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评课记录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四年级组杜云霞今日听了本组刘颖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颗,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很大启发。
总体来分析本课教师教学目标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紧紧围绕目标,一步步实施达到本节课目标。
对于教材为科普知识类课文,教师有的放矢以教材重点内容为语言训练阵地。
挖掘语言训练点设计了“填表格”“填空”“比较句子”等等形式多样的训练习题。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环节衔接紧凑不拖拉,由开始的复习到课文(重点段4-8自然段)学习期间穿插着语言训练,最后拓展及作业布置,过程完整流畅。
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分发表格帮助学生学习训练,因本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汇报方法,所以教师充分给予学法指导,每一环节都有精心设计。
教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这也是本课最成功、突出之处。
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教学目标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很大程度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语言训练点较多,是本节课的突出闪光点。
但也有几点我认为做的还不够完善:如,本节课没有进行生字指导书写,课前词语复习形式化,课文没有设计一个统领全文学习的大问题而只是在开始提出了关于主要内容的提问思考,另外都是一些分散的学习要求,使得本堂课没有一个中心,可以以课后题第二题为大问题。
没有设计课文重点语段的品析朗读与感悟批注展示朗读环节这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另外还有一些课件出示材料的语法错误如一篇《蝙蝠的自述》前面是我而后面变成蝙蝠,人称不统一。
以上也是我针对本课在改进方面的几点建议。
篇二:11.蝙蝠和雷达说课稿公开课教案《蝙蝠和雷达》说课稿时间:2012年04月12日周次:第七周星期:四地点:学校电教室执授师:代雨鹏一.说教材:《蝙蝠和雷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林青明评课记录
白玲、冯雪老师语文公开课评课点评实录
林青明2011-11-25
点评:白玲老师讲授的这节语文课《蝙蝠与雷达》属于科学说明文,这篇课文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但白老师在问题设计的过程深入浅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生读课文之前,白老师都让学生明确阅读是应注意的问题,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让学生做到了有的放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白老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非常细腻到位。
不但对学生有鼓励性评价,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还倡导学生自评和互评。
让学生自我反省也能让学生彼此法相同学的优缺点,以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板书设计上,白老师的板书设计的很认真、直观,课文中三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让学生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主要的内容。
但是因为班级的电脑背投没有连接线,因此造成课件无法使用,使得课件的直观性没能显示出来,如果课件能够正常使用,我认为效果会更好。
冯雪老师讲课是《吃水不忘挖井人》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课件设计非常合理,一个好的课件设计理念其实就是一堂好课的模型。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注意到冯老师教学几个细节:一、学生朗读拖长音,老师立刻纠正朗读,并要求学生朗读时应做到干脆利落。
学生的朗读习惯得到及时的纠正。
二、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朗读姿势不正确,冯老师及时指导读书的姿势。
这些细小的问题冯老师处置的很到位,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老师参与朗读,冯老师在学生朗读课文时也参与朗读,我相信能够带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总之,一个在课堂上注重细节的老师,也一定会让课堂之花绽放光彩。
以上两位老师较我年轻,却都在语文教学中崭露头角,值得我学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观课报告
《蝙蝠和雷达》观课报告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评价。
综观现今的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在学习“新课标”以后,在“平等对话”精神的感召下,激励用语贯穿始终,处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课堂上洋溢着活力和魅力。
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失当的课堂评价俯拾皆是,不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
我通过对《蝙蝠和雷达》的课堂评价的观察,发现教师课堂评价的次数恰到好处,评价及时到位,评价的目的性较强。
从课堂观察量表上分析,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高,教师评价到位,本课教师共评价20次,对单个学生评价15次,占总数的75%,对所有学生评价5次,占总数的25%。
属于鼓励性的评价4次,引导性的评价3次,与学生学习无关的课堂评价没有。
纵观整个课堂教师评价,一方面,梁老师评价时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给予及时、恰当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另一方面,对学生的错误结论明确地加以改正,使模糊的概念得以澄清,让学生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在否定之否定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鼓励性评价,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激发孩子们
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蝙蝠与雷达评课稿
蝙蝠与雷达评课稿《蝙蝠和雷达》评课稿四年级组杜云霞今日听了本组刘颖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颗,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很大启发。
总体来分析本课教师教学目标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紧紧围绕目标,一步步实施达到本节课目标。
对于教材为科普知识类课文,教师有的放矢以教材重点内容为语言训练阵地。
挖掘语言训练点设计了“填表格”“填空”“比较句子”等等形式多样的训练习题。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环节衔接紧凑不拖拉,由开始的复习到课文(重点段4-8自然段)学习期间穿插着语言训练,最后拓展及作业布置,过程完整流畅。
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分发表格帮助学生学习训练,因本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汇报方法,所以教师充分给予学法指导,每一环节都有精心设计。
教师十分进方面的几点建议。
篇二:《蝙蝠和雷达》评课综述《蝙蝠和雷达》评课综述中山小学陈香月听了我组蒙秀霞老师的《蝙蝠和雷达》一课,总结组内各成员的评课,蒙老师的这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以“质疑问难”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
为了突破“一问一答”的传统教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考虑到如何将教师的提问转化为学生的质疑,今天的课堂老师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然后将他们的问题归纳为两大问题。
这样明确读文方向,然后老师扣住这两个贯穿全文的问题,将它作为主线串联讲读全过程,达到以疑促读,理解课文的目的。
二、以“字、词比较分析”突出语言基本功训练审视当前的语文课,我们追求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科普类的文章,我们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科学常识后,往往存在忽略文中的字、词、句、修辞、标点、表达方式等语文形式的现象。
课文是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介绍科学常识的。
因此,在教学中,蒙老师抓住语言因素,通过对句、段的分析,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科学常识。
【最新2018】便服和雷达评课word版本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便服和雷达评课篇一:蝙蝠和雷达评课稿《蝙蝠和雷达》评课稿四年级组杜云霞今日听了本组刘颖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颗,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很大启发。
总体来分析本课教师教学目标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紧紧围绕目标,一步步实施达到本节课目标。
对于教材为科普知识类课文,教师有的放矢以教材重点内容为语言训练阵地。
挖掘语言训练点设计了“填表格”“填空”“比较句子”等等形式多样的训练习题。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环节衔接紧凑不拖拉,由开始的复习到课文(重点段4-8自然段)学习期间穿插着语言训练,最后拓展及作业布置,过程完整流畅。
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分发表格帮助学生学习训练,因本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汇报方法,所以教师充分给予学法指导,每一环节都有精心设计。
教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这也是本课最成功、突出之处。
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教学目标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很大程度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语言训练点较多,是本节课的突出闪光点。
但也有几点我认为做的还不够完善:如,本节课没有进行生字指导书写,课前词语复习形式化,课文没有设计一个统领全文学习的大问题而只是在开始提出了关于主要内容的提问思考,另外都是一些分散的学习要求,使得本堂课没有一个中心,可以以课后题第二题为大问题。
没有设计课文重点语段的品析朗读与感悟批注展示朗读环节这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另外还有一些课件出示材料的语法错误如一篇《蝙蝠的自述》前面是我而后面变成蝙蝠,人称不统一。
以上也是我针对本课在改进方面的几点建议。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蝙蝠和雷达评课稿【教材版本】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课【设计理念】立足教材,从学生发展的基点及需要出发,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知识理解和语言习得、人文熏陶的整合。
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不能自觉发现感悟的东西。
【教学目标】1、能在预习的基础上,正确认读“蝙、蝠”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铃铛”等字词。
初步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2、能通过提出疑问、列表、图画等方法读懂科普文章,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知道科学家如何开展实验,发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利用表格,感受作者表达的简明、准确。
【教学重难点】运用提问、列表、画图等读懂课文,了解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利用表格有所发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蝙蝠与雷达》,跟老师一起写课题,“蝙蝠”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反馈(1)哪些段落写蝙蝠,哪些段落写雷达开头写什么(2)课文用了哪几句话把三块内容连接起来。
(3)根据这些句子把课文内容说清楚。
3、小结:找文中相关的句子,把他们连起来整合一下,就把课文内容说清楚了。
三、细读课文,理解发现1、什么使科学家产生疑问?(1)读第三自然段观察了这些现象,科学家产生了什么疑问?2.学习第4-6自然段(1)读这三段,科学家又产生了什么疑问?代科学家提问。
①学习第一次试验:自由完成表格试验次数实验室布置过程结果结论一二三②交流反馈点拨学生进行语言的概括,并充分肯定学生不同的表达。
【表格式练习能直接提供给学生动笔练习的机会,科普性说明文选择这样的边读边练的方法非常有效。
另外,老师要求学生填写的时候要用简练的词语概括,训练了学生概括的能力,实效性很强。
】(2)回归课文,比较发现①课文是怎样写第二、三次试验的。
A继续独立完成表格:试验次数实验室布置过程结果结论一二三B、学生交流【学生的交流中,在“实验室布置”一栏出现了“同上”,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变相思维,又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学会文字表述的方法。
四年级下语文评课-11蝙蝠和雷达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评课-11蝙蝠和雷达人教新课标《蝙蝠和雷达》是一篇老课文,在新课标的实验教材中,新课文令人耳目一新,但教材仍保留了一些“老”课文,这些老课文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综合性、整体性、实践性的特点,堪称经典。
“老”课新教,教师应转变观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⑴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因而要上好“老”课文,要把教学的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
今天这节课,上得很“顺”,但却没有看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交流互动的动态过程。
整堂课,老师精心安排了每一个教学步骤,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得很被动,这一步读哪几个自然段,下一步画什么示意图,都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进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发挥。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而是让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最终达到自能读书,阅读的本质是思考,思考源自疑问,有疑才有思。
因此,这篇课文如果能按“问题情境──合作探究──交流互动──点拨总结”的流程教学,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或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让学生自主学,合作学,并用自己的方式汇报学习的结果,如画示意图,填空,小小解说员介绍,表演等等,教师再进行巧妙地点拨和引导。
这样的语文学习是不是就更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也能体现《课标》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
⑵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老师在钻研教材的时候,要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每篇课文在本单元所应担负的学习任务,《蝙蝠和雷达》在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读写训练点是“阅读本组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即训练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万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本单元的这一训练点,没有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抓住要点进行归纳,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
《蝙蝠和雷达》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稿
《蝙蝠和雷达》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稿
《蝙蝠和雷达》执教者:杭州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郑淑红教材版本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课设计理念立足教材,从学生发展的基点及需要出发,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知识理解和语言习得人文熏陶的整合。
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不能自觉发现感悟的东西。
教学目标能在预习的基础上,正确认读蝙蝠等个生字,正确读写铃铛等字词。
初步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能通过提出疑问列表图画等方法读懂科普文章,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知道科学家如何开展实验,发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利用表格,感受作者表达的简明准确。
教学重难点运用提问列表画图等读懂课文,了解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利用表格有所发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
蝙蝠和雷达教学评语
蝙蝠和雷达教学评语第1篇:蝙蝠和雷达《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李凡志教学目标1、复习“蝙蝠、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3、通过小组合作,知道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探路的的,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蝙蝠、雷达、词语等幻灯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词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生词,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词,指名读)把这些词语放入句子中你还会吗?(出示句子,学生开火车读)二、引入课题(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学生简单介绍,师适时板书)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生读课题)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1、找学生回答师:是呀,科学家根据蝙蝠飞行的秘密,研制出了雷达。
2、(出示课文第三段)蝙蝠是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指名读)问:这一段有哪些关联词?(生回答)从这些关联词你懂得了什么?(蝙蝠夜里飞行特别灵巧)师:蝙蝠飞行本领真高,来,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一下。
3、师:为了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出示幻灯片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六自然段,在书上找出答案。
)4、生交流自读情况。
5、全班交流,出示表格,指名填。
【观评记录】蝙蝠和雷达_语文_小学_陈青云_3707040446
《蝙蝠和雷达》观评记录《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章。
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我就本节课各个环节的处理做一下总结:(一)总体评价:这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总体上看,教学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听、说、读、写”环节中,注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二)具体分析:1.课前准备学生在课前搜集了许多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资料内容丰富,涉及的内容很全面,这说明学生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全班同学都准备了不同的交流资料,每个同学都做好了课上展示交流的准备。
学优生准备的资料相对于学困生而言搜集到的资料要更全面,更充分。
2.倾听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看到每个同学都在认真听老师讲课,仔细倾听同学的问题、回答,并且对自己交感兴趣的问题作出回应,在合作探究时,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思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展示环节同学们都起来把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内容丰富,也很全面。
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还通过作边批、记笔记、积极回应等方式来辅助学习。
3.互动整节课都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汇报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对于自己的疑问学习能勇敢地站起来大声质疑,其他学生积极地作出回应,在小组讨论中,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得到最大发挥,学生都能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学习。
学习气氛比较浓厚,一节课下来,没有看到不参与学习的学生。
4.自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在课前能自主搜集资料,课上在合作探究时能针对老师的问题,同学的疑问自主学习,认真读课文,并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1、为达到要求,于老师采纳“阅读思索、争论探究、方法指导、小组合作,同学介绍”等方法引导同学杜文,提出问题,从而达到引导同学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训练同学发觉、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
2、教学时,共分四步进行:第一采纳读、问、想、答的方式引导同学学习,提问题,针对大家共同提出的问题,让同学读书解决,使同学明白明白蝙蝠是靠嘴和耳朵协作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规律思维技能的训练。
第三指导同学揭开蝙蝠探路的神秘。
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同学易于接受,于老师采纳“朗读课文、看演示图片、说原理”的方法,援助同学详细理解其奥妙,同时培育同学的自学技能。
教学中,于老师着重科普性文本的朗读,抓住本单元的训练项目进行教学,使语文课堂更显语文味,更具魅力。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2《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课文,课文层次清晰,脉络清楚,是根据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去写的`。
这是篇老课文,但是在部编新教材中,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完全变了。
听了于老师的课,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教学目标明确,目标的达成紧扣单元主题。
老教材的教学目标是理解科学家怎样在蝙蝠启发下,一步步研制出雷达来的,在此基础上理解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而新教材却是以学会提问题为主要目标。
这节课,于老师始终围绕这个目标开展教学。
板书课题后,于老师问“它们有什么关系”,初读课文,又启发同学“你会提问题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同学提问之后,于老师总结,“他是从哪方面提出问题的”“要学会题有价值的问题”。
自学时间充分,学法指导详实。
同学合作学习时,于老师明确学习任务,并指导同学写问题清单。
“把小组问题根据不同的角度分类”“每个角度选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问题清单中”,这样的自学化难为易,使同学有法可依,易于掌控。
并且留给同学的自学时间充分,训练扎实,效果明显。
【2018最新】蝙蝠和雷达,评课膏-推荐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蝙蝠和雷达,评课膏篇一:蝙蝠和雷达评课稿《蝙蝠和雷达》评课稿四年级组杜云霞今日听了本组刘颖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颗,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很大启发。
总体来分析本课教师教学目标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紧紧围绕目标,一步步实施达到本节课目标。
对于教材为科普知识类课文,教师有的放矢以教材重点内容为语言训练阵地。
挖掘语言训练点设计了“填表格”“填空”“比较句子”等等形式多样的训练习题。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环节衔接紧凑不拖拉,由开始的复习到课文(重点段4-8自然段)学习期间穿插着语言训练,最后拓展及作业布置,过程完整流畅。
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分发表格帮助学生学习训练,因本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汇报方法,所以教师充分给予学法指导,每一环节都有精心设计。
教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这也是本课最成功、突出之处。
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教学目标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很大程度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语言训练点较多,是本节课的突出闪光点。
但也有几点我认为做的还不够完善:如,本节课没有进行生字指导书写,课前词语复习形式化,课文没有设计一个统领全文学习的大问题而只是在开始提出了关于主要内容的提问思考,另外都是一些分散的学习要求,使得本堂课没有一个中心,可以以课后题第二题为大问题。
没有设计课文重点语段的品析朗读与感悟批注展示朗读环节这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另外还有一些课件出示材料的语法错误如一篇《蝙蝠的自述》前面是我而后面变成蝙蝠,人称不统一。
以上也是我针对本课在改进方面的几点建议。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蝙蝠和雷达评课稿篇一:蝙蝠和雷达评课稿《蝙蝠和雷达》评课稿四年级组杜云霞今日听了本组刘颖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颗,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很大启发。
总体来分析本课教师教学目标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紧紧围绕目标,一步步实施达到本节课目标。
对于教材为科普知识类课文,教师有的放矢以教材重点内容为语言训练阵地。
挖掘语言训练点设计了“填表格”“填空”“比较句子”等等形式多样的训练习题。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环节衔接紧凑不拖拉,由开始的复习到课文学习期间穿插着语言训练,最后拓展及作业布置,过程完整流畅。
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分发表格帮助学生学习训练,因本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汇报方法,所以教师充分给予学法指导,每一环节都有精心设计。
教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这也是本课最成功、突出之处。
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教学目标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很大程度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语言训练点较多,是本节课的突出闪光点。
但也有几点我认为做的还不够完善:如,本节课没有进行生字指导书写,课前词语复习形式化,课文没有设计一个统领全文学习的大问题而只是在开始提出了关于主要内容的提问思考,另外都是一些分散的学习要求,使得本堂课没有一个中心,可以以课后题第二题为大问题。
没有设计课文重点语段的品析朗读与感悟批注展示朗读环节这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另外还有一些课件出示材料的语法错误如一篇《蝙蝠的自述》前面是我而后面变成蝙蝠,人称不统一。
以上也是我针对本课在改进方面的几点建议。
篇二:11.蝙蝠和雷达说课稿公开课教案《蝙蝠和雷达》说课稿时间:2016年04月12日周次:第七周星期:四地点:学校电教室执授师:代雨鹏一.说教材:《蝙蝠和雷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蝙蝠和雷达评课语文组四年级《蝙蝠和雷达》评课发言稿
蝙蝠和雷达评课语文组四年级《蝙蝠和雷达》评课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的评课发言。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四年级语文课文,通过讲述蝙蝠利用声波进行定位的能力,来帮助孩子们理解生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这篇课文既内容新颖有趣,又能够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并能够促使学生对生物的适应方式展开思考。
首先,这篇课文选材独特。
通常,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主要是以人为主题,而本文所涉及的蝙蝠是一种独特的动物,与我们日常接触的生活有所不同。
通过这样一种设计,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还能够引发学生对动物适应环境的思考。
其次,这篇课文的结构层次清晰。
课文结构首先介绍了蝙蝠发出的声波以及其定位能力,然后讲述了雷达的工作原理,并最终将两者进行了对比。
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能够逐步理解蝙蝠和雷达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也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再次,这篇课文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拓展的空间。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蝙蝠的定位能力与雷达相似?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是什么?如果你是一只蝙蝠,你会怎样适应这样的环境?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使他们的学习更加有意义和深入。
最后,这篇课文的语言生动活泼。
作者通过对蝙蝠和雷达的形象描绘,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同时,作者通过对蝙蝠和雷达能力的比较,使得学生对两者的特点能够印象深刻,更加易于记忆。
总的来说,这篇课文选材新颖,结构清晰,思考拓展空间大,语言生动活泼。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能够从中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因此,我认为《蝙蝠和雷达》是一篇非常好的语文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谢谢大家!。
蝙蝠和雷达听课记录 蝙蝠和雷达课文原文
蝙蝠和雷达听课记录1. 导言本文记录了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课文原文以及听课记录。
蝙蝠和雷达都是与声音相关的技术和动物,它们在不同的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声音的传播和感知。
2. 蝙蝠的声纳蝙蝠使用一种称为声纳的技术来感知周围的环境。
声纳是一种通过发射声波并接收回波的方法来获取信息的技术。
蝙蝠的声纳系统非常精密,能够帮助它们捕捉猎物,并在暗夜中飞行。
以下是关于蝙蝠声纳的课文原文:蝙蝠的声纳系统可以发射高频声波,这些声波会在环境中传播并与物体相互作用。
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一部分声波会被物体吸收,而另一部分则会被反射回来。
蝙蝠的耳朵非常敏感,可以接收这些反射回来的声波。
蝙蝠根据接收到的声波的回响时间和强度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当蝙蝠飞行时,它会不断发射声波并接收回波,从而构建出周围环境的地图。
蝙蝠的声纳系统非常精密,在黑暗的洞穴中,它们可以轻松地捕捉到飞行中的昆虫。
这项令人惊叹的能力使得蝙蝠成为了猎手中的佼佼者。
3. 雷达技术雷达是一种使用电磁波来探测和定位目标的技术。
雷达系统通常包括一个发射器,用于发射电磁波,以及一个接收器,用于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
以下是关于雷达技术的课文原文:雷达系统可以发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通常使用的是无线电波。
当无线电波遇到目标时,一部分波会被目标吸收,而另一部分波会被目标反射回来。
雷达系统可以通过测量反射波的时间和强度来推断目标的位置和特征。
雷达技术在军事、航空、气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航空领域,雷达可以帮助飞行员探测其他飞机和障碍物,从而增加飞行安全。
雷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现代科技的重要成果之一。
通过不断改进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环境与目标。
4. 总结蝙蝠和雷达都是利用声音或电磁波来感知周围环境的技术和生物。
它们在捕食、导航和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蝙蝠的声纳和雷达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声音传播和感知的原理,并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课记录:
本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
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陈老师就在读书的要求上下功夫,紧紧围绕科学家的三次试验和由蝙蝠受到的启发,发明雷达入手,反复请同学们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再结合动画演示直观感受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认为,这不仅使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还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教学效果比较好。
但课堂上学生之间缺少互动的时间和空间。
当学习内容有难度或学生意见有分歧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解决困难。
回顾这节课,我认为在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时,学生意见不一,可让他们先小组交流,再研读课文,然后再指名几个学生发言,全班校对,效果会更理想。
对于教材为科普知识类课文,教师有的放矢以教材重点内容为语言训练阵地。
挖掘语言训练点。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环节衔接紧凑不拖拉。
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分发表格帮助学生学习训练,因本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汇报方法,所以教师充分给予学法指导,每一环节都有精心设计。
教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这也是本课最成功、突出之处。
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教学目标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很大程度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
养,语言训练点较多,是本节课的突出闪光点。
不过我认为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完善:这篇课文,科普知识性强,但是语文课应该侧重于感情朗读,虽说陈老师都做了指导,但是指导的不深入,应该引导学生读出科学家发现蝙蝠实验的艰辛和努力,重视个性化的朗读很重要。
窦桂苓老师:
陈老师的课堂教学环节、语言简练,但时时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组织。
教学实用型课文时,教师要营造一种静谧的、思考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读有所思、思有所悟。
在这节课上,陈老师简单的课堂设计,简单的语言引导,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读书,感悟,交流。
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
但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七自然段时,老师应当抓住“相当于”这个关键词,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确蝙蝠的嘴和耳与雷达之间的整体对应关系,然后仿照“蝙蝠飞行的图解”设计出“雷达使飞机安全飞行”的图表,接着再动画演示雷达使飞机安全飞行的过程。
这样通过图解和演示帮助学生弄清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