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分析及备考策略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在高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不仅考查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检验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
掌握一定的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准确地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目,从而在高考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一、整体把握文章在阅读一篇现代文时,首先要有整体把握的意识。
不要急于逐字逐句地精读,而是先快速浏览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段落的首句和尾句等关键部分,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题。
比如,如果文章是议论文,要迅速找出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如果是记叙文,要明确记叙的要素、线索和主旨;如果是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顺序。
同时,注意文章的体裁特点。
不同体裁的文章,在写作目的、结构和语言风格上都有所不同。
例如,议论文强调逻辑推理和论证的严密性,记叙文注重情节的生动和情感的表达,说明文则追求科学准确和清晰明了。
二、仔细研读题目在对文章有了初步了解后,再认真阅读题目。
要理解题目的要求,明确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比如“正确”“不正确”“主要”“次要”“概括”“分析”等,这些词往往决定了答题的方向和重点。
还要留意题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些题目可能存在递进、并列或者对比的关系,通过分析这些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答题的思路。
三、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接下来,带着题目中的问题再次阅读文章。
这一次阅读要更加细致深入,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
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好标记和批注。
对于与题目相关的重要信息,如关键语句、段落、数据等,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个记号,以便后续答题时能够快速找到。
同时,要善于捕捉文章中的隐含信息。
有些答案可能不是直接在文中表述出来的,而是需要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和推理才能得出。
四、筛选和整合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对在文章中找到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
筛选信息时,要去除那些与题目无关或者干扰性的内容,只保留有用的部分。
整合信息则需要将分散在文章不同位置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其条理清晰、逻辑连贯。
202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评析解读及复习备考策略
202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评析解读及复习备考策略摘要: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察,已逐步由以往的考察技巧向“因文命题”、“指导教学”方向转化,使得以往的注重题型归纳、强化模板思路及单篇小说解析式阅读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在文学类文本教学及高考复习备考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三者之间的理念内涵关系,以任务群为抓手,以培养文本阅读的鉴赏者、创作者为目标,不断改进并完善自己的教学及备考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变化,教学策略近年来,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丢分率提升及备考低效率化现象逐年凸显,刷题、多轮复习、题型归纳等常规复习手段的有效性迎来最大质疑,教与学双方陷入困境。
笔者借助问卷调查、访谈、试卷分析直面学生学习及备考的困境,以听评课、观摩为调研手段,归纳反思现行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及教材中任务群的落实与教学现状,寻找小说类文本阅读的突破口。
本文从近年来高考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题型变化情况、大单元背景下小说类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及小说类高考备考策略三方面进行阐述及探索,请方家斧正。
一、从“能力考察”向“教学指导”转化的设题变化1.小说考察不离“立德树人”从2023年全国高考卷文学类文本的试题进行梳理来看,文本主题紧扣“立德树人”的内核:皆节选国内优秀文学作品,而有意识的摒弃了国外的作品,有文化自信和阅读指引回归的倾向和需求;截取人物的生活片段,捕捉人物形象特征及人性的光辉;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厚植家国情怀;聚焦民生热点,弘扬真善美,探索人文关怀;注重文章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体现高考的育人功能。
例如2023新高考语文1卷陈村的《给儿子》以情真意切的语言呼喊孩子走向乡村、走向生活,感受乡村的风俗美、纯情美、感受历史、感受成长;2023全国甲卷《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感受机械的创造的力量及工人的能力;2023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农民对土地的坚守与热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
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 论述类文本阅读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阔学术前景。
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2.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思考。
3.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考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是工人的辛勤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单文本)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文中周尧卿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事母至孝、周济亲族、为官爱民。
第11题B选项将文中“何怨”与教材中李白《行路难》“今安在”的结构进行比较。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试题不要求考生具备系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只需要熟悉课文中同类句子即可。
2. 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用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是一首典型的“言情”之作,面对未来与友人的离别,词人愈加珍视与朋友的相聚时光,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两人间深厚的情谊。
词中有被后人赞为“绝妙”的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第15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两句的“妙处”,引导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
3. 名篇名句默写(1)《行路难》(2)《邹忌讽齐王纳谏》(3)以花喻雪或以雪喻花三、语言文字运用材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思考。
高考语文复习解密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1.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 世界、性情特征。
2.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
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 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
明事件产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 现人物。
4. 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情,反应人物心 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 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2006年湖北卷第 19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 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析: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大孔雀、母鸡、 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 部特征简笔勾画,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 神的表现,这叫 白描(或细节描写 )。还有写羊儿 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 羊儿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把羊、 狗、鸡等都人格化了,这属于拟人化的描写。细节 描写和拟人手法 的特点就是给人以 亲切温馨 的感受, 充满着浑厚动人的生活力息 ,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 泼的乐趣。
在山阴道上
方令孺 撩起窗幕,看初升的红日,可把它五彩的光华撒在湖上 了么 ? 可是,湖水呈现着一片冷清清的铅色,天空也云气沉 沉。难道今天的旅行又要被风雨来阻挡么 ?
好久以来 故乡 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这些美好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 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 小河边 ……在那浓雾充满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 始磨砺他的剑锋,毕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 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1)要显:不能含蓄、笼统
(2)要简:不要罗嗦、繁琐;要概括、简洁 (3)要通:不要有语病
题型02 现代文阅读I主观试题(二)(答题模板)-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题型02 现代文阅读I主观试题(二)◎试题考查要求:1.考查要求(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是指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特点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它既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又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对人的现实生活的关注等。
(2)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依据文本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来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探究式解读。
(3)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及自己见解的提出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2.命题特点(1)开放性,往往针对文本内容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不设唯一性答案,鼓励考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探索和思辨的精神。
(2)综合性,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调动生活经验和各种理论知识进行探索。
(3)拓展性,问题的探索不仅仅限于文本内容,常常要求考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命题角度(1)文本研讨类。
这类试题研讨的话题答案指向比较明确,考生可以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提炼相关要点作答。
(2)个性解读类。
这种题型命题人往往要求考生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见解。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个性化解读,其实也不允许考生脱离文本海阔天空、信马由缰地随意发挥,要与文本不即不离。
(3)知识积淀类。
此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由阅读材料导出,讨论对象比较确定,但前提是要求考生具备相应的语文基础知识,答案组织得好不好往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
(4)联系现实类。
这种题型命题人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结合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价值观等进行探究。
式阅读文本,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认知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其对象主要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
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性阅读能力的要求有:在熟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的基础上,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评估作者的写作意图、读者意识和信息来源,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发展新的观点,或呈现更客观的事实;能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多个文本在内容、材料、观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对有关问题形成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提出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等。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试卷分析(含新课标及备考建议)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试卷分析考查内容1、现代文阅读:主要是考查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
2、古诗文阅读:对文言文断句、选文理解、翻译的考查,以及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的考查;填写名句。
3、语言文字运用:关于补写句子、句子表达效果之简明、句子的用法和作用等题型,注重对语言的简明准确等方面能力的考查4、考查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以“一花独放不是春”为主题。
二、试卷详析(一)着眼全局、立足大局,在语文情境中培根铸魂语言文字运用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是在语文情境中体现出来的。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统筹设计,精心选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1.凝心聚力,高擎思想大旗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悟真理力量,掌握思想方法。
全国乙卷写作试题和新课标II卷现代文阅读I的材料摘自习近平总书记讲话。
从全国乙卷写作试题(“一花独放不是春”)可以看出:原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两则材料分别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和201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虽然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问题,但揭示的道理是普遍的。
材料一可以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于人与人的相处。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现代文阅读九大题型分析
新高考改革后,高中语文的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进行了整合,变成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主观题难度加大。
新题型缺乏趣味性,同学们阅读答题时难免会走神,再看参考答案,多半一头雾水。
为什么我的答案和参考答案不一样?我该怎么学?非连文本主观题到底都会考哪些?整理近百篇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后,老师梳理出非连主观题的九大题型。
认真做好笔记,同学们的做题效率、正确率就能大大提高。
1下定义常见问法: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儿童剧下一个定义。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答题思路:1、先找属概念,也就是题目中所给定概念的上一级概念,来作为锚定点。
2、分清种差,筛选归纳。
种差,是指这一种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突出特征。
我们既要筛选语段中的关键信息,整理种差,又要归纳相同信息,删除重复信息。
3、注意多项定语排列顺序,确定语句组织合理有序。
注意:下定义的句子一般是一个肯定语意的单句,不能带有任何修辞手法。
2论证思路常见问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中医药走进中小学”逐步展开论述的。
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及其效果。
答题思路:3论证手法常见问法: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请分析材料二如何对材料一的“中医伪科学论”进行批驳的。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物的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引用论证: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4论证特点常见问法:材料一是怎样体现论证的严密性的?结合文本,从论据使用和语言表达角度加以分析。
材料一中说“两地铜牌饰的发现,又为研究这两个重要考古文化和两大民族集团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具体的佐证”,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论证这一观点的?请简要概括。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备考策略
高。0 年课 改省区卷 还考探究 能力 7 题 。因此 , 这两种层级能力的训练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 6
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体分 解为 部分 ,或将 事物 的个别 特 须强化。 征 、个别方面分解出来 的过程 。当我 要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 、 评价 们根 据需要 筛选 出相关 的语 言信 息 能力 ,首先应 了解各类文学体裁 的特 时 ,分析便 已开始,许多所筛选出的 点 ,因各 自的特点不同 ,阅读理解也 信息只有经过我们合理分解 ,才能与 各有侧重。小说 阅读就是要把握小说 需要解决 的问题联系起来 。 的三要素 ( 、情节 、人物) 以及 环境 综合 :即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部 他们之 间的关系 ,明确小说 的主题 , 分之间各个部分、个别特征 、各个方 体会小说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阅读则 面结 合起来 思考 的过 程 。信 息 的整 需揣摩作者通过 怎样的表达技巧 , 传 合, 文章中心意思、作者观点和态度 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等。 的把握等都需要综合能力 。综合需 要 探 究能 力 的考测 包括 三个 考查 分析为基础 ,分析透彻到位 了, 合 点 :一是从 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 综 才能水到渠成 ,在综合思考上之所以 品丰富的意蕴 ;二是探讨作品中蕴涵 出问题 ,往往是分析存在不细致造成 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三是对作品 的。 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在 分析 、 综合是人们认识事物 、 解 训练学生解答探究能力中 , 要让学生 决问题 的最基本的方法 ,考生做语文 明确不同角度和层面的发掘必须要依 试卷 中多数 题 目 ( 个别 识记 题 目除 托文本 ,注重点面结合。强调发掘其 外)都要使用分析、综合的方法。一 中的时代 特征和反映 出的人 生价值 。 般地说 ,现代文阅读题 目中 ,对词语 能够通过研究文本的疑难 问题 ,根据 句子的理解 , 文章结构 、思路的认 对 自己的现实积累提 出见解 。 识 ,信息的筛选 ,多用 分析的方法 ; 同时 ,在平常的语 文教学与复习 而对信息的提取 ,对 文章中心思想 , 过程 中, 要让学生明确评价标 准。例 作者在文 中的观点 、态度的把握和 根 如 ,不同的鉴赏内容 , 其评价标准不 据文章 内容进行推断想象 , 则需综合 同,如选材 、组材是否典 型,文章结 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 构 是否 完整 ,过渡是否 自然 、恰切 , 需要特别指 出的是 ,高考现文阅 前后照应是 否合理 ;表现手法是否有 读试题 中 ,随鉴赏评价 内容的加强 , 利 于表现 主题 ;语言表达是 否准确 、 有时 “ 分析 、综合 ”不单 是 “ 手段” 连贯 、得体 、是否简练 、生动 、丰富 “ 方法” ,而是作为 “ 目的”出现在考 多彩等。 圆 题 中。如20年福建高考题 , 1题 05 第 6 要求从 “ 从取材 和语言两方面 , 对本 周堵红 .教 师.现居 海南三 亚。
题型03现代文阅读I客观试题(答题模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题型03 现代文阅读I客观试题一、新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选文特点在新高考中,对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中,将论述类文本与其他实用性文本合并,这样组合有三大理由:(1)文本共性:①高考选文都具有思想性、人文性,文化内涵深厚,紧扣时代脉搏。
②两类文本的内容专业性都比较强。
③两类文本语言严密,逻辑性、理论性都比较强,文本篇幅虽小,但包含的信息量不少。
(2)命题共性:两类文本的题目都侧重考查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即信息检索、概括表达的能力。
①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第1、3题和实用性文本的两道选择题均是理解分析文章内容题,考查信息的概括分析能力,其设误方式相通。
②论述类文本第2题的命题角度虽然着眼于文本的论证分析,但其实质依然是对论点、论据、论证等文体要素信息的概括分析。
③实用性文本的主观题依然是有明确信息指向的内容归纳概括,与论述类题目只是题型的区别。
(3)读文和解题共性:①读文上:时间上求快,都定位于速读文本。
既要厘清段落的内部层次(写了什么);还要厘清篇章层次(怎么写的)。
②解题上:掌握通法——比对法。
依据命题人命制题目的共性手段,解答选择题仍要遵循“题文比对”这一基本通法。
③读文和解题上:均对准确定位信息区间有较高要求,凸显信息检索能力。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读文要求论述类文本与其他实用性文本都侧重以速读为基础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因此,读文要遵循“泛读十精读”的原则。
①养成一种习惯:检索有用信息。
检索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阅读这两类文本的核心任务,读文时要善于锁定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不要在细枝末节上纠缠。
②具备两种心态:一是专注,聚精会神地进入阅读状态和信息搜索状态;二是仔细,题目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选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考查点,这就要求我们读文必须认真、仔细。
③明确三个步骤:第一步,圈点勾画,筛选信息;第二步,检索主干,明确思路;第三步,归纳整合,图示全文。
答题知识概述1.论述类文本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卷现代文阅读一试题分析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卷现代文阅读一试题分析【试题分析】今年新课标II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的材料围绕“探月”主题展开。
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选取了三则材料:材料一摘编自科普绘图作品《登月》,介绍了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材料二摘译自英国知名科普网站2015年9月22日的新闻通讯稿《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登上月球背面》,以纪实性语言传递了中国登上月球背面的计划、“玉兔一号”探测取得的全新成果以及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等信息;材料三摘编自院士吴伟仁为《月背征途:中国探月国家队记录人类首次登陆月背全过程》一书所作的推荐序言,以平实而饱含深情的话语介绍了嫦娥四号在探月史上取得的里程碑式成就。
三则材料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不仅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更体现出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总书记号召下“努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卓越实践成就。
三篇文章在能力素养的考查上,既注重考查学生信息获取、筛选、理解和推断的能力,同时又注重考查学生选用文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的现代文阅读设题上还是采用“3+2”的模式,但是在内容考查形式上也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稳中有变,变中有新。
变化一,在文体的选择上,由原来的议论文变成了科普类的说明文;变化二,选择题第一题考查的是“火箭与飞行器对接过程的看图排序题”,这道题既是对文本内容的考查,更是对学生知识面广度的考查,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科普常识,通过这道题我们能够看出国家鼓励青少年立鸿鹄志,练真本事,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知识基础,提高思维品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两道主观题考查更多的是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第5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在中国航天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考查学生从不同材料中筛选信息并进行综合处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报国热情,鼓励他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本次新课标II卷现代文充分体现了高考试题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选题内容,选择体现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文本作为阅读材料,引导青少年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发展、把自己的前途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对于2024年高考语文的备考,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词语、名篇名句等。
在一轮复习中,要重视这些基础知识的夯实,多背诵、多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2. 建立知识体系:语文知识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对于备考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梳理知识网络、构建思维导图等方式,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记忆和应用。
3. 关注时事热点:语文考试中常涉及对时事热点的考察,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关注时事热点,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现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阅读和写作是语文考试中的重中之重,需要在备考中加以重视。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时评文章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模拟考试等方式提高写作水平。
5. 做好笔记和总结:在备考过程中,要做好笔记和总结,记录重点知识、心得体会和解题技巧等。
这有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为后续复习提供宝贵的资料。
6. 模拟考试和真题练习:模拟考试和真题练习是备考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模拟考试了解自己的备考情况和提高答题技巧,同时也可以通过真题练习熟悉考试形式和命题规律。
7. 调整心态和作息:备考期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作息习惯,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积极面对,保持乐观的心态。
以上备考策略仅供参考,建议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备考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 历史
3道单 选题 ,9分
②下列理解和分 析,不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
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
历史》
③根据原文内容, 意思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命题分析
1.近三年侧重考查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等考点,2017 年、2018年三套全国卷均体现了对2017年《考试大纲》 新增考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整体 上考查考生对论述类文本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考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选材上以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为主,其中 政论文大多是针对当下社会的主要问题的思考。 3.单项选择题仍为重要的考查形式。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曾就高考语文 改革的方向进行了一次讲话-——
“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
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 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 阅读题量也增加了,2017年的题量,不是题目 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 增加了5%~8%。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 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语文高考最后 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立足高考,夯基提能
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分三步走:
➢ 第一步是2014年,启动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 第二步是2017年,全面推进改革并形成阶段性成果; ➢ 第三步是2020年,高考命题科学化水平整体提升……整
个考试更具科学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2017姜钢《扎实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助力提高教育质量》
现代文阅读 考情精解读
一、考纲原文 二、2016-2018年全国卷现代文阅读 试题分析 三、高三现代文阅读备考策略
2016-1018年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
考纲原文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 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 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筛选并整合
3道单 ②下列理解和分 文中的信息;
史学 选题 析,不符合原文意 ·归纳内容要
,9分 思的一项是
点,概括中心
③根据原文内容, 意思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命题规律
年份/卷 别
选篇出处
题 材
题型 分值
设问方式
考查内容
①下列关于原文
内容的表述,不正
确的一项是 ·筛选并整合
2016全国 Ⅱ
格壬非的《歌塞声》 文学
·筛选并整 合文中的信 息; ·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 方法; ·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 意思
命题规律
年份/卷 别
选篇出处
题 材
题型 和分 值
设问方式
考查内容
万明《明
2017全国 代青花瓷
Ⅱ
崛起的轨
迹》
历文史化、3选,9道分题单
①下列关于原文 内容的理解和分 析,正确的一项是 ②下列对原文论 证的相关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③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项是
③根据原文内 容,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一项是
考查内容
·筛选并整合 文中的信息; ·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 法; ·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 意思
命题规律
年份/卷 别
选篇出处
题 材
题型 分值
设问方式
考查内容
朱凤瀚
2016全国 Ⅰ
《近百年 来的殷墟 甲骨文研
究》
①下列关于原文
内容的表述,不正
确的一项是
命题规律
年份/卷 别
选篇出处
题 材
题型 分值
设问方式
2018全 国Ⅱ
袁梦倩《 “被遗忘 权”之争 :大数据 时代的数 字化记忆 与隐私边 界》)
人 3道 文、 单选 环 题,9 境分
①下列关于原 文内容的理解 和分析,正确的 一项是 ②下列对原文 论证的相关分 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③根据原文内 容,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一项是
考查内容
·筛选并整合 文中的信息; ·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 方法; ·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 意思
命题规律
年份/卷 别
选篇出处
题 材
题型 分值
设问方式
考查内容
2018全 国Ⅲ
陈忠《城 市社会:文 明多样性 与命运共 同体
人 3道 文、 单选 环 题,9 境分
①下列关于原 文内容的理解 和分析,正确的 一项是 ②下列对原文 论证的相关分 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③根据原文内 容,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一项是
3道单 选题 ,9分
②下列理解和分 文中的信息;
析,不符合原文意 ·归纳内容要
思的一项是
点,概括中心
③根据原文内容, 意思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命题规律
年份/卷 选篇出
别
处
题材
题型 分值
设问方式
考查内容
①下列关于原文
内容的表述,不正
周振鹤
确的一项是
·筛选并整合
2016全国 Ⅲ
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 法; ·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 意思
命题规律
年份/卷 别
选篇出处
题材
题型 分值
设问方式
①下列关于原
2017全国 Ⅲ
陆邵明 《留住乡 愁》
文内容的理解
和分析,正确的
一项是
文化、 社会
3道单 选题,9 分
②下列对原文 论证的相关分 析,不正确的一
·筛选并整合 文中的信息; ·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 方法; ·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 意思
命题规律
年份/卷 别
选篇出处
题 材
题型 分值
设问方式
考查内容
2017全 国Ⅰ
曹明德 《中国参 与国际气 人 3道 候治理的 文、 单选 法律立场 环 题,9 和策略:以 境 分 气候正义 为视角》
①下列关于原 文内容的理解 和分析,正确的 一项是 ②下列对原文 论证的相关分 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③根据原文内 容,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一项是
命题规律
年份/ 卷别
选篇出处
题 材
题型 分值
设问方式
考查内容
2018全 国Ⅰ
杨国荣《 历史视域 中的诸子 学》
人 3道 文、 单选 环 题,9 境分
①下列关于原 文内容的理解 和分析,正确的 一项是 ②下列对原文 论证的相关分 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③根据原文内 容,下列说法正 确的一项是
·筛选并整合 文中的信息; ·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 方法; ·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 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