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遗传典型例题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题核心:

一、遗传解题一般步骤:

第一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1、自交法:

确定显隐性性状的首选方法,通过观察其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即表现型相同的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这种方法对于常染色体遗传,伴X遗传都适用。其原理是看杂合子的表现型,杂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2、杂交法:

让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亲本相交,通过观察后代的表现型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⑴不同性状的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显性性状→具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即表现型不同的亲本杂交,F1的表现型相同,则F1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这种判断方法适用于常染色体遗传,也适用于伴X遗传。其原理是孟德尔的显性性状的定义。如范例1中可以根据此法由第三组杂交试验结果推知显性性状是圆粒。

⑵判断突变性状的显隐性时,可选用突变型和野生型进行正交和反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即可推知

正交:野生型雌性×突变型雄性;反交:野生型雄性×突变型雌性。

若正反交的子代都是突变型或突变型多于野生型且与性别无关,则突变型为显性性状;

若正反交的子代都是野生型或野生型多于突变型且与性别无关,则野生型为显性性状。

3、假设法:

通用方法,特别是自交法和杂交法无法判断的,均可用此法。考虑各种情况,通过设定基因来探究后代的表现型是否符合题意(与题目中提供的事实作比较)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这个性状为显性;若子代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可用假设法判断。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题目中提供的事实相符的情况时,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做假设或对同一性状做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做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题目中提供的事实不相符时,则不必再做另一假设,可予以直接判断。

4、口诀法:

遗传系谱图题等,采用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物为显性。如正常父母生了一个色盲男孩,色盲为隐性,正常的为显性,倘若口诀没法用,则根据遗传病的特点进行初步推断;第二步:确定基因在何种染色体上

1、若未知显隐性的,则利用正交反交结果确定。

正反交结果一致的,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或X、Y的同源区段;

正反交结果不一致,且不属于总是跟母本一致那种(细胞质遗传),则基因在X染色体上。

附:正反交法在遗传方式判断中的应用:以果蝇的体色(灰身对黑身为显性)遗传为例(1).细胞核遗传中的常染色体遗传:如人类的并指、白化病,果蝇的体色遗传等。

结论: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试验,正反交结果相同,且子一表现显性性状(与母本性状无关),子二代出现3:1分离比,表现与性别无关,则细胞核遗传中的常染色体遗传

(2).细胞核遗传中的伴性遗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试验,正反交结果相同,子一代显现出显性性状,(与母本性状无关),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且各代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属于细胞核遗传中的常染色体遗传。如人类的红绿色盲、果蝇眼色等属伴X染色体遗传。以果蝇眼色(红眼对白眼为显性)遗传为例来说明:

结论: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试验,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各代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属于细胞核遗传中的伴性遗传。

(3).细胞质遗传:如紫茉莉枝条颜色的遗传,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的遗传(以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为例说明):

结论: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试验,正反交结果不同,F1代表现出对应的母本性状,以后各代无论雌雄均表现亲本中母本性状,则属于细胞质遗传。

2、若已知显隐性的,则可利用隐雌显雄来判断。

①在常染色体上②只在X染色体上③在X、Y同源区段上

如图:在F1代这只能判断出①②或②③,而不能判断出①③;如要判断出①③则需F1进行自交在F2代即可判断:

3、上述两种方案都不能用,则可利用杂雌显雄来判断。

第三步:从患者入手,子代往亲代推

二、判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自交法:

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下图1)或1: 2:1(下图2), 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测交法:

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1:1:1: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下图1或2), 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有连锁现象时,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也呈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例如图1,图2:

三、判断纯合子、杂合子

(1)自交法:

若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子。

(2)测交法:

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佳状,则可能为纯合子。

四、验证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

(1)自交法:

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3:1,则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测交法:

若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1:1,则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若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1:1:1:1,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五、致死基因的类型总结

基因型致死(1)显性纯合致死:1AA(致死)、2Aa、1aa 2∶1

①Aa Bb自交(2:1) (3:1) 6:3:2:1

②Aa Bb自交(2:1) (2:1) 4:2:2:1

③Aa 自交Bb 测交(2:1) (1:1) 2:1:2:1

配子致死

花粉致死:

①AB致死

仅花粉致死,即花粉的基

因型只有3份,故子代

4*3=12份,而非16份

5:3:3:1

②Ab致死7:3:1:1

③Ab致死7:1:3:1

④ab致死8:2:2:0

伴X染色体遗传的隐性基因致雄配子

死亡(X A X a×X a Y)

只出现雄性个体1∶1

六、等位基因对数的判断:

(1)自交后代之和,等于4的n次方,则等位基因的对数就为N对;

例: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 52∶3∶9的数量比

解析:由F2中表现型的数量比为52∶3∶9,可得比例之和为52+3+9=64,即43,说明

F1的基因型是由三对基因控制,且均为杂合(三杂合子);

(2)测交后代之和,等于2的n次方,则等位基因的对数就为N对;

七、如何很快记住F2 中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

F2 中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2YYRr:2YyRR:4YyRr:1yyRR :2rrRr:1YYrr:2Yyrr:1yyrr,即遗传因子组成共9 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 种(将遗传因子组成前的系数相加)。

每种遗传因子组成所占的份数为2n,n 代表每种遗传因子组成中杂合传因子的对数。

例如,YYRR没有杂合遗传因子,即杂合遗传因子对数为0,2 0 = 1,所以YYRR 占1 份。

又如,YyRr中杂合遗传因子的对数为2,2 2 = 4,所以YyRr 占4 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