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真实气体范德瓦尔斯方程课件讲义

合集下载

13-6 真实气体 范德瓦耳斯方程

13-6 真实气体 范德瓦耳斯方程
1 ∝ 2 V
质量为 ν mol的气体 的气体
ν a p + 2 (V −νb ) = νRT V
2
上两式就是范德瓦耳斯方程。 上两式就是范德瓦耳斯方程。 范德瓦耳斯方程 a与气体的性质关联较大。a、b的值由实验确定。 与气体的性质关联较大。 、 的值由实验确定。 与气体的性质关联较大 的值由实验确定 作业题: 作业题:13-14
第十三章气体动理论
13–6 13 6 真实气体 范德瓦耳斯方程
p(atm)
通常把接近液化 的气体称为蒸汽 蒸汽。 的气体称为蒸汽。等 温线的平直部分是汽 48.1ºC 气 液共存状态的范围, 液共存状态的范围, 液 这范围的蒸汽称为饱 这范围的蒸汽称为饱 K 和蒸汽, 和蒸汽,相应的压力 72.3 31.1ºC 称为饱和蒸汽压力 饱和蒸汽压力。 称为饱和蒸汽压力。 汽 比较几条曲线可 21ºC 汽液共存 B 以看出, 以看出,平直部分表 50 C 13ºC A 明饱和蒸汽压和体积 45 0 95.5 V(10-3 l /mol) 无关;温度越高, 无关;温度越高,平 CO2等温线 直部分对应的压力越 说明, 大,说明,饱和蒸汽 压是温度的函数。 压是温度的函数。
第十三章气体动理论
13–6 13 6 真实气体 范德瓦耳斯方程
p(atm)
先看13ºC的等温线: 的等温线: 先看 的等温线 部分, 从A到B部分,摩 到 部分 48.1ºC 尔体积随压力增加而 气 减小,与理想气体等 减小, 液 K 温线相似。 温线相似。 72.3 31.1ºC 在B点,压力大约 点 汽 49atm, 49atm,CO2开始液化。 开始液化。 21ºC 汽液共存 B到C是一条平直 50 到 是一条平直 B C 13ºC A 线,说明液化过程中 45 0 95.5 V(10-3 l /mol) 摩尔体积减小而压强 CO2等温线 不变。 不变。 C点,表明全部液化,以后压力迅速增加而体积 点 表明全部液化, 不变,说明液体不可压缩。 不变,说明液体不可压缩。

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PPT课件

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PPT课件
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区别
1.1 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2 实际气体的区分

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偏差的宏观特性
2.1 压缩因子 2.2 Z=f(p,T)图
2.3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一般热力学特性 三
范德瓦尔斯方程
3.1 求a、b的值 3.2 范德瓦尔斯方程的适用范围
一、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区别
且降低密度或增加温度时所有等 比体积线趋于直线,即
2p p 0 时, 2 0 T v 2p T 时, 2 0 T v
4、对于实际气体状态方程,要求在其所适用的温度范围 内,应能反映Z-p图上等温线的变化特性。 5、倘若状态方程要同时适用于气相及液相的体积计算, 并能应用于平衡计算,必须满足纯质在气相及液相中的 化学势相等,即
1、范德瓦尔斯引力
(1)静电力
分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正负 电荷的总值相等,整个分子成中性。但分子内部正负电荷 的相对位置会影响分子的极性,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分子 称为非极性分子,不重合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 分子极性的大小用偶极矩度量。两个带电荷+e和-e的 质点组成的体系,偶极矩为
2.3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一般热力学特性 1、任意状态方程在 p 0 的任何温度下都能简化为理想
气体状态方程,即
pv Z 1 lim lim p 0 p 0 RT
当温度 时,等温线为 Z 1的直线,即
pv Z 1 lim lim T T RT
2、对于实际流体的临界等温线来说,在 pv图上临界 点是驻点及拐点,即
e l

e为电荷,l为正负电荷间的距离,方向为从正电荷指向负 电荷。 极性分子固有偶极矩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静电力。

§4-6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4-6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a V
2
)( V
M M
mol
b)
M
mol
RT
对于压强不是很高(低于500大气压),温 度不是太低的实际气体,范德瓦尔斯方程是很 好的近似公式。
范德瓦尔斯方程是经验方程,各种气体的常 数a、b可由实验测量。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4-6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理想气体微观模型: 1)分子无大小 2)分子间无作用力(碰撞时除外) 1873年荷兰物理学家范德瓦耳斯对理想气体 的两个基本假设进行了修正,得出了描述真实 气体行为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一、分子固有体积修正 把分子当作有一定体积的刚性球,分子的 活动空间减小。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设1mol气体的占有体积 V m
气体分子能自由活动的体积 V m b
1mol气体的状态方程
p (V m b ) RT
可以证明:b等于1mol气体固有体积的4倍。 二、分子吸引力修正 由于分子可活动的范围减小,分子和容器 壁的碰撞增加,压强就该增大。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分子实际作用于器壁的由实验可测的压强
p RT Vm b p in
其中
p in
a V
2 m
a 是一个与气体种类、气体温度有关的常数 三、范德瓦耳斯方程 1mol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a ( p 2 )( V m b ) RT Vm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质量为M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p M M
2 2 mol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PPT课件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PPT课件

v
图2 p v 图上的等温线
第30页/共103页
理想气体等容线为直线,实际气体等容线不为直线
lim(
p0
2 p T 2
)v
0
lim(
T
2 p T 2
)
v
图2 p T 图上的等容线
第31页/共103页
第 三 节 维 里 状 态 方 程
第32页/共103页
理论分析 数据拟合
方程模型 经验常数
特别注意: 使用范围
能量变化是离散型而不是连续型。
第23页/共103页
流体极性判别式(pitzer提出):
r
4 pc2
Tc4
(5)
式中,pc为临界压力,为偶极矩,T为c 临界温度。
非极性流体:
如:
微极性流体:
如:
强极性流体:
如:
r 0
CH 4 , C2 H6 , C3 H8 , C4 H8
r 0.5106
NO, NO2,CO, N2, R11, R12, R13, R114
方向出现的几率相同,则相互作用1平均 2势能 。
然而,按玻尔兹曼分布定律,温度越低, 和 在低
势能的相对方向出现的可EK能性0 越大,因此对各方向

和后




电Ek相互
作2 3
用12势22能
kTr6
,而是(2)
式中,r为两偶极矩中心距离,k为玻尔兹曼常数。
第14页/共103页
⑵诱导力(德拜力)
分子的电荷分布受到其他分子电场的影响,
(16)
和范德瓦尔斯方程不同的是内压力项, RK方程考虑到温度对分子相互作用力的影 响做出的新的假定。

vanderwaals方程

vanderwaals方程

vanderwaals方程van der Waals方程是荷兰物理学家Johannes Diderik van der Waals于1873年所提出的一种修正的气体状态方程。

传统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基于理想气体模型推导得出的,其中假设气体分子是无大小、无相互作用及无体积的点粒子。

然而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力和有体积的效应,这些效应对气体的真实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需要引入修正项。

van der Waals方程是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修正,考虑了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体积效应。

(P + a(n/V)^2)(V - nb) = 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a和b分别为van der Waals方程的修正参数,代表了吸引力和体积效应的影响。

修正项a用于考虑气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效应。

吸引力使得气体分子更接近,导致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所以修正项a在方程中呈现为负号。

修正参数a的数值大小与分子间力的强度成正比,表示了分子间吸引力的强弱程度。

修正项b用于考虑气体分子的体积效应。

实际气体分子具有一定的体积,导致气体的真实体积比理想气体的体积要大。

所以修正项b在方程中也呈现为负号。

修正参数b的数值大小与分子的体积成正比,表示了分子间体积的大小。

van der Waals方程适用于理论和实验上对气体行为的描述。

通过修正的van der Waals方程,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摩尔数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在高压、低温情况下,van der Waals方程的修正项对气体行为的描述更加精确。

除了van der Waals方程外,研究者们还提出了一些其他的修正方程,如Redlich-Kwong方程、Peng-Robinson方程等。

这些方程都是基于类似的思路,引入修正项来更好地描述气体的真实行为。

这些修正方程在工程领域和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气体性质计算和预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精品-pp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精品-ppt】


4 PAV = nART

5 PA (VA +VB) = nART 是
6 (PA+PB) VA = nART 是
P总V分 = P分V总 = n分RT
例2 在58°C将某气体通过一盛水容器,在100 kPa
下收集该气体1.00 dm3。问:
1. 温度不变,将压力降为50.0 kPa 时,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2. 温度不变,将压力增加到200 kPa 时,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3. 压力不变,将温度升高到100 °C 时,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4. 压力不变,将温度降至 10 °C 时,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解题思路
∴ PA = (nA/ n总)P总
混合气体分体积定律
理想气体A、B的混合
T、P 一定,
单 气体A:nA, VA= nA(RT/P) 独 气体 B :nB, VB= nB(RT/P)
nA T
VA
P
nB
VB
混 V总 = VA + VB = (nA+ nB) (RT/P)
合 VA /V总 = nA/ (nA+ nB) = nA/ n总
变化,可以用该气体的分压来计算总体积:
P气1V1 /T1= n气R = P气2V2/T2
例2 在58°C将某气体通过一盛水容器,在100 kPa
下收集该气体1.00 dm3。问:
1. 温度不变,将压力降为50.0 kPa 时,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2. 温度不变,将压力增加到200 kPa 时,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3. 压力不变,将温度升高到100 °C 时,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4. 压力不变,将温度降至 10 °C 时,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分 子 的
蒸发所需分子 的最低动能

7.10--真实气体 范德瓦耳斯方程

7.10--真实气体  范德瓦耳斯方程

pi n 2
1
2
RT P pi Vm b
f
范德瓦耳斯方程
范德瓦耳斯方程

a pi 2 Vm
其中 a 为反映分子间引力的一个常量。 修正后1mol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写成:
Vm ( P 2 )(Vm b) RT a
M 对质量为 M 任何实际气体:V Vm M mol
1 100 500 700
22.41 0.2224 0.06235 0.05325
22.41 22.24 31.18 37.27
900
1000
0.04825
0.04640
43.43
46.40
22.40
22.00
范德瓦耳斯方程的等温线 与真实气体的等温线
a. 二者均有一条临界等温 曲线,在之上(温度很高) 二者比较接近。 b. 在临界等温曲线下,二者 差别比较大。真实气体有液 化过程,是一条平直的直线; 而范德瓦耳斯等温线是图示 的曲线。
范德瓦耳斯方程
修正量b为:
1 4 3 b ( N 0 1) d 2 3 3 16 d 5 3 N0 10 ( m ) 3 2
3 3 标准状态下 Vm 22.4 10 m
Vm 22.4 106 m3 压强增大到 1000 atm 时,
M2 a M M ( P 2 2 )(V b) RT M mol V M mol M mol
实际气体在很大范围内近似遵守范德瓦尔斯方程。 1molN2在等温压缩过程中的实验值和理论值的比较: 实验值
P(atm) V P V (atm.l)
理论值 (P+a/V2)(V-b) (atm.l) 22.41 22.40 22.67 22.65

GL.普物I-热学Ch.2-5 范德瓦尔斯方程

GL.普物I-热学Ch.2-5 范德瓦尔斯方程

范氏方程中参量 a 与 b由实验确定, 范氏方程为半经验方程
范氏气体系统模型及其物态方程, 仍为理想化气体系统模型 及理想化的物态方程
GL.普物I-热学CH.2
16
思考
以上研讨气体系统压强及进行压强修正时, 并未考虑气体分子 在容器壁与气体的界面层中受到器壁分子引力作用这一因素 通常,器壁分子数密度比气体系统的分子数密度大 2个至3个 数量级, 对于碰撞器壁的气体分子, 器壁分子对撞壁气体分子
压强比气体内部压强减小pi= pU 量值,即为气体压强修正量
2
fb1
内压强
fa 0
pU
1
fb1
8
GL.普物I-热学CH.2
(2)内压强 pU (即气体压强修正量)
气体分子引力从两个方面导致气体系统动理压强 pK的降低,
即气体内压强 pU 的产生 如分子 i 弹性碰壁产生的动量增量大小为 2mvi . 分子 i 所受的
气体模型及范德瓦尔斯方程
GL.普物I-热学CH.2 2
二. 范德瓦尔斯气体,范德瓦尔斯方程
1873年荷兰物理学家范德瓦尔斯(Waals,van der) 在克劳修斯( Clausius )论文启发下, 对理想气体 系统模型假设作出两条重要修正,得出了能较好 描述实际气体行为的范德瓦尔斯方程 范德瓦尔斯是20世纪十分热门的相变理论的创始人 范德瓦尔斯于1910年获诺贝尔奖
当两个分子的质心距离大于 分子之间引力作用半径 R0 , 分子力作用可忽略不计
O
R0
对于气体系统内任一个分子 a,
只有位于以 a 为心,以R0为半径 的球体内的其他分子才对分子
a
a 有引力作用
GL.普物I-热学CH.2
7

高二物理竞赛课件:真实气体 范德瓦尔斯方程

高二物理竞赛课件:真实气体 范德瓦尔斯方程

A A ´ 过饱和蒸汽 B ´ B 过热液体
.A

13 C0
A´ B ´不可能实现 o
V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四、临界点
在临界等温曲线的拐点处的温度、压强、体积 等实验数据可求出a,b。
1mol 范德瓦耳斯物质的临界等温曲线方程
(P
a Vm2
)(Vm
b)
RTk
据拐点的数学条件
解出: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2.对体积的修正 1mol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写成
Vm
——每个分子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体积。理想 气体,分子无大小,故它也是容器的体积。
P ——实际测量值
分子有大小时,则每个分子活动的自由空间必
然小于Vm,因此可从Vm 中减去一个反映分子咱占 有体积的修正量 b,状态方程改写为:
P(Vm b) RT
45 o B Vk A
临界点 p


理想气体


V 临界等温线
饱和蒸气
G V/m3 临界体积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实际气体的等温线可以分成四个区域: 汽态区(能液化),液汽共存区,液态区,气态区 (不能液化)。
饱和蒸汽压(汽液共存时的压强)与体积无关。
临界点以下汽体可等温压缩液化,以上气 体不能等温压缩液化。
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而造成对器壁压强减少 内压强 基本完成了第二步的修正 内压强 1) 与碰壁的分子数成正比 2) 与对碰壁分子有吸引力作用的分子数成正比

写成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与分子的种类有关,需实际测量 1mol范氏气体状态方程为
与分子有关的修正因子, 需查表 对质量为 M 任何实际气体:

物理化学1.2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物理化学1.2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a Vm2
(Vm

b)

RT

p

n2a V2
(V

nb)

nRT
(1) a和b:Van der Waals常数,可查表(见附录)。
a 是物质的特性常数,单位:Pa·m6·mol-2 b为1 mol 分子自身所占体积,单位:m3·mol-1
某些气体的范德华常数
(2) 范德华气体:任何温度、压力条件下均符合范德华
3
(2) 一个分子应扣除 1 4 (2r)3 的体积;
23
(3)
1
mol分子应扣除的体积为:
1 2

4 3

(2r)3

L

4

4 3

r3

L

b
1 mol 真实气体自由活动空间=(Vm-b) b:1 mol 分子自身所占体积
van der Waals(范德华)方程式

p

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van der Waals 方程式
问题提出:如何描述实际气体的PVT之间的关系?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m=RT
实质为: (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时气体的压力)× (1 mol 气体分子的自由活动空间)=RT
J.D范德瓦尔斯 荷兰物理学家
1837-1923
思想:对实际气体进行两项修正
1) 实际气体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弱了分子对器壁的碰撞,降低了气体压力。
p= p理-p内
p内 2 1 Vm2
p内 a Vm2
故:p理= p + p内= p &小有关。
2) 实际气体分子本身占有体积

范德瓦尔斯方程与理想气体

范德瓦尔斯方程与理想气体
H1 H 2
u CV ,mT E p
CV ,m (T2 T1 ) (Ep 2 EP1 ) p1v1 p2v2
1.应用于理想气体:由于理想气体无相互作用,所以Ep=0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有:
代入前式有:
p1v1 RT1
p2 v2 RT2
由于:
C
V ,m
R 0 所以:
第六章 非理想气体 固体 液 体
6-1 范德瓦尔斯方程

一.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的基本缺陷和范德瓦耳斯气体模型的提出

(1) 分析分子体积问题.两个分子所占体积为 所以一个分子所占体积为4V0
V
4 4 2r 3 8 r 3 3 3

(2) 分析分子分子间的引力
当r d时, E p
(2) 从上表看出,零度时,1mol氢在不同压强下范氏方程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2.范氏方程偏离实际的原因在于右上图所示的分子间复杂的势能关系 3.如果将范氏方程变形有:
展开二项式并 忽略二次以 上高次项得
RT p v RT v RT v
1
RT b p 1 v v
b b2 a 1 ... v v2 v2 b a 1 2 v v bRT a 2 2 v v
焦汤正效应: 焦汤负效应:
T 0
T 0
焦汤零效应: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如 果气体经过节流膨胀后温度不发 生变化,则为零效应.
转换温度:发生零焦汤效应的温度 称为转换温度
转换曲线:在不同温度.压强下进行节 流膨胀的实验,所得曲线为转换曲 线.曲线上每一点所对应的状态下 进行节流膨胀后温度将不改变.
上转换温度:

范德瓦尔斯方程

范德瓦尔斯方程
§ 9.13 范德瓦耳斯方程 (Van der Waals equation)
分子力示意图
1. 分子力 当 r<r0时,斥力; 当 r>r0时,引力; 当 r= r0时,分子力=0 r0:平衡距离 当 r>s 时,分子力0
s :有效作用距离 1
实际气体的分子模型:
有引力的刚性球
d:分子的有效直径
2. 范德瓦耳斯方程
V=
m M
Vm

对氮气,常温和压强低于 5107 Pa范围
a = 0.84 105 Pa L2/mol2 , b = 0.0305 L/mo4l
3. 范德瓦耳斯气体等温线
临界等温线
BE :过饱和蒸汽 引入凝结核心 - 液化BC 云室
CF: 过热液体 引入汽化核心 — 汽化
范德瓦耳斯气体等温线
气泡室
FE: 实际不可实现
BC: 虚线实际气体 5
气泡室的外形和高速粒子径迹的照片
6
无悔无愧于昨天,丰硕殷实 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
1mol 气体 p RT Vm
考虑分子本身的体积
p RT Vm b
理论上 ,b 约为 1mol 气体分子本身体积的 4 倍
b
4N
A
4 3
(1010 2
)3
106
m3
1(cm3)
p增大,容积与 b 可比拟时,b 的修正必须考虑2
分子间引力引起的修正
器壁受到的压强要比没考 虑引力时要小
p
RT vm b
pin
气体内压强的产生
内压强pin :表面层分子受到指向气体内部的单
位面积的作用力。
pm
n2
1 V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大学物理:第 10 章 气体和凝聚态讲诉

大学物理:第 10 章 气体和凝聚态讲诉
一、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碰撞频率
平均自由程 :气体分子在连续两次和其它分
子发生碰撞之间所通过的自由路程的平均值。
碰撞频率 Z :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与其它
分子发生碰撞的平均次数。
应用分子刚球模型:假定分子直径d 分子数密度n
如图假定其它分子不动,某分子以相对平均速度 u运动
d d 利用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定律可以证明:

气 48.1℃
73.9
临界等温线以上为气态
临界等温线以下分 成三个区域。
45.6
0
C
气液共存 21℃气 31.1℃
B
A 13℃ G
2.1710-3
V(m3/ kg)
二、范德瓦耳斯方程
1. 分子力、分子作用球
实验得到两分子之间的
相互作用力如图:
F
r<d 斥力
R
r>d 引力
r
可以简化为刚性球如图:
d
RT V b
a V2
2.43106 Pa
(3)
P3
RT V b
2.57 106 Pa
[例10-2] 一摩尔温度为T 的范德瓦耳斯气体向真空作 绝热自由膨胀,体积由 2 V 变为 V,求气体的熵变。
3
解:
S
dQ T
dE
PdV T
CV dT
P
a V2
dV
T
S
T ' CV dT TT
V RdV
➢从微观上看,气层间的内摩擦是通 过分子运动中的碰撞和混合,使气体 的定向动量发生净迁移的宏观表现。
四、(纯)扩散
d
在混合气体内部,如果某种
S
dx
气体只是由于自身密度不均

§4-6-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推荐文档)

§4-6-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推荐文档)

设1mol气体的占有体积 Vm
气体分子能自由活动的体积 Vm b
1mol气体的状态方程
p(Vm b) RT
可以证明:b等于1mol气体固有体积的4倍。
二、分子吸引力修正
由于分子可活动的范围减小,分子和容器 壁的碰撞增加,压强就该增大。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分子实际
b

pin
pin

a Vm2
a 是一个与气体种类、气体温度有关的常数
三、范德瓦耳斯方程
1mol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a ( p Vm2 )(Vm b) RT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质量为M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p
M2
M
2 mol
a V2
)(V

M M mol
b)

M M mol
§4-6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理想气体微观模型: 1)分子无大小 2)分子间无作用力(碰撞时除外)
1873年荷兰物理学家范德瓦耳斯对理想气体 的两个基本假设进行了修正,得出了描述真实 气体行为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一、分子固有体积修正
把分子当作有一定体积的刚性球,分子的 活动空间减小。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RT
对于压强不是很高(低于500大气压),温 度不是太低的实际气体,范德瓦尔斯方程是很 好的近似公式。
范德瓦尔斯方程是经验方程,各种气体的常 数a、b可由实验测量。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7.8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7.8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实际气体在很大范围内近似遵守范德瓦尔斯方程。 1molN2在等温压缩过程中的实验值和理论值的比较: 实验值
P(atm) V P V (atm.l)
理论值 (P+a/V2)(V-b) (atm.l) 22.41 22.40 22.67 22.65
1 100 500 700
22.41 0.2224 0.06235 0.05325
d
3
4 d 3 2
1
大学物理
第一版
二、分子间引力引起的修正 设想:气体中任一分子都有一 个以其为中心,以R为半径的力 作用球,其它分子只有处于此 球内才对此分子有吸引作用。 处于容器当中的分子
7.8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 程

R
平衡态下,周围的分子相对于球对称分布,它们对 的引力平均说来相互抵消。
大学物理
第一版
一、分子体积引起的修正 1mol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7.8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 程
= RT
Vm分子自由活动空间,理想气体分子是没有体积 的质点,故Vm等于容器的体积。 若将分子视为刚球,则每个分子的自由活动空间就不 等于容器的体积,而应从Vm中减去一个修正值b。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应改为 P(Vm-b)=RT 可以证明: b 4 N 0
RT p pi Vm b
a Pi 2 V
1 Pi n 2 V
2
三、范德瓦尔斯方程
a p 2 V b RT V
3
大学物理
第一版
四、推广:
M 2 a M P 2 2 V V
7.8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 程
22.41 22.24 31.18 37.27

范德华方程PPT课件

范德华方程PPT课件
范德华方程
1. 实际流体与理想气体的差别(differences
between real fluids and ideal gas) ★ 分子具有体积 ★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
pV=nRT
分子间无作用力 时气体的压力
气体分子的自 由活动空间
p(V-△V)=nRT (p+△p)(V-△V)=nRT
实际流体可以近似看成压力为p+Dp, 体积为V-DV的理想气体
用统计力学方法可以推导对应状态原理,其成立的 根源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相似性,比如硬球分子 组成的流体,不管硬球分子直径多大,不同硬球分 子的状态方程都是相同的。
普遍化压缩因子图的绘制主要采用的是接近球形的
非极性分子的实验数据,球形非极性分子间相互作 用具有相似的形式,比如LJ势能函数可以描述多种 非极性分子相互作用
p
a Vm2
(Vm
-
b)
RT
a0
p
RT Vm - b
pVm RT
1 b Vm - b
1 b Vm
b Vm
2
b Vm
3
与准确的硬球状态方程比较
pVm
1 2
-3
1 4 10 2
RT
(1 - )3
一摩尔分子本身体积
Vm
在一阶近似下,范德华方程的b确实是4倍分子体积
了解一下:分子没有排斥体积但有吸引力的气体是不稳定的
3 8
0.375
CO2 0.274
C6H6 0.274
C2H6 0.285
H2O 0.230
用许多物系的pVT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来确定压缩
因子与对比温度和对比压力的关系Z(Tr, pr),这 样的关系就比普遍化范德华方程具有更大的适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