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交通特性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交通特性分析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行人过街设施包括:人行横道、人行信号灯、安全岛、行人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2)《条例》对行人和机动车的先行权进行了规定:当有信号控制时,机动车与行人按照信号显示判断优先权;当没有信号控制时,机动车在与行人发生冲突时要进行减速或停止避让。

3)目前我国行人交通存在以下问题:

A、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

B、过街设施设置不当

C、信号设置不合理

第2章行人交通基础理论

2.1 行人交通特性参数分析

1)步行幅度

步行幅度(步幅)是指行人双脚同时着地时,脚尖到脚尖的距离。行人步幅的小与年龄、性别、心理状态、道路状况、天气等诸多因素相关。

当行人密度较小时,行人的行走不受其他行人的影响,步行幅度较为自由和稳定;而当行人密度较大时,行人的行为受到限制,行人的步行幅度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空间影响。

2)步行速度

步行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人移动的距离,受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出行目的和交通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行人步行速度分布在0.5m/s -2.16m/s 之间,如果人群中存在老人和小孩,每个行人的步行速度都会受到影响。

3)步行空间需求

行人的步行空间需求是指行人无论是静止还是行走,所需要占有或预留的空间范围,该需求包括三个方面:静态空间需求、动态空间需求和心理缓冲空间需求。

4)可接受间隙

车流中前后两辆车的车头时距足够大,能使行人安全地从两车之间通过,就称这一车头时距为行人的可接受间隙。

5)可容忍等待时间

当行人的等待时间超过了其可以接受的最大等待时间时,即使知道有危险,行人也可能会选择从车流的非安全间隙中强行穿越,此时的等待时间称为行人过街可容忍等待时间,也称心理等待极限。

2.2 行人过街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

2.2.1 行人过街的行为方式

1)正常型

该类型指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始终保持均匀步行速度、稳步前进的行人。2)中途加快型

指通过人行横道线时,前一半行走的步幅、速度正常,当走到道路中线后,

看到有汽车急速驶来,于是就在人行横道上急跑起来,加快速度抢行过街的行人。3)中途放慢型

这类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时,先是急忙快速奔跑抢行过街,到达道路中线后发现路上没有车辆来往,于是放慢速度稳步前进。

4)中途停驻型

行人通过人行横道途中,看到来往车辆较多,就停顿在道路中间止步不前,或者犹豫不决进退两难。

5)不稳定型

有部分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线时,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不认真观察交通状况,速度快慢也极其不稳定。

2.2.2 行人过街的心理特征

1)盲目的侥幸心理

行人往往缺乏交通安全意识,而且总是高度信赖驾驶人对交通法律法规的遵循,认为车不敢撞人,即使自己违规闯红灯行走也不会有危险。

2)贪图个人便利

行人在目的地明确的情况下,为了缩短行走距离,尽快到达目的地,会趋向于走直线走近路,会想方设法穿过车流,在人行横道以外径直朝着目标前进。3)集团心理

当行人成群结伴过街时,则会觉得人多力量大,对于驶来车辆也不避让。4)从众心理

当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时,如果看到别人闯红灯或是抄近路而不被阻拦时,也会选择相同的行为。

2.3 行人交通流理论

2.3.1 行人交通流参数

Q=K*V

行人流量Q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宽度人行横道的实际行人数量,单位为p/ms。

行人速度V :单位时间内行人通过的距离,包括时间平均速度和空间

平均速度,时间平均速度指行人流在某一段时间里通过某个断面的平均速度;空间平均速度指某一时刻所观测的区域内行人流速度的平均值。

行人密度K :某一时刻单位面积的行人数量,单位为p/m2,反映人行横道上行人的密集程度。

综合交通流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可知:当密度较小时,行人可以自由行走,速度较高,且流量不大;随着密度增大,流量增加,速度下降;当密度增加到最佳密度时,流量达到最大值,速度低且行人保持跟随行为;当密度继续增大,流量和速度都下降,直到速度趋近于零,出现堵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