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油田开发中的主要指标
油田开发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及计算方法概念
一产量1 月产油(液)量日产油(液)能力= -----------------------------------------(吨/日)当月实际生产天数---------------------------------------------------------------------------------------例:某月月产油73950吨,当月实际生产天数为27.6天73950日产油能力=------------------= 2679 吨/日27.62 油井月产油(液)量日产油(液)水平= ----------------------------- (吨/日)当月日历天数---------------------------------------------------------------------------------------例:某月月产油73950吨,当月日历天数为30天73950日产油水平=------------------= 2465 吨/日303 累积产气量累积油气比=------------------------(m3/吨)累积产油量---------------------------------------------------------------------------------------4 采油速度a 当年核实采油量实际采油速度=------------------------- *100%当年动用地质储量---------------------------------------------------------------------------------------b当月日产油水平*365天折算采油速度=----------------------------------*100%当年动用地质储量---------------------------------------------------------------------------------------c 当年核实产油量可采储量采油速度= ---------------------------------------*100%当年动用地质储量的可采储量---------------------------------------------------------------------------------------d 当年年产油量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100%上年末剩余可采储量---------------------------------------------------------------------------------------例:93年可采储量1278万吨,累积产油569.1万吨,剩余可采储量708.9万吨,94年年产油81.5万吨,81.594年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100%1278-569.1---------------------------------------------------------------------------------------5 采出程度累积采油量a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100%当年动用地质储量---------------------------------------------------------------------------------------累积采油量b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100%当年动用可采地质储量---------------------------------------------------------------------------------------6 采收率累积产油量a 采收率=-------------------*100%地质储量---------------------------------------------------------------------------------------无水期累积产油量b 无水采收率= ---------------------------*100%地质储量---------------------------------------------------------------------------------------当年产液量7 可采储量采液速度=-------------------------------*100%当年底动用可采储量---------------------------------------------------------------------------------------8 日产量采油指数=----------------(吨/日.Mpa)生产压差生产压差....= 目前地层压力-流动压力原始地层压力......= 未开发油层中部深度压力目前地层压力......= 油井关井后,井底压力回升,待压力稳定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在油田开发中地层压力高低反映地层能力大小。
油田开发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及计算
12、采油速度
油田(或区块)年采油量占已动用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VD
qoa N
100
13、采油强度
油井单位有效厚度油层的日采油量。
采油强度=油井日产油量/该井油层有效厚度
在油田开发中,为保持开发层系内部各层均衡开采,要求不
同井、层的采油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选择原则是:使大多数油
2. 中含水期(20%≤含水率<60%):该阶段主力油层普遍见 水,层间和平面矛盾加剧,含水上升快,主力油层产量递减。在这一 阶段要控制含水上升,做好平面调整,层间接替工作。开展层系、井 网和注水方式的适应性研究,对于注采系统不适应和非主力油层动用 状况差的区块开展注采系统和井网加密调整,提高非主力油层的动用 程度,实现油田的稳产。
吸水剖面的方法主要有;放射性同位素载体法、点测水井流量 法、水井连续流量计法和井温法等。
36、地层压力
地层空隙内流体所承受的压力。又称为储层压力。如果流体 为原油,则称为油层压力或油藏压力;如果为天然气,则称为气层 压力或气藏压力。油气藏投入开发前,各处地层压力相等,称为原 始地层压力。投入开发后,各处地层压力发生变化,且于注采状况 有关,称为目前地层压力。
RK
NP NR
100
19、采收率
在现有技术、经济政策条件下,标定的可采储量占原 始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注水开发中高渗透率砂岩油藏采收率不低于35%; 砾岩油藏采收率不低于30%; 低渗透率、断块油藏采收率不低于25%; 特低渗透率油藏(空气渗透率小于10×10-3μ m2)采 收率不低于20%。 厚层普通稠油油藏吞吐采收率不低于25%;其他稠油油 藏吞吐采收率不低于20%。
油田开发指标计算及预测方法
四季度平均值,有时也参考年平均值。
确定自然递减率
预测老井自然递减率主要依据近几年实际自然递减规
律,并充分预计下年重点工作效果(注采调整、三采等)。
近期同工同层自然递减率仅作参考。采油厂2000-2002年
老井自然递减率分别为14.4%、15.3%和16.5%,有逐年增 大的趋势,考虑七区中注聚三采2003年将进入见效高峰期, 预计2003年自然递减率仍为16.5%。 年度老井自然产油=起步水平×365×(1-年自然递减率)
算。公式如下:
100 h (1 Swi ) o N Boi
N---原始地质储量,104t
A---含油面积,km2;
h---平均有效厚度,m; φ---平均有效孔隙度,f; Swi---平均原始含水饱和度,f; ρo---平均地面脱气原油密度,t/m3; Boi---平均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Di n Q Qi (1 t ) n 1 Q Qi (1 Dit )
指数递减:
在半对数坐标中,产油量随时间变化呈直线递减规律。
折年自然递减率= [1 n (
老井自然产油 12 ) ] 100 % 老井应产油
(三)递减指标
3、综合递减率:指没有新井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扣除新井产量后
的阶段产油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称为综合递减。
折算年综合递减= [1 n (
老井产油 12 ) ] 100 % 老井应产油
主要开发指标:能反映油田开发水平和效果的一系列指标。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地层压力 动液面 生产压差 注水量 注采比 存水率 注水利用率 油井利用率 水井利用率 自然递减率 综合递减率 总递减率 日产液 日产油 含水率 含水上升率 采收率 反映地质储量的控制与动用情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
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征求意见稿)一、机械采油指标的确定及计算方法通过研究分析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经论证优选,计划以石油行业标准《抽油机和电动潜油泵油井生产指标统计方法》(SY/T 6126-1995)为基础,参考其他相关标准及规范,确定出采油工艺指标12项:油井利用率、采油时率、泵效、检泵周期、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平衡度、冲程、冲次、抽油泵径、泵挂深度、动液面、沉没度、动态控制图上图率,具体见下表。
机械采油指标论证确定结果表1、油井利用率油井利用率指油井实际开井数与油井应开井数的比值。
%100⨯-=yz x c n n n K …………………………(1) 式中:K c ——油井利用率,%;n x ——开井数,口;n z ——总井数,口;n y ——计划关井数,口。
注:① 开井数指当月累积产油达到1吨以上(含1吨)的油井(含在册捞油井),或当月累积伴生气达到1千立方米以上(含1千立方米)的油井,为采油开井。
② 计划关井包括测压或钻井关井,方案或试验关井,油田内季节性关井或压产关井。
③ 油井利用率按月度统计,季度油井利用率按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月、6月、9月、12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半年油井利用率以6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年度油井利用率以12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
2、采油时率采油时率指开井生产井统计期内生产时间之和与日历时间之和的比值。
%100⨯-=∑∑∑r w rr D DD f ……………………(2) 24∑∑=L w T D (3)式中:f r ——采油时率,%; ∑r D ——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天数之和,d ;∑w D——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无效生产天数之和,d ; ∑L T——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产时间,h 。
注: ①采油时率统计基数为所有开井生产井,其中新投产井在投产第一个月不予统计。
②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产时间包括停电、洗井、停抽、维修保养等时间,不包括测压停产、措施、大修等正常安排的停井时间。
油田开发指标
6、总压差
总压差=目前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
7、地饱压差
地饱压差=目前地层压力-饱和压力
8、流饱压差
流饱压差=流动压力-饱和压力
9、生产压差
生产压差=目前地层压力-流动压力 又称采油压差或工作压差
10、注水压差
注水压差=注水井井底压力-目前地层压力
开发指标
一、产量方面的指标 二、压力和压差指标 三、有关水的指标
例:某井地质储量15×104t,2002年采油速度2.1%,
地层压力10.5MPa,流压2.1MPa,求2002年采油指
数。
年产油量 地质储量 采油速度 15104 2.1% 日产油量 8.6t / d 365 365 365 日产油量 8.6 采油指数 1.02t / d MPa 静压 流压 10.5 2.1
年产油量 85.5 104 1)2002 年采油速度 100% 100% 1.5% 4 地质储量 5700 10 268 60 85.5 104 413.5 2)到2002 年底的采出程度 100 % 100% 7.25% 4 5700 10 5700 3)预计2003 年产油量 地质储量 采油速度 5700 104 2.2% 125.4 104 t 4)累积采油量 268 60 85.5 125.4 104 538.9 104 t 538.9 104 5)到2003 年底的采出程度 100% 9.45% 4 570010
例:某油田2001年平均日产液量为7941t,平均综合
含水92.10%,注水301.3×104m3,试计算2001年的注采 比 (原油体积系数1.31,原油相对密度0.86)。 2001年产液量=7941×365=289.85×104(t) 2001年产水量=289.85×104×92.10%=266.95×104(t) 2001年产油量=289.85×104-266.95×104=22.9×104(t)
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
(B − C ) × 100 % D t= 1 − A×T
目前长庆油田运用比较广泛的是年对年递减
年对年综合递减率
扣除上年投产井和本年新投产井后的同一批老井, 扣除上年投产井和本年新投产井后的同一批老井,上年同时间段产油 时为产量递减, 量与本年度产量的递减速度,综合递减率符号D 单位%。 Dt>0时为产量递减 量与本年度产量的递减速度,综合递减率符号Dt,单位%。 Dt>0时为产量递减, 为负值时表示产量上升。 为负值时表示产量上升。
报告末期综合含水(%) fw1—报告末期综合含水(%) 报告末期综合含水 上年12月综合含水(%) fw2—上年12月综合含水(%) 上年12月综合含水 报告末期采出程度(%) R1— 报告末期采出程度(%) R2— 上年12月采出程度(%) 上年12月采出程度(%) 12月采出程度
年平均月含水上升速度 = 年含水上升值(%) 年含水上升值(%) 12 月) (
采水指数= 采水指数=
日产水量 生产压差
比采液指数
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时, 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时,每米有效厚度所增加的日产液 单位为立方米/ 兆帕·天 米 量。符号为JLS,单位为立方米/(兆帕 天·米) 符号为J
比采水指数
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时,每米有效厚度所增加的日产水量。 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时,每米有效厚度所增加的日产水量。 符号为JWS,单位为立方米/ 兆帕 天 米 符号为JWS,单位为立方米/(兆帕·天·米) JWS
综合含水=
月产水量(吨) × 100% 月产液量(吨)
含水井综合含水=
含水井月产水量(吨) × 100% 含水井月产液量(吨)
综合生产气油比( 综合生产气油比(GOR) )
油田开发指标定义计算方法
实用标准文案油田开发指标定义计算方法、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教学内容:1 、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2 、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3 、掌握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教学目的:1 、掌握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2 、能熟练地应用计算公式计算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3 、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教学重点:1 、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2 、灵活应用计算公式计算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教学难点:1 多媒体讲授教学方式:分钟教学时数:45 授课提纲:油田开发指标是指根据油田开发过程中实际生产资料,统计出一系列能够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数据,常规油田开发指标注水开发油田的主要指标有:原油产量、油田注水、地层压力。
下面主要讲解原油产量、油田注水等主要的开发指标。
、采油速度1 分为折算采油速度和实际采油速度。
年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地质储量之比。
1)定义:)计算公式:2 =(十二月份的日产油水平×365/动用地质储量)×100%折算采油速度/动用地质储量×100%实际采油速度= 实际年产油量3)应用:①计算年产油量②计算动用的地质储量③配合其它资料计算含水上升率年实际采0678.5016×10t,求,实际生产原油:江汉油田06年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0196.5×10t1例44油速度?动用地质储量×100%=实际年产油量/解:实际采油速度)×100%/(10196.5×1078.5016×10=44=0.77%。
年实际采油速度0.77%答:06 、采出程度2表示从投入开发以来,已经从地下采出的地质储量,1)定义:累计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地质储量之比。
R。
符号为)计算公式:2 动用地质储量×100%=累计产油量/)采出程度(R,求2982.35×10t年,截止0612底累计产油t:江汉油田例206年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0196.5×1044底采出程度?06截止年12 /动用地质储量×100%=解:采出程度(R)累计产油量(10196.5×10)×100%/2982.35×10=44=29.25%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油田开发指标定义计算方法
油田开发指标定义计算方法教学内容:1、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2、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3、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教学目的:1、掌握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2、掌握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3、能熟练地应用计算公式计算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教学重点:1、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2、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1、灵活应用计算公式计算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教学方式:多媒体讲授教学时数:45分钟授课提纲:油田开发指标油田开发指标是指根据油田开发过程中实际生产资料,统计出一系列能够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数据,常规注水开发油田的主要指标有:原油产量、油田注水、地层压力。
下面主要讲解原油产量、油田注水等主要的开发指标。
1、采油速度1)定义:年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地质储量之比。
分为折算采油速度和实际采油速度。
2)计算公式:折算采油速度=(十二月份的日产油水平×365/动用地质储量)×100%实际采油速度= 实际年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100%3)应用:①计算年产油量②计算动用的地质储量③配合其它资料计算含水上升率例1:江汉油田06年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0196.5×104t,实际生产原油78.5016×104t,求06年实际采油速度?解:实际采油速度=实际年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100%=78.5016×104/(10196.5×104)×100%=0.77%答:06年实际采油速度0.77%。
2、采出程度1)定义:累计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地质储量之比。
表示从投入开发以来,已经从地下采出的地质储量,符号为R。
2)计算公式:采出程度(R)=累计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100%例2:江汉油田06年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0196.5×104t,截止06年12底累计产油2982.35×104t,求截止06年12底采出程度?解:采出程度(R)=累计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100%=2982.35×104/(10196.5×104)×100%=29.25%答:截止06年12底采出程度29.25%。
概念及开发指标
(2)含水率和含水上升率低渗透油田由于油井的采液指标变化不大,所以含水上升,直接反映出单井产量下降,如果区块的含水上升,那就是区块产量下降,所以,控制含水上升率就是油田开发过程管理的重点工作。
对处于开发中期(稳产期)的油田,建立了以下的控制体系和要求:含水率:油井日产水量qw 与日产液量qL 之间的比率(fw )亦叫含水百分数,是动态分析的重要指标。
含水上升率: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含水率的上升值叫含水上升率。
它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
含水上升率越小,油田的开发效果越好。
Inw —含水上升率(%)⊿fw —阶段末、初含水率之差⊿ R —阶段末、初采出程度之差(4)压力保持水平原始地层压力(Pi ):油(气)层开采以前的地层压力,称为原始状态下的地层压力MPa 。
原始地层压力一般是通过探井、评价井(资料井)试油时,下井下压力计至油(气)层中部测得,也可用试井法、压力梯度法求得。
静压(P ):长时间关井测量的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称为该井的静压。
压力保持水平:目前地层压力与原始地层压力的比值的百分数。
A 、开发初期(1-3年):水驱储量控制程度达到80%;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达到60%;B 、开发中期(稳产期):水驱储量控制程度达到90%;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达到70%;C 、开发后期(递减期):水驱储量控制程度达到95%以上;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达到80%以上。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是指现有井网条件下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之比值。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是按年度所有测试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和全部测试油井的产液剖面资料计算,即总有效吸水厚度与注水井总射开连通有效厚度之比值,或总有效产液厚度与油井总射开连通有效厚度之比值。
(二)动态分析所需的资料及图件1、静态资料及图件1)油藏开发地质综合图;油藏综合图主要包括以下信息:砂体厚度构造试油产量单井油层信息(包括渗透率、孔隙度、油层厚度、构造等)含油面积油层剖面油层综合柱状图用途:主要用于预测油层有利区6)油层压力分布等值线图;%100⨯=qLqw fw (%)R fw I NW ∆∆=主要反映平面的压力分布特征,为注采调整提供依据3)油田产量构成数据、曲线数据准备:老井产油、老井措施增油、新井产油产量构成曲线反映三个问题:老井递减状况,措施增油的幅度及新井产量所占比重4)油、水(气)相对渗透率曲线相对渗透率曲线是研究多相渗流的基础,它在油田开发计算、动态分析、确定储层中油气水的饱和度分布及与水驱油有关的各类计算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
油田开发指标定义计算方法
油田开发指标定义计算方法教学内容:1、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2、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3、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教学目的:1、掌握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2、掌握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3、能熟练地应用计算公式计算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教学重点:1、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2、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1、灵活应用计算公式计算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教学方式:多媒体讲授教学时数:45分钟授课提纲:油田开发指标油田开发指标是指根据油田开发过程中实际生产资料,统计出一系列能够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数据,常规注水开发油田的主要指标有:原油产量、油田注水、地层压力。
下面主要讲解原油产量、油田注水等主要的开发指标。
1采油速度1)定义:年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地质储量之比。
分为折算采油速度和实际采油速度。
2)计算公式:折算采油速度=(十二月份的日产油水平>365/动用地质储量)X100%实际采油速度=实际年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X100%3)应用:①计算年产油量②计算动用的地质储量③配合其它资料计算含水上升率例1江汉油田06年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0196.5 >0、,实际生产原油78.5016 >04t,求06年实际采油速度?解:实际采油速度=实际年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00%=78.5016 >04/ (10196.5 >04) >100%=0.77%答:06年实际采油速度0.77%。
2、采岀程度1)定义:累计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地质储量之比。
表示从投入开发以来,已经从地下采岀的地质储量,符号为R。
2)计算公式:采出程度(R)=累计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冷00%例2:江汉油田06年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0196.5 >104t,截止06年12底累计产油2982.35 10、,求截止06 年12底采岀程度?解:采出程度(R)=累计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X100%=2982.35 海04/ (10196.5 104) >>100%=29.25%答:截止06年12底采出程度29.25%。
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
扫油面积系数:
注水开发油田,井组某单层已被水淹的面积与井 组所控制的面积之比
自然递减率:
没有新井投产及各种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 率,即在扣除新井及各种增产措施产量之后的阶段产油 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
自然递减率=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阶段生产天数) -阶段老井自然产量/(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阶段生产天 数)。
注采对应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注采对应率
是指在现有井网条件下,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 连通的有效厚度(层数)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 (层数)之比。
注采对应率又可分为层数对应率和厚度对应率。 层数对应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油层数/油井
总生产层数
厚度对应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有效厚度/油
例题:
某油藏当前累计注水量100万方,累 积产油量20万吨,累积产水量80万吨,原 油体积系数1.2,计算该油藏的水驱指数、 存水率。
水驱指数=(累计注水量-累计产水量)/累计产油量 =(100-80)/(20*1.2) =0.83
存水率=(累计注水量-累计采油量)/累计注水量
=(80-20*1.2)/80 =70%
4、水驱动用储量:
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的吸水砂层所对应的地质 储量。 (参考吸水剖面结果)。
(一)储量指标
注采水驱动用储量=水驱动用程度x地质储量; 水驱动用程度=平面水驱动用程度(流线图法) 纵向水驱动用程度(静态注采对应率x吸水剖面所 测吸水厚度百分数) 5.注采对应率 是指现有井网条件下,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 有效厚度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之比。 也把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油层数与井组内采油井 射开总油层数之比。 层数对应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油层数/油井总 生产层数 厚度对应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有效厚度/油井 生产的总有效厚度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第六章 地层温度与压力
③ 判断水动力系统--对制定开发方案、分析开发动态十分重要。
水动力系统--在油气层内流体具有连续性流动的范围。
◆ 同一水动力系统内,原始地层压力等值线分布连续; ◆ 不同水动力系统,原始地层压力等值线分布不连续:
--因断层或岩性尖灭等因素被分割。
④ 计算油层的弹性能量
▲ 油层的弹性能量--指油层弹性膨胀时能排出的流体量。
绘制方法与构造图相同--在目的层构造图上进行: 根据各井原始油层压力,选择压力间隔值, 在相邻两井间进行线性内插 、圆滑曲线 等。
原始油层压力分布主要受构造因素影响→
▲ 油层厚度均匀,压力等值线与构造等高线基本平行; ▲ 若两类等值线形态差异较大,必须检查原因--
地层厚度不均,或因测量、计算导致数据不准等。
原始油层压力在背斜构造油藏上的分布特点: ★★
A、原始油层压力随油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加大;
B、流体性质对原始油层压力分布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井底海拔高度相同的各井:
井内流体性质相同→原始油层压力相等; 井内流体性质不同→流体密度大,原始油层压力小
流体密度小,原始油层压力大
C、气柱高度变化对气井压力影响很小。
当油藏平缓、含气面积不大时,油-气或气-水界面上 的原始油层压力可以代表气顶内各处的压力。
2、原始油层压力的确定方法
常用方法主要有4种:
⑴ 实测法--油井完井后关井,待井口压力表上压力稳定 后,把压力计下入井内油气层中部所测得的压力→油气层 的原始地层压力。---关井测压
★ 勘探和开发中,把油层中流体所承受的所有压力统称 为油层压力。一般情况下,油层压力与静岩压力关系不大
第一节 地层压力 ★★★
一、相关概念 二、原始油层压力 三、目前油层压力 四、油层折算压力 五、异常地层压力
油田开发常用术语
注采比是油田生产中极为重要的指标之一,用它来衡量地 下能量补充程度和地下亏空弥补程度。注采比、油层压力 变化和含水上升速度等指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合 理控制注采比是油田开发中极为重要的工作。
(十一)注采平衡:注入油藏水量和采出液量的地下体积相等(注 采比为1)叫注采平衡。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就能保证油层始维 持一定的压力。 (十二)地下亏空:注入剂的体积少于采出剂的地下体积,叫地 下亏空。是注采不平衡的表现。 (十三)累积亏空体积:指累计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所 占地下体积之差。
采油强度
日产油量 = 生产厚度
(十 五 ) 关 于 合 层 产 液 的 分 配 产 的油 :Si=KiHi/(K1H1+K2H2+…+KiHi) 产 的油 : 产
(十六) 油井利用率
说明:
油井利用率=
采油井开井数 ×100% 采油井总井数 计划关井数− 待报废井数 −
(1)油井开井数:是指全月内连续生产一天(24小时)以上,并有一定 产量的油井;间开井按间开制度生产,并有一定产量的也算开井数。 (2)计划关井: a:测压或作业占用关井(包括附近钻井施工要求关的井); b:方案或试验关井; c:间开井恢复压力期间关井(包括油田内季节性关井或压产关井)。方 案试验井是指开展试验及调整井网、层系要求关闭的油井。 (3)待报废井数:是指已提请报废尚未批复的井。
水油比 = 产水量 ( 立方米 ) 产油是量 (吨 )
(五)含水上升率:每采出1%地质储量含水上升的百分数。
含水上升率 = 报告末期综合含水 - 报告初期综合含水 报告末期的采出程度 - 报告初期的采出程度
油田开发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及计算
3. 高含水期(60%≤含水率<90%):该阶段是重要的 开发阶段,要在精细油藏描述和搞清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积 极采用改善二次采油技术和三次采油技术,进一步完善注采井 网,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和产量递减率,努 力延长油田稳产期。
4. 特高含水期(含水率≥90%):该阶段剩余油高度分 散,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积极开展精 细挖潜调整,采取细分层注水、细分层压裂、细分层堵水、调 剖等措施,控制注入水量和产液量的增长速度。要积极推广和 应用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不断增加可采储量,延长油田的生 命期,努力控制成本上升,争取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中高渗透油藏(空气渗透率大于50×10-3μ m2)一般要达 到80%,特高含水期达到90%以上;低渗透油藏(空气渗透率小于 50×10-3μ m2)达到70%以上;断块油藏达到60%以上。
4、平均单井有效厚度
油田(或区块、或某类井)内属同一开发层系的油水井有效厚
度之和与油水井总井数的比值为平均单井有效厚度。
7、输差
输差是指井口产油量和核实产油量之差与井口产油量之比。
K qow qor qow
8、 核实产水量
核实产水量用井口产水量和输差计算。 qwr 1 K qww
9、综合含水
油田(或区块)的综合含水是指采出液体中水所占的质量百分数
fw
q wr qwr qor
100
1. 低含水期(0<含水率<20%):该阶段是注水受效、主力
RK
NP NR
100
19、采收率
在现有技术、经济政策条件下,标定的可采储量占原 始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注水开发中高渗透率砂岩油藏采收率不低于35%; 砾岩油藏采收率不低于30%; 低渗透率、断块油藏采收率不低于25%; 特低渗透率油藏(空气渗透率小于10×10-3μ m2)采 收率不低于20%。 厚层普通稠油油藏吞吐采收率不低于25%;其他稠油油 藏吞吐采收率不低于20%。
开发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及计算
0
水井流 压
水井地 压
油井地 压
油井流压 水井流压 水井地压 油井地压 油
井流压 水井流压 水井地压 油井地压 油井流压
16、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 产油量,表示油井生产能力的大小。
采油指数=日产油量/(静压-流压)
米采油指数:采油指数/油井射开 厚度。若通过产液剖面,认为某些层 位不出,需要扣除。
油井生产动态指标:
★核实产油量 ★输差 ★核实产水量 ★综合含水 ★综合气油比 ★老井综合递减率 ★老井自然递减率 ★油井利用率
注水井生产动态指标:
★注水量 ★吸水指数 ★注水井利用率 ★分层注水率 ★分层注水合格率
采油井生产动态指标:
★油井生产压差 ★总压差 ★注采比 ★地下亏空体积 ★采液指数 ★采油指数 ★生产能力
自然递减率:(上年产量-本年老井未措施产量)/上年 产量×100%,指没有新井投产及各种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 减率,即在扣除新井及各种措施产量之后的阶段采油量与上阶 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称为自然递减率。
24、递减率
标定水平递减率:股份公司每年1月份下发油田公司标定水平, 公司按各单位能力批分,采油厂批分到区块。标定水平原则为 上年后三月平均日产油水平。
(注意,原股份公司定义为不是“和”,而 是“或”)
27、注水井分注率(不含报废利用注水井):
注水井分注率 = 注水井分注井数/注水井总 井数×100%
28、水驱指数 油田(或区块)注入水地下存水量与累积产油
量地下体积之比称为水驱指数。
计算方法:标定水平×全年日历天数叫不递减油量 标定水平综合递减率=(不递减油量-本年老井产量)/不递减 率油量×100% 标定水平自然递减率=(不递减油量-本年老井未措施产量)/ 不递减率油量×100%
油田主要开发指标计算
油田主要开发指标计算1、产油量:日产油量t/d;年产油量t/a。
表示油田实际产量的大小,有日产油量、月产油量、年产油量等。
日产油(液)水平:指月产油(液)与当月日历天数的比值,t/d。
是衡量原油产量高低和分析产量变化的指标;日产油(液能)力:指月产油(液)量与实际生产天数的比值,t/d。
平均单井日产油(液)水平:指油田日产油(液)水平与当月油井开井数的比值。
开井数是指当月连续生产一天以上并有一定油气产量的井。
折算年产油量=日产油量*365或=月产油量*122、含水率。
含水率:指日产水量与日产液量的比值。
包括单井含水率、综合含水率、见水井平均含水率等3、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速度。
含水上升率:指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的含水上升百分数(公式推导)。
含水上升速度:单位时间内含水率上升幅度。
4、采油(液)速度、采出程度。
采油(液)速度:指所产油(液)量与动用地质储量的比值,是衡量油田开发速度快慢的指标。
折算采油速度:用于计算当月的采油速度,是衡量当月油田开发速度快慢的指标。
=(当月平均日产油水平*365)/动用地质储量*100%。
采出程度:是累积采油量与动用地质储量的比值,反映油田储量的采出情况。
5、采油(液、水)指数:生产压差每增加1MPa时,所增加的日产(液、水)油量。
表示油井生产能力的大小。
=日产油量/(静压-流压);当静压低于饱和压力时:采油指数=日产油量/(静压-流压)nn:渗滤特性指数或采油指示曲线指数。
5、比采油(液、水)指数:生产压差每增加1MPa时,每米有效厚度所增加的日产油(液、水)量。
表示每米有效厚度的日产能力7、采油强度:单位油层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8、产量递减,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产量递减:指单位时间的产量变化率,或单位时间内产量递减百分数。
其大小反映了油田稳产形势的好坏。
递减幅度:是表示油田产量下降速度的一个指标,指下一阶段产量与上一阶段产量相比的百分数。
如下月产量与上月产量之比叫月产量的月递减幅度;下月未的日产量与上月未的日产量相比叫日产量的月递减幅度;下年年产量与上年年产量之比叫年产量递减幅度。
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
注采比分月注采比和累积注采比。累积注采比(CIPR),用累积注水 量、累积采油量、累积产水量带入公式即可求得。
注
采
比
= 采
油
量
原 原
注入水体积 油 体 积 系 数+ 油相对密度
产
出
水
体
积
原油计量系统误差(输差)
静压-流压n
日产油量
生产压差n
式中: n—渗滤特性指数或采油指示曲线指数。
采液指数
指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所增加的日产液 量,也称单位生产压差的日产液量。它 表示产液能力的大小,参数符号为JL,单 位为立方米/(兆帕·天)
采水指数
指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所增加的日产水 量,也称单位生产压差的日产水量。它表 示油井产水能力的大小,参数符号为Jw, 单位为立方米/(兆帕·天)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指现有井网条件下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的有效厚度与 井组内采油井射开的总有效厚度之比。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按年度所有测试水井的吸水剖面和全部测试油井的产液剖面 资料计算,指总吸水厚度与注水井总射开连通厚度之比值,或者 总产液厚度与油井总射开连通厚度之比值。
水驱指数: 指每采1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单位为立方米/吨。
Dt—综合递减率(%)
目前长庆油田运用比较广泛的是年对年递减
年对年综合递减率
扣除上年投产井和本年新投产井后的同一批老井,上年同时间段产油 量与本年度产量的递减速度,综合递减率符号Dt,单位%。 Dt>0时为产量递减, 为负值时表示产量上升。
Dt=
A
A
B
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产油量 采油强度 t/d m 油层有效厚度
日注水量 注水强度 m3水量 累计产水量 地下存水率 累计注水量
7、水驱指数
累计注水量 累计产水量 水驱指数 累计产油量
单位:m3/t,值越大表示需要的注水量越多
8、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速度
14、压力系数
压力系数=某一深度地层压力/该深度的静水柱压力 某一深度的静水柱压力=ρgh, ρ:水的密度,
h:深度。
15、总压差
总压差:目前地层压力与原始地层压力的差值 。
16、采油压差
采油压差(生产压差):目前地层压力与流压的差值 。
17、流饱压差
流饱压差:指流压与饱和压力的差值。
18、地保压差
25、注水利用率
注水利用率=(1-累计产出水/累计注入水) ×100%。
11、剩余可采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可采储量-累计产油量
12、累计亏空体积
累计亏空体积=累计注入水体积-(累计产油量×原油 体积系数/原油相对密度+累计产出水体积),单位m3
13、注采指数
吸水指数=(Q2-Q1)/(P2-P1),单位m3/Mpa。 采液指数=日产液/生产压差,单位m3/Mpa。 采油指数=日产油/生产压差,单位m3/Mpa。 采水指数=日产水/生产压差,单位m3/Mpa。
第六章
1、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
N=100A·h·Ø(1-Sωi)ρo/Boi
A:含油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H:油层有效厚度,单位米 Ø:有效孔隙度 (1-Sωi):原始含油饱和度
Ρo:地面原油密度,单位吨每立方米
Bo:地层原油体积系数,无因次量。N:此时单位为 ×104t。
2、可采储量 可采储量=ER×地质储量,
f w 2 f w1 含水上升率 R2 R1
含水上升速度 f w2 f w1
9、注采比
注采比=(注水量-注入溢流量)/(采油量.Boi/ρo+产出水)
10、单储系数
单储系数= 100Ø(1-Sωi)ρo/Boi
Ø:有效孔隙度 (1-Sωi):原始含油饱和度 Ρo:地面原油密度,单位g/cm3 Bo:地层原油体积系数,无因次量。 单储系数:此时单位为 ×104t/Km2.m。
23、油层动用程度
油层动用程度:油田在开采过程中,油井中采液 厚度或注水井中吸水厚度占射开总厚度的比例。
24、自然、综合递减率
自然递减率:是油田(或区块)老井扣除措施增油量及新井产量后年产 油量除以上年核实的年产油量,此时为自然递减率,若只扣除新井增油 量则为综合合递减率。 Dt={[A×T-(B-C)]/(A×T)}×100% Dt自={[A×T-(B-C-D)]/(A×T)}×100% 式中:A——上年末(12月)标定日产油水平(吨); T——当年1-n月的日历天数(d); A×T——标定的阶段产油量; B——当年1-n月的累计核实产油量(吨); C——当年1-n月的累计新井核实产油量(吨); D——当年1-n月的累计老井措施核实产油量(吨); Dt——综合递减率(%); Dt自——自然递减率(%)。
地保压差:目前地层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 。
19、注水压差
注水压差:注水井井底流压与静压的差值 。
20、沉没度
沉没度:泵深与动液面的差值 。
21、注水启动压力
注水启动压力:油层刚开始吸水时的压力称吸 水启动压力。
22、水驱控制程度
水驱控制程度:现有井网条件下,开发单元内 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与总有效 厚度之比 。
ER:采收率。
3、采油速度
年产油量 采油速度 100% 地质储量
,或折算年产油量。
4、采出程度、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累计产油量 采出程度 100% 可采储量
累计产油量 采出程度 100% 地质储量
5、采液强度、采油强度、注水强度
日产液量 采液强度 m3 / d m 油层有效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