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的演变1地球的起源与演化1中国古代宇宙观盘古

合集下载

简述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简述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简述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地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46亿年前,当时它只是一个尘埃和气体云的形态,这个云团因为引力而开始收缩,在这个过程中,云体逐渐变得更加致密,并形成了一个旋转的盘状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盘状结构变得越来越热,其中心的温度甚至高达数千万度,这导致了核聚变反应的发生,从而形成了太阳。

在盘状结构中,一些小的颗粒互相碰撞和黏合,逐渐形成了行星体,其中包括地球。

地球的演化经历了数十亿年的时间,这期间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件。

最初地球表面是熔岩,后来陆地和海洋陆续形成。

海洋中的生命逐渐演化并繁衍生息,陆地上也逐渐出现了不同的生物群落。

地球的大气层也经历了很多变化,最初气氛主要由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氨组成。

但随着生命的演化和化学反应的发生,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增加,这也为生命的进一步演化提供了重要条件。

总之,地球的起源和演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因素和作用。

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家园。

- 1 -。

元古宙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史

元古宙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史

元古宙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史1. 元古宙概述元古宙,这个名字听上去有点深奥,不过别担心,咱们慢慢聊。

这一时期大约发生在 25 亿到 54 亿年前,地球刚刚从大爆炸后不久开始稳定下来。

其实,元古宙就是地球历史中的一个“过渡期”,就像一场漫长的修整,为地球后来的繁荣铺平道路。

2. 元古宙的环境2.1 地球的形成在元古宙初期,地球还是个“年轻小伙子”,环境可是蛮恶劣的。

刚刚形成的地球,地壳还不稳定,常常会有火山喷发,甚至有些地方根本没有固态的地壳,都是熔岩和火山灰。

可以想象,那时候的地球简直像是个大烤炉。

2.2 大气的变化不过,事情慢慢开始有了变化。

最初,地球的大气层里几乎没有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氮气和一些其他气体构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上的微生物开始逐渐改变这种状况。

一些古老的细菌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你可以想象,这就像是一场大规模的“氧气革命”,为后来生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元古宙的生命演化3.1 早期生命的诞生在这段时间里,生命也开始在地球上“慢慢露出头角”。

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微小的单细胞生物。

它们的出现就像是生命的“萌芽”,虽然当时它们非常简单,但却是地球上生命的第一个开端。

这些微生物在最初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着,不断演化、进化,为后来的复杂生命形式打下了基础。

3.2 生命的多样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古宙的生命逐渐变得更加复杂。

一些多细胞生物开始出现,这些生物不仅仅是单个细胞的“聚会”,而是形成了初步的组织和器官。

虽然这些生物还远没有发展到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植物和动物,但它们的出现标志着生命的多样性开始“开花结果”。

可以说,元古宙就像是生命演化的“育苗阶段”,孕育了未来所有生命形式的雏形。

4. 结束与过渡元古宙结束后,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寒武纪。

在这一时期,生命的爆发式增长将地球变成了一个繁忙的生命乐园。

不过,元古宙的“幕后故事”永远不会被忘记。

它是地球生命的起点,是那个“青涩年代”的见证。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是一项备受关注的科学研究。

地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时期。

而地球的演化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涉及到地球的物质组成、大气层、水体、生命的出现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的角度,介绍地球是如何形成并发展至今的。

地球的起源始于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根据普遍的理论,太阳系形成于一个巨大的分子云坍缩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分子云内的物质开始向中心聚集形成了太阳,而围绕太阳的剩余物质则形成了行星。

地球形成于这个过程中,最初是一个由尘埃、气体和岩石组成的原始团块,称为原行星团。

原行星团逐渐通过重力聚集,形成了地球的雏形。

地球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表面炙热,并且没有氧气和水。

通过凝结,地球逐渐形成了固体的岩石地壳和金属的地核。

同时,地球逐渐吸积了大量的气体,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知的大气层。

与此同时,地球的内部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包括地壳板块的演变、构造运动等。

地球上的水体是地球演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科学家普遍认同的理论是,地球上的水体是由陨石带来的。

陨石的撞击给地球带来了大量的水,而这些水逐渐积聚形成了海洋。

海洋中的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与生态环境。

此外,地球上的冰川和河流也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水体变化的产物。

地球上的生命的起源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科学家们认为,生命可能起源于地球的海洋中,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

通过长时间的进化,地球上出现了更多更复杂的生命形式,包括多细胞生物和各种种类的植物、动物。

这些生命形式的出现和演化,不仅改变了地球的生态系统,也推动了地球的演化过程。

总结一下,地球的起源与演化是一个复杂而持久的过程。

从分子云坍缩到太阳系形成,再到地球的初步成长,地球的形成阶段是漫长而艰苦的。

而地球的演化阶段,则涉及到地球内部的变化、大气层的形成、水体的积聚,以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等多个方面。

地球环境的演变1地球的起源与演化1中国古代宇宙观盘古

地球环境的演变1地球的起源与演化1中国古代宇宙观盘古

第一章地球環境的演變1-1地球的起源與演化1中國古代宇宙觀盤古開天地歷代對宇宙的論說中,較著名的為蓋天說、渾天說,這些說法在戰國時代已有,漢代又再度興起討論。

蓋天說:天圓地方;天如車蓋(半球形)、地如棋盤(正方形)。

渾天說:天是圓球狀;漢代張衡比喻天地像雞蛋,天是蛋殼、地是蛋黃,並製作了渾儀。

2西方宇宙論A.西元前340年亞里斯多德認為宇宙是球狀,以地球為中心。

B.西元一世紀托勒密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提出地心說。

C.西元1543年哥白尼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提出日心說。

D.西元1609年伽利略以望遠鏡觀察,支持哥白尼的理論。

E.西元1687年牛頓提出萬有引力,解釋宇宙中各星體彼此間的運動關係。

F.西元1929年哈伯提出星系奔離、宇宙膨脹的動態系統。

G.西元1948年核子物理學家加莫夫提出大霹靂學說。

3在地表可以找到地球起源的線索嗎?可能相當困難;因為地表的風化作用、侵蝕作用及地殼變動常常把這些線索都清除了。

想探討地球的形成,就必須從太陽系天體中去找尋線索。

4太陽系考古(或尋找地球的起源)應從哪裡著手?A.形成後即不再演化的小行星和彗星。

B.隕石,因其可代表類地行星的整體成分。

C.行星的密度,因其可探討行星的化學成分。

5太陽系的形成目前最被接受的太陽系形成理論為太陽星雲學說。

A:星雲因重力作用而開始塌縮,星雲由氣體、塵埃和金屬組成。

B:星雲收縮成旋轉圓盤,原始太陽形成,引發氫核融合反應。

C:圓盤上產生由岩石和金屬的固體微粒所形成的微行星,氣態元素被太陽風吹向太陽系邊緣。

D:重複碰撞使微粒逐漸變大,碰撞和結合增大的現象稱為吸積過程。

E:經過數百萬年後,大行星形成;形成順序是微行星→原形星→大行星。

6固體地球的演化原始地球在不斷碰撞集結過程中形成了,剛形成的地球溫度很高。

A.熱的主要來源有三(1)小行星撞擊時產生的熱能。

(2)外層質量增加使地球內層壓縮產生的熱。

(3)地球內部放射性同位素衰變產生的熱。

中国神话宇宙,世界观第三集,地球的演化史 文字版

中国神话宇宙,世界观第三集,地球的演化史 文字版

中国神话宇宙,世界观第三集,地球的演化史文字版在久远的古代,中国神话宇宙诞生了。

此时,地球还是一片混沌的荒凉之地。

最初的时候,大地被厚厚的暗雾所覆盖。

天地间只有盘古,他身躯高大威猛,手持巨斧,用力一斧破开了这片混沌。

随着巨斧的劈砍,混沌中的气息分化为两种形态:上升的为轻气,下沉的为重气。

轻气聚集成天,重气聚集成地。

天与地分别形成,宇宙开始悄然展开。

天空中的星辰渐渐亮起,银河流转间形成了帝皇宫殿。

唐太宗在帝皇宫殿里统治着宇宙,赐予人间朝阳之力。

他的众多神仙和神灵掌管着天地万物,维持宇宙的运行。

而在地球上,大地开始分化。

高山峻岭、广袤平原、茂密森林和广阔海洋纷纷出现。

动植物开始诞生,丰富了地球的生命。

人类的历史也开始在地球的洪荒中崛起。

中国的神话中,女娲补天的故事被广为传颂。

她用神力创造了人类,并赋予了人们智慧和生存的能力。

人类在地球上不断繁衍生息,创造了繁文缛节的文明。

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帝国和繁荣的王朝,留下了传世经典和壮丽建筑。

然而,地球也经历了剧变和灾难。

洪水、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时常降临,带给人们巨大的挑战和痛苦。

但是,中国神话中的众多神仙和神灵都以他们的神力和智慧守护着地球和人类。

他们用神通广大的能力调和了天地、山川和水土,保护了人们免受天灾的侵袭。

地球逐渐演化,物种繁衍,人类文明迅速发展。

人们修炼修道,追求与神灵亲近,并从中获得启示和智慧。

中国神话宇宙的地球演化史,不仅是一部自然的历史,更是人类与神灵交融的故事。

这片神奇的土地见证了古老的智慧与信仰,为世界上独特多彩的文化提供了源头与灵感。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课件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课件
地质年代的测定
地质事件是指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如火山喷发、地震、板块运动等。
地质事件的定义
地质事件的影响
地质事件的记录
地质事件对地球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时甚至导致了物种的灭绝和新生。
地质事件被记录在地层、岩石和古生物化石中,为研究地球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03
02
01
02
CHAPTER
地球的地质历史
地质年代是用来描述地球形成和演化历史的时间单位,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地质年代的划分
每个地质年代都有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生物群落,反映了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的历史。
地质年代的特点
通过研究地层、古生物化石、同位素年龄等手段,可以测定和划分地质年代。
陨石撞击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3
CHAPTER
地球的生命起源与演化
生命起源的探索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化石记录、生物分子结构以及地球化学特征,不断探索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的条件
生命的起源需要适宜的气候、水和有机物质等条件,这些条件在地球早期的环境中可能已经具备。
生命起源的证据
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关于生命起源的证据,如最早的化石记录、氨基酸等有机物质的合成等,这些证据表明地球上的生命可能起源于约40亿年前。
03
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环境污染等,这些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04
CHAPTER
地球的环境变化
总结词
气候变化是地球环境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它包括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
详细描述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严重后果。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一)只要打开任何一本世界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地球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海洋和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炎热多雨的赤道森林和飞砂走石的戈壁沙漠,河网交错的千里沃野和千里冰封的冻土苔原等。

同时,我们还知道地球上存在着能适应各种自然地理环境的千差万别的动、植物群落。

现代地球上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生物群落难道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吗?不是。

根据地质学的研究,可以证明在过去的“地质时代”中,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生物群落与现在完全不同。

并且证明现在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生物群落是地球上的无机界和有机界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是在最近的地质时代中才最后形成的。

只不过地球的发展演变速度很慢,不象社会现象那样迅速明显和令人注意罢了。

一般认为,地球自形成以来,已经有四十五亿年左右的年龄。

但有较完整的地质历史记录的年龄仅有二十七亿年。

在这以前的情况,目前还只能看作是地球的史前阶段。

地质学中在研究地球的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朝代的方法,把全部地球历史分为五个“代”(从老到新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有的代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纪”(如古生代从老到新可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迭纪。

中生代可分为:三迭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新生代则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

应当说明,各个代、纪的时间长短是不一样的,一般是越老的代、纪时间越长,越新的时间越短。

(二)太古代和元古代是地球历史上已知的最古老的发展阶段。

太古代长达九亿年,元古代长达十二亿年,两者合计为二十一亿年,占已知地球历史的四分之三以上。

但由于时代上距离现在过于遥远,人们对地质研究的程度很不够,所以,我们对这两个阶段中地球历史的了解仍然是相当贫乏的,只能对当时的一般情况作轮廓性的说明。

可以肯定地说,从太古代起地球的表面上已经形成了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它们的性质和规模和现在有明显的不同。

地球的变迁地质环境与风貌演变的历史

地球的变迁地质环境与风貌演变的历史

地球的变迁地质环境与风貌演变的历史地球是一个自然万物聚集的星球,其历史悠久且充满变迁与变化。

在地质环境和风貌演变方面,地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孕育出了多样而美丽的景观。

本文将从地球的演化历史、地质环境与风貌变迁的关系以及具体的地球风貌变化进行论述。

一、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的演化历史可以追溯到约46亿年前,形成自宇宙大爆炸之后。

地球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迁,包括原始地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每个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地质环境和风貌特征。

原始地球时期,地球表面充满了火山活动和强烈的地壳运动。

这些活动导致陆地的形成和断裂,形成了原始的地形风貌。

而随着地球进入古生代和中生代时期,陆地的分布和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陆漂移等现象影响了地球的地质环境和风貌。

新生代时期,地球经历了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这对地球的气候和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冰川的扩张与消退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形成了许多壮丽的冰川地貌,如冰川峡谷、冰川湖等。

二、地质环境与风貌变迁的关系地质环境与风貌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

地球的地质环境是指地壳、岩石、地球内部构造等因素,而风貌变迁则是指地表的地形、地貌、气候等方面的变化。

地质环境的变迁直接影响了地球的风貌演变。

比如,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地质环境剧变的表现,它们可以改变地形、形成新的地貌风貌。

地质运动还可以导致断层、盆地的形成,从而影响地球的风貌特征。

另外,气候变化也是地质环境与地貌变迁之间的重要关联因素。

气候的长期变化会导致地球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河流、峡谷、丘陵等地貌特征。

例如,长期的风蚀作用形成了世界著名的风成地貌,如中国的张北风城、美国的莫把克地质国家公园等。

三、地球风貌的演变地球风貌的演变是地质环境和其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时间的积淀和岁月的痕迹。

陆地风貌是地球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陆地风貌经历了多样化的变迁。

从原始的地壳运动到古生代大陆漂移,再到中生代的火山活动和冰川运动,这些都对陆地风貌的形成和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元古宙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史

元古宙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史

元古宙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史元古宙地球环境与生命演化史哎呀,说起地球,那可是个历史悠久的“老江湖”了。

从遥远的太古代开始,地球就开启了它的传奇历程,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个叫做元古宙的年代,那时候的地球环境是怎样的呢?首先得说说那个神奇的“元古宙”,它可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哦!那时候的地球可不像现在这么温暖和煦,而是处在一个冰与火的交错世界里。

科学家们说,元古宙的地球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一会儿在太阳的温暖怀抱中嬉戏,一会儿又被寒冷的太空无情地冻成冰块。

说到环境,那真是变化莫测啊!有的地方像是被冰雪覆盖的童话世界,有的则是火山灰漫天的末日景象。

不过,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命的种子也在悄悄地发芽生长。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元古宙的海洋里可能生活着一些原始的微生物,它们就像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默默地开始了它们的演化之旅。

再说说那些生活在元古宙的生物们吧,它们可真是五花八门,形态各异。

有的可能像现在的鱼类一样游来游去,有的可能是陆地上的爬行动物,还有的可能是一种我们现在想都想不到的神秘生物。

这些生物们在元古宙的舞台上演绎着一出出精彩绝伦的生存戏码。

话说回来,元古宙时期的地球虽然环境恶劣,但生命力却异常顽强。

科学家们发现,即使在最严酷的环境下,也有生命的痕迹存在。

这不禁让我们感叹,生命的顽强和适应能力真是太厉害了!当然啦,元古宙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那次大爆炸事件,让地球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寒武纪。

那时的海洋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门类,简直是一场生物的大狂欢。

而这次大爆炸,也被科学家们誉为是生命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

元古宙的地球环境充满了神秘和挑战,但也孕育出了无数的生命奇迹。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命的火焰都不会熄灭。

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们对生命的奥秘充满了敬畏和好奇。

所以啊,下次当你看到一片冰川或者火山喷发时,不妨想象一下那个古老的元古宙时代,那里的生物们或许正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存之战。

地球进化史

地球进化史

地球进化史一、冥古宙(地球形成——38亿年前)1.古地理地球从46亿年前形成,从一个炽热的岩浆球逐渐冷却固化(计算表明仅需1亿年),出现原始的海洋、大气与陆地,但仍然是地质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遍布、熔岩四处流淌,在41亿年前到38亿年前地球持续遭到了大量小行星与彗星的轰击。

冥古宙在38亿年前结束后,内太阳系不再有大规模撞击事件。

因为这个时期的岩石几乎没有保存到现在的(已知的地球最古老的岩石位于北美地台盖层的艾加斯塔片麻岩及西澳洲那瑞尔片麻岩层的杰克希尔斯部分),所以并没有正式的细分。

但月岩从40多亿年前就比较好的保存下来,因此月球地质年代的某些主要划分可参照用于地球的冥古宙划代。

冥古宙的最后一个代对应为月球地质年代中的早雨海世,以月球的东海撞击事件为结束时间(约为38.4亿年),这也是内太阳系的后期重轰击期的结束标志。

零散的锆石结晶沉积在西加拿大和西澳的杰克山中的沉积物里,对锆石的研究发现,液态水必然已存在了有四十四亿年之久,非常接近地球形成的时刻。

2.气候在形成地球的物质当中,曾经存在过大量的水。

在地球的形成时期,其质量比现在的小,水分子也就更容易挣脱重力。

据推测,当时氢气和氦气在大气层中持续不断地逸散,然而,现时大气中高密度的稀有气体却相对缺乏,这表明,在早期大气层中可能发生过什么剧变。

有理论认为,在地球的年轻时期,它的一部分曾受过撞击而分裂,分裂出去的部分后来形成了月球。

然而,在这种说法下,撞击应该会令一到两个大区域融化,现时的组成成份却与完全融化的假设并不相符,事实上也很难将巨大的岩石完全融化并混在一起。

不过相当一部分的物质仍被此次撞击所蒸发,在这颗年轻的行星周围形成了一个由岩石蒸汽组成的大气层。

岩石蒸汽在两千年间逐渐凝固,留下了高温的易挥发物,之后有可能形成了一个混有氢气和水蒸气的高密度二氧化碳大气层。

另外,尽管当时表面温度有230℃,但液态的海洋依然能够存在,这得益于CO2大气层带来的高气压。

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地球的演化过程——植物演化过程
出现于前寒武纪, 生长在阴暗潮湿的 大多生活在水中 环境,孢子繁殖
没有果皮,种子是 裸露的
种子有果皮包 裹,绿色开花
藻类植物
蕨类植物
前寒武纪
古生代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中生代
新生代
地球的演化过程——重要成矿期
古元古代是地史上第一次十分重要 的成矿期。以矿种多、规模大、矿 床类型复杂著称。 铁矿—60%
恐龙长出了羽毛开始飞向天空
1996年 在我国辽宁省 西部发现的中 华龙鸟化石 是第一个被发 现的带羽毛的 恐龙化石。
5.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
“最近的生物时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5、地球演化史—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 在古地中海和环太平洋地带又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喜马
距今5.41亿年
前寒武纪(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
包括太古宙、元古宙,时间跨度约40亿年,约占地球历史的90%。 在此期间,地球形成大气层、海洋、陆地,地球从一个毫无生机的星球变成 多种原始生命的家园。 是地球重要的成矿时期,铁、金、镍、铬等。
——前寒武纪——
时 期
时间
地质 年代
地表演化
演化特点 生物演化
古代建筑和遗迹
器物
史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诞生文明的国家之一,有 近5000年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古代建筑、器物 和史书等,来还原我们人类的历史。
地球的历史
地球自形成到现在,大约经历了46亿年 的时间。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前,人类历 史更像是短暂的一瞬间。
地球漫长的历史,根本无人记录,我们 该如何发现地球过去的面貌呢?
拉雅运动,形成了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地球上 海陆分布与现在渐趋一致。

第一篇 第二章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第一篇 第二章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第一篇第二章地球的起源和演化(P31-52)
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我国在地球形状的认识上经历一个从扁平形到圆球形的过程,从古老的“盖天论说”的“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到东汉张衡“浑天说”的“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

在地球地理性质和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等方面,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发现了磁石,并制作司南,到唐宋时期又发展为指南针。

宋代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指出磁偏角。

徐霞客在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中系统地论述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变化及各种地质现象。

公元前6世纪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是正球形的。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

16世纪哥白尼“日心说”,使人们了解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8世纪德国的哲学家康德和法国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研究了地球的起源;赫顿建立了地质时间的概念,并推断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热”,19世纪开。

地球演化的历程简述

地球演化的历程简述

地球演化的历程简述一、地球的形成和初期演化地球的形成约在46亿年前,当时的地球是一个炽热的火球。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逐渐冷却并形成了地壳、大气和海洋。

最早的大气主要由水蒸气和一些稀薄的气体组成,没有氧气。

二、生命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大约在37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命形式。

这些生命形式是简单的微生物,主要为原核生物和古菌。

它们能够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进行繁殖和生存。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微生物逐渐演化出了更加复杂的形式,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三、陆地的形成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约在17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陆地。

陆地的形成为生物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并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陆地上的植物和动物逐渐演化出了各种各样的形态,并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四、大规模灭绝和新物种的出现地球的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灭绝事件,其中最著名的是白垩纪末的恐龙灭绝事件。

这些灭绝事件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但也为新物种的出现创造了机会。

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迅速发展,并最终成为地球上的主要动物群。

五、人类的出现和文明的兴起约在25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出现在非洲大陆。

随着智力的发展,人类逐渐掌握了使用工具、制作火种等技术,并开始迁徙到其他大陆。

约在1万年前,人类开始进行农业生产,文明逐渐兴起。

六、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地球演化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现代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地质记录和遗传信息等手段,揭示了地球演化的历史和机制。

人类还利用科技手段改变了地球的面貌,导致了环境问题的出现。

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人类的活动却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气候变化、生物灭绝、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的未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保护地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总结:地球的演化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

从地球的形成到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再到人类的出现和科技的发展,每一个阶段都为地球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

元古宙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史

元古宙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史

元古宙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史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元古宙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史。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将从地球的环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元古宙的地球环境。

在元古宙时期,地球经历了长达5亿年的时间。

这个时期的地球环境与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地球有很大的不同。

在那个时候,地球的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氮气、氨气和甲烷等,没有氧气的存在。

地球的温度也非常低,平均约为-10°C至-20°C。

这种寒冷的环境对于生命的诞生和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命还是顽强地诞生了。

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理论和观点。

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是“自然发生论”,即生命是通过自然过程在地球上逐渐演化而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一些简单的有机物,如氨基酸、核苷酸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机物逐渐形成了更加复杂的生物分子,最终发展成了原始的生命体。

在元古宙时期,地球上的生命形式非常简单,主要表现为单细胞生物和一些简单的多细胞生物。

这些生物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来生存,同时也进行着光合作用,制造出了氧气。

这一发现对于地球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氧气的出现使得地球的大气成分发生了变化,为后来更高级的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上的生命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变得越来越密切。

例如,一些生物会以其他生物为食,而另一些生物则会成为这些捕食者的食物。

这种相互作用促进了生物之间的进化和演化。

在元古宙晚期,地球上出现了一些高等生物,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等。

这些生物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它们也开始了繁殖后代的过程,形成了更为庞大的种群。

元古宙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史是一个充满奇迹和挑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生命不断地适应和演化,最终形成了今天丰富多样的生物界。

02第一篇第一章地球起源与演化

02第一篇第一章地球起源与演化
第一篇
第一节
一、宇宙的起源
地质学背景知识
宇宙起源与星系演化
第一章 地球起源与演化
宇:是空间的概念,代表无边无际。 宙:是时间的概念,代表无始无终。 宇宙:是无限空间和无限时间的统一, 是天地万物, 是物质的世界。 1、人类朴素的宇宙观
⑴、远古时代,中国有两种极具影响力的宇宙观点— “盖天说”与“浑天说”。
2、太阳系行星
⑴、水星—火和冰之间的世界 水星为太阳系中最小行星,距离太阳近,凌晨或黄昏才能观 察到。内部像地球一样分为壳、幔、核三层,由大约70%的金属和 30%的硅酸盐组成。水星的密度是5.247g/cm3,仅次于地球。 水星的大气非常稀薄,因为没有大气的调节, 所以水星向阳 面的温度最高时可达430℃,而背阳面温度可降达零下173℃,可 谓一个处于火和冰之间的世界。 ⑵、金星—明亮的地球的姊妹星
“盖天说”早在西周时期便已出现,认为天尊地卑、天圆 地方,认为“天圆如张盖, 地方如棋局”。盖天说在其发展 历程中,总结出一张很有趣的说明太阳运行规律的示意图。图 中天地之间距离八万里,天穹中央是北极,七个同心圆每圆为 一衡,衡与衡为一间,衡间相去一万九千八百三十三里一百步, 每年冬至,太阳沿最外一个圆,即“ 外衡” 运行;每年夏至, 太阳沿最内一圆,即“ 内衡” 运行;春分、 秋分时,太阳 沿当中一个圆, 即“ 中衡” 运行,这对日后的天文学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 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 主张天体和大地都是球形的, 这应该是关于大地为球形的最 早认识。这一观念行所证实。
2、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地心说即天动说,公元140年前后,托勒密建立了 较为完备的地心说理论体系,成为古代教会信仰的学说。 此观点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日、月、行星 及最外层的恒星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 日心说即地动说,地心说流传1000多年后,1543年 哥白尼提出更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 地球在围绕自己的轴心旋转的同时,和其他行星一起围 绕太阳运行;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行星以太阳为中心由 近及远的排列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1584年,布鲁诺大胆提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

【地理笔记】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地理笔记】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一、地质年代表二、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①地球起源于大约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星云盘内的物质经碰撞吸积,逐渐演化成原始地球。

②此后,地球温度逐步降低,内部物质出现分异。

密度大的物质渐渐聚集到地球的中心,形成地核;密度较小的物质向上集中,形成地幔和地壳。

③广泛发生的火山喷发,释放出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圈。

④随着地表温度下降,气态水发生凝结,通过降雨落到地面,形成由河流、湖泊和海洋等组成的水圈。

⑤目前发现的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化石的年代大约距今38.5亿年,意味着地球上的生命大约从38.5亿年前开始。

⑥大约 5.4亿年前,地球生命在沉寂了几十亿年之后出现了一次大爆发,在相对短暂的2000多万年的时间内出现了一大批生物种类。

此后地球进入了生物繁盛以及较高生命演化的新阶段——显生宙。

⑦大约180万年前,人类诞生了,地球开始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生命大爆发地球生命在距今大约38.5亿年前出现后,经历了几十亿年缓慢演化的过程。

到大约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突然在2000多万年的时间内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生物。

它们不约而同地迅速起源,一系列与现代动物形态基本相同的动物在地球上“集体亮相”,形成了多种门类动物同时共生的繁荣景象。

该现象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三、地球演化过程生物演化地球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例如,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个生物是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细菌,此后才出现了多细胞生物;先出现的植物是裸子植物,然后才出现被子植物;先出现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然后才出现脊椎动物,并且在新生代最晚期出现了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一一人类。

从分布空间来看,生物演化经历了由海洋向陆地扩展的过程。

在几十亿年历史中,地球生物大都生活在海洋里,直到距今约4.4亿年前陆生裸蕨植物的出现,标志着生物开始向陆地扩展。

距今大约3亿多年前泥盆纪中晚期两栖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开始从海洋向陆地扩展。

地球的历史简介(一)2024

地球的历史简介(一)2024

地球的历史简介(一)引言概述:地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46亿年前的形成时期。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地球经历了多个重要的时期和事件,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地球。

本文将从地球的形成开始,分别介绍地球的演化、地质时代和重要的地质事件、生命的起源以及地球的演化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1.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太阳系的形成:约46亿年前,太阳系从巨大的气雾云中形成。

这个过程由于引力和旋转而导致云气逐渐聚集成太阳和围绕它的行星。

- 地球的形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形成于约45亿年前。

它是由宇宙尘埃和气体云块聚集形成的。

- 地球内部构造:地球由内部核心、外部地幔和地壳组成。

核心由熔融金属组成,地幔由岩石和熔融岩石组成,地壳是最外层的薄壳,由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组成。

2. 地球的地质时代和重要的地质事件- 地质时代的划分:地球的历史被划分为不同的地质时代,根据地球上岩石的年龄、化石的种类和其他地质证据来界定。

- 重要的地质事件:地球的历史中有许多重要的地质事件,如超级大陆的形成和破裂、冰河时期的出现和消失以及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3. 生命的起源- 原始地球的环境:早期的地球环境极端恶劣,有高温、强烈的辐射和缺氧等特点。

- 生命的起源假说:有多种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设,包括原始生命来源于海洋中的化学反应,或者外来生命形式来自太空。

- 生命的出现:大约在38亿年前,简单的微生物开始在地球上出现。

4. 地球演化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气候变化:地球演化导致了大气中气体含量的变化,进而影响了地球的气候。

如冰河时期和温室效应等。

- 土地变化:地球演化也导致了地球上陆地的变化,包括大陆的移动和地壳的隆起与下沉,从而对生物的栖息地产生影响。

- 物种演化:地球演化造成了生态系统的变化,从而推动了物种的演化和多样性的形成。

总结:地球的历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它的形成开始,经历了地质时代和重要的地质事件,影响了环境和生物的演化。

通过研究地球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发展和变化,为我们当前的环境和生物进化提供有益的指导。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的起源与演化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奇迹的过程。

要探究地球的形成,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数十亿年前那混沌的宇宙。

在宇宙的早期,物质和能量以极高的密度和温度存在。

随着宇宙的不断膨胀和冷却,一些微小的物质颗粒开始相互吸引、聚集。

大约在46 亿年前,太阳系所在的区域还只是一片弥漫着气体和尘埃的星云。

这片星云被称为太阳星云,其中包含了氢、氦以及少量的重元素。

在某种未知的扰动下,太阳星云开始坍缩。

中心部分由于物质的不断聚集,压力和温度急剧升高,最终引发了核聚变反应,太阳就此诞生。

而在太阳形成的过程中,周围的物质逐渐形成了围绕它旋转的盘状结构,这就是行星形成的摇篮。

在这个盘状结构中,物质不断碰撞、合并,逐渐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天体。

靠近太阳的区域,温度较高,只有那些熔点高、密度大的物质能够凝聚,形成了类地行星,地球就是其中之一。

地球最初的形态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而是一个由高温岩浆组成的炽热球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逐渐冷却。

表面的岩浆开始凝固,形成了最初的岩石地壳。

然而,地球内部的热量仍然很高,导致了强烈的地质活动,如火山喷发和地震。

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气等,这些气体逐渐形成了地球的原始大气层。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它还不断遭受着小行星和彗星的撞击。

这些撞击带来了大量的水和其他物质,为地球的演化增添了新的元素。

大约在 40 亿年前,地球上可能已经出现了液态水。

水的出现对于地球的演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液态水不仅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可能,还在地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参与了风化、侵蚀和沉积等作用,塑造了地球的表面形态。

同时,水也在地球的内部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影响着地球的热传递和物质交换。

随着地球的进一步演化,大气层也发生了变化。

最初的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很高,经过漫长的时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逐渐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使得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增加。

地球演变追溯地球亿万年的变迁

地球演变追溯地球亿万年的变迁

地球演变追溯地球亿万年的变迁地球,一个拥有丰富生命和各种奇观的蓝色星球,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变。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地球经历了无数的变迁和洗礼,孕育着生命的起落和世代的更替。

本文将追溯地球的演变历程,以及这些变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一、地球的形成与早期演变在宇宙的诞生初期,地球从星云中逐渐形成。

据科学家的研究,大约45亿年前,地球的原始物质开始凝聚并形成了一个火球状的行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火球冷却下来,地球开始形成了最早的岩石地壳和海洋。

早期的地球表面炽热,充满了火山喷发和小行星的撞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逐渐冷却下来,表面形成了最早的大陆。

地球上的海洋开始形成,并逐渐出现了第一个单细胞生命形式。

这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也是地球早期演变的重要里程碑。

二、地球的大陆漂移与造山运动亿万年来,地球上的大陆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在演化中发生了大陆漂移和造山运动。

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揭示了地球大陆在地质历史上的位置变化。

根据这个理论,地球上的大陆曾经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名为“盘古大陆”的超级大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超级大陆逐渐裂解,形成了现在我们熟知的七大洲。

大陆漂移也带来了造山运动。

当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时,形成了巨大的山脉。

地球上的许多著名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都是这种碰撞的结果。

造山运动不仅改变了地球的地形,也影响了气候、河流系统以及生物分布。

三、地球的气候变迁地球的气候变化是地球演变过程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气候的变迁与地球上的大气、海洋、生物等因素密不可分。

在地球演变的不同阶段,气候会经历从寒冷到温暖,从湿润到干旱的变化。

在地球形成初期,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地球表面的气候被火山的喷发所主导,气温非常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大气中的气体比例发生了变化,氧气的含量增加,二氧化碳逐渐减少,气候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过去的地球历史上,地球曾经历过多次寒冷期和温暖期的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環境的演變1-1地球的起源與演化1中國古代宇宙觀盤古開天地歷代對宇宙的論說中,較著名的為蓋天說、渾天說,這些說法在戰國時代已有,漢代又再度興起討論。

蓋天說:天圓地方;天如車蓋(半球形)、地如棋盤(正方形)。

渾天說:天是圓球狀;漢代張衡比喻天地像雞蛋,天是蛋殼、地是蛋黃,並製作了渾儀。

2西方宇宙論A.西元前340年亞里斯多德認為宇宙是球狀,以地球為中心。

B.西元一世紀托勒密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提出地心說。

C.西元1543年哥白尼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提出日心說。

D.西元1609年伽利略以望遠鏡觀察,支持哥白尼的理論。

E.西元1687年牛頓提出萬有引力,解釋宇宙中各星體彼此間的運動關係。

F.西元1929年哈伯提出星系奔離、宇宙膨脹的動態系統。

G.西元1948年核子物理學家加莫夫提出大霹靂學說。

3在地表可以找到地球起源的線索嗎?可能相當困難;因為地表的風化作用、侵蝕作用及地殼變動常常把這些線索都清除了。

想探討地球的形成,就必須從太陽系天體中去找尋線索。

4太陽系考古(或尋找地球的起源)應從哪裡著手?A.形成後即不再演化的小行星和彗星。

B.隕石,因其可代表類地行星的整體成分。

C.行星的密度,因其可探討行星的化學成分。

5太陽系的形成目前最被接受的太陽系形成理論為太陽星雲學說。

A:星雲因重力作用而開始塌縮,星雲由氣體、塵埃和金屬組成。

B:星雲收縮成旋轉圓盤,原始太陽形成,引發氫核融合反應。

C:圓盤上產生由岩石和金屬的固體微粒所形成的微行星,氣態元素被太陽風吹向太陽系邊緣。

D:重複碰撞使微粒逐漸變大,碰撞和結合增大的現象稱為吸積過程。

E:經過數百萬年後,大行星形成;形成順序是微行星→原形星→大行星。

6固體地球的演化原始地球在不斷碰撞集結過程中形成了,剛形成的地球溫度很高。

A.熱的主要來源有三(1)小行星撞擊時產生的熱能。

(2)外層質量增加使地球內層壓縮產生的熱。

(3)地球內部放射性同位素衰變產生的熱。

B.地球內部產生分層的過程(1)原始地球是沒有成層的,是由微行星碰撞形成,岩漿海所覆蓋。

(2)原始地球構成物質中的鐵與鎳沉到地球中心,形成以鐵為主的地核;比較輕的物質浮到表層,形成地函。

(3)地球分化成層,核心密度最大,向外密度愈來愈小。

微行星碰撞減少,地表溫度下降變成固態;中心部分的熱與放射性物質放出的熱,使部分地函熔融,而較輕的物質浮到表層,形成地殼。

(4)地球內部至今尚未完全冷卻,因而造成地殼不斷發生變動。

7大氣的演化A.地球大氣的演化可以分成以下階段(1)剛開始時是原始大氣,原始地球表面有太陽星雲最豐富的氫和氦,這些原始大氣因分子較輕都散逸到太空中。

(2)當地球內部溫度升高時,蘊含在地球內部的易揮發性物質以氣態形式釋放出來,經火山噴發到地表,此時地球大氣即以水氣和二氧化碳為主。

(3)表面開始冷卻後,水氣凝結為海洋,溶解二氧化碳形成碳酸根離子,並和水中的鈉、鎂、鈣等離子,形成碳酸鹽沉澱物。

(4)紫外線照射水氣,分解放出氧氣。

另外植物行光合作用,也釋放出氧氣。

氧氣會和水中的鐵離子作用形成氧化鐵,直到約20 億年前大氣中才開始累積氧氣。

當氧氣量足夠多時,大氣中開始形成臭氧層以阻擋紫外線直射地表,保護地表的生物B.大氣成分以氮為主,有兩個原因(1)氮的化學性質很不活躍,不容易和其他物質化合。

(2)氮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所以它大多得以氣態形式存在於大氣中。

8海洋的演化A.微行星碰撞減少,地表溫度下降,大氣中的水氣凝結而降雨形成原始海洋。

B.經火山噴發、風及河流搬運等輸送,將大量鈉、鎂、鈣、硫、碳、氯等元素帶入海中。

C.海水鹽度達到現在的平衡。

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長期進行著物質的循環及交換,彼此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可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

1-2 地球的歷史1研究地球歷史的方法(相對定年的方法)A. 疊積 定律:岩層沉積時必為 水平 沉積, 新 地層沉積在 舊 地層之上、 小 顆粒在 大 顆粒之上。

B. 截切 原理:截切者 新 ,被截切者 老 。

右圖地質事件的順序為:頁岩層→ 砂岩層 → 礫岩層 → 斷層錯動與岩脈侵入(岩層較老、斷層和岩脈較新)。

例題:請以數字列出下圖中所發生地質事件的順序。

:A 礫岩形成:B 砂岩形成:C 礫岩形成:A 、B 間侵蝕面形成:B 、C 間侵蝕面形成:現今侵蝕面形成:逆斷層形成:岩脈侵入C. 化石連續 定律:利用含有同類化石岩層應屬於同一年代的原理,便可以對全世界的岩層進行時間先後的比對。

化石群對比D.標準化石:同時代的地層中,所包含的特有化石。

標準化石的條件:(1) 演化速度快 (2) 生存期限短(3)分布範圍廣 (4)個體數目多(5)特徵明顯在野外易鑑定E.指相化石:能反映當時 沉積環境 或 氣候紀錄 的化石。

指相化石的條件:(1)對於環境的變遷相當敏感 (2) 分布範圍窄(3) 個體數目多 (4)特徵明顯易辨認例如:造礁珊瑚(生長在溫暖淺海含砂量少的環境)。

2研究地球歷史的方法(絕對定年的方法)十九世紀末,發現放射性元素會衰變的性質可推算事件發生的時間。

放射性同位素會釋放出粒子,從原來的 母元素 ,衰變成新的 子元素 。

當母元素衰變到剩下一半時,所需的時間稱為 半衰期 。

隨著時間的增加: 母元素 越來越少, 子元素 越來越多。

用放射性定年可以偵測到 10 個半衰期以內的年代,這些放射性元素的放射速率 穩定 ,不受 溫度 、 壓力 、 其他因素 的影響。

總原子數0=100N N 母 N 子 :N N 母子 N母/0N 經過1個半衰期 50 50 1 : 1 (1/2)1經過2個半衰期 25 75 1 : 3 (1/2)2經過3個半衰期 12.587.5 1 : 7 (1/2)3N 0: 原子數 N :經t 時間後剩餘之原子數m 0: 總質量 m :經t 時間後剩餘之總質量R 0: 放射強度 R :經t 時間後剩餘之放射強度T : 半衰期 t :化合物存在時間N N 0=m m 0=R R 0=12tT ⎡⎤⎢⎥⎣⎦ 例題:碳14其半衰期約為5500年,用碳14定年最多可以定到多少年?1012⎡⎤⎢⎥⎣⎦=550012t ⎡⎤⎢⎥⎣⎦ 10=t 5500⇒t=55000(年)碳14可用來偵測約5萬多年以內的事件年代例題:放射性同位素碳14之半衰期約為6000年,碳14之量減少至原來的1/8所需的時間約為若干年? 18=600012t ⎡⎤⎢⎥⎣⎦⇒312⎡⎤⎢⎥⎣⎦=600012t ⎡⎤⎢⎥⎣⎦ 3=t 6000⇒t=18000(年) 地質年代表隱生元 顯生元46億 5.5億 2.5億 0.65億0 40.5 3 1.85 0.65始生代 原生代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寒武紀 奧陶紀 志留紀 泥盆紀 石炭紀 二疊紀 三疊紀 侏儸紀 白堊紀 第 三 紀 第四紀代表化石無脊椎動物出現 海相:三葉蟲 海相:菊石 陸相:恐龍 哺乳類陸相:象類3地球歷史的紀錄A.前寒武紀(1)時間:約 46 億年前地球誕生至 5.5 億年前。

(2)特徵:(a)地層中生物化石稀少。

(b)約5億4千萬年前的岩層紀錄中,突然有大量物種出現,現今的動物門 幾乎都已出現在當時的化石紀錄中了,此稱為「 寒武紀大爆發 」。

(c)出現最早的生命證據:約38億年前在 格陵蘭島 沉積岩中留下碳質遺跡。

(d)約35億年前,最早的微生物化石形成 疊層石 。

(e)到25億年前左右,地層中出現了大量的 氧化鐵 ,顯示當時大氣發生極大變化, 疊層石 化石也開始大量出現。

(f)約21億年前,出現最早的 真核生物 化石。

(g)約11億年前,出現 多細胞 的生痕化石。

(h)約7億年前, 艾迪卡拉 生物群出現,為無硬殼與無齒動物,生活於淺海。

B.古生代(1)時間:約 5.5 億年前至 2.5 億年前。

(2)特徵:(a)以海洋 無脊椎動物 最為繁盛。

(b) 三葉蟲 為代表生物。

(c) 腕足 類普遍。

(d)泥盆紀兩棲類出現,至石炭紀繁盛。

(e)奧陶紀魚類出現,泥盆紀為魚類時代。

(f)石炭紀爬蟲類出現。

(g)二疊紀末發生生物大滅絕(減少50%)。

C.中生代(1)時間:約2.5億年前至0.65億年前。

(2)特徵:(a)陸地布滿淺海和沼澤,氣候溫暖潮濕。

(b)恐龍為陸地代表生物。

(c)菊石為海洋代表生物。

(d)約0.65億年前,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造成恐龍及眾多生物滅絕。

D.新生代(1)時間:約0.65億年前至今。

(2)特徵:(a)氣候變化劇烈。

(b)常出現冰期造成物種滅絕。

(c)大量繁衍哺乳類。

(d)被子植物的繁盛。

(e)新生代晚期,人類登上地球舞臺。

1-3 人與地球環境1地球適合生命發展的條件A.需要有 液態水 的存在,才能移除早期地球大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地球的溫室效應減弱,地表有效的降溫。

B.需要有 適宜的溫度 ,有調控地表溫度的作用。

(1)地球溫度較暖時,岩石風化作用速率較快,會加速移除大氣中的2CO ,造成溫度下降;一但地球太冷風化作用減少,2CO 流失量減少,火山持續釋放二氧化碳,使地球暖化。

(2)當碳循環維持 平衡狀態 時:大氣中移除的2CO =進入大氣的2CO ;埋入地球內的碳酸鹽及有機碳中所含碳=從地球內部釋放出的碳量。

C.必須要有 大氣層 的保護罩,讓碳在大氣、水及岩石圈中,進行交互及循環作用。

2.碳的循環與生物圈的關係A.綠色植物以 二氧化碳 為原料,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 氧氣 。

B.生物死亡腐爛,被 細菌 分解,釋放出二氧化碳。

C.化石燃料 燃燒 後釋出二氧化碳。

3人類對環境的影響資源、 能源 及 空間 漸趨不足, 環境汙染 破壞地球原來的平衡狀態,環境的變化已造成部分 生物的滅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