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色事件 1937年的延安
勿忘“黄克功事件”
![勿忘“黄克功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16674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9.png)
勿忘“黄克功事件”
吴永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上半月》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1937年10月5日,在延安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事件。
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正旅级)黄克功,因逼婚不成,竞失去理智,在延河边枪杀了陕北公学女学生刘茜。
事件发生后,延安城内舆论哗然,闰民党也借此大做文章,大肆渲染“延安出了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的官员不抗日,而是整天忙于谈恋爱、娶“小”老婆,“蹂躏人权”。
这些叫嚣,一时混淆了视听,引起了部分不明真相人士的猜疑和不满,给刚刚成立不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1937年9月6日成立)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总页数】1页(P34-34)
【作者】吴永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1
【相关文献】
1.勿忘“黄克功事件” [J], 吴永
2.刘茜遗信与"黄克功事件" [J], 刘登敬
3.我所亲历的"黄克功事件" [J], 曹慕尧
4.黄克功事件始末 [J], 杨永华;肖周录
5.黄克功是因为毛泽东的信而被枪毙的吗? [J], 孟俭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七十八年前一份流传至今的死刑判决书[权威资料]
![七十八年前一份流传至今的死刑判决书[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877525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0.png)
七十八年前一份流传至今的死刑判决书2014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国家宪法日”,电影《黄克功案件》公映――这是第一部描写革命干部刑事案件的“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片。
1937年的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六队队长黄克功和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的感情出了点问题。
黄克功希望尽快与刘茜结婚,刘茜坚决不同意。
最后,26岁的黄克功掏枪杀害了16岁的刘茜。
案发后,成立不久的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在6天内完成了这个案件的侦破、起诉、审理、判决和执行,红军师团级干部黄克功被判处死刑。
相信不少人看过《黄克功案件》的电影,但也许少有人事先知道黄克功案的案情,更少有人读过当年有关黄克功案件的判决书。
说实话,要不是从媒体的报道得知此案已搬上了银幕,我都把自己曾经参与编写的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法律文书实例选编》(2000年4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的事忘记了。
终于找出了那本尘封多年的《法律文书实例选编》,也从中翻到了那份制作于78年前的判决书,看到了当初我们在选编此判决书后附上的简短“评析”。
闲话少叙,先看判决书原版: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刑事判决书刑字第2号被告:黄克功,男性,二十六岁,江西南康人,前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
右被告因逼婚不遂杀害人命案件,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本院公审,特判决如左:黄克功实行逼婚不遂杀害人命一罪,立判处死刑。
黄克功所枪杀的刘茜,女性,十六岁,山西定襄人,陕北公学的学员。
初在太原求学,自卢沟桥抗战后,愤暴日侵略,感国难严重,于去年八月间,决然舍弃家庭、学业,冒险间道来到延安城,即进抗日军政大学,在第十五队为学员,学习、工作均极努力。
当时黄克功适任抗大第十五队长,遂得与刘茜认识,通信来往渐涉恋爱,感情尚好。
九月间,陕北公学成立,所有抗大第十五队全体人员,拨归公学。
但不几日,黄克功复被调回抗大转任第六队队长,刘茜留在公学学习,二人关系开始疏离,嗣后黄克功向刘茜追求不已,送钱赠物,要求结婚,而刘茜感觉黄克功过于纠缠,发生反感,曾经表示拒绝,并给以劝诫与批评。
抗战初期延安反特战线的生死较量
![抗战初期延安反特战线的生死较量](https://img.taocdn.com/s3/m/2ec979e8f8c75fbfc77db2de.png)
抗战初期延安反特战线的生死较量(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陕北的延安是中共中央驻地,也是八路军后方大本营。
朝朝暮暮,风晨月夕,宝塔山下,延水河边,时时传出雄壮的抗日歌声。
被迫实行联共抗日的国民党政府还在延安城里保持一些机构,街上一些建筑物门口挂着“肤施(延安旧称)县党部”、“肤施县政府”等牌子,邮局等部门也由他们控制。
敌我阵营分明,中统、军统也在延安设了秘密据点,时不时搞些反共活动。
1937年秋,陕甘宁边区保卫处在延安军民的大力协助下,破获了一起敌特案,逮捕了以宝塔山下一古寺住持僧人超尘(俗名孟知荃)为首的中统小组的多数成员,保卫处长周兴亲自主持了审讯工作。
案情似乎并不复杂:超尘早年在南京读过佛学院,1930年加入中统,接受过射击、爆破等专业训练,几年后奉令潜回家乡延安,在清凉寺为僧。
超尘身材魁梧、贪淫好色,因不守清规而被逐出山门。
但他有后台,1936年经国民党县长马濯江出面协调做工作,超尘被安排到宝塔山(又称清凉山)背后一古寺中当起住持。
红军进入延安后,超尘指挥手下的一伙特务造谣言、搞破坏,利用暗藏的电台不定期地向西安中统站发密码电报,送去我党政军情报,引起边区保卫处的注意,及时实行监视,并向中央情报部负责人李克农作了汇报。
超尘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耐,继续搞特务活动。
仗恃腰包里有的是钱,他与众多有些姿色的青年妇女保持通奸关系。
大晴天,超尘常坐在宝塔山上一岩石边吸烟和品茶,若发现山下某农家晒红丝绸面被子(这是约定的暗号,表示男主人已外出,夜晚不会在家),他就在晚上摸下山去与那家妇人私通。
正因为超尘不知收敛,在延安百姓中民愤很大,他被捕后对自己的恶行劣迹和特务活动供认不讳,请求免其一死,最好将自己交给国民党方面,由高仲谦县长处置。
但他的请求被否定了,几个月后他被处决。
他部下的几个特务有的因有血债在身被公审后处决,有的被判处有期徒刑,此谓“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一起敌特案被破获后,延安古城暂时平静了几个月,但若将这一起案子比之不久后发生的触目惊心的敌特大案,那就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了。
延安通报仝卓事件_抗战时期王克功案始末.docx
![延安通报仝卓事件_抗战时期王克功案始末.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fb29fb96294dd88d0d26bb6.png)
抗战时期王克功案始末撰文丨尼克编辑丨文档小组手来源丨《热搜图片网》 2020年第6期文题展示1937年,延安陕北公学不到20岁的女生刘茜一夜未归。
校方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四处寻找,在延河岸边的一块大石头旁边找到了她的尸体。
她身中两枪,已经死亡。
延安保卫处接到报案后,发了通报,很快就由下面反映上来两条重大线索。
一条是刘茜同宿舍的同学反映,出事前那天晚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大队长黄克功前去找她谈话,约她到延河岸边散步谈心。
因为刘茜原来就在黄克功任队长的抗大第四大队学习,两人关系过从甚密,后来成了恋人,关系也公开化,因此黄克功约她外出谈心也并不是第一次。
另一线索,就是黄克功的警卫员举报自己的首长形迹可疑。
他发现首长(黄克功)天刚亮就爬上抗大六大队所在地凤凰山上的一垛高墙向城外河边眺望,给他擦枪的时候,发现他的手枪有刚发射未久的痕迹,给他洗衣服的时候,发现衣服上有新鲜血迹。
警卫员感到事情重大,于是向保卫部作了汇报。
领导同志立即找黄克功谈话。
这时的黄克功已经恢复了理智,承认刘茜是自己所杀,并毫无保留地从头到尾坦白了自己的杀人罪行并提出接受依法判处。
经抗大副校长罗瑞卿同志向中央领导报告批准,高等军事法院便依法把故意杀人嫌疑人黄克功逮捕收监,准备依法审判。
此事一时间在延安轰动一时,国内外一些报刊把它当成是共产党的“桃色案件”,抢先发表。
1937年,延安陕北公学不到20岁的女生刘茜一夜未归。
校方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四处寻找,在延河岸边的一块大石头旁边找到了她的尸体。
她身中两枪,已经死亡。
延安保卫处接到报案后,发了通报,很快就由下面反映上来两条重大线索。
一条是刘茜同宿舍的同学反映,出事前那天晚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大队长黄克功前去找她谈话,约她到延河岸边散步谈心。
因为刘茜原来就在黄克功任队长的抗大第四大队学习,两人关系过从甚密,后来成了恋人,关系也公开化,因此黄克功约她外出谈心也并不是第一次。
另一线索,就是黄克功的警卫员举报自己的首长形迹可疑。
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和作风
![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和作风](https://img.taocdn.com/s3/m/61adb23603d8ce2f0066235c.png)
党员只有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才能听从指挥,服 从命令,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先进性,才能全 党上下步调一致,团结奋斗,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前进。
制定《党纪处分条例》,《党内
监督条例》等一批党内法规制度。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原上海市委书记 陈良宇
原山东省委副书记 原青岛市委书记 杜世成
2、加强纪律性,才有先进性
《党章》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8项义务之一:自觉遵 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 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
1926年8月4日,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发布《关于 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我们党制定 的第一份反腐败文件。
1927年5月,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举 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王荷波。同开展了 历时两年的惩腐肃贪运动,中共历史 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腐运动。谢步升 等贪污腐败分子被查处。
职务: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 罪行:利用职权贪污打土豪所得财物,偷盖临时中央政府管理科
公章,伪造通行证私运水牛到白区出售。为了谋财,秘密 杀害了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的一名军医。 查办:时任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亲自指示查处。谢步升的入党 介绍人在苏区中央局任职,他认为谢步升并无大错,是调 查员故意发难。于是,释放了谢步升。邓小平十分气愤, 拍着桌子说:“像谢步升这样的贪污腐化分子不处理,我 这个县委书记怎么向人民群众交代?”他亲自去中央局反 映谢步升的犯罪事实。毛泽东当场表态:“与贪污腐化作 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 结果:1932年5月9日,谢步升被枪决。 备注:这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后成立后枪决的第一个贪污分子。
【优质文档】黄克功案件观后感3篇word版本 (6页)
![【优质文档】黄克功案件观后感3篇word版本 (6页)](https://img.taocdn.com/s3/m/73663036bed5b9f3f90f1cb7.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黄克功案件观后感3篇导语: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的献礼影片,《黄克功案件》将1937年陕甘宁边区红军将领逼婚不成枪杀女青年刘茜的“桃色事件”搬上银幕,引发了多视角思考。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黄克功案件观后感,欢迎阅读!关于黄克功案件观后感(一)《黄克功案件》是去年12月首届丝绸之路电影节首映的,昨晚在央视6首播,我和爸爸看了这部电影的大部分,开头部分没看到。
因为成泰燊演过赵尚志,我的印象很深,所以看到他演雷经天,我一下就来了兴趣,他也确实是这部戏演得最好的,不愧是影帝!爸爸说拍延安故事的电影电视不少,最好的要算这部《黄克功案件》和《张思德》。
十年前的《张思德》席卷了华表奖、金鸡奖和百花奖无数奖项,可称风头极其强劲;这部《黄克功案件》其实分量一点都不低于《张思德》,无论艺术性、思想性都是一流作品。
尽管近期我们看了很多央视8 的电视剧,例如《破阵》、《决杀》,这些电视剧虽然拍的花里胡哨、风风火火,但都是比较表面化的作品,真正有深度的是《黄克功案件》这样的电影。
单纯从今天的价值观来说,这部电影要宣扬的是法治,纪律,反特权,反,但这部电影不仅仅讲了这些,它远比这些辞藻深刻得多,它要表达的其实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只是刘茜和黄克功的婚恋关系,还有雷经天、李兴国与黄克功的战友关系,甚至背后还有高层的政治关系。
从编剧到导演到演员,这部电影都是很棒的,它清晰流畅地讲了一个好故事,是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它不是《张思德》那种传记片,也不是散文电影,它就是一部简单的故事片,但是很多细节很讲究,只有深入钻研了当年的原始档案,才能拍好这部电影,编剧做到了这一点。
这部电影还原了大部分历史,当然也有编剧导演自己的取舍。
于是拍出了编剧王兴东,导演王放放自己理解的黄克功案件,而不是百度百科的黄克功案件,也不是政府网站讲述的黄克功案件。
党的组织制度和纪律
![党的组织制度和纪律](https://img.taocdn.com/s3/m/60bff5c65fbfc77da269b157.png)
黄克功事件
1937年的延安,发生了一起轰动 一时的“黄克功桃色事件”。毛泽 东“挥泪斩马谡”,一个勇冠三军 的红军将领被公审枪毙了时年黄克 功26岁。黄克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旅
长。少年时代参加红军,经历了井冈山 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会师到 达陕北后,黄被派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任四队队长,女队员刘茜主动追求队长, 后移情别恋,黄一时气起,枪杀了刘茜。 在受审判时,黄要求“……死刑如果是 必须执行的话,我希望我能死在与敌人 作战的战场上,如果允许,给我一挺机 关枪,由执法队督阵,我要死在同敌人 的拼杀中。如果不合刑律,那就算了。” 被驳回,在执行枪决时,他高喊:“中 华民族解放万岁!”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3、党的纪律的内容 : 党的纪律包含政治纪律、 党的纪律包含政治纪律、组织 纪律、宣传纪律、人事纪律、 纪律、宣传纪律、人事纪律、 群众纪律、财会纪律、 群众纪律、财会纪律、保密纪 律、外事纪律等。 外事纪律等。
4、党的纪律的作用
• 第一、党的纪律是有利于执行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 • 第二、党的纪律有利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 第三、党的纪律有利于纯洁党的队伍,保 持党的先进性
1
刘 青 山 善 子 张
• 三玩干部:雷渊利 郴州副市长 • 玩权利 玩金钱 玩女人 受贿千万
• 安徽副省长-何闽旭 • 三错干部:用错权 • 揣错钱 • 上错床 • 06年双规
• 江西副省长-胡长清 • 三胡干部:胡吃 胡要 胡来
4、对党员及党组织的纪律处分种类。
对党员的纪律处分: 对党员的纪律处分: (1).警告 ) 警告 (2).严重警告 ) 严重警告 (3).撤销党内职务 ) 撤销党内职务 (4).留党察看 ) 留党察看 (5).开除党籍 ) 开除党籍
党的纪律
![党的纪律](https://img.taocdn.com/s3/m/2d669ece2cc58bd63186bd1e.png)
胡锦涛:要顾全大局 令行禁止
胡锦涛(2007.1.9):
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党,
这样一个大国,要维护 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办 成一些大事,保持社会 团结和谐,必须有统一 意志、统一行动。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 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 ――四川省南江县原县委常委、 县纪委书记王瑛
焦裕禄
牛玉儒
典型案例——黄克功案
• 职务及经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长征时任过旅
长)。少年时代就参加红军,经历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 长征。26岁的红军将领,年轻、英俊,身材高大。
• 罪行:因逼婚开枪打死恋爱对象、抗大女学员刘茜。 • 影响:此案在延安和全国引起不小的震动。当时有一个外国记
者代表团正在延安访问,案件处理是否得当,在国内外都将产生 很大影响。国统区将此称之为“桃色事件”,国民党特务趁机造 谣,煽风点火。这一事件在党内也引起了激烈争论:大多数人认 为为严肃军纪,应予枪毙;但少数人认为黄是参加革命多年的老 资格红军干部,并立有战功,可让他戴罪立功,将功赎罪。黄克 功本人也几次上书边区高等法院和毛主席,请求戴罪立功。
(二)党的纪律的历史发展与完善
• 1922年7月,二大在党章第四章中第一次提 出了9条纪律。首先提出了“本党一切会议 均取决多数,少数绝对服从多数”。 • 1927年6月,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党章 进行了修改,其中第九章纪律第六十五条 明确规定“严格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及全 体党部最初的最重要的义务”。
(三)学习和强调党的纪律的必要性。★ 1、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1)红军时期
1921.7.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就初步制定了党的 纪律,突出强调了党的保密纪律。 1922.7.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单列了纪律一章, 提出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的基本要求。 1926年8月4日,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发布《关于坚决清 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我们党制定的第一份 反腐败文件。 1927年5月,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王荷波。 同年11月,王荷波英勇就义。
延安新闻界的两个事件
![延安新闻界的两个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084cc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4.png)
延安新闻界的两个事件延安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圣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延安新闻界是指在延安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包括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台、中央新闻社等机构的全体工作人员,是当时中国新闻界最有权威和影响力的团体。
在延安新闻界中,曾发生过两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分别是“反对造谣生事运动”和“抗日战争文艺座谈会”。
一、反对造谣生事运动1942年7月,为了加强纪律,整顿作风,保证延安新闻舆论阵地的秩序,避免敌人的渗透和破坏,毛泽东发起了一次反对造谣生事运动。
这场运动主要是对那些没有依据、造谣生事、散布谣言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整顿。
毛泽东在《关于清查旧账和反对造谣生事运动的指示》中指出:“现在延安,外部尤其是蒋介石统治区的谣言,已经渗透进来。
我们相信,我党的同志们是能够清醒地认识到,造谣生事,耗费大量的受众的时间,误导青年,是对团结的破坏,是对民族文化的破坏。
”这次反对造谣生事运动主要对延安新闻界的内部整顿、抗御外部宣传攻击、加强观念意识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调查和批评,不仅破坏了敌人对延安的渗透和破坏,也为延安新闻界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抗日战争文艺座谈会1942年11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一次抗日战争文艺座谈会。
这次座谈会旨在总结民族文艺的发展,回顾文艺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创新未来文艺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抗日文艺事业的发展。
座谈会上,毛泽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的文艺工作应该服从三项基本要求:一是反对民族危机,维护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在艺术创作中发现和表现社会性、生活性和进步性;三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较好地贴近群众,贴近现实。
”在座谈会上,文艺工作者们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交流,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观点和艺术理念,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文艺创作思想。
这次抗日战争文艺座谈会对中国文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们的创作热情,推动了中国文艺的创新和发展,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精品】抗战时延安女青年如何成功避孕
![【精品】抗战时延安女青年如何成功避孕](https://img.taocdn.com/s3/m/a4dcaa89ddccda38366bafec.png)
【关键字】精品抗战时延安女青年如何成功避孕中国现代革命首先是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直接表现为一系列的束缚运动,运动中涌现出大量的叛逆者、逃亡者和理想追求者。
走出家庭,叛逆社会,抛弃“三从四德”的旧式道德伦理,是青年知识女性踏上革命道路的必然开始。
这场革命从来不提倡性束缚、性自由,但在旧伦理已经被委弃,新道德还没有建立起来之际,婚姻自由与性自由曾一度蔓延过。
大革命时期的湖南郴州,有一批热血青年投身革命。
“这些男女学生白天走上街头巷尾或深入农村,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晚上回来却是又唱又闹,疯疯癫癫的。
夜间男女也不分,几个人挤在一张床上,深更半夜还吵吵闹闹的。
……他们以为现在束缚了,男女平等了,男女也可以不分了。
”这种极端行为很快就被革命组织制止了。
中国革命是在极其残酷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表现在婚姻关系上或极端过激,或因战争环境无暇他顾而失控,或不得已而为之。
“当时,井冈山上男女关系是比较随便的,双方一对歌,中意了,就可以成为夫妻,住在一起。
”苏区最初简单的婚姻条例,是王明从苏联改进引入的,1931年11月,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
“确定男女婚姻,以自由为原则”,“实行一夫一妻,禁止一夫多妻”,“确定离婚自由,凡男女双方同意离婚的,即行离婚,男女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亦即行离婚”。
这固然为解除旧婚姻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为革命婚姻关系的解除提供了便捷。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9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共22条。
之后该条例在1944年3月和1946年4月两次修订,对其中离婚条件都做了具体的列举规定。
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法律条文的执行是有一定限度的。
而在1939年4月以前,延安革命队伍里的婚姻主要是靠组织纪律来约束。
恋爱结婚的条件有“二五八团”和“三五八团”之说。
前者为:25岁,8年军(干)龄,团级干部;后者为:男女双方必须有一方是八路军的团职干部,男女双方必须是党员,且有3年党龄,双方年龄之和为50岁。
“黄克功案件”的考验与应对
![“黄克功案件”的考验与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07facabd05087632311212c5.png)
“黄克功案件”的考验与应对作者:孟俭红来源:《群众》2019年第16期1937年10月5日傍晚,革命圣地延安发生一桩血案,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因逼婚未遂,枪杀恋人刘茜,震惊陕甘宁边区内外。
国民党借机造谣,把此作为“桃色事件”大肆渲染,攻击和污蔑边区政府“封建割据”、“无法无天”、“蹂躏人权”。
黄克功,江西南康人,1911年出生,参加过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长征中立有大功。
当过红军师宣传科长、团政治委员。
1937年1月进入抗大学习,毕业后留校,担任第十五队队长。
刘茜,山西定襄人,1921年出生,中学接受进步思想,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以笔名刘茜在报上发表短文、宣传抗日。
1937年8月长途跋涉到延安,入抗大第二期十五队学习。
黄克功与刘茜由此认识、交往。
随着交往深入,刘茜对黄克功有了不同认识,二人矛盾纠葛日益增多,刘不愿再与黄交往。
黄收到刘的拒绝信后仍来找她,结果都是郁郁而归,便认为“失恋是人生莫大的耻辱”,深陷痛苦不能自拔,最终失去理智酿成大错。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在判决书上认定的枪杀经过是:“10月5日晚带备勃郎宁手枪,威胁恫吓,竟以打敌人的枪弹对准青年革命分子刘茜的肋下开枪,刘倒地未死,尚呼求救,黄复对刘头部再加一枪,刘即毙命。
”黄克功枪杀刘茜案,给中国共产党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驗: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仅大半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仅一个月,党中央如何应对这一从未有过的突发事件,维护党的形象?国共刚刚合作抗日,红军刚刚改编为一支世界反法西斯武装力量正式亮相于国际舞台,如何维护军队的形象?全面抗战爆发,如何破解国民党污称的“桃色事件”,争取广大爱国青年来延安?全面抗战急需人才,如何处置屡立战功的黄克功,能否不徇私情,摒弃戴罪立功的旧惯例?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成立才两个月,未经历过如此大案,边区司法能否经受考验?综上,如何处置黄克功便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
黄克功案件的发生,根源于延安革命队伍中男女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
小说《丽萍的烦恼》被批判前后
![小说《丽萍的烦恼》被批判前后](https://img.taocdn.com/s3/m/f9828c23f46527d3240ce0c0.png)
小说《丽萍的烦恼》被批判前后作者:张金菊来源:《百年潮》2015年第03期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延安颂》熟悉的旋律、优美的歌词,一瞬间就将人带入那火红的革命岁月。
这首歌曾唱遍大江南北,红极一时。
但歌词作者莫耶,却在后来很长时间内不为人知,消失在公众视野之中。
这一命运的转折,与莫耶被批判为“毒草”的小说《丽萍的烦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个深情讴歌红色圣地延安,受到贺龙等高度赞扬的“出色女作家”,为何会用辛辣讽刺的笔调,写出“丑化”革命干部的“大毒草”?莫耶和她的《丽萍的烦恼》又遭遇了怎样的历史命运?《丽萍的烦恼》创作于1942年的晋绥革命根据地。
作者莫耶是一位爱国知识青年,1937年她突破重重阻拦来到延安,后来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
1938年,莫耶作词、郑律成谱曲的《延安颂》得到毛泽东等人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很快唱响延安和各革命根据地。
1938年冬,八路军一二〇师师长贺龙回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时,应邀到鲁迅艺术学院作报告,号召鲁艺同学到前线去,拿起文艺武器为革命战争服务。
于是,莫耶报名参加了鲁艺组织的实习队,跟随贺龙来到晋西北革命根据地。
在抗战第一线,莫耶勤于搜集素材,创作出不少鼓舞人心的剧本、歌曲,贺龙高度赞扬她是“我们一二〇师的出色女作家”。
1942年初,莫耶创作小说《丽萍的烦恼》。
小说主要描述为了“逃婚”和追求进步与恋人林昆冲破阻碍来到革命根据地的知识青年丽萍,在“穷追猛打”和物质待遇刺激下,嫁给了革命干部X长,从而引发了因婚姻观念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和“烦恼”。
小说在描述这些矛盾的同时,对革命队伍中的官僚主义、物质不公平现象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在婚姻观念问题上,小说将X长描述为一个大男子主义严重、作风粗暴的“封建家长”,丽萍和他共同话语少,感到“无限的抑郁、烦恼”。
X长将妻子视为私有财产,限制丽萍的私人生活,认为“当了老婆的女人还是不交男朋友最好”,“老婆当然也应该牺牲自己,为着他人”,“对于自己的老婆,他熟悉的方式也只有一种,那就是从小在家庭中看到的父亲对母亲奴役的权利及母亲对父亲服从的义务,长大了在部队里是‘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他认为妻子服从丈夫也是一种天职……”小说最后以丽萍哭闹着要离婚结束。
党史上的守纪律讲规矩
![党史上的守纪律讲规矩](https://img.taocdn.com/s3/m/ec39bc3e25c52cc58bd6be9e.png)
党史上的守纪律讲规矩作者:时伟来源:《群众》2019年第06期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
实践证明,严明党的纪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觉追求和重要建党原则,是我们党区别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党赢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重要政治法宝。
我们党90多年艰难曲折的奋斗,可以说正是靠着它走过来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坚持用严格的纪律立党。
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虽然只有15条,但其中有多条涉及党的纪律,如“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
但在加入我们队伍之前,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接收新党员的手续如下:被介绍人必须接受其所在地的委员会的考察,考察期限至少为两个月。
考察期满后,经大多数党员同意,始得成为党员,如该地区设有执行委员会,应经执行委员会批准”,“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
这些规定虽然比较简单,却为党组织的管理、监督、巩固和发展发挥了作用,也为党的纪律建设埋下了“种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史上的第一個党章,共六章,其中第四章“纪律”是专门为加强纪律建设而设立的,开启了党章中专门论述党的纪律的文本先河。
二大党章共有九条关于纪律的条文,其中前五条是有关组织纪律方面的,主要是强调中央的政治权威,核心是“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凡有关系全国之重大政治问题发生,中央执行委员会未发表意见时,区或地方执行委员会,均不得单独发表意见”。
后四条主要是针对党员个人的纪律要求,明确了六种必须开除党员党籍的情形。
党章关于纪律的规定,鲜明地体现出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所说的“凡一个革命的党,若是缺少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那就只有革命的愿望便不能够有力量去做革命的运动”这一重要思想,标志着党从成立伊始就建立在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的基础之上。
毛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毛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e3722876b4daa58da0114aaf.png)
(2)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中心开 始向农村转移
湘 赣 边 界 秋 收 起 义
1927年10月27日 工农革命军到达
井冈山
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1928—1935 )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奠基阶段——井冈山时期
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井冈山的斗争》
井冈山的斗争
毛泽东
(1)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
命的基本内容。
只有开展土地革命,消灭封建 土地所有制,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 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 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没有土地革命, 就不能发动农民,根据地就失去了 群众基础,因而也不可能得到巩固。 所以,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都离 不开土地革命。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 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 地建设和土地革命强有力 保证。
中国的红色政权 为什么能够存在
毛泽东
1928年10月 1928年11月
提出了 “工农武装 割据”的思想,初步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规 律
1930年1月,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文标志以乡村为中心、先在乡村建立和发展红色 政权,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的初步形成。
左图为井冈山斗争雕塑。
右图为井冈山茨坪。
第二,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 之经历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 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 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第五、党的领导的有力和政策的正确,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 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 依据及其内容
黄克功案:他之处死,是他自己的行为决定的
![黄克功案:他之处死,是他自己的行为决定的](https://img.taocdn.com/s3/m/42368544ad02de80d4d84095.png)
黄克功案:他之处死,是他自己的行为决定的毛泽东关于执行枪决黄克功的批复信件黄克功之死被誉为毛泽东“挥泪斩马谡”。
黄克功少年时代参加红军,跟随毛泽东经历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老井冈”中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将领。
1937年10月,26岁的红军时的旅长黄克功对陕北公学女学生刘茜逼婚未遂,开枪将她打死在延河边。
当时,有人提出国难当头,人才难得,可让他戴罪杀敌。
但经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审判,黄克功被处以死刑。
黄克功给党中央、中央军委写信,要求从轻处理,戴罪立功。
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毛泽东接信后给边区法院院长雷经天写信,支持法院判决,并要求在公审大会上,当着群众和黄克功的面公布这封信的内容。
全文是:雷经天同志:黄克功过去斗争是光荣的。
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是为之惋惜的。
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因此,中央与军委便不得不根据他的罪恶行为,根据党和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
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的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
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和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厉的纪律。
如此国家危急、革命紧张之时,黄克功卑鄙无耻残忍自私至如此程度,他之处死,是他自己的行为决定的。
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导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鉴。
在公审会上被宣判了死刑的黄克功心服口服。
临刑前,当黄克功听说中央已安排对他的家人进行安抚时,痛哭流涕:“我对不起党,对不起红军……我给党和红军的脸抹了黑……我死有余辜……来生之世,我一定要将功补过,重塑红军形象。
”“黄克功案”始末及其引发的思考孟红2015年03月11日07: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文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电影《黄克功案件》法庭宣判剧照温故知新。
黄克功案件
![黄克功案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5260380b4c2e3f57276359.png)
黄克功(1911年-1937年),江西南康人。
红军师团级干部。
1937年10月5日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由一个革命的功臣堕落为杀人犯。
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召开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决定将黄克功处以死刑。
1937年10月12日经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判决死刑立即执行。
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事件”。
1937年的延安,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黄克功桃色事件”。
毛泽东“挥泪斩马谡”,一个勇冠三军的红军将领被公审枪毙了。
1937年10月,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刘茜到抗大第十五队学习时,正好黄克功在第十五队任队长,遂与黄克功相识。
两人经过短期接触,感情尚好,经常通信往来,渐涉恋爱。
1937年9月,陕北公学成立,抗大第十五队全体人员拨归陕北公学,于是,刘茜也随队转入陕北公学学习。
但不久,黄克功被调回抗大任第六队队长,刘茜仍留在陕北公学。
以后两人接触少了,关系渐渐疏远。
黄克功见刘茜与其他男同学来往,心怀嫉妒,加之听了一些风言风语,就觉得刘茜在陕北公学另有所爱,对他不忠诚,就去信责备刘茜并要求立即结婚。
刘茜对黄克功的反复纠缠,渐生反感,屡次劝说、批评无效后表示拒绝结婚。
黄克功则认为“失恋是人生莫大的耻辱”。
黄克功和刘茜之间有过一段短暂的热恋,但随着两人交往的加深,他们对爱情及婚姻家庭认识的巨大差异很快就显现出来。
那时延安年轻人多,多数尚未结婚,据说男女的比例是五比一。
外来的青年都很崇拜长征干部,把他们看成传奇式的英雄,女青年找对象,有所谓“走长征路线”之说。
刘茜是个年轻美貌、能歌善舞的姑娘,黄克功则是个战功累累、身居高位的军人,在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上,两人多少都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观点。
相处久了,他们之间便在生活情趣、习惯爱好方面表现出许多不同,先是矛盾、纠葛和不协调,后来是乏味和苦恼,最后产生了难以弥合的裂缝。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刘茜还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少女,她渴望的爱情是浪漫的精神之恋。
揭秘:“延安第一美女”吴莉莉出走台湾之谜
![揭秘:“延安第一美女”吴莉莉出走台湾之谜](https://img.taocdn.com/s3/m/2ad7d92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d.png)
揭秘:“延安第一美女”吴莉莉出走台湾之谜揭秘:“延安第一美女”吴莉莉出走台湾之谜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随红军总部进驻延安。
同月,通过宋庆龄、斯诺的介绍,美国人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就以《法兰克福日报》记者的身份,到延安作为期七个多月的采访。
史沫特莱是继《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之后到延安采访的第二位外国记者。
羊皮大衣,貂皮帽子,高筒马靴,史沫特莱是一身时装出现在延安一片青灰色军装制服面前的。
与她形影不离的是一位年轻漂亮,长发披肩,举止优雅,大学毕业后写过诗,演过话剧的吴莉莉(又名吴光伟),时任史沫特莱的翻译兼秘书。
大学期间,吴莉莉认识了在北平大学读书的张砚田,两人感情迅速升温,于1934年3月1日结婚,当时吴莉莉23岁。
同年8月,张砚田留学日本帝国大学。
吴莉莉大学毕业后,曾在北平中华戏剧专科学校任教,同时兼做家教,每月收入60元,自己用20元,其余都寄给在日本读书的丈夫,帮助他完成学业。
不久,她也到了日本,对那里的国民教育水平有很深的印象。
三个月后,她回到国内,正逢国立南京戏剧学校招收首届学员。
1935年10月吴莉莉考入该校学习。
1936年初,学校排演果戈里的喜剧《巡视专员》(即《钦差大臣》),吴莉莉扮演市长夫人,很受欢迎。
演出后她却走了,学校挽留她,她以经济拮据而告辞。
吴莉莉自己解释离开南京的原因是:“我把演戏看成是大众教育的一种形式。
我在该校学习演技,但不久就发现训练很有限。
虽然这是一所新式学校,但它没有什么前途,只不过是给那些腐朽的官僚提供娱乐消遣罢了。
”吴莉莉1911年出生于河南,两岁时随父母迁居北京。
父亲当时是北京盐务局局长,吴莉莉是家中的第三个女儿,她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兄弟姐妹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她就读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北平的教会学校,在学校里,她表现出了很高的爱国热情。
1926年3月18日北平学生举行抗议段祺瑞政府的示威游行,在北平经世中学读书的吴莉莉和同学们冒雨等候在段祺瑞政府门前,得到的答复却是有的学生被警察打伤,还有一名学生被枪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色事件 1937年的延安,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黄克功桃色事件”。
毛泽东“挥泪斩马谡”,一个勇冠三军的红军将领被公审枪毙了。
编辑本段事件背景 1937年10月,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生了一起震惊陕甘宁边区、影响波及全中国的重大案件。
时任红军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队队长的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学员刘茜,由一个革命的功臣堕落为杀人犯。
此事发生后,在边区内外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在国统区,国民党的喉舌《中央日报》则将其作为“桃色事件”大肆渲染,攻击和污蔑边区政府“封建割据”、“无法无天”、“蹂躏人权”。
这些叫嚣,一时混淆了视听,引起了部分不明真相人士的猜疑和不满。
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边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召开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决定将黄克功处以死刑。
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事件”。
如今,7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一尘封的历史案件似乎已淡出人们的记忆,关于此案的判决书、毛泽东给雷经天的信以及刘茜的死亡验伤单早已在一些文献集、史志和当事人回忆录中公布,但更为详细的资料仍不为人所知。
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毛主席、边区高等法院关于黄克功因逼婚未遂、枪杀刘茜案的材料》(全宗15—543)中保存了关于这一案件的丰富史料。
除已公开面世的外,还有公诉书、公审记录、调查笔录、两人来往信件、黄克功的陈述书等重要史料。
情感纠纷黄克功,江西南康人,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入党。
参加过[url]井冈山[/url]斗争和两万五千里[url]长征[/url],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团政委。
在二渡赤水的娄山关战役中立大功。
[url]延安[/url]时期任[url]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url]第二期第15队队长、第三期第6队队长。
[1]。
但是,“他自恃年轻有为,立过战功,比较骄横”。
刘茜,原名董秋月,山西定襄人,在太原市友仁中学读书时,思想进步,是民族解放先锋队负责人。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她“愤暴日侵凌,感国难严重”,积极响应党的抗日号召,在党组织的护送下,冒险通过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到达延安。
她充满了抗日救国的热情,在从延安给哥哥的信中说:“我并未把自己估计多高,只不过尽力而已,吃苦受惊当然是有的,但为了国家又有什么可说。
”到延安后,刘茜先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十五队学习。
在抗大,她生气勃勃,努力学习和工作,几次要求上前线,被校领导誉为“年龄最小,表现最好”的学员。
刘茜照片刘茜到抗大第十五队学习时,正好黄克功在第十五队任队长,遂与黄克功相识。
两人经过短期接触,感情尚好,经常通信往来,渐涉恋爱。
1937年9月,陕北公学成立,抗大第十五队全体人员拨归陕北公学,于是,刘茜也随队转入陕北公学学习。
但不久,黄克功被调回抗大任第六队队长,刘茜仍留在陕北公学。
以后两人接触少了,关系渐渐疏远。
黄克功见刘茜与其他男同学来往,心怀嫉妒,加之听了一些风言风语,就觉得刘茜在陕北公学另有所爱,对他不忠诚,就去信责备刘茜并要求立即结婚。
刘茜对黄克功的反复纠缠,渐生反感,屡次劝说、批评无效后表示拒绝结婚。
黄克功则认为“失恋是人生莫大的耻辱”。
黄克功和刘茜之间有过一段短暂的热恋,但随着两人交往的加深,他们对爱情及婚姻家庭认识的巨大差异很快就显现出来。
那时延安年轻人多,多数尚未结婚,据说男女的比例是五比一。
外来的青年都很崇拜长征干部,把他们看成传奇式的英雄,女青年找对象,有所谓“走长征路线”之说。
刘茜是个年轻美貌、能歌善舞的姑娘,黄克功则是个战功累累、身居高位的军人,在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上,两人多少都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观点。
相处久了,他们之间便在生活情趣、习惯爱好方面表现出许多不同,先是矛盾、纠葛和不协调,后来是乏味和苦恼,最后产生了难以弥合的裂缝。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刘茜还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少女,她渴望的爱情是浪漫的精神之恋。
她在给黄克功的一封信中说道:“我希望这态度永远下去好了!将来的问题,将来再解决,你不要再急急地想结婚……”“我希望我的爱人变成精神上的爱我者。
”在另一封信中,刘茜强调了爱情的共同基础,她写道:“爱情不是建立在物质上的,而是意志认识的相同,你不应把物质来供我,这是我拒绝你送我钱和用品的原因,希望你不要那般的来了,你无形中做了降低朋友的行为。
”对于夫妻在婚姻中的地位,刘茜认为:“就是夫妻在合理的社会制度中,互相的也是各不依靠,而是帮助,你认清点!!”同学董铁凤转述刘茜对她说过的话,刘茜对黄克功不满意的地方是:“她觉得他只认识一天,便要求她结婚。
”此外,两人的观念差异还体现在交友问题上。
由于工作及性格的原因,刘茜与其他男性有较多的接触,这使黄克功心怀妒意,以致无端猜疑,认为她“随处滥找爱人”,而刘茜曾告诉黄克功:“我们像亲兄妹一般的过着生活来到延安,但我们是同学只[之]合,而没有和其中之一个产生什么爱的,我们一块游山玩水,一块打球,一块讨论,无形中失去了男女之界。
现在仍是那般的。
”在后来的调查中,两位调查者都认为刘茜与其他男同志仅有工作关系,与外面(白区)及其他人之间亦没有信件往来。
编辑本段案情概述 1937年,延安陕北公学不到20岁的女生刘茜一夜未归。
校方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四处寻找,在延河岸边的一块大石头旁边找到了她的尸体。
她身中两枪,已经死亡。
延安保卫处接到报案后,发了通报,很快就由下面反映上来两条重大线索。
一条是刘茜同宿舍的同学反映,出事前那天晚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大队长黄克功前去找她谈话,约她到延河岸边散步谈心。
因为刘茜原来就在黄克功任队长的抗大第四大队学习,两人关系过从甚密,后来成了恋人,关系也公开化,因此黄克功约她外出谈心也并不是第一次。
另一线索,就是黄克功的警卫员举报自己的首长形迹可疑。
他发现首长(黄克功)天刚亮就爬上抗大六大队所在地凤凰山上的一垛高墙向城外河边眺望,给他擦枪的时候,发现他的手枪有刚发射未久的痕迹,给他洗衣服的时候,发现衣服上有新鲜血迹。
警卫员感到事情重大,于是向保卫部作了汇报。
领导同志立即找黄克功谈话。
这时的黄克功已经恢复了理智,承认刘茜是自己所杀,并毫无保留地从头到尾坦白了自己的杀人罪行并提出接受依法判处。
经抗大副校长罗瑞卿同志向中央领导报告批准,高等军事法院便依法把故意杀人嫌疑人黄克功逮捕收监,准备依法审判。
此事一时间在延安轰动一时,国内外一些报刊把它当成是共产党的“桃色案件”,抢先发表。
黄克功编辑本段四方关注这种骇人听闻的案件,在当时的延安是绝无仅有的。
—时间,人们议论纷纷。
——黄克功自恃有功、无视法纪、杀人必须偿命。
老人们嘴里这样坚定地说,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
终于,黄克功案件交给了人民公审。
来自各学校、部队和机关的万余人按指定地点静静地坐着。
延河水轻缓地在流淌。
金铁群和吉汉杰是最后到会场的。
他俩都看见在不远的延河对岸,毛泽东和张闻天朝这里张望着。
直到审判大会快要开始时,毛泽东才背着双手,低着头走开……陕甘宁高等法院刑庭的法官、陪审员、起诉人、证人、辩护人和法警进入了会场。
刑庭审判长雷经天等人,各就各位。
宣布开庭后,起诉人与证人先向大会陈述了黄克功事件的全部细节。
随后,各单位代表发表了对这一事件的分析、要求,以及结论性的群众意见,然后等着法庭审判。
黄克功被带了上来。
当法官让他发表个人申诉时,他只坦白交代了他的犯罪经过,并作了扼要的检讨。
他唯一申诉的就是一句话:“她破坏婚约是污辱革命军人。
”声音不高,但整个会场却听得清清楚楚。
审判长特意问他:“在哪些战斗中受过伤、挂过彩?”人们从他敞开的衬衣里,看到他从臂部到腿部伤疤连着伤疤,犹如打结的老树皮。
他历数了许多战斗的地名。
最后,他用真诚的目光望着审判长,请求让他讲述最后一个愿望:“……死刑如果是必须执行的话,我希望我能死在与敌人作战的战场上,如果允许,给我一挺机关枪,由执法队督阵,我要死在同敌人的拼杀中。
如果不合刑律,那就算了。
”黄克功的声音越来越低,但那低沉的声音充满感染力。
人们沉浸在这一段真挚的话语里,默不作声。
休庭片刻后重新开庭,审判长庄严地、一字一顿地宣布了判处黄克功死刑、并立即执行的判决时,黄克功就像等待出征的时刻到了,他拉了拉衬衣角,平静地将会场看了一眼,然后像想起了什么似的,举起一只胳膊高喊:“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左边的那位法警下意识地拉下了他的胳膊。
他低声说:“为什么不让喊口号呢?”随后,他再次向天空望了一眼,便跟着行刑队,穿过坐在东北侧的人群,向刑场走去。
编辑本段主席来信就在黄克功走到会场边时,只见一匹快马在会场外停下,一位工作人员翻身下马,径直向雷经天走去。
雷经天起来接过那位工作人员送上来的一件东西。
主席台上先传出声音:“信,毛主席的信。
”那声音很小。
很快,“毛主席的信”像风一般传遍会场。
黄克功在会场边也听到了。
他自己停住了脚步,他比任何人都关心这封信。
原来,他在审判前,专门给毛泽东写了—封信,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请毛主席定夺。
大会主持人招手让黄克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因为信中建议要当着黄克功本人的面,向公审大会宣读——雷经天同志:你及黄克功的信均收阅。
黄克功过去的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
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赦免他,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
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
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
当此国家危急革命紧张之时,黄克功卑鄙无耻残忍自私至如此程度,他之处死,是他自己的行为决定的。
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鉴。
请你在公审会上,当着黄克功及到会群众,除宣布法庭判决外,并宣布我这封信。
对刘茜同志之家属,应给以安慰与体恤。
毛泽东 1937年10月10日编辑本段事件结局随着雷经天的声音停止,大家再将目光转向黄克功时,他才如梦一般醒来,高高地扬起头,然后又高呼那三句口号。
这—次法警没有阻拦他。
他连呼了三遍,呼罢,跟着行刑队重新走出会场。
1937年,在延安抗大,黄克功被处以死刑,枪毙了。
原因就是他杀害了陕北公学的一个女学员,叫刘茜。
刘茜是他的恋人,后来很多人把这件事情说成是一个“桃色事件”,以为是黄克功要强暴刘茜,刘茜不从,黄开枪把她打死了。
因此,毛泽东主席亲自下令,处决了黄克功。
作为当时负责抗大保卫工作的学员,我经办了整个案子,真实的情况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点击看大图主人公黄克功(电影剧照)在抗大,黄克功曾经和我是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