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2f34ec4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9.png)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 夏、商、西周的制度•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局面形成。
•商朝:内外服制度。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形成了贵族政治。
1.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县制:地方设郡县,由皇帝直接任免。
1.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三国两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宋朝:设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和军权。
•元朝:设中书省和行省进行地方行政管理。
1.4 明清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废丞相,权归六部;设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八股取士。
•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1 古代农业经济•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精耕细作: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升。
•土地制度:井田制、均田制、土地私有制。
2.2 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但产品不投放市场。
•民营手工业:面向市场,明朝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手工业:自给自足,不计成本。
2.3 商业的发展•市场:市、坊严格分开,唐朝市坊分开,宋朝市坊不分。
•货币:金银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海外贸易:唐朝广州设市舶司,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第三单元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3.1 希波战争•原因:争夺领土和势力范围。
•过程:波斯连续三次远征希腊,最终失败。
•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2 亚历山大东征•原因:建立庞大帝国,传播希腊文化。
•过程:征服了波斯、埃及、印度,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3.3 罗马帝国的扩张•原因:建立罗马城邦,对外扩张。
•过程:征服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影响: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f3e48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e.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进化-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 农业革命的意义2. 古代文明的曙光- 古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 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3. 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 古代文明的传播途径- 早期贸易路线(丝绸之路等)- 文化交流的影响二、古典文明的兴衰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希腊哲学与科学- 希腊艺术与文学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 罗马法律与社会结构- 基督教的兴起与影响3. 其他古典文明- 汉朝的中国- 印度的孔雀王朝- 古典非洲文明(如努比亚、阿克苏姆)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城市与商业的兴起2. 教会的权威- 教皇与教会的权力- 十字军东征- 宗教改革的前奏3. 中世纪的文化与艺术- 哥特式建筑- 中世纪文学-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四、近现代历史的开端1.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革新-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与新教的诞生- 宗教战争与和平- 宗教改革对社会的影响3.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的贡献- 科学与理性的推崇- 启蒙运动对现代政治的影响五、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的形成1.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 技术创新与工业化- 社会结构的变化- 资本主义的兴起2.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主义的兴起- 国家统一运动(如德国、意大利的统一)- 殖民扩张与世界秩序3. 现代政治与社会- 民主制度的发展-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兴起-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需要进行格式设置,例如添加页眉、页脚、目录、标题样式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每个部分进行扩展或缩减,以满足3000字的要求。
高一必修历史知识点
![高一必修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90250e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3.png)
高一必修历史知识点高一必修历史知识点概述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了解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掌握早期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
- 史前文化:熟悉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点,如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2. 古代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认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 古代科技与艺术:掌握古代天文学、数学、建筑、雕塑等科技艺术成就。
3. 封建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等朝代,掌握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
- 欧洲封建社会:熟悉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包括领主与农奴的关系、骑士文化等。
二、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宗教改革:掌握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
- 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
3. 近现代中国-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学习鸦片战争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认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其后果。
-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民国时期的政治变迁。
4.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掌握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 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的爆发、重要战役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三、世界历史1. 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欧洲的殖民扩张:了解15世纪至20世纪欧洲列强的殖民活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 反殖民斗争:学习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反殖民独立运动。
2. 冷战与国际关系- 冷战的起源与过程:掌握美苏两极对峙的背景、事件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冷战后的国际格局:认识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3. 全球化与现代社会- 全球化的趋势:了解经济、文化、科技全球化的特点和影响。
- 当代国际关系:掌握21世纪初的主要国际事件,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90b6a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3.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一、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法令初一):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独尊、至上、世袭。
根本特征:至高无上。
本质:君主专制。
皇权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因此皇帝个人的品行和执政能力决定了王朝的稳定和兴衰。
2、相权与君权的矛盾丞相的职责:(略)根源:制度本身。
历代皇帝调整相权的原因: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弥补这是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3、汉代:中外朝的形成原因:卿相的无能;为了抑制丞相的权利。
结果:中朝成为了决策机构,外朝变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利受到削弱。
中外朝的出现:是君主专制本质的反映。
4、唐代: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隋,完善于唐。
评价: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特点);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
是唐代社会繁盛的政治保障。
5、宋代:措施:设副相、枢密使、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权、军权、财权,确保君权的独断地位。
评价: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加强;也给宋朝带来了冗官、冗费问题,是宋朝中期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监察制度:1、历代王朝的监察制度: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使。
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
唐朝:御史台;宋朝:提点刑狱司。
元朝:御史台。
2、评价:积极: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局限:实际效能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监督和扼制官员的腐败行为。
监察官员并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知识拓展:刺史制度的特点:以轻制重(以小制大)。
三、选官制度:1、世官制(世卿世禄制):开始于先秦,衰落于春秋战国。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5ba7c8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4.png)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提纲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 分封制。
-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 内容:周武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但后期诸侯势力强大,导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 宗法制。
-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 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皇帝制度。
- 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 三公九卿制。
- 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各项具体政务。
- 作用:三公九卿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 郡县制。
- 内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 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汉朝。
- 汉初: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诸侯势力强大,出现了“七国之乱”。
-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立刺史制度,负责监察地方。
- 唐朝。
- 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 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别负责各项政务。
- 作用: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同时提高了行政效率。
- 地方:设置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 宋朝。
- 中央:-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 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22953a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a.png)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一)、政治―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经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中原的华夏族,有匈奴、东胡、戎、羌等。
在周边地区,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四)、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状况。
2、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治国思想,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总结一、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性质,内容和评价。
背景:(1)经济——奴隶主土地的国家所有制,大部分已经被封建的土地私有制所代替;(2)阶级——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有着深刻的矛盾,他们都要求改革和建立地主阶级统治;(3)政治——各国争夺霸权、吞并富国强兵的需要;(4)理论——法家理论初步形成,要求改革和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5)直接——秦孝公的支持和商鞅的策略。
目的-丰富强兵,争夺霸权。
自然-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
内容: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政治上废特权,行军功受爵,废分封,行县制;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社会上令民为拾伍,实行连坐。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8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edcea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6.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史前时期的人类文明1. 早期人类文明的起源与特点(1)概述: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史前文明主要集中出现在气候适宜、农业发达的地区。
(2)特点:以部落为单位,形成独特的文化特征。
2. 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成果(1)古埃及文明: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2)古印度文明:哈拉帕遗址等。
(3)古代中国文明:早期农业文明等。
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概述:夏商时期以部落联盟为主,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
(2)影响:为后世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
2.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文化(1)秦朝统一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包括地方行政体系与法律制度等。
(2)汉代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包括郡县制、州刺史制度等。
(3)秦汉时期的文学与艺术成就,如诗经、楚辞等。
三、古代西方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1.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起与发展。
(2)罗马法系的起源与发展。
2.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1)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基督教会的影响及宗教改革运动。
(3)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兴起。
四、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1.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流(1)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意义。
(2)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商品与人员往来。
2.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1)古代文明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2)文明冲突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篇2一、古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1. 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端。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表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是连续的,没有明确的界限。
这一时期,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体制。
2.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同时,学术繁荣,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的学术流派,为后续的政治与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并在文化上形成了独特的汉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11a5b7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e.png)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课程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发展,从文化传承到科技创新。
以下是对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开创了王位世袭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则建立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
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贵族的等级秩序和权力继承。
2、秦朝至清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是其核心,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汉朝在继承秦朝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官僚体系。
宋朝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过程。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西汉时期,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了犁壁和耧车。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标志着我国耕犁技术的成熟。
此外,古代中国还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如都江堰、郑国渠等。
2、手工业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包括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生产不计成本,但产品不进入市场。
民营手工业在明朝中后期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手工业则是农业的补充。
3、商业商业在古代中国不断发展,从商朝的职业商人出现,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再到隋唐时期商业城市的兴起和坊市制度的形成。
宋朝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夜市和早市,商业活动更加自由。
明清时期,商业继续发展,出现了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1、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每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每](https://img.taocdn.com/s3/m/c1a7c6d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0.png)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每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实行世袭制,建立了初步的国家机构。
- 商朝:继续沿用世袭制,出现了较为完善的官僚体系,强化了中央集权。
- 周朝:推行分封制,通过封建诸侯来巩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形成了宗法制度。
2.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废除分封制,设置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法律。
- 汉朝:沿用秦制,推行郡县制,设置三公九卿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魏晋:出现了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世族势力逐渐壮大。
- 南北朝:南北分裂,各自为政,但都试图恢复中央集权。
4.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隋朝: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加强中央集权。
- 唐朝:完善科举制度,设置东宫制度,加强皇权,实行三省六部制。
5.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设置枢密院,实行文官制度。
- 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明朝:设置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皇权。
- 清朝:沿用明朝制度,设置军机处,进一步加强皇权。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农业1. 农业的发展- 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如铁器的使用、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 农业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2. 手工业与商业- 手工业的发展:丝织、陶瓷、金属加工等行业的兴起。
- 商业的繁荣:市场体系的建立,货币经济的发展。
三、古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1. 哲学思想- 儒家思想:孔子、孟子等人的教导,对后世影响深远。
- 道家思想:老子、庄子的哲学,强调自然无为。
- 法家思想:韩非子等人的主张,强调法治。
2. 文学艺术- 诗歌:唐诗、宋词的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 书画:书法与绘画艺术的繁荣,如颜真卿、张大千等人的作品。
3. 科技发明- 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 天文学与数学:如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郭守敬的天文观测。
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e1af75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b.png)
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与演变- 封建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官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2. 中国古代经济- 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货币经济的兴起与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国际贸易3. 中国古代文化-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影响- 道家哲学的核心观念-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科技发明与文学艺术的成就4. 世界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的特点与贡献- 古希腊文明的民主政治与哲学思想- 古罗马法律与建筑的遗产- 其他古代文明如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等二、近现代历史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 洋务运动的尝试与失败-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民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与社会变迁2. 世界近代的重要事件与变革-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法国大革命与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 -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解体- 一战与二战的爆发及其对世界的影响3. 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推进4. 世界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与趋势- 冷战的形成与解体- 全球化的发展与挑战- 信息革命与网络时代的来临-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三、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历史资料的收集与分析2.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事件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 事件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 历史事件的必然性与偶然性3. 历史人物评价-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局限- 历史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历史人物与时代背景的关系4. 历史观点的形成与演变- 不同时期的历史观点比较- 历史观点的多样性与变化- 历史观点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2af646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1e.png)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课程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发展,从文化传承到社会变迁。
以下是对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如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
(3)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商业也逐渐繁荣。
(4)百家争鸣:儒家的孔子、孟子和荀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等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秦汉时期(1)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2)汉朝的政治制度: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3)秦汉时期的经济:农业方面,牛耕普及,水利工程得到发展;手工业方面,丝织业和冶铁业发达;商业方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商业仍有一定发展。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政治动荡与政权更迭:这一时期政权频繁更迭,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2)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相互融合,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
(3)江南地区的开发: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4、隋唐时期(1)隋朝的统一和制度创新:隋朝统一全国,开创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朝的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改进,商业繁荣,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4)唐朝的文化辉煌: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成就显著,对外交流频繁。
5、宋元时期(1)宋朝的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分割相权,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2)宋朝的经济发展:商业繁荣,突破了时空限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上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上](https://img.taocdn.com/s3/m/9bff41d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8.png)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上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的确立与发展- 宗法制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分封制的实施与作用2.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治改革- 郡县制的推行及其意义-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政策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世族与门阀的形成与影响- 均田制的实施及其对农村经济的促进4.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及其创新- 唐朝的科举制度及其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唐朝的边疆政策与管理5. 宋元明清的政治制度- 宋朝的变法尝试与政治斗争- 元朝的民族政策与中央集权的加强- 明清两代的皇权加强与官僚体系的完善- 清朝的民族融合政策与晚清的洋务运动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与推广- 土地制度的演变与农民阶级的形成- 农业经济与社会稳定的关系2.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兴起与专业化- 商业的繁荣与市场经济的形成- 货币经济的发展与影响3. 社会结构与阶层关系- 士农工商的社会阶层划分- 社会流动性的限制与机会- 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的表现4. 科技与文化的进步- 四大发明的创新与传播- 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多样性-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与道家、佛教的影响三、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与变革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背景与影响-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主权的丧失-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反思2. 洋务运动与自强的尝试-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洋务运动的成效与局限- 近代工业的萌芽与社会经济的变化3. 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想的兴起-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经过- 民主政治的尝试与失败- 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与文化变革4. 抗日战争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抗日战争的起因与过程- 国共合作与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中国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与初期发展- 解放战争的胜利与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经济政策与社会改革四、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与影响1. 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特点-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影响- 欧洲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现代思想的萌芽2.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进程-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与扩张- 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与国际关系的影响3. 殖民主义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与争夺- 殖民地经济的开发与剥削- 殖民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4.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重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后果-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与不足-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影响- 联合国的成立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5. 全球化与现代社会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特点- 全球化对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影响- 当代世界面临的挑战与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以上是对高中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与社会,以及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与变革,同时也包括了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与影响。
高中必修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0236fc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8.png)
高中必修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中必修历史知识点那可老多啦,咱一点一点唠。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咱老祖宗那时候的政治制度可老复杂了。
从夏朝开始就有了国家的概念,那时候是世袭制,老爸当完王,儿子接着当,这就把权力都留在自个儿家族里了。
到了周朝呢,就有了分封制。
周天子就像个大家长,把土地分给那些诸侯,诸侯在自己的地盘上就有很大的权力,但是呢,他们也得给周天子进贡,打仗的时候还得跟着周天子一起上。
这就像你有很多小弟,你给他们好处,他们也得听你的话。
还有宗法制,这可讲究了,就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地位的高低。
嫡长子那可牛了,能继承老爸的大部分财产和地位,其他儿子就只能分点边角料。
这就好比一个大蛋糕,嫡长子先拿最大的一块,其他人再分剩下的。
秦朝可不得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他把权力都抓在自己手里,在中央设三公九卿。
三公就像他的左膀右臂,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
这就像一个公司,有人负责业务,有人负责安全,有人负责监督员工有没有好好干活。
地方上呢,就实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得听皇帝的,这样皇帝就能把整个国家管得死死的。
汉朝的时候又有点变化,初期是郡国并行制,又有郡县,又有封国。
这就有点乱套了,封国的诸侯权力大了就想造反,后来汉武帝就搞了个推恩令。
这招可太聪明了,让诸侯把土地分给自己的儿子们,越分越小,诸侯的势力就越来越弱,皇帝的权力就更稳固了。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再说说西方的老祖宗,古代希腊。
希腊那地方城邦可多了,像雅典和斯巴达就特别有名。
雅典的民主政治可有名了,不过刚开始的时候,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参与政治的。
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有这个权利,女人、奴隶和外邦人都不行。
他们的公民大会可热闹了,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投票决定一些重要的事情。
还有五百人议事会,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提案啥的。
陪审法庭也很厉害,能审理各种案件。
这种民主制度在当时可先进了,不过也有局限性,毕竟只有一部分人能享受这种民主。
必修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2170fd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a.png)
必修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古代历史-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及其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和百家争鸣现象。
- 秦朝的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法家治国思想。
- 汉朝的兴衰,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佛教的传入。
- 隋唐时期的盛世,特别是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的政治改革和文化繁荣。
- 宋元明清四朝的变迁,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和对外交流。
2. 世界古代历史-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 希腊城邦制度和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 罗马法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 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和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 伊斯兰教的兴起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的权威。
-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二、近现代历史1.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和列强侵华。
-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尝试与失败。
-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民主思想的传播。
- 五四运动的爆发背景和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 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和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2. 世界近现代史- 欧洲的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
- 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对民主、自由思想的推动。
- 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
- 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
-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过程和影响。
- 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和美苏对峙。
- 殖民主义的解体和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
- 全球化进程和国际合作的发展。
三、历史思维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 历史发展的动力和阶级斗争的作用。
2. 历史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3d3cc0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7.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君主制-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的郡县制与推恩令-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宋朝的科举制度与中央集权- 元朝的行省制度- 明清的内阁制与东厂2.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与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进步与商业的繁荣-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对外贸易-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江南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道家思想与道教的兴起- 法家思想与秦朝的法治-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宋明理学与心学的兴起- 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农业技术的进步:农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建设- 数学与天文学的成就:《九章算术》、《周髀算经》 - 医学的发展:《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5.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政策-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 边疆政策的演变:和亲、屯田、筑城6. 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与对外交流的限制7.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与农民起义-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8. 近代中国的经济变迁- 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的兴起-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困境- 土地革命与农村改革- 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9.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维新变法与思想启蒙-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10. 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 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发展- 教育制度的改革与新式学堂的建立 - 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国民素质的提高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 新中国的成立与政治制度的确立 - 土地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香港、澳门的回归与国家统一12. 现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 -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建设- 城市化进程与区域协调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13.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教育- 文化事业的繁荣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14. 现代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地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多边外交与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影响力提升15. 现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 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文化保护16. 现代中国的国防与军事建设- 国防现代化与军事改革- 军事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国防教育与国民意识的培养17. 现代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国际合作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关系、外交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历史必修总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844146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8.png)
历史必修总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古代史是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历史学科。
古代史包括原始社会和文明社会两个阶段。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开始,此时人类还处于采集、狩猎、渔猎阶段,没有生产和储存工具。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起点。
文明社会是指人类社会进入生产和储存时期,有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文明社会是古代社会的两个基本概念,在这个阶段人类社会开始分工、储存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基本概念古代中国的历史是从中华文明的发展开始的。
中华文明是中国历史的独特之处,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明,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历史可分为几个时期,包括夏商西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
这些时期构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框架和发展脉络。
第三章: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一个封建式政治体制,这是一个在君权神圣化的基础上建立的封建制国家。
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主要有朝代制、皇权制和官僚制等,这些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帝王是统治者,他们通过皇权制实现了对国家的统治。
同时,官僚制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构成了古代中国政治的核心。
第四章: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一个封建制度,这是一个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系统。
在古代中国社会结构中,分为士大夫、文官、武官、地主、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
社会地位的差异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一个显著特征。
封建制度给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带来了极大的不平等,这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五章: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同时伴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农业是基本产业,手工业和商业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部分)专题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部分)专题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385397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c.png)
高中历史(必修部分)专题知识点总结一、知识概述《高中历史必修部分》①基本定义:高中历史必修部分是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重要基础内容,涵盖了从古至今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方面的知识,就像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把人类一路发展过来的大致样子画出来了。
②重要程度:它是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石,对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全球视野、增强文化认同等非常关键。
可以说,没有学好必修部分,就像盖房子没打好地基,后面选修部分或者深入学习历史都会摇摇欲坠。
③前置知识:在学习之前,最好要有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能读懂并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的简单文字描述。
例如,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我们简单了解了一些古代中国朝代顺序等基础历史知识,这都是学习高中历史必修部分的前置知识。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很多啊,去历史博物馆参观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所学凭着这些知识去理解文物背后的年代故事;又或者看一些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能轻松看出哪些情节符合史实哪些是胡编乱造的。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高中历史必修部分就像是一棵大树的树干,它集中围绕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大枝干展开,然后每个枝干上又延伸出许多小分支,像古代中国政治的分支就有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等,这就是本知识点在整个历史学科中的位置。
②关联知识:它与很多知识都有关联。
比如和初中历史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关系,也和地理中的一些地区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相关,像古代文明的发展往往和当地河流等地理条件有关。
就拿古埃及来说,尼罗河的泛滥孕育了古埃及文明,要是地理知识不好,就很难深入理解这个历史现象。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历史时间线、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比较难把握。
例如,工业革命为什么在英国首先爆发,背后的原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很复杂。
- 关键点:我觉得理解每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关键,就像我们脑中要有一个过滤器,把一个时期的所有大事件都放到这个时期的大背景特征下去理解。
高中历史必修课知识要点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课知识要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74264f7f61fb7360b4c6582.png)
高中历史必修课知识要点汇总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实行分封制。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很多,复习时间有限,为节省大家时间,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必修知识要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知识重点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由台湾中华民国政府所占据。
(2)新中国政府一直为恢复合法席位而斗争。
(3)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当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4)美国长期的孤立政策逐渐破产。
(5)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
2、恢复:
(1)时间、标志:1972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大通过。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关键:中美关系的缓和
1、背景:
(1)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选择。
(2)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3)改善两国关系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成为双方的共同要求。
2、实现过程:
(1)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
(2)标志: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并与中国在上海共同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3、意义:结束了两国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4、正式建交(发展):1979年1月。
正式建交。
意义是两国实现了正常化。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前提:中美关系正常化。
对日本朝野巨大震动。
2、实现过程:
(1)《中日联合声明》。
(2)正式建交:1973年,两国互派大使。
3、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
一、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击美国;
②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③罗斯福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立法、救济、复兴)
①整顿财政金融: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②调整工业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和“蓝鹰运动”
③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产量以控制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