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合集下载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新中国成立后,全球各国对于中国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制定新的外交政策,以适应新的时代。

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确立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旨在与其他国家建立和平友好关系,并在不同意的问题上保持独立。

中国试图通过友好的外交关系,抵制美国领导下的对华遏制政策,同时也努力解决与苏联之间的分歧。

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了五项原则,这项提议得到了印度和其他新兴亚洲国家的支持。

印度的支持对中国在新兴亚洲国家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因为在此期间,印度与中国的友谊常被视为全球第三世界运动中最具实质性的关系。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重要外交政策,中国积极参与了亚非合作、非同盟运动和第三世界运动等国际组织和活动,为不发达国家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发声权,努力提高其自身的国际地位。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对外经济合作,通过经济合作使中国从重农业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型。

在苏联短暂的援助后,中国便开始依靠自己的力量推进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在制定和引导新国际秩序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中国不愿加入军备竞赛,更不愿意采取军事手段解决国家间的问题,这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这对于中国外交政策和全球秩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中国与全球的互动,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处于更积极地位。

同时,中国良好的经济表现使其在世界经济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促使中国与更多国家建立更为紧密的贸易和经济关系。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奠定了一个安定、和平的战略思想基础。

与其他大国相比,中国采取了不同寻常的外交路径,这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并有助于中国理解并完善世界各国的认知和趋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制定。

1、背景(1)、国内形势:中国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解决国内问题。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2)、国际环境:特点:社会主义阵营pk资本主义阵营○1西方发达国家:孤立封锁新中国。

○2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和帮助新中国。

○3亚非拉新兴国家:客观上和新中国相互配合。

(因此新中国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加强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联系,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其它国家干涉我国内部事务,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来处理本国事务和国际事务。

从而达到维护自己的利益与世界和平的目标。

这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过渡]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3、基本方针:]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为什么说“另起炉灶”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西方大国与旧中国的关系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

“另起炉灶”表明新中国要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

[ 历史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各种特权,长期以来这些特权侵害了我国主权,并使帝国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和影响。

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应当走什么外交路线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政府应当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1)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

企图扼杀新中国。

(2)对“一边倒”方针的理解:所谓“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国外交政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前,外交政策集中于恢复与前帝国主义国家的正常关系,于是乎在1951年,恢复与美国正常关系,新中国也加入了联合国,并重新建立了与东欧国家的友谊关系,这标志着新中国正式进入国际舞台,并正式成为一个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在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这也极大地帮助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认可。

另外,中国也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即同苏联建交,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这一政策也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大变化。

三、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从恢复与世界先进国家正常关系走向了“一边倒”,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向了“统一战线”,从全面友好走向了“反对美帝国主义”,这些都是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重要内容。

尽管中国外交政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着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统一战线和反对帝国主义”,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始终依靠自身力量,把自己置于中心,不断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也是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重要原因。

四、总结
总之,中国外交政策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和平共处、统一战线和反对帝国主义”,到现在的“互
利合作”,中国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更加重要
的角色。

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PPT课件 (11)

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PPT课件 (11)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意义
1.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通过参加联合国的活动,增进 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 3鼓舞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团结奋 斗 4、在一定程度上制止大国霸权 主义行径,为发展中国家伸张正义。
4、中美建交
——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阶段
中美建交的一系列努力:美国的信号
1969、1、20,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说: “… …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还管其人口 多少,都不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毛 泽东首次率团访问苏联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D.周恩
[参考答案] A [11年湖北荆门中考]第5题
2、1955年,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 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 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 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这次会议是
A.中美正式建交 走向正常化
B.两国关系开始
C.中美两国不在对抗
D.有利于恢复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2012·贵州安顺).尼克松曾说“( 1972 年)我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 也是改变历史的一个星期。”在这个星期 里( )C
A.中国参加了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2)意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了解 与信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明确一项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坚持一个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牢记一位伟人——周恩来总理 知道一次会议—— 万隆会议
3、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 第26届联大
•新中国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的原因
1.台湾问题 (败退台湾的蒋介石势力占据中国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新中国外交政策与战略分析

新中国外交政策与战略分析

新中国外交政策与战略分析第一章:引言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外交政策一直扮演着核心角色。

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与其对外政策息息相关。

本文将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与战略的演变过程,及其对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关系的影响。

第二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1949年,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掌握政权,开始实施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建期。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利互惠和友好合作。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坚持了这些原则,并与世界各国发展了友好合作的关系。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重点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对于中国,其周边国家的政策一直是外交政策的重点。

中国认为,周边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是保障中国国家安全的关键。

因此,中国在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中,始终坚持平等合作原则。

第三章:新中国的外交战略新中国外交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在国际架构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实现和平、发展和合作来增强国家的声望和影响力。

中国一直认为,其外交战略应该是通过促进世界的平衡和稳定来维护国家利益。

对于中国而言,其外交战略的核心是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来增强其影响力和地位。

中国一直致力于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合作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以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地区环境。

第四章:新中国的对外政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在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大国。

在这个过程中,其对外政策也面临着新的变化和挑战。

中国迫切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和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加强其对外交往的能力。

另外,中国还需要更加接地气地与国际社会沟通,在国际舞台上发声。

在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将其对外政策的重点放在巩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加强与主要国家之间的合作上。

第五章:中国的外交政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中国的对外政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巨大。

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针对与其接壤的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菲律宾等。

对于这些国家而言,中国的繁荣和稳定是推动整个亚洲地区发展的关键。

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

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

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
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是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争取国际社会尊重的原则以及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方针。

下面是对这三条外交方针的理解: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在外交
事务中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独立自主意味着中国坚决维护
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拒绝任何国家干涉内政的行为。

和平
外交政策意味着中国坚定追求和平,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解
决争端和冲突,在国际事务中积极维护和平稳定的局面。

2.争取国际社会尊重的原则:这一方针强调了中国争取国际
社会尊重和平等地位的原则。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
国际舞台上倡导和维护国家的正当权益,坚持平等对话、
相互尊重,推动国与国之间的平等交往和合作,以达到获
得国际社会尊重和平等地位的目标。

3.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中国对于全球
共同发展的承诺。

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主张互利共赢,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公平和包容发展,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

中国积极参与多边机构和倡议,为世界经济增长
做出贡献,努力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

这三条外交方针体现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承诺。

通过奉行这些方针,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国家的权益,推动多
边合作,为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国际秩序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倡导和平外交、坚持合作共赢的国际形象,并推动了国际关系的进步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建国初期:外交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建立正常国家关系、争取国际支持等。

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政策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和侵略行为。

2.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这段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更加积极,坚定地支持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解放运动。

中国积极参与亚非大陆会议,提出“亚洲深层次国际问题”,并支持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争取独立和平等的地位。

此外,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在一系列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援助朝鲜抵抗美国侵略、支持越南抗法斗争等。

3.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政策受到革命理论的影响,中国强调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反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主张打破“大国霸权”。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内政治动荡,外交政策受到影响,国际交往受限。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内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并倡导和平崛起和公平正义。

中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行贸易,同时倡导多边主义,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中国于1971年恢复对联合国合法代表性,重塑了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

从那时起,中国就致力于多边主义、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的改革。

5.新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进一步从注重国内改革和经济建设转向全球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和合作机制,如“一带一路”倡议、亚信、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

中国也加大了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大国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外交手段参与解决一系列的国际问题,如朝核问题、气候变化等。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保卫国家安全到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从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弱者”的角色到积极主动推动国际合作的变化。

初二历史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初二历史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初二历史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对一个国家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必备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初二历史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最早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共同倡导:1954年,周恩来、尼赫鲁(印度)、吴努(缅甸)。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1)召开时间:1955年(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者:周恩来(3)“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的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初二历史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1.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时间:1971年10月25日,(2)相关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3)内容:①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②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4)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中日建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中美建交(1)基辛格访华:1971年7月,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

(2)尼克松总统访华:1972年2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建交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2001年中国还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这些都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5.现阶段任何国家与中国建交的前提和基础是:必须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形象的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是要与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线路: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城市——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放——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背景介绍
第一阶段: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49-1950)
1. 中苏友谊的建立与对美关系的调整
2. 对西方国家的外交突破
3.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合作与交往
第二阶段:援助战友与国际间的均衡(1950-1976)
1. 对朝鲜战争的支持及国际影响
2. 对越南战争的干预与对美苏关系的平衡
3. 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下的扩大外交合作(1978-现在)1. 友好邻邦与周边合作
1.1 中印边界问题与改善关系
1.2 中俄关系的复苏与合作
2. 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的拓展
2.1 与发达国家的关系与合作
2.2 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援助与合作
3. 参与国际机构与国际事务
3.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全球经济合作
3.2 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与国际合作
4. 维护国家利益与跨国事务的处理
4.1 对台湾问题的严正立场
4.2 处理南海争议
4.3 非洲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利益与移民问题结论
参考文献
1.XXXX
2.XXXX
3.XXXX。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是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推进国家建设的同时,新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并与各国建立稳定的关系,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一、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这些原则体现着中国坚守独立自主和国际公平正义的立场。

二、友好邻邦关系的建立新中国在国际关系中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

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和援助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对新中国进行经济援助,提供了军事支持,并在国际舞台上支持中国的声音。

与印度、缅甸等邻国的友好关系也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重点。

实现与周边国家的和平共处,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国际势力博弈与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关系也受到了国际势力博弈的影响。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对朝鲜的支持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导致冷战武装冲突升级。

这场战争不仅检验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坚持,也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实力和意愿参与国际事务。

四、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新中国初期积极参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加强了国际交流与互动。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亚非会议,提倡亚非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参与了国际红十字会等组织,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负责任的角色。

五、与联合国的合作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获得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法地位得到了认可。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和各类国际会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

此外,中国积极推动亚洲和非洲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和发言权的提升,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是新中国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

通过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友好邻邦关系、积极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以及与联合国合作等方面的努力,新中国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独立和发展的权益,并为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找到了合适的定位。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意义:它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 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3)“一边倒”: 含义: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意义:它不仅表明了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也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 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1950.01.18 越南
1950.04.01 印度
1950.04.13 印度尼西亚 1950.05.09 瑞典
1950.05.11 丹麦
1950.06.08 缅甸
1950.09.14 列支敦士登 1950.09.14 瑞士
最早于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参加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关 系问题谈判的印度政府代表团时提出来的,“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 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 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 定的坚定力量。
三大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含义: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意义:它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 外交关系。
意义: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60年代“两只拳头打人” 原因:这一时期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20大起,

考点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ppt

考点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ppt

2001年被称为“中国年”
1、上海APEC会议召开
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得多边外交活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就是亚洲太平洋 地区最重要得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区域 性经济论坛,成立于1989年。 1991年中国加入APEC后,为亚太地区经济 合作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1年10月更就是成功举办了上海APEC会 议。
党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提出了不 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支持她们一方反对另一方。
坚持这样得外交政策得出发点就是什么?对待国 际事务,我们要根据什么来决定自己得态度与政策。
独立自主得与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得 外交原则
毛泽东: 周恩来: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与平共处五项原则
邓小平: 坚持独立自主, 不与任何大国结盟
独立自主得与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得 外交原则
毛泽东: 周恩来: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与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与平共处。
1953年周总理首次提出;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 双方同意这一基本原则;1955年亚非会议上引申与发 展。
意义:不仅奠定了新中国外交得基础。也成为世界 上许多国家公认得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得基本准 则。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001年被称为“中国年”
1、上海APEC会议召开
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得多边外交活动
2、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得国际组织
考点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 策和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怎样得国际环境? 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国际上正在出现以苏 联为首得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得帝 国主义阵营尖锐对立得局面。美国站在了 中国人民得对立面,支持国民党打内战。新 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 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得政策。 而苏联则对中国得民族与民主革命长期给 予了同情与支持。

新中国外交方针

新中国外交方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方针1、国际背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帝国主义封锁包围新中国。

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基本方针:①“另起炉灶”含义: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作用: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②“一边倒”含义: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作用: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取消其特权。

作用:巩固独立与主权。

练习:1、1949年周恩来致信细甸外长伊蒙,表示在缅甸与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之后,中国“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缅甸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1月4日,周恩来致函印度总理尼赫鲁,也表达了完全相同的建交意愿和原则。

这表明A.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 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中、缅、印三国外交形势类似D. 中国外交以周边国家为主要对象A2.(2020·淮南二模)1948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和平共处。

这表明我国外交()A.始终坚持不结盟原则B.走出美苏冷战的阴影C.因形势的变化而调整D.已经打开全新的局面解析:选C。

3.1952年4月,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这一外交思想()A.突破了“一边倒”外交方针B.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D.促成全方位多边外交局面答案:C4.(2020·兰州二模)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敌对立场。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独立自主,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


苏联
资本 主义
对立斗争
社会 主义
新中国外交形势示意图
提出背景: 提出背景: ①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最突出特点) --(最突出特点) 最突出特点
②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③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 的艺术, 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 的晴雨表。那么, 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 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D团结各国人民 团结各国人民 4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含义( B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含义(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含义 ①否定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 ②清除帝国主义的所有在华势力 ③拒绝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 ④取缔帝国主义的所有在华特权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外交成就1:与苏联等 国建交 外交成就 与苏联等26国建交 与苏联等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年 月 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 互助条约》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 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3《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订立 《共同纲领》规定: 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加以审查, 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加以审查, 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 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 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订。”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 ) A另起炉灶 另起炉灶 C一边倒 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新中国初期到60年代末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初期到60年代末的外交政策

一:背景/国际形势
•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如亚非拉民族; •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 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
(1)外交政策(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至今未 变,我们调整的是外交方针)
(2)外交方针: A、“另起炉灶”: 就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就使得中 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B、“一边倒”:是建国初期中国外交重点所在,就是中国政府在 外交上旗帜鲜明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A、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 缓和,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开展的 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动的 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 B、提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 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周恩来首次提出,即互相尊 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 共处。 • C、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 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它不仅适用于相同社会制度之间国家的交往,也适用于不 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交往,符合二战后两种社会制度 国家并存的国际形势,同时也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和平主 流,因此被长期沿用下来,发挥着重要影响。
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 • • • (4)出席万隆国际会议 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主要内容: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 发展为题 • 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求同存异”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一、50年代1、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为此,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

“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

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原因:国际方面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故里、军事包围和威胁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国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⑶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纷纷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国内方面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能够执行独立自主外交的前提⑵政权急待巩固,经济急待恢复,创造和平的建设环境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树立新中国的国际形象。

3、主要成就:①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也就是说17个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的合法主权国家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解决中印之间的国家准则,也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的基本准则,反映了我国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内瓦会议凸显了我国作为世界五大国的地位④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主张,不仅是的万隆会议成功召开,而且成为“万隆精神”的核心内容。

二、60年代1、方针:“两个拳头出击”2、原因:60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是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

从苏共二十大开始,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国也也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实行了这样的外交政策。

三、70年代1、方针:“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的提出2、原因: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内容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内容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内容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该政策旨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相处、平等互利、不干涉内政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中国认为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这些原则,并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2.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该政策旨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不说服别国效仿中国模式,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 开放的对外政策
该政策旨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正在推进一系列国际合作,以促进文化、科技、教育和贸易等领域的交流,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摘要:世界历史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新中国外交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之后,也站在了一个空前的起点上。

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外交史,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即新中国的外交史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在这里,我主要是根据新中国各时期对外关系的转变,把新中国外交史分为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可概括为联苏反美、反美反苏到联美遏苏,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

中国外交不断走向成熟,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

World the wheel of history has sailed into the 21st century, new China’s diplomacy in the past half a century after the clouds, and changes in a new starting point. Over half a century of China, one should not be evaded the history of diplomacy the problem before us that China’s history of diplomacy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several stages. Here, I mainly based on the new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with the transition period; the new china's diplomatic history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four phases can be summed up in revolt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and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opposed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 halt the Soviet unio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our friendly relations. China's diplomatic continue to mature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a complete an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of peace and its foreign style.关键词:新中国外交独立自主霸权主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宣告成立,由此,新中国的外交也正式开始启动。

从此,中国告别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的历史。

从50年代的“一边倒”的战略抉择,联合苏联,对抗美国,60年代“两个拳头大人”的外交战略,既反对苏联又对抗美国,到70年代“一条线”的战略调整,逐步确立了以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方针,再到改革开放后走向独立的“真正的不结盟”的外交战略,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

由于新时期中国外交方针的调整,中国已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力量。

一.联苏反美1948年春,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展。

国民党的败绩日趋明显,美、苏、法等一些外国政府或驻华使者先后向中共表示,希望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

1949年1月至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两次重要的会议。

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两条方针,并明确地说“我们与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即“一边倒”的方针。

这三条方针构成了新中国这一阶段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

(一)“另起炉灶”的方针“另起炉灶”是毛泽东在三大战役胜利后,在原则性规定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基本政策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前后提出的。

“另起炉灶”方针有其对外和对内两层含义,即怎样处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与外国的现有关系问题和怎样奖励新中国外交队伍的问题。

其核心是不继承国民党政府与外国制定的外交关系,把不平等的外交关系彻底割断。

毛泽东指出凡与国民党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国都可与之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

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关系彻底割裂相对应的是建立一支全新的外交队伍,这也是“另起炉灶”的另一层含义。

有了一个新的外交关系的基础,又有了一支合格的外交队伍,新中国便有了执行独立自主对外政策的基本保证。

(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1949年2月,毛泽东在石家庄会见苏联领导人米高扬时,在谈到新政权的对外政策总方针时首次阐述了这一政策思想。

后来周恩来总理在解释毛泽东这一思想时更明确的指出:“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

有几个国家想同我们谈判建交,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

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楚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活动的余地。

帝国主义的军事力量被赶走了,但帝国主义百年来的经济势力还很大,特别是文化影响还很深。

这种情况会使我们的独立收到影响。

因此我们要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把屋子打扫一下,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该政策的核心含义就是把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与势力清楚干净以后再谈与他们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三)“一边倒”的方针“一边倒”也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在当时世界分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中国政府坚定的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将发展与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

根据该方针,我国与苏联、东欧以及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积极同邻近的国家和新型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同美国的侵略政策和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此外,我国还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亚非会议。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同非洲各国的联系。

二.反苏反美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苏联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动荡、分化,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崛起。

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外交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同时在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压力下,开拓前进。

中国采取了反美反苏,“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方略。

(一)展开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1958年苏联提出建立中苏共有共管的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毛泽东和中国其他领导人严辞拒绝了这种要求。

苏联领导人大为不满。

随后,苏联采取了恶化两国关系的一系列步骤。

1959年6月,单方面撕毁中苏双方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及有关技术资料。

中印边境冲突爆发后,苏联不问是非曲直,于1959年9月发表指责中国、偏袒印度的声明,把中苏分歧公之于众。

1960年4月,为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列宁主义万岁》等三篇文章,不指名的批评苏共领导的某些观点。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以后,苏共领导、苏联报刊和受苏共影响的一些国家共产党连篇累牍地发表决议、声明、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挑起中苏大论战。

中苏论战打破了长期以来苏共在国际共运中以老子党自居的局面,维护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自主地位,反对了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这对于各国共产党摆脱苏联的控制,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的问题,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斗争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美国继续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

一方面它武装插足台湾,干涉中国内政,另一方面武装侵略越南,威胁中国安全。

美国在台湾海峡采取的军事冒险政策不但遭到全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且在其盟国中引起了强烈不安,美国国内也有许多人反对这一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1958年9月9日美国表示准备“随时”恢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使级会谈。

9月15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复会。

美国对会谈毫无诚意,企图用让出马祖,换取中国同意对台湾和澎湖不使用武力,实际是制造“两个中国”。

中国政府断然不能同意。

从1961年起,美国派遣“特种部队”进入南越,不断增兵南越,镇压越南南方人民,并准备袭击越南北方。

为了支持越南人民抗击美国侵略,中国向越南民主共和国无偿提供大量军事装备。

到1968年3月止共向越南派出不对总计达32万余人,同时给予物质援助总值达200亿美元以上。

中国人民不惜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全力支援越南人民同美国的侵略和战争政策进行坚决的斗争,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三)大力支持世界民族解放运动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亚非拉人民反帝反殖、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运动正处在高潮之中。

中国政府积极支持亚非拉各国人民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斗争,中国在国际上得到的支持也主要来自亚非拉国家。

这种相互支持为中国同亚非拉国家的友谊打下了长远基础。

这一时期,为增进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陈毅外长等人多次出访亚非国家,其中以周恩来在1963年底至1964年初对亚非欧14国的出访最有影响。

周恩来在访问非洲时提出的中国处理同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体现了那时中国政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所作的真诚努力。

三.联美遏苏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

为了对付与苏联的争夺,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对外政策,积极谋求改善美中关系,以遏制苏联。

针对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也及时调整了对外战略,在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促进了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

(一)中美关系的和缓1971年春,“乒乓外交”拉开了中美关系转向缓和的序幕。

7月,通过基辛格博士访华,中美双方达成并宣布了尼克松总统访华公告。

次年2月,尼克松应周恩来邀请访问北京,随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基础。

历史有自己奇特的逻辑,耐人寻味。

在激进的以“反帝反修”为标志的“文化大革命”中,中美这对20年的冤家对头令人难以想象地走向了和解。

美国人以激动、中国人以平静接受了这个现实。

中美关系的戏剧性变化引起了连锁反应。

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国代表权的决议,接着又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中国不仅迅速同四十几个亚非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亚洲的近邻日本和西欧的所有主要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中国同东欧各国的关系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二)中日关系的发展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2月访华,这使长期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佐藤内阁十分被动,它的对华政策走进了死胡同。

在这种形势下,有政治远见并勇于行动的田中角荣取代佐藤出任首相。

他明确地说,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时机正在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