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姓与氏
母系制社会 姓 -- 族号 一个老祖母带领儿孙们 生活在一起,这个只知 其母不知其父的群体就 是一姓。姓的作用:一 是标明血缘关系;二是 区别婚姻,即同姓不婚。 父系制社会 氏 -- 姓的分支
秦汉时代
后起的称号
随着子孙的繁衍,人 口的增加,一个部族 分为几个分支,散居 各地,每支都有一个 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 这就是氏。 氏是母系制向父系制 过渡的产物。 进入夏、商、周三代,贵者有 氏,贱者无氏

1.忌用生僻字 2.起个双名不易重 3.回避常用名


典雅、境美
思考题
• • • • • • • 1.姓、氏的区别 2.姓氏的主要来源 3.中国古代姓氏混杂的原因 4.郡望 5.名与字的关系 6.避讳 7.谥号、庙号、年号、尊号
从“姓”到“氏”
• “氏”的产生略晚于姓,随着人口增加为了 在同一母族中区分各个分支,每个分支就采 用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代号,这就是氏。 • “黄帝轩辕氏,姬姓”“炎帝列山氏,姜姓” • 进入夏、商、周三代,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 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 • 如:夏王族姓姒,后来分出夏、曾、褒等氏 商王族姓子,后来分出殷、边、宋等氏 周王族姓姬,后来分出王、张、吴等氏
3.帝王称号——年号
【年号】
帝王用以纪年的 称号。多用二字, 也有用三字、四 字的。
明太祖洪武帝
明成祖永乐帝
清世祖顺治帝
清圣祖康熙帝
明神宗万历帝
明思宗崇祯帝
清世宗雍正帝
清高宗乾隆帝
注:⒈ 汉武帝时始用年号纪年,直至清末。 ⒉ 明中叶以后,称帝王多用年号,如:崇祯(庙号毅宗,谥 号烈帝)、乾隆、光绪。
3.帝王称号——尊号
慈禧的尊号:慈禧 慈禧的尊号:慈禧端佑 慈禧的尊号:慈禧端佑康颐 慈禧的尊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 慈禧的尊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 寿恭 慈禧的尊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 寿恭钦献 慈禧的尊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 寿恭钦献崇熙
七、今人取名原则
1.不选多音字 2.声韵选择要讲究(南 尼兰,李尼丽,孙存春) 3.字型结构有变化。 ( “国园园”、“林杨 桦”、“吕昌晶” ) 4.避免谐音意不美。 如,范婉(饭碗)、侯 岩(喉炎)、胡丽晶 (狐狸精)、杜子腾 (肚子疼)
五、全国姓氏数量
• 《百家姓》编写于宋朝,内收当时常见单姓 408个,复姓76个。 • 最新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一共收录 了23813个姓氏。其中,单字姓6931个,复 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 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 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 个。笔画最少的姓为1笔,笔画最多的姓为30 笔。 • 人口数量最多的姓氏是李王张刘。
宋 江
吴 用 顾大嫂 鲁智深
智多星
母大虫 花和尚 及时雨
3.帝王称号——谥号
【谥号】
帝王、贵族、 大臣等死后,
褒义
周文王 - 修德来远 齐桓公 - 辟土服远 汉武帝 - 刚强直理 周厉王 - 杀戮无辜 晋灵公 - 无道见杀 隋炀帝 - 朋淫于家
依其生前事迹
追认的一种褒 贬善恶或寄以
贬义
同情的称号。
五、全国姓氏数量
• 最简单的姓“一” • 中国笔画最少的姓为一,一是僳僳族姓,由 乙姓衍化而来,江苏无锡、上海、安徽淮南、 江西永修、山东嘉祥等地均有一姓。字数最 多的姓是藏族十字姓“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 多”,西藏有此姓。
六、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一)名 名的种类: 小名(乳名、奶名) 阿瞒、阿斗、稚奴 仅用于家族内部,偶尔也流行于亲戚或熟友之 间。 大名(学名、官名) 纪昀、毛泽东
中国文化概论
主讲教师 刘霞
第四章
• • • • • • •
姓氏与名、字、号
一、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二、姓氏的主要来源 三、古代的望族与大姓 四、姓氏的混杂与谱牒 五、全国姓氏数量 六、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七、今人取名的原则
一、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 中国的姓氏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当时人们 按照母系的血缘分为若干个氏族,每个氏族 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就是“姓”。 • 《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 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 • 上古母系氏族的人普遍“知母不知父”。用 姓来区分各个母系氏族的血统,同姓不婚。
空字法
遇到需避讳的字,空 字不写,或用“某” 、 “讳” 、“囗”代替 。
缺笔法
遇到需避讳的字,不 写原字最后一两笔。
六、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二)字 古人的字,一般因名而生,和“名”有着 或多或少的关系,古人有云“闻其名即知其字 ,闻其字即知其名。”
《谷梁传· 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 而列丈夫。” 《礼记· 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 《礼记· 内则》:“女子十五笄而字。”

六、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三)名与字的相互关系:
• 意义相同(曹操,字孟德;诸葛亮,字孔明) • 意义相关(岳飞,字鹏举;赵云,字子龙) • 意义相反(赵衰,字子余;吴平,字君高;罗隐, 字昭谏) • 五行相生 明代帝王以金木水火土取名,如明成祖朱棣 (木),明仁宗朱高炽(火),明英宗朱祁镇 (金),明宪宗朱见深(水)。 • 排行为字(班固,字孟坚,欧阳修,字永叔)
麦 巫 朱
避讳改氏或皇帝赐姓
以先祖的字或谥号为氏
孔丘 宋国公孙嘉之后,嘉字孔父 庄辛 楚庄王之后 弗拉基米尔(名)•伊里奇(父名)•乌里扬 诺夫(姓)
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
贵族妇女称姓法
类 别 称 姓 法 孟姜 叔姬 举 例 伯姬 仲子 季芈mǐ
未嫁女子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伯孟、仲、叔、季 + 姓 所出国名 + 姓 配偶受封国名 + 姓 嫁给国君
六、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一)名 名的字数: 三代、秦时代取名以单名为主: 孔丘、孟轲、庄周 西汉,仍以单名为主,但双名开始流行: 司马相如、霍去病、董仲舒 西汉末年,王莽复古改制,“双名之禁”: 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 六朝后,双名又开始流行: 陶渊明、王羲之、顾恺之
避讳
古人在说话或行文中凡遇到与君主、圣人、尊长者名字 相同的字,不得写出或说出,而是用其他方式替代。这种变 换称呼的方式就是避讳。其中必须回避的名字就称“讳”。
同情
晋哀公 - 早孤短折 鲁悼公 - 年中早夭 楚怀王 - 客死他国
注:周至南北朝时期,称帝王只称谥号。唐以后谥号加长,不便 称呼,改称庙号。
3.帝王称号——庙号
【庙号】
皇帝死后,在
汉高祖 宋太祖 元世祖 唐太宗 宋神宗 清高宗
开国皇帝
太庙立室祭祀
时特起的写在
灵位上的称号。
注:唐以后,帝王谥号加长,不便称呼,多称庙号(“唐明皇” 为谥号,全称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3.帝王称号——尊号
【尊号】
帝王、帝后生 前接受含有尊 崇、赞美的称 号。
始于秦始皇。 《史记· 秦始皇本纪》:“臣(李斯 )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 有地皇 有泰皇,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 泰皇’”。 唐玄宗——开元天地天宝圣文神武 孝德应道皇帝
注:少数特殊人物有尊号 孔子: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关羽: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姓 与 氏 合 一 , 统 称 为 姓 。
姓,人所生也,从女, 从生,生亦声。 姜 姚 姬 嬴 姒sì 妫guī
二、姓氏的主要来源
称 氏 法
夏 韩 商 魏

周 郑 秦 侯 齐 蔡 楚 宋 燕

以受封的国名为氏
以姓为氏
以居住地名为氏 以排行次第为氏 以先祖官职为氏 以先祖职业为氏
姜 姚 姬 嬴 姒
东门 西门 东郭 南郭 南宫 伯 仲 叔 季 司马 米 金 谷 李 司空 司徒 屠 乐正 优 卜 夏侯 陶 祝
(四)号 成年之后,在有了名、字之后,根据本人的意 向或特征而定的一种称呼。表现本人的性情理想和 兴趣爱好。 1.别号 杜甫——“少陵野老” 李白——“青莲居士” 苏轼——“东坡居士”
唐伯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清代画家——“二百砚田富翁” 清代刘庠—— “十三经老人”。
(四)号 2.绰号 如《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人人皆有诨号。
避讳约起于周代,盛行于隋唐,宋最为严格,直到民国
废除帝制才废止避讳。 关于避讳,唐代有“二名律”和“嫌名律”。二名律是 指两个字的名不普遍避讳(孔子母亲名“征在”,孔子就曾 单用“征”和“在”),嫌名律是指与名音同、音近的字不
避讳。
陈垣《史讳举例》是避讳专著,195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避讳
避 讳 方 法 避 讳 举 例
齐姜 晋姬 秦嬴 陈妫guī 秦姬 芮姜 息妫 江芈 赵姬 赵衰妻 孔姬 孔圉妻 棠姜 棠公妻。棠,邑名 武姜 郑武公妻 文嬴 晋文公妻 穆姬 秦穆公妻
已嫁女子
配偶的氏、邑名 + 姓 嫁给卿大夫
配偶或本人的谥号+姓
三、古代的望族与大姓
• 自汉魏以来,姓氏不仅标志一个人的血统, 也标志着一个人的门第和地位。门阀制度使 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豪门大族享有社会 的某些特权。 • 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深入人心,即使少数民 族政权内部也模仿汉族来区分姓氏的贵贱。 • 郡望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望, 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人们注重出身, 看重门第,是封建社会普遍的社会心理。 (如韩愈自称“昌黎人”,李白为其父仲卿 作碑称其为“南阳人”)
遇到需避讳的字,改 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 改字法 字。避讳以此法为主。
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柳宗元 《捕蛇者说》改“民风”为“人风”。 苏洵父名苏序,苏洵文中改“序” 为“引”,苏轼改“序”为“叙”。 清雍正时,避孔丘之讳,姓“丘” 改为“邱”。
唐人撰《隋书》避李世民之讳, 改“王世充”为“王 充”。 《史记》避汉景帝刘启之讳,写 作“子某最长”。
三、古代的望族与大姓
• 中国十大名门望族: 陇西李氏(甘肃临洮) 赵郡李氏(河北赵县) 弘农杨氏(河南临宝) 琅琊王氏(山东东部) 陈郡谢氏(河南周口)
彭城刘氏(江苏苏州) 清河崔氏(河北山东交界) 荥阳郑氏(郑州西15公里) 范阳卢氏(北京、河北保定) 太原温氏(山西)
四、姓氏的混杂与谱牒
• 一个姓氏最先聚居一地,随着历史变动,人 口迁移,逐渐交错混合,原因主要有: • (一)帝王分封 • (二)战乱 • (三)官宦 • (四)移民 • (五)民族融合 • 姓氏与家族的变迁,往往记录在家谱里,在 客观上,家谱保存了很多真实史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