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的动态动力学拆分研究进展
酶催化拆分外消旋药物的研究进展
酶催化拆分外消旋药物的研究进展周亚梅【期刊名称】《《化工管理》》【年(卷),期】2019(000)007【总页数】2页(P90-91)【关键词】异构体; 光学; 酶催化拆分【作者】周亚梅【作者单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制药工程学院重庆401220【正文语种】中文1 酶催化拆分外消旋化合物的现状药物分子的手性与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都存在密切的联系,自反应停事件以来,凡是药物存在手性,均需评估各对映体的临床作用,以避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单一的光学异构体药物相对来说,作用靶点更精准、疗效和安全性更高、毒副作用更小[1]。
如抗高血压药物甲基多巴,只有L-甲基多巴有降血压效果,而D-甲基多巴无此功效;青霉素的代谢产物青霉胺,(-)-体,能起免疫抑制,抗风湿作用,(+)-体会致癌;抗抑郁药米安色林(S)-体可以抗忧郁,而(R)-体会对细胞产生毒副作用;(R,S)-1-苯乙醇等手性仲醇是精细化学合成的重要中间体,R-苯乙醇在化妆品的生产中经常被用作香料、防腐剂,S-苯乙醇则通常用于抗哮喘药(S)-异丙肾上腺素、抗抑郁药物曲舍林的合成中间体。
酶作为一种天然的高效催化剂,在食品、医药、化工行业被广泛应用,因其具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和稳定性,能催化酯水解、酯合成、酯交换和光学异构体拆分等有机合成反应。
其中,脂肪酶,也称为三酰基甘油水解酶,主要存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因易得、底物范围广、耐受性高,在酶催化中应用较广,如荧光假单孢菌脂肪酶、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多用于拆分底物为外消旋二级醇和胺类化合物。
脂肪酶不同活性的发挥依赖于反应体系的特点。
在水相界面能促进酯水解,汪钊等人报道了L-泛解酸内酯水解酶水解DL-泛解酸内酯后,得到的D-泛解酸内酯,可作为辅酶A合成的前体[2]。
而非水相中,脂肪酶有着很强的对映体酯交换、酯合成作用,因其中心的不对称结构,能够很好识别不同的对映体,进而催化其中的一个消旋体发生反应生成另外的化合物,达到拆分的目的。
酶反应动力学中的过渡态分析
酶反应动力学中的过渡态分析酶反应动力学是生物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关注的是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而在酶催化反应中,过渡态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酶反应速率、催化反应机理以及过渡态分析三个方面探讨过渡态分析在酶反应动力学中的重要性。
一、酶反应速率酶催化反应速率是指反应底物转化成产物的速率。
酶反应速率是由反应底物的浓度、酶催化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机理共同确定的。
反应底物浓度可以被认为是一定的,因此酶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机理是决定酶反应速率的关键。
其中,反应机理包括反应的过程和机理,涉及到酶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二、催化反应机理酶催化反应机理是酶反应速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被酶分子催化的特异性底物交换、酶催化反应的转化机制、催化反应的产生和消耗等。
根据酶中心的不同,酶催化反应的机理和效果也有所不同。
对于催化反应,它可以产生势能曲线;每个给定的底物或是中间体会有相应的势能值。
因此,对于酶的催化反应,过渡态还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过渡态分析过渡态是指在酶催化反应中最高的势能状态。
它是中间反应物,只能短暂存在,随即就会稳定成产物。
过渡态是酶催化机理的关键环节,它在整个酶催化反应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过渡态的分析对于酶催化反应的理解和预测至关重要。
过渡态的理解给出确定性质量的技术框架,而采用这种框架可以开发出快速优化酶的活性的策略。
在过渡态分析的理论中,反应路径可以被抽象为无限密集的层次结构,分为若干不同的层次。
每一层次代表一组不同的物理化学过程(也被称为元素反应);这些过程涉及到一些性质变化,包括电荷和自旋分布等。
在酶催化反应中,将这一复杂的过程简化为一些简单的反应,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预测整个酶催化反应的过程,并确定产物的生成机理。
这样的分析可以通过在生物化学领域和相关领域内发展更复杂的理论工具和算法来实现。
总结:酶反应动力学中过渡态分析是酶催化反应机理和速率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酶催化反应中,过渡态代表着反应路径中的最高势能状态,是一批极其中间的反应物。
化学酶法动态动力学拆分胺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关键词 : 化学酶 ; 手性胺 ; 动态 动力学拆 分 ; 研究进展
中 图分 类 号 : 4 . 2 O 63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8 1 1 ( 0 1 0 —0 8 —0 1 0 — 0 1 2 1 )3 0 3 5
Re e r h pr g e s o e o u i n o m i e y c e o n y a i s a c o r s fr s l to f a n s b h m e z m tc
摘
要 : 述 了 动态 动力 学拆 分 的 原 理 , 绍 了化 学 酶 法 拆 分 消旋 体 胺 类 化合 物 的 反应 和 近 年来 的 研 究 进 展 ; 论 介 指
出 手 性 胺 是 构 成 许 多 中间 体 的 基 础 化 合 物 , 学 酶 法 动 态 动 力 学 拆 分 是 制 备 单 一 手 性 胺 类 化 合 物 的重 要 方 法 . 化
第 2 2卷 第 3期
21 0 1年 5月
化
学 研
究
中 国科 技 核 心期 刊
h y@ h n . d . n x j e u e ue
C H EM I CA I
R ESEA RCH
化 学 酶 法 动 态 动 力 学 拆 分 胺 类 化 合 物 研 究 进 展
郭 超
( 岛科技大学 化工学院 , 青 山东 青 岛 2 6 4 ) 6 0 2
Ab t a t A r v e sr c : e iw i p o d d s r vi e of h p i i e n r c nt e e r h r r s a ut he t e rncpl a d e e r s a c p og e s bo c — mo nz ma i yn mi i tc e o uton o mi s.I s p n e t t t hia m i s, a e y tc d a c k ne i r s l i f a ne t i oi t d ou ha c r la ne sa ca s of i l s mpo t n or a c omp nd ra t g ni c ou s, c n a be wi l u e a bui n b o ks o y he ie dey s d s l g l c t s nt sz di ma y ki dsofi t r d a e n n n e me i t s,wh l h moe y a i n m i ne i e o uton i n i ie c e nz m tc dy a c ki tcr s l i sa mpo t n ra t m e ho orpr p rng c r la ne t d f e a i hia mi s. Ke wo d c m o n y y r s: he e z me;c r la ne;dy a i i tc r s u i n;r s a c r r s hia mi n m c k ne i e ol to e e r h p og e s
过渡金属催化醇的空气氧气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50626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中新联合课题(JRP10,S2014GR0448/1418324001);福建省海洋中心课题(14GYY023NF23);龙岩学院国家基金培育计划(LG2014010)㊂[作者简介]刘金仙(1982),男,博士,讲师,现主要从事精细有机合成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 -mail :j xliu@l y un .edu .cn ㊂[引著格式]刘金仙,吴德武,吴粦华,等.过渡金属催化醇的空气/氧气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31):9~19.过渡金属催化醇的空气/氧气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刘金仙 (龙岩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龙岩364012;厦门大学药学院,福建厦门361102)吴德武,吴粦华 (龙岩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龙岩364012)曾锦章 (厦门大学药学院,福建厦门361102)[摘要]醛酮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由醇氧化生成醛或酮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㊂在诸多关于醇的氧化反应研究中,以环境友好的氧化剂替代传统氧化剂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以空气/氧气为最终氧化剂的过渡金属催化的氧化反应由于具有价廉㊁清洁等优点而备受人们青睐㊂介绍了包括钯㊁钌㊁金㊁锇等贵金属以及钴㊁钒㊁铜㊁铁等廉价金属催化的空气/氧气氧化反应在醇的氧化及动力学拆分领域的应用㊂[关键词]醇;过渡金属;催化反应;氧化反应;醛;酮[中图分类号]O643.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5)31000911醛酮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用途,在有机合成中被广泛应用㊂醇的氧化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转化,也是醛/酮类化合物的主要制备方法㊂传统上常使用当量的化学氧化剂,如重金属氧化物㊁高价碘化物或二甲亚砜等,原子经济性差,后处理操作往往较为麻烦且会产生大量对环境有害的副产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方向㊂氧气是一种安全的氧化剂,来源广泛㊁价格低廉㊁安全有效㊁环境友好,因此以氧气/空气为最终氧化剂的催化反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㊂近几十年来,多种基于过渡金属催化的醇的氧化反应陆续被报道,包括钯㊁钴㊁钌㊁钒㊁金㊁锇㊁铜以及铁等多种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的醇氧化反应[1]㊂为此,笔者就上述几种重要过渡金属特别是铜㊁铁等廉价金属催化体系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㊂1 以钯作为催化剂的空气氧化反应钯是一种具有优异催化特性的重要过渡金属元素,Schwartz 等早在1977年就发现其在醇催化氧化方面的特殊作用㊂他们以PdCl 2为催化剂,以价廉易得的氧气为最终氧化剂,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即可实现对活泼醇及二级脂肪醇的选择性氧化:尽管反应时间较长且底物的适用范围有限,但在醇类化合物的氧化领域这一发现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2]㊂1998年,Larock 小组在Schwartz 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对这一体系进行优化,以Pd (OAc )2替代PdCl 2,以NaHCO 3替代NaOAc ,从而将氧化谱扩展至烯丙醇以及苄醇类化合物[3]㊂Uemura 等将碱的用量降低到催化量并进一步扩大了底物适用范围,此外该小组将单一溶剂改为多氟取代的两相溶剂体系,容易实现溶剂及催化剂的回收利用;他们还将钯催化剂固载于水滑石上,实现了烯丙醇的选择性及立体专一性氧化[4]㊂Sheldon 等以Pd (OAc )2为催化剂,以菲咯啉二磺酸盐为配体,在水相条件下实现了脂肪醇㊁苄醇以及烯丙醇的选择性空气氧化[5]:㊃9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11月第12卷第31期(理工上旬刊)Journal of Yan g tze Universit 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Nov .2015,Vol .12No .31Tsu j i 等利用大分子吡啶与醋酸钯配位,有效的避免钯黑(即零价钯)的生成,从而大大降低了金属催化剂的用量,实现了醇的高效空气催化氧化[6]㊂Si g man 小组在这一领域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2002年该组报道了一例在催化量Pd (OAc )2和催化量三乙胺作用下,在室温条件即可完成的醇的氧气氧化反应,可以实现苄醇㊁烯丙醇以及烷基醇的选择性氧化[7]:该小组于2003年报道了另一例氮杂卡宾修饰的钯催化的醇的氧化反应,催化剂用量可降低到0.5%的水平[8]:2005年,该小组在其原有研究基础上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修饰,发展了一种以空气为最终氧化剂,在室温下即可进行的醇的氧化反应,但该反应的底物适用范围并没有得到明显扩展[9]:Karimi 等将纳米钯负载于官能团化的SBA -15上并用于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容易实现介孔分子筛催化剂的回收利用㊂其后该小组还将钯催化剂负载于碳纳米纤维离子液体上,并将其用于醇的催化氧化,实现了水相反应,且催化剂可以回收利用[10]㊂2013年,Beller 小组报道了以Pd (O H )2为催化剂的氧化反应,他们以三叔丁基氧磷为配体,不仅实现了苄醇㊁烯丙醇的氧化,而且在长碳链一级及二级烷基醇的氧化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11]:除了上述反应以外,钯催化的空气氧化反应可用于醇类化合物的动力学拆分㊂Stoltz 等报道了首例Pd (nbd )Cl 2-(-)-s p arteine 催化的醇类化合物的氧化动力学拆分,可以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的实现多种醇类底物的氧化动力学拆分[12]:施敏等以轴手性的双氮杂卡宾配位的钯作为催化剂实现了苄醇的氧化动力学拆分[13]:㊃01㊃ 理工上旬刊*化学工程与技术2015年11月2 以钴作为催化剂的反应由于价格相对便宜且具有一定的催化能力,钴在空气氧化领域的应用也受到人们的关注㊂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Tovro g 等就首次报道了钴在醇的催化氧化中的应用,他们通过Lewis 酸对钴进行活化,实现了对活泼醇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14]:1994年,I q bal 等以Co -Schiff 碱为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实现了活泼醇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15],Sain 等则以钴酞花菁为催化剂实现醇的氧气/空气氧化反应,并将底物适用范围扩展到α-羟基酮和炔丙醇[16]㊂最近,Jain 将钴酞花菁掺杂到聚苯胺中,以氧气为氧化剂,实现了对醇类化合物的选择性氧化且催化剂可回收利用[17]㊂2007年,Pedro 等以Co (Ⅲ)为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实现了炔丙醇的高效合成[18]:除了金属钴络合物以外,直接以无机钴化合物为催化剂的反应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㊂2000年,Ishii 等直接以Co (OAc )2作为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实现了活泼醇的催化氧化:不足的是这种氧化方法不能适用于一级脂肪醇[19]㊂TEMPO 的加入可对一级醇的氧化选择性产生明显的影响,杨贯羽等以Co (NO 3)2㊁TEMPO 以及丁二酮肟作为催化剂,通过金属/非金属的协同催化作用,不仅实现了二级醇的氧化还可选择性的将一级醇氧化成相应的醛类化合物[20]:2014年,Sekar 小组报道了一例Co (OAc )2催化的二级醇的氧化反应,能够以中等到优秀的产率选择性的对2-吡啶苄醇进行氧化,得到相应的酮类产物[21]:钴催化的空气氧化反应可用于醇类化合物的动力学拆分㊂Sekar 等以Co (OAc )2为催化剂,以(R )-BINAM -Schiff 碱为配体,以较高的ee 值实现了α-羟基酯和安息香的动力学拆分[22]:㊃11㊃第12卷第31期刘金仙等:过渡金属催化醇的空气/氧气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3 以钌作为催化剂的反应钌是一种具有良好催化性能的过渡金属元素,1997年,Mark ó[23]和Le y [24]同时发现以RuO -4为催化剂,不仅实现活泼二级醇及α-羟基酮的催化氧化,而且还可选择性的将一级醇氧化成相应的醛:1998年,Ishii 等以Ru (PPh 3)3Cl 2为催化剂,以羟基喹啉酮为配体,实现了活泼醇㊁一级醇的选择性氧化,但这种方法对二级脂肪醇的活性较差[25]㊂Sheldon 等以Ru (PPh 3)3Cl 2和TEMP 为共同催化剂,以空气作为最终氧化剂,利用Ru -TEMPO 双催化循环实现活泼醇及脂肪醇的选择性氧化[26]㊂Chan g 等以RuCl 2(p -c y mene )为催化剂,以无机碱Cs 2CO 3替代羟基喹啉酮实现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7]㊂与Ishii 报道的方法不同的是,该方法对一级脂肪醇的氧化没有取得较好的结果㊂Katsuki 等人在一级醇与二级醇的选择性氧化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他们以(NO )Ru (salen )为催化剂,实现了在活泼二级醇存在的条件下,优先对一级脂肪醇的选择性氧化[28]㊂2003年,Mizuno 等以Al 2O 3固载的Ru 做催化剂,以三氟甲苯为溶剂,实现了活化㊁非活化及杂环醇的氧气氧化,催化剂可回收利用[29]:2007年,Koba y ashi 小组以聚合物封闭的Ru (PI Ru )为催化剂实现了苄醇㊁烯丙醇及杂环醇的选择性氧化,催化剂可回收利用[30]:2012年,Karimi 小组将RuO -4固定于离子液体型介孔有机硅材料上进行醇的氧气氧化反应,可实现苄醇㊁烯丙醇及普通醇的氧化[31]:此外,Katsuki 等以Ru (Salen )为催化剂实现了对活泼二级醇的动力学拆分及内消旋二醇的去对称化反应[32]:4 以钒作为催化剂的反应1999年,Nemoto 等以VOCl 3为催化剂,室温条件下以良好到优秀的产率实现α-羟基酮的催化氧㊃21㊃ 理工上旬刊*化学工程与技术2015年11月化[33]:Uemura 等以VO (acac )2为催化剂实现了烯丙醇㊁炔丙醇等α,β不饱和醇的选择性氧化,但这种方法对非α,β不饱和醇的效果较差[34]㊂Punni y amurth y 等以V 2O 5作为催化剂不仅实现了活泼醇的氧化,而且还可以中等产率将一级脂肪醇选择性的氧化成相应的醛[35]㊂2011年,Hanson 小组报道了一例钒催化的醇的空气氧化反应,他们以(HQ )2V V (O )(O i Pr )为催化剂,以空气为氧化剂,实现了苄醇㊁烯丙醇㊁炔丙醇的空气氧化[36]:在氧化动力学拆分方面,Toste 等于2005年报道了一例以VO (O i Pr )3为催化剂㊁手性烯胺为配体的动力学拆分反应,实现了α-羟基酯的动力学拆分:该法对活泼的烯丙醇㊁苄醇以及不活泼的二级脂肪醇类底物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但对于炔丙醇类底物则不能实现有效拆分[37]㊂5 以金作为催化剂的反应2005年,施章杰等以AuCl 为催化剂,以β-双烯酮亚胺基负离子为配体,实现了活泼醇类化合物的选择性氧化[38]:2007年,Koba y ashi 小组报道了一种聚苯乙烯固定的纳米金催化的醇的氧化反应,室温条件下可以实现苄醇㊁烯丙醇及杂环醇的氧化[39]:2009年,Karimi 小组以NaAuCl 4为催化剂进行醇的氧化反应,在室温条件下可以实现苄醇及烯丙醇的氧化[40]:㊃31㊃第12卷第31期刘金仙等:过渡金属催化醇的空气/氧气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㊃41㊃理工上旬刊*化学工程与技术2015年11月过渡金属锇由于毒性较大,作为催化剂在醇的空气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相对较少㊂Beller等以K2[OsO2 (OH)4]和DABCO作为共催化剂,在水相中实现了活泼醇类化合物的选择性氧化,当底物规模增大时锇的用量可以降低到十万分之五以下[41]:7以铜作为催化剂的反应铜是一种廉价易得的金属元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陆续报道了一系列以铜作为催化剂的反应㊂Semmelhack等人最早发现铜在醇的催化氧化中的应用,早在1984年,他们通过以CuCl和TEMPO为共同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了首例基于过渡金属-氮氧自由基催化的醇类化合物的氧化反应,但这种催化方法对二级脂肪醇的氧化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42]:徐新光等以菲咯啉配体对铜进行修饰,发展了一种新型的Cu-TEMPO催化方法,有效的降低了催化剂用量,且底物适用范围扩展到二级脂肪醇类化合物[43]:Markó等以CuCl和DBAD为共同催化剂,以氟苯为溶剂,实现了醇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该方法不仅适用活泼醇的催化氧化,而且对于Semmelhack方法所不能实现的二级脂肪醇也有较高的反应活性[44]:Gree等在Semmelhack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离子液体[bmim][PF6]为介质,实现了醇的催化氧化且其反应溶剂可以回收利用[45]㊂Wei等人对Gree的方法做了一些的优化,他们通过碱或者分子筛的加入提高了反应的效率[46]㊂Ra g auskas等也对Gree方法进行改进,他们以二价的Cu(ClO4)2替代CuCl,在室温下就可以实现活泼醇的选择性氧化[47]㊂Knochel等以CuBr㊃Me2S/TEMPO为催化剂,以联吡啶为碱,实现了醇的氟两相催化氧气氧化反应,催化剂及氟相容易实现循环利用[48]㊂Sheldon小组进一步发现以CuBr2/TEMPO/联吡啶为催化剂,以空气为氧化剂,在室温条件下就可以实现醇的氧化[49]㊂此后,该小组还将联吡啶和TEMPO通过三嗪类化合物进行联结与CuBr2作为共催化剂,实现了二级脂肪醇的催化氧化[50]㊂Punni y amurth y等以Cu(Ⅱ)-salen/TEMPO实现了一级脂肪醇的氧气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剂可循环利用且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51]㊂Re p o等设计了一种Cu-bisSalen催化剂并将其用于醇的空气氧化,反应效率明显提高[52];以一价的CuBr替代二价的Cu(ClO4)2作为催化剂可提高官能团兼容性[53]㊂Garcia等于2010年报道了一例基于金属有机骨架-TEMPO类型的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实现了部分活泼醇的选择性氧气氧化,且催化剂可回收利用[54]㊂2011年,Stahl 小组报道了一例Cu (I )/TEMPO 催化的醇的氧化反应,该反应以b py -CuX /TEMPO 为催化剂,以空气为氧化剂,在室温条件下可以将一级烯丙醇㊁苄醇以及脂肪醇选择性的氧化成相应的醛类化合物[55]:其后,该小组以ABNO 替代TEMPO ,进一步扩展了底物适用范围[56]㊂2014年,Li p shutz 在Stahl 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发展了一种以水为反应溶剂的氧化方法,适用于烯丙醇以及苄醇等活化醇底物[57]:麻生明小组长期致力于联烯相关的各类反应的研究,他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基于铜催化的联烯醇的空气氧化方法㊂用CuCl 为催化剂,等当量的菲咯啉和联吡啶为配体,以良好到优秀的产率实现联烯醛/酮的高效合成[58]:在动力学拆分方面,Sekar 小组于通过以Cu (OTf )2/(R )-BINAM /TEMPO 为催化剂,实现了安息香类化合物的氧化动力学拆分[59]:8 以铁作为催化剂的反应铁是一种价廉㊁低毒的过渡金属元素,也是近年来金属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醇类化合物的选择性催化氧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㊂Martin 等发现催化量的Fe (NO 3)3㊃9H 2O /FeBr 3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实现苄醇及二级脂肪醇的空气催化氧化,遗憾的是这种方法不能适用于一级脂肪醇[60]:梁鑫淼等发展了一种更为方便的催化氧化方法,他们以FeCl 3㊃6H 2O /TEMPO /NaNO 2为催化剂,三氟甲苯作为溶剂,在温和条件下就可以实现活泼醇的空气氧化反应[61];通过氮氧自由基的修饰并以1,2-二氯乙烷替代三氟甲苯作为反应溶剂,催化效率得到明显提高[62]:㊃51㊃第12卷第31期刘金仙等:过渡金属催化醇的空气/氧气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其后,该小组还发现以Fe (NO 3)3㊃9H 2O /4-O H -TEMPO 为催化剂,以空气为氧化剂,也可以实现活泼醇的空气氧化反应[63]:双磁性离子液体也可用于醇的催化氧化㊂张锁江等成功地合成了[Imin -TEMPO ][FeCl 4]并将其用于活泼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取得良好的反应效果[64]㊂2011年麻生明㊁刘金仙等报道了一种基于Fe (NO 3)3/TEMPO /NaCl 的醇的高效催化氧化反应,通过NaCl 的添加,大大提高了反应的效率[65],可用于包括苄醇㊁烯丙醇㊁联烯醇㊁炔丙醇[66]㊁吲哚甲醇[67]等不饱和醇以及普通醇,反应条件极其温和,产物的分离纯化相当方便,催化剂价廉易得,底物普适性良好,应用范围很广㊂对于高炔丙醇类底物,通过这一高效催化体系可以直接生成联烯酮[68];对于烯丙醇类底物,通过底物控制可实现立体选择性氧化[69]㊂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便的催化方法很容易实现较大规模的合成,显示其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70]:Sekar 等采用手性铁复合物为催化剂实现了安息香的氧化动力学拆分,在温和的条件下得到手性的安息香化合物:Katsuki 等实现了基于Fe -Salan 复合物催化的氧化动力学拆分[71]㊂㊃61㊃ 理工上旬刊*化学工程与技术2015年11月9 结语尽管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㊁以空气/氧气为最终氧化剂的催化氧化方法取得了相当的进展,特别是基于廉价金属催化的氧化反应由于具备价廉㊁安全㊁经济等诸多优势受到化学工作者的普遍欢迎,一些催化体系已经被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过渡金属催化醇的空气氧化反应仍有一些问题如催化效率㊁底物适用性㊁官能团兼容性及催化剂的回收利用等还有待化学工作者进一步的探索㊂[参考文献][1]Parme gg iani C ,Cardona F .T ransition metal based catal y sts in the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J ].Green Chemistr y ,2012,14:547~564.[2]Blackburn T ,Schwartz J .Homo g eneous catal y tic oxidation of secondar y alcohols to ketones b y molecular ox yg en under mild conditions [J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1977,13:157~158.[3]Peterson K P ,Larock R C .Palladium -catal y zed oxidation of p rimar y and secondar y all y lic and benz y lic alcohols [J ].The Journal ofOr g anic Chemistr y ,1998,63,3185~3189[4]Nishimura T ,Kakiuchi N ,Inoue M ,et al .Palladium (Ⅱ)-su pp orted h y drotalcite as a catal y st for selective oxidation of alcohols usin gmolecular ox yg en [J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0,36:1245~1946.[5]Brink G J ,Arends I W C E ,Sheldon R A .Green ,catal y t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in water [J ].Science ,2000,287:1636~1639.[6]Iwasawa T ,T okuna g a M ,Obora Y ,et al .Homo g eneous p alladium catal y st su pp ressin g Pd black formation in air oxidation of alcohols [J ].Journal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 y ,2004,126,6554~6555.[7]Schultz M J ,Park C C ,Si g man M S .A convenient p alladium -catal y zed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at room tem p erature [J ].ChemicalCommunications ,2002,38,3034~3035.[8]Jensen D R ,Schultz M J ,Mueller J A ,et al .A well -defined com p lex for p alladium -catal y zed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desi g n ,s y nthesis ,and mechanistic considerations [J ].An g 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3,42,3810~3813.[9]Schultz M J ,Hamilton S S ,Jensen D R ,et al .Develo p ment and com p arison of the substrate sco p e of Pd -catal y sts for the aerobic oxidation ofalcohols [J ].The Journal of Or g anic Chemistr y ,2005,70:3343~3352.[10]Karimi B ,Abedi S ,Clark J H ,et al .Hi g hl y efficient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usin g a recoverable catal y st :the role of meso p orouschannels of SBA -15in stabilizin g p alladium nano p articles [J ].An g 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6,45:4776~4779.[11]Gowrisankar S ,Neumann H ,Grdes D ,et al .A convenient and selective p alladium -catal y zed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J ].Chemistr y -AEuro p ean Journal ,2013,19:15979~15984.[12]Ferreira E M ,Stoltz B M .The p alladium -catal y zed oxidative kinetic resolution of secondar y alcohols with molecular ox yg en [J ].Journal of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 y ,2001,123:7725~7726.[13]Liu L J ,Wan g F ,Shi M .S y nthesis of chiral bis (N -heteroc y clic carbene )p alladium and rhodium com p lexes with 1,1 -bi p hen y lscaffold and their a pp lication in as y mmetric catal y sis [J ].Or g anometallics ,2009,28:4416~4420.[14]Tovro g B S ,Diamond S E ,Mares F ,et al .Activation of cobalt -nitro com p lexes b y lewis acids :catal y t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b y molecularox yg en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 y ,1981,103:3522~3526.[15]Kalra S J S ,Punni y amurth y T ,I q bal J .Cobalt catal y zed oxidation of secondar y alcohols with diox yg en in the p resence of 2-meth y l p ro p anal [J ].T etrahedron Letters ,1994,35:4847~4850.[16]Sharma V B ,Jain S L ,Sain B .Cobalt p hthaloc y anine catal y zed aerobic oxidation of secondar y alcohols :an efficient and sim p le s y nthesis ofketones [J ].Tetrahedron Letters ,2003,44:383~386.[17]Panwar V ,Kumar P ,Ra y S S ,et al .Or g anic inor g anic h y brid cobalt p hthaloc y anine/p ol y aniline as efficient catal y st for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in li q uid p hase [J ].Tetrahedron Letters ,2015,56:3948~3953.[18]Bla y G ,Cardona L ,Fernandez I ,et al .Cobalt (Ⅲ)com p lex catal y zed aerobic oxidation of p ro p ar gy lic alcohols [J ].S y nthesis ,2007,39:3329~3332.[19]Iwahama T ,Yoshino Y ,Keitoku T ,et al .Efficient oxidation of alcohols to carbon y l com p ounds with molecular ox yg en catal y zed b yN -h y drox yp hthalimide combined with a Co s p ecies [J ].The Journal of Or g anic Chemistr y ,2000,65:6502~6507.[20]Jin g Y ,Jian g J ,Yan B ,et al .Activation of diox yg en b y cobaloxime and nitric oxide for efficient TEMPO -catal y zed oxidation ofalcohols [J ].Advanced S y nthesis &Catal y sis ,2011,353:1146~1152.[21]Karthike y an I ,Alamsetti S K ,Sekar G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trinuclear cobalt com p lex containin g tri g onal -p rismaticcobalt in secondar y alcohol aerobic oxidation [J ].Or g anometallics ,2014,33:1665~1671.[22]Alamsetti S K ,Muthu p andi P ,Sekar G .Chiral cobalt -catal y zed enantiomer -differentiatin g oxidation of racemic benzoins b y usin g ㊃71㊃第12卷第31期刘金仙等:过渡金属催化醇的空气/氧气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㊃81㊃理工上旬刊*化学工程与技术2015年11月molecular ox yg en as stoichiometric oxidant[J].Chemistr y-A Euro p ean Journal,2009,15:5424~5427.[23]Marko I E,Giles P R,T sukazaki M,et al.Efficient,aerobic,ruthenium-catal y zed oxidation of alcohols into aldeh y des and ketone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 y,1997,119:12661~12662.[24]Lenz R,Le y S V.Tetra-n-p ro py lammonium p erruthenate(TPAP)-catal y sed oxidations of alcohols usin g molecular ox yg en as a co-oxidant[J].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 y,Perkin Transactions1,1997,26:3291~3292.[25]Han y u A,T akezawa E,Saka g uchi S,et al.Selective aerobic oxidation of p rimar y alcohols catal y zed b y a Ru(PPh3)3Cl2/h y dro q uinone s y stem[J].T etrahedron Letters,1998,39,5557~5560.[26]Di j ksman A,Marino-Gonales A,Mairatai p a y eras A,et al.Efficient and selective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into aldeh y des and ketones usin g ruthenium/TEMPO as the catal y tic s y stem[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 y,2001,123:6826~6833.[27]Lee M,Chan g S.Hi g hl y efficient aerobic oxidation of benz y lic and all y lic alcohols b y a sim p le catal y st s y stem of[RuCl2(p-c y mene)]2/Cs2CO3[J].Tetrahedron Letters,2000,41:7507~7510.[28]E g ami H,Shimizu H,Katsuki T.Aerobic oxidation of p rimar y alcohols in the p resence of activated secondar y alcohols[J]. Tetrahedron Letters,2005,46:783~786.[29]Yama g uchi K,Mizuno N.Sco p e,kinetics,and mechanistic as p ects of aerobic oxidations catal y zed b y ruthenium su pp orted on alumina[J]. Chemistr y-A Euro p ean Journal,2003,9:4353~4361.[30]Matsumoto T,Ueno M,Koba y ashi J,et al.Pol y mer incarcerated ruthenium catal y st for oxidation of alcohols with molecular ox yg en[J]. Advanced S y nthesis&Catal y sis,2007,349:531~534.[31]Karimi B,Elhamifar D,Yari O,et al.S y 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k y l-imidazolium-based p eriodic meso p orous or g anosilicas:a versatile host for the immobilization of p erruthenate(RuO-4)in the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J].Chemistr y-A Euro p ean Journal,2012, 18:13520~13530.[32]Shimizu H,Onitsuka S,E g ami H,et al.Ruthenium(salen)-catal y zed aerobic oxidative des y mmetrization of meso-diols and its kinetic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 y,2005,127:5396~5413.[33]Kirihara M,Ochiai Y,Takizawa S,et al.Aerobic oxidation ofα-h y drox y carbon y ls catal y sed b y trichloroox y vanadium:efficient s y nthesis ofα-dicarbon y l com p ounds[J].Chemical Communications,1999,35:1387~1388.[34]Maeda Y,Kakiuchi N,Matsumura S,et al.Oxovanadium com p lex-catal y zed aerobic oxidation of p ro p ar gy lic alcohols[J].The Journalof Or g anic Chemistr y,2002,67:6718~6724.[35]Velusam y S,Punni y amurth y T.Novel vanadium-catal y zed oxidation of alcohols to aldeh y des and ketones under atmos p heric ox yg en[J]. Or g anic Letters,2004,6:217~219.[36]Hanson S K,Wu R, PETE Silks L d and selective vanadium-catal y zed oxidation of benz y lic,all y lic,and p ro p ar gy lic alcohols usin g air[J].Or g anic Letters,2011,13:1908~1911.[37]Radosevich A T,Musich C,Toste F D.Vanadium-catal y zed as y mmetric oxidation ofα-h y drox y esters usin g molecular ox yg en as stoichiometric oxidan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 y,2005,127:1090~1091.[38]Guan B,Xin g D,Cai G,et al.Hi g hl y selective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 catal y zed b y a g old(Ⅰ)com p lex with an anionic li g and[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 y,2005,127:18004~18005.[39]Mi y amura H,Matsubara R,Mi y azaki Y,et al.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at room tem p erature and atmos p heric conditions catal y zed b y reusable g old nanoclusters stabilized b y the benzene rin g s of p ol y st y rene derivatives[J].An g 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7,46:4151~4154.[40]Karimi B,Esfahani F K.Gold nano p articles su pp orted on Cs2CO3as rec y clable catal y st s y stem for selective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at room tem p erature[J].Chemical Communications,2009,45:5555~5557.[41]Dobler C,Mehltretter G M,Sundermeier U,et al.Selective oxidation of alcohols in the p resence of an Os/O2-s y stem[J].T etrahedron Letters,2001,42:8447~8449.[42]Semmelhack M F,Schmid C R,Cortes D A,et al.Oxidation of alcohols to aldeh y des with ox yg en and cu p ric ion,mediated b y nitrosonium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 y,1984,106:3374~3376.[43]Hossain M M,Sh y a S G.Efficient and selective aerobic alcohol oxidation catal y zed b y co pp er(Ⅱ)/2,2,6,6-tetrameth y l p i p eridine-1-ox y l at room tem p erature[J].Advanced S y nthesis&Catal y sis,2010,352:3061~3068.[44]Marko I E,Giles P R,Tsukazaki M,et al.Co pp er-catal y zed oxidation of alcohols to aldeh y des and ketones:an efficient,aerobic alternative[J].Science,1996,274:2044~2046.[45]Ansari I A,Gree R.TEMPO-Catal y zed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to aldeh y des and ketones in ionic li q uid[bmim][PF6][J]. Or g anic Letters,2002,4:1507.[46]Liu L,Ji L,Wei Y.Base p romoted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to corres p ondin g aldeh y des or ketones catal y zed b y CuCl/TEMPO[J].Catal y sis Communications,2008,9:1379~1382.[47]Jian g N,Ra g auskas A.Co pp er(Ⅱ)-catal y zed aerobic oxidation of p rimar y alcohols to aldeh y des in ionic li q uid[bm py]PF6[J].Or g anicLetters ,2005,7:3689~3692.[48]Ra g a g nin G ,Betzemeier B ,Quici S ,et al .Co pp er -catal y sed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usin g fluorous bi p hasic catal y sis [J ].T etrahedron ,2002,58:3985~3991.[49]Gamez P ,Arends I W C E ,Reedi j k J ,et al .Co pp er (Ⅱ)-catal y sed aerobic oxidation of p rimar y alcohols to aldeh y des [J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3:2414~2415.[50]Lu Z ,Ladrak T ,Roubeau O ,et al .Selective ,catal y tic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usin g CuBr 2and bifunctional triazine -based li g ands containin g both a bi py ridine and a TEMPO g rou p [J ].Dalton Transactions ,2009,38:3559~3570.[51]Velusam y S ,Srinivasan A ,Punni y amurth y T .Co pp er (Ⅱ)catal y zed selective oxidation of p rimar y alcohols to aldeh y des with atmos p heric ox yg en [J ].Tetrahedron Letters ,2006,47:923~926.[52]Ahmad J U ,Fi g iel P J ,Raisanen M T ,et al .Aerobic oxidation of benz y lic alcohols with bis (3,5-di -tert -but y lsalic y laldimine )co pp er (II )com p lexes [J ].A pp lied Catal y sis A :General ,2009,371:17~21.[53]Jian g N ,Vinci D ,Liotta C L ,et al .Pi p er y lene sulfone :A rec y clable dimeth y l sulfoxide substitute for co pp er -catal y zed aerobic alcohol oxidation [J ].Industrial &En g ineerin g Chemistr y Research ,2008,47:627~631.[54]Dhakshinamoorth y A ,Alvaro M ,Garcia H .Aerobic oxidation of benz y lic alcohols catal y zed b y metal -or g anic frameworks assisted b y TEMPO [J ].ACS Catal y sis ,2011,1:48~53.[55]Hoover J M ,Stahl S S .Hi g hl y p ractical co pp er (I )/TEMPO catal y st s y stem for chemoselective aerobic oxidation of p rimar y alcohol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 y ,2011,133:16901~16910.[56]Steves J E ,Stahl S S .Co pp er (I )/ABNO -catal y zed aerobic alcohol oxidation :alleviatin g steric and electronic constraints of Cu /TEM -PO catal y st s y stem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 y ,2013,135:15742~15745.[57]Li p shutz B H ,Ha g eman M ,Fennewald J C ,et al .Selective oxidations of activated alcohols in water at room tem p erature [J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4,50:11378~11381.[58]Gao S ,Liu Y ,Ma S .CuCl -catal y zed aerobic oxidation of 2,3-allenols to 1,2-allenic ketones with 1ʒ1combination of p henanthroline and bi py ridine as li g ands [J ].Beilstein the Journal of Or g anic Chemistr y ,2011,7:396~403.[59]Alamsetti S K ,Mannam S ,Mutu p andi P ,et al .Galactose oxidase model :biomimetic enantiomer -differentiatin g oxidation of alcohols b y a chiral co pp er com p lex [J ].Chemistr y -A Euro p ean Journal ,2009,15:1086~1090.[60]Martin S E ,Surez D F .Catal y tic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b y Fe (NO 3)3-FeBr 3[J ].T etrahedron Letters ,2002,43:4475~4479.[61]Wan g N ,Liu R ,Chen J ,et al .NaNO 2-activated ,iron -TEMPO catal y st s y stem for aerobic alcohol oxidation under mild conditions [J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5,41:5322~5324.[62]Yin W ,Chu C ,Lu Q ,et al .Iron chloride /4-acetamido -TEMPO /sodium nitrite -catal y zed aerobic oxidation of p rimar y alcohols to the aldeh y des [J ].Advanced S y nthesis &Catal y sis ,2010,352:113~118.[63]王心亮,梁鑫淼.温和条件下Fe (NO 3)3/4-OH -TEMPO 催化需氧氧化醇制备羰基化合物[J ].催化学报,2008,29:935~939.[64]Miao C ,Wan g J ,Yu B ,et al .S y nthesis of bima g netic ionic li q uid and a pp lication for selective aerobic oxidation of aromatic alcohols under mild conditions [J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1,47:2697~2699.[65]Ma S ,Liu J ,Li S ,et al .Develo p ment of a g eneral and p ractical iron nitrate /TEMPO -catal y zed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to aldeh y des /ketones :catal y sis with table salt [J ].Advanced S y nthesis &Catal y sis ,2011,353:1005~1017.[66]Liu J ,Xie X ,Ma S .Aerobic oxidation of p ro p ar gy lic alcohols to α,β-unsaturated alk y nals or alk y nones catal y zed b y Fe (NO 3)3㊃9H 2O ,TEMPO and sodium chloride in toluene [J ].S y nthesis ,2012,44:1569~1576.[67]Liu J ,Ma S .Aerobic oxidation of indole carbinols usin g Fe (NO 3)3㊃9H 2O /TEMPO /NaCl as catal y sts [J ].Or g anic &Biomolecular Chemistr y ,2013,11:4186~4193.[68]Liu J ,Ma S .Room tem p erature Fe (NO 3)3㊃9H 2O /TEMPO /NaCl -catal y zed aerobic oxidation of homo p ro p ar gy lic alcohols [J ].Tetrahedron ,2013,69:10161~10167.[69]Liu J ,Ma S .Iron -catal y zed aerobic oxidation of all y lic alcohols :the issue of C ═C bond isomerization [J ].Or g anic Letters ,2013,15:5150~5153.[70]Liu J ,Ma S .Aerobic oxidation of p ro p ar gy l alcohol :a convenient method for the s y nthesis of p ro p iolaldeh y de [J ].S y nthesis ,2013,45:1624~1626.[71]Kunisu T ,O g uma T ,Katsuki T .Aerobic oxidative kinetic resolution of secondar y alcohols with na p hthoxide -bound iron (salan )com p lex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 y ,2011,133:12937~12939.[编辑] 计飞翔㊃91㊃第12卷第31期刘金仙等:过渡金属催化醇的空气/氧气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过渡金属催化醇的空气/氧气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作者:刘金仙, 吴德武, 吴粦华, 曾锦章作者单位:刘金仙,吴粦华(龙岩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 龙岩,364012), 吴德武,曾锦章(厦门大学药学院,福建 厦门,361102)刊名: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15(31)引用本文格式:刘金仙.吴德武.吴粦华.曾锦章过渡金属催化醇的空气/氧气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31)。
仿生催化剂设计与应用于有机氧化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仿生催化剂设计与应用于有机氧化反应中的研究进展摘要:仿生催化是指利用生物体内的酶催化原理和特性,设计合成具有类似催化性质的人工催化剂。
本文综述了仿生催化剂在有机氧化反应中的设计和应用研究进展,包括氧化还原酶类仿生催化剂、过渡金属配合物仿生催化剂以及多酚类仿生催化剂。
同时,本文还介绍了采用仿生催化剂进行有机氧化反应的机理和优势,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1.介绍有机氧化反应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功能材料制备等领域。
然而,传统的氧化反应条件通常需要高温、高压和有毒剂参与,存在反应底物选择性差、副产物多等问题。
因此,开发高效、选择性的催化剂对于有机氧化反应的发展至关重要。
仿生催化剂作为一种新型催化剂设计思路,尝试模仿生物体内的酶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合理设计合成具有类似催化性质的人工催化剂,以提高有机氧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2.氧化还原酶类仿生催化剂氧化还原酶是一类酶催化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过程,具有高效、高选择性的特点。
仿生氧化还原酶类催化剂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酶的活性中心,通过合成特定的配体和过渡金属离子,形成具有类似酶活性中心的催化剂。
例如,高选择性氧化反应催化剂可以通过设计合成局部富含氧的配体,提供给反应底物氧气原子,实现有机底物的高效氧化。
3.过渡金属配合物仿生催化剂过渡金属配合物是一类常见的仿生催化剂,在有机氧化反应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设计合成不同配体和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催化剂,可以实现对有机底物特定位置的氧化反应。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控过渡金属离子的氧化态和配体环境,实现催化剂的高效再生。
4.多酚类仿生催化剂多酚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的氧化还原性质,具备成为仿生催化剂的潜力。
通过合成多酚类化合物并进行表面改性,可以实现催化剂的高效固定化和再生利用,提高有机氧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5.仿生催化剂在有机氧化反应中的应用仿生催化剂在有机氧化反应中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应用。
例如,氧化还原酶类仿生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醇的氧化、芳香烃的氢氧化等反应;过渡金属配合物仿生催化剂在生产活性炭、环糊精等功能材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酚类仿生催化剂在生物质能源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酶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酶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子,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酶能够加速并控制生物体内大量的生物化学反应,这是现代生命学和生物工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酶催化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仅对生物学和生物技术有重要价值,还有利于人们研究探讨化学反应网络中的催化机制。
研究酶催化机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生物化学家黄骏先生首先提出了酶作用的“锁匙模型”和“诱导顺序拟合模型”。
1944年,Jencks和Koshland等学者提出了酶作用的“诱导适合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酶与底物在作用中会相互变形,并达到一个能量较低的过渡态。
这一模型的提出,有利于解释许多生命体系中复杂的酶催化反应。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分析技术、结构生物学和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酶催化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酶与底物的结合酶与底物的结合方式对酶催化反应的实现至关重要。
很多研究表明,酶与底物的结合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反应,是基于众多化学原理的动态平衡过程。
这个过程与微观环境的变化、反应物结构的形态、酶活性等有关。
科学家们发现,不同立体异构体的酶催化速率和反应产物是不同的,这个现象称为酶的立体选择性。
二、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是指酶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和产物的生成量等特征。
在传统的酶催化反应中,人们关注的主要是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但是,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酶催化反应过程中,酶与底物相互作用的时间和空间结构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结构分析和计算方法现代科学中,结构分析和计算方法可以更好地预测酶催化反应的能量和动力学。
通过快速实验和大规模计算,可以更好地识别酶催化所涉及的各种复杂化学物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利用最新的结构分析和计算方法,可以更好地预测酶催化反应的能量和动力学,从而更好地设计用于生物工程的新型酶类。
总之,酶催化机制的研究对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和生物计算等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领域里,环境、能量、排放等重要议题也吸引了科学家们的关注。
jacobsen 配合物催化下的不对称动力学拆分水解
jacobsen 配合物催化下的不对称动力学拆分水解1. 引言1.1 概述在化学领域中,不对称催化反应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它通过使用手性配体和过渡金属催化剂,实现了对手性产物的高选择性合成。
近年来,jacobsen 配合物作为一类常用的手性配体,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jacobsen 配合物在动力学拆分水解反应中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引言、jacobsen 配合物催化下的不对称动力学拆分水解、实验方法和条件、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与展望。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主题,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jacobsen 配合物及其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然后,给出实验方法和条件,并进行相关实验步骤及观察指标的说明。
紧接着是结果与讨论部分,我们将分析实验结果,并探讨不对称动力学拆分水解反应机理以及影响反应效率的因素。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jacobsen 配合物催化下的不对称动力学拆分水解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反应机理,分析影响反应效率的因素,为实现高选择性合成手性产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同时,本文也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型手性配体及催化剂提供参考和借鉴。
2. jacobsen 配合物催化下的不对称动力学拆分水解:2.1 jacobsen 配合物的介绍:Jacobsen 配合物是由丹麦化学家Jacobsen于1993年首次报道的一类手性配合物,通常用于不对称催化反应中。
它们设计精致,具有高立体选择性和催化活性,常用于促进不对称催化反应的进行。
Jacobsen 配合物的结构包含一个手性氮氧桥酸盐配体和过渡金属离子。
2.2 动力学拆分水解的概念和原理:动力学拆分水解是一种通过加入催化剂来加速水解反应速率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水分子持续与底物分子发生反应,并将其切割成两个或多个较小的产物。
催化反应中的过渡金属配合物责任
催化反应中的过渡金属配合物责任催化反应是一种制备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
作为一种能够提高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选择性和降低反应温度的关键环节,过渡金属配合物在催化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和机理等方面详细介绍。
一、过渡金属配合物1. 定义过渡金属配合物指的是由过渡金属离子与一个或多个配体共同组成的化合物。
其中,过渡金属离子通常为d轨道不完全填充的金属离子,其最外层电子数目介于18和32之间。
配体则是指能够与过渡金属离子发生协同配位作用的分子或离子。
过渡金属配合物结构复杂,性质多样。
2. 分类根据配位键的不同,过渡金属配合物可分为协同键配合物、离子键配合物、氢键配合物和范德华键配合物等多种类型。
其中,协同键配合物最常见,是通过杂化轨道的形成使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形成成对共价键的化合物,如四歧铜离子中Cu-C键、Cu-O 键等。
离子键配合物则是通过经典离子键的形成使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如NiCl42-中的Ni-Cl键和Ni-Cl离子对。
氢键配合物则是通过氢键的形成使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如镍(II)乙酰丙酮酰芬顿氧合物中Ni-OH键等。
二、催化反应中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作用及机理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活性中心是过渡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其在催化反应中的活性和选择性。
常见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反应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芳香族化合物合成等多种类型,下面将就几种常见的反应类型进行介绍:1.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指的是一类化学反应,其特点是有氧化剂参与,在反应中将物质的电子数目增加,在氧原子数目不变的情况下,物质的氧化态增大。
催化氧化反应通常需要过渡金属离子的初始加入和反应底物的协同配位。
以催化剂FeCl3为例,其在催化下常用于苯环的氧化反应,如苯的氧化过程中,诱导型催化剂Cu(OAc)2和TEMPO配合物(TEMPO=N-氧代-4-吡啶)协同作用下,可以实现对苯的氧化反应。
酶催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分析
酶催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分析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其存在速度远快于非酶催化的化学反应,而且能够高度选择性地催化特定反应。
酶催化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分析是当前生物技术与医药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一、酶催化反应机理酶催化反应的机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反应前期和反应后期。
反应前期包括酶与底物结合、酶底物复合物的构成、酶底物复合物向过渡态的转化等,在此期间,酶的底物亲和力是至关重要的。
底物在进入酶分子内部前,需要先经过酶的活性位点,同时酶通过某些氨基酸残基与底物形成的亚结构使得中间产物更有利于进一步反应。
反应后期是逐步分离酶与产物、催化过程的结束。
在酶催化反应过程中,有关酶和底物结合的问题是最基本的。
酶和底物的结合解决了基本的反应前期问题。
酶的活性结构上的微细构造可以使酶和底物发生拟吸附,从而加速活性物质的靶向作用,而底物分子的局部作用,也可以促使中间产物更趋于产生。
化学反应的速度还会受到其他条件的影响。
二、酶催化反应动力学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是对反应速率的研究。
酶催化反应速度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
底物浓度是影响酶催化动力学的关键因素。
在低浓度条件下,酶过程的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呈指数关系;而在高浓度条件下,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则将趋于平稳。
反应的速率也跟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常温下,酶美中心的活性结构是在水分子中拥有最佳亲和力的,因此当温度过低时,酶的活性会下降。
同时,过高的温度则会造成酶分子氨基酸残基的变性而导致酶失去催化活性。
除了温度和底物浓度外,pH值也会直接影响到酶催化反应的速率。
不同酶的最适pH值范围不相同,某些酶在低pH值下尤其活跃。
三、总结酶催化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分析是当今生物技术和医药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酶催化的反应机理研究对于揭示生物化学过程奠定了基础;而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则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基本方法和技术工具,同时也为药物研发和生物工程开发提供了指引。
酶催化反应的分子机理和动力学
酶催化反应的分子机理和动力学酶催化反应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能够加速和调节许多重要的细胞代谢反应。
酶分子具有高度特异性,只能催化与其所配对的底物。
酶催化反应的分子机理和动力学包含了许多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本文将探讨相关的知识点。
1. 酶和底物的结合酶催化反应的第一步是酶和底物的结合。
这个过程针对不同的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在此过程中,酶分子会通过其催化位点、边缘酸位、氢键、疏水作用等化学作用与底物分子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复合物的形成使底物分子更容易被分解,从而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酶产生的空间构象对底物分子的结合有很大影响。
有的酶的催化位点是靠近酶分子表面,这种情况下,底物分子的溶剂化质子一般要被去掉,这有利于酶分子的催化过程。
2. 亚基间能量传递的方式酶活性中心都是由若干亚基组合而成,亚基之间通过化学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形成,在亚基之间有能量传递。
在硫醇酶中,丝氨酸减量使核苷酸调节的新键形成,从而催化酶活性中心内的反应。
在茉莉酸合成酶中,亚基之间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等作用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催化活性现场。
3. 转化状态和过渡状态酶催化反应中,底物分子从其原有状态转变为另一状态,即为转化状态。
然而,在酶催化反应中,底物必须经过过渡状态,才能够转化成产物。
过渡状态是一种局部能量和结构的激发态,这种状态通常是较不稳定的,容易分解或爆炸。
4. 动力学控制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节,最令人感兴趣的是,通过其分子机制来提高或限制酶催化反应的速率。
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受反应物浓度、酶活性、酶大致的平衡常数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影响。
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可以通过反应物浓度的调整来改变,大多数酶催化反应都是半饱和曲线,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时,底物浓度就被饱和。
总之,酶催化反应的分子机理和动力学是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
通过对其深入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酶催化反应的本质,并为人类更好地利用生物资源做出深入的贡献。
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分析
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分析酶是生物体内最常见的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使化学反应在生命体内发生。
酶结构复杂,需要在特定的温度、pH值和离子浓度等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作用。
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分析是研究酶催化反应特性和机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分析进行探讨。
一、酶催化反应动力学酶催化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学科,主要关注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即反应速度与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酶催化反应基本上遵循米氏动力学(Michaelis-Menten,简称M-M)方程。
M-M方程是描述酶催化反应速率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其中,Vmax表示酶反应速率的最大值,Km表示酶与底物结合能力的常数。
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强,则Km值越小,酶在底物浓度足够大的条件下,其反应速率趋向于最大值Vmax。
当底物浓度为Km时,反应速率的一半为Vmax/2。
公式:V=Vmax*[S]/(Km+[S])其中,V表示反应速率,[S]表示底物浓度。
二、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分析过程1.测定酶反应速率酶催化反应速率可以通过测定产生的产物量或消耗的底物量来反应。
通常需要对底物和产物的浓度进行测定分析。
比如,在酶催化下,葡萄糖可以被转化为葡萄糖酸,可以通过测定葡萄糖和葡萄糖酸的浓度来反应酶的催化速率。
2.绘制酶反应速率曲线在实验中,通常会对不同底物浓度下的反应速率进行测定,并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绘制成曲线。
根据M-M方程,当底物浓度充分大时,反应速率趋向于最大值Vmax。
曲线的最大值即为酶反应速率的最大值Vmax,曲线的一半处即为酶的底物浓度Km。
3.计算酶催化常数通过实验测定的结果,可以计算出酶的催化常数。
其中,Km越小,表示酶与底物结合的亲和力越强,反应速率越快;Vmax则表示酶催化反应的最大速率,与酶的浓度和酶的催化效率有关。
三、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分析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分析是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酶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反应的基本特性,例如代谢反应和细胞信号转导等。
酶催化反应动力学解析
酶催化反应动力学解析背景介绍: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
它们在许多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代谢过程、信号转导、分子识别和DNA复制等。
了解酶催化反应动力学是理解生物学中许多关键过程的关键。
酶动力学: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是关于酶催化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温度和pH等环境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
通过实验测量酶活性并分析数据可以获得这些关系,这对我们理解和控制酶催化反应至关重要。
酶催化反应速率的表达式:酶催化反应速率可以用麦克斯韦-玛格努斯方程(Michaelis-Menten equation)来表达:v = Vmax * [S] / (Km + [S])其中,v是酶催化反应速率,[S]是底物浓度,Vmax是在无限大底物浓度下酶反应速率的最大值,Km是米氏常数,代表底物浓度为一半时的酶催化反应速率。
米氏常数Km的意义:酶的米氏常数Km反映了底物与酶之间相互作用的亲和力。
Km越小,酶的亲和力越大;Km越大,底物与酶的结合较弱。
Km值对于酶活性的影响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在给定底物浓度下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快慢。
酶催化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麦克斯韦-玛格努斯方程中的[S] / (Km + [S]) 这一项表示底物浓度对酶催化速率的贡献。
当底物浓度远小于Km值时,可以简化为[S] / Km,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速率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底物浓度远大于Km值时,可以简化为1,速率不再受底物浓度的影响。
酶反应速率对底物浓度的响应图像通常符合麦克斯韦-玛格努斯方程预测的双曲线形状。
图像的初始阶段速率随底物浓度线性增加,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速率趋于平缓。
催化常数kcat:酶的催化常数kcat是与酶催化效率相关的参数。
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酶分子催化底物数量的能力。
kcat的大小与酶催化底物的速率相关,kcat越大,酶的催化效率越高。
抑制剂对酶催化动力学的影响:抑制剂是一种可以降低酶催化反应速率的物质。
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进展
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进展一、引言酶是一类高度特异性的蛋白质,其作用是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速率。
在生物学领域,酶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技术的进步,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二、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酶是一类高度专一的蛋白质,它们在生物体内起催化作用,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酶的基本特点包括:1.高度专一性。
每一种酶只对特定的底物分子进行催化,其催化效率也非常高。
2.酶是催化反应的催化剂。
与传统的化学反应催化剂不同,酶的活性受到温度、pH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酶能够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但其本身不参与反应过程,因此在反应结束后,酶仍然存在于体内。
三、酶催化化学反应动力学酶催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是指酶催化反应的速率规律和反应机理的研究。
与一般化学反应不同,酶催化化学反应动力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底物浓度等。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酶催化的反应动力学可以通过解析式或动力学模型来描述。
其中最常见的模型是Michaelis-Menten模型、基质反应动力学模型等。
这些模型均基于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够在不同条件下预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规律。
四、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的进展近年来,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方面出现了很多重要进展。
以下列举几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1.反应机理的研究。
通过研究酶催化反应中的反应机理,可以深入了解酶催化反应的速率规律和其他生物学过程。
通过对生物酶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成为可能。
2.酶催化速率常数的探究。
酶催化速率常数是指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其取决于酶底物的浓度、反应的温度和pH值等因素。
最近的研究表明,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数学方法等来进行分析和预测。
3.酶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酶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是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随着数据分析和计算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酶动力学模型被提出,这些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和反应机理。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和结构学分析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和结构学分析酶催化反应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和效果以及其不同的催化机制可以通过动力学和结构学进行研究和解释。
催化机制和动力学酶催化反应的速率通过催化剂与底物的相互作用来决定,其中催化剂一般是一种酶或多种酶。
酶通过与底物结合并适当位向调整其方向,使化学反应发生的速率快于在无催化剂存在时的速率。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催化剂的类型和底物的特性,比如温度、pH值等。
此外,催化剂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的关键因素。
因此,一个酶的催化效力可以通过研究其反应动力学特性来评估。
酶的催化机制可以分为四种:酸碱催化、金属离子催化、共价催化和非共价催化。
在酸碱催化中,酶会释放出酸或碱基以获得H+或OH-,导致底物分子的参与。
在金属离子催化中,金属离子的存在会促进催化反应。
在共价催化中,酶可以使用其反应中心与化合物的氧、硫、亚硝酰离子或甲烷基互动。
在非共价催化中,酶会通过特定位置的氢键或疏水作用来传递讯息或促进反应。
结构学分析酶的结构学是研究酶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酶结构可以通过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技术和质谱法等方法获得。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确定酶的分子结构、活性中心和底物结合位置等。
酶的结构决定了其催化机制和动力学特性。
例如,一些酶具有复杂的空间构形,即酶的三维结构,这有助于使底物分子的取向更接近活性中心,并促进反应的发生。
另外,酶还可以通过控制底物的几何结构来促进化学反应。
此外,有些酶结构发生变化可以减缓其活性甚至完全失活,如酶蛋白的空间构形变化或辅助物分子与酶的互动等。
因此,深入了解酶的三维结构和反应机制对于理解酶催化反应的基本机理是非常重要的。
结尾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和结构学分析是肯定了酶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酶的催化机制和反应特性可以通过动力学的方法得出,而酶结构和结构动力学分析则能解释酶的反应机理。
这两方面的研究将极大地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为开发新的酶、新技术、新药物和新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金属-酶协同催化动态动力学拆分反应研究进展
化工进展 2016年第35卷·806·应条件研究[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4,32(5):385-389.[39] 张金贵,骞伟中,汤效平,等. 甲醇芳构化中催化剂酸性对脱烷基、烷基化和异构化反应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2013(6):1281-1288.[40] ZHANG J,QIAN W,KONG C,et al. Increasing para-xyleneselectivity in making aromatics from methanol with a surface-modified Zn/P/ZSM-5 catalyst[J]. ACS Catalysis,2015,5(5):2982-2988.[41] SHEN K,WANG N,QIAN W Z,et al. Atmospheric pressuresynthesis of nanosized ZSM-5 with enhanced catalytic performancefor methanol to aromatics reaction[J]. 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2014,4(11):3840-3844.[42] SHEN K,QIAN W Z,WANG N,et al. Centrifugation-free and highyield synthesis of nanosized H-ZSM-5 and its structure-guidedaromatization of methanol to 1,2,4-trimethylbenzene[J]. Journal ofMaterials Chemistry A,2014,2(46):19797-19808.[43] ZHANG G Q,BAI T,CHEN T F,et al. Conversion of methanol tolight aromatics on Zn-modified nano-HZSM-5 zeolite catalysts[J].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2014,53(39):14932-14940.[44] SHEN K,QIAN W Z,WANG N,et al. Direct synthesis of c-axisoriented ZSM-5 nanoneedles from acid-treated kaolin clay[J].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3,1(10):3272-3275.[45] 王晓星,张涛,张俊峰,等. 介孔HZnZSM-5分子筛的合成及其甲醇芳构化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4,30(2):336-342.[46] 张娜,徐亚荣,徐新良,等. Zn/HZSM-5催化剂上甲醇制芳烃反应条件研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5,40(2):5-9.[47] LI J,HU C,TONG K,et al. CO2 atmosphere-enhanced methanolaromatization over the NiO-HZSM-5 catalyst[J]. RSC Advances,2014,4(84):44377-44385.[48] ZHENG A,ZHAO Z,CHANG S,et al. Maximum synergistic effectin the coupling conversion of bio-derived furans and methanol over ZSM-5 for enhancing aromatic production[J]. Green Chemistry,2014,16(5):2580-2586.[49] SONG C,LIU K,ZHANG D,et al. Effect of cofeeding n-butane withmethanol on aromatization performance and coke formation over a Zn loaded ZSM-5/ZSM-11 zeolite[J]. 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2014,470:15-23.[50] 宋超,朱向学,苑晓明,等. 丁烷与甲醇共进料芳构化反应规律[J].化工进展,2012,31(s1):36-40.2016年第35卷第3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807·化工进展金属-酶协同催化动态动力学拆分反应研究进展蒋成君,吕力琼,黄俊(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摘要:金属催化和酶催化在很长时间被认为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动态动力学拆分反应是金属-酶协同催化的成功应用。
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酶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催化剂,它能够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是生物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涉及到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深入理解生物化学反应、开发新的酶催化反应和生物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酶的催化机理酶的催化机理是指酶如何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它涉及到酶的结构、互作用和反应底物的结合和解离,也包括氧化还原、加成、解离、转移等化学反应。
目前,对于酶催化反应机理的探究主要基于催化剂理论、能量表面理论、电子转移理论、构象效应理论等。
催化剂理论认为,酶催化反应类似于低分子催化剂,它们均通过形成复合物激发反应底物,酶催化剂则利用其空间结构和侧链特点,形成了有利的反应环境和中间体,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能量表面理论认为,催化反应涉及到反应底物间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而化学键形成的能量高于化学键断裂的能量,因此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反应的进行。
电子转移理论则认为,酶通过电子转移和质子转移来促进反应的进行,激活底物并形成反应产物。
构象效应理论认为,酶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与其结构、环境和互作用有关,所以酶的变构和构象调控是催化反应的关键。
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过去,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学、反应热力学等进行的,这些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量和分析酶反应速率、底物转化率和反应产物浓度变化来研究酶的催化机理。
随着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技术的发展,如分子动力学模拟、核磁共振、X射线晶体学、质谱等,也为酶催化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其中,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种计算机模拟技术,它能够模拟物理和化学反应的过程,用于研究酶的动力学和结构特征,可以模拟酶和底物间的相互作用、反应过程和反应中间体的结构。
核磁共振技术能够用于研究酶分子结构的构象和动态性质,可以探究酶的变构、互作用、反应机理和底物/产物的结合。
X射线晶体学用于确定酶分子结构的原子级别,可以鉴定酶分子的空间构型、活性中心和反应通道。
酶催化外消旋体的动态动力学拆分反应
乙, 氰醇 。苯 并噻唑 呋哺醛 和丙 酮合氰 化氢 反应 生
成的外 消旋 苯并 噻唑一 一 喃基一 乙氰 醇 中 , 2呋 R型
对 映体 在 l ae A — 的催 化下 与 醋酸 乙烯 进行 i sC L A p 酰基化 反应 变成 醋酸 酯 ,而 S型 对映 体在 碱性树
脂 中会 自消旋化 以达 到 R型 和 S型 的动 态平 衡 ,
达 到 10 。 0%
1 外 消旋 体 的动 力 学 拆分
动力 学拆 分 的原 理是对 映 体 S 和 S s 与局 手 性 试剂( 分试剂) 行反 应 , 过渡 状态分 别 为 拆 B进 其
S …B和 S …B, 们之 间 呈不 同 镜像 关 系 , 者 s 它 两
一 一 鲫 肌 一 吼
图 1 经典动 力学拆 分
一
般 来说 K A至少 为 k B的 2 0倍 , 目的产 物
K n ra等 『 用 苯 并 噻 唑 呋 喃 醛 和丙 酮 合 氰 化 a ev 3 1 人
氢 以 l ae A — i sC L A为 催 化 剂 在 碱 性 树  ̄ ( b r p a e一 m
的能 量 也不 同 , 此 , 个 对 映体 与 B反 应 的 活 因 两
化 能不 同能量不 同 , 反应速度 也不一 样 , 如果用不
2 酶 催 化 外 消 旋 体 的 动 态动 力 学 拆 分
近年来 ,生物催 化剂 越来越 多 的补 充或代 替 了有机 合成 中化学 催化剂 。在 D R过 程 中 , K 由于 具有 温和 的反应条 件和高 的对 映体选择 性 ,一些
动态 动力学 柝分 反应一 般通过 外消旋 体 中两
种对映体 之 间的连续 不断 的动态转 换平衡 ,再 根 据 两 种对 映体 的 反应 活性 的差异 制 备 目标 产物 , 因此大 大提 高了原料 的利用 率 ,有 很高 的理论 及
酶在手性拆分中的应用
C e it .1 8 . 6 () 14 3 0 . h m sy 9 8 2 37:39 — 2 1 r
【】高波 , 6 朱广山 , 博学奇.介孔分子 筛 S A 1 B 一5 中 a一 凝 乳 蛋 白 酶 组 装 及 催 化 活 性 研 究 f. 胰 J 】 高等学校化 学学报 ,0 3 46:l0 一 12 20 ,2 f) 10 l0 . 作者简 介: 韩佳 (9 7 , , 18 ~)女 湖北 京山人 , 西 南交通大 学生命科 学 与工程 学院 硕士研 究 生, 学历 : 硕士在读 , 究方向 : 研 药物化学。
e r h d d rn s Ⅲ . J u a o Moe ua n i e o oa t c orl f n lcl r
C tls :E z m t .2 o ,3 () 3 5 . aa i B ny ai 0 4 22:3 - 1 ys c
t1 P n e 3 a t s O.B e v l J o b n t n o n i a k a .C m iai f E — l o
状并给 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 词 : ; 性拆 分 ; 映体 酶 手 对 体。采用动态动力学拆分法( K D R法 ) 制备是一种 捷径, 与其它方法相比其高效方便。一般的 D R K 都以金属作催化剂,近年来利用过渡金属作催化 剂 也得到广泛 的研究 , 但金属容易残 留在药物中 间体中, 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 良影响。 因此利用酶 进行 D R 制备反应成为一条捷径 。利用该法还 K 是有条件的:底物的消旋化速率必须 比酶催化反 1 结 晶拆分 法 . 1 应 快 : 物 在底 物消 旋化 的 反应 条 件 下必 须 立 体 产 酶催化反应必须有高度的选择性。 在一对对映体的过饱和溶液 中, 某~种对 映 化学稳定; 异构体能够 自发的结晶或在加入了某一种对映体 23 _去消旋化或对映体收敛转化 去消旋化过程,又称 为对映体收敛转化法 , 的晶种后 , 该对映体以高纯度析出晶体, 而剩余 的 溶液含有过量的另一种对映异构体 ,在溶液浓缩 有别于分离两种对映体,是将两种对映体通过各 后能够析 出或植入同样的品种后析 出。在该过程 自独立 的路线转化为相 同的立体异构体产物, 其 中, 要仔细的控制好条件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当 中一种对映体的构型保持不变, 而另一种发生改 在结晶的过程中,如果能使另一种对映异构体消 变。如 D a r u s e等人 I 了 m 立 一种实用的去消旋 旋化 , 该方 法 就很有 吸 引力 。 则 过程制备手性胺, 使用一种具有光学选择性的胺 1 非 对 映异 构体拆 分法 . 2 环 氧化 酶 和一 个无 选择 性 的化 学 还原 试 剂 f 氨 如 即通 过手 性试 剂 与对 映异 构 体反 应 , 成 非 水 ~硼烷1 生 。酶只氧化 S型对映体为亚胺,后者可 对映异构体, 利用它们之间分子键作用力的差异 , 以 被还原 为 外消 旋胺 。 用非手性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最后分解所要 2 . 4非水溶 剂 下酶 法拆分 的非对映异构体得到前述的对映异构体之一。 前面提及到,酶拆分法的缺点是酶在溶剂中 I 底物选择性拆分法 _ 3 的活性问题及溶液较稀存在酶的回收问题。Zk as 早期的为无酶的动力学拆分法, 用一手性试 等人 发现当在非水溶剂中时糜蛋 白酶的热力学 剂与一对对映体以不同的速率反应 , 根据速率差 稳定性比有水更加稳定 , 贮存时间更长, 选择性更 值而得到 目标对映异构体t 现在人们已逐渐广泛 高。 1 。 但游离酶在非水相 中对水分的变化非常敏感 , 地用脂肪酶和酯酶来拆分外消旋醇和羧酸。酶催 易结块且分散性差 ,严重影响了酶的催化性能此 化拆分的主要途径为立体选择性水解 、酯化和转 法仍然在研究中。 酯 作 用。 除此 之外 , 化还 原酶 也常 被用 于合 成 和 氧 3 研究 现状 拆分外消旋体。 相比较传统 的拆分试剂, 它们对底 现在人们努力的重点是寻找和改 良能在有机 物 具有 高度 的化 学选 择性 、 选择 性 、 区域 以及 对 映 溶剂中使用的酶。酶在非水介质中进行催化作用 选择性 ;而且它们无需辅酶因子并且没有催化副 时需要分子表面有一定的水分,以维持其行使催 反应。 现在 通过 微生 物发 酵 的方 法 , 它们 已经 能够 化功能所必需的构象。 由于绿色化学的发展, 人们 大 量生产 。 发现很多酶在离子液体中具有 比在有机溶剂 中更 2酶 拆分 法 高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 。并且发明了酶 固定 21 .酶法动力学拆分 化的方法来稳定酶的活性 ,但常规 固定化方法存 此法的关键为找到合适的酶 , 外消旋混合物 在诸多弊端 , 如吸附法固定时易造成酶的流失 ; 而 中的组分 和 酶 以不 同的速 率反 应 ,将其 中一种 对 共价结合或包埋 固定时则会大幅降低酶的活性。 映 体转化 为 产物 , 另一 种速 率很 低 或不 反 应 , 对 从 高 波 等人 介孔 分 子筛 成 功地 固定 了胰 凝 乳 蛋 用 而达到分离的效果。 在动力学拆分过程中, 随着反 白酶 , 克服 了上 述 问题 。Ut s beY分 子 筛 成功 lat l r a — 应转化率的变化,底物和产物的 e 值不断变化 , 能为酶提供适合它们存在的“ e 潮湿” 环境 , 采用其 为此采用一个新的度量值 E,用束表示对映体过 固定化的脂肪酶拆分时,能大大提高催化效率和 量比, 其表示了酶对对映体中两种构型分别的能 立体选择性。 力 。根据 经验 规律 , E值小 于 】 不 适 于实 用 生 5则 4展望 产。 上述已经阐述 了酶在手性拆分 中的应用以及 22 法动 态动 力学拆 分 .酶 在应用 中各种因素对酶催化活性的影 响,关键还 动力学拆分得到光学纯度产物的量不会超 是要发现高效的特异的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 过 5%, 果不加 以利 用另 一种 异 构体 , 0 如 而将 其 废 发展, 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以及新的菌株的发现 , 弃的话 ,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 ,也会增加经济成 必定能够发现作用于手性拆分 的特异 的酶,为以 本 。在 此基 础之 上 , 出 了动 态 动力 学 拆分 , 提 即在 后的人类 医药以及其它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 拆分过程中, 将不需要的对映体进行消旋化 , 这样 参 考 文献 不断循环可以把 外消旋体全部转化为一种对 映 I] X Q,Xi ,G n , e 1 ny t 1 u e Y e g X t .E zmai a c 有记载来最早的拆分为巴斯德在 14 年从 88 外消旋的酒石酸盐 中得到了 RR 酒石酸盐。 89 ,一 1 9 年 M r wl ac a k d和 Mc ez 发现 了非酶催化动力 K ni e 学拆分法 , 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要的影响。 后来人 们倾向于寻找合成单一对映异构体的方法,但拆 分的方法现在依旧占据很大 的比 例。 l手性拆分法的分类
酶法拆分以及酶稳定性的研究进展.pptx
氨基酸:D-苯基甘氨酸是利用氨肽酶 成功地进行了拆分。
非甾体抗炎药:Moreno等利用固定化 脂肪酶(CCL)催化萘普生乙酯的不对称 水解,制备了光学纯度为95%的(S)-萘 普生。
第1页/共16页
酶法拆分的研究进展
5-羟色胺拮抗物和摄取抑制剂: 一种新的5-HT拮抗物 MDL100907Margolin等利用脂肪酶(CCL) 催化酯的水解制备了(R)-MDL100907, 产品光学纯度达99%。
第6页/共16页
1、化学修饰法
(2)多聚体的共价结合: 把蛋白质分子结合到可溶性多聚本的多个结
合位点上,属一种交联方式。 Bieniarz等人已经把这种方法用于三种特定
的蛋白质:碱性磷酸酶、葡萄糖氧化酶和藻 红蛋白。并进行稳定性测试,结果良好。
第7页/共16页
1、化学修饰法
(3)表面修饰: Khajeh等用甲基顺丁烯二酸酐修饰两种细菌
第14页/共16页
第15页/共16页
研究发现,在植酸酶溶液中 加入可溶性淀粉和高粱糖浆 废弃液可提高植酸酶的热稳 定性。 一些小分子量第11的页/共1添6页 加剂通过 诱导蛋白质优先水合作用而
3、固定化酶
酶的固定化就是通过化学或 物理的处理方法,使原来水 溶性的酶与固态的水不溶性 支持物相结合或被载体包埋。
优点: (1) 对热、pH等的稳定性提 高,对抑制剂第的12页/敏共16页感性降低, 有的酶具有了抗蛋白酶分解
的α-淀粉酶的侧链赖氨酸。这两种细菌分 别是嗜温B淀粉稀释细菌和地衣芽抱杆菌。 结果显示有较好构象的稳定性。
第8页/共16页
2、添加稳定剂
(1)盐 盐类主要存在离子键作用,
当酶的活性中心含有离子作 为配位体时,降低分子内静 电排斥作用,增加酶的稳定 性。 盐可作为水分第9页子/共1的6页 替代物占 据水的位置,排除自由水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动态动力学拆分 Figure 1 Dynamic kinetic resolution
根据底物的类型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消旋化方法, 常 用的消旋化方法有[11]: (1)热消旋; (2)碱催化的消旋化; (3)酸催化的消旋化; (4)酶催化的消旋化; (5)通过形成席 夫碱消旋化; (6)通过氧化还原和自由基反应的外消旋 等. 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热消旋要求底物 必须具有热稳定性且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发生消旋化; 碱催化的外消旋要求底物手性中心带有一个酸性质子, 在碱作用下易于烯醇化; 通过形成席夫碱消旋化方法一 般适于手性中心带有伯胺基团的底物等. 有些手性化合 物的底物不易消旋, 而产物却易发生消旋时, 上面的方 法就不易使用. 最近发展起来的使用酶/过渡金属配合 物结合的反应(EMCRs)用于动态动力学拆分较好地解 决了这一难题[12]. 该系统适应的底物范围广, 它能拆分 各种醇、二醇、功能化的醇、胺及烯丙基酯等. 用金属 配合物消旋化底物主要有两种方式: (a)经过氢转移反应 的消旋化和(b)通过形成 π-烯丙基络合物的方式的消旋 化(图 2)[13].
图 3 外消旋化催化剂 Figure 3 Racemic catalysts for the DKR
图 2 金属催化的消旋化方法 Figure 2 General methods for metal-catalyzed racemization
自 Willians 课题组首次报道用脂肪酶-钯结合“一 锅法”拆分丙烯酸酯[14]和脂肪酶-钌串联拆分仲醇[15]后, 适于动态动力学拆分的各种催化剂被设计出来, 并取得 了满意的结果, 如催化剂 1~5(图 3). 在这些催化剂中 最常用的是二聚钌配合物[Ru2(CO)4(µ-H)(C4Ph4COHO-
781
(1)动力学拆分过程不可逆; (2)底物(SS)的构型不稳定, 能在选定的反应条件下现场消旋化, 且它的立体异构化 速度 krac 相对于反应速度 kS 足够大, 一般 krac>10kS; (3) 选择性 E (kR/kS)不能低于 20; (4)产物(PR)在反应条件下 能够稳定存在且不易发生消旋化[9]. 同时还要考虑选择 的消旋化条件不能影响酶的拆分效果及溶剂和温度对 酶的影响[10].
Sheldon 课题组[20]2002 年报道用催化剂 5, Novozym- 435, PCPA 和 2',2,6,6'-四甲基哌啶-N-羟氧基 (TEMPO)系统动态动力学拆分 1-苯基乙醇, 转化率 91%, 产率 76%, 对映选择性 99% ee, 化学选择性不高. 2004 年 Kim 和 Park 课题组[21]用 3a 作外消旋催化剂, LPS-TN-M 作生物拆分剂, 乙酸三氟乙酯作酰基供体在 离子液体六氟磷酸 1-甲基-3-正丁基咪唑([BMIM]PF6)中 对仲醇进行了动态动力学拆分, 研究结果表明用离子液 体作溶剂使外消旋催化剂的活性加强, 反应时间缩短, 产物收率和对映选择性有所提高. 各种金属-酶催化系 统动态动力学拆分 1-苯基乙醇(7) (Eq. 1), 结果见表 1.
动态动力学拆分是指在进行动力学拆分的同时加 入消旋催化剂将无用的光学异构体现场立体转化, 从而 达到由消旋体直接转化成单一光学纯度化合物的方法, 该法克服了经典动力学拆分最高产率只有 50%的缺陷, 是目前手性拆分方法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1~4], 特别是 配合使用酶催化拆分和过渡金属配合物现场消旋化的 动态动力学拆分(DKR), 作为制备手性化合物的一个有 利工具, 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5~7]. 本文仅就近几年 来这方面取得的应用研究做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 E-mail: zhanhui@ Received August 2, 2004; revised November 2, 2004; accepted November 25, 2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20477009)资助项目.
No. 7
张占辉等:酶-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的动态动力学拆分研究进展
2005 年第 25 卷 第 7 期, 780~787
·综述与进展·
有机化学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Vol. 25, 2005 No. 7, 780~787
酶-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的动态动力学拆分研究进展
张占辉 a,b
刘庆彬*,a
(a 河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研究所 石家庄 050091)
782
有机化学
Vol. 25, 2005
2.1 动态动力学拆分仲醇
Willians 课题组[15]首次报道的用酶-金属结合动态 动力学拆分仲醇, 用[Ir(coe)Cl]2/PSL (Pseudomonas species Lipase), [Rh(cod)Cl]2/PFL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Lipase)和 Rh2(OAc)4/PFL 催化系统, 在邻菲咯啉、苯乙 酮和碱存在下, 乙酸乙烯酯作为酰基供体, 虽然最好的 结果仅为 76%的转化率和 80% ee, 但通过此实验证明金 属和酶结合的“一锅法”动态动力学是可行的. Bäckvall 课题组[16]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 他们用 1 作为消旋化催 化剂, 热稳定性好的脂酶 CALB(商品名 Novozym-435®) 作为生物催化剂, 乙酸对氯苯基酯作为酰基供体, 使产 物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有了很大提高. Park 课题组[17]发 现茚基-钌 2 是一个极好的消旋化仲醇的催化剂, 在三 乙 胺 和 催 化量 氧 气 存 在 下 , 在 60 ℃ 用 固 定 化 脂 酶 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 (PCL, 商品名 PS-C)催化拆 分仲醇, 取得了更好的结果, 最高收率达到 98%, 对映 选择性达到 99% ee. 该课题组[5]还发现用催化剂对甲基 异丙基苯基-钌 3 不需要氧气也能达到相似的结果. 2002 年他们[18]又合成了氨基环戊二烯基-钌配合物(4), 发现 它是一个更好的消旋化催化剂, 光活性的(S)-1-苯基乙 醇仅用 4%的 4, 在室温下 30 min 能完全消旋化. 这个新 的催化剂可以与 Novozym-435®酶结合动态动力学拆分 仲醇, 用乙酸异丙基酯作为酰基供体, 加入碳酸钠或分 子筛, 得到了非常好的结果. 该系统用高活性的乙酸异 丙基酯作为酰基供体, 除使酶的用量减少外, 还克服了 先前用 PCPA 作酰基供体给后处理过程带来的麻烦, 因 为反应完后, 过量的乙酸异丙基酯可以通过减压蒸馏除 去. 在合成配合物 4 的基础上, 该课题组又制备了一系 列氯化氨基环戊二烯基钌配合物, 并以(S)-1-苯基-2-丁 醇为底物考察了氨基和环戊二烯基带有不同取代基对 外消旋速度的影响, 并对外消旋机理进行了研究[19]. 在 氘代苯溶液中, 钌配合物 4, 1-苯乙醇在叔丁醇钾作用下 生成钌的氢化物 6, 4 在碳酸钠作用下在异丙醇溶液中回
CC4Ph4)] (1), 如催化剂 1 和生物催化剂 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 (CALB)结合, 以对氯苯乙酸乙酯作为酰基 体的 DKR 方法拆分仲醇, 对于大部分底物乙酰化产物 的分离产率为 78%~92%, 对映选择性达到 99% ee[16]. 在催化剂 1 作用下醇的外消旋化机理如图 4 所示, 由于 该催化剂适于的底物范围广, 它是目前酶催化的 DKR 中使用最多的催化剂.
Abstract The dynamic kinetic resolution (DKR) of racemic compounds provides one of the most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routes to a wide range of enantiomerically enriched molecules. New strategy of the combined use of enzymes and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is has extended the scope of dynamic kinetic resolution. A key feature of this methodology is the use of metal catalysts for the in situ racemization of enzymatically unreactive enantiomers in the enzymatic resolution of racemic substrates. It overcomes the limitation of the maximum 50% yield in the traditional kinetic resolution. In this way, all of the substrate could be converted into a single product isomer with a 100% theoretical yield. An account on its recent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was briefly reviewed. Keywords dynamic kinetic resolution; enzyme;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is
(b 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071)
摘要 动态动力学拆分是合成具有光学活性化合物最方便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酶和金属配合物的结合扩展了这个方 法的使用范围, 该方法的主要特征是用酶催化拆分和金属催化原位外消旋化未反应的底物, 克服了经典动力学拆分最 高产率只有 50%的缺陷. 概述了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动态动力学拆分; 酶; 过渡金属催化剂
图 4 催化剂 1 作用下醇的外消旋化机理 Figure 4 Proposed mechanism for the racemization of alcohols catalyzed by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