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处置及护理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异常的护理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异常的护理【摘要】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式。
术后皮肤常发生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
通过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皮肤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原因、预防、早期观察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皮肤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并发症;护理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根治术是治疗的常用手术方式,皮肤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还影响对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和预后。
通过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皮肤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原因、预防、早期观察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皮肤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1 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1.1皮下积液术后即可出现积液,局部有波动感,敷料外可见大量的渗液,常见于锁骨腋窝及胸骨旁,如不及时处理积液,量逐渐增多,可影响皮瓣与胸壁贴附,使皮瓣血运差,尤其是切口边缘,重者皮缘坏死。
1.2皮瓣坏死早期局部发红,渐转暗红、褪色、表面松软易破、易感染,逐渐显深褪色及紫色、黑色、干燥、结痂,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界限。
2 原因2.1皮下积液的常见原因①手术包扎不严密,压迫不完全,引流不通畅;②创面止血不彻底;③淋巴管结扎不完全致淋巴液漏;④皮下脂肪液化、坏死;⑤加压包扎不当。
2.2 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①切口设计不合理:两侧皮瓣强行牵拉缝合致张力过大,致使真皮层网状血管受压、扭曲而发生血运障碍;②皮瓣剥离层次欠清,皮瓣过大、过薄而缺乏直接来自皮下组织的供养血管;③电刀使用不当:如为了止血,过多、过大功率使用电刀致组织烫伤;④切口缝合过密、过紧影响血运;⑤加压包扎过紧;⑥感染:乳腺根治术创面大,组织创伤大,淋巴液、血液、组织液及液化脂肪组织形成的积液多,加上病人抵抗力下降等,易导致感染。
3预防对策3.1合理设计切口,乳腺癌手术应服从以根治为主,保留功能及外形为辅的原则,无论选用纵行梭形切口,还是横行梭形切口,致少距肿块边缘4cm以上。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原因及处理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处置及护理

【关键词】乳腺癌【摘要】乳腺癌根治植皮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原因及护理,与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程度有关,主要原因有皮瓣的张力缝合、皮瓣的血液供应障碍、皮下大量积液。
因此,术后保持正确的姿势,注意压力适当,密切观察皮肤及引流情况,是保证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皮瓣坏死护理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是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0%~60% [1],国内早年为51%~71% [1],近年降至10% [1],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增加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现将我科2001年1月~2004年6月行乳腺癌根治术,发生皮瓣坏死的原因、处理及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患者,年龄25~70岁,体重41kg以下为5例,45~50kg20例,51~60kg15例。
发生皮瓣坏死11例,其中坏死面积直径>6cm3例,4~6cm2例,<4cm6例;坏死部位在切口中段内侧6例;平均住院21天。
2 皮瓣坏死的原因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皮瓣张力缝合肿瘤较大,切口皮肤过宽,缝合时有张力,易造成边缘缺血,坏死渗出增加,又加上患者为癌症晚期,身体瘦弱,乳房较小,皮下脂肪较少,并且常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或粘连,须清扫时切除的皮肤较多,皮瓣不能完全覆盖创面,从而影响皮瓣的成活,或者术前未做游离植皮准备,仅向两侧潜行游离皮瓣,使剥离面积大,皮瓣血液供应障碍造成坏死。
2.2 皮瓣的血液供应障碍乳腺癌术后皮瓣的愈合除依赖基底周围的血供外,部分还有赖于皮瓣与胸壁紧贴后所形成的新的血运联系。
乳腺癌手术游离皮瓣较宽,游离皮瓣较薄,缺乏直接皮下脂肪组织的血液供应,特别是远离基底部,而接近切口的皮瓣在缝合后由于张力关系易发生缺血、坏死。
2.3 术后引流不畅,皮瓣下积液由于皮瓣引流不畅,术后皮瓣下积液,积液的原因:创面止血不彻底或血管结扎线滑脱,腋下淋巴清扫未注意,结扎腋下淋巴管,术后淋巴液积聚。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1.4皮下积液皮下积液造成皮瓣漂浮,增加切口张力使皮瓣与创面分离过长,皮瓣得不到血供而坏死,并且易诱发感染。导致皮下积液的原因主要是液体产生过多和引流不畅。液体产生的原因是淋巴管漏和创面渗出。产生的液体如不能顺利引出体外可形成皮下积液。
(3)包扎采用厚棉垫重点区域压迫加弹力绷带呈寻胸带式包扎方法。用这种方法对创面适度加压,可使创面毛细血管网渗出减少,增加了淋巴回流。并可强制地使皮瓣与胸廓保持相对固定状态,加速皮瓣愈合。胸带包扎的压力要适中,过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过紧则可能影响皮瓣血运。
综上所述,适量保留皮瓣下脂肪,避免皮瓣张力,防止淋巴管漏,有效引流,合适包扎,可有效预防乳癌根治术术后皮瓣坏死。
2.2.4消除皮下积液
(1)消除淋巴管漏术中消除腋窝淋巴结果时必须切断淋巴管,结果结扎时不彻底易形成淋巴管漏。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过程中,不用电刀切割,分离横断的组织即使无血管也要结扎,根,分别置于皮瓣根部绕创腔一周,2根引流管在腋窝会合,采用负压吸引,这样有效地增加了引流位点,防止引流管阻塞而引起皮下积液。
2.2.2正确使用电刀:使用电刀时,皮瓣和胸壁之间要有一定的张力,减少电刀与皮瓣的接触面,不要在一处反复切割,缩短其在单位面积内与组织的接触时间。
2.2.3皮瓣的形成:皮瓣下保留适量的脂肪,采用距肿瘤边缘3~4cm处做梭形切口,在切口周围保留皮下脂肪厚度0.5cm分离皮瓣,超过3cm后,皮下脂肪可逐渐增厚。这可保存皮下毛细血管网,使局部血运良好,减少皮瓣坏死。在满足癌肿切除范围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切口张力。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与防治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与防治发表时间:2009-06-11T12:01:00.6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3月第7期供稿作者:付维成[导读] 我院自1997年1月~2007年12月施行的134例乳癌根治术中,皮瓣坏死11例,现将皮瓣坏死的原因及处理体会报道如下:我院自1997年1月~2007年12月施行的134例乳癌根治术中,皮瓣坏死11例,现将皮瓣坏死的原因及处理体会报道如下:1 皮瓣坏死的原因1.1解剖皮瓣时层次不清,使真皮内血管破坏,所以剥离面应在真皮层下与脂肪层之间进行,可以较好地保护真皮内的血管网,也减少出血。
1.2切口感染,因炎症使真皮内血管栓塞,加之未及时引流,造成皮瓣坏死。
1.3术中频繁使用电凝,使皮肤与血管损伤,特别在皮瓣部位长时间使用电凝。
1.4肿物较大,皮肤切除过多,缝合后两侧皮瓣张力较大,造成血运障碍。
1.5皮瓣剥离范围过大,皮肤切开后,剥离皮下脂肪的范围一般为5厘米左右,有些术者剥离大大超过这个范围,易导致皮瓣坏死。
1.6术后加压包扎压力不适度,尤其腋窝部,可使皮瓣与基底部附贴不紧密,皮下积液而使皮瓣坏死。
1.7术后引流不充分及引流管护理不当,持续负压吸引的间歇时间过长,可使血凝块将引流管堵塞,又未及时将血凝块冲洗吸出,造成皮下积液,皮瓣浮起而坏死。
2 预防2.1肥胖病人,因腋下脂肪过多,切除后遗留腔隙较大,可采用局部缝以小垫,外加打包固定。
2.2如肿物不大,缝合后切口仍感有张力,可行减张缝合。
2.3肿物较大时,以及与皮肤粘连破溃时,可施行游离植皮,不能强行拉拢缝合。
2.4术后三天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如阻塞应立即冲洗,不通者更换引流管。
2.5术后切口加压包扎。
2.6剥离皮瓣时,应保持真皮层的完整性,如发现过薄或出现血运障碍时,应将其剪除,并行植皮术。
3 治疗术后一周,如发现皮瓣呈暗紫色、有水疱,说明表皮层已坏死,抽出水疱内液体,局部用酒精湿敷,数天后可恢复生机,如皮肤苍白或暗褐色,应给以切除,如皮下组织坏死,也应同时切除,基底部经换药后,可再次植皮。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原因的分析及处理

参考 献
[ ] 胥 少 汀 , 宝 丰 , 印坎 . 用 骨 科 学 [ -版 . 民 军 医 出版 社 , 1 葛 徐 实 M] 3 人
1 5 87 .
[] 石美 鑫 , 知节 , 2 蒋 马昕 . 用外 科学 ( 册) .版. 京 : 民卫生 实 下 [ 2 北 M] 人
出版社 ,0 83 6 . 2 0 :0 5
治 疗 当 日观察 组优 6 ,良1例 ,改善 7 ,无效 1 ;对 照组优 例 1 例 例 1例 , 良8 ,改善5 ,无效2 。经治疗后 1 0 例 例 例 个月 随访 ,观察 组优 l 5 例 ,良5 ,改善 5 ,无 效0 ;对 照组优 8 , 良7 ,改善 5 ,无 例 例 例 例 例 例 效5 。 例 3讨 论 31我 院采用 国产E WLV 体外冲 击波碎 石设备 ,聚焦系统 为发射 . S —型 杯聚 焦 ,冲 击波 源为 水 囊式 结构 液 电 ,根据 体外 震波 碎石 机 由电、 光 、声 能所产 生体外冲 击波束 经物理 聚焦至定位 点所产 生高温 、高压 效应 、应力效 应和空化 效应 ,使 目标在 瞬间 内膨 胀到原始 体积数 十倍 甚至上 百倍 而剧烈崩解 碎裂 的原理 ,把 其原理应 用在跟骨 骨刺上 ,将 冲击波 穿过人体后 聚焦于增生 的骨质 处 ,将其碎后 与周围组织松 解。 3 冲击 波对解 除疼痛和 改善 功能的 治疗机 制尚不 完全清楚 。卢永 辉 . 2 等认 为 ,当冲 击波 作用 跖筋 膜 的跟骨 附着点 部位 时 ,相 当于 深层 按 摩 ,能使局部 因慢性 炎症而硬 化的组 织变软 ,降低其 张力和压 力 ,使 局部 疼痛减 轻 。H i等认 为 ,冲击波所 以能止 痛系 因冲击波损 害 了 at s 疼痛 感受器 ,抑制 其发 出高 频脉冲 ,从而不 能传导疼 痛信号 ;另外 ,
乳腺癌根治术皮瓣坏死的成因及预防探讨

乳腺癌根治术皮瓣坏死的成因及预防探讨资料与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开展的57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70岁,平均49.16岁。
其中左乳23例,右乳33例,双乳1例;行改良根治术32例,根治术24例,扩大根治术1例;发生皮瓣坏死5例,坏死率8.77%,坏死直径2~8cm;切口周围坏死3例,近腋窝处坏死2例。
术前:①术式的选择:严格掌握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的手术适应证,尽量采取改良根治术。
②切口的选择:在满足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纵形切口或纵形偏斜切口。
术中:①皮瓣分离充分,厚薄适宜,除切缘处及瘤床周围的皮瓣应该相对较薄,不残留多余皮下脂肪外,一般将较厚皮瓣分离,尤其是腋窝处皮瓣不能太薄。
分离时尽量少用电凝,分离范围充分,可适度超出手术范围,以减小游离皮瓣张力。
②止血充分彻底:缝合前用温生理盐水冲洗2遍,可发现细微的渗血灶。
③淋巴管结扎: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尽量不用电刀解剖,遇较大淋巴管应该作充分结扎,以减少术后淋巴积液。
④缝合后,在皮瓣上作多个长约1cm顺切口方向的小切口,进一步减少皮肤张力。
有条件者,胸壁、腋窝引流管可作床边持续负压吸引。
⑤切口包扎:缝合后,除腋窝处用棉垫适当加压包扎,防止皮下积液外,胸壁一般消毒纱布敷贴即可,不作加压处理。
术后:①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等原发病。
②注意引流管通畅,并适时拔除。
③改善血运的药物运用,如潘生丁50mg口服,1日3次,复方丹参片3片口服1日3次等。
讨论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它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术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为医者继续下一阶段的治疗设置了障碍,有必要引起广大术者的重视。
探讨其成因,笔者认为以下几点:①皮瓣张力过高,皮瓣血运欠佳。
②皮下积液、积血,使皮瓣和胸壁“粘合”欠佳。
③脂肪液化感染。
④贫血、糖尿病等原发病控制不佳等。
尤其①、②在临床上特别常见,如果手术者在细节上多加注意,应该完全可以避免。
一例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患者的个案护理论文

一例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患者的护理摘要总结了一例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患者的护理,包括创面的评估,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清创,应用湿性愈合理论选取亲水性纤维4艮、银离子泡沫敷料、水凝胶,胸带加压包扎进行伤口护理:经过22天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的创面坏死组织清除,渗液减少,创面明显缩小。
关键词乳腺肿瘤,皮瓣坏死,伤口护理,银离子敷料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最重要的方法。
而乳癌根治术中电刀的长时间使用对游离皮瓣的灼伤所致的术后皮瓣坏死成为此类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⑴。
皮瓣坏死发生率国外文献报道为10%~60%,国内曾有报道为17.98%⑶。
皮瓣坏死虽然对患者的生命不直接构成威胁,但却增加了住院时间,影响了患者术后的化疗、放疗及生活质量,加重了患者的精神压力⑶。
我们利用湿性愈合理论,根据乳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新型敷料,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郭某,女,50岁,汉族,已婚,身高158Cnb体重62kg。
因“右乳肿块一周”于2015年8月在江苏省某中医院就诊。
于8月21日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于09-11、10-09予化疗2周期,乳腺伤口在外院经普通方法换药(安尔碘消毒后纱布棉垫包裹)效果不佳,于2015年K)月19日来我院造口门诊就诊。
1.2 全身评估12.1化疗患者处于化疗期间,每3周一次,化疗方案“表阿霉素+环磷酰胺”。
1. 2.2血常规白细胞2.75*1010∕1,血红蛋白108g∕1,红细胞3.5*10%。
12.3心理状况乳腺伤口长期不愈,有异味,患者感到沮丧,担心家人嫌弃自己。
12.4疼痛评估数字评分法评分4分,轻度疼痛。
1.3 伤口评估位置:右侧乳腺皮瓣坏死:大小:4加*17加,11点到2点方向有6.55潜行;颜色:创面基底50%红色组织,50%黑色焦痂;渗液:大量黄色渗液;气味:有异味;伤口边缘:平整;伤口周围皮肤:无浸渍。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预防处理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预防处理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
方法对2000~2011年115例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115例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5%,其中皮下积液10例,占8.7%,皮瓣坏死9例,占7.8%。
经过穿刺引流、创面换药,均在5~20 d后治愈。
结论通过改进细化手术操作、合理有效多管引流、适度加压包扎等一系列措施,可减少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发生。
标签: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往往由于手术操作技巧以及术前、术后处理的不同,引起多种并发症,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1],一旦出现并发症,就必然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本文对2000年1月~2011年1月间115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1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68岁,平均56岁。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
临床分期:Ⅰ期16例,占13.9%;Ⅱ期49例,占42.6%:Ⅲ期50例,占43.5%。
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1.2 方法术中游离皮瓣,使用双刃离断刀,避免电刀热损伤所致脂肪液化、皮缘坏死;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扎淋巴管断端,避免淋巴管损伤;创面彻底止血;腋窝放置双向引流管负压引流,术后7~10 d拔出;皮缘保持一定张力;腋窝及切口均匀垫以柔软无菌棉垫后,多头胸带适度加压包扎;术后7 d内患肢制动。
1.3 并发症诊断标准[2]按下列标准判断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的程度。
①皮瓣坏死:当皮瓣出现明显变黑,切割时不流新鲜血液时即诊断为皮瓣坏死。
皮瓣坏死宽度可分为3度:Ⅰ度5 cm。
②皮瓣积液:局部有波动感,局部穿刺抽出液体即可确诊,50 mL为大量积液。
2 结果皮下积液10例,占8.7%。
皮下积液最多见于胸骨旁近剑突处6例,其次为切口外下方肋前线处4例,积液量20~30 mL,淡黄色,经3~4次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后即痊愈。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和预治要点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和预治要点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探讨防治要点。
方法: 对本组42 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方式、切口选择、皮瓣厚度、皮瓣张力、电刀游离皮瓣、单纯性持续负压吸引或持续负压吸引加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与皮瓣坏死程度的关系。
结果: 42例患者中9例出现皮瓣坏死(21% ), 皮瓣坏死与切口的选择、皮瓣的厚度、引流管放置、创面是否加压包扎明显相关;与患者是否存在基础病、哪种手术方式、是否用电刀游离、是否应用止血剂无关。
结论: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很多,皮瓣供血不足、张力过大、没有保持良好的负压吸引是术后皮瓣坏死的根本原因,保持适当厚度的皮瓣,减轻皮瓣张力,术后持续通畅的负压吸引, 持续加压包扎及对并发症积极的处理等是防治皮瓣坏死的关键要点。
【关键词】乳腺癌皮瓣坏死原因防治要点【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026-02【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breast cancer after skin flap necrosis and explore its prevention .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in this group of 42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summarizing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surgical incision choice, flap thickness , flap tension electric knife free flap , simple continuous suction or sustained negative pressure to attract additional elastic bandage bandaged relationship with the flap necrosis . Results: 42 patients flap necrosis occurred in nine cases (21% ) , skin flap necrosis and incision of choice , the thickness of the flap , drainage tube placed , the wound is bandag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 whether there is basis for the patient 's disease, which surgical procedures , whether electric knife free , independent of whether the application of hemostatic agents . Conclusion: Many breast cancer after skin flap necrosis reasons , insufficient blood supply to the flap , the tension is too big , do not maintain good suction is the root cause of skin flap necrosis , maintaining the proper thickness of the flap , flap relieve tension , postoperative continuous suction smooth , continuous compression bandaging and aggressive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 such as prevention is the key point of skin flap necrosis.【Key words】 breast cancer flap necrosis reasons Prevention points现在对于乳腺癌的手术已有共识,缩小手术范围是趋势, 但是我国很多地方由于经济和技术的落后,乳腺癌根治术仍然是首选的手术方式。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防治

f u d i 9 C S s a d t en c ssr t a 8 1 .C n l s n: ec u e f kn f p n c o i ev r b e op e e t e r . o n n 3 a e n e r i ae w s2 . % h o o cu i o Th a s so i a e r ssa a i l .T rv n c s l r a n e ss i ,me u e h u d b a e ie t lo r s o tt h k n f p,p o e l r s h h s w t r s u n d q aey s a r s s o l e tk n t gv h b o d ta p r o t e s i a O e n l rp r d e s t e c e t i p e s r a d a e u tl y h e
d an g fte l u d u d rs i a .W h n t k n f e rs s h e r s ct s e mu t e r mo e i .W ec n s t r ri a e o i i n e k n f p h q l e h s i a n c o e ,t e n c o t i u s e v d i t e l p i s b n me a uu e t e i cso g i rp r r t e s i rn l t f n h iin a an o ef m k n ta a a a o . n o h p n i Ke r s Bra tC c r k n fa e r s ;Op r t n y wo d es a e ;S i p n co i n l s e ai o
乳癌根治术后常见皮瓣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探讨

乳癌根治术后常见皮瓣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探讨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将1992~2008年348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对照组皮瓣坏死率为41.82%、皮瓣下积液37.58%,治疗组皮瓣坏死率为13.11%、皮瓣下积液12.02%。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并发症原因是多方面的,皮瓣真皮层血管网的损伤导致供血不足是术后皮瓣坏死的根本原因,皮瓣下积液的原因主要是淋巴瘘和创面渗血。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出现了并发症若能及时妥善的处理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标签:乳腺癌;皮瓣并发症;手术;预后[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common flap complications after radical operation of mastocarcinoma. Methods:348 cases of mammary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ast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postoperative clinical data was conducted and the therapie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necrosis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effusion were 41.82% and 37.58%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ast group,while the ecrosis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effusion were 13.11% and 12.02% respectively in the treatment group(P <0.01). Conclusion:Blood insufficiency caused by vasoganglion injury in dermis layer is the main cause of postoperative flap necrosis. Effusion is mainly caused by lymphatic fistula and blood oozing from the wound surface. Early prevention can produce good curative effects.[Key words]Mammary cancer;Flap complication;Operation;Prognosis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恶性肿瘤之一,乳癌根治术是常用首选手术方式,术后常出现皮瓣坏死和皮瓣下积液或积血等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0%~20%,甚至可高达35%以上[1],易继发感染,加重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也影响术后进一步综合治疗和预后。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分析及防治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分析及防治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09年5月住院的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认为改善术中及术后处理方法,可有效防治其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后并发症;坏死;预防;治疗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以改良根治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1]。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切口延期愈合,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延缓术后化疗及放疗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从而降低病人的生存质量。
我院2004年5月~2009年5月施行乳腺癌手术50例,发生皮瓣坏死8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女性,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8.52 岁。
肿块直径1×2~5×8cm。
临床分期:Ⅰ期3例,Ⅱ期36例,Ⅲ期11例。
1.2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行改良根治术,视肿块和活检切口部位采取横,纵或斜行的梭行切口[2]。
手术后均采用多侧孔乳胶引流管两根,分别放置在腋窝和胸壁皮瓣下,缝合切口后引流管用负压吸引器抽吸,吸尽皮瓣下积液后夹管,使皮瓣紧密附贴于胸壁和腋窝,引流管接一次性全封闭式负压吸引器。
手术切口用敷料覆盖后,使用纱布团填充腋窝和锁骨下窝皮瓣上,手术区域使用纱布垫覆盖后用胸带加压包扎。
术后72小时早期换药,观察皮瓣颜色及皮下积液情况。
待引流量小于20ml后拔除引流管,全部患者胸壁引流管先于腋窝引流管拔除。
1周后如无皮下积液或皮瓣坏死征象则去除加压包扎。
1.3结果50例患者术后发生皮瓣坏死8例,均发生在切口边缘皮瓣,其中呈条状坏死6例,经换药使其脱痂愈合。
片状坏死2例,经植皮愈合。
切口一期愈合42例。
2讨论2.1皮瓣坏死的原因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要求分离皮瓣上达锁骨,下方至上腹壁,内侧至胸骨正中线,外侧至背阔肌前缘,将乳房组织,胸大肌筋膜及腋窝脂肪淋巴组织一并切除,形成一个巨大的创面。
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与早期处理

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与早期处理
侯家奎;裴云英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
【年(卷),期】1997(017)003
【摘要】皮瓣坏死是乳癌根治术后最常见并发症,我院1990—1996年施行乳腺癌根治手术182例,发生各种皮瓣坏死52例,占28.6%。
现将皮瓣坏死的原因及早期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52例均为女性,年龄17~72岁。
根治术28例,简化根治术21例,单纯乳腺切除术3例。
皮瓣坏死5cm以上18例,2~5cm11例,2cm以下15例,表皮坏死出现水疱8例。
术后早期酒精湿敷8例,切痂后换药15例,切痂并植皮29例。
【总页数】1页(P34)
【作者】侯家奎;裴云英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山东省东平县人民医院外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05
【相关文献】
1.乳癌根治术中皮瓣的设计与术后皮下积液及皮肤坏死的处理 [J], 刘雪峰;张翠华
2.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及防治 [J], 金小干;江立静
3.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防治 [J], 杨中祥;彭晓晖
4.预防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皮下积液61例早期处理体会 [J], 米林;郭欣;张翚
5.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及防治体会 [J], 王娟;姚有为;刘志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外科PDCA实践案例-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
PDCA
• 计划(Plan) • 实施(Do) • 查核(Check) • 处置行动(Action)
PLAN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等问题 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瓣坏死
及皮下积液是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术后 恢复过程。皮下积液使皮瓣漂浮,增加切口张力, 减少皮瓣血运,影响切口愈合,并且易诱发感染, 导致或加重皮瓣坏死,推迟了术后放疗、化疗等 综合治疗措施的实施,增加了术后复发转移的危 险。减少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是关系到提高患者 的生存质量,现结合临床资料探讨皮瓣坏死及皮 下积液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8月
9月
月份
按计划中的预防措施,7、8、9月共 收治乳腺癌37例
人数
按患者年龄分类
20
15
10
人数
5
0 年龄40岁以下
40~60岁 年龄
60岁以上
按计划中的预防措施,7、8、9月共 收治乳腺癌37例
人数
按确诊情况分步
30
25
20
15
人数
10
5
0
பைடு நூலகம்术前穿刺病理已经确诊
术前局部切除病理已经确诊
确诊情况
25
20
15 人数
10
5
0
术前穿刺病理已经确诊
术前局部切除病理已经确诊
确诊情况
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确诊
PLAN
病例均施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皮瓣坏 死11例,其中皮瓣坏死面积较大的2例 ,剩余9例仅切口边缘小部分坏死。
2、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
术后皮瓣坏死原因 1、手术操作导致皮瓣血运障碍。 2、术后包扎、压迫不当导致术后皮瓣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对策

3 O例 患者经过乳腺癌根治术后 , 临床发现 5例患者皮瓣
坏死 , 坏 死面积为 2 . 6 c m 的有 4例 , 所 占比例 为 1 3 . 3 %; 坏 死面积为 3 . 6 c r I l Z的有 1 例, 占3 . 3 %, 且是皮瓣 全层 干性 坏 死 。根据临床实验证 明 , 乳腺 癌根治术皮瓣 坏死 的治疗不 容 耽搁 , 针对不 同的皮瓣坏死面积 , 实施清创后缝合或者点 状植
预 防皮瓣下积 液 , 创面需尽 量止血 , 科 学有效地结 扎 , 减少对
电刀止血的依赖 , 避免手术后淋 巴管 、 小血管 再度开放 。⑤手
2 结 果
术后患 者的免疫 系统功能 降低 , 需 积极防治感 染 。⑥及 时诊 治 患者常规疾病 , 让 患者于术前有着 良好心理和生理状态 。
者中 5 例 出现皮瓣坏死 的患者 , 根据其临床资料分析原因 , 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结果 : 5 例患者皮瓣 坏死为全层干性 坏死 , 观 察患者皮瓣坏死的范围 , 实施点状植皮或者清创后缝合 , 经 过临床治疗后 , 患者创面恢复快 , 均全部健 康出院。结论 : 避 免乳腺癌
根治术皮瓣坏死的主要对策为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适度的手术切 口, 选 择合适 的皮瓣厚度 , 能提升患者 的手术成 功率 。
不 畅, 且 电刀运 用不科学 , 烧损皮瓣细胞组 织导致 坏死液 化。
1 . 1 一般 资料 : 选取 2 0 1 1 年 2月 ~ 2 0 1 3年 2月我 院共 收治 3 O例乳腺癌 根治术后 患 者 , 全部 为女 性病 例。年 龄 2 6—5 6 岁, 平均 ( 3 6 . 3±3 . 5 ) 岁 。根 据国际抗癌联盟 的 T N M 分期 , 8 例患者为 I 期, 1 2例患者为 Ⅱ期 , l 0例患者为 Ⅲ期 。8例进行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176例女性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不同年龄、手术方式、皮瓣厚度、皮瓣张力、皮瓣应用肾上腺素、术中应用电刀、术后应用加压包扎等因素对术后皮瓣坏死的影响。
结果:176例女性乳腺癌手术患者中,术后皮瓣坏死38例,占21.59%。
厚皮瓣者、低张力皮瓣者的皮瓣坏死发生率分别低于薄皮瓣者和高张力皮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皮瓣薄、皮瓣张力高是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预防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原则是保证皮瓣血供。
乳腺癌根治術或改良根治术仍是当前基层医院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术式,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将推迟术后放化疗时间,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及住院费用,影响综合治疗的效果。
本文对2006年-2011年笔者所在科室17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为176例乳腺癌患者施行手术。
全部为女性,年龄21~75岁,平均48岁。
其中Ⅰ期32例,Ⅱ期127例,Ⅲ期17例,Ⅳ期0例。
左侧103例,右侧73例。
肿瘤直径流1.5~8 cm。
同侧腋淋巴结转移者32例,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1例。
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
纤维肉瘤1例,髓样癌6例,腺癌5例,乳头湿疹样乳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162例。
1.2 手术方法采用纵切口102例,横切口74例。
其中行标准根治术13例,改良根治术163例。
均匀游离皮瓣,厚度0.5~1.0 cm,其中薄皮瓣(距切缘5 cm 以内皮瓣不保留皮下脂肪)72例,厚皮瓣(距切缘5 cm以内皮瓣保留少量皮下脂肪)104例。
低张力皮瓣(术后皮缘相距≤3 cm)101例,高张力皮瓣(术后皮缘相距>3 cm)75例。
术中无Ⅰ期植皮者。
游离皮瓣前,皮下注射1/50万肾上腺素盐水131例,未注射45例。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处理
(1)术后确认创面皮肤坏死后,对于早期缺血性改变,可以75%乙醇湿敷,促进血液循环,表皮脱落形成新鲜创面后,局部湿敷,即可愈合。
(2)全层皮肤坏死者,若宽度3cm,可换药剪除坏死皮肤,早期采用高张溶液如3%NaCl溶液或25%葡萄糖溶液局部湿敷,待渗出减少后可改用凡士林油纱换药,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必要时可辅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药物外敷,合并感染时全身应用抗生素,一般可自行愈合。(可使用“优拓”治疗,作用原理及优点见附1)
乳腺癌术后出现皮瓣坏死有以下常见原因。
(1)乳腺癌根治术常需切除较多的皮肤,加之皮瓣分离的范围较大,皮瓣剥离得过薄或厚薄不均呈“阶梯状”,使真皮内毛细血管破坏而影响术后皮瓣的血供。
(2)皮瓣缝合时张力过大,引起皮瓣的缺血坏死。
(3)术后加压包扎过紧,创缘皮肤受力不均匀,也会使局部皮肤血供发生障碍,造成坏死。
附1 优拓的优点:
1:优拓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优拓是一种不粘伤口的非闭合性脂质水胶敷料,水胶微粒(羟甲基纤维素)散布在不粘伤口的聚合物及有凡士林油覆盖的聚酯网上,适用于急性创面和慢性创口的局部治疗,为伤口愈合创造最佳的湿性愈合环境。1962年温特的研究证明:封闭性敷料给创面创造了一个湿润环境,使伤口再上皮化能力提高,能加速伤口愈合和促进组织生长。
2:优拓能降低伤口感染率。优拓含有脂质类水溶性胶状高科技创口愈合促进剂,其作用原理是水胶微粒散布在不粘伤口的聚合物及凡士林油覆盖的聚酯网上,在创口表面与外界之间形成一层保护膜,创口处营造了一个无菌的良好环境,脂质水胶可以直接作用于伤口表面,不粘伤口及周边皮肤,也不损伤新生组织。由于伤口是通过结缔组织修复,伤口收缩及上皮再生而达到愈合的,这就为污染伤口创造了最佳愈合条件。优拓脂质水胶敷料浸出液体呈酸性,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降低其感染率,同时覆盖在聚酯网上的凡士林对杀死入侵的致病菌也是有利的。
乳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与防治

例;单纯乳房切除术!例,术后皮瓣坏死"例。术后皮瓣坏 死创面愈合时间最短为!周,最长为#个月。全部皮瓣坏死 创面均未行植皮术。
$ 讨论 $%" 皮瓣坏死原因分析 $%"%" 皮瓣的血运障碍 皮瓣血运来自基底周围 皮下血管网的血供和皮瓣与胸壁贴紧后所形成的新 的血运联系。切缘附近皮瓣的血供主要靠其与胸壁 紧贴后 所 形 成 的 新 的 血 运 联 系 获 得[!]。 易 引 起 皮 瓣血运障碍的常见原因有:!皮瓣剥离范围过大;" 电刀使用不当;#皮瓣缝合张力过大;$由于乳癌根 治术病人切除胸肌后的胸壁表面呈“搓板征”,若术 后加压包扎过紧,使皮瓣置于坚硬的肋骨和外界压 力之间,皮瓣的血管受压痉挛,影响皮瓣的血运。 $%"%$ 皮瓣与胸壁脱空 (")皮瓣剥离时解剖层次 不清,皮瓣厚薄不一,特别是“岛屿状”残留的皮下脂 肪起支撑作用等,使皮瓣难以与其下的胸壁组织贴 敷(;$)术后皮下积血、积液,原因有:! 引流不当。 引流管未置于最底位,管腔过细及侧孔过小、过少, 戳洞过小,术后负压吸引不好等造成引流不畅;"术 中止血不彻底;#术后加压包扎不当,皮瓣与胸壁组 织附贴不紧。 $%"%! 术后管理不当 术后切口感染未及时引流, 使真皮下血管网栓塞造成皮瓣坏死;早期发现皮瓣 血运障碍未及时积极处理继而皮瓣缺血坏死等等。 $%$ 防治对策 $%$%" 皮瓣保留应适当 要求术前设计切口既要 符合无瘤原则,又要使皮瓣保留适度。皮瓣保留过 小,缝合时张力过大,此时不可强行缝合,应作一期 植皮。但皮瓣也不应保留过多,否则缝合后皮肤过 于松弛打折,创面死腔不易完全消除。 $%$%$ 皮瓣游离时应均匀,重视保护皮瓣血供 游 离皮瓣时,距切缘#%&’( 范围内要在皮肤和浅筋 膜脂肪层之间解剖,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再向外剥离 时逐渐加厚,使皮瓣呈“斜坡状”,皮瓣基底部较厚。 切忌厚薄不均的“阶梯状”,或边缘厚基底薄的“倒坡 形”。由于乳房的血液供应为来自胸廓内动脉的肋 间支、腋动脉的胸外侧动脉和肋间动脉穿支,这些动 脉互相吻合,在乳房皮下和乳腺内构成浅深两组血 管网。本组有!例病人在皮瓣分离接近胸骨边缘时 保留了胸廓内动脉的第$、!肋间穿支,均未发生皮 瓣坏死。 $%$%! 电刀的正确使用 主张在皮瓣边缘$’( 以 内分离 不 使 用 电 刀[#]。 因 为 为 了 达 到 皮 瓣 边 缘 薄
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有关问题的临床体会

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有关问题的临床体会皮瓣坏死是乳癌改良根治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
一旦发生,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病人的后续治疗,而且加重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因此,探究其发生的原因并加以预防,成为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就我们在此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1 切口设计失误原因:①设计皮瓣时偏离中心太远,一侧皮瓣过宽,致血运欠佳,皮瓣坏死。
②乳房皮肤切除过多,皮瓣缝合后张力过高,皮瓣中小静脉受牵拉变细,引起静脉回流受阻,接着小动脉供血也受到影响,致使血循环不良,导致皮瓣坏死[1]。
预防措施:①由于乳腺肿瘤有沿导管浸润的特征,易侵及大导管,故手术时应将乳晕梭掉。
设计切口时应以乳晕与肿瘤的连线为中心作梭型切口。
我们尽量做切缘距肿瘤边缘3-4cm之横梭型切口。
两条切线可根据肿瘤位置设计成双s型,这样既保证了切缘阴性,又尽量使两侧皮缘等长,保持切口缝合后的美观;同时也尽量使两侧皮瓣等宽,避免一侧皮瓣过宽,致血运欠佳,皮瓣坏死。
②设计切口时,可将拟切除部分皮肤及乳腺组织抓起,以判断切除后能否无张力缝合。
③手术结束拟缝合皮肤时,如发现缝合后皮瓣有张力,则应将皮瓣松解后再作缝合。
2 切皮操作失误原因:切皮时,电刀使用不当,电刀灼伤皮缘,致皮缘血运障碍,进而出现皮瓣坏死。
预防措施:切皮时应先用手术刀切至真皮浅层,然后用电刀切开真皮深层皮下组织,此时电刀应靠近拟切除部分走行。
3 皮瓣剥离层次及方向失误原因:①皮瓣剥离太薄,真皮下毛细血管破坏,致血运欠佳,切缘及皮瓣坏死。
②皮瓣剥离不薄,但是剥离皮瓣时找不准间隙,创面到处出血,致电凝过多,破坏皮瓣血运,以致皮瓣坏死。
预防措施:①剥离皮瓣时,除靠近肿瘤之皮瓣边缘3-5cm范围可以保留较薄以外,其余部分不必太薄。
因为有研究表明,如果如此仍不能达到根治目的,则肿瘤已经沿真皮下血管网向远处转移。
②以电刀止血时,应当“点”凝,不要长时间烧灼,以防破坏皮瓣血运,以致皮瓣坏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乳腺癌【摘要】乳腺癌根治植皮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原因及护理,与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程度有关,主要原因有皮瓣的张力缝合、皮瓣的血液供应障碍、皮下大量积液。
因此,术后保持正确的姿势,注意压力适当,密切观察皮肤及引流情况,是保证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皮瓣坏死护理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是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0%~60% [1],国内早年为51%~71% [1],近年降至10% [1],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增加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现将我科2001年1月~2004年6月行乳腺癌根治术,发生皮瓣坏死的原因、处理及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患者,年龄25~70岁,体重41kg以下为5例,45~50kg20例,51~60kg15例。
发生皮瓣坏死11例,其中坏死面积直径>6cm3例,4~6cm2例,<4cm6例;坏死部位在切口中段内侧6例;平均住院21天。
2 皮瓣坏死的原因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皮瓣张力缝合肿瘤较大,切口皮肤过宽,缝合时有张力,易造成边缘缺血,坏死渗出增加,又加上患者为癌症晚期,身体瘦弱,乳房较小,皮下脂肪较少,并且常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或粘连,须清扫时切除的皮肤较多,皮瓣不能完全覆盖创面,从而影响皮瓣的成活,或者术前未做游离植皮准备,仅向两侧潜行游离皮瓣,使剥离面积大,皮瓣血液供应障碍造成坏死。
2.2 皮瓣的血液供应障碍乳腺癌术后皮瓣的愈合除依赖基底周围的血供外,部分还有赖于皮瓣与胸壁紧贴后所形成的新的血运联系。
乳腺癌手术游离皮瓣较宽,游离皮瓣较薄,缺乏直接皮下脂肪组织的血液供应,特别是远离基底部,而接近切口的皮瓣在缝合后由于张力关系易发生缺血、坏死。
2.3 术后引流不畅,皮瓣下积液由于皮瓣引流不畅,术后皮瓣下积液,积液的原因:创面止血不彻底或血管结扎线滑脱,腋下淋巴清扫未注意,结扎腋下淋巴管,术后淋巴液积聚。
皮瓣缺血坏死,局部渗出增强,使皮瓣不能很好地附着于胸壁,本组6例患者拔管后出现皮下积液,其中3例为内侧积液,3例为腋下积液。
为防止积液的形成,除应仔细清理创面外,重点加强术后引流,必要时用双管负压引流。
过早的患肢活动,不利于皮瓣的存活,因为胸肌的收缩活动可影响皮瓣与胸壁的粘连、固定,术后锻炼一般在5~7天除创腔引流管后开始。
3 处理措施 3.1 切口的设计切口的设计视病灶的位置和大小而定,比如,位于中央部的病灶切口,应尽量取横切口,最大的优点是皮肤张力较小。
3.2 创面止血游离皮瓣前皮下注射1∶500000肾上腺素盐水[2],不仅可减少术中出血,而且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皮瓣暴露时间。
止血要认真、仔细,并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皮下积血积液。
[!--empirenews.page--] 3.3 保护皮瓣血供游离皮肤与浅筋膜层之间,关键是保留皮下血管网以保证皮瓣的血液功能。
3.4 引流管的放置因手术创面大,术后渗血积液多,使皮瓣不能很好地贴合,影响血管再生,从而使皮瓣坏死。
放置引流管增加了引流,减少了皮下积液,使残腔消失,增加了贴合力,使细小淋巴管及血管尽早壁合。
现在有一种纤维蛋白胶的A为纤维蛋白原和X β因子,B为凝血酶原和Ca 2+ ,AB混合后相当于凝血过程的最后阶段,且有封闭组织缺损、止血、促进愈合和生物黏和的功能,并促进创面的自然愈合,纤维蛋白胶明显减少乳腺癌伤口或腋窝积液的发生,引流量也明显减少。
3.5 伤口的包扎包扎伤口敷料要平整,压力均匀,松紧适度,避免皮瓣过紧。
4 护理 4.1 注意保温,严密观察敷料及引流情况术后保持室内温度恒定,一般18℃~24℃,冬天避免冷空气刺激,以避免血管痉挛,影响皮瓣血液循环,注意观察纱布包扎的压力,如压力过大,及时适当减压,并遵循宁小勿大的原则,观察敷料情况,如渗血、渗液过多,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更换。
如发现皮下大量积液,可抽吸渗液,并加压包扎,做好敷料及引流的护理。
4.2 体位患者清醒后平卧,勿过度后仰,患者上肢勿用力伸屈、外展,保持内收姿势,以免牵拉,避免患肢受压、屈曲或包扎过紧导致静脉或淋巴回流受阻,随时观察患肢末端的颜色、温度和有无肿胀。
4.3 皮瓣的观察术后3~4天打开包扎敷料,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正常情况下皮瓣的温度与健侧皮温相差不应>2℃~3℃,色泽正
常,如发现皮瓣呈暗紫色,就必须进行处理,如皮瓣坏死成黑色,加强换药,必要时重新植皮。
4.4 心理护理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形体的改变造成精神损伤以至恐惧、悲哀,必须关心、尊重患者,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要求,讲解坏死皮瓣的处理方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这对提高乳腺癌根治术后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