现了庄子生命哲学生命美学的三个基本的理论层面:本原论、境界论、创生论和他所追求的自由(无待)生存、美的生存的生存理想。
关键词庄子法天贵真美学《庄子》一书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美学范畴和命题,其中“法天贵真”可说是庄子生命美学的一个核心命题。
《庄子·渔父》借渔父之口对“法天贵真”作了简要的表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诚不能动人。
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真者,所以受于天,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
在“法天贵真”这一命题中,有两个关键词:“天”与“真”。
这是庄子生命哲学的两个基本范畴;还有两个子命题:“法天”与“贵真”,则宣示出庄子生命美学中,真的生存、美的生存以及自然生存、自由生存的基本原理。
所以,有必要从美的生存、美的创生着眼解读这两个范畴和两个命题。
一“天”与“真”“天”和“真”是两个彼此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概念。
先说“天”。
在一部《庄子》中,“天”字几乎俯拾即是,而其中作为哲学范畴的“天”主要有四层含义:一是与“人”对举的天然之“天”;二是与地对举的天、地之“天”;三是作为自然规律与法则的“天道”之“天”;四是作为老庄哲学的最高范畴的“自然”之“天”。
在《庄子》一书中常常是“天”、“人”对举。
“天”指天然生成,天赋本性,故可谓天然之“天”。
例如《庄子·秋水》(以下凡引《庄子》均只注篇名):“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勿以得殉名。
”王先谦《庄子集解》(以下引用一律简称《集解》)对此解释说:“勿以人事毁天然,勿以造作伤性命,勿以有限之得殉无穷之名。
浅析庄子人生哲学
浅析庄子人生哲学浅析庄子人生哲学摘要:庄子的人生哲学世界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其中对精神自由的探讨是其人生哲学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本文在探究庄子人生哲学的社会现实成因以及认识论成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研究了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特色与最终归宿——精神自由。
并结合当今社会现实生活,辩证分析了庄子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与不足。
倡导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寻求其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意义。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精神自由一、庄子人生哲学简介及成因(一)庄子人生哲学简介《庄子》中记述过一个有名的“庄周梦蝶”的故事。
庄子曾经梦到自己化成了一只蝴蝶,飞得很快活;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还是庄周,恍惚迷离间,就有点分不清是自己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自己了。
这个故事体现了一种物我不分的化境,一种忽视外在,重视精神生活的人生态度。
这种半梦半醒的状态,是人和世界发生关系的瞬间,其自我意识似乎尚未从世界客观存在的意识中分离出来。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庄子所推崇的便是人类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先天状态,一种主张顺应自然、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
在对待人生问题上,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哲人先贤为我们留下了不可胜数的精神财富,而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以其汪洋恣肆的哲学篇章以及绚烂夺目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引起了无数文人学者的共鸣。
(二)社会现实成因人生哲学是建立在对人和人类社会认识的基础上的,要想更好地认识庄子的人生哲学,首先我们就要充分了解认识庄子的生平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出生在风云多变、战乱不断的战国中期。
他社会地位低下,至多当过管理漆园树的小吏。
这一职位使他既有机会了解社会上层的黑暗,又有机会与下层劳动者和睦相处,他的深厚的的文学素养大概也是这一时期打下的基础。
庄子到了晚年生活更加窘迫,有时得靠打草鞋为生,有时还得去借贷。
对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状态的深刻体悟与其自身开放旷达的心灵都使庄子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深恶痛绝,对残暴无道的国君也无比鄙视,却对各种劳动者和贫困的残疾者流露出同情和赞颂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珠玑, 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耶 ! 何以加 此? 弟子曰: 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 庄子曰: 在上为乌鸢食 , 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 何 其偏也。 庄子对自己后 事的看法 , 一任自然, 十分旷达 , 大大超乎常人。 齐物论 出: 中庄子从 道的立场 , 对 生死哀乐关系作 了哲学 论述。指 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 ; 方可方不可 , 方不 彼亦一是非 , 此亦一是非。 彼是 可方可。
复, 与天为一。天地者 , 万物之父母也。 说明 人乃自然之子, 形体健全 , 精神饱满, 应与万物 之父母融为一体成就大我。 庄子 时期人与自然融洽无间的情状 : 描述了上古 神农之世 , 卧
其和 , 故我 修身 千二 百岁 矣, 吾 形未 尝 衰。 阴阳、天人和谐也。守一处和 , 形神双超越 , 乃 可长生。 庄子 认为神农、黄帝乃守一处和、 法天贵真的典范。 若乎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 无誉无訾 , 一龙一蛇, 与时俱化, 而无肯专为。 一上一下 , 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 , 物物而 不物于物 , 则胡可得而累耶! 此神农、黄帝之法 则也。 不物于物 , 不为物累, 一龙一蛇 , 提出守一处 与时俱化 , 浮游于大道之中 , 与自然和谐相处, 乃炎黄二帝长生之法则。 大宗师 宁。所谓 和、法天贵真的具体修行法。一曰坐忘 , 二曰撄 撄宁 , 即排除外物干扰 , 保持心地 写道: 吾犹守而告之 , 三日而 九日而后 七日而后能外物 宁静。 大宗师 后能外天下,
导致人的自然本性的丧失。世俗生活中多方面的 欲望 , 正是自然本性败坏和丧失的根源。写道: 且夫失性有五 : 一曰五色乱目, 使目不明; 二 曰五声乱耳, 使耳不聪; 三曰五臭薰鼻 , 困惾中 颡; 四曰 五 味 浊 口, 使 口 厉 爽; 五 曰 趣 舍 滑 ( 乱) 心, 使性飞扬。此五者, 皆生 ( 性 ) 之害
责任 , 不为社会做贡献, 这种人生观不足为法。 不过 , 庄子思想的主旨毕竟是为了追求 真 的人生的更高精神境界。 悦生恶死 的庸人情怀
二、 安时处顺 , 超越
莫得其偶 , 谓之 道枢。 大化 流行, 阴阳 调和, 人不能不生 ; 阴长 阳消 , 阴亢阳 微, 人 不能不 死, 生生死死 , 任运自然 , 无喜无悲, 作个形神 超越、旷达顺天的自在人 , 这就是悟道归真的真 人。关于所谓真人 , 庄子 写道: 古之真人, 不知悦生 , 不知恶死; 其出不 讠斤 ( 欣 ) , 其入不 距; 翛然而往 , 翛然而来而已 。是之谓不以心捐 ( 损) 道, 不以人助天 , 是之谓真 人。 庄子宣 扬这套超乎常情的生死观 , 具有双重意义。一是 诱导人们 安时处顺 , 不要被 悦生恶死 的 世俗情感时刻纠缠自己; 不要把生死问题看得过 分严重, 待以平常心摆脱庸人气息。二是为了以 至人为典范, 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不要让世俗的 纷扰 , 打破天人之间的和谐 , 侵蚀纯良的心灵。 德充符 写道 : 生死存亡, 穷达贫富 , 圣与不 肖, 毁誉、饥渴、寒暑, 是事之变 , 命之行也, 日夜相代乎前, 而知不能规 ( 窥 ) 乎其始者也, 故不足以滑 ( 乱 ) 和 , 不可以入于灵府。 这里 告诉人们 , 世事变化无常 , 日夜相代乎前 , 人 们无法逆料, 只应安其命 , 顺其变 , 生死问题亦 复如是, 重在不以世事扰乱和谐的生活 , 侵袭安 静的心灵 ( 灵府 ) , 做一个旷达自在的真人或至 人, 才是人生终极目标。 三、 形全精复 , 憧憬 庄子 恃。认为 : 与天为一 的至德之世
九州 , 谷食之所生, 舟车之所通, 人处一焉。此 其比万物也, 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 生在世 , 实 为渺 小 , 无 异马 体 之 一毛。又 说:
庄子
法天贵真
的人生哲学浅析
109 我守其一以处 处其和 者, 调和
天地与 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夫形全精
知, 汝神将守形, 形乃长生。 守其一 者, 坚守大道也,
注重舒展旷达胸怀 , 着重端正人在 天生 万物人为贵 自 号物之数谓之万 , 人处一焉。人卒 说明人
宇宙间的位 置, 从不以
记述了另一则寓言。庄子临死 , 同其弟子进行了 一场关于厚葬的辩论。这一辩论更加显示了庄子 旷达的生死观。 庄子将死, 弟子欲厚葬之 。庄 子曰 : 吾以天地为棺椁, 以日月为连璧 , 星辰
则居居, 起则于于。民知其母 , 不知其父, 与麋 鹿共处。耕而食 , 织而衣 , 无有相害之心, 此至 德之隆也。 又说 : 至德之世, 不尚贤, 不使 能。上如标枝 , 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 相爱而不知以为仁, 实而不知以为忠, 当而不知 以为信。蠢动而相 使, 不 以为赐。是故行 而无 迹, 事而无传。 庄子 所描述的人与人、人 与麋鹿相处 , 无有相害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 具有如下特征。 民如 野鹿 , 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 互不相害 , 亲近和谐。人与人之间,
能外生。已外生矣, 而后能朝彻; 朝彻 , 而后能 见独 ; 见独, 而后能无古无今 ; 无古今 , 而后能 入于不死不生。 其名为撄宁。 外生死而后 见 朝彻 , 即进入 物我双忘之境 ; 进而达到
独 , 即冥合大道。然后乃可无古无今, 不生不 死, 脱离世俗 生活的纷扰 , 保持永远宁 静的心 态。所谓 坐 忘 , 表 现为 墮肢体 , 黜 聪明, 。即 遗忘肢 大通 境 界。 离形去知 , 同于大通。此 谓坐忘 为一体。如 此达 到天 人合 一 的 齐物论 描述至人的特殊功能道:
体, 抛开聪明 , 脱离形骸 , 丢掉智慧, 与大道合 至人神矣:
大泽焚而不能热, 河汉冱而不能寒 , 疾雷破山而 不能伤, 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 乘云气, 骑日月, 而游乎四海之外 , 生死无变乎己, 而况 利害之端乎! 写道 : 为何至人能达到焚而不热 , 冱而 达生 用一比喻以作回答, 彼得全于酒而犹 不寒 , 疾雷不伤 ?
也。 要想超越 就应如 老子
与物 相刃相靡 主张 ,
的 尘世纷扰,
少私寡欲 , 拒斥名利权
势等 物欲 诱 惑, 保 持纯 洁天 性。 故庄 子主 张: 为善无近名 , 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 可以 保身 , 可以全生。 摆脱名利的桎梏, 奉行自然 中道 , 乃可保有生命 , 成全天性。庄子的人生哲 学正是以超脱世俗生 活, 保全自然 本性为出发 点。如何才能做到 缘督以为经 , 即以遵循无 为不争的中道为处世准则 ? 庄子用庖丁为文惠君 解牛的寓言, 揭示养生全性的奥妙。庖丁解释他 解牛过程的奥秘说 : 彼节者有间 , 而刀刃者无
志庆论文
庄子
法天贵真
的人生哲学浅析
*
唐 明 邦
旷达豪放的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 对发 展老子开创的道家学说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 关 于人生哲学方面的独 特思想, 尤其 值得深入研 究。这不止对当今道 教思想的发展 有其理论意 义, 对于当今之世, 人们构建人生哲学亦不乏现 实借鉴价值。庄子生活在利欲熏心、权势倾轧的 封建社会 , 熟悉各流社会人物的面孔, 不忍与之 同流 , 从而形 成傲世独立的清 奇思想 , 铸就与 儒、墨、名、法诸家大相径庭而为人们广泛重视 的人生哲学, 影响极为深远。 一、少私寡欲, 摆脱 与物相刃相靡 的世俗纷扰 庄子认为 人们有生 之后, 就 陷入功 名、利 禄、权势的罗网 , 苦苦挣扎, 难以摆脱。这样的 世俗生活, 是 人们面临的最可 悲哀的恶 运。他 说: 一受其成形, 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 其行尽如驰, 而莫之能止 , 不亦悲乎! 终生役役 而不见其成功, 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 , 可不哀 耶? 人谓之不死 , 奚益 ? 庄子的看法反映了封 建社会里人们受世俗生活拖累而困顿不堪, 又难 以摆脱的悲观心态, 并将这种心态夸大为一切人 无可奈何的必然命运 , 以此建立其世界观、宗教 观。 庄子 靡 认为这种与生俱来的 与物相刃相 的世俗生活的纷扰, 严重败坏了纯良天性,
Hale Waihona Puke 厚。以无厚入 有间, 恢恢乎 其于游刃必 有余地 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动刀甚 善
微, 謋然已解 , 牛不知其死也 。 文惠君曰 :
哉! 吾闻庖 丁之言 , 得养 生 焉。 这 个比 喻表 明, 应对纷繁的世俗生活 , 应如解牛一样, 要善 于瞄准事物中的薄弱环节 , 用微薄力量 , 巧妙周 旋加以克制, 避免以硬碰硬, 从而实现柔弱胜刚 强的处世、养生之道。在庄子看来, 人生在世, 时刻经受着世俗关系的纠缠, 以及个人情欲的冲 动, 必须坚决摆脱它、抑制它, 顺从自然之道, 保全自然本性, 才能超越自我而自由自在。 庄 子 靡 主张涵养人 的自然性 , 远 离 的世俗情欲的纷扰, 才能建立 与物相刃相 万物一府, 写道:
之心 , 亦无仁义忠 信等道德意 识。相互 交往, 无有芥蒂 , 从不尔 虞我诈。既无 恩德, 亦 无怨 尤。 耕而食 , 织而衣 。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无有剥削欺诈行为。 上如标枝 , 在上者如酋长 之类 , 不过如树木之有标枝, 自然而然较别枝凸 出, 一律平等 , 并无特权思想, 不会仗势欺人。 男女之间 , 随意相处, 自由交媾, 无夫妻名分, 无特殊责任, 故 民知其母 , 不知其父 。这里 所描写的是上古母系氏族社会和早期农耕社会的 原始生活 , 没有阶级压迫 , 没有特权等级, 氏族 成员自由自 在, 耕 而食, 织而衣 , 无有相 害之 心, 过着协同一致的集体生活 , 与麋鹿等驯良兽 类和谐相处, 互不侵犯。男女之间, 自由交往。 充分显示了 天人合一 活的永恒典范。 四、 撄宁坐忘 , 涵养 庄子诱导人们不 生, 不恶死 , 不拘于俗 朝彻见独 的至人境界 不悦 的安乐自在景象。庄子 认为这样的 至德之世 , 理当成为人类社会生
夫醉者之坠车, 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
与物相刃相靡 ,
而犯害与人异 , 其神全之也。
守其一, 处其和 ,
生, 人之所欲 ; 死 , 人之所恶。生死问题, 无人不关心 , 乃人生哲学中一 大问题 , 无可回 避。庄子极少论述人的生命的社会价值 , 不去探 讨 死有重于泰山, 有轻于鸿毛 写道: 的问题, 却有 其与众不同的生死观。通过不同寓言, 作了充分 表述。 养生主 老聃死, 秦失吊之 , 三 适来 , 夫子 哭而出。 老聃的弟子认为秦失对朋友之死, 不 够沉痛, 未免薄情。秦失解释道 : 时也 ; 适去, 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 哀乐不能 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 ( 悬 ) 解。 这是说匆匆 而来 , 应时而生 ; 匆匆而去, 顺理而死。或生或 死, 来去自然, 正如古人所说 : 死亡乃解除死者 倒悬之苦 , 不必沉痛悲伤 ! 至乐 更描述庄子 与人 妻死 , 他鼓盆而歌的故事。 庄子妻死。惠子吊 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 歌, 不亦甚乎! 庄子辩白 道: 居, 长子、老身。死, 不 哭亦 足矣 , 又鼓 盆而 察其始而本无 生; 非徒无生也 , 而本无形; 非徒无形也, 而本 无气 ; 杂乎芒芴之间, 变而有气, 气变而有形, 形变而有生; 今又变而之死, 是相与为春秋冬夏 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 , 而我嗷嗷然随而 哭之 , 自以为不通乎命, 故止之。 庄子认为人 的生命本乎一气 , 气聚而成形 , 乃有生命; 死则 复归于气, 正 如春夏秋冬四时 的变化 , 自然而 然, 应坦然对待 , 不必悲伤。号哭乃是 命 不通乎 的表现, 惠子的责怪 , 不通命理。 列御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