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作业设计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
三年级语文4《古诗三首》作业设计
1.通过借助拼音写词语,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2.落实语文素养,使学生达到灵活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找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3.阅读从多角度有梯度地进行练习,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能自主组织、梳理和整合要点,感受文字的丰富内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4.目标预期
(1)学生能掌握拼音写汉字;
(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初步了解和借鉴优秀文明成果,使学生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3)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4)使学生养成积极观察、感知生活的习惯。
五、作业设计展示
三年级语文课时作业设计《4.古诗三首》
八、创新与发展
(一)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政策和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重现学校的育人主体地位。该作业设计围绕着《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落实双减政策以及《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目标的具体要求,设计兼具新颖性、层次性、弹性化等特征的语文作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作业中的趣味,提升他们解读作业和完成作业的兴趣,以此体现以上政策在语文教学中的驱动作用。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内容,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相互联系,精心挑选单元知识要点,以基础作业、综合作业、分层作业、和跨学科作业相结合的形式,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分层次多维度落实核心素养
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本次作业内容设计共分为三大板块兼顾不同程度水平的学生,采用了灵活的分层选做的形式。在设计过程中坚持多样化原则、层次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设计针对性的课外作业以突破难点、设计趣味性的课外作业以激发兴趣、设计层次性的课外作业以满足需要、设计实践性的课外作业以学以致用,合理优化课外作业评价以促进发展, 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洞庭》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洞庭》教学设计今天,我们运用“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借助注释,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品词入境,感悟诗情”的方法学习了三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领略了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白帝城独特的美景。
在古诗的王国里,山水诗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继续去领略祖国山水的壮丽和古诗的魅力。
活动意图说明:生字教学中分类指导有代表性的字,一字带多字是高效写字教学的策略,重点范写“银、磨”,是因为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两个字不容易写好,也容易写错,这是关注学情使然。
交流学习所得,能进一步促使学生将内化的知识及学习方法固着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板书设计】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借助注释,抓关键字词想画面品词入境,感悟诗情的方法【教后反思】【作业设计】【字词小明星】一、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妈妈把盆里的一堆抹.(mā mǒ)布洗干净,然后在手上抹.(mā mǒ)上了护手霜。
2.爷爷年轻的时候开过磨.(mó mò)坊,学过磨.(mó mò)玉器的手艺。
二、读拼音,写词语。
yáo yuǎn yín pán jìng zi( ) ( ) ( )【阅读对对碰】一、先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 镜未磨。
, 一青螺。
1.这首诗是代诗人所作的《》。
2.诗歌从一个“”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和“”是遥望所得。
3.全诗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一面未打磨的镜子,还比作“”,而“”是对洞庭湖中的君山的比喻。
4.读了后两句诗,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二、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背诵小能手】背诵《望洞庭》《早发白帝城》。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古诗三首 精选1篇
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导语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古诗,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对自然、人生的独特见解。
本次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三首古诗,并进行相关的内容理解和创作。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三首古诗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二、正文1.《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全文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时所看到的壮丽景色。
首句“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美好。
第二句“黄河入海流”描绘了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气势。
最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作者登高远望的豪情壮志,寓意着人们要不断进取,勇攀高峰。
2.《夜泊牛渚怀古》《夜泊牛渚怀古》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一首描写夜晚景色的诗。
全文如下: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悲远人村。
鸿雁带书来,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首诗以夜晚的牛渚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夜景图。
首句“牛渚西江夜”描绘了夜晚江面上的宁静景象,给人以安宁的感觉。
第二句“青天无片云”则表现了天空的晴朗,与江面的宁静相得益彰。
接着两句“登舟望秋月,空悲远人村”则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鸿雁带书来,安能辨我是雄雌?”则表现了作者对离别亲人的无奈和悲伤之情。
3.《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描写江南美景和友情的诗。
全文如下: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以江南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故友李龟年的怀念之情。
首句“岐王宅里寻常见”描绘了岐王府内的繁华景象,与后面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句“崔九堂前几度闻”则表现了作者多次在崔九堂前听到李龟年的名声。
接着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则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在落花时节再次遇见李龟年的喜悦之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4.听师范读,关注“楚江开”“日边来”压ɑi韵。
5.学生各种形式的练读。
(1)做手势读(2)叠读(3)男女生读一句,全班齐读。
还要读出它的韵律美。
4.教师范读。
引导学生关注“楚江开”“日边来”压ɑi韵。
5.学生各种形式地练读。
(1)教师用手势提示诗句的节奏起伏,学生做手势读。
(2)叠读,感受古诗的韵味。
提示:读古诗的方式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来尝试叠读,怎么读呢?就是你们每读一句,老师重复后面的三个字。
(3)男女生各读一句,全班齐读后两句。
好停顿。
能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好古诗活动意图说明:优秀诗作是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血液。
学习古诗,首先必须会读。
朗读先于义理,需要放声读。
熟读成诵,是习得古诗之道,是培养、呵护民族精神之道。
环节三:借助注释读,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指向目标1,2)1.默读古诗,用笔圈出每一句都写了什么景?预设圈画: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2.结合注释,了解“天门”“青山”都是指“天门山”,“楚江”“碧水”都是指“长江”。
3.学生思考:眼中的天门山是怎样的山?眼中的楚江又是怎样的江?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学生汇报4.根据“断”,想象天门山是怎样被分开的?说说脑海里出现的画面。
预设:天门山被江水的气势给冲断了,被像刀子、像斧子的波涛给冲断了。
1.理清景物,整体感知。
(1)同学们,一首诗就像一幅画。
如果这是一幅画,那画里画了什么呢?现在请大家默读,找一找每一句都写了什么景,用你的笔圈出来。
(2)结合注释,了解“天门”“青山”和“楚江”“碧水”各指什么?2.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1)引导:同学们,前三句诗从不同的角度写了天门山、楚江,你眼中的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眼中的楚江又是怎样的江?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2)聚焦“断”“开”想象画面。
①根据“断”的构字特点想象画面。
这是“断”字的小篆,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完全剪断,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子。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设计:17 古诗三首 课时练(部编版,含答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一、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爷爷说这个庭(ting tin)院里适宜(yí yì)种植一些花草。
2.妈妈把妹妹在瓷砖上涂抹(mā mǒ)的痕迹用湿布抹(mā mǒ)干净了。
3.在磨(mò mó)坊里工作的叔叔阿姨们的手上布满了磨(mó mò)出来的老茧。
二、给下面加方框的字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填序号)
1.天门中断楚江开()
A.从中间断开。
B.中途停止或断绝。
2.碧水东流至此回()
A.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B.回旋。
3.湖光秋月两相和()
A.和谐。
B.温和,暖和。
提高性作业
三、品读诗句,回答问题。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指向目标1)1.学生背诵《山行》2.学生利用给定的句式描述秋天给自己的印象。
3.谈对苏轼的了解,记住诗人名片。
4.利用扩词法,理解题目意思。
“赠”:赠送。
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5.齐读课题。
6.书写“赠、刘”。
1.同学们,在前面的我们学习了《山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枫叶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
你们能不能把它背诵出来呢?2.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苏轼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在我的印象中,秋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三首》之二——《赠刘景文》。
(相机板书)3.了解作者:作者是苏轼,简介苏轼。
4.理解诗题:利用扩词法,试着理解题目意思吧。
课件出示: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标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5.指导书写“赠”“刘”。
背诵已学古诗《山行》。
记住诗人名片。
利用扩词法理解诗名。
正确书写“赠”,“刘”活动意图说明:背诵已学过的古诗,大概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为本节课做好铺垫,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对于诗中不理解的人物让学生提前做好功课,使其在学习古诗时不至于感到迷惑。
环节二:自主阅读,读通诗句(指向目标1)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生代表朗读,生生互评。
认读词语“擎、残、犹有、橙黄橘绿”。
3.根据收集的资料区别橙和橘的:橘子通常比橙子小,而且皮薄,颜色较深,可方便剥落,内部有白色丝物,可分瓣。
而橙子通常皮厚,不易剥皮,个头较大,颜色鲜艳,果肉不易分瓣。
4.书写“盖”,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
横平竖直,字就平稳端正。
1.出示自读小提示:2.抽生朗读古诗,相机正音,重点引导认读“擎、残、犹有、橙黄橘绿”。
出示图片区别“橙”、“橘”。
并书写“橙”、“盖”。
大声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能评价同学的朗读。
能根据图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区别“橙”、“橘”感知事物的直观形象,在书上描红。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
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参考答案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板书设计】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含答案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含答案)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这首诗是王之涣所写的。
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景物的壮丽和广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他想要超越自己的视野,登上更高的楼层,从而更好地领略到山河的壮丽风景。
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这首诗是孟浩然所写的。
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春天的早晨,描述了春天的鸟儿在各个地方鸣叫的景象。
他说夜晚经历了风雨,花朵也随之凋谢。
通过这些描写,他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
3.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这首诗是李白所写的。
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夜晚的明月和思念故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的怀乡之情。
他望着明亮的明月,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感叹离别之苦。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这些古诗开拓了我们的思维,拓展了我们的想象力,并让我们对语文、文学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阅读、学习与欣赏古诗,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这些古诗的学习,通过模仿、默写、背诵等方式,加深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记忆。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与理解,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古诗中所蕴含的智慧与美感。
期待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与文学素养。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
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参考答案: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断开流回出来天门山3.中断开流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古诗三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古诗三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古诗三首》是一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涵盖了王维、辛弃疾、苏轼等多位古代诗人的经典作品。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不仅可以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还可以培养对中文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因此,设计一份针对《古诗三首》的作业,旨在深入学生对这些古诗的理解和体会,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熟读《古诗三首》中王维的《相思》,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苏轼的《水调歌头》三首古诗。
2. 针对每首古诗,设计一个问题,要求学生理解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题。
3.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300字以上的读后感,并在文中回答设计的问题。
4. 学生可以利用第三方工具或图片等辅助工具进行在线作业提交。
三、评分标准1. 深度理解:30分。
学生对古诗意境、主题的理解是否深刻。
2. 逻辑清晰:20分。
学生的读后感是否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3. 描写生动:20分。
学生是否能够生动描绘古诗中的意境。
4. 语言表达:20分。
学生的表达是否准确、流畅。
5. 创意和准确度:10分。
学生能否通过独立思考和理解准确回答问题。
四、作业要求1. 本次作业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不接受提交。
2. 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如发现抄袭情况,将严格处理。
3. 作业提交后,老师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评阅,并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成绩。
4. 学生需保持诚信,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
五、期望目标通过这次作业设计,期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独立解读,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愿每一位学生在这次作业中收获知识,收获成长。
第二课时一、作业背景:《古诗三首》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其中涵盖了许多优秀的古诗作品。
通过学习古诗,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深入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理解,同时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设计了以下作业方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课时分层作业设计(附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时分层作业设计第17课古诗三首基础必做篇一、用“√”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人云亦.云(yí yì) 相宜.(yí yì) 洞庭.(tíng tīng) 镜未.磨(wéiwèi)二、规范书写词语。
chǔ jiāng gū fān yǐn jiǔ yín pán yáoyuǎn()()()()()三、给句中的加点字注音。
1.奶奶请工人把这个石磨.( )清洗和打磨.( )一下。
2.这个淘气的小男孩拿着水彩笔在桌上涂抹.( ),妈妈只好用抹.( )布擦干净。
四、给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义项。
(填序号)1.天门中断楚江开。
( )①中午的时候断开②从中间断裂③从中间拉开了2.水光潋滟晴方好。
( )①水中的灯光②湖面的波光③水面上的灯光3.湖光秋月两相和。
( )①湖面的波光②湖面发出的光③光溜溜的湖面五、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提升篇提升选做题(3选2)一、请按下列提示从《望天门山》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填空。
《望天门山》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三、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新统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作业练习校本班本作业设计课件
统编教科书三语上
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二、秋之美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对__偶____。 (2)作者抓住“___荷__尽_____”与“___菊__残_____”,描绘出秋
末的萧瑟景象。
统编教科书三语上
(3)“__已__无_____”与“___犹__有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 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统编教科书三语上
1.理解词语,选择。
(1)“九月九日”是指( A )
A.重阳节
B.佳节
(2)“忆”是指( B )
A.回忆
B.思念
统编教科书三语上
2.为什么诗人王维会“每逢佳节倍思亲”? ___这__是__因__为__佳_节__正__是__亲__人__团__聚__的__时__候__,__而__王__维__身__在__异___ _乡__,__想__到__自__己__不__能_回___到_亲__人__的__身__边__,__因__而__会__感__觉__到__“_每__ _逢__佳__节__倍__思__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教科书三语上
2.诗中主要写了___寒__山____、___石__径____、___白__云____、 ___枫__林_____等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统编教科书三语上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红于”与“红如”相比较,( B ) A.意思相同。 B.意思不同。 (2)诗人停下车来的原因是什么? ___因__为__喜__爱__这__深__秋__枫__树__林__的__晚__景__,__所__以__停__车__欣__赏__。___ (3)从这两句诗可以体会到诗人( B ) A.辛苦劳累。 B.流连忘返,不舍得离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作业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作业设计
课前预习作业
一、古诗我读了遍。
二、我会认
我知道多音字
挑()
()
三、资料袋
杜牧苏轼叶绍翁
随堂练习作业
《山行》第一课时
四、我积累了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
五、规范写字
寒霜盖菊落
评价标准星级★
上窄下宽
上下压扁
《山行》第二课时
六、我能结合注释,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规范写字
径斜赠残橙挑君送
《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八、给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九、我能结合注释,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十、判断
课后实践作业
十一、请你选择一首喜欢的诗,为它配一幅画吧!。
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古诗三首》作业设计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古诗三首》作业设计一、基础性作业1.看拼音,写词语,将诗句补充完整。
【认清字形】天门中江开一片日边来jìng wè潭面无风白里一青螺2.下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读准字音】A. 洞庭(tín)B. 淡妆浓抹(mǒ)C. 两相和(hè)D. 总相宜(yì)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解释判断】A. 两相和.(和好)B. 晴方.好(正)C. 雨亦.奇(也)D. 山色空蒙..(迷茫的样子)4.“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日边来”应理解为( )。
(《补充习题》第四项)【理解探究】A.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B.小船和太阳一道出来了。
C.孤舟从水天相接处驶来,仿佛来自日边。
5.下列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是()。
【欣赏评价】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完成习字册。
【正确书写】二、综合性作业1.下列图画与诗句中描绘的景色相吻合...的一项是()。
【理解探究】2.下列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欣赏评价】A.“水光潋滟晴方好”中的“潋滟”是形容西湖鲜艳的样子。
B.“欲把西湖比西子”是说西湖虽美,但比不上美女西施。
C.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不同天气下呈现出不同的风姿,给人美的享受。
D.“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说西湖不管怎么打扮总是廉价的。
3.《望洞庭》表达了诗人( )。
(《补充习题》第四项)【欣赏评价】A.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对君山的赞美之情。
C.对湖光秋月的赞叹之情。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欣赏评价】A.“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白银盘”是指“洞庭湖”,“青螺”是指“君山”。
B.《望天门山》和《望洞庭》都在“望”字统领下展开,描绘出景色的特点。
C.《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都是写景的古诗,赞颂了祖国河山的美丽。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作业设计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作业设计新人教版【注:以下正文为根据所给题目自行判断所采用的文章格式进行写作】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能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作为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学习内容,《新人教版》第六单元第17题要求同学们设计三首古诗相关的作业。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一套全新的古诗作业设计方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设计一:创作诗歌要求同学们自行创作一首与古诗相关的诗歌。
可以是仿古诗,也可以是对古诗的创作延续。
这个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步骤一:选择古诗学生可以选择教材中的古诗作为创作的素材,或者是老师在课上默写的经典古诗。
通过选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步骤二:模仿古诗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模仿。
在模仿的过程中,他们要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尽量保持古诗的风格和特点。
步骤三:创作诗歌在模仿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创作。
可以选取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或者是对诗歌主题的思考,写出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诗歌。
设计二:解读古诗要求同学们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解读。
通过解读古诗,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步骤一:选择古诗同学们可以从教材中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或者是老师提供的经典古诗。
选择的古诗要简短易懂,含有较明显的意象和情感。
步骤二:解读古诗学生们要阅读古诗的文字和背景,了解古诗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可以借助字典或者网络查找不熟悉的词语和典故,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步骤三:撰写解读学生们将解读的过程和结果写成一篇短文。
可以从诗歌的意象、情感或者背景等方面进行解读,以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设计三:传唱古诗要求同学们选择一首古诗,进行传唱。
通过传唱古诗,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步骤一:选择古诗学生们可以选择一首古诗,要求古诗的节奏感强,容易传唱,同时具有较深刻的意义。
步骤二:学习唱诵学生们要学习古诗的发音和节奏,可以通过听录音、观看视频等方式,熟悉古诗的整体感觉和表现方法。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基础再现。
1.看拼音,写词语。
chǔ jiāng gū fān jìng zi duàn kāi yín pán ()()()()()2.查字典填空。
“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
“欲”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副词,将要。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山雨欲来风满楼。
()(2)欲把西湖比西子。
()(3)小红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①诗中“中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长江水的__________;“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山势的__________。
②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的意思是: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被长江水拦腰劈开的,碧水向东流到此,回旋澎湃B.诗中“断”“开”“流”“回”以及后两句的“出”“来”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水景物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天门山风景的喜爱之情C.这两句诗只赞美了长江水的巨大生命力(2)水光潋滟..雨亦奇..睛方好,山色空蒙①有些词语可以想象出优美的画面,看到“潋滟”能想到(),看到“空蒙”能想到(),通过这两个词语可以欣赏到西湖的美。
②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B.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4.活学活用。
(1)在一篇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习作中,文文想引用一首古诗,下面最合适的是()。
A.《望天门山》B.《饮湖上初晴后雨》C.《夜书所见》D.《望洞庭》(2)我们一家去游览西湖,妈妈告诉我西湖又叫“西子湖”。
西子是古代的大美女,不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都是那么美,就像这时晴时雨的西湖一样。
统编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同步作业(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同步作业17 古诗三首一.试题(共10小题)1.“水光潋滟晴方好”正确的理解是()A.水波收敛了灿烂的阳光,非常好。
B.水波光闪动的样子与晴空呼应,刚刚好。
C.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2.《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的景色。
A.西湖B.洞庭湖C.太湖3.下列诗句不是描写秋天的一项是()A.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B.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天门山中间是被长江之水冲断的,写出了长江水波涛汹涌,气势很大。
B.诗句只赞美了长江水的巨大生命力。
C.诗人运用了多处动态描写,写出了对天门山被冲断的担心。
5.我会连一连。
李白《望洞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苏轼《望天门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刘禹锡《饮湖上初晴后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诗词曲鉴赏。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我还知道他的另一首古诗《》。
(2)这首诗描写了、、、等景物。
(3)诗中描写长江冲破“天门”的诗句是:。
(4)诗句“,”写出了青山耸立、孤帆红日的壮美景象。
(5)诗题为“望天门山”,我认为诗人是在望天门山。
A.天门山脚下B.天门山山中C.行驶的小船中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花山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一场秋霜过后,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上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作业设计4 古诗三首
1.看拼音,写字词。
(1)tiān hán( )降shuānɡ( ),百花凋零,只有jú huā( )为我们sònɡ lái( )了香气。
(2)我tiāo( )了一件chénɡ huánɡ( )色的外套zènɡ sònɡ( )给了我的好朋友。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组成词语。
[xié] 歪( ) ( )子 ( )阳 布( )[jìnɡ] 干( ) 安( )石( ) ( )爱[jūn] ( )王 ( )队( )人 ( )子霜
菊花 送来 天寒橙黄挑
赠送
径
斜斜鞋
鞋净静敬君
军君军
3.选择加点字词的意思。
(填序号)
(1)夜书所见 ( ) A.书信 B.写 C.书籍(2)知有儿童挑促织 ( ) A.挑选 B.扛 C.用细长的东西
拨弄(3)远上寒山石径斜 ( ) A.深秋时节的山 B.寒冷的山 C.一座山的名字
(4)停车坐爱枫林晚 ( ) A.因为 B.坐下 C.乘,搭
(5)白云生处有人家 ( ) A.生硬 B.产生,生出
C.生活 ......
A B C A B
4.读诗句,完成练习。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两句诗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表明了诗人对______、
_______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①一个“晚”字说明诗人( )。
A.从白天边走边欣赏风景,直到傍晚
B.从傍晚开始上山
C.看到枫林美景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秋天枫叶C
②“红于”与“红如”( )。
A.意思相同 B.意思相近 C.意思不同
(2)读了这两句诗,你的脑海中仿佛浮现出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我在秋天的山林中驱车前行。
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于是我停下车欣赏这枫林景色,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5.课外阅读。
(1)冬冬读了这首诗,不认识“浣”字,他查了字典,“浣”
字的读音是_______,在“浣女”一词中,“浣”的意思是____。
于是,冬冬联系诗句,猜想“浣女”的意思就是_____________。
huàn 洗
洗衣服的女子
(2)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用“___”画出“以动写静”的诗句。
(4)诗中描写了空山、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清幽、明净、恬美的雨后傍晚秋景图。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清泉 竹林
松林 莲叶 渔舟
(5)这首诗起句写“空山新雨后”,下列对“空山”的理解有误的C
一项是( )。
A.诗中写了“浣女”“渔舟”,可见,“空山”其实不空,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B.诗中的“空山”与“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山”有相似之处。
C.“空山”表明山中只有诗人。
D.“空山”的“空”其实反映的是诗人感受到的山林的一种幽静。
(6)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描绘的画面。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