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是绿肥红瘦,十首如梦令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和译文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和译文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和译文李清照之手的如梦令,是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美的享受。
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
写她经久杨杰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和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1、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2、浓睡:酣睡。
3、卷帘人:指侍女。
4、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诗句大意:昨夜雨稀稀落落下个不停,风却刮得很紧,沉睡一宿,酒意却还没有全消。
(写景叙事,点明下文发问的起因)我问侍女海棠怎样了,她却说,海棠还是像原来那样啊。
(“试”:关切花事,既想知道又不忍知道花落消息的矛盾心理。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啊!(这是词人对侍女“海棠依旧”的回答的否定,更是对风雨中花朵凋零的惋惜,对春天逝去的无奈。
“绿肥红瘦”,别致而贴切地描摹出春末夏初的景色,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主题思想:作者以与侍女对话的形式表达了爱春(伤春)、惜花的真情,也含蓄表达了感慨青春易逝,爱惜自己如花青春年华的感情。
《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
在教学本课是,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作为文言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之最,因此在教学设计是个人认为本堂课的“煽情”或者“铺垫”应该做好。
老师朗读一副对联,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把课文读活读美、提醒学生体会33个字包含了无比丰富的内涵,直到最后跟着音乐吟唱本词。
并且教师通过范例来吟诵这首词,使学生的兴趣马上浓厚。
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如梦令》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拼音版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拼音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拼音版,欢迎阅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拼音版李清照昨(zuó)夜(yè)雨(yǔ)疏(shū)风(fēnɡ)骤(zhòu)浓(nónɡ)睡(shuì)不(bù)消(xiāo)残(cán)酒(jiǔ)试(shì)问(wèn)卷(juǎn)帘(lián)人(rén)却(què)道(dào)海(hǎi)棠(tánɡ)依(yī)旧(jiù).知(zhī)否(fǒu),知(zhī)否(fǒu)?应(yīnɡ)是(shì)绿(lǜ)肥(féi)红(hónɡ)瘦(shòu)《如梦令》原文李清照(李清照的《如梦令》有两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拓展延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译文: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
《清真集》入“中吕调”。
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白话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词集锦

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词集锦篇一:李清照是北宋中期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品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以下是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词,以及它们的简要介绍和拓展: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一个女子在溪亭畔游玩时的情景,通过描绘她“沉醉不知归路”的心境,表现出女子的柔美和天真。
2.《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首《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女子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语言的修辞,表现出女子的柔美和感伤。
3.《如是我闻佛教音》:“是非只为多开口,病痛常因少气力。
才怨祸兮福所倚,势败者因為骄自满。
”这首《如是我闻佛教音》是李清照的一篇散文,讲述了她对佛教思想和修行的理解,通过描写她“才怨祸兮福所倚,势败者因為骄自满”的感悟,表现出她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
4.《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这首《钗头凤·世情薄》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一个女子对世情和人性的思考,表现出女子的柔美和坚强。
5.《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不如带笑垂丝半。
倚门望断天涯路,可怜无定河边骨。
”这首《蝶恋花》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女子对爱情和人生的期望和感慨,通过描写她的“泪湿罗衣脂粉满”和“倚门望断天涯路”,表现出女子的柔美和坚强。
6.《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首《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女子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语言的修辞,表现出女子的柔美和感伤。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全词译文及鉴赏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全词译文及鉴赏答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所写的,词中的那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我相信同学们肯定不会陌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这首词的相关知识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作者: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注释】(1)疏:指稀疏。
(2)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4)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4)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5)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翻译】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诗词丨应是绿肥红瘦,十首如梦令!

诗词丨应是绿肥红瘦,十首如梦令!前言:如梦令,古时词牌名称。
其中,以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最为脍炙人口。
其后更有小说或流行歌曲以此为题,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答复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评价非常得当。
《如梦令春景》【宋代】秦观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柳絮杨花,标志着春色渐老,春光即逝。
同时也是作为别情相思的艺术载体。
飞絮蒙蒙,是那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念人之情。
因为有那刻骨深情的相思,所以忧思约带、腰肢瘦损。
人与绿杨俱瘦。
以生动的形象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
直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如梦令春景》【宋代】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细味全词,词人高明之处在于善用极省净的笔墨,描绘了一个典型环境──古代简陋的驿馆。
鼠之扰闹,霜之送寒,风声阵阵,马嘶人起,如耳闻目睹,俱以白描手法出之。
毫无缘饰,不用替代,只坦直说出,却别有一番感人的力量。
《如梦令尘拂玉台鸾镜》【五代】冯延巳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
如梦令最著名的十首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描写了一个雨夜里的睡眠难题。
夜雨声淅沥,狂风呼啸,睡意全无。
作者李清照将自己的症状写进了诗中,形容自己清醒到了深夜。
她向帷帘外的人借问,可是他们只是回答道“海棠花还一如既往”。
最后,李清照自问“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这是对春天的描述,微妙地表达出她对外界悲喜的态度。
整首词描述了一种深度的感慨和暗示,充满着强烈的尸体诗特色。
02《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宋·曹组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人静。
风动一庭花影。
曹组的《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能瞬间勾起人们的景色想象力,清新,优美。
文字将春日的自然景色展现出来。
绿阴、黄鹂的回应和碧梧金井, 描述非常亲切、细致入微。
人在清静的环境下,能感受到花影飞舞,感受这片绿意荡漾的温馨场景。
曹组的诗审美上对强烈的对比和顺畅的节奏风格把控得非常好,这使得读者能够在闲暇之余享受到一场心灵之旅。
03《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宋·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这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一首《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词笔调悲凉,写出了深不可测的夜晚和凛冽的风寒。
人们疲惫地入睡,却被夜深人静和风助长的幽怨声音唤醒。
人与马在深夜中醒来,互相触动,相互照应。
外面是黑暗和孤独,又有黯淡的火光燃起,更添幽怨之感。
这首词短小精悍,笔力雄浑,情感饱满地描绘出深夜的凄凉和人与马的孤独相依。
04《如梦令·春思》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
莫忘小桥流水。
春天是一年之中最令人期待的季节,万物复苏,绿树成荫,花香弥漫,这就是“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所描绘的春色。
李清照如梦令译文

李清照《如梦令》译文(原文译文)《如梦令》作者: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原文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二、【原文赏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
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李清照最经典的十首诗

李清照最经典的十首诗引言李清照(1084年-约1150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女性文学家、词人,享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
她的诗作以饱含情感、细腻绵长而著称,被誉为宋代琼瑶,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
本文将介绍李清照最经典的十首诗,以展现她才情横溢、独具魅力的诗歌才华。
1.《如梦令》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是李清照最著名的一首词,此词感触深远,情感真挚。
词中用“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形容词人无法入眠,对情人难分难舍之情的表达。
她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但有情人空携寄相思,意味深长,唤起人们对人事无常、时光易逝的深思。
词的最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回忆昔日的美好,同时也映照了自己青春不再的心态。
2.《如梦令》1.珠帘暖独卧,鸳枕未曾厌。
2.就是有时娇态,不向人间见。
3.一朝春夏改,隔帘花影动。
这首词通过描绘床前的珠帘、鸳枕等细节,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她听着外面别人家的鸟语花香,而自己只能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心中既得意又寂寞。
词中暗示了人事无常,一朝春夏改,花开花谢,表现了对时光易逝的忧伤和对爱人的思念。
3.《声声慢》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以凄凉深沉的音乐形象描绘了在寒冷中的萧索心情。
词的开头就营造了冷清的气氛,借助反复的声音与节奏变化,使词意更加鲜明。
李清照用“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婉转而深情地表达了心情冷暖不一的真实感受。
最后,通过“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以风俗画面和背景描绘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凄凉。
4.《一剪梅》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以悲凉的境况写出了词人的离愁别绪。
词的开篇以红藕香残玉簟秋和轻解罗裳来描述晚秋的凄苦,展示了自己清高冷艳的形象。
如梦令 赏析

如梦令赏析如梦令,此曲本唐庄宗李存勖所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
李存勖有词句“如梦。
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
”,如梦令的名字,应是从此句中得来。
“如梦令”为单调,三十三个字,是一首小词。
以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最为知名。
分享十首经典的《如梦令》,一起来体会其中的含蓄而美好吧!1.最精绝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李清照的传世之作,也是她的成名之作。
这一天,李清照喝醉了,但她还记挂着园中的海棠,于是问侍女:海棠怎样了。
侍女答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却反问道:昨天的风雨那么大,你知道吗?海棠一定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绿肥红瘦”一语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2.最孤寂的《如梦令》:人静,人静。
风动一庭花影。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宋·曹组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人静。
风动一庭花影。
这是词人睡起前后的所见所闻。
看似在写无聊意绪,但词人由“动”生“情”,表明他心中所期待的,或许是在等着一位女子的到来,但词人点到为止,并不说破,就显得言尽而意无穷,其中意味妙不胜收。
这首词写静境极有韵味:门外千顷绿阴中只有黄鹂相应之声;碧梧金井畔只有风弄花影。
而这些都是闺中人睡起后步出庭院时的所见所闻,背后透露出的是闺中人轻微的寂寞之感。
3.最悲苦的《如梦令》: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宋·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此词借写夜宿驿舍的况味,诉说旅途的艰辛,把旅途的孤独凄清和驿亭的寒冷萧瑟描写得让人读来如临其境。
鼠之扰闹,霜之送寒,风声阵阵,马嘶人起,如耳闻目睹,俱以白描手法出之。
李清照最好的十首诗

在三千年的诗歌艺术中,男人一直是绝对的主角,虽然时常有女诗人,却如流星闪过。
一直到宋代,李清照的横空出世,给文坛带来一股清风。
她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诗词可柔美、可刚毅。
有人将她与李煜相提并论:词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
因为有了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多了一块柔美的天地,她的作品,与一流的男词人放在一起,依然毫不逊色。
诗词君分享李清照最经典的十首诗词,一起体会李清照的柔美与刚毅吧!1、最清新雅致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李清照的成名之作。
据说此作一出,汴京文士莫不“击节叹赏”。
暮春时节,喝醉了酒的李清照依然惦记着园子里的花,她忙问侍女:海棠怎样。
侍女回复:海棠依旧。
而李清照却摇摇头: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绿肥红瘦”一语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清代黄苏《蓼园词选》: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有奇想,方有奇句,历来奇句的来历,莫不是如此。
2、最俏皮的爱情词:《点绛唇·蹴罢秋千》《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据说,这是李清照与赵明诚初相遇时所写,不知真假。
一个女子正在院中荡着秋千,衣衫都被香汗浸湿,她歇下来,懒懒地整着双手。
忽然,见有客人进来,她忙起身避走,鞋子也掉了,头钗也掉了。
可是,她还是想看看来人长什么样子,于是,佯装回头闻着青梅,却拿眼睛瞟着来人。
多么俏皮的女子,多么可爱的遇见,诗词君倒真希望这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的遇见。
从今天起,努力去做一个可爱的人,不羡慕谁,也不埋怨谁,在自己的道路上,欣赏自己的风景,遇见自己的幸福。
3、最唯美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全文及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作者是李清照,全文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的意思是: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刮得很急很大,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这首词通过对雨后海棠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李清照独特的词作风格。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这首词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手法:
借景抒情:词中通过对昨夜雨疏风骤以及今早海棠花谢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白描手法:作者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雨后的情景,以及自己与侍女的对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雨后清晨的氛围和作者的情感。
对比手法:词中通过“雨疏风骤”与“海棠依旧”的对比,突出了海棠花的坚强与不屈,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尊重。
反复句式:“知否,知否?”的反复使用,不仅增强了词的节奏感,也强调了作者的情感,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活动。
这首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独特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李清照的词精选十首如梦令

李清照的词精选十首如梦令摘要:一、介绍李清照及其词作的艺术价值二、简述如梦令词牌的由来及特点三、精选十首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作1.常记溪亭日暮2.昨夜雨疏风骤3.谁翻乐府凄凉曲4.绿肥红瘦5.知否知否6.应是绿肥红瘦7.帘卷西风8.寻寻觅觅9.凄凄惨惨戚戚10.瑞脑消金兽四、总结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作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正文:李清照,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以其才子佳人的身份和对词的独特见解,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璀璨的明星。
她的词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词中之冠”。
在这其中,如梦令是李清照尤为擅长的词牌,她在此词牌下创作了许多佳作。
如梦令,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发展为词牌名。
此词牌多以婉约、柔美见长,尤其适合表现女性柔美的情感。
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作,既继承了词牌原有的特点,又注入了她独特的才情与感悟,使得这些作品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以下是李清照精选的十首如梦令词作:1.常记溪亭日暮:此词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2.昨夜雨疏风骤:通过描绘雨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3.谁翻乐府凄凉曲:词中以乐府曲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4.绿肥红瘦: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寓意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慨。
5.知否知否:通过设问,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无奈的感叹。
6.应是绿肥红瘦:此词以景写情,寓意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慨。
7.帘卷西风:以秋风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8.寻寻觅觅:通过描绘作者内心的彷徨,表达了她对生活的迷茫。
9.凄凄惨惨戚戚:此词以作者的悲痛之情为主线,表达了她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10.瑞脑消金兽:词中以瑞脑消金兽为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
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作,无论是写景、叙事还是抒情,都展现出了她卓越的才华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她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词坛绝艳”。
李清照十首经典的词

李清照十首经典的词1、最清新雅致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李清照的成名之作。
据说此作一出,汴京文士莫不“击节叹赏”。
暮春时节,喝醉了酒的李清照依然惦记着园子里的花,她忙问侍女:海棠怎样。
侍女回复:海棠依旧。
而李清照却摇摇头: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绿肥红瘦”一语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清代黄苏《蓼园词选》: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有奇想,方有奇句,历来奇句的来历,莫不是如此。
2、最俏皮的爱情词:《点绛唇·蹴罢秋千》《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据说,这是李清照与赵明诚初相遇时所写,不知真假。
一个女子正在院中荡着秋千,衣衫都被香汗浸湿,她歇下来,懒懒地整着双手。
忽然,见有客人进来,她忙起身避走,鞋子也掉了,头钗也掉了。
可是,她还是想看看来人长什么样子,于是,佯装回头闻着青梅,却拿眼睛瞟着来人。
多么俏皮的女子,多么可爱的遇见,诗词君倒真希望这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的遇见。
从今天起,努力去做一个可爱的人,不羡慕谁,也不埋怨谁,在自己的道路上,欣赏自己的风景,遇见自己的幸福。
3、最唯美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是李清照的名作,有人评价:每一句都美到极致。
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朗读

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朗读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李清照,1084年生于山东济南。
她被誉为宋代第一才女,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
她早期的诗主要描写闲适的生活,晚年的诗主要是感叹时代和境遇。
李清照的诗词和她最著名的诗词有哪些?本文将盘点并简要介绍她最著名的十首诗,让大家有个大概的了解。
1.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收录在《全宋词》中。
又叫秋词、慢声。
这是李清照用来表达她对国家的毁灭和世界的衰落的悲伤情绪。
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极具艺术性。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是一首由北宋女词家李清照创作,被收录在《全宋词》中的词作,又被称为一剪梅·别愁,通过对花飘零、江水东流来表现出对爱人的不忍离别的深情,是整体格调较为清新,意境优美的佳裤轮作。
3.夏日绝句提到夏日绝句大家应该都能背出来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这么一首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的五言绝句是借古讽今,一次来表达悲愤之情的怀古诗,而当时也正值赵构带着拿槐衬料仓皇难逃,为了嘲讽南宋王朝和丈夫而创作。
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是一首被收录在《漱玉词》,被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词作,是李清照早期节奏较为活泼的词作,通篇对宿醉后的花事的描写,委婉的表达了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绿肥红瘦那一句更是备受历代文人的赞赏。
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被收录在《漱玉词》中的词作,是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忆昔词,这首词相对其他词来说更加欢快,且在另一方面表现出李清照早期的情趣和天真烂漫的心境,整体读起来会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之美。
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首收录于全宋的宋词,是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
又叫醉花阴重阳,醉花阴九日。
那时候他已经结婚了,但是他们已经分居了。
这首词通过重阳节菊花的描写,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感情。
这个词也收录在我们的语文书里。
7.题八咏楼这首诗是李清照南渡后写的,是一首七言绝句,包含两个用人点,即巴戎楼和十四州。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 -回复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1、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是啊,今早容颜老于昨日,人每天都会有改变,花草一夜风雨,岂有一个样的道理?是俗人看不出来罢了。
2、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年秋天,落木萧萧,赵明诚要携友外出,李清照在一方锦帕上写下了一阙《一剪梅》词,为丈夫送别,赵明诚读了,心中亦起了眷眷之意,把那登山访古的心思,减去了一大半。
人还未走,心已归家。
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如梦令十首古诗

如梦令十首古诗引言如梦令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创作形式,其特点是表达了作者在梦中所体验到的各种情感和景象。
十首如梦令古诗是著名文学家李清照所创作的一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展现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悲伤以及对逝去事物的追忆。
本文将对十首如梦令古诗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珍贵的文学遗产。
第一首《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是如梦令十首古诗中的第一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传达了作者对儿时美好回忆的追忆之情。
诗中描述了作者在日暮时分,站在溪边的亭子里,追忆儿时欢乐的场景。
那时的她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与亲人一起在溪边欢笑、嬉戏,享受着纯真的快乐。
•亭子里,我独自倚着栏杆,回忆着儿时的美好。
亲人们在溪边欢乐,笑声传递着无尽的快乐。
•我曾在那里撒娇、哭闹,却总有父母的呵护和安慰。
那是一个美好的时光,仿佛一切都与烦恼无关。
•纯真的笑容,童年的欢乐,温暖的家庭,都成了我内心深处永恒的记忆。
第二首《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是如梦令十首古诗中的第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传达了作者对逝去爱情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述了作者在一夜疏雨中,感叹过去美好时光的逝去,以及自己与爱人的离别之痛。
•昨夜,雨滴敲打着窗户,风声呼啸耳畔。
我独自坐在寂静的房间,思念着那段美好的过去。
•爱人的身影如电影般闪现在我眼前,我们曾经拥有的爱情再次浮现。
然而,岁月无情,爱情已经离我远去。
•想起你的温柔和关怀,我感到一阵心痛和无尽的思念。
我多么希望时间可以倒流,回到过去与你相拥在一起。
•但是,梦境终究是梦境,逝去的爱情再也无法回到现实。
我只能默默地想念你,伤感地流下泪水。
第三首《莫道不消魂》《莫道不消魂》是如梦令十首古诗中的第三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传达了作者对逝去爱情的追忆之情。
诗中描述了作者痴心于曾经的爱情,不愿轻易忘记心中的那份感情。
•你曾经给予我无尽的爱,我将一生记在心间。
纵使相隔万里,我仍然想起你的每一个细节。
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

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3.《如琴》短篇如梦,长夜哀吟。
情知已达,路远求心。
月留人眷,天荒地愁。
浅怨婉转,深情绵绵。
知音难觅,更堪独吟。
4.《玉楼春》春意袭芳草,时光染绿袍。
玉楼翘梦早,照水枝头笑。
来时云间发,去思渡江潮。
心绪正愁怯,纤纤指尚抄。
5.《一萼红》一萼红,是干净的相思,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轻轻弄笼影,独雁不堪闻落泪。
6.《漁家傲》谁家渔火照清波,笛声何处寄芳草。
两岸桃花尽染痕,双双飞燕归巢。
晓来雨过燕双飞,庭院空堂无处归。
独有故人长相伴,才知春色是何异。
7.《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8.《如是我闻》船过吴淞时,风鼓帆桅鸣。
举头游眼尽天涯,似听龙吟背名声。
人情好似粉黛舞,看浮名浮利,心中犹自无损益。
9.《声声慢·寸草春晖》小池荡漾绿波荡,微风不动春晖晃。
花糖糖笋三两只,多少人知雪里送。
青山不厌栖迟鸟,寒木春梦闲耳听。
明月楼头归去来,寂寞梧桐深院静。
10.《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宋词最惊艳十首

宋词最惊艳十首1、《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醉花阴》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清平乐》宋·赵令畤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5、《小重山》宋·章良能柳暗花明春事深。
小阑红芍药,已抽簪。
雨余风软碎鸣禽。
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
身闲时序好,且登临。
旧游无处不堪寻。
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6、《踏莎行·郴州旅舍》宋·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7、《青门引》宋·张先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8、《青玉案》宋·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9、《唐多令》宋·刘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10、《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李清照最经典的十首词

李清照最经典的十首词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全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全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 《声声慢·寻寻觅觅》全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全文: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全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 《武陵春·春晚》全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 《点绛唇·蹴罢秋千》全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8.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全文: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9. 《鹧鸪天·桂花》全文: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0.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全文:泪湿罗衣脂粉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是绿肥红瘦,十首如梦令
前言:如梦令,古时词牌名称。
其中,以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最为脍炙人口。
其后更有小说或流行歌曲以此为题,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评价非常得当。
《如梦令·春景》
【宋代】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柳絮杨花,标志着春色渐老,春光即逝。
同时也是作为别情相思的艺术载体。
飞絮蒙蒙,是那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念人之情。
因为有那刻骨深情的相思,所以忧思约带、腰肢瘦损。
“人与绿杨俱瘦。
”以生动的形象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
直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如梦令·春景》
【宋代】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细味全词,词人高明之处在于善用极省净的笔墨,描绘了一个典型环境──古代简陋的驿馆。
鼠之扰闹,霜之送寒,风声阵阵,马嘶人起,如耳闻目睹,俱以白描手法出之。
毫无缘饰,不用替代,只坦直说出,却别有一番感人的力量。
《如梦令·尘拂玉台鸾镜》
【五代】冯延巳
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
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
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
华丽的梳妆台已经落满了灰尘,我的头发也很久没有好好梳理打弄过了,美丽的帘帐上,流苏系绳静静垂立,似乎也在为你不在而哭泣,玉屏遮掩着屋里的愁寂,没有一点声息。
我已病了多时,如那天上浮云,无法安定心神,也无法捕捉你的踪迹。
《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
【宋代】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是“传语”的内容,是苏轼对别后黄州东坡的冷清荒凉景象的揣想。
先设一问以避免平直。
有此一问,便曳生姿,并能引出下文。
“雪压小桥无路”,仍承上句带有问意,似乎是说:别后有没有人来?是雪压住了小桥,路不通吗?以景语曲折表达之,既富于形象性,委婉深曲。
是与否之间,都表现了对别后黄州东坡的无限关心。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清代】纳兰性德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
金井周围的石阶上层层落红铺砌,使人不忍践踏,而满地的落英又不可遏止地勾起了词人善感的心绪。
常人以落红喻无情物,红色本是暖色调,“落红”便反其意而用,既是他自己寂寞阑珊的心情写照,也是词中所描写的恋爱的最终必然的结局的象征吧。
最美最动人的事物旋即就如落花飘堕,不可挽留地消逝,余韵袅袅杳杳。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清代】纳兰性德
木叶纷纷归路。
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
一半西风吹去。
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纷纷飘落在词人的归路之中,我们可于此秋景之中,可听到离人的叹息,想起游子的漂泊,也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悲秋情怀。
《如梦令·野店几杯空酒》
【宋代】向滈
野店几杯空酒。
醉里两眉长皱。
已自不成眠,那更洒醒时候。
知否。
知否。
直是为他消瘦。
这首小令写别后的绵绵相思。
分别之后,旅居野店,思乡怀人之情,不能自已。
空酒几杯,未能消愁。
醉里尚且双眉紧皱,更那堪酒醒时候!全词轻柔雅丽,语浅情深。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宋代】曹组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人静。
风动一庭花影。
睡起”二字是全词关目。
睡起之前,写词人所闻所见;睡起之后,写词人所感所行。
先是词人睡梦中听到两两相应的黄鹂鸣声,睁开迷朦的双眼向门外望去,只见绿阴千顷,分外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