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遗传典型例题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遗传学30道题及解析

高中生物遗传学30道题及解析

高中生物遗传学30道题及解析一、全文概述高中生物遗传学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巧对于提高考试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遗传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并通过30道经典题目及其解析,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解题能力。

二、经典题目与解析1.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题目1解析: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则表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题目2解析: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指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交换,使后代产生新的基因型。

这种交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3.遗传的基本规律:题目3-5解析: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与组合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染色体遗传规律等。

这些规律为我们研究遗传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4.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题目6解析:基因型是指一个生物个体所携带的基因组成,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遗传图解进行分析。

5.遗传工程的原理及应用:题目7-8解析:遗传工程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造,以达到预期目的。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6.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题目9-10解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或功能上的改变,基因重组则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重新组合。

7.生物多样性与物种形成:题目11-12解析:生物多样性是由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所产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形成则是通过长时间的演化过程,物种间的遗传隔离逐渐加大,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8.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题目13-14解析: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异常所导致的一类疾病。

通过婚前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等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高考生物遗传题型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题型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题型总结高考生物中,遗传部分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其中的题型多样且复杂,让不少同学感到头疼。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常见的高考生物遗传题型。

一、基因分离定律相关题型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这是遗传题中常见的基础题型。

通常会给出一些亲本杂交的结果,让我们判断某一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

判断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二是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新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全部为高茎,那么高茎就是显性性状,矮茎就是隐性性状。

2、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断已知亲本的表现型和杂交结果,推断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此类题型需要熟练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遗传规律。

比如:亲本基因型为 Aa 和 Aa,它们杂交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 = 1:2:1,表现型及比例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3:1。

3、概率计算在基因分离定律的题目中,常常涉及到概率的计算。

比如已知亲本的基因型,计算子代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概率。

假设亲本基因型为 Aa 和 Aa,那么子代中 AA 的概率为 1/4,Aa 的概率为 1/2,aa 的概率为 1/4。

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题型1、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此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情况,要求分析子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比例。

解题的关键是将多对相对性状分别按照基因分离定律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组合。

例如:豌豆的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杂交,F1 代基因型为 YyRr,F1 自交,子代中黄色圆粒(Y_R_)的比例为 9/16,黄色皱粒(Y_rr)的比例为 3/16,绿色圆粒(yyR_)的比例为 3/16,绿色皱粒(yyrr)的比例为 1/16。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是否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一般会给出杂交实验的结果,需要判断是否符合 9:3:3:1 或其变形的比例。

高考遗传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遗传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遗传题知识点总结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而高考中的生物学考试也经常涉及遗传学相关题目。

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对于高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下面将对高考遗传题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石,也是高考遗传题考察的重点。

通过扭转鸽子的颈部羽毛颜色、豌豆的花色等实验,孟德尔总结了两条基本定律,分别是随着基因的分离继承而来的法则(第一定律),以及随着基因的自由组合继承而来的法则(第二定律)。

2. 遗传物质的性质遗传物质指的是DNA,即脱氧核糖核酸。

DNA具有两个基本特点:遗传稳定性和可变性。

遗传稳定性是指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复制并传递给子细胞,确保了遗传信息的传递。

可变性是指DNA分子在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变异,从而使得物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3.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表达出来。

基因转录是指DNA的片段通过RNA聚合酶的作用被转录成mRNA,而基因翻译则是指mRNA通过核糖体的作用被翻译成蛋白质。

基因的表达受到转录因子和激活因子的调控,这些因子可以促进或抑制基因的转录过程。

4. 染色体与遗传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也是基因的集合体。

人类的细胞核中有46条染色体,其中有23对体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体染色体决定个体的所有特征,性染色体则决定个体的性别。

染色体的异常会引发遗传病,例如唐氏综合征等。

5. 遗传的分离与交叉遗传的分离是指在生殖过程中,父母各自的基因组合会分离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交叉则是指同源染色体上的互换作用,通过交叉互换,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可以重新组合,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6. 遗传的规律高考遗传题中经常考察的遗传规律包括显性隐性规律、基因多态性、基因互补作用、基因共显性等。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理解遗传学中的各种现象和概念。

7. 遗传病与遗传咨询遗传病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常见的遗传病有血友病、无色盲、白化病等。

2024年新高考版生物1_13-专题十三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2)

2024年新高考版生物1_13-专题十三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2)

基因

型 雄
遗传 特点
3种:XBXB、XBXb、XbXb
4种:XBYB、XBYb、XbYB、XbYb
遗传与性别有关,如以下两例:
♀XbXb×XbYB♂
♀XbXb×XBYb♂
↓ ♀XbXb XbYB♂
↓ ♀XBXb XbYb♂
3.伴性遗传的应用 1)推测后代发病率,指导优生优育。
婚配 男正常×女色盲 男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正常
2)思路2:两次杂交实验,“隐性雌×显性纯合雄”
提升二 伴性遗传中的致死分析 X染色体上基因致死类型及结果 1)X染色体隐性(显性纯合)个体致死 隐性致死:XAXa×XAY→XAXA、XAXa、XAY, 雌∶雄=2∶1 显性纯合致死:XAXa×XaY→XAXa、XaXa、XaY,雌∶雄=2∶1 2)配子致死 某些基因致雄配子不育,后代可出现单一性别。 例如,a基因致雄配子不育:XAXa×XaY→XAY、XaY,后代全为雄性。
通常,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❶ 母亲 、传 给女儿;女性的X染色体一条来自❷ 父亲 ,一 条来自母亲;Y染色体只能在男性中传递
2.伴性遗传 1)概念:❸ 性染色体 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与❹ 性别 相关联。 2)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以人的X、Y染色体为例)
①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遗传
型(XX或ZZ)用隐性,异型(XY或ZW)用显性。
考点训练(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存在雌雄性别之分的生物个体,其细胞中染色体均有常染色体与性染 色体之分。 ( )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 ) 3.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但表现伴性 遗传。 ( ) 4.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一定传给女儿。 ( ) 5.若等位基因B/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这对基因控制的性状的 遗传与性别也有关联。 ( ) 6.伴X显性遗传病中,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可以都正常(未发生突变)。 ( )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题型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题型总结

遗传规律题型归纳一、基础知识1、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C.雄配子∶雌配子=3∶1D.雄配子A∶雌配子a=1∶32.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

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3.如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

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B.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C.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能患病D.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4、水稻的糯与非糯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

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

请回答:(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让F1自交,产生的植株中花粉有__________种类型。

二. 根据一个亲本或一个细胞的基因型,求解相应配子的种类或数目1.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1)可以产生_________个精子,_________种精子。

(2)如果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则另外3个精子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题经典题型分类汇总(含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题经典题型分类汇总(含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类基本题型总结一、表格形式的试题1.(2005年)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

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雌蝇3/4 0 1/4 0雄蝇3/8 3/8 1/8 1/8请回答:(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

(3)亲代果蝇的基因为、。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

2.石刁柏(俗称芦笋,2n=20)号称“蔬菜之王”,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雄株产量明显高于雌株。

石刁柏种群中抗病和不抗病受基因A 、a控制,窄叶和阔叶受B、b控制。

两株石刁柏杂交,子代中各种性状比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1)运用的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基因A 、a位于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染色体上。

(2)亲代基因型为♀,♂。

子代表现型为不抗病阔叶的雌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3.(10福建卷)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亲本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组别表现型乔化蟠桃乔化园桃矮化蠕桃矮化园桃甲乔化蟠桃×矮化园桃41 0 0 42乙乔化蟠桃×乔化园桃30 13 0 14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

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

比例应为。

4.(11年福建卷)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遗传题经典例题及解析

高中生物遗传题经典例题及解析

高中生物遗传题经典例题及解析在生物的世界里,遗传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比赛,参赛者们就是我们的基因。

这些小家伙们传递着我们外貌、性格,甚至有时候连我们对食物的喜好也能被它们左右。

想象一下,一个家族聚会,大家围坐在一起,突然间,你发现姑姑的鼻子和你的一模一样,甚至还有小表弟那双笑眼,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呀。

遗传的奥妙就藏在这些细节中,让人忍不住想要深入探讨。

咱们得聊聊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

它就像一个个小指令,告诉身体应该怎么运作。

你可以把基因想象成一张菜谱,决定了我们从头到脚的样子。

有趣的是,基因并不是孤军奋战,它们还要跟环境一起合作,才会发挥出最佳效果。

这就好比一个乐队,乐器的不同、音调的变化,都会影响演奏的最终效果。

哎,光有基因可不行,还得看“环境”这位大导演怎么安排。

咱们接着聊聊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故事。

显性基因就像舞台上的主角,总是抢尽风头,隐藏在幕后隐性基因,时不时露个脸,给大家惊喜。

有些人一看就是父母的翻版,完全没办法藏住。

比如,如果你爸是个大高个,你可能也逃不了遗传这个“高”字。

但隐性基因就像调皮的小孩,默默无闻,等到合适的时机,哇哦,突然冒出来了,搞得大家都目瞪口呆。

然后,我们不能不提到孟德尔,他就是那个在遗传学上开创了一片新天地的人。

想象一下,孟德尔在他的小园子里,观察着豌豆的变化,像个科学侦探似的,居然发现了遗传的规律。

那些豌豆的颜色、形状,统统都成了他的研究对象。

他的发现就像给遗传学这条路铺上了金光闪闪的砖,后来的人们纷纷走上去,开启了更深入的研究。

你知道吗,遗传还可以用图谱来表示。

那些遗传图谱就像是我们家族的“族谱”,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每个人的特征。

这种图谱叫做家系图,通常用圆圈和方框来表示,圆圈代表女性,方框代表男性。

你一看就能知道家族里哪些人是“显性”角色,哪些是“隐性”角色。

想想看,家族聚会上,一张图谱就能让大家一目了然,省去了很多麻烦。

在这个过程中,基因突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高中生物遗传大题

高中生物遗传大题

高中生物遗传大题一、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 基本概念题- 题目示例:下列关于基因、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和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 基因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C. 性状相同的生物,基因组成一定相同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解析:- 选项A:基因与性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基因可能影响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能由多个基因控制,所以A错误。

- 选项B:基因控制性状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还有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RNA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所以B错误。

- 选项C:性状相同的生物,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因为性状受环境和基因的共同影响,所以C错误。

- 选项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是基因的定义,所以D正确。

2. 分离定律相关题型- 题目示例: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

现有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1:1。

求亲本的基因型。

- 解析:- 因为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后代高茎和矮茎比例为1:1。

这是测交的结果,即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Dd(高茎)和dd(矮茎)。

3. 自由组合定律相关题型- 题目示例:已知豌豆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现有黄色圆粒(YyRr)豌豆自交,求后代中黄色皱粒豌豆的比例。

- 解析:- Yy自交后代中黄色(Y_)的比例为3/4,Rr自交后代中皱粒(rr)的比例为1/4。

- 根据自由组合定律,黄色皱粒(Y_rr)的比例为3/4×1/4 = 3/16。

4. 伴性遗传题型- 题目示例:人类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X^b表示色盲基因)。

若一个女性携带者(X^B X^b)和一个正常男性(X^B Y)结婚,求他们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

- 解析:- 他们生育的孩子可能的基因型有:X^B X^B、X^B X^b、X^B Y、X^b Y。

2024高考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清单遗传规律总结与题型总结

2024高考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清单遗传规律总结与题型总结

2024高考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清单遗传规律总结与题型总结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的遗传规律以及遗传现象。

对于2024年高考生物考试来说,掌握好遗传学的知识点,了解遗传规律,并熟悉相关的题型,将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2024高考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清单、遗传规律总结以及常见题型总结,帮助考生备考。

遗传学知识点清单:1.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遗传物质,它具有双螺旋结构,由碱基、糖和磷酸组成,具有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2. RNA的结构和功能RNA在基因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mRNA、tRNA和rRNA 等类型,具有转录和翻译的功能。

3. 遗传物质的复制DNA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按一定规律复制自身的过程,保证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

4.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染色体是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细胞器,携带着遗传信息。

人类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着个体的性别。

5.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特定功能的遗传因子,控制着细胞内某一种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由DNA编码,每个基因对应着一个蛋白质。

6. 遗传变异和突变遗传变异指的是物种中基因型和表型的多样性,突变是指基因或染色体发生结构或序列的变化,是遗传变异的一种重要形式。

7.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一对因子的分离规律、隐性和显性规律以及自由组合规律,这些规律在遗传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8. 杂交和杂种优势杂交是指不同种属、不同种群、不同亚种或不同品种的个体进行交配,产生的后代称为杂种。

杂种优势指的是杂种比亲本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生长力。

9. 遗传病和遗传咨询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病症,遗传咨询则是为了了解个体的遗传状况、预测遗传风险以及进行遗传咨询和干预等。

遗传规律总结: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一对因子的分离规律、隐性和显性规律以及自由组合规律。

这些规律揭示了基因在遗传中的传递和表现方式。

高考遗传题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遗传题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遗传题知识点归纳总结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而高考中关于遗传学的问题也是很常见的。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下面将对高考遗传题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一、基因与染色体在遗传学中,基因是指决定某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它位于染色体上。

人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由23对,其中性染色体有一对,其余为体染色体。

性染色体决定一个人的性别,男性为XY,女性为XX。

而染色体的异常数量或结构会导致一些遗传疾病的产生。

二、遗传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总结出了遗传的三个基本定律,即单性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组合定律。

2. 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遗传学中,一个基因存在两种形态,一种表现为显性(dominant),另一种表现为隐性(recessive)。

显性形态的基因只需一个拷贝即可表现对应的性状,而隐性形态的基因需要两个拷贝才能表现对应的性状。

3. 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指个体所拥有的基因的组合情况,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在外部表现出来的性状。

4. 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用来计算两个或多个基因的遗传结果的概率,加法原理用来计算某个性状同时具有两个或多个基因的遗传结果的概率。

三、遗传物质的分离与组合1. 随机分离定律:遗传学中,随机分离定律指的是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时候,分离后的配子中所含的染色体是随机组合的。

这一定律保证了基因的多样性。

2. 重组: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互换,产生新的组合。

重组是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四、基因突变与遗传病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产生变异,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突变可能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进而影响个体的性状。

2. 遗传病: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两大类别。

单基因遗传病有先天性愚型、地中海贫血等,多基因遗传病有糖尿病、高血压等。

五、变异与进化1. 变异:变异是物种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基因的改变产生新的性状,使个体更具竞争力。

2025年高考生物遗传学知识点

2025年高考生物遗传学知识点

2025年高考生物遗传学知识点遗传学作为高中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以下为您梳理 2025 年高考可能涉及的生物遗传学知识点。

一、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1、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他通过将活的 S 型菌、加热杀死的 S 型菌、活的 R 型菌分别注入小鼠体内,得出了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结论。

2、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出了 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 DNA 时,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 S 型细菌,从而证明了 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他们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然后让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结果表明噬菌体的 DNA 进入了细菌细胞,而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外面,进一步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二、DNA 的结构和功能1、 DNA 的双螺旋结构DNA 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

2、 DNA 的复制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条件。

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

3、 DNA 的功能DNA 具有储存遗传信息、传递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三、基因的表达1、转录转录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

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 RNA 聚合酶等参与。

生物体的遗传与变异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物体的遗传与变异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物体的遗传与变异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生物学的广袤领域中,生物体的遗传与变异是一个核心且引人入胜的主题。

它不仅揭示了生命的延续和多样性,还为我们理解生物进化、疾病发生以及物种适应环境等众多重要现象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并对相关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例题: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

若亲本基因型为Dd×Dd,它们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中,高茎植株所占比例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分离定律,Dd×Dd 的杂交组合,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DD:Dd:dd = 1:2:1。

高茎(DD 和 Dd)所占比例为 3/4。

知识点:分离定律指出,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例题:豌豆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杂交,F₂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比例是多少?解题思路:先求出 F₂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亲本为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F₂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9:3:3:1。

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比例为 9/16 + 1/16 = 10/16,所以不同于亲本的比例为 6/16 = 3/8。

知识点:自由组合定律指出,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二、遗传物质与基因1、 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明例题: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S 型细菌的 DNA 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这说明了什么?解题思路:这表明 DNA 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 DNA 是遗传物质。

知识点: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遗传题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遗传题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遗传题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也是高考生物科目中的重点内容。

遗传学研究的是生物种属在繁殖过程中的基因传递和表现规律。

遗传题在高考生物考试中占有较大比例,掌握一些必背的遗传知识点能够帮助高考生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分数。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的遗传题,以供同学们参考。

一、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得出了一些重要的遗传法则。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孟德尔的两个基本定律:第一是“同一特征的两个基因割裂分离”,即两个等位基因在生殖过程中会分离,各自独立地传给后代;第二是“基因的随机组合”,即在生殖过程中,父本的配子中的基因会随机组合,形成不同的个体。

二、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所拥有的基因的组合,而表现型是指基因型所决定的个体在形态、生理等方面的表现。

在遗传过程中,基因型决定表现型,不同的基因型会表现出不同的表现型。

例如,人类的血型是由基因决定的,A型血的人是由AA或AO基因型决定的。

三、显性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指的是在个体的表现型中能够显现出来的基因,而隐性基因则指的是在表现型中不能够显现出来的基因。

在遗传过程中,显性基因会压制隐性基因的表达,使其不被显示出来。

只有当双亲的基因中都含有隐性基因时,后代才会表现出隐性基因的特征。

四、回交和杂交回交是指将一个杂种个体与其纯种亲本进行交配,目的是为了观察其后代的遗传特征。

杂交则是指将两个具有不同遗传特征的个体进行交配。

回交和杂交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手段,通过这些实验可以推断出基因的遗传规律和表现方式。

五、基因突变和变异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发生了变化,导致基因信息的不一致。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等多种形式。

变异则是指一种或多种基因的表现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变化。

基因突变和变异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新物种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染色体的遗传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携带遗传信息。

高考遗传定律知识点与题型剖析

高考遗传定律知识点与题型剖析

高考遗传定律知识点与题型剖析高考中,遗传定律一直是生物学科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很多同学感到头疼的部分。

本文将对高考遗传定律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梳理,并深入剖析相关题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一、遗传定律的基本知识点1、孟德尔遗传定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例如,对于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在形成配子时,A 和 a 会分离,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A 和 a。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发现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后,子一代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比如,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A 和 a 分离,B 和b 分离,然后 A 可以与 B 或 b 组合,a 也可以与 B 或 b 组合,最终产生 AB、Ab、aB、ab 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2、摩尔根的连锁与互换定律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发现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往往会一起遗传,这就是连锁现象。

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会发生交换,导致连锁基因之间也会发生一定的重组。

3、遗传因子的本质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它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DNA 通过转录形成 mRNA,再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从而实现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4、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的关系减数分裂是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这是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二、常见题型剖析1、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断这类题型通常会给出亲本的基因型或表现型,以及杂交的方式,要求推断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

高考生物全国I卷历年遗传典型例题核心考查知识点总结归纳(全)

高考生物全国I卷历年遗传典型例题核心考查知识点总结归纳(全)

高考生物全国I卷历年遗传典型例题核心考查知识点总结归纳(全)遗传题核心:一、遗传解题一般步骤:第一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1、自交法:确定显隐性性状的首选方法,通过观察其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即表现型相同的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这种方法对于常染色体遗传,伴X遗传都适用。

其原理是看杂合子的表现型,杂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2、杂交法:让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亲本相交,通过观察后代的表现型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⑴不同性状的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显性性状→具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

即表现型不同的亲本杂交,F1的表现型相同,则F1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这种判断方法适用于常染色体遗传,也适用于伴X遗传。

其原理是孟德尔的显性性状的定义。

如范例1中可以根据此法由第三组杂交试验结果推知显性性状是圆粒。

⑵判断突变性状的显隐性时,可选用突变型和野生型进行正交和反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即可推知正交:野生型雌性×突变型雄性;反交:野生型雄性×突变型雌性。

若正反交的子代都是突变型或突变型多于野生型且与性别无关,则突变型为显性性状;若正反交的子代都是野生型或野生型多于突变型且与性别无关,则野生型为显性性状。

3、假设法:通用方法,特别是自交法和杂交法无法判断的,均可用此法。

考虑各种情况,通过设定基因来探究后代的表现型是否符合题意(与题目中提供的事实作比较)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这个性状为显性;若子代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可用假设法判断。

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题目中提供的事实相符的情况时,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做假设或对同一性状做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做出片面的结论。

但若假设与题目中提供的事实不相符时,则不必再做另一假设,可予以直接判断。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1. 遗传:指生物个体所具有的一些性状和特征在后代中得以保留并传递的现象。

2. 变异:指生物个体在遗传过程中产生的性状和特征的差异。

3. 遗传物质: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因素遗传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二基因遗传规律。

2. 补体遗传规律:交配时两个亲本的基因在一起配对形成一个染色体对,分离后形成四种不同的组合。

三、基因的结构和功能1. 基因:指导生物体形成和发育的遗传物质单位。

2. DNA的结构:由核苷酸组成,包括磷酸、五碳糖和氮碱基。

3. RNA的结构:类似DNA,但糖是核糖,碱基中没有胸腺嘧啶,而是尿嘧啶。

四、基因的表达1. DNA复制:DNA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进行复制,形成两条完全一致的新DNA分子。

2. 转录:DNA的一部分信息转移到RNA上。

3. 翻译:在细胞质中,mRNA通过核糖体的作用,在氨基酸的参与下,合成蛋白质。

五、基因突变1. 突变:指遗传物质中的基因发生改变。

2. 突变的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倒位突变和重组等。

六、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异1. 染色体的结构:包括着丝粒、着丝粒间隔、染色单体、腺带、间相等带和A-T富集区等。

2. 染色体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多倍体等。

七、DNA的复制和修复1. DNA的复制:复制起始点是一个起始复制复合体,由DNA聚合酶和其他辅助酶组成。

在复制过程中,存在主链合成和链延伸等步骤。

2. DNA的修复:包括自我修复机制、错配修复机制、核酸切除修复机制和重组修复机制等。

八、生物的遗传变异1. 快速繁殖和遗传变异:快速繁殖的有利因素会加速遗传变异的积累。

2. 多样性与适应性: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异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提供了可能性。

九、遗传病的诊断和防治1. 遗传病的分类: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等。

高考遗传知识点总结

高考遗传知识点总结

高考遗传知识点总结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关于遗传学的知识在高考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下面将对高考中常见的遗传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单性律、自由组合律和分离规律,这三个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石,描述了基因在遗传中的传递与表现。

2. 显性与隐性遗传:显性遗传指表现型与基因型一致,隐性遗传指表现型与基因型不一致。

3. 基因突变:突变是指基因型发生的突然变异,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二、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1. 基因型:指个体基因组中不同基因的组合情况。

2. 表现型:指个体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所显示出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行为等特征。

3. 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的潜力,而外部环境的作用则会影响表现型的具体表现。

三、杂交与基因分离定律1. 杂交:指两个不同纯合系(纯合系是指同一基因型的个体群体)的个体进行交配,产生杂合子一代。

2. 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一代的个体中,一对基因会在生殖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分离,随机地组合成不同的组合方式。

四、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1. 基因位点:指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对应着一个或多个基因。

2. 染色体:是宿主体细胞内自我复制、自我传递的较大螺旋状DNA分子。

3. 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携带和传递基因信息。

五、性连锁遗传1. 性染色体:指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人类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

2. 性连锁遗传:指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由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男性无法得到同源染色体的补充,所以女性携带的基因更容易表现。

六、遗传病与基因突变1. 遗传病:指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可以是常染色体遗传或性染色体遗传。

2. 常见的遗传病:包括先天愚型、血红蛋白病、囊性纤维化等。

3. 基因突变与遗传病:遗传病的发生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基因突变可导致基因功能异常,进而影响正常生物活动。

七、群体遗传学1. 群体遗传学:研究群体基因组内基因频率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学科。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遗传:指的是生物体通过生殖细胞将遗传物质(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2. 遗传物质:指的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它是生物体质量的基础,也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3. 基因:是指控制某一种或几种性状的一段DNA序列,它是遗传基础。

4. 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的所有基因的组合。

5. 表型:是指一个个体的表现性状。

6. 纯合子:是指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均相同。

7. 杂合子:是指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不同。

二、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了三个遗传规律:(1)单倍性规律:个体的某一性状由一对基因决定,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

(2)分离规律:杂合子的两个基因在生殖过程中会分离,每个生殖细胞只含有一对基因。

(3)自由组合规律:基因之间的组合是自由的,相互独立地进行遗传。

2. 染色体遗传规律(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同源染色体分离规律: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会互相分离,其配子中只含有一个。

(3)基因连锁规律: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连锁作用,它们很少进行交叉互换。

(4)染色体显性规律:在染色体对中,显性等位基因的表现受控于核质比例的大小。

三、遗传的分子基础1. DNA的分子结构DNA由磷酸、五碳糖和四种碱基组成,形成双螺旋结构。

2. DNA的复制DNA复制是指通过DNA聚合酶的作用,将一个DNA分子复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的过程。

3. RNA的合成RNA合成是指在DNA模板上通过RNA聚合酶的作用,合成RNA 分子的过程。

4.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是指在细胞中,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DNA上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四、基因突变与变异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引起基因型的变化。

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有:(1)点突变:指DNA序列中一个碱基的改变,包括碱基替换、插入和缺失。

(2)染色体突变:指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包括染色体重排、染色体缺失和染色体重复。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全汇总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全汇总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全汇总在高考生物中,遗传规律是一个重要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考点。

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对于理解生命的奥秘以及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都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全面汇总高考生物遗传规律的知识点。

一、孟德尔遗传定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简单来说,就是在生物体的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例如,对于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假设控制高茎的基因是D,控制矮茎的基因是d。

那么纯合高茎(DD)和纯合矮茎(dd)杂交,子一代(F1)都是高茎(Dd)。

F1 自交,产生的 F2 代中,高茎(DD、Dd):矮茎(dd)的比例约为 3:1。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即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比如,豌豆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杂交,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和纯合的绿色皱粒(yyrr)杂交,F1 为黄色圆粒(YyRr)。

F1 自交,F2 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 9:3:3:1。

二、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1、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在形成配子时发生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导致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题核心:
一、遗传解题一般步骤:
第一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1、自交法:
确定显隐性性状的首选方法,通过观察其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即表现型相同的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这种方法对于常染色体遗传,伴X遗传都适用。

其原理是看杂合子的表现型,杂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2、杂交法:
让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亲本相交,通过观察后代的表现型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⑴不同性状的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显性性状→具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

即表现型不同的亲本杂交,F1的表现型相同,则F1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这种判断方法适用于常染色体遗传,也适用于伴X遗传。

其原理是孟德尔的显性性状的定义。

如范例1中可以根据此法由第三组杂交试验结果推知显性性状是圆粒。

⑵判断突变性状的显隐性时,可选用突变型和野生型进行正交和反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即可推知
正交:野生型雌性×突变型雄性;反交:野生型雄性×突变型雌性。

若正反交的子代都是突变型或突变型多于野生型且与性别无关,则突变型为显性性状;
若正反交的子代都是野生型或野生型多于突变型且与性别无关,则野生型为显性性状。

3、假设法:
通用方法,特别是自交法和杂交法无法判断的,均可用此法。

考虑各种情况,通过设定基因来探究后代的表现型是否符合题意(与题目中提供的事实作比较)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这个性状为显性;若子代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可用假设法判断。

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题目中提供的事实相符的情况时,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做假设或对同一性状做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做出片面的结论。

但若假设与题目中提供的事实不相符时,则不必再做另一假设,可予以直接判断。

4、口诀法:
遗传系谱图题等,采用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物为显性。

如正常父母生了一个色盲男孩,色盲为隐性,正常的为显性,倘若口诀没法用,则根据遗传病的特点进行初步推断;第二步:确定基因在何种染色体上
1、若未知显隐性的,则利用正交反交结果确定。

正反交结果一致的,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或X、Y的同源区段;
正反交结果不一致,且不属于总是跟母本一致那种(细胞质遗传),则基因在X染色体上。

附:正反交法在遗传方式判断中的应用:以果蝇的体色(灰身对黑身为显性)遗传为例(1).细胞核遗传中的常染色体遗传:如人类的并指、白化病,果蝇的体色遗传等。

结论: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试验,正反交结果相同,且子一表现显性性状(与母本性状无关),子二代出现3:1分离比,表现与性别无关,则细胞核遗传中的常染色体遗传
(2).细胞核遗传中的伴性遗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试验,正反交结果相同,子一代显现出显性性状,(与母本性状无关),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且各代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属于细胞核遗传中的常染色体遗传。

如人类的红绿色盲、果蝇眼色等属伴X染色体遗传。

以果蝇眼色(红眼对白眼为显性)遗传为例来说明:
结论: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试验,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各代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属于细胞核遗传中的伴性遗传。

(3).细胞质遗传:如紫茉莉枝条颜色的遗传,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的遗传(以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为例说明):
结论: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试验,正反交结果不同,F1代表现出对应的母本性状,以后各代无论雌雄均表现亲本中母本性状,则属于细胞质遗传。

2、若已知显隐性的,则可利用隐雌显雄来判断。

①在常染色体上②只在X染色体上③在X、Y同源区段上
如图:在F1代这只能判断出①②或②③,而不能判断出①③;如要判断出①③则需F1进行自交在F2代即可判断:
3、上述两种方案都不能用,则可利用杂雌显雄来判断。

第三步:从患者入手,子代往亲代推
二、判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自交法:
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下图1)或1: 2:1(下图2), 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测交法:
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1:1:1: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下图1或2), 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有连锁现象时,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也呈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

例如图1,图2:
三、判断纯合子、杂合子
(1)自交法:
若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子。

(2)测交法:
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佳状,则可能为纯合子。

四、验证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
(1)自交法:
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3:1,则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测交法:
若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1:1,则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若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1:1:1:1,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五、致死基因的类型总结
基因型致死(1)显性纯合致死:1AA(致死)、2Aa、1aa 2∶1
①Aa Bb自交(2:1) (3:1) 6:3:2:1
②Aa Bb自交(2:1) (2:1) 4:2:2:1
③Aa 自交Bb 测交(2:1) (1:1) 2:1:2:1
配子致死
花粉致死:
①AB致死
仅花粉致死,即花粉的基
因型只有3份,故子代
4*3=12份,而非16份
5:3:3:1
②Ab致死7:3:1:1
③Ab致死7:1:3:1
④ab致死8:2:2:0
伴X染色体遗传的隐性基因致雄配子
死亡(X A X a×X a Y)
只出现雄性个体1∶1
六、等位基因对数的判断:
(1)自交后代之和,等于4的n次方,则等位基因的对数就为N对;
例: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 52∶3∶9的数量比
解析:由F2中表现型的数量比为52∶3∶9,可得比例之和为52+3+9=64,即43,说明
F1的基因型是由三对基因控制,且均为杂合(三杂合子);
(2)测交后代之和,等于2的n次方,则等位基因的对数就为N对;
七、如何很快记住F2 中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
F2 中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2YYRr:2YyRR:4YyRr:1yyRR :2rrRr:1YYrr:2Yyrr:1yyrr,即遗传因子组成共9 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 种(将遗传因子组成前的系数相加)。

每种遗传因子组成所占的份数为2n,n 代表每种遗传因子组成中杂合传因子的对数。

例如,YYRR没有杂合遗传因子,即杂合遗传因子对数为0,2 0 = 1,所以YYRR 占1 份。

又如,YyRr中杂合遗传因子的对数为2,2 2 = 4,所以YyRr 占4 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