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节日 文献综述
大学校园流行节日的分析
![大学校园流行节日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7892116c175f0e7cd137f0.png)
关于大学校园流行节日现象的分析一、调查数据结果分析1、大学生经常庆祝和比较关注的五大节日:新年元旦、清明节、中秋节、国庆节、圣诞节大学生经常庆祝并关注中国传统节日,但是从统计数据来看,西方节日也已经收到众多大学生的青睐,如圣诞节排名第五,可见西方节日之来势汹涌2、在最受关注的西方节日中,前三名是:圣诞节、情人节和母亲节3、在东西方节日功能相似的节日中,西方节日明显更受欢迎,如同是情人节的西方情人节(64)和七夕(28);感谢、孝敬长辈和母亲的节日,重阳节(19)母亲节(86)二、原因探微1,校园流行节日现象总体解析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行节日,我们认为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一定的地域里受到群众的欢迎,以一定的仪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民俗文化。
因而,我们下面分别从文化主体—节日,文化客体—大学师生及教职工(主要是学生),及文化环境与背景,现代社会的大学校园来分析大学校园流行节日现象形成的普遍原因——首先,作为文化主体的节日,其与本次课题相关的基本特点在于(1)就文化的内容而言,节日及节日文化体现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
故而流行节日一般是一种以精神文化为内在,以物质文化为载体,且其流行与否多体现在物质文化上;(2)就文化的发展而言,体现了传承性与变异性的统一。
这一点体现在流行节日具有在节日和节日本身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性,不同的时间流行哪些节日具有差异,而所流行的节日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也有不同,但这些多样变化的节日在节日本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总是有源可寻,有迹可查,则是节日文化传承性的体现;(3)就文化的主体而言,其文化主体具有普遍性与复杂性。
即节日以民众为文化主体,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但同时就不同的节日和民众而言,又有各自的特点,具有复杂性。
在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把节日文化定义为一种大众文化。
在流行节日的形成过程中,民众需要与民众意向始终是很重要的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对某种节日的社会认同和社会风气会左右节日的流行程度。
小学实施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综述
![小学实施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aaac3f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8.png)
小学实施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综述1. 背景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我国,传统节日不仅是民众休闲娱乐的时间节点,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其中小学阶段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时期。
2. 目的和意义通过实施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旨在让小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习俗和传统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同时,通过传统节日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活动内容与形式3.1 节日知识普及在传统节日来临前,学校可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向学生普及节日的历史背景、起源、习俗、传统美食等知识。
同时,邀请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3.2 节日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节日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民俗游戏、传统美食制作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探望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3.3 节日文化演出组织学生举办节日文化演出,如舞蹈、歌曲、戏曲、朗诵等,让学生在欣赏和表演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同时,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发挥创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展现传统节日的时代价值。
3.4 节日主题征文开展节日主题征文活动,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对于优秀作品,可以进行全校展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4. 活动组织与实施学校应成立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开展。
同时,要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同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
大学生校园节日活动总结(2篇)
![大学生校园节日活动总结(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04070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9.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校园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为了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在每年的重要节日期间,都会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节日活动。
本学期,我校成功举办了国庆节、中秋节、圣诞节等节日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二、活动内容1.国庆节活动(1)升国旗仪式:在国庆节当天,我校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全校师生共同见证这一神圣的时刻。
(2)主题班会:各班级开展了以“庆祝祖国华诞,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3)文艺汇演:学校举办了国庆节文艺汇演,同学们通过歌曲、舞蹈、朗诵等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摄影比赛:举办“我与祖国共成长”摄影比赛,鼓励同学们用镜头记录下祖国的繁荣景象。
2.中秋节活动(1)中秋团圆宴:学校食堂为全体师生准备了丰盛的中秋团圆宴,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感受节日的氛围。
(2)主题班会:各班级开展了以“月满中秋,情满校园”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3)诗歌朗诵比赛:举办“月圆人团圆”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同学们的文学素养。
(4)手工制作比赛:举办“巧手制中秋”手工制作比赛,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圣诞节活动(1)圣诞晚会:学校举办了圣诞晚会,同学们通过歌曲、舞蹈、小品等形式,欢庆圣诞节。
(2)主题班会:各班级开展了以“圣诞快乐,友谊长存”为主题的班会,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3)圣诞树装饰比赛:举办“圣诞树大比拼”活动,让同学们发挥创意,共同打造美丽的圣诞树。
(4)圣诞礼物互换:组织同学们进行圣诞礼物互换,传递友谊和祝福。
三、活动成果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参与节日活动,同学们在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得到了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弘扬了传统文化:节日活动中,同学们了解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3.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节日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
大学节日活动总结范文
![大学节日活动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5a415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c.png)
随着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远,我们迎来了充满活力与激情的五月。
在这个充满节日的月份里,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旨在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情怀。
现将本次节日活动总结如下:一、活动背景五月,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的劳动节,同时也是我国青年节。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节日活动,旨在让同学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二、活动内容1. 传统节日知识竞赛: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通过竞赛形式,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竞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学们积极参与,展现了良好的文化素养。
2. 五四青年节主题讲座:邀请校内外优秀青年代表进行主题讲座,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激发同学们的奋斗热情,鼓励大家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同学们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打扫卫生、关爱老人等,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4. 校园文化节:举办校园文化节,包括书法、绘画、摄影等比赛,展示了同学们的才艺和创造力,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5. 户外拓展活动:组织同学们进行户外拓展训练,通过团队协作、挑战自我等方式,提高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活动成果1. 增强了同学们的传统文化意识:通过节日知识竞赛等活动,同学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在户外拓展活动中,同学们学会了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3. 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类比赛和活动,同学们在才艺展示、知识竞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4.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四、活动反思本次节日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小学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报告
![小学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624487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d.png)
小学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报
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华传统节日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报告旨在分析小学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推动和改进相关教育工作。
背景介绍
中华传统节日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小学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
实际情况分析
1. 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文化体验活动等,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和体验传统节日的俗和意义。
2. 学校注重与家庭的合作,鼓励家长参与节日活动,加强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联动,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3. 学校通过举办传统节日文化展览、文艺表演等形式,扩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和创造力。
改进建议
1.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传统节日
教育专业水平,更好地指导和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2. 加大对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力度,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3. 加强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传统节
日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提升教育质量。
结语
小学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积极向好,但仍存在一
些问题和不足。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分析和建议,能够引起各方的重视,共同推动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改进和提升。
浅论我国校园节日活动的现状及对策_高三作文
![浅论我国校园节日活动的现状及对策_高三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4b07669fc4ffe473268ab57.png)
浅论我国校园节日活动的现状及对策:每逢节日,中小学校大都会组织一些节日活动。
学校节日文化建设,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展示学生特长、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如何加强学校,使学校的节日文化更加生动的节日文化建设,使学校的节日文化更加生动、有趣,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加强化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这对校园文化建设,这对校园文化建设及学校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施基础上,逐步培养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并为全体师生承认恪守的共同价值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在校园节日文化建设中,学校同样要坚持这一理念为指导,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爱校,爱国的情怀,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各种丰富多采的传统节日风俗,是为了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和缅怀杰出人物,寄托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逐渐形成的。
它们都是不同历史文化的积淀,都蕴含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从不同方面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智力、人际关系等的完善与发展。
但是,若果学生不知道一些节日风俗的历史沿革与事件的来龙去脉;不知道雷锋等优秀人物的生平事迹;那么,又何谈学习这些节日风俗与杰出人物的社会性、人文内涵。
在校园节日活动的效益不能充分实现的情况下,这就造成了校园接文化建设上的一种缺失,使许多校园节日文化活动陷入了“办与不办”的两难现状之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应该从以下几点来说:活动形式单一组织协调不力在组织校园活动时,可以先组成一个主题。
主题活动就是就摸一特定专题而开展的短期或长期的专门活动,其实是的形式过于单一。
重阳节到了,无非是去敬老院给老人擦擦窗户,捶捶背;“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到了,也无非是唱几首红歌,然后再来个较为热烈的集体大合;雷锋纪念日到了,也无非组织学生过节似的上街打扫一下卫生,进养老院服务一下老人······重视活动当天参与程度不高每到学校节日活动,往往开幕式组织的比较热闹,其后就只有少数人能够参与进来了,而大部分同学只能悻悻地回到教室继续上课或到其他地方。
学生文化活动文献综述
![学生文化活动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69418b7be23482fb5da4c3f.png)
学生文化活动文献综述孙政庭学生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来源于对校园文化理论和活动理论的研究,学生文化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活动,一般不包括学科类的教学活动。
它与校园文化的概念和活动的概念紧密相关。
是应用文化活动的教育意义在学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学生文化活动的研究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方法,为学生文化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积极的建议和措施.对于学生文化活动这一领域的文献检索工作是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分三部分开展的.即以校园文化、活动、素质教育三个关键词为核心开展文献检索,试图通过三方面的文献积累和研究,对于学生文化活动的研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我也发现,针对学生文化活动的研究不是很多,有的是从德育角度论述,也有的是从社团活动或者主题教育活动方面展开,对于学校整体的丰富多彩的学生文化活动的研究并不多。
针对学生文化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的研究散见于一些杂志短文或专题活动的论述中,也没有能检索到比较综合性的研究成果。
一:关于对校园文化理论的文献研究在校园文化的相关文献中研究得之,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开始已久,但主要集中在国外的理论学者中,国内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
有很多的理论研究是晚于现象产生的,校园文化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已经开始蓬勃发展,然而相关的研究却没有展开。
由此可见我国的理论研究已经滞后于校园文化这一现象的产生。
1986年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率先召开的“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成为校园文化理论兴起的标志的,大家也普遍把从1986年到1989年这段时间作为校园文化的发起阶段。
1986年,沈辉发表了第一篇讨论校园文化的论文《校园文化浅析》,随后又发表了《校园文化的特征、功能与建设》,从而引起了有关学者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兴趣。
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现状的看法文献综述
![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现状的看法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ad2c2c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7.png)
⼤学⽣对传统节⽇现状的看法⽂献综述⼤学⽣对传统节⽇现状的看法⽂献综述随着我国⼈民物质⽣活⽔平的提⾼,⼈们对精神⽂化⽣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世界范围各种⽂化的相互激荡和国内社会⽣活⽇益多样化,国外节⽇随着“全球化”对中国传统节⽇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学⽣作为时代潮流的引领⼈,传统节⽇在⼤学⽣中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呢?他们对传统节⽇⼜有什么看法?⼀、⼤学⽣中的传统节⽇现状1 知道的传统节⽇甚少调查显⽰:⼤多数的⼤学⽣只能说出3 ⾄7 个传统节⽇,不少⼈竟然把劳动节、三⼋妇⼥节等政治性节⽇归列其中,97%的学⽣不知道下元节是什么节⽇。
⽽令⼈不解和震惊的是:在这115⼈中,所有⼈都知道圣诞节、2⽉14⽇的情⼈节、感恩节等外国节⽇,却很少⼈知道中国清明节的由来。
(资料来源:莱芜新闻⽹,拿什么拯救你,传统节⽇?作者:朱国梁2011-6-3报道)2传统节⽇⽓氛显淡⽹友(镜花⽔⽉)在五⾊⼟BBS上发帖称:“今天是冬⾄,却没听过有⼈提起来。
⽽圣诞节还没到,就已经看到渐浓的…喜洋洋?⽓氛,⼴播台、班级社团活动、装圣诞⽼⼈派传单的……⼤伙⼉宣传得不亦乐乎……俗话说…冬⼤过年?,冬⾄是我们重要的传统节⽇……” 如发帖所说,每年的冬⾄,⼤家都是在平平淡淡中度过的,若要拣出⼀两个热闹的场⾯,莫过于在⾷堂捧上⼀碗热腾腾的饺⼦。
(资料来源:北京农业⼤学新闻观察,传统节⽇在⼤学⽣⼼中能⾛多远?2009年12⽉28⽇报道)3 对传统节⽇认知不⾜“清明节的来历?这个还真不知道”,“介⼦推的故事?没有听说过,只知道清明是个节⽓”,“清明不就祭祖扫墓吗?介⼦推的故事还真不知道”,“寒⾷节,这个不知道……”记者⾛访中发现,⼤部分的⼤学⽣对于清明节的知识知之甚少。
(资料来源:现代教育报,⼤学⽣:距离“清明”有多远?2011-04-07)4 过节意识淡薄⼤学⽣对外国节⽇兴致冲冲对中国传统节⽇则反映平平,中秋节,除了会互赠⽉饼,再⽆其他深意和⽅式。
很多学⽣认为,传统节⽇年年都如此,平平淡淡,过节更不过节都⼀样。
中学生传统文化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中学生传统文化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641c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7.png)
中学生传统文化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中学生传统文化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对于中学生而言,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是培养文化自信、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1. 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目前,我国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内容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经典诵读、传统节日等方面。
其次,教育方式相对陈旧,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
最后,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和认同感。
3. 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改进措施。
首先,应丰富教育内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其次,应创新教育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最后,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三、结论本文通过对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文献综述发现,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改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教育方式的创新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改进提供更多思路和借鉴。
有关端午节的文献综述范文初中
![有关端午节的文献综述范文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13c053a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9.png)
有关端午节的文献综述范文初中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重五节、午日节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史书《左传》就有记载了。
它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端午节有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各地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和风俗习惯。
下面将对有关端午节的文献综述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进行分析。
首先,就是有关端午节起源和传说的记载。
《史记》中记载:“ 屈原,楚怀王之相,因谗,出奔至江水之浦,遂投汨罗江而死。
楚人闻之,皆去舟楫往观,诸夏人亦往以饰之。
故各以其物为之祭,皆以角弓为之器,以白为之服,祭之用酒,禁而不尝也。
至于南北,各以糯果为之物,而呼之曰和果。
端午之节,以为重熟之时,有和果可以相馈。
”这个故事说明了端午节起源的历史,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屈原的故事。
另外,根据一些传说,端午节还与龙、蛇等有关,比如说,据说吃五色丝带,可以避邪驱瘟;挂上艾草,可以辟邪;赛龙舟和踩高跷等活动,则与避凶驱邪有关。
其次,端午节的主要庆祝活动是什么也是庆祝端午节的一个重要方面。
南方地区的庆祝方式主要是包粽子、赛龙舟、游园会等,北方地区则以吃艾叶、戴香包、赛龙舟、发放五色丝带等为主。
这些庆祝方式,不仅仅是单纯的活动,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南方皖南地区的“赛蛇舟”,据说是由屈原被蛇缠身所得的灵感,由此就产生了与蛇有关的端午节做法。
南方许多地方有抢“五子登科”的习俗,由此还可以看出在南方地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与男子成长、争夺名利等有关联。
北方地区则更加注重避邪驱瘟,例如在一些北方地区的端午节,人们会将草药熬成浓汁喷洒家中,用一些“铃铛”、“吊坠”等物品将邪气送走。
最后,端午节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可以看出端午节的文化意义有许多方面。
首先,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庆祝活动之一。
其次,它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与家庭、父母、朋友、同学等人之间的情感,能够通过传承与庆祝仪式中的互动加强这种情感的交流。
最新 仪式相关文献综述-精品
![最新 仪式相关文献综述-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117aa7447fd5360cbb1adb15.png)
第二章文献综述2.1 仪式相关文献综述。
2.1.1 仪式。
在传统宗教学的基础上诞生了一门新兴学科——仪式学。
根据仪式学学者格雷姆斯所言,“仪式研究”是 1977 年在首届“仪式研讨会”上被初次使用的一个名词( Grimes,1982)。
自从仪式学出现后,传统的宗教学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这不仅体现在研究的焦点上,也体现在基本理论范畴上。
基督教在传统宗教学中,主要研究关于崇拜仪式的制定、传播教义等自身的仪式问题(Grimes,1982)。
在仪式发展的过程中,利奇在早期提出了比较新颖的观点,比如,“仪式”基本上可以适用所有由所能决定的行为组合。
这些行为不仅有社会性的也包含了宗教性的文化内容,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象征性( Leach, 1968)。
瑞斯在利奇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认为他的解释适用于更多含糊不清的情况。
并且这种行为可以被看成是社会集团的一种代码信息。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认为,仪式帮助我们认识所处的社会(Zuesse,1987)。
格雷姆斯在《仪式研究入门》一书中指出,仪式是一种具有具体特征的模型,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确立一个较为清晰的图像。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主要关注仪式中的未知关系,帮助我们联接并考察其他相邻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 Grimes,1982)。
在过去的 100 多年时间里,人类学、、、传播学、管、艺术等都分别对仪式进行了研究,其中人类学的仪式理论较为全面和深刻地解释了仪式的内涵和延展。
人类学研究的学者认为可以用一条比较明显的变化轨迹来建构仪式理论。
即如何产生并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发展。
它起源于神话和宗教。
并以两种方向进行了充分的发展。
第一,解释仪式和神话。
仪式和神话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学古典进化论。
人类学家先把仪式和神话当作文化最开始的形态,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一个随着时代变迁的机制。
并且在 19 世纪中末叶到 20 世纪初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学家第一次以此为研究背景,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彭兆荣,2003)。
初中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文献综述
![初中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927efc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3.png)
初中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文献综述国外研究现状校本课程最早起源于英、美等国,已经有20多年历史。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重点内容。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英、美等发达国家中教师开始广泛重视校本课程。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开发校本课程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深建立起一种以学校教育为直接实施者和受教育者为本位的课程开发机制。
一般来说,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本土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对教材和地方课程进行改编、整合、再创造,使之符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二是学校和教师设计开发新课程,对学生需求进行评估基础上充分考虑到社区和学校资源,以教师为开发主体来开发发展学生个性的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
在国外发达国家,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了广大学校教学的一大任务,如,澳大利亚上世纪90年代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创新项目达到了4400余项,进入本世纪后,参与学校越来越多达到了一千所,创新项目数量较以往更多。
2203年,加拿大各省制定了严格课程开发大纲,校本课程开发要得到省级教育部门统一批准,还要进行注册。
此外,以色列在国家集权外,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重点注重与本地特色文化结合,满足教师、学生需求,把课程模式逐渐转变为中央与地方交织,有效促进教师校本开发能力提升。
近些年来,国外校本教材开发不再是一种口号,而逐步融入到学校教育工作之中,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课程多样化趋势加快,国家加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颁发了《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明确提出学校和地方课程应占总课时数10%-20%。
我国初中英语教师开展结合本地区校本教材的开发,目前,各个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体现了学校师资队伍创造性工作结晶。
校本课程开发早就存在于我国一些教育发达地区,如,2008年上海市已经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在1000多所学校内开设多门校本课程。
关于小学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施情况报告
![关于小学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施情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9ff54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d.png)
关于小学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施情
况报告
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开展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以丰富
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强民族认同感。
本文将对我校中华传统节日教
育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报告。
活动内容
我校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春节联欢会、端午龙舟比赛、中秋赏月活动等。
学校通过举办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
统节日的俗和文化内涵,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育效果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识得到了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提高。
许多学生还通过参与活动,学会了
制作传统节日食品和手工艺品,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存在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传统
节日的了解仍然比较浅显,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和活动策划,确保活动
的质量和效果。
展望未来
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更多的学生和家庭能够参与其中,共
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上为我校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施情况报告。
小学实施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综述
![小学实施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3513e4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d.png)
小学实施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综述简介本文旨在综述小学实施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相关情况。
通过对该主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小学在传统节日教育方面的做法和策略。
目的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施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体验和参与传统节日的俗和文化内涵,进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实施策略1. 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教学、文化讲座、主题班会、社团活动、文化展览等多种形式来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2. 融入课程教学:将传统节日教育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
通过课堂讲解、阅读文献、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在研究中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重要意义。
3.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利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参与节日庆祝活动、舞狮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4. 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紧密合作是成功实施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关键。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与节日庆祝活动、讲座和展览等,让家庭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支持者。
5. 教师培训和指导: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在传统节日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通过组织专题研讨、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效果评估为了评估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效果,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设计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 组织专家评审团对活动进行评估和指导;- 进行学生作品展览和成果展示,展示学生在传统节日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
结论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在小学的实施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课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家校合作和教师培训等策略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
通过对活动效果的评估,学校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各种校园节日活动总结报告
![各种校园节日活动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1f9a4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d.png)
各种校园节日活动总结报告引言在校园里,各种节日活动是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举办节日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本篇报告将总结我们学校过去一年举办的各种校园节日活动,包括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和困难。
节日活动名称及时间1. 春节晚会- 2020年1月25日2. 元宵灯会- 2020年2月8日3. 清明祭扫- 2020年4月4日4. 国庆校园文化展- 2020年10月1日活动策划与组织春节晚会春节晚会是我校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策划阶段,我们组织了一个策划团队,确定了晚会的主题和演出节目。
我们精心挑选了优秀的学生艺术团队,包括舞蹈、歌唱、小品等节目。
同时,我们还加入了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如抽奖和游戏,以增加参与度和互动性。
元宵灯会元宵灯会是一年一度的传统文化活动。
在策划和组织过程中,我们与学生会紧密合作,共同策划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我们邀请了专业灯谜设计师设计了一批创意灯谜,悬挂在校园内的主要道路和广场上。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猜灯谜比赛、灯笼制作工作坊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同学的参与。
清明祭扫清明祭扫是我校传统的缅怀先人活动。
我们在活动前组织了一次策划会议,确定了祭扫地点和仪式流程。
我们还组织了一场讲座,向同学们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增加了同学们的参与度。
活动当天,同学们认真扫墓、献花,并举行了一场文艺表演,以缅怀先辈、增进同学间的感情。
国庆校园文化展国庆校园文化展是为了庆祝国庆而举办的活动。
在策划过程中,我们组织了一次策划会,确定了展览主题和展览内容。
我们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文化成果。
展览分为多个板块,包括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书法绘画展览、音乐舞蹈表演等。
活动当天,同学们踊跃参与,展示了独特的才艺和文化魅力。
活动实施与评价春节晚会春节晚会在校园礼堂成功举办,吸引了超过1000名师生观看。
节目精彩纷呈,舞蹈小品活泼有趣,歌唱演唱激动人心。
学校节日专项活动总结报告
![学校节日专项活动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8d9893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1.png)
学校节日专项活动总结报告一、活动概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校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日专项活动,包括国庆节、圣诞节、元旦等,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活动内容和安排在此次节日专项活动中,我们结合不同节日的特点,安排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活动。
以下是具体的活动内容和安排:国庆节专项活动- 班级主题展示:每个班级通过装饰和摆放图文展板的形式,展示了各自对国庆节的理解和祝福。
- 感恩日志撰写:鼓励学生写一篇感恩家国、奉献社会的日志,并进行分享与交流。
- 学校标语创作比赛:学生在课间自由创作与国庆节相关的标语,评选出最佳作品。
圣诞节专项活动- 圣诞表演晚会: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准备了各种精彩的节目,包括歌曲、舞蹈、小品等,给全校师生带来了欢乐和温暖。
- 制作圣诞贺卡:每个班级都组织学生制作圣诞贺卡,送给老师和同学,表达节日的祝福。
- 全校圣诞主题美术作品展: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示了对圣诞节的理解和想象力。
元旦专项活动- 主题演讲比赛:学生们通过角逐主题演讲比赛,展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才表达能力。
- 全校读书活动:学生们自愿参与读书活动,读一本心仪的书籍,并举行读书分享会。
- 健身公益活动:学生们参加了健身公益活动,包括晨跑、清理校园环境等,号召同学们关注身体健康和环保意识。
三、活动成效评估通过对以上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参与度提高一系列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活动吸引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快乐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在活动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个人的才华,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意识。
创新意识培养活动中,学生们展现了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自主创作和表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活动改进和展望尽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1. 活动设计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增加互动性和参与度。
学校节日庆祝活动盘点大总结,回顾学校举办的各种节日庆祝活动
![学校节日庆祝活动盘点大总结,回顾学校举办的各种节日庆祝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37f0a07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e.png)
学校节日庆祝活动盘点大总结:回顾学校举办的各种节日庆祝活动引言学校是一个温馨和睦的地方,每年都会举办各种节日庆祝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这些庆祝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将回顾学校举办的各种节日庆祝活动,并总结其中的亮点和启示。
校园文化节:多彩的文化交汇学生社团展示学校的文化节是一年一度的盛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
各个学生社团积极参与,展示学生们的各种技能和才华。
舞蹈社团、音乐社团、话剧社团等等,每个社团都带来了精彩绝伦的表演,让全校师生大饱眼福。
这不仅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特长,还让他们在表演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特色展览文化节期间,学校还会组织特色展览,让同学们领略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国际文化交流等展览吸引了众多同学参观,增加了他们的文化视野。
同时,学校还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展览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校园体育节:激情四溢的竞技场运动比赛学校的体育节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竞争力的时刻。
各个班级和学生社团通过各种运动比赛展示自己的体育才能。
篮球、足球、田径等比赛项目中,同学们不仅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性。
比赛现场观众如潮,为参赛选手加油助威,气氛十分热烈。
健身活动除了传统的运动比赛,学校还组织了一系列健身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锻炼身体的机会。
瑜伽课程、健身操表演等活动吸引了许多同学参与。
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同学们放松身心,还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学校艺术节:创造力的盛宴绘画比赛学校的艺术节是一场创造力的盛宴。
学校组织了绘画比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的机会。
参赛作品涵盖了各种风格和主题,展示了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
学生们用画笔记录下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独特见解,展示了他们独特的艺术才华。
音乐会学校艺术节期间,学校还举办了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
各个班级和学生社团表演了各种乐器演奏和歌唱,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听享受。
学校节庆活动回顾与总结
![学校节庆活动回顾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9b9db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e.png)
学校节庆活动回顾与总结引言学校节庆活动是学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展示才艺,还可以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学校文化氛围。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学校举办了众多节庆活动,让我们一起回顾并总结这些难忘的时刻。
活动一:校园文化节背景介绍校园文化节是我们学校每年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展示学校的多样化文化和学生们的才艺。
在去年的文化节中,全校师生都参与其中,组织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表演。
活动亮点•学生表演:学生们自编自导的舞蹈、话剧和歌曲表演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和创造力。
各班级之间的比赛也增添了一些竞争元素,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文化展览:学校的各个文化社团组织了展览,展示了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特色。
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并加深对各个文化的理解。
•美食品尝:学校开设了一个特别的食品区,供学生和家长品尝不同国籍的美食。
这不仅让大家感受到了丰富的文化多样性,还增加了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校园文化节,学生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艺,还增强了对不同文化的认知。
这样的庆祝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也为学校营造了一个融洽的文化氛围。
活动二:校庆晚会背景介绍学校校庆是每个学校都非常重要的日子,它不仅代表了学校的建校历史,还是展示学校成就和荣誉的机会。
去年,为了庆祝学校的校庆,我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校庆晚会。
活动亮点•颁奖仪式:晚会上,学校对优秀的学生进行了颁奖,表彰他们在学术、体育和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
这不仅是对学生努力的认可,也鼓励其他学生努力追求卓越。
•演出节目:晚会上有丰富多彩的演出节目,包括舞蹈、歌曲、音乐演奏和戏剧表演。
学生们通过精彩的表演展示了他们多才多艺的一面,让观众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
•校友联谊:学校还邀请了一些校友参加晚会,这不仅增加了庆典的气氛,还为校友提供了一个回忆学校时光和互相交流的机会。
校庆晚会是学校庆祝建校周年的重要方面,通过这样的活动,学校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凝聚力,也将学校的成就展示给了更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校园节日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大学学生在卸下了身上繁重的课业之后,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支配自己的校园生活。
此外大学生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群体。
这使得如今校园节日的形式与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校园节日作为校园文化的缩影,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
塑造更加浓厚学校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等。
二,相关选题回顾。
根据目前查找到的资料可以发现,校园节日虽然是一个存在已久的校园文化现象,但是专门针对校园节日的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
(一)关于“校园节日”的定义。
1.蒋志群在论文《谈校园节日文化活动》①中将校园节日定义为:“校园节日文化活动就是指节日期间, 大学生在校园领域内开展的特定主题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凭借的校园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制度, 所反映的校园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
”
2.汤志华和曾小曼《论校园节日文化与大学生德育》②一文,将“校园节日文化”定义为:“在较重大的节日期间,有学校组织,以大学生为主体,围绕特定节日主题而展开的系列文化活动以及通过活动方式反映出来的校园价值观,师生的精神风貌等。
”
3.在方曙光的《校园节日文化活动对高中生德育工作的作用》③中将“校园节日文化”概括为:“校园节日文化指学校以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其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学生参与的文化体育、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
”(二)校园节日的分类。
在汤志华和曾小曼的文章中将校园节日大致分为了三类。
第一类是由国际组织和国家设置的节日。
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和植树节等。
第二类是传统的民族节日,如汉族的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等。
第三类是各具特色的校设节日,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和文化周等。
[1]并且认为第三种文化节日最受校方重视,是校园节日文化的主流。
(三)校园节日文化的特殊性。
蒋志群指出校园节日与一般节日文化活动有共同特征,并将这共性的特征概括为四点:一是认同性,二是群众性,三是时间性,四是节日文化活动的独特性及复合性。
同时又提出了校园节日的特殊性:“首先, 校园节日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 他们既具有青年的一般心理特征, 又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有较灵活的创造性思维和较高的文化素养。
具有青年文化的创造性和超前性特征。
其次, 学术气氛浓厚, 以育人成才为目标。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校园节日文化必须重视学术、高雅艺术、育人成才等精神方面的追求。
”[2]
(四)校园节日存在的意义。
“校园节日”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它表现出各种各样具体的形式,在前边说过校园节日分为了三种,而前两种校园节日不仅仅在校园中有,在社会上也同样流行。
所以在此主要就校园节日的第三类,即学校所特有的校设节日进行论述。
通过对具体个案的分析,我们希望可以找到校园节日的共同特征,这里着重归纳出校园节日存在的意义(即校园节日的作用与影响)。
校园节日可以说是一个新兴话题,关于校园节日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2000年之后。
并且近两年来成为热门话题,涌现出大批主体论文。
首先是校园体育节。
这个方面的文章有黄松峰;朱林的《高校田径运动会改为体育节的可行性研究》④。
富嘉贞的《校运动会向体育节转轨的研究》。
⑤张卫军的《以体育节取代普通高校传统田径运
①《思想道德教育》上海市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会1995年第S1期
②《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1年04期(总第337期)广西社会科学院
③《当代青年研究》 2009年08期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
④《体育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⑤《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动会的改革构想》⑥方杰的《关于运动会融入学校文化艺术节的探索》⑦等等。
其次是校文化艺术节。
有关校园文化艺术节展开论述的文章有《开展主题模式校园文化艺术节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⑧郑毅;《让孩子在艺术的殿堂中快乐成长——校园文化艺术节有感》⑨任永红等等。
第三类是校庆。
校庆可以看做是校园节日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对于校园精神的弘扬与学校价值理念的推广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许多知名高校都对校庆格外重视。
关于校庆的学术论文与作品有:《挖掘校园文化弘扬校园精神——对校庆活动的几点探析》⑩李茜;《香港理工大学校庆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吴岸晶11;《校庆的实然与应然——大学文化建构视界下的校庆探究》姬智明12等等。
由以上文献我们发现校园节日之所以被学校大力推广与流行开来,与校园节日对学校产生的影响与其带来的效应密不可分。
首先它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
比如体育节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文化艺术节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陶冶情操升华艺术修养。
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团队的协作中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增强,为学生走入社会打下基础。
再次可以将校园节日与学校的德育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最后是校庆的举办,学校的校庆一般会与学校精神的与价值体系的推广紧密结合。
“通过校庆活动,可以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扩大学校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吸引社会的广泛关注,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为学校未来的发展谋求更多的社会资源,以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13
(五)校园节日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
校园节日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二者是部分与整体,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
因此如果想要了解校园节日,就必须了解校园文化是什么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1.校园文化的内含。
对于校园文化的内涵与校园文化的定义有诸多版本,在此仅举其中一个进行说明。
陈于仲、李正华和钟黎川的《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14对校园文化的定义为:“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 表现为一定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氛围。
这种精神状态和文化氛围
以大学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等为物质基础, 以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为核心, 以具有大学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行为方式以及报刊、讲座、社团和沙龙等文化活动为表征。
”
2校园节日文化与校园文化。
在田保传、陶国富和黄晞建主编的《中国大学生百科知识》15中将校园文化分为了:校园精神文化、节日文化组织文化、生活文化、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等等。
[3]将校园的节日文化单独列出作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现状分析以及趋势展望。
首先是关于“校园节日”及“校园节日文化”的定义,校园节日究竟是什么,它是一种节日但更是一种精神与文化。
在前文提到过的三种定义中,方曙光的定义较之蒋和汤的更加全面,但无论哪种都不能完全囊括校园节日的真正内涵,只是试图从校园节日的某些特征来概括校园节日的含义。
而“校园”节日究竟是什么也只能从具体的方面如形式、内容与时间等等入手进行描述,没有办法有一个一致性的定义。
关于校园节日的类型,汤志华和曾小曼将其分为三大类。
然而校园节日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所以汤和曾的关于校园节日的类型划分并不全面。
比如按是策划的主体可以划分为:校方举办的校园节日和学生策划的校园节日。
按照是否是民族节日可以划分为:民族节日和西洋节日。
按照是兴起时间可以分为传统校园节日与
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⑦《体育科研》003年04期上海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2
⑧《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04期中国宇航出版社
⑨《音乐时空》 2011年09期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⑩《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4期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11《中华护理教育》 2011年04期中华护理学会
12《云南电大学报》2007年04期云南开放大学
13《挖掘校园文化弘扬校园精神——对校庆活动的几点探析》李茜《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24期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14《理论与改革》2007年06期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新兴校园节日。
如体育节文化节属于常规校园节日,而动漫节,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就可以划分为新兴校园节日。
按照是否有大型的宣传与推广可以分为:显性校园节日与隐性校园节日。
比如端午节与愚人节这些众所周知的大部分人都去庆祝的是显性的,而四六级、期末这些大型的考试我们虽然没有把它定义为节日,但是这个期间,相关的话题会在学生中流行开来,用我们作为学生的方式去“庆祝”,会为考试而努力,这可以看做是校园的一种隐性节日。
民族节日对学生的教化作用来看。
班华对民族节日对学生的作用进行了阐述,认为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民族节日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4]。
国家对于民族节日愈发重视,并将其列为法定节假日。
民族节日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因此正文将对民族节日对大学生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
除了传统节日,西洋节日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魏绪涛曾探讨过感恩节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影响。
[5]那么西洋节日对我国大学生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产生怎样的问题以及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西洋节日值得讨论。
还有近些年来随着网购的兴起,“双十一”和“双十二”这些网购节日会对学生的消费方式与和消费心理产生如何影响也将在下文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