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核酸代谢
基础生物化学 第十二章(1-3节)-核酸的合成与分解
+ H2 O
尿囊素
尿囊酸酶
+ H2 O
尿囊酸 4NH3
2CO2
尿酶
+2H2O
尿素
乙醛酸
二、嘧啶核苷酸的代谢1
1,尿嘧啶与胸腺嘧啶在哺乳动物体内分解时,先
还原成对应的二氢衍生物。
2,破开环状结构分别产生β-丙氨酸及β-氨基异
丁酸。
3,最后成为CO2和NH3
胞嘧啶具有氨基,所以要先在胞嘧啶脱氨酶的作
通过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实验来 确定,即用标有同位素的各种营养物喂 鸽子,然后将其排出的尿酸进行分析。
(一)嘌呤环的元素来源2(图示)
天冬氨酸
N1
6C
CO2
甲酰FH4
C2
5C
N7
甘氨酸
C8 甲酰FH4 N3
谷氨酰胺
4C
N9
谷氨酰胺
(二)合成过程(总)
从头合成嘌呤的途径已于50年代被
Greenberg等基本搞清,此途径是在核糖- 5-磷酸的第一碳原子上逐步增加原子生 成次黄苷酸(肌苷酸) ,然后再由次黄 苷酸转变为腺苷酸和鸟苷酸。 反应分为两个阶段: 1,次黄苷酸的合成(11步反应) 2,腺苷、鸟苷的生成 (南大P480,图12-2)
途径称为补救途径。通过补救途径可以重新 利用核酸分解产生的嘌呤和嘧啶或它们的衍 生物。
从胸腺嘧啶或胸苷转变成胸苷酸的补救途径,
除真菌外,对所有细胞都是一样的,故常利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胸腺嘧啶或胸苷参入DNA 的实验作为检查DNA合成的手段。
三、核苷酸合成的补救途径2
核苷 核糖-1-磷酸
激酶
核糖-5-磷酸
1.鸟嘌呤的分解
动物组织中广泛含有鸟嘌呤酶,可以催化 鸟嘌呤水解脱氨产生黄嘌呤,然后黄嘌呤在黄 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尿酸。
第12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过程:
P-P-CH2O B OH OH
P-P-CH2O B + H2O
OH H
对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调节
CDP UDP
dCDP ATP
dUDP
GDP
dGDP
ADP
dADP
dCTP dTTP dGTP dATP
12.5 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定义:
嘌呤或嘧啶、氨基酸或叶酸等的类似物。
原理:
主要以竞争性抑制干扰或阻断核苷酸的合成 代谢,从而进一步阻止核酸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尿酸—— 人类嘌呤碱的
最终 代谢产物
黄嘌呤氧化酶
特点:氧化降解,环不打破; 终产物:尿酸。
嘌呤代谢紊乱:痛风病
血中尿酸超过正常值。
痛风症的治疗机制
鸟嘌呤
次黄嘌呤
竞争性抑制。
黄嘌呤氧化酶
黄嘌呤
尿酸
别嘌呤醇
12.2.2 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特点
还原降解,环被打破;
先天缺乏HGPRT——自毁容貌症
三、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
AMP
腺苷酸代 琥珀酸
NH3
IMP
GMP XMP
12.3.3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一、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合成部位:肝细胞的胞液
嘧啶合成的元素来源
氨基甲酰磷酸
Gln CO2
C N 3 4 5C
C 2 1 6C N
Asp
过程 尿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_
调节的意义:
既满足需要,又不致于浪费;维持ATP与GTP浓度的平衡。
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补救合成过程及调节
次黄嘌呤 鸟嘌呤
腺嘌呤
腺嘌呤核苷
生物化学合工大第十二章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ppt课件
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 从头合成途径 (2) 补救途径(自学)
2、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 从头合成途径 (2) 补救合成途径(自学)
嘌呤环上各原子的来源
来自CO2 来自天冬氨酸
来自甘氨酸
来自“甲酸盐”
来自“甲酸盐”
来自谷氨酰胺的酰胺氮
5-磷酸核糖焦磷酸
甘氨酸
5-磷酸 核糖胺
HCHLeabharlann CH2N5N,5-NC1H0-OC-HF2H-F4 H4
一碳基团的 S-腺苷蛋氨酸 来源与转变
参与 甲基化反应
N5-CH2-FH4
丝氨酸 FH4
NAD+
NDAH+H+ N5 , N10 -CH2-FH4还原酶
N5 N10 - CH2-FH4
为胸腺嘧啶合 成提供甲基
NAD+ NDAH+H+
N5 , N10 -CH2-FH4脱氢酶
1、核酸酶的分类
(1)根据对底物的 专一性分为
核糖核酸酶(RNase) 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
非特异性核酸酶
核酸内切酶 (2)根据切割位点分为 核酸外切酶
2、核酸酶的作用特点
外切核酸酶对核酸的水解位点
BBBBBBBB
5´ p
p
p
p
p
p
p
p
OH 3´
牛脾磷酸二酯酶
( 5´端外切5得3)
蛇毒磷酸二酯酶
组氨酸 苷氨酸
FH4
N5, N10 = CH-FH4
参与嘌呤合成
HCOOH FH4
H2O 环水化酶
H+
N10 -CHO-FH4
第12章 核酸代谢
①尿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20世纪40年代已阐明嘧啶环合成途径。
嘧啶核苷酸是由天门冬酰胺、 PRPP和氨基甲
酰磷酸等形成的。
嘧啶环上各原子的来源
C
来自NH3 4
N3 C2
C5 C6
来自天冬氨酸
来自CO2
N 用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嘧啶环上的N3来自NH3, C2来源于CO2,其余4个原子来源于天冬氨酸。
灵长类、鸟类、爬虫类以及大多数昆虫中嘌
呤的最终产物为尿酸;除灵长类以外的哺
乳动物、腹足类则为尿囊素;某些硬骨鱼 中则尿囊素再继续分解为尿囊酸;大多数 鱼类、两栖类中尿囊酸再分解为尿素和乙 醛酸;海洋无脊椎动物星虫类、甲壳类则 将尿素分解为氨和CO2。
• 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肝、小肠 及肾中。
2 核酸内切酶
核酸内切酶特异地水解多核苷酸内部各键,是特异性 强的磷酸二酯酶。 如牛胰核酸酶作用于嘧啶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生成 嘧啶核苷 -3-磷酸或末端为嘧啶核苷 -3-磷酸的寡核 苷酸。
牛胰核酸酶专一作用于RNA,对DNA及其它磷酸二酯
化合物不作用或作用活性很低。
牛胰 RNase 具有高度热稳定性。许多 RNAase 也都是
大肠杆菌的EcoR I对DNA的识别顺序和酶作用 产物的粘性末端。
限制酶的命名较为特殊。以EcoRI为例,第1个大写字 母 E 为大肠杆菌的属名 (Escherichia) 的第 1 个字母, 第 2 、 3 两个小写字母 co 为它的种名 (coli) 的头两个 字母。第4个字母用大写R,表示所用大肠杆菌的菌 株。最后一个罗马字表示从该细菌中分离出来的这 一类酶的编号。
脱氧核糖核酸酶专一水解DNA,
作用方式:作为内切酶,可切断双链或单链;
第十二章 核苷酸代谢
嘌呤分解中的脱氨作用
嘌呤碱的分解首先在各种脱氨酶的作用下 水解脱氨,但动物组织腺嘌呤脱氨酶含量极少, 而腺嘌呤核苷脱氨酶及腺嘌呤核苷酸脱氨酶的 活性较高,因此腺嘌呤的脱氨分解主要在核苷 或核苷酸水平上进行。
鸟嘌呤脱氨酶分布广,脱氨分解主要在碱基 水平下进行。
嘌呤核苷酸分解的三级脱氨
AMP GMP
AMP
+核苷酸的补救途径
1、参与补救合成的酶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ade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 APRT)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 HGPRT) 腺苷激酶(adenosine kinase)
四、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在核苷二磷酸水平上进行 (N代表A、G、U、C等碱基)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g2+
NDP
dNDP
二磷酸核糖核苷
二磷酸脱氧核苷
还原型硫氧还 蛋白-(SH)2
氧化型硫氧
还蛋白
S
S
NADP+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FAD)
NADPH + H+
激酶 dNDP + ATP
dNTP + ADP
小结
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尿酸(主)因生物而异 嘌呤代谢障碍:痛风症 嘧啶分解代谢的终产物:NH3 、CO2 、β-丙氨
酸β-氨基异丁酸 核苷酸生物合成的两个途径:从头合成、补救 嘌呤环和嘧啶环各元素的来源: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II的区别: DNA的合成:在核苷二磷酸水平上进行
谢谢聆听!
2、合成过程
腺嘌呤 + PRPP 次黄嘌呤 + PRPP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 第12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8. A
9. B
10.B
11.D 12. B。
2. 对
3. 对
4. 对
5.错
6. 对
7. 对
8. 对
9. 错
10. 对
(五) 简答题 1. 稀碱的作用下,RNA 在碱(OH-)的作用下生成 2ˊ,3ˊ-环核苷酸的中间物,然后由于 H2O 的参入生成 2′-和 3′-核苷酸的混合物。进一步水解生成核苷。DNA 的核糖 2 位上没有羟基,在碱(OH-)的作用下不能生成 2ˊ,3ˊ-环核 苷酸的中间物。DNA 不能被碱水解。 2. 嘌呤核苷酸分解的过程如下: 腺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 *║ 鸟嘌呤核苷酸→ 鸟嘌呤核苷→ 黄嘌呤核苷→ 黄嘌呤→ 尿酸→尿囊素→尿囊酸→尿素+乙醛酸。 (*黄嘌噙氧化酶催化 的反应。 ) 人、猿类、鸟类、爬虫类和大多数的昆虫以尿酸作为嘌呤碱的最终代谢产物;其它多种生物还可进一步降解尿酸,形 成不同的代谢产物,除上述提及的哺乳动物,其它哺乳动物体中嘌呤的降解产物为尿囊素。某些硬骨鱼可将尿囊素进一步分 解形成尿囊酸;大多数鱼类、两栖类中尿囊酸可再分解为尿素和乙醛酸;某些低等动物可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 其它原因导致体内过多的尿酸积累特别是在关节组织中积累可产生痛风症。 别嘌呤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减少尿 酸的生成可缓解痛风症。 3. 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通过完全不同的途径进行。嘌呤核苷酸合成的第一步是 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 与谷氨酰胺生成 5-磷酸核糖胺(PRA) 。最后合成的产物是次黄嘌呤核苷酸,然后再转变为鸟嘌呤和腺嘌呤核苷酸。嘧啶核 苷酸的合成一开始没有核糖参加,合成的产物是嘧啶碱的前体乳清酸,然后再与 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生成乳清酸 核苷酸,再进一步转变为尿嘧啶核苷酸。 在嘌呤核苷酸合成过程中有:谷氨酰胺、甘氨酸和天冬氨酸参加。 在嘧啶核苷酸全成过程中有: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参加。 4. 嘌呤核苷酸合成的调节: (1)催化合成途径第一步反应的磷酸核糖焦磷酸转酰胺酶是别构酶,受 AMP 和 GMP 的反馈抑制。 (2)次黄嘌呤核苷酸氧化成黄嘌呤是由次黄嘌呤核苷酸氧化酶催化,过量的 GMP 抑制该酶的活性。 (3)次黄嘌呤核苷酸在 GTP 供能的条件下,与天冬氨酸生成腺苷酸琥珀酸,催化该反应的腺苷酸琥珀酸合成酶,受 过量 AMP 的抑制。 嘧啶核苷酸合成的调节: (1)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Ⅱ受 UMP 的反馈抑制。 (2)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ATCase)是别构酶,ATP 是正效应物,GTP 是负效应物。 (3)CTP 合成酶受 CTP 的抑制。 5. 羽田杀菌素(N-羟-N-甲酰甘氨酸)与天冬氨酸结构相似,可强烈抑制腺苷酸琥珀酸合成酶的活性,该酶催化:次黄 嘌呤+天冬氨酸+GTP→腺苷酸琥珀酸,然后由腺苷酸琥珀酸裂解为腺苷酸和延胡索酸。羽田杀菌素阻止腺苷酸琥珀酸生成, 减少腺苷酸的合成量,是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抗菌素。 6. 标记氨基氮的腺嘌呤进入人、小鼠和鸽子体内,分解后标记物出现在 NH3 上排出体外。标记 N7 的腺嘌呤进入人和鸽 子体内分解后,标记物出现在尿酸分子中,进入小鼠体内分解后,标记物出现在尿囊酸分子中。 7. 将标记 14C4 的腺嘌呤在含有鱼的腺嘌呤分解酶系统中, 14C4 出现在腺嘌呤分解的最终产物乙醛酸分子上。 H — 14 C4OCOOH 3Cp 8. (1)该寡核苷酸为十二个单核苷酸所组成,各种单核苷酸的分子比例为 A:C:G:U = 2:4:4:2。 ApUp (2) 胰核糖核酸酶处理得到的多核苷酸碎片的 3 端均含有嘧啶(U 或 C)核苷酸:
生物化学第12章 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课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2、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3、半保留复制;4、冈崎片段;5、逆转录;6、复制;7、转录;8、外显子;9、内含子;10、翻译;11、反密码子;12、密码的简并性。
二、符号辨识1、IMP;2、PRPP;3、SSB;4、cDNA;三、填空1、核苷酸的合成包括()和()两条途径。
2、脱氧核苷酸是由()还原而来。
3、DNA的复制方向是从()端到()端展开。
4、体内DNA复制主要使用()作为引物,而在体外进行PCR扩增时使用人工合成的()作为引物。
5、DNA损伤可分为()损伤和()损伤两种类型,造成DNA损伤的因素有()因素和()因素。
6、基因转录的方向是从()端到()端。
7、第一个被转录的核苷酸一般是()核苷酸。
8、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以()作为模板,以()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以()作为合成的场所。
9、细胞内多肽链合成的方向是从()端到()端,而阅读mRNA的方向是从()端到()端。
10、某一tRNA的反密码子是GGC,它可识别的密码子为()和()。
11、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中第一个被掺入的氨基酸是()。
12、DNA拓补异构酶()能够切开DNA的1条链,而DNA拓补异构酶()能同时切开DNA的2条链。
13、大肠杆菌在DNA复制过程中切除RNA引物的酶是()。
14、从IMP合成GMP需要消耗(),而从IMP合成AMP需要消耗()作为能源物质。
15、在大多数DNA修复中,牵涉到四步序列反应,它们的次序是()、()、()和()。
四、判别正误1、嘌呤核苷酸是从磷酸核糖焦磷酸开始合成的。
()2、核苷酸生物合成中的甲基一碳单位供体是S-腺苷蛋氨酸。
()3、所有核酸的复制过程中,新链的形成都必须遵循碱基配对的原则。
()4、所有核酸合成时,新链的延长方向都是从5`→3`。
()5、生物体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只能由DNA→ RNA,决不能由RNA→DNA。
()6、DNA复制时,先导链是连续合成,而后随链是不连续合成的。
核酸代谢
次黄嘌呤核苷酸 (IMP)
(2) 腺苷酸及鸟苷酸的合成
• IMP在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的催化下,由
天冬氨酸提供氨基合成腺苷酸代琥珀酸 (AMP-S),然后裂解产生腺苷酸(AMP)。
• IMP在IMP脱氢酶的催化下,以NAD+为受氢 体,脱氢氧化为黄苷酸(XMP),黄苷酸在
鸟苷酸合成酶催化下,由谷氨酰胺提供氨 基合成鸟苷酸(GMP)
(2) IMP形成AMP与GMP
O || C HN | HC N C || C N CH N | R-5‟-P
天冬氨酸
Mg2+ GTP
IMP
• 酶:腺苷酸代琥珀 酸合成酶; 腺苷酸 代琥珀酸 • 氨基:Asp提供; 合成酶 • 中间产物:腺苷酸 代琥珀酸(AMP-S)
腺苷酸代琥珀酸 裂解酶
NH2 | C N HN C | || CH HC C N N | R-5‟-P
Pu :嘌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y
Py:嘧啶
Py
p
Pu
Py
G
A
C
A
p
G
A
3’
p p p p p p p p OH
5’
RNAase I RNAase I RNAase T1 RNAase T1
多数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的碱基序列为4-8个碱基的回文 顺序(palindrome)(从前往后与从后往前碱基一样). 作用:在微生物细胞内发挥防御外来DNA入侵. 自身DNA的酶切位点上经甲基化修饰而得到保护.
O || C HN C | || C C || N O H
IMP
N CH N | R-5‟-P
谷氨酰胺 谷氨酸
O || C
N
核酸代谢ppt课件
第一节
一 概述
核苷酸降解
食物核蛋白 蛋白质
胃酸
核酸(RNA及DNA)
胰核酸酶
核苷酸
胰、肠核苷酸酶
核苷 碱基
核苷磷酸化酶
磷酸 戊糖-1膦酸
3
二 核苷酸的生理功能
• 核酸合成的原料
• 生理调节介质:cAMP、cGMP
• 辅酶成分:FAD、NADP+ • 活化中间代谢物:UDPG是糖原合成的活 性中间物质,CDP—甘油二酯是甘油磷 酸酯合成的中间活性物质,SAM。 • 酶变构调节剂:ATP、ADP、AMP等
17
(1)胞嘧啶和尿嘧啶的降解
胞嘧啶
胞嘧啶脱氨酶
尿嘧啶
H2O NH3
二氢尿嘧啶脱氢酶
二氢尿嘧啶
H2O
二 氢 嘧 啶 酶
NADPH+H+ NADP+
H2O
-脲基丙酸酶
NH3 + CO2 -丙氨酸
-脲基丙酸
18
(2)胸腺嘧啶的降解
二氢胸腺嘧啶脱氢酶
胸腺嘧啶
二氢胸腺嘧啶 H 2O H 2O
二 氢 嘧 啶 酶
四
核苷酸的分解
核苷酸酶
1 核苷酸的分解
核苷酸 + H2O 核苷 + H2O 核苷+ H3PO4 核苷+Pi 嘌呤/嘧啶 +戊糖 嘌呤/嘧啶 +1-磷酸戊糖
核苷水解酶 核苷磷酸化酶
核苷水解酶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体内, 只对核糖核苷起作用,对脱氧核糖核苷不起作用。 核苷磷酸化酶存在广泛,催化的反应可逆。
10
2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是氧化降解过程, 不同生物降解的产物不同 嘌呤 黄嘌呤 尿酸 尿囊素和CO2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考研试题库附答案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第12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核酸的酶促降解,水解核酸的有关酶(核酶外切酶、核酶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核苷酸、嘌呤碱、嘧啶碱的分解代谢,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嘧啶核苷酸的合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辅酶核苷酸的合成。
二、本章知识要点(一)核酸的酶促降解核酸酶(nucleases):是指所有可以水解核酸的酶,在细胞内催化核酸的降解,以维持核酸(尤其是RNA)的水平与细胞功能相适应。
食物中的核酸也需要在核酸酶的作用下被消化。
核酸酶按照作用底物可分为:DNA酶(DNase)、RNA酶(Rnase)。
按照作用的方式可分为:核酸外切酶和核酸内切酶,前者指作用于核酸链的5‘或3’端,有5’末端外切酶和3’末端外切酶两种;后者作用于链的内部,其中一部分具有严格的序列依赖性(4~8 bp),称为限制性内切酶。
核酸酶在DNA重组技术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尤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更是所有基因人工改造的基础。
(二)核苷酸代谢1.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①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这是核苷酸最主要的功能;②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③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④组成辅酶。
核苷酸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体内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从头合成途径,一条是补救合成途径。
肝组织进行从头合成途径,脑、骨髓等则只能进行补救合成,前者是合成的主要途径。
核苷酸合成代谢中有一些嘌呤、嘧啶、氨基酸或叶酸等的类似物,可以干扰或阻断核苷酸的合成过程,故可作为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不同生物嘌呤核苷酸的分解终产物不同,人体内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类似于食物中核苷酸的消化过程,嘌呤核苷酸的分解终产物是尿酸。
嘧啶核苷酸的分解终产物是β-丙氨酸或β-氨基异丁酸。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受多种因素的调节。
(1)嘌呤核苷酸代谢①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头合成途径,一是补救合成途径,其中从头合成途径是主要途径。
嘌呤核苷酸合成部位在胞液,合成的原料包括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12章 核苷酸代谢
12 核苷酸代谢1.你如何解释以下现象:细菌调节嘧啶核苷酸合成的酶是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而人类调节嘧啶核苷酸合成的酶主要是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解答: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参与两种物质的合成,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和精氨酸的合成。
在细菌体内,这两种物质的合成发生在相同的部位(细菌无细胞器的分化),如果调节嘧啶核苷酸合成的酶是此酶的话,对嘧啶核苷酸合成的控制将会影响到精氨酸的正常合成。
而人体细胞内有两种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即定位于线粒体内的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和定位于细胞质内的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它们分别参与尿素循环(精氨酸合成),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2.假如细胞中存在合成核苷酸的全部前体物质,①从核糖-5-磷酸合成1mol腺苷酸需要消耗多少摩尔ATP?②如果用补救途径合成1mol腺苷酸,细胞可节省多少摩尔ATP?解答:①从核糖-5-磷酸合成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时,需要将1mol焦磷酸基团从ATP转移到核糖-5-磷酸分子上去,在合成IMP途径的后续步骤中,该焦磷酸被释放并迅速水解生成2mol Pi,相当于消耗2mol ATP。
随后在生成甘氨酰胺核苷酸、甲酰甘氨咪唑核苷酸、5-氨基咪唑核苷酸和甲酰胺核苷酸四步反应中,各有1mol ATP的消耗,生成了IMP。
在IMP转化成腺苷酸时,由腺苷琥珀酸合成酶催化的反应又另外消耗1mol GTP。
所以,从核糖-5-磷酸合成1mol腺苷酸需要消耗7mol ATP。
②补救途径合成腺苷酸反应为:腺嘌呤+ 核糖-5-磷酸→腺苷+Pi ,腺苷 + ATP → AMP + ADP ,可见从腺嘌呤补救途径合成1mol 腺苷酸只消耗1mol ATP,比从头合成核糖-5-磷酸节省6mol ATP 。
3.使用放射性标记的尿苷酸可标记DNA分子中所有的嘧啶碱基,而使用次黄苷酸可标记DNA分子中所有的嘌呤碱基,试解释以上的结果。
解答:使用放射性标记尿苷酸后,尿苷酸(UMP)→UDP→CTP→CDP→dCDP→dCTP;UDP →dUDP→dUMP→dTMP→dTDP→dTTP。
核苷酸代谢
CO 2
6
甘氨酸
7 5 4
天冬 氨 酸 一碳 单 位
1
N N
3
N
8
一 碳单 位
2
N
9
谷 氨 酰胺 图 12-2 嘌呤环的原子来源
合成过程: 合成过程: 首先合成肌苷酸(IMP)。 1、首先合成肌苷酸(IMP)。 5-P-R 应结合而成IMP 应结合而成IMP 。 IMP转变成AMP与GMP。 转变成AMP 2、由IMP转变成AMP与GMP。 PRPP(磷酸核糖焦磷酸) PRPP(磷酸核糖焦磷酸) 以PRPP为基础,将以上各原料逐步连续反 PRPP为基础, 为基础
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合成部位: 主要)、小肠粘膜、 )、小肠粘膜 合成部位:肝(主要)、小肠粘膜、胸腺的胞 液中。 液中。 原 磷酸核糖;嘌呤碱环上9 料:5-磷酸核糖;嘌呤碱环上9个原子 各来自一碳单位与CO 天冬氨酸、 各来自一碳单位与CO2、天冬氨酸、 甘氨酸、 甘氨酸、谷氨酰胺 。
பைடு நூலகம்磷酸 碱基
核苷 磷酸戊糖
核苷磷酸化酶
合成代谢
从头合成途径 补救合成途径
从头合成途径:机体利用氨基酸、CO2、一碳单位 从头合成途径:机体利用氨基酸、 (肝) 及5-磷酸核糖等小分子物质经过 连续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的过 程。 补救合成途径:直接利用现成的碱基, 补救合成途径:直接利用现成的碱基,经简单反 应 骨髓) 合成核苷酸的过程。 (脑、骨髓) 合成核苷酸的过程。
胞嘧啶
胸腺嘧啶
NH3 NH3
CO2
β -丙氨酸
CO2
β-氨基异丁酸
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是指在化学结 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是指在化学结 构上与正常代谢物结构相似, 构上与正常代谢物结构相似,具有竞争性拮抗正 常代谢的物质。 常代谢的物质。
生物化学第十二章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调节
大肠杆菌培养基中没有乳糖,则细胞内参与乳糖分解代
谢的3种酶很少( β -半乳糖苷酶 0.5-5个/cell );一旦 加入乳糖或其类似物,则几分钟内酶分子数骤增( β -半 乳糖苷酶 5000 个/cell ,其它两种酶也大量增加)。
为什么加入底物,相应的分解代谢的酶才会合成?
管家基因较少受环境因素影响,在个体各个生长阶段
的大多数或几乎全部组织中持续表达,或变化很小,这类 基 因 表 达 被 视 为 组 成 型 表 达 (constitutive gene expression)。
可诱导和可阻遏表达(可调基因)
( 1 )可诱导 在特定环境信号刺激下,相应的基因被激活,基因表达产 物增加,这种基因称为可诱导基因。可诱导基因在特定环境中
表达增强的过程,称为诱导 (induction)。如分解乳糖的基因。
( 2 )可阻遏 如果基因对环境信号应答是被抑制,这种基因是可阻遏
基因 。 可 阻 遏基因 表达 产 物 水 平降 低的过 程称为阻 遏 (repression) 。如合成 Trp的基因。
在一定机制控制下,功能上相关的一组基因,无论其 为何种表达方式,均需协调一致、共同表达,即为协调表达
胞的某一区域或亚细胞结构 。 1.控制跨膜离子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
2. 控制物质运输
3.膜与酶可逆结合 ——双关酶( HK ,PFK 等)
P631
真核细胞内某些酶的区域化分布
酶或酶系
所在区域
酶或酶系
所在区域
糖酵解酶系 TCA 酶系 磷酸戊糖途径酶系
脂肪酸β氧化酶系
脂肪酸合成酶系 尿素合成酶系
胞浆 线粒体 胞浆
磷酸二酯酶
AT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
IMP 3. 在IMP基础上完成
AMP和GMP的合成
3. 以UMP为基础, 完 成CTP, dTMP的合成
5'-P-R PRPP
IMP
CO2+Gln H2N-CO-P
OMP
总结
AMP dAMP dGMP GMPUMP dUMP CMP dCMP dTMP
ADP dADP dGDP GDP UDP dUDP CDP dCDP dTDP
腺苷+Pi
腺苷+ATP
腺苷激酶
腺苷酸+ADP
生理意义
●节省: 减少从头合成时能量和原料的消耗 ● 作为某些器官(脑,骨髓和脾)合成核苷酸的途径
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一)、从头合成途径
先合成嘧啶环,然后再与磷酸核糖连接生
成嘧啶核苷酸.
谷氨酰胺
C
N
C
天冬氨酸
CO2 C
C
N
(一) 从头合成途径的反应过程
CDP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dNDP dADP dGDP dUDP dCDP
TDP
dTDP
dNDP+ATP dADP+ATP dGDP+ATP dUDP+ATP
dCDP+ATP
激酶 激酶 激酶 激酶 激酶
dNTP+ADP dATP +ADP dGTP+ADP dUTP+ADP
dCTP+ADP
dUDP O
(1) 嘌呤碱与PRPP直接合成嘌呤核苷酸
次黄嘌呤
次黄嘌呤核苷酸
90%
次黄嘌呤-鸟嘌呤
嘌呤碱 PRPP磷酸(H核G糖P转R移T酶) PPi
HGPRT活性高
鸟嘌呤
鸟嘌呤核苷酸
腺嘌呤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APRT)
APRT活性低
腺嘌呤核苷酸
(2) 腺嘌呤与1-磷酸核糖生成腺苷, 再生成腺 嘌呤核苷酸
腺嘌呤+1-磷酸核糖 核苷磷酸化酶
碱基 + 核糖
三、 嘌呤碱的分解 P192图12-5
(分解)
O
(脱氨基)
(氧化)
(脱氨基) (分解)
(氧化)
(分解)
不同种类的生物分解嘌呤碱的能力不同,因此,终 产物也不同。 ✓ 排尿酸动物:灵长类、鸟类、昆虫、排尿酸爬虫类 ✓ 排尿囊素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类除外)、腹足类 ✓ 排尿囊酸动物:硬骨鱼类 ✓ 排尿素动物:大多数鱼类、两栖类 ✓ 某些低等动物能将尿素进一步分解成NH3和CO2排出。 ✓ 植物分解嘌呤的途径与动物相似
✓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还原型辅酶中的氢以负质子 (H- )形式脱下,其电子经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 (电子传递链)转移,最后转移到分子氧上,质子 和离子型氧结合生成H2O。
三、 氧化电子传递链 ✓ 由酶白。QN(ADCHoQ到)O、2的细氧胞化色电素子b、传c递1、链c、主a要,a3包及括一F些M铁N、硫蛋辅
1. 尿嘧啶核苷酸的合成----6步反应
2ATP
Glu 2ADP+Pi
NH2
CO2 +Gln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I
①
O=C
OP
氨基甲酰磷酸
天冬氨酸氨基
NH2
O=C
HOOC
+
CH2 CH
甲酰基转移酶
②
O P H2N COOH
Pi
O
HO C
H2N CH2
C O
N CH H COOH
氨基甲酰磷酸 Asp
一、 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
糖,脂,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 生成CO2,H2O并释放出能量,这个过程称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是需氧细胞呼吸代谢过程中的一系列氧化还 原作用,又称细胞氧化或细胞呼吸。
特点:反应条件温和,多步反应,逐步放能。
生物氧化在活细胞中进行,pH中性,反应条件温和, 一系列酶和电子传递体参与氧化过程,逐步氧化,逐 步释放能量,转化成ATP。
四、 嘧啶碱的分解
P193图12-6 人和某些动物体内脱氨基过程有的发生在核苷 或核苷酸上。脱下的NH3可进一步转化成尿素 排出。
脱氨基
还原
开环水解
水解
还原
开环水解
水解
第三节 遗传工程
P193-195 自学 1. 基因工程的定义 2. 限制性内切酶的定义 3. 常见的基因载体
第十三章 生物氧化
✓ 第三阶段:丙酮酸、乙酰CoA等经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 CO2、H2O。释放大量的能量。
✓ 在第二、第三阶段中,氧化脱下的电子(H-)经过 一个氧化的电子传递过程(氧化电子传递链)最终 传给O2,并生成ATP,以这种方式生成ATP的作用 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它是一种很重要的将生物氧 化和能量生成相偶连的机制。
人和动物所需的核酸无须直接依赖于食物,只要食物 中有足够的磷酸盐,、糖和蛋白质,核酸就能在体 内正常合成。
核酸的分解代谢:
核酸酶
核苷酸酶
核苷磷酸化酶
核酸
核苷酸
核苷 + 磷酸
碱基 + 戊糖-1-磷酸
核苷酸 核苷酸分解代谢
核苷酸酶
大致过程
Pi 核苷 Pi
磷酸化酶
碱基
1-磷酸核糖1-磷酸核糖
变位酶
5-磷酸核糖
O
C Pi HN CH
dTMP合成酶
C
HN
C-CH3
NH3
C O
CH N dR-5'-P
O N5,N10-甲叉FH4
FH2
FH4 FH2还原酶
C
N CH dR-5'-P
NADP+ NADPH+H+
dCMP dUMP
dTMP
激酶
激酶
dTMP
dTDP
dTTP
ATP
ADP
ATP
ADP
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合成的比较
O
O
HO P O P O
O 碱基
在核苷二磷酸水平
OH OH H H H H
被还原而成
dNDP
OH H
脱氧核苷酸的具体生成过程
NDP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g2+
dNDP
还原型硫氧化 还原蛋白-(SH)2
氧化型硫氧化 还原蛋白 S
S
NADP+ 硫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 NADPH+H+
(FAD)
NDP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ADP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GDP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UDP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补救途径 分解代谢 PRPP
终末产物经尿排出
一、核酸的分解
✓ 核酸是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成的高聚物, 核酸分解代谢的第一步就是分解为核苷酸,作用于 磷酸二酯键的酶称核酸酶(实质是磷酸二脂酶)。
✓ 根据对底物的专一性可分为:核糖核酸酶、脱氧核 糖核酸酶、非特异性核酸酶。
✓ 根据酶的作用方式分:外切酶(作用于核酸链末 端)、内切酶(作用于核酸链内部的磷酸二酯键)。
1、 核糖核酸酶 只水解RNA磷酸二酯键的酶(RNase)。 2、 脱氧核糖核酸酶 只能水解DNA磷酸二酯键的酶。 3、 非特异性核酸酶 既可水解RNA,又可水解DNA磷酸二酯键 的核酸酶。
二、 核苷酸的降解代谢
1、 核苷酸酶 (磷酸单脂酶) ✓ 水解核苷酸,产生核苷和磷酸。 ✓ 非特异性磷酸单酯酶:不论磷酸基在戊糖的2’、3’、
氨基甲酰天冬氨酸
O
二氢乳清酸酶③
HN C
O
C N H
CH C
COOH
脱氢酶
④
NADH+H+
O
H2O
C
HN CHH
C O NAD+
N H
CH COOH
乳清酸
二氢乳清酸
O
C
PRPP
HN CH
⑤
O
PPi
C
HN CH
C O
N H
C
磷酸核糖转移酶
COOH
C O
N
C COOH
R-5'-P
乳清酸
O
乳清酸核苷酸(OMP)
5’,都能水解下来。 ✓ 特异性磷酸单酯酶: 只能水解3’核苷酸或5’核苷酸
(3’核苷酸酶、5’核苷酸酶)
2、 核苷酶
① 核苷磷酸化酶:广泛存在,反应可逆。
核苷 + 磷酸
核苷磷酸化酶 碱基 + 戊糖-1-磷酸
② 核苷水解酶:主要存在于植物、微生物中, 只水解核糖核苷,不可逆
核苷水解酶
核糖核苷+ H2O
真核细胞,生物氧化多在线粒体内进行,在不含线粒 体的原核细胞中,生物氧化在细胞膜上进行。
生物氧化的三阶段
✓ 第一阶段:多糖,脂,蛋白质等分解为结构单位——单糖、 甘油与脂肪酸、氨基酸,该阶段几乎不释放化学能。
✓ 第二阶段:结构单位经糖酵解、脂肪酸β氧化、氨基酸氧化等 各自的降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乙酰CoA等少数几种共同的 中间代谢物物,这些共同的中间代谢物在不同种类物质的代 谢间起着枢纽作用。该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
C
HN CH
⑥
C O
N
CH
CO2
R-5'-P
尿嘧啶核苷酸 (UMP)
2. 胞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O
二磷酸
C
尿苷酸激酶 尿苷激酶 Gln, ATP
HN CH
UDP
UTP
Glu, ADP+Pi
C O
N
CH ATP
ADP ATP
ADP
R-5'-P
NH2 C
UMP
N CH
CTP
C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