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析政府公文中特色词汇英译翻译方法

合集下载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2012政府工作报告》词汇英译策略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2012政府工作报告》词汇英译策略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2012政府工作报告》词汇英译策略作者:欧阳斐来源:《校园英语·下》2012年第07期摘要:《政府工作报告》是政论文体,其词汇使用丰富多样。

本文以《2012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范本,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分析、探讨其词汇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2012政府工作报告;功能对等理论;词汇英译策略一、引言由于政府工作报告与国家政策、纲领路线和政治策略密切相关,其翻译有很强的政策性、理论性、现实性和指导性,用词准确规范严谨、讲究分寸。

《报告》中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文化内涵的词汇多、动词重复率高。

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上世纪80年代提出“功能对等”。

他认为,译者应不拘泥于原文的语义结构和语言形式,从读者角度出发,对译文进行相应调整,准确传达原文实质,“使目的语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贺学耘,2010:192)。

因此,从翻译可接受性、可理解性出发,为达到对外宣传最佳目的,报告的词汇英译应尽可能忠实原文,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即做到准确严谨,自然贴切。

二、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2012政府工作报告》词汇英译策略《政府工作报告》的严谨性、规范性、政治敏感性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必须做到精准无误,同时从目的语读者角度出发,灵活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意旨。

(1)、中国特色新词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飞速发展,随着社会前进和各个领域相互渗透,具有中国社会文化内涵的政治新词汇不断涌现。

译者应弄清词语产生的背景,同时熟悉英语表达习惯,将原文中词汇所指含义准确无误地解答,避免机械呆板,保证译文接受者的理解。

例如:…… 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试点。

integrating th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network,and the Interne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loud computing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等省市公开“三公经费”。

功能对等视角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特色词汇翻译分析

功能对等视角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特色词汇翻译分析

功能对等视角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特色词汇翻译分析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各国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关注也逐渐增加。

这份报告被认为是中国政府在年度工作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的概括性文件,也是政府工作的总结和部署的指南。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功能对等视角出发,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特色词汇进行翻译分析。

在翻译过程中,功能对等视角是一种翻译理论,它强调根据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功能需求进行翻译,以实现交际目标的最大化。

在分析《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特色词汇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些词汇所传达的信息和意义,以确定最合适的翻译策略。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在报告中频繁出现的特色词汇。

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这一词汇被广泛用于描述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旨在调整供需结构,提高供给效率。

在翻译时,可以采用功能对等视角将其译为“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这样的翻译能够准确传达政府在经济改革方面的目标和策略。

另一个例子是“节能减排”(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词汇被用来描述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

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将其译为“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这样的翻译不仅能够准确传达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决心,也能够传达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态度。

此外,在报告中还存在一些特色词汇需要采用较为灵活的翻译策略。

例如,“创新驱动发展”(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是中国政府倡导的重要经济发展理念之一。

该词汇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

在翻译时,根据上下文的不同,可以将其译为“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或者“development driven by innovation”。

基于功能对等的政治文本翻译策略刍议

基于功能对等的政治文本翻译策略刍议

基于功能对等的政治文本翻译策略刍议
在政治文本翻译中,基于功能对等的翻译策略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方法。

功能对等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和译文的功能相似。

本文将对基于功能对等的政治文本翻译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政治文本具有特殊的语言和语境。

政治文本通常包含一些特定的政治术语、术语和常用语,这些对于读者能够理解政治文本的真正意图非常重要。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该尽量保持政治文本的风格和内涵,以便读者可以准确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政治文本通常具有一些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政治背景。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该注重保持政治文本的文化特点和政治背景,以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译文。

这也包括特定的政治概念和政治体系的翻译,例如民主、共和、选举等等。

翻译者应该尽力保持这些概念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便读者可以在译文中找到熟悉的概念和政治背景。

为了实现基于功能对等的政治文本翻译,翻译者应该注重语言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政治文本通常包含一些严格的逻辑和推理,这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逻辑的连贯性和精确性。

翻译者应该仔细研究原文的逻辑结构和思维方式,以便在译文中反映出原文的逻辑推理和思考方式。

基于功能对等的政治文本翻译策略是一种根据语言、文化和政治特点保持原文和译文功能相似的方法。

在实践中,翻译者应该注重保持政治文本的语言风格和意图,保持文化和政治背景的特点,并注重语言的精确和准确。

这样,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译文。

这对于促进政治文本的跨文化传播和交流非常重要。

功能对等视角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特色词汇翻译分析

功能对等视角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特色词汇翻译分析

功能对等视角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特色词汇翻译分析功能对等视角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特色词汇翻译分析引言:《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的一份报告,内容涵盖政府工作的总体部署、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重点工作计划等。

作为重要的政策指导性文件,其翻译也备受关注。

本文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特色词汇进行分析与翻译。

通过分析特色词汇的语义和功能,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准确传达原文信息。

一、概念解读在开始翻译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一些重要的概念进行解读。

1.1 功能对等功能对等即根据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保持信息传达的一致性和效果,而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

它强调目标语言读者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而不是追求完全的字面翻译。

1.2 特色词汇特色词汇指《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定的词汇,反映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和政策导向,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二、特色词汇翻译分析2.1 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频繁出现的词汇。

这一概念源于中国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旨在通过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新的发展方式。

在翻译时,可以采用"new development pattern"或"new development paradigm"来传达这一概念。

其中前者着重强调发展方式的新变化,后者更强调关系到整个发展模式的变化。

2.2 双循环"双循环"是《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一概念强调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互动和协调,以推动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紧密结合。

在翻译时,可以使用"double circulation"或"dual circulation"来传达这一概念。

它们都可以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读者可以理解这是两种循环体系的互相促进。

合作原则下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研究——以2018—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合作原则下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研究——以2018—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合作原则下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探究——以2018—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导言: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特色的词汇与文化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沟通和合作,将中国特色词汇准确地翻译成英文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合作原则下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问题,并以2018—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进行探究。

一、合作原则下的翻译方法1. 忠实原则合作翻译要忠实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意图。

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我们要尽力保持原文的原汁原味,不随便增删和夸大修改,以确保翻译内容准确地反映中国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2. 灵活原则合作翻译中,灵活性是分外重要的。

中国特色词汇在表达方式、文化内涵和背景中与英文存在着差异,因此,译者需要依据上下文和读者的文化背景,依据英文言语习惯,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词汇,使译文更容易被外国读者理解。

3. 统一原则在合作翻译中,统一性是分外重要的。

若果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文本中翻译的方式不一致,会使外国读者感到狐疑。

因此,在翻译中,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统一性,使用相似的翻译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便外国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问题1. 政治术语的翻译政治术语是全部翻译工作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

对于中国特色的政治术语,需要综合思量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翻译。

例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九二共识”一词,可以翻译为“1992 Consensus”。

这种翻译方法能够准确地传达“一其中国原则”和两岸干系的特殊性。

2. 经济术语的翻译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进步术语在翻译中也面临着困难。

例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可以翻译为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这样的翻译准确地传递了中国在解决经济结构不平衡方面的努力。

3. 文化特色的翻译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对翻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思量因素。

例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词,可以翻译为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

基于功能对等的政治文本翻译策略刍议

基于功能对等的政治文本翻译策略刍议

基于功能对等的政治文本翻译策略刍议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政治文本的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政治文本的翻译涉及到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传达政治信息、文化价值和国家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基于功能对等的翻译策略,是一种注重在保持原文功能和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翻译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政治文本的翻译。

本文将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出发,探讨政治文本翻译的基本特点以及如何在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

政治文本翻译的基本特点政治文本是指关于国家政治、外交事务、法律法规、国际关系等方面的文本,其翻译具有一定的特点和难度。

政治文本涉及的专业性很强,对翻译人员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有较高要求。

政治文本往往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背景,需要翻译人员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政治文本所包含的政治术语、外交辞令和法律条文等内容,需要翻译人员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和专业能力。

政治文本的翻译涉及国家主权、国际关系等敏感问题,更需要翻译人员具备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政治意识。

实现功能对等的翻译策略实现功能对等的翻译策略,需要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要注重原文意图的传达。

政治文本作为国家重要文件和重要信息的载体,其翻译目的首要是要忠实于原文的意图和目的。

翻译人员应该深入理解原文内容,把握原文的政治目的和意图,尊重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保持原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色彩。

在翻译时,需要注重原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的传达,使译文在意义和情感上与原文保持一致,实现功能上的对等。

要注重译文的政治准确性。

政治文本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关乎国家政治、国际关系等重大议题,对翻译的准确性要求较高。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应该遵循严谨的翻译原则,尽可能还原原文的政治信息和专业术语,确保译文在政治意义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政治文本的翻译需注意避免出现歧义、误解、模糊不清的表达,以免引起政治上的敏感问题和误解。

要注重译文的文化适应性。

政治文本的翻译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与理解,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文化的适应和沟通的桥梁作用。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政论文特色词汇翻译策略研究——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政论文特色词汇翻译策略研究——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政论文特色词汇翻译策略研究——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政论文特色词汇翻译策略研究——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摘要:在全球化时代,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文献,对翻译领域提出了挑战。

本文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出发,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探讨了翻译政论文中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

通过对源语特色词汇的分析,结合功能对等理论,本文提出了准确传达信息、解释本国背景、维护作者立场三种翻译策略。

关键词: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政论文;特色词汇;翻译策略;政府工作报告一、引言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特有的政治和经济文献,在关注国内政治和经济动态的同时,也备受翻译界的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考虑到源语(中文)特色词汇的准确传达、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沟通、作者立场的准确表述等多个因素。

因此,探索适合翻译政论文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奈达(Eugene A. 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在目标语(译文)中实现与源语(原文)相同的交流功能。

功能对等理论提出了翻译的目标和原则,为政论文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特色词汇分析为了深入了解《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色词汇的特点,本文对该报告进行了研读和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该报告包括许多反映政府工作、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特色词汇,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等。

四、翻译策略的提出根据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原则,结合《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色词汇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以下翻译策略:1. 准确传达信息:政府工作报告中往往涉及到一些具体政策、数据和数字等,翻译时需尽可能准确地传达这些信息。

例如,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翻译为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将实体经济翻译为Real economy等。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specific Word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Author: Zhang FanTutor: Fang Wei(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nd applies it to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specific words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ranslators. And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ideal translation of Chinese-specific words is to achieve the equivalence of both meaning and form i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languages, in most cases we can not achieve the form equivalence and the meaning equivalence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Nida’s Functional E quivalence, meaning should take priority over form when they can not be kept at the same time.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translated text properly conveys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of Chinese-specific words, taking its literal meaning into account as well, and retains its national coloring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as much as possible.Key words: Chinese-specific word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techniques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作者:张帆指导老师:方伟(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128)摘要:本文对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试图将其应用到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中去。

《政府工作报告》中特色词汇翻译研究——从对等翻译理论的角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特色词汇翻译研究——从对等翻译理论的角度

关键词 :奈迭 ;等效翻译 ;《 政府工作报告》 特 色词 汇 ;
图分类号 :H 19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34 9 2 1 ) 1 140 62 0 (0 1 1- 2 -2 0
《 政府工作报告》 的翻译很有难度。这不但 由 于其 政 治性 和 政 策 性 极 强 ,对 译 文 准 确 性 要 求 极 高 ,而且由于不少中国特有的新提法、新概念不断 涌现,很难在英文 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译语。另外 , 行 文结构 和用词极 具 中国特色 ,也 给 翻译 工作 带来
不小 的困难 。 美 国著名 翻译 理论 家奈达 于 2 O世纪 6 O年代 初
率先提出等效论 ,其 “ 动态对等”尤为引人注 目。 动态对等是指 “ 用接受语 言复制 出与原语信息最 贴近的 自 然对等 , 首先是意义对等 ,其次是文体对 等” 译文的接受者对译文 的反应 与原文接受者 ,“ 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上相同” 《 。 政府工作报告》译 语 接 受者是外 籍人士 ,其语 言 、文化 背景 、 民族 心 理、历史、生活习惯等都与我们不同。因此 ,译者 必须从外国读者的角度出发 ,使他们最大限度地看 懂并领会原作的精神和风格。笔者拟从词汇层面人 手 ,在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基础上 ,对 《 政府工 作报告》 中出现 的有 中国特色 的词汇用语进行对 等翻译的探讨 。需要指出的是 ,“ 国际形势” 欠 、“ 发 达地 区” “ 学发 展观 ” “ 能 源观 ” 等 ,只 、 科 、 新 在字 面 意 义 上 对 等 译 为 “ne aoa sutn , itntnl iai ” r i t o
Tawa e t n”。 i n qu si o
例2 “ 廉政 建设 ” 、 “ 政 建 设 ” 曾 被 译 为 “ osut l n 廉 cnt c e r c a pl c ” 但 这 种 译 法 很 有 问 题 。 首 先 , oi s , i t cnt c” 多 指 工 程 建 设 ,用 在 这 里 显 然 不 当。 os ut r 其次, “ oic ” 往 往 含 有 贬 义 ,如 “ fc p lis t o e i f pl c” 是 “ ots i i 办公 室 里 的 明争 暗斗 ” 因此 在 十六 。 大 《 政府工作报告》 中已把 “ 廉政建设”改译为

功能对等视域下的中国特色词汇英译

功能对等视域下的中国特色词汇英译

功能对等视域下的中国特色词汇英译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富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的中国特色词汇的分析,对其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标签:中国特色词汇功能对等翻译策略一、引言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中国特色词汇的最理想翻译是能达到形式和意义上的完全对等。

然而,由于中国特色词汇与中国民族文化关系密切,在翻译过程中很难二者兼顾。

在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如何准确、灵活地翻译中国特色词汇,将中国文化传播给世界成为学界广泛研究的问题。

那么中国特色词汇又是怎样不失原味地被翻译成外语从而被外国人所接受的呢?笔者将对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简要分析,结合多种翻译策略,探讨适合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策略,以使译语尽可能地表达中国特色词汇的意义并保持原有的民族特色。

二、中国特色词汇的界定和特点与普通词汇和外语词汇相比较而言,中国特色词汇蕴含着中国语言文化中独特的语言现象,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尤为凸显。

它反映了我国特有的事物和现象,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翻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洪堡特(2001)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每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语言习得是在特定的思维方式下形成的。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语言与文化的沉淀。

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宗教饮食等的方方面面,比如人民公社(People’s Commune)、大跃进(the Great Leap)、神舟飞船(Shenzhou Space-ship)、佛教(Buddhism)、和尚(Buddhist monk)、汤圆(tangyuan,dumplings made of sticky rice flour served soup)等。

简言之,这些词都仅存在于中国特定的时代与文化中,在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中的一些特有事物时,不可避免地会用一些中国式的表达方式。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中文政治文本的英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中文政治文本的英译

- 238-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中文政治文本的英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杨生玉【摘要】政治文本的英译为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国内关于政治文本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与理论。

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视角,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的词汇、句法和修辞特点,分析了功能对等理论在政府工作报告的词汇和句法层面的对等翻译。

【关键词】政治文本 对等功能 英译一、功能对等理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西方翻译理论中最有影响和最广为人知的理论之一。

1964年,奈达提出了对等的“两个基本方向”或“对等类型”。

奈达认为,成功的翻译需要符合“翻译四项基本要求”:言之有理;传达原文精神风格;表达自然流畅;产生共鸣。

要满足上述的四项要求,译者要保证传达信息准确无误,把语法、词汇和文化指称加以改动以求达到译文的自然流畅;目的语文本的语言不应表露出受到原语的干扰,翻译要达到等效的功能,让读者产生同原语读者一样的共鸣。

二、政治文本特点分析作为政治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关于中国基本情况最全面、最浓缩、最权威的报告之一。

它包含了政治文本的基本特征,具体分析,可包括以下三点:1.词汇特点。

政府工作报告文本由于其敏感性和严肃性,在词汇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求准确、正式。

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虽只有一字之差,意义有很大的差别。

政府工作报告中此类正式、精准的用语还有很多,凸显了其在用词上的考究与审慎。

2.句法特点。

除去上述的词汇特点,政府工作报告在句法上也有显著的特点,具体体现在无主句的使用以及长句的使用。

无主句指没有主语的句子,读者可以通过具体语境来推测其主语,理解其含义。

政府工作报告中存在大量的无主句,这样有利于保持文本的简要。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出现了一些长句,这些句子多采用并列结构,通过逗号、顿号或分号分隔成多个意群,最后形成一个长句。

这样有利于完整、准确地表达文义。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探讨公示语英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探讨公示语英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探讨公示语英译一、引言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材料被翻译成英语,而公示语的翻译占其中很大一部分。

对于大多数外国人而言,他们对中国了解不深,因此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需要借助公示语的翻译来达到交际目的。

早在1998年,在何自然的《社会语用学论文集》一书中,已开始对公示语英译有所提及。

2002年,北竹、单爱民在其文章《谈英语公示用语的语言特点与汉英翻译》中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公示语及公示语的英译问题(北竹、单爱民,2002:76~79)。

公示语英译水平的不断提高既代表着中国近些年来的成就,也代表着中国为与其他国家交流所做出的努力。

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结合公示语英译的实例,探讨如何实现公示语英译中的功能对等。

二、功能对等理论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从语言学和交际学的角度,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Dynamic Equivalence)。

奈达在与Taber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所谓翻译,是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Nida、Taber,1969:12)。

这是奈达对动态对等所下的定义。

可见,动态对等强调的是信息对等,而不是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

为了避免误解,奈达后来把“动态对等”改成“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并强调了形式对等的重要性,实际上两者没有实质差别,重点都在“对等”上。

而所谓“功能对等”,就是指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Nida,1993:117~118)。

“功能对等”原则有“最高标准”(maximal)和“最低标准”(minimal)之分(Nida,2001:78)。

由于中西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奈达的“最高标准”只能是一种理想。

“最低标准”要求“译文能达到充分的对等,使目的语的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郭建中,2000:69)。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时政词汇的翻译的开题报告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时政词汇的翻译的开题报告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时政词汇的翻译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国际时事,因此对时政词汇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

时政词汇是指反映时事新闻的词汇,具有时效性和实用性,对于了解当今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深入了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经济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时政词汇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其翻译,因此时政词汇的翻译问题比较复杂。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出发,对时政词汇的翻译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时政词汇翻译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二、选题意义1.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时政词汇往往是各国之间交流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时政词汇的翻译,可以更精准地传达信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有利于加强国家之间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2.提高时政专业人士的翻译能力对时政词汇的翻译要求译者具备较强的时政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研究该问题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时政专业人士的翻译能力,进一步提高时政翻译的质量。

3.符合时势发展的需要时政领域发展迅速,时政词汇更新换代频繁,翻译工作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时势的发展,从功能对等的角度研究时政词汇的翻译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时势发展的需要。

三、拟定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研究内容本文将研究从功能对等角度出发,时政词汇的翻译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对等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时政翻译中的应用。

(2)时政翻译中的特殊性和问题,如同义词选择、多义词翻译等。

(3)结合实例探讨时政词汇的翻译方法,例如新冠肺炎、一带一路等热门时政话题。

(4)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时政词汇的翻译对比,如中英文翻译的差异。

2.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有关时政翻译的文献和研究资料,了解现有的翻译方法和成果。

(2)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实际翻译案例,抽象出总结性的经验和规律,并对这些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

(3)比较研究:对同一环境下的不同语言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找出相似点和不同之处,探讨存在翻译难度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功能对等视角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特色词汇翻译分析

功能对等视角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特色词汇翻译分析

功能对等视角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特色词汇翻译分析功能对等视角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特色词汇翻译分析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领域,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都提供了详尽的解读和规划。

然而,在翻译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时,特色词汇的翻译常常面临困境。

本文将从功能对等视角出发,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特色词汇进行翻译分析,并探讨如何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同时传达最准确的译文。

一、稳定和创新的翻译“稳定”和“创新”是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常见的特色词汇。

在翻译这两个词时,常见的做法是保持原文形式,将“稳定”和“创新”直译为“stability”和“innovation”。

然而,这种直译会忽略中文词汇的具体涵义和重要内涵。

因此,在翻译稳定和创新时,应该注重功能对等的原则,用合适的英文词汇来传达中文所包含的更广泛的意义。

对于“稳定”,在翻译时可以考虑译为“stability”、“steady”或“stable”。

不同的译词侧重点略有不同,但都能传达稳定的概念。

例如,“stability”更强调长期的、持续的稳定;“steady”则强调连续且有序的稳定;而“stable”则更偏向于静态和无变化状态下的稳定。

选择合适的译词,可以更好地传达中文中关于稳定的背景和意义。

对于“创新”,在翻译时可以考虑译为“innovation”、“creative”或“innovative”。

同样,不同的译词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都能传达创新的概念。

例如,“innovation”更强调突破传统的创新能力;“creative”则强调独特和有创造力的思维方式;而“innovative”则更强调新颖和有创新性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译词,可以更好地传达中文中关于创新的内涵。

二、共建共享的翻译“共建共享”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特色短语,强调发展的共同责任和共同利益。

在翻译“共建共享”时,简单地直译为“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虽然能够传达字面意义,但却无法准确表达中文中所包含的扩展意义。

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看政府公文的英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看政府公文的英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看政府公文的英译作者:陈颖颖李珍珍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1期摘要:作为一种政治性文本,政府公文英译要极强严谨性,要形式和内容对等,也要风格对等,才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论文以功能对等为指導,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例,从词汇、句法和语篇,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其英译提供方法和借鉴。

关键词:政府公文;功能对等理论;政府工作报告一、政府公文文本特点(一)词汇特点用词规范正式;语言包含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词汇;惯用简称缩写;喜用四字成语。

(二)句法特点公文多为陈述、长难句和复杂句,多用主动句和无主语句。

(三)语篇特点为保证权威性,公文具有严格的语篇格式规定。

首先,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规范公文对字体、间距等都有要求。

其次,没有明显语篇衔接词,都是书面语。

二、奈达及功能对等理论纵观众多翻译理论及翻译家,奈达和功能对等理论被广泛认可。

60年代末明确提出了功能对等,强调译语要与原语保持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关系。

他指出对等首先体现在意义上,其次在形式上。

(Nida,2004)功能对等理论打破了传统思想束缚,为翻译提供了全新角度,将新思维、概念和方法注入到翻译中。

自产生以来和20世纪80年代介绍到中国,对西方和中国翻译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从功能对等理论,分析《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一)词汇翻译1.概括性词汇概括性词汇,可用直译和词性转换,须根据语境确定含义。

报告多次出现推进一词。

如:深入推进简政放权intensified reform to 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改革有序推进carried out reforms;重点改革深入推进reforms were deepened.翻译很灵活,译成动词、名词,也可转换说法。

2.特色文化词语译时可用释译。

为达到内容对等,须还原原文意思。

我们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决纠正四风。

汉语时政词语英译法则探析

汉语时政词语英译法则探析

汉语时政词语英译法则探析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时政词语的英译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汉语时政词语的翻译也受到了诸多考验。

本文将从汉语时政词语的特征和翻译法则两个方面,探讨汉语时政词语英译的问题。

一、汉语时政词语的特征汉语时政词语主要体现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动向和新成果。

这些词语具有以下特点:1. 套用性强汉语时政词语通常由简短的几个词组成,但其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例如,“一带一路”可以指中国的发展战略,也可以指具体的建设项目。

2. 具有文化内涵汉语时政词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四个自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这些词语具有深刻的思想理论体系。

3. 语言形式新颖汉语时政词语在语言形式上有时采用了新颖的表达方式,例如“任子行式”、“大数据时代”等,这些词语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和时代感。

二、汉语时政词语英译的法则汉语时政词语英译需要符合一定的翻译法则,以下列举了几个常用的翻译法则:1. 直译法直译法是将汉语词语逐字翻译成英语,保留原意和韵味。

例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翻译为“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2. 功能对等法功能对等法是指将含义相近的词语对等翻译。

例如,“民生工程”翻译为“People's livelihood project”。

3. 合成借译法合成借译法是指通过词根、前缀、后缀等方式构造新的英语词语。

例如,“互联网+”翻译为“Internet Plus”。

4. 形容词化法形容词化法是指将汉语词语转化为英语形容词,并加上后缀。

例如,“中国梦”翻译为“Chinese dream”。

5. 固定搭配法固定搭配法是指将汉语短语直接转化为英语固定搭配。

例如,“不搞一刀切”翻译为“avoid taking a one-size-fits-all approach”。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研究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研究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研究作者:张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8期摘要: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国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因此,翻译领域在此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国家领导人代表中国政府做的一个权威的工作报告总结。

本文将从功能对等角度对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实例分析,使译文读者能对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同时指出本研究的局限性,希望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功能对等;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作者简介:张华,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英语语言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1一、引言政府工作报告是最权威的国家文件。

它是国家领导人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和对未来工作的计划安排的重要讲话,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卫生、外交等多个领域。

它也是国际友人了解中国发展动态的重要文件,因此其翻译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出发,进行实例分析,旨在为翻译实践提供帮助。

二、文献综述功能对等理论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的。

该理论自问世以来对翻译界的影响深远。

功能对等就是追求源语言和目的语间功能上的对等。

在这一理论中,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来再现源语言的信息。

该理论自被提出以来,对具体的文本翻译产生了实际指导意义。

自80年代传入我国之后,命运也有坎坷。

起初也不是那么容易被人接受,质疑声中提出了许多缺陷,随着人们不断地运用,发现其可取之处,谭载喜教授是将奈达翻译理论译到中国的第一人。

他说,奈达翻译理论中最为知晓的一个方面,就是他的动态对等翻译观。

三、实例分析理论在译作中的体现3.1 词汇从词汇角度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主语的省略尤为明显,但在英译中一定要将主语译出。

零主语的现象在汉语中容易理解,但由于文化差异在英语中的无主语则是错误。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

从功能对等理论浅谈公示语英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浅谈公示语英译

2292020年23期总第515期ENGLISH ON CAMPUS从功能对等理论浅谈公示语英译文/秦尊璐涵,尽可能实现功能上最大限度地对等。

三、功能对等理论对公示语英译的指导有人认为,同一块标牌上的中英两种语言公示语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否则会遭到批评指责。

然而正是这种语言单词上追求一一对应的观念,往往会产生令外籍人士摸不着头脑的译文。

公示语英译追求的不是语言上的简单对应,而是功能上的对等。

译者在实践中可通过借译、转化、增译和删减等翻译策略实现公示语英译功能对等。

1. 借译。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越来越多汉语公示语与国际接轨。

翻译这类公示语时,首选的方法是直接借用英语中现成或习惯的公示语(戴宗显、吕和发, 2005: P42 )。

如“八折优惠”文字对应的英文是“80% Discount”,但英语国家的习惯说法是“20% Off”。

又如,英美国家的公共汽车上常有“Courtesy Seats”,所以翻译“老幼病残孕转专座”时可借用英语国家习惯表达“Courtesy Seats”,即使没有罗列出源语提到的各类人群,外国人也能马上理解,可以说达到了功能对等的目的。

2. 转化。

中西方思维的差异使得中文和英文在语言表达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为了尽可能达到功能对等,使英译的公示语让目标读者理解和接受并实现公示语的指示性功能,汉语公示语英译时有时可灵活转化语言形式。

转化包括否定形式向肯定形式转化、动词结构向名词结构转化、主动语态向被动语态转化。

首先,汉语公示语常用否定句式表示某种动作和行为应禁止,而在英译时可考虑直接用肯定句式表达,如“非请莫入”可从正面表达译为“Staff Only”。

其次,汉语公示语常用祈使句,而英语公示语名词化趋势明显,大量使用名词、名词短语、动名词及介词短语。

如“伸手出水”可从另一角度译为名词“Automatic Tap”。

第三,中文多使用主动句,而英文常用被动句。

英语公示语使用被动句可使叙述更加客观、间接,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命令口气,显得更礼貌委婉,让英语读者更容易接受。

功能对等视角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特色词汇翻译分析

功能对等视角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特色词汇翻译分析

功能对等视角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特色词汇翻译分析本文从功能对等视角出发,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特色词汇进行翻译分析。

目前,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是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说明发言,随即公布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报。

它是中国政府对去年工作总结和对今年工作的计划的一种正式、权威性的报告。

本文旨在通过翻译分析,探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特色词汇的传达效果和相关翻译策略。

报告中常出现的特色词汇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文明”、“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等。

首先,我们来解析这些词汇的内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增强供给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生态文明强调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的和谐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精准扶贫是指精确识别贫困人口,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精细化的帮扶措施,实现可持续脱贫。

脱贫攻坚战则是指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针对这些特色词汇,翻译时需要注重传达其内涵和政策导向。

在翻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可以采用“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的直译,用以表达优化供给结构和推动经济转型的意思。

而对于“生态文明”,可以译为“ecological civilization”,表达中国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翻译“精准扶贫”时,可以使用“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的翻译,以传达政府对贫困人口提供有针对性、精确的扶贫帮助的政策措施。

最后,“脱贫攻坚战”可以翻译为“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直接表达政府全力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决心。

在翻译中,功能对等视角强调目标语的传达效果,即在翻译时应注重目标语读者的理解和衔接。

对于这些特色词汇的翻译,要避免语言太过生硬,过度注重直译而牺牲了读者的理解。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政府公文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政府公文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政府公文翻译研究作者:刘杨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2期摘要:尤金·奈达是是西方翻译理论语言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其含义是通过形式对等和内容对等的方式使译文措辞自然通顺,内容传神达意,读者反应相似。

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看待翻译的视角,对翻译的实践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公文是一种严肃正式,政治性极强的文本。

它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特定的对外交际功能。

政府公文的翻译事关向外国受众传达国家在内政外交,发展政策的作用,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地位和利益。

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从词汇、句法和语篇角度,研究政府公文翻译。

分析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政府公文如何能够更加贴近原文,更好地表达源语言的含义。

关键词:功能对等;政府公文;翻译一、功能对等理论(一)功能对等理论内涵奈达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动态对等”,因为“动态”二字曾经引起翻译界很多误解,所以在80年代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来替代“动态对等。

在对后者的阐述中,奈达提出对等的两个层次:最高层次的对等和最低层次的对等。

无论是“动态对等”还是“功能对等”,无论是“最高层次”的对等还是“最低层次”的对等,其核心都是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应该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

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共有四个标准:(1)传达信息;(2)传达原作的精神和风格;(3)语言顺畅,完全符合译语规范和惯例;(4)读者反应类似。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背景在“同等效果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在的功能对等理论。

英国翻译家泰特勒首先提出了“同等效果论”。

奈达在1986年正式启用“功能对等理论”这一术语,从此该理论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奈达认为上帝之言应该是通达万民的,所以翻译时译文中必须使用一种“共同语言”。

用奈达的观点解释,所谓“共同语言”(common language),是一种文化水平低的读者能看懂,而文化水平高的读者也能接受的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析政府公文中特色词汇英译翻译方法作者:郭月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7年第11期摘要:《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中内容涉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对于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视角,对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中国特色的词汇,从多次重复的宏观性词汇、特定的政治词汇、文化负载词、数字式缩等四个方面对其翻译进行分析探讨,希望本文可以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工作起到一定上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功能对等;政府工作报告【中图分类号】 G40【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1-0043-021 引言当今世界,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因此,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就变得尤其重要。

要让世界各国更好地了解中国,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的作用举足轻重。

《政府工作报告》是政治文献的一种,是政府公布的官方文件,具有权威性,科学性。

每年在新的形势下国家政治报告中都有一些中国特色词汇出现,但是这些词语有时在字典里找到对应的表达,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译者在已有翻译技巧的指导下灵活变动,合理创新,准确翻译。

2 功能对等理论概述美国著名理论学家尤金·奈达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即“翻译就是要用接受语中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重现意义,然后是风格。

”动态对等的翻译与传统上的“自由翻译”或“活译”有着本质区别,因为动态对等对翻译的产出有着严格的要求,它要求接受语文本在不同的语言结构里尽可能完满地再现源文本旨意:而自由翻译或活译并无此种要求,结果往往变成毫无节制的自由发挥(谭载喜)。

因为译文的读者是外国人,他们的语言环境与文化背景都和我们不同,为了让译文中的中国特色词汇尽可能地达到原文的效果,要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正确表达出原文要传达的主旨又使其理解。

3 四种中国特色词汇的功能对等3.1 重复出现的宏观性词汇。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些词意不太明确的“宏观性”词汇和词组出现的频率很高,它们看似容易译时难。

在中文中重复使用的词语意在强调,而对应到英文中的含义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准确翻译。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常出现概括性词汇,如:“加强”、“推进”、“深入”等。

这些词看似普通简单,但要准确把握其内在含义是很难的。

在翻译时,译者必须根据上下文和语境确定其具体含义,然后再确定使用适合的用词或搭配。

以笔者此次翻译《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在翻译过程中“推进”一词约出现24次,对此进行具体分析,例如:(1)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译文:We intensified reform to 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delegate more powers.(2)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深入推进译文:Fiscal, tax, financial, and other key reforms were deepen(3)积极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译文:We cut overcapacity and encouraged bushiness acquisitions andrestructuring从例子中我们发现推进一词反复出现,但译者并没有采取一种译法,所以对于这样的词我们要知道他们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及文体风格选择出最合适的词。

保持了自然的对等,是奈达功能对等的体现。

3.2 特定的政治词汇。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不少政治含义的词汇,其中涉及到国家的主权和方针政策等,意义重大,都是经过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后定稿的,具有很高的精准性。

翻译时要准确掌握原文词汇的政治含义。

如:(1)科学发展观the Outlook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2)廉政建设build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3)外向型经济outward - looking economy其中“廉政建设”曾被译为“construct clean politics”,但这种译法不是很准确,因为“construct”多指工程建设,用在此处不太妥当。

因此在十六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廉政建设”改译为“build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外向型经济在改革开放早期就提出来了,但当时多指出口,因此被译为“export-oriented economy”。

可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这一概念有了新的含义,不仅指出口,也指吸收外资和到国外投资办厂,即“引进来”、“走出去”,所以改译为“outward- looking economy”。

体现了中国话语权的增强。

可见这类词汇的翻译也要在功能对等的理论下进行翻译。

3.3 文化负载词——俗语。

文化负载词语主要是指汉语中一些惯用的表达,包括一些俗语、习语,四字结构。

这种表达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具有言简意赅和内涵丰富的特点,要进行透彻的翻译难度比较大。

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尽量保留源语内涵,但这并不代表要一一对等。

如文中出现的一些俗语,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简练而形象化。

如:(1)“打硬仗”:“fight a difficult battle”(2)“补齐短板”:“...strengthen points of weakness”(3)“过紧日子”:“...tighten the lifebelts.”(4)“立下军令状”:“have made the pledge”(5)“扎紧制度笼子”:“...tighten in institutional constrains”例l中,“硬仗”没有译为“hard battle”而是译为“difficult battle”,体现中文表述形象,而英文却讲求词语的合理搭配;补齐短板中的补齐译文使用了“strengthen”而没非“make up”;例3中,“过紧日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勒紧裤腰带”的意思。

而外国读者也许不会理解,所以这个英译文比较直接;例4中,“军令状”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等的词汇,翻译中用了“pledge”(誓言)一词,是对其内涵的翻译;例5中,“笼子”没有译成“cage”,而用了“constraints”一词,更加凸显出文化之间的不同。

我们可以看出,以上俗语的翻译都遵循了功能对等理论,使译文在不失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贴近读者。

3.4 数字式缩略语。

数字式略语作为一种略语其所指对象涉及多方面的社会和文化知识,具有百科性词语的性质,内容比一般词语丰富得多,在翻译时切不可随心所欲,望文生义。

因为这样极易造成跨文化翻译中的信息失误。

例如:(1)三大战略Three Initiatives一theBeltandRoadInitiative,TheBeijing一Tianjin一Hebei Integration Initiative,and theYangtze Economy Beltinitiative.(2)三期叠加Whiledealingwiththeslowdownineconomic growth,making difficult structural adjustments,and absolving the effects of previous economy stimulus polices(3)八项规定eight-point decisions on improving party(4)五位一体theoverall planforpromotingall-roundeconomy,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and ecological progress(5)四个全面theFour一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以上例子都是中国有关政策并将其用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但都是内涵丰富的政治词汇,在英文翻译时不能简单地逐字翻译,因为表达不了其准确地内涵意义。

例如,“四个全面”就不能一味追求字面的忠实而翻译成“The Four”,因为它不止表面含义。

政治词汇的翻译,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充分体现奈达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

4 结语政府工作报告代表着我国代表着政治立场,所以在翻译的时候用词选词要特别注意,既要充分客观、准确地表达出我们的政治立场和文献意义,还要时刻注意贴近译文读者的表达和思维习惯。

在翻译具有中国特色文化词语时,最为关键的是准确,首先必须对中国特色文化词语所表达的内涵进行充分理解。

为达到功能对等中内容上的对等,在意思准确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保留词汇的文化色彩。

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视角,从中国特色词汇层面对《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进行分析,体现了功能对等在其中的应用也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1]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2]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EB/OL].http: / / / guowuyuan /2015-03 /16 / content _2835101.htm.[4]汪洋. 《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之语气弱化研究[J].中国翻译, 2016,(5)[5]李秋荣. 中国特色词汇在政论文的英译策略——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海外英语ISSN 1009一0395 overse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