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氮氧化物排放情况(06-10年)

合集下载

06至10年中国重大水污染事件.docx

06至10年中国重大水污染事件.docx

在国家水利部网上公告中了解到06,07,08三年中国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6年:1、协同防控牤牛河水污染事件牤牛河是第二松花江的支流,于吉林市九站附近注入第二松花江,其下游距河口10km处有吉林市第五水厂,为吉林市江北区约10万人服务。

起因:2006年8月21日凌晨,吉林省蛟河市境内的吉林长白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异地处理生产废液的运输途中,将含有二甲基苯胺的废液倾入牤牛河中,致使牤牛河约2~5km的河段受到污染。

处理过程:19时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接到电话报告后,即组成调查组赶赴现场。

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和近300名消防、武警官兵一夜的连续奋战,22日凌晨3时30分,一道主吸附坝和两道分流坝全部建成,污染水头被成功拦在了距松花江干流8公里的地方。

8月23日,经对牤牛河11个点位取样分析,监测结果显示,牤牛河入江口N-N-二甲基苯胺浓度为0.001mg/L(前苏联地表水标准为0.1 mg/L,检出限为0.001mg/L),其他10个点位未检出特征污染物,水质符合水功能标准;第二松花江的3个监测断面未检出两种污染物。

8月25日上午,经各方专家论证和研究,吸附坝被及时拆除,确保不会对松花江造成二次污染。

吸附坝拆除后,环境监测部门仍坚持每4小时一次的水质检测。

据吉林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郑庆子介绍,从目前监测结果看,松花江干流从未检出这两种特征污染物。

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吉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积极、科学的防控应对措施,使牤牛河水污染事故在进入第二松花江前得到有效控制,沿岸未发生饮水中毒事故。

2、黄河支流洛河发生水污染事故,黄委启动应急机制进行妥善处置2006年1月5日,中国中部河南省巩义市一座电厂发生柴油泄漏事故,有6吨左右柴油进入黄河支流伊洛河。

当天下午5点,黄委接到河南省关于油污染事故的通报,立即启动“黄河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

两个个紧急处理措施:(1)将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从275m3/s加大到600m3/s;(2)关闭洛河上游故县水库和支流伊河陆浑水库下泄闸门;根据现场指挥部总体部署,接力实施洛河入黄口下游城市供水水源地等重要断面的石油类监测,监测频次为每小时1次。

2007-2017,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72%,氮氧化物下降34%

2007-2017,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72%,氮氧化物下降34%

2007-2017,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72%,氮氧化物下降34%2020年6月10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7年度。

普查对象是我国境内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工业源)、农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农业源)、生活污染源(以下简称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

1总体情况各类普查对象数量2017年末,全国普查对象数量358.32万个(不含移动源)。

包括工业源247.74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37.88万个,生活源63.95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8.40万个;以行政区为单位的普查对象数量3497个。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2017年,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696.32万吨,氮氧化物1785.22万吨,颗粒物1684.05万吨。

本次普查对部分行业和领域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尝试性调查,排放量1017.45万吨。

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179.08万吨,氮氧化物602.47万吨,颗粒物363.48万吨,挥发性有机物417.87万吨。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左)、长三角地区(中)、汾渭平原地区(右)示意图2工业源基本情况2017年末,工业企业或产业活动单位247.74万个。

工业源普查对象数量居前5位的地区:广东55.48万个,浙江43.18万个,江苏25.56万个,山东16.62万个,河北14.27万个。

上述5个地区合计占工业源普查对象总数的62.61%。

工业源普查对象数量居前3位的行业:金属制品业31.19万个,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3.08万个,通用设备制造业22.68万个。

上述3个行业合计占工业源普查对象总数的31.06%。

大气污染物2017年末,工业企业脱硫设施7.67万套,脱硝设施3.44万套,除尘设施89.79万套。

2017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529.08万吨,氮氧化物645.90万吨,颗粒物1270.50万吨,挥发性有机物481.66万吨。

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数据)

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数据)

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数据)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

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1.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1) 二氧化硫排放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

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0年的9.8亿吨增加到1995年的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

到199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370万吨。

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

(2)烟尘、粉尘排放现状1995年全国燃煤排放的烟尘总量为1478万吨,其中火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70%以上。

在火电厂排放中,地方电厂由于基本上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吨煤排放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到电厂总排放量的65%。

1995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639万吨.其中.钢铁生产排尘占总量的15%,水泥生产排尘占总量的70%。

在水泥生产排尘中,地方水泥厂排尘占到80%,成为工业12尘的主要排放源。

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口1996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莹的28.2%、54.2%和68.3%。

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

全国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3%,特别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到199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50万辆,比1990年增加420万辆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

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

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

中国环境科学 2001,21(6):493~497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 田贺忠,郝吉明,陆永琪,朱天乐(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084)摘要:根据能源消费历史状况和氮氧化物(NO X)排放因子,估算了近20年来中国NO X的排放变化,并讨论了1995~1998年分省区、分行业、分燃料的NO X排放清单及特征.中国NO X排放总量已由1980年的4.76Mt快速增加到1996年的12.0Mt,之后,NO X排放持续增加的趋势得到遏制,1998年NO X排放总量与1996年峰值相比下降了约0.82Mt.NO X排放在燃料、行业及地域分布上均不平衡的特征没有根本改变:燃煤排放NO X一直占总量的70%以上;绝大部分NO X来自工业、电力和交通部门,约占90%左右,且交通部门NO X排放比例逐年上升,已由1995年的10.4%快速增长到1998年的约13.0%;中东部的河北、辽宁、江苏、山东、河南、广东等省区NO X排放量较大,均超过0.5Mt,而宁夏、青海和海南等边远省区NO X排放量很低,小于0.1Mt.关键词:氮氧化物;排放清单;能源消费;中国中图分类号:X5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01)06-0493-05Inventorie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O X emissions in China. TIAN He-zhong, HAO Ji-ming, LU Yong-qi, ZHU Tian-l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1,21(6):493~497Abstract:NO X emissions change in China for nearly so years past was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energy consumption state and NO X emission factors. Moreover, NO X emission inventori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rovinces, economic sectors and fuel types from 1995 to 1998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Total NO X emissions had increased rapidly from 4.76Mt in 1980 to 12.0Mt in 1996. Since then, NO X emissions began to decrease somewhat, and compared with the peak value in 1996, the total emissions in 1998 had decreased about 0.82Mt. Constant imbalance distribution existed all over: more than 70 percent of the total NO X came from coal combustion, more than about 90 percent of the total came from industry, electric power and transportation sectors, and the share of transportation raised steadily with 10.4% in 1995 increased rapidly to 13.0% in 1998; NO X emissions in Hebei, Liaoning, Jiangsu, Shandong, Henan and Guangdong exceeded 0.5Mt, while those in Ningxia, Qinghai and Hainan were lower than 0.1Mt.Key words:nitrogen oxides;emission inventory;energy consumption;China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费增加,中国的NO X污染不断加剧,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NO X污染超标,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光化学烟雾污染.中国NO X的排放状况已引起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学者先后估算了20世纪90年代前期中国的NO X排放状况[1-5].本文根据全国和分省区、分行业的能源消费状况及NO X排放因子,估算了1980~1998年中国NO X的排放总量,并详细讨论了1995~1998年中国分省区、分行业及分燃料类型的NO X排放清单及其特征. 1 方法学 1.1估算方法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估算中国NO X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1]:∑=iNiNTtQtQ)()( (1)∑=jNjiNitQtQ)()(,(2)∑∑=f kNfkjiNjitQtQ)()(),(,,(3))()())(1()(),(,).(,),(,),(,tFtKtPtQfkjiNfkjiNfkjiNfkji−=(4) 式中:NQ为NO X排放量;NK为以NO2计的NO X 收稿日期:2001-03-01基金项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发展基金项目(98-1-01)494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21卷排放因子;F 为燃料消费量;N P 为NO X 脱除率;T 为全国; t 为年份;i 为省(直辖市、自治区);j 为经济部门;f 为燃料类型;)(k j 为经济部门j 中的排放源类别. 1.2 研究范围研究区域包括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暂未考虑;能源消费的燃料类型考虑了煤、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LPG)、炼厂干气、天然气及煤气等11种;经济部门划分为电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居民生活消费以及其他等7大类,其中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交通运输包括公路、铁路及其他运输方式等;居民生活消费包括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生活消费.1.3 能源消费状况与NO X 排放因子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分行业、分燃料能源消费状况可由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各省区的统计年鉴中获得[6-8].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机构曾进行过部分燃烧设备NO X 的排放测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所获得的测试数据比较零散,其代表性和系统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燃烧设备和机动车的NO X 排放水平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相应设备大致相当.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报告,本文借鉴文献[1]中排放因子集,它们是根据国外20世纪70年代中期未采取NO X 排放控制措施的燃烧设备和汽车的排放状况而确定的,如表1所示.表1 各经济部门和燃料类型的NO X 排放因子 (kg/t)Table 1 Emission factors of NO X by economic sectors and fuel types (kg/t)排放源 煤 焦炭 原油 汽油 煤油 柴油 燃料油 LPG 炼厂干气 天然气×10-4 (kg/m 3)煤气×10-4 (kg/m 3)电力 9.95 7.24 16.7 21.2 7.4010.063.740.75 40.96 13.53工业 采掘业 7.5 9.0 5.09 16.7 7.46 9.62 5.84 2.63 0.53 20.85 9.50 制造业 7.5 9.0 5.09 16.7 7.46 9.62 5.84 2.63 0.53 20.85 9.50建筑业 7.5 9.0 16.7 7.46 9.625.842.630.53 20.85 交通运输 公路交通 21.2 27.4 27.40 27.40 18.10铁路交通 7.5 9.0 54.10 54.10 其他交通 7.5 9.0 5.09 16.7 27.4 36.25 36.25 20.85 居民生活消费 1.88 2.25 1.70 16.7 2.49 3.21 1.95 0.88 0.18 14.62 7.36 商业 3.75 4.5 3.05 16.7 4.48 5.77 3.50 1.58 0.32 14.62 7.36 其他3.754.53.0516.74.485.773.501.580.3214.627.362 结果与讨论 2.1 全国NO X 排放总量图1给出了中国1980~1998年能源消费导致的NO X 排放总量估算结果和相应年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国民生产总值(GDP).从图1可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NO X 排放量稳步增长.全国GDP 由1980年的4517.8亿元迅速增加到1996年的67884.6亿元,相应的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由6.03亿t 标准煤增加到了13.89亿t 标准煤[8],NO X 排放总量也由4.76Mt 快速增长到1996年的峰值约12.0Mt.但是,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大力推行能源节约政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尽管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开始有所下降,1997和1998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分别减少为13.82和13.22亿t 标准煤,NO X 排放量非但没6期田贺忠等: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495有如Aardenne[4]和Streets[5]等人预测的那样持续快速增加,反而开始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1997年和1998年全国NO X排放总量分别下降到11.66Mt和11.18Mt,分别比1996年峰值减少了0.34Mt和0.82Mt,1998年甚至比1995年降低了0.12Mt.图1 1980~1998年中国GDP、能源消费及NO X排放量Fig.1 China’s GDP,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NO Xemissions,1980~1998—■— 能源消费(108tce) —◆— NO X排放量(106t) —▲— GDP(1012¥) 分析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发现,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以及能源节约政策的大力推行,不仅能源消费总量有所降低,而且高污染的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也呈逐步降低的趋势,这在1996~1998年期间尤为明显(图2).实际上,1997和1998年NO X排放回落的主要原因是燃煤消耗的较大幅度减少.1996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为14.47亿t,到1997和1998年已分别减少到13.66和12.95亿t,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也由74.7%快速下降为71.5%和69.6%[8].图2 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Fig.2 Coal share in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2.2 NO X分省排放清单表2给出了1995~1998年中国NO X的分省排放清单.表2 中国NO X分省排放清单的年际变化(t) Table 2 Change of Provincial inventories of annual NO X emissions in China (t)省区1995 1996 1997 1998 省区1995 1996 1997 1998北京237011 251620 247453 239071 湖北470110 505294 522299 497549天津217484 212761 230211 233582 湖南437025 447999 373000 363989河北786041 827195 808563 756760 广东650474 697016 659591 669750山西605832 655079 609454 570680 广西226783 227841 208549 216030内蒙古342199 382731 407726 358689 海南30218 31691 33655 35006辽宁782730 778492 762754 685713 重庆1 210924 231575吉林377771 415517 404288 315848 四川619358 661723 464955 445701黑龙江497211 488676 539426 494227 贵州219202 245977 254349 259183上海411113 482112 475261 471156 云南184196 207696 216664 214618江苏799318 848710 768950 749307 西藏2浙江430107 482789 477830 452145 陕西276501 302350 269364 245824安徽404836 444879 447533 431879 甘肃204867 213551 186133 190199福建184575 208726 199822 201422 青海37159 42173 43504 39354江西226034 225595 202231 206238 宁夏74896 82474 74211 70542山东776776 802231 742635 755013 新疆198095 227711 227640 218600河南589756 634034 596640 563958 全国11297680 12034642 11665615 11183609注: 1.重庆市从1997年开始单独统计能源消费; 2.目前我国对西藏自治区不作能源统计496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21卷可见,与1988和1990年相比[3],尽管各省区NO X 排放量均明显增加,但中国NO X 排放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各省区间存在较大差异.排放量较大的省区包括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广东、山西、河南、黑龙江、四川等,自1995年始终大于或接近0.5Mt.除四川省(含重庆)位于西南地区外,其他全部是东中部省份,或者是传统的工业基地或者是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省区;边远省区的NO X 排放量则较少,一般不超过0.25Mt,宁夏、青海、海南3个省区的NO X 排放量甚至不足0.1Mt.这种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是与我国不同省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以及能源资源利用的不平衡状况密切相关的.从NO X 排放的年际变化看,除天津、海南、重庆、贵州等省区在1995~1998年间持续上升外,大部分省区NO X 排放变化趋势与全国相似. 2.3 分行业NO X 排放清单图3给出了1995~1998年全国分行业NO X排放清单.由图3可见,工业部门NO X 排放量始终最高,绝对排放量为 4.7~5.0Mt,占排放总量的40%~ 42%,最大排放量为1996年的5.0Mt;其次是电力部门,绝对排放量为 4.1~4.6Mt,约占排放总量的36%~38%,最高排放量为1996年的4.6Mt;工业和电力行业排放的NO X 占排放总量的80%左右.分行业部门NO X 排放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交通运输排放的NO X 无论是绝对量还是所占比例均逐年稳步提高,交通运输排放的NO X 从1995年的1.17Mt 增加到1998年的1.45Mt,排放比例也由10.4%快速上升为13.0%.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将继续快速增长,尤其是私人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必将使交通运输对NO X 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其他部门如商业、建筑业、居民生活消费等的贡献要小得多,总和仅占排放总量的1/10.因此,控制我国NO X 排放增长应优先从电力、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着手.对电站锅炉,目前可通过安装低氮氧化物燃烧系统减少NO X 生成;对机动车通过安装三效催化转化器等综合控制措施降低NO X 排放;工业锅炉NO X 排放控制目前比较困难,应鼓励采用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其数量和燃料消耗.2.4 分燃料类型的NO X 排放清单 1995~1998年的NO X 分燃料排放清单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燃煤始终是我国NO X 排放的主要来源,占NO X 排放总量的70%以上,大体与煤炭在历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相一致(图2),最高NO X 排放量为1996年的约9.17Mt,占当年总排放量的76.2%.随着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煤炭消耗减少,1997年和1998年NO X 排放量分别下降为8.7Mt 和8.1Mt,所占比例也分别降为74.7%和72.3%.其次为柴油和焦炭消费排放的NO X ,分别占NO X 排放总量的6.6%~8.7%.燃料排放清单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汽油、柴油消费排放6期田贺忠等: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497的NO X无论是绝对量还是所占比例在1995~1998年间均稳步提高,汽油排放的NO X从0.61Mt增加到0.66Mt,而柴油排放的NO X由0.77Mt增加到0.98Mt.这主要是由于近几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使车用燃料消费增加造成的.据统计,1995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040万辆,1998年已增加到1319万辆,年均增长近70万辆[8].因此,今后我国应通过经济、技术、法律及政策等多种手段,加大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力度,鼓励开发利用低污染的替代燃料(LPG、天然气等),大力推进水力、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高污染排放的煤炭消耗,逐步改善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从而有效控制能源消耗产生的NO X污染.3 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能源消耗排放NO X不断增加的趋势有所缓解,1996年达到排放峰值.自1997年开始,NO X排放量逐渐回落.但是,NO X排放在行业、燃料及地区分布上均极为不平衡的特征并没有根本改变:排放NO X较多的经济行业依然是工业、电力和交通运输部门,占排放总量的90%以上且交通运输排放NO X及其贡献率稳步增长;70%以上的NO X排放来自燃煤,汽油、柴油等车用燃料消耗对NO X贡献率逐年加大;80%以上NO X来自占国土面积45%的华东、中南、华北及东北地区,而占国土面积55%的西南和西北地区NO X排放量不足全国排放总量的1/5.NO X排放大省包括河北、江苏、辽宁、山东、广东、河南等.参考文献:[1] Kato N, Akimoto H.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of SO2 and NO Xin Asia: emission inventories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992, 26A(16): 2997-3017.[2] Akimoto H, Natrita H. Distribution of SO2, NO X and CO2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and industrial activities in Asia with 1°×1° resolution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994, 28(2): 213-225.[3] 王文兴,王玮,张婉华,等.我国SO2和NO 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J]. 中国环境科学,1996,16(3): 161-167.[4] Aardenne J A, Carmichael G R, Levy H, et al.AnthropogenicNO X emissions in Asian in the period 1990-2020 [J].Atmosp-heric Environment,1999,33(4): 633-646.[5] Streets D G, Waldhoff S T. Present and future emissions of airpollutants in China: SO2, NO X and CO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0, 34(3): 363-374.[6]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991 [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7]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991-1996)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8]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1999.作者简介:田贺忠(1970-),男,河北易县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发表论文10余篇.全球气候变暖对穷国的影响最严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在2001年2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如全球气温持续上升,自然界和人类受影响也越大,而最贫穷的国家受打击最重.这是因为最贫穷国家的经济依靠的是农业等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产业,而且最不具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他们缺乏预防性保健能力去阻止与气候有关的疾病爆发.报告包括了对人类和生态系统有威胁的各个范畴,并试图测定具体升温产生某种影响的概率.报告认为,即使上世纪0.6℃的升温已构成对生态系统的威胁,包括珊瑚礁、沼泽地、针叶和热带树林、极地和阿尔卑斯山生态系统和草原.气温上升也将使极端气象事件频率增加,如热浪、干旱和洪涝.海平面的上升和暴风雨将影响上亿人民.报告还认为,全球气温升高可能对世界大部分地区有不良影响,但小的升温也可能会使某些地区受益.然而,报告认为,受害的人比受益的人多.江刚摘自《Acid News》, June,18(2001)。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概要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概要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

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1•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1二氧化硫排放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

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0年的9.8亿吨增加到1995年的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

到199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370万吨。

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

(2烟尘、粉尘排放现状1995年全国燃煤排放的烟尘总量为1478万吨,其中火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70%以上。

在火电厂排放中,地方电厂由于基本上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吨煤排放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到电厂总排放量的65%。

1995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639万吨.其中.钢铁生产排尘占总量的15%,水泥生产排尘占总量的70%。

在水泥生产排尘中,地方水泥厂排尘占到80%,成为工业12尘的主要排放源。

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口1996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1995 年全国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莹的28.2%、54.2%和68.3%。

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

全国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3%,特别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到199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50万辆,比1990年增加420万辆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

近10年中国大气PM_10_污染时空格局演变_李名升

近10年中国大气PM_10_污染时空格局演变_李名升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8卷第11期2013年11月V ol.68,No.11Nov.,2013收稿日期:2013-05-28;修订日期:2013-07-26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43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0YJCZH130;11YJA630008)[Foundation:The Forestry Public Welfare Project of China,No.201304301;The ResearchProjects of the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No.10YJCZH130;No.11YJA630008)]作者简介:李名升(1981-),男,山东安丘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

E-mail:lims@1504-1512页近10年中国大气PM 10污染时空格局演变李名升,张建辉,张殷俊,周磊,李茜,陈远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00012)摘要:为分析近10年来中国PM 10污染时空格局演变,运用统计学和GIS 方法对2002-2012年PM 10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地级及以上城市ρ(PM 10)年均值由0.130mg ·m -3下降至0.076mg ·m -3,达标城市比例由37.6%上升至92.0%;环保重点城市ρ(PM 10)日均值超标天数比例由24.7%下降至7.0%。

②12月份PM 10污染最重,其次为1月和11月;8月份污染最轻,其次为7月和9月。

③PM 10的重污染区域明显减小,由集中连片分布变为零星点状分布。

但空间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北方尤其是西北、华北地区及山东、江苏、湖北一直是PM 10污染相对严重地区。

④北方地区PM 10污染重于南方地区,两者的差异主要发生在北方采暖期(1-4月及11-12月)。

主要城市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13年)

主要城市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13年)

我国主要城市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摘要近几年来环境问题成为全社会极为关注的热点,空气污染是其中最热门的话题,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

本文针对这个现状,搜集了全国有代表性的31个城市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先利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了31个城市的综合空气质量,然后又分别用最短距离法和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最终结果为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的空气质量较差;而海口、拉萨、南宁等城市的空气较好。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北京的空气污染与其它城市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最短距离法中被单独聚为一类且与其它类相距较远,这与北京目前空气现状是相吻合的。

在本文的最后还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的优缺点做了评价,并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大气污染;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1、数据资料本文的原始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4》,表1我国主要城市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用1x 表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x 表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3x 表示工业烟(粉)尘排放量,4x 表示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5x 表示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6x 表示生活烟尘排放量。

2、主成分分析2.1主成分分析的步骤(1)计算相关系数矩阵()ij m m R r ⨯=有~~11nkikjk ij aa r n =⋅=-∑(2)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R 的特征值120m λλλ≥≥⋅⋅⋅≥,以及对应的特征向量12,,m u u u ⋅⋅⋅由特征值组成m 个新的指标变量:~~~12111211~~~12212222~~~1212,,,m m m m m m m m mm y u x u x u x y u x u x u x y u x u x u x =++⋅⋅⋅=++⋅⋅⋅=++⋅⋅⋅其中:1y 是第一主成分,2y 是第二主成分, ,m y 是第m 主成分。

(3)计算特征值的信息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

1jj mkb λλ=∑为主成分j y 的信息贡献率,同时有11pkk p mkk λαλ===∑∑为主成分12,,,p y y y 的累积贡献率。

我国氮氧化物的排放情况

我国氮氧化物的排放情况

我国氮氧化物的排放情况资料来源:2012-4-20氮氧化物的危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大气烟尘、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存的四大杀手。

其中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是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的主要根源近年来,氮氧化物(NOx,包括N2O、NO、NO2、N2O3、N2O和N2O5等多种化合物)的治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高温燃烧条件下,NOx主要以NO的形式存在,最初排放的NOx中NO 约占95%。

但是,NO在大气中极易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NOx,故大气中NO普遍以NO的形式存在。

空气中的NO和NO2通过光化学反应,相互转化而达到平衡。

在温度较大或有云雾存在时,NO2进一步与水分子作用形成酸雨中的第二重要酸分——硝酸(HNO3),在有催化剂存在时,如加上合适的气象条件,NO2转变成硝酸的速度加快。

特别是当NO2与SO2同时存在时,可以相互催化,形成硝酸的速度更快。

此外,NOx还可以因飞行器在平流层中排放废气,逐渐积累,而使其浓度增大,此时NO再与平流层内的O3发生反应生成NO2、O2,NO2与O2进一步反应生成NO 和O2,从而打破O3平衡,使O3浓度降低导致O3层的耗损。

我国氮氧化物的排放情况在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主要是由燃煤过程产生的。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耗电量也将逐步加大。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大规模的烟气脱硫项目,但烟气脱硝还未大规模的开展。

有研究资料表明,如果继续不加强对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治理,氮氧化物的总量和在大气污染物中的比重都将上升,并有可能取代二氧化硫成为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67%的氮氧化物(NOx)排放量来自于煤炭的燃烧。

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预测, 2005年和2010年我国火电厂煤炭消耗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6%和64%,火电厂NOx产生量占全国总量的50%。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达不到排放标准或所在地区空气二氧化氮、臭氧浓度超 标的新建火电机组必须同步配套建设烟气脱硝设施,现 役火电机组应限期建设烟气脱硝设施.
环境标准:1996年出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经20XX修订后,标准中对大气中的 NO2的浓度限值做了明确的规定.
20XX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03,则按时段和燃料特性分别规定了 燃煤、燃油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限值,规定了火电厂 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除国家标准外之外,个别地方根 据当地实际情况,颁布更为严格的地方性排放标准.
250
100
300
250
200
烟气不透光率(%)
15
15
20
15
15
烟气黑度 (林格曼,级)
1级
注1:自备电站锅炉执行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注:第Ⅰ时段为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至20XX6月30日; 第Ⅱ时段为自20XX7月1日起.
修改后的燃煤电厂大气控制标准
GB13223-2011
此标准已于实行 29
我国火电厂氮氧化物控制政策
国外对氮氧化物进行严格控制已经有近20年的历 史.我国长期以来对火电厂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的控 制主要集中在烟尘和二氧化硫上,对氮氧化物排放 的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氮氧化物的总量控制也 刚列入工作日程.我国现阶段与氮氧化物控制有关 的法规政策及标准如下:
法规:我国20XX4月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30条规定:"企业应当对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 的氮氧化物采取控制措施".
中国NOX排放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具有如下特征:
排放总量巨大且将呈继续增加态势、不同地区间 NOX排放量相差悬殊,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 工业集中的中东部省区;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超标的新建火电机组必须同步配套建设烟气脱硝设施, 现役火电机组应限期建设烟气脱硝设施。
环境标准:1996年出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经2000年修订后,标准中 对大气中的NO2的浓度限值做了明确的规定。
2003年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03),则按时段和燃料特性分 别规定了燃煤、燃油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限值,规 定了火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除国家标准外之 外,个别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颁布更为严格的 地方性排放标准。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火力发电锅炉 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进行了规定,并且规定 第3时段火力发电锅炉须预留烟气脱除氮氧化物装置 空间。 北京市在污染控制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2年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颁布的《锅炉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DB11/139-2002)中对燃煤锅炉中氮氧化 物的排放限制规定为250~300mg/Nm3,目前正准 备进一步提高标准。 据了解,目前新的排放标准正在制定中,对火力发 电锅炉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要求将进一步 提高。
实施日趋严格的NOX排放标准 美、日、欧等西方发达国家控制NOX排放的
经验表明,制定并实施日趋严格的NOX排放 标准是控制各类燃烧设备NOX排放量的根本 手段。
例如,美国通过制定并实施1990年CAAA中 第I条(臭氧达标)和第IV条(酸沉降控制) 中的NOX排放限值标准,已使全美的NOX排 放由1990年的2316万t降至2000年的2105 万t。
实施保障措施 (1)完善总量控制政策,落实酸雨控制目标; (2)严格新源的控制管理; (3)加大对现有污染源减排致酸物质的投入; (4)促进国内脱硫环保产业发展; (5)加强酸雨规划的实施管理; (6)引入市场和经济手段; (7)加强科学研究,进一步摸清酸雨形成的科学

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0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九日目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淡水环境 (5)海洋环境 (23)大气环境 (29)声环境 (35)固体废物 (38)辐射环境 (42)自然生态 (46)土地与农村环境 (50)森林 (54)草原 (57)气候与自然灾害 (59)专栏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70)环境执法检查 (71)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72)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状况 (73)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情况 (74)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75)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76)环境状况公众满意度调查 (77)环境经济政策主要进展 (78)化学品管理 (79)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80)环境卫星工作进展情况 (81)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2010-2012年) (82)环境宣传教育 (83)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 (84)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性文件总体情况与进展 (85)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 (86)2010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防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华社记者摄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

新华社记者摄2010年是中国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

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把工作重点更多地转移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来,妥善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变化

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变化

SO2年排放
量/万吨
氮氧化物年排放量/万吨 烟、粉尘年排放量/万吨 pm2.5年均
浓度
/(ug/m3) 2005 19.06 9.01 2006 17.55 21.8 7.97 2007 15.17 24.8 6.78 2008 12.32 17.6 6.36 2009 11.88 18.1 6.18 2010 11.51 22.3 6.53 2011 9.79 18.83 2012 9.38 17.75 2013 8.7 16.63 89.5 2014 7.89 15.1 85.9 2015
80.6
51015202530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年排放总量/万吨
年份
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变化
SO2
氮氧化物
烟、粉尘
分析:从折线图可以看出最近十年来北京市的SO2、氮氧化物及粉尘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SO2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08年下降尤为明显,随后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升高,在2012年才降回2008年的水平。

而从表格上可以看出近几年北京市的pm2.5年均浓度虽然在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十分有限且都超过了WHO所规定的最宽松的标准(75ug/m3)
评价:由于北京举办奥运会,2008年北京的空气污染治理看起来很有成效,但奥运会一过空气质量就下降了,北京市的空气污染治理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资料来源: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2006-2014)
凤凰资讯:2015年北京PM2.5浓度超国标1.3倍比2014年下降6.2%。

中国电力行业氮氧化物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类群分析

中国电力行业氮氧化物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类群分析

中国电力行业氮氧化物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类群分析杨春玉;林潇;董战峰;王军锋【摘要】电力行业是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最多的行业之一,其减排成效是完成氮氧化物减排任务的关键.文章基于各省(市、自治区)能源平衡表,采用\"自下而上\"排放因子法,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电力行业2006—2014年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进行了核算.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从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人均氮氧化物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强度、综合能源氮氧化物排放系数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电力行业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的省域特征,对省域氮氧化物排放特征进行类群划分,以期为中国电力行业氮氧化物分区域减排政策、途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与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从排放总量来看,2006—2014年各省(市、自治区)电力行业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3.62%;从人均排放的绝对量来看,经济发展较快和经济发达省域电力行业的人均氮氧化物排放量较高;从排放强度绝对量来看,中西部省域电力行业氮氧化物排放强度较高,东部发达省域的人均氮氧化物排放强度较低,且中东部省域氮氧化物排放强度下降较快,西部省份下降较慢;从综合能源氮氧化物排放系数来看,大部分省域排放系数呈下降趋势,经济发达省域的排放系数较低,欠发达省域的排放系数较高.中国电力行业氮氧化物减排政策、途径和措施应充分考虑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能源利用结构等因素.【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8(027)009【总页数】10页(P1688-1697)【关键词】省域;氮氧化物排放;电力行业;排放强度;排放特征;类群分析【作者】杨春玉;林潇;董战峰;王军锋【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社会环境管理研究中心,江苏常州 213032;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0;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 100012;南开大学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中心,天津 300350;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0;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南开大学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中心,天津 3003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96随着对氮氧化物减排的不断重视,近几年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大力开展氮氧化物减排工作。

中国大气NH_3和NO_x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_李新艳

中国大气NH_3和NO_x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_李新艳

中国环境科学 2012,32(1):37~42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中国大气NH3和NO x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李新艳,李恒鹏*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08)摘要:根据我国不同氨源的数量、燃料消费量和相应的氨与氮氧化物排放因子,计算了我国大陆地区1995~2004年历年的氨(NH3)排放量与1985~2005年历年的氮氧化物(NO x)排放量,在此基础上模拟了2006~2010年的NO x排放量,并分析了NH3和NO x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2004年,我国NH3排放量为12.0Tg,比1995年的10.6Tg增加了大约13.2%;2004年的NO x排放量为20.6Tg,比1995年的12.2Tg 增加了大约68.9%,比1985年的6.2Tg增加了大约2.3倍.在1996年以前,我国NH3和NO x的排放量基本相当,但是此后NH3的年排放量在经历了1997~1999年的下降之后,变化比较平稳,而NO x的排放量自2000年之后呈逐年迅速增加的趋势.2004年全国NH3的排放总量中,畜禽排泄、氮肥施用、人类粪便、氮肥与合成氨生产的贡献率分别为69.2%、15.2%、13.9%和1.9%;2004年全国NO x的排放总量中,由于受到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制约,煤炭来源的NO x占到了排放总量的77.4%.NH3和NO x的排放强度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表现在中东部地区的排放强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这与中东部地区人口多、能源消费量大以及畜禽养殖数量大有关.关键词:NH3;NO x;排放强度;时空分布;中国中图分类号:X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2)01-0037-06E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H3 and NO x in China. LI Xin-yan, LI Heng-peng *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Lak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s,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2,32(1):37~42Abstract:Annual emission of ammonia and NO x in the inland of China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numbers of livestock, poultry, human beings, the quantity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production and fuel consumpti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mission intensity of NH3 and NO x were also analyzed. NH3 emission in China changed slowly from 10.6Tg in 1995 to 12.0Tg in 2004, while NO x emission increased quickly from 12.2Tg in 1995 to 20.6Tg in 2004, with a mean increase rate of 68.9%. In 2004, emission from livestock,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human beings and fertilizer production accounted for 69.2%, 15.2%, 13.9% and 1.9% of the total NH3 emission, respectively. Emission from coal combustion accounted for about 77.4% of the total NO x emission. The emission from coal combustion accounted for about 77.4% of the total NO x emission. The emission intensity of NH3 and NO x in the middle-east zones were much bigger than that in the west zones of China, due to large numbers of livestock, population and quantity of fuel consumption.Key words:NH3;NO x;emission intensity;distribution;China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向大气中排放的活性氮(生物可利用性氮)总量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亚洲地区氮排放量最大的国家[1].研究表明,中国大陆地区大气NH3的排放量从1950年的2.6Tg增加到2007年的16.0Tg[2-4],大气NO x的排放量从1980年的3.8 Tg增加到2004年的18.6 Tg[5-6],预测2020年将达到32.4Tg[1].大气中的NH3和NO x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氨氮和硝酸盐等气溶胶粒子,不仅会降低大气能见度,损害人体健康,还会增加大气氮沉降,引起土壤和淡水酸化以及营养盐循环的生态失衡,进而导致陆地和水体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对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不利影响[1,7-10].研究表明,1950~2007年间,中国大气NH3排放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4,11-12];1980~2005年间,除了1996~1998年间略有下降以外[13],大气NO x排放量也逐年增加[2,14],而且自2000年以来呈迅速收稿日期:2011-04-02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 33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71238);学科领域发展支持项目(NIGLAS2010XK02)* 责任作者, 教授, hpli@38中 国 环 境 科 学 32卷增加的趋势[6,15-17].由于考虑的污染源种类以及采用的各污染源的排放因子不同,学者们估算的同一年份中国的活性氮排放量有较大差别[1,3,5-6,11,13-14,17-21].这些研究为我国酸沉降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缺乏从较长时间尺度上对NH 3和NO x 排放状况的对比分析.本研究估算了中国大陆地区各省份1995~2004年NH 3历年排放量和1985~2010年NO x 历年排放量,并分析了其排放强度的空间变化.1 研究方法1.1 NH 3排放量的计算方法NH 3释放到大气中是受到农业活动和自然排放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气中NH 3的主要来源有畜禽排放(49%~63%)、肥料施用(11%~12%)、海洋释放(14%~17%)、土壤释放(10%~13%)、生物燃烧(4%~7%)、人类粪便(5%~8%)、煤炭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3%~4%)等[22-23].全国每年NH 3的排放量根据各省(市、自治区)每年的NH 3排放量加和得到,各省(市、自治区)的NH 3排放量等于各类源的排放量乘以排放因子后加和得到,计算公式如式(1)[2]:44111nij ij ij i i j Q Q f A =====∑∑∑∑ (1) 式中, Q 为各省(市、自治区)NH 3的年排放量,t/a;Q i 为不同来源的NH 3排放量,t/a;f 为排放因子;A 为源数量;i 为NH 3排放源,i =1,2,3,4;j 为亚源类(例如:畜禽排放源的亚源类为牛、猪、禽、马与羊).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NH 3排放源i 主要有4种,即:畜禽排泄、氮肥施用、化肥和合成氨生产和人类粪便排放.1.1.1 动物排NH 3量 畜禽养殖数量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年末存栏数.本计算中采用的畜禽养殖排放因子见表1[2],由每年的畜禽养殖数量乘以各类畜禽相应的排放因子即可得到每年各类畜禽的NH 3排放量.1.1.2 氮肥生产中NH 3的排放量 2004年,中国的氮肥生产总量达到3352.96万t 纯氮,合成氨4222.2万t,其中,碳酸氢铵的产量占氮肥的25%.考虑到我国的生产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氮肥的氨排放因子采用6kg NH 3/t N,合成氨生产的排放因子采用1kg NH 3/t N [2].表1 畜禽养殖排放因子[kg NH 3 /(头·a)] Table 1 Annual NH 3 emission factors for livestock [kg NH 3 /(animal ·a)] 畜禽种类栏养和粪便储存粪便施用放牧 总计 牛 7.396 12.224 3.403 23.043猪2.251 2.836 0.000 5.357 禽 0.091 0.154 0.000 0.248 马3.900 3.6004.700 12.200羊0.3810.6930.6231.6971.1.3 氮肥施用中NH 3的排放量 根据各省(市、自治区)每年的氮肥施用量与各种氮肥的百分比组成,即可算得各省(市、自治区)氮肥施用的NH 3排放量.我国氮肥生产量组成、施用量组成及其排放因子见表2[2].表2 中国氮肥产量和施用量组成及其排放因子 Table 2 Application and production of various N fertilizers and their emission factors in China项目 NH 4HCO 3NH 4NO 3 (NH 4)2SO 4 尿素 NH 3 其他产量组成(%) 55.03.7 0.7 38.6 0.3. 1.7 产量排放因子(kg NH 3/t N) 5.05.05.05.0 5.0 5.0施用量组成(%)55.0 3.7 0.7 38.6 0.3 1.7 施用量排放因子(kg NH 3/t N)4.02.08.015.0 1.0 4.0注:其他项目中包括磷酸铵0.6%,磷酸硝酸铵0.7%1.1.4 农村人口粪便排NH 3量 我国农村的卫生条件与处理条件差,故本计算中采用 1.3kg NH 3/(人⋅a),略高于欧洲的排NH 3量[2]. 1.2 NO x 排放量的计算方法NO x 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如式(3):Q N ()j k f = K N()j k f (t )Ffk j )((t ) [24] (3)式中, Q N 为以NO 2计算的NO x 排放量, Tg/a; K N为以NO 2为权重的NO x 排放因子(表3), kg/t; F 为燃料消费量,万t; t 为时间,a; j 为经济部门,分能源、工业、交通和其他4类部门; j(k)为经济部门1期李新艳等:中国大气NH3和NO x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 39j中的排放源种类,见表(3)中源别; f为燃料类型,分煤、炼焦、原油、汽油、煤油、柴油、残油等几种类型.表3各种源的NO x排放因子(kg/t) [24] Table 3 Coefficients of NO x discharge from differentsources(kg/t)部门源别煤炼焦原油汽油煤油柴油残油炼油0.2电力 10.0 16.721.227.4 10.1能源部门自用7.5 9.0 16.7 2.5 9.6 5.8钢铁7.5 16.7 7.5 9.6 5.8化工7.5 9.0 16.7 7.5 9.6 5.8建材7.5 9.0 16.7 7.5 9.6 5.8工业部门其他7.5 9.0 16.7 7.5 9.6 5.8公路31.727.427.4 27.4铁路7.59.0 54.154.1交通部门其他 7.5 9.0 16.727.454.1 54.1生活 1.9 2.3 16.7 2.5 3.2 2.0其他部门商业 3.8 4.5 16.7 4.5 5.8 3.5统计了中国1985~2005年各部门各类燃料的消费量[25],根据公式(3)乘以相应的NO x排放因子(表3),计算得到1985~2005年全国历年的NO x 排放量.2结果与讨论2.1 1995~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NH3的排放量从图1可见,10年来我国大陆的NH3排放量变化波动较大,变化范围9.5~12.7Tg/a.从1995年的10.6Tg增加到了1996年的11.2Tg,1997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达到10年间的最低值9.5Tg,之后缓慢回升,自2000年以来趋于平稳,稳定在11.8Tg/a左右.从图1看出,相比较其他年份,1997~1999年间,大气NH3的年排放量显著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1999年洪涝等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1997~1999年间我国的畜禽养殖数量显著减少,全国牛的数量分别比1996年减少了2297.1,1546.4, 1283.3万头[25],全国猪的数量分别减少了6839.3,3479.2,2715.6万头[25].畜禽养殖数量的急剧减少导致了这3年间中国大陆地区NH3的排放量相对较低.图1 1995~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每年的NH3排放量Fig.1 Anuual emission of NH3 in the inland of Chinafrom 1995 to 20042.2中国NH3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从1995年、2000年和2004年我国大陆地区的NH3排放强度分布(图2)可以看出:我国的氨排放强度空间差异很大,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氨排放强度较高的地区,其中,以上海、山东、河南和江苏的氨排放强度最高,都达到了50kg/hm2以上,上海平均为109.8kg/hm2;其次为河北、安徽和广东,氨排放强度位于35~50kg/hm2之间.西北和东北北部地区氨排放强度最小,如西藏、新疆、内蒙古不足3kg/hm2.中国的氨排放强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表现在1991年中国平均氨排放强度为9kg/hm2[24],1999年为11kg/hm2,2004年则达到了12kg/hm2.1995年、2000年和2004年我国人为源NH3的排放总量分别是10.6,11.8,12.0Tg,平均11.1Tg,排放总量占前3位的省(市)为河南、山东和四川省.2004年的NH3排放总量中,畜禽排氨量为8.3Tg,大约占总排氨量的69.2%;氮肥施用排氨量1.8Tg,大约占15.2%;人类排泄排氨量1.7Tg,大约占13.9%;氮肥生产排氨量0.2Tg,只占1.9%.在畜禽排氨量中,以牛类和猪类排氨量比例最大,分别占38.3%和31.1%,其次为禽类,占20.3%,羊类和马类分别占7.5%和2.8%.2.3 1985~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NO x的排放量40中 国 环 境 科 学 32卷单位:kg/hm 2a. 1995年N WES<10 20~35>5010~2035~500 500 1,0002,000km单位:kg/ha 单位:kg/hm 2b. 2000年N WES<10 20~35>5010~2035~500 500 1,0002,000km单位:kg/ha 单位:kg/hm 2c. 2004年N WES<10 20~35>5010~2035~500 500 1,0002,000km图2 中国NH 3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H 3 emission intensity in theinland of China从图3看出,我国NO x 年排放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85~2000年之间稳步增长,从6.2Tg/a 增加到13.1Tg/a,年平均增长率为5%;2001~2005年之间增长迅速,从13.4Tg/a 增加到22.9Tg/a,年平均增长率为88%,这一研究结果与Ohara 等[5]关于中国1980~2003年的NO x 年排放量估算值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1995年,NO x 年排放量12.2Tg,与Aardenne 等[1]的估算值(12.0Tg)基本一致.2005年,NO x 年排放量达到了22.9Tg,比1995年的12.2Tg 增加了大约88.4%,比1985年增加了大约2.7倍.在1997~1999年间,我国NO x 排放量有所减少(图3),这是由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煤炭消费量由1996年的103794.2万t(标准煤)下降到1997年的98801.2万t 、1998年的92020.9万t 、1999年的92463.8万t,之后逐年开始回升[25]. 利用SPSS 软件对1985~2000年的NO x 年排放量与每年的GDP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96(P >0.01).以NO x 排放量为因变量,以GDP 为自变量建立下面的回归方程: Y = 672.18+0.00754⋅X (n =16,R 2=0.92) (4) 式中, Y 为NO x 年排放量,×104t; X 为GDP,×108元.把中国2001~2005年历年的GDP 代入方程(4),计算得到2001~2005年的NO x 年排放量,并与利用方程(3)统计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误差范围为-1.6%~11.9%,平均误差为0.1%.在P =0.01水平对模拟值与统计值之间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说明该方程可以用来估算中国的NO x 年排放量.把2006~2010年的GDP 总量代入方程(4),可模拟得到2006~2010年的NO x 年排放量(在图3中以虚线表示).由模拟结果可知,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NO x 排放量为36.7Tg.图3 中国大陆地区1985~2010年的NO x 年排放量模拟值与统计值对比Fig.3 Emissionof NO x in the inland of China from 1985 to 20101期 李新艳等:中国大气NH 3和NO x 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 412.4 中国NO x 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我国大陆地区各省份的NO x 年排放强度可以用全国的NO x 年排放量乘以各省份GDP 占全国GDP 的比率后除以各省土地面积后得到.从图4看出,我国大陆地区的NO x 排放强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990年NO x 排放强度在20kg/hm 2以上的省份有10个,到2004年增加到了19个,NO x 排放强度在50kg/hm 2以上的省份则由1990年的4个增加到了2004年的11个.排放强度空间差异很大,有从内陆到沿海逐渐增加的趋势.以2004年为例,NO x 排放强度最高的是上海,达到了1637.2kg/hm 2,其次是北京(463.6kg/hm 2)和天津(353.9kg/hm 2),然后是江苏(188.0kg/hm 2)、浙江(147.1kg/hm 2)和山东(123.0kg/hm 2),排放强度最低的是西藏(0.2kg/hm 2)、青海(0.8kg/hm 2)、新疆(1.7kg/hm 2)、内蒙古(3.3kg/hm 2)和甘肃(4.8kg/hm 2)(图4).单位:kg/hm 2 a. 1990年N WES<10 20~35>5010~2035~500 550 1,1002,200km单位:kg/hm 2 b. 1995年NWES<10 20~35 >5010~20 35~50 05501,1002,200km单位:kg/hm 2 c. 2000年N WES<10 20~35>5010~2035~500 550 1,1002,200km单位:kg/hm 2 d. 2004年NWES<10 20~35 >5010~20 35~50 05501,1002,200km图4 中国大陆地区NO x 年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Fig.4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O x emission intensity in the inland of China2004年,NO x 年排放量最大的省是广东(242.6×107kg/a),其次是山东(193.2×107kg /a)和江苏(192.9×107kg/a),然后是浙江(149.8×107kg/a),河南、河北的年排放量也超过了100×107kg/a,6省合计年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6.3%;年排放量最低的省是西藏、青海和宁夏,都在7.0×107kg/a 以下.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国家,2004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大约为67.7%,石油为22.7%,天然气为2.6%,水电、核电和风电站为7.0%[25],这决定了煤炭消费是影响我国NO x 排放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以2004年为例,在NO x 排放量中,煤炭来源的NO x 占到了年排放总量的77.4%. 3 结论3.1 在1996年以前,我国大陆地区的NH 3和NO x 的年排放量基本相当,但是此后NH 3的年排放量经历了1997~1999年的下降之后,变化比较平稳,而NO x 的年排放量自2000年以来呈逐年迅速增加的趋势,从1985年的6.2Tg 增加到199542 中国环境科学 32卷年的12.2Tg,进而增加到2004年的20.6Tg,增长率分别为68.9%和232.2%.3.2 2004年我国大陆地区的NH3排放总量中,畜禽排泄、氮肥施用、人类粪便、氮肥与合成氨生产分别占69.2%、15.2%、13.9%和1.9%;2004年我国的NO x排放总量中,煤炭来源的NO x占到了排放总量的77.4%,这主要是受到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制约.3.3NH3和NO x的排放强度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表现在中东部地区的排放强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这与中东部地区人口多、能源消费量大以及畜禽养殖数量大有关.参考文献:[1]Aardenne J A, Carmichael G R, Levy H, et al. AnthropogenicNO x emissions in Asia in the period 1990-2020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999,33(4):633-646.[2]王文兴,卢筱凤,庞燕波,等.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 [J]. 环境科学学报, 1997,17(1):2-7.[3]孙庆瑞,王美蓉.我国氨的排放量和时空分布 [J]. 大气科学,1997,21(5):590-598.[4]曹国良,张小曳,龚山陵,等.中国区域主要颗粒物及污染气体的排放源清单 [J]. 科学通报, 2011,56(3):262-268.[5]Ohara T, Akimoto H, Kurokawa J, et al. An Asian emissioninventory of anthropogenic emission sources for the period 1980-2020 [J].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07,7: 4419-4444.[6]Zhang Q, Streents D G, He K, et al. NO x emission trends forChina, 1995-2004: The view from the ground and the view from space [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7,112,D22306, doi:10.1029/2007JD008684.[7]方华,莫江明.活性氮增加:一个威胁环境的问题 [J]. 生态环境, 2006,15(1):164-168.[8]Berendse F, Breemen N, Rydin H, et al. Raised atmospheric CO2levels and increased N deposition cause shifts in plants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production in Sphagnum bogs [J].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1,5:591-598.[9]Matson P A, Lohse K A, Hall S J. The globalization of nitrogendeposition: consequences for terrestrial ecosystems [J]. Ambio., 2002,31:113-118.[10]Wedin D A, Tilman D. Influence of nitrogen loading and speciescomposition on the carbon balance of grasslands [J]. Science, 1996,274:1720-1723.[11]Klimont Z. Current and future emissions of ammonia in China[R]// 10th International Emission Inventory Conference-“OneAtmosphere, One Inventory, Many Challenges”, US EPA, /ttn/chief/conference/ei10/ammonia/klimont.pdf, last access:22 December 2008, 2001a.[12]董文煊,邢佳,王书肖. 1994~2006年中国人为源大气氨排放时空分布 [J]. 环境科学, 2010,31(7):1457-1463.[13]Hao J, Tian H, Lu Y. Emission inventories of NO x fromcommerci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1995-1998 [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36:552-560.[14]田贺忠,郝吉明,陆永琪,等.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01,21(6):493-497.[15]Irie H, Sudo K, Akimoto H, et al.Evaluation of long-termtropospheric NO2 data obtained by GOME over East Asia in 1996-2002 [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32, L11810, doi:10.1029/2005GL022770, 2005.[16]Richter A, Burrows P, Nues H, et al. Increase in troposphericnitrogen dioxide over China observed from space [J], Nature, 2005,437:129-130.[17]张楚莹,王书肖,邢佳,等.中国能源相关的氮氧化物排放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8,28(12):2470-2479. [18]Streets D G, Waldhoff S T. Present and future emissions of airpollutants in China: SO2,NO x, and CO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0,34:363-374.[19]Vallack H, Cinderby S, Kuylenstierna J, et al. Emissioninventories for SO2 and NO x in developing country regions in 1995 with projected emissions for 2025 according to two scenarios [J].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001,130:217-222. [20]Streets D G, Bond T C, Carmichael G R, et al. An Inventory of Gaseous and Primary Aeros ol Emissions in Asia in the year 2000 [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3,108 (D21),8809, doi:1011029P 2002JD003093.[21]孙庆贺,陆永琪,傅立新,等. 我国氮氧化物排放因子的修正和排放量计算:2000年 [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4,5(2):90-94. [22]Holland E A, Dentener F J, Braswell B H, et al. Contemporaryand pre-industrial global reactive nitrogen budgets [J].Biogeochemistry, 1999,46:7-43.[23]Prather M, Dentener F, Derwent R, et al. Atmospheric chemistrychemistry and greenhouse gases [C]// Third annual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Cambridge: Cambridge Unibersity Press, 2001:239-288.[24]王文兴,王玮,张婉华,等.我国SO2和NO 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 [J]. 中国环境科学, 1996,16(3):161-167.[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5年[M]. /tjsj/ndsj/.作者简介:李新艳(1978-),女,山东泰安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流域营养盐输移模拟.发表论文7篇.。

2006年7月13日中国区域SO2浓度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

2006年7月13日中国区域SO2浓度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

2006年7月13日中国区域SO2浓度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发布日期:2006年7月12日中国区域SO2浓度预报(2006-7-12 17:00 --- 2006-7-13 20:00)(浓度单位:毫克/立方米mg/m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空气环境质量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二氧化硫(SO2)的日均浓度限值分别为:一级标准0.05mg/m3,二级标准0.15mg/m3,三级标准0.25mg/m3。

根据数值预报结果:2006年7月12日晚间,中国大部分地区SO2浓度均在一级标准0.05mg/m3以下,新疆的乌鲁木齐、四川南部、陕西、甘肃、贵州的局部地区,上海及其周边区域SO2浓度略高,但也远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

7月13日早间,乌鲁木齐的SO2浓度逐渐增大至0.2 mg/m3左右,中午之后该地SO2浓度又逐渐降低,傍晚SO2浓度又逐渐增大。

而其他地区的SO2浓度日变化较小,早晨和傍晚浓度较大,中午浓度较低,最大时也不超过0.06mg/m3。

就全国范围看来,SO2环境状况良好。

(详细情况见下面中国区域SO2浓度预报图)注:本文及图中所标注时间均为北京时间2006年7月13日部分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及空气质量等级空气污染指数及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对健康的影响建议采取措施0~50 Ⅰ优可正常活动51~100 Ⅱ良可正常活动101~150 Ⅲ1轻微污染151~200 Ⅲ2 轻度污染长期接触,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201~250 Ⅳ1中度污染251~300 Ⅳ2 中度重污染一定时间接触后,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在停留在室内,并减少体力活动>300 Ⅴ重度污染健康人除出现较强烈症状,降低运动耐受力外,长期接触会提前出现某些疾病 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2012-01-18|来源:总量司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

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3%,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7%,比上年增加8.0%。

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2.8%,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7.2%,比上年减少7.2%。

我国氮氧化物的污染现状和治理技术的发展及标准介绍

我国氮氧化物的污染现状和治理技术的发展及标准介绍
1995 年 8 月 29 日第八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 通 过 修 正 的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大 气 污 染防治法》, 在增加的有关条款中要求 “企 业 应 当 逐 步 对 燃 煤 产 生 的 氮 氧 化 物 采取控制的措施”, 首次将燃煤过程产 生的氮氧化物控制纳入到法律体系之 中。2003 年 2 月 28 日, 原国家发展 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环境保护 总局、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发 布 了 《排 污 费 征 收 标 准 管 理 办 法 》
( 收稿日期: 2008- 01- 10)
2008 / 3·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121
120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8 / 3
附氮氧化物以防其污染的方法, 目前 常用的吸附剂有分子筛、活性炭、硅 胶等。
( 4) 生化处理技术 生化法处理氮氧化物废气技术只 是近 10 多年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目前 研究的只是强化和优化该过程, 主要 是从强化传质和控制有利于转化反应 过程的条件两方面着手: 凭借细胞固 定化技术, 可提高单位体积内微生物 浓度; 通过对温度、pH 等环境因素的 控制, 使微生物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提高 其 对 NOx 的 净 化 率 等 等 。随 着 研 究的不断深入, 该技术将会从各方面 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国家政策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 推动下, 我国氮氧化物控制取得进展, 近年来新建机组和一部分老机组采取 了 低 氮 氧 化 物 燃 烧 方 式 , 截 至 2006 年年底已投运脱硝机组容量约为 660 万 kW。截至目前, 我国火电厂脱硝项 目中环评已批、在建、待批项目仅烟 气脱硝机组已有几十个, 装机总容量 在 9000 万 kW 左 右 。 SCR 烟 气 脱 硝 技术是脱硝效率高、最具市场前景的 脱 硝 技 术 , 已 成 为 国 际 上 火 电 厂 NOx 排放控制的主流技术。2007 年 1 月, SCR 烟气脱硝技术已被列入国家发展 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商务部 和 国 家 知 识 产 权 局 联 合 发 布 的 《当 前 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 南 ( 2007 年度) 》。 3 烟气脱硝技术国家标准进展 及国际标准介绍 ( 1) 烟气脱硝技术国家标准进展 鉴于当前我国氮氧化物的污染现 状和治理技术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2006 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制 定 《燃 煤 烟 气 脱 硝 技 术 装 备 》 国 家 标 准。该标准是我国在烟气脱硝方面的 第一个技术标准, 由浙江大学热能工 程研究所、江苏苏源环保工程股份有 限公司、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 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 15 家企事业单位 负责起草。起草工作组广泛收集现有 国内外燃煤烟气脱硝技术装备方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2010年
2010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852.4万吨,比上年增加9.4%。

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465.6万吨,比上年增加14.1%,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79.1%;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86.8万吨,比上年减少5.2%,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20.9%;其中交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90.6万吨,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15.7%。

氮氧化物排放量超过100万吨的省份依次为山东、广东、内蒙古、江苏、河南和河北,6个省份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41.0%。

工业和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最大的分别是山东和广东,分别占全国工业和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的8.0%和12.0%。

2010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位于排名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类行业占统计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的83.5%,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65.1%。

(二) 2009年
2009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692.7万吨,比上年增加4.2%。

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284.8万吨,比上年增加2.7%,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75.9%;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07.9万吨,比上年增加9.1%,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24.1%。

其中交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17.0万吨,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18.7%。

氮氧化物排放量超过100万吨的省份依次为山东、广东、河南、江苏、山西和内蒙古。

这5个省份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42.2%。

工业和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最大的分别是山东和广东,分别占全国工业和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的8.6%和11.6%。

2009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位于排名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这3类行业占统计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的
81.9%,其中电力业占64.5%。

(三) 2008年
2008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624.5万吨,比上年减少1.2%。

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250.5万吨,比上年减少0.9%,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77.0%;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74.0万吨,比上年减少2.1%,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23.0%。

其中交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82.2万吨,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17.4%。

氮氧化物排放量超过100万吨的省份依次为广东、山东、江苏、河南、内蒙古和山西。

这5个省份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43.9%。

工业和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最大的分别是山东和广东,分别占全国工业和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的8.0%和13.0%。

2008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位于排名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这3类行业占统计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的
81.4%,其中电力业占64.8%。

(四) 2007年
2007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643.4万吨,比上年增加7.8%。

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261.3万吨,比上年增加11.0%,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76.7%;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82.0万吨,比上年减少1.5%,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23.3%。

其中交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76.7万吨,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16.8%。

氮氧化物排放量超过100万吨的省份依次为广东、山东、河北、江苏和河南。

这5个省份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43.5%。

工业和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最大的分别是河北和广东,分别占全国工业和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的8.3%和11.7%,见图27。

2007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位于排名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业。

这3类行业占统计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的79.2%,其中电力业占64.3%。

(五) 2006年
2006年氮氧化物排放量1523.8万吨。

2006年,氮氧化物排放量排名前三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业。

三类行业占统计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的78.6%,其中电力业占6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