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管技术手册

合集下载

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维护技术手册

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维护技术手册

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维护技术手册第1章地下管线系统概述 (4)1.1 管线系统的基本构成 (4)1.1.1 管线本体 (4)1.1.2 管线支护结构 (4)1.1.3 管线连接部件 (4)1.1.4 管线保护设施 (4)1.2 管线系统的分类与功能 (5)1.2.1 给水管线 (5)1.2.2 排水管线 (5)1.2.3 污水处理管线 (5)1.2.4 天然气管线 (5)1.2.5 热力管线 (5)1.2.6 电力管线 (5)1.2.7 通信管线 (5)1.3 地下管线管理的法律法规 (5)1.3.1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规划规范》 (5)1.3.2 《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 (5)1.3.3 《城市供水条例》 (5)1.3.4 《城市排水条例》 (6)1.3.5 《城市燃气条例》 (6)1.3.6 《城市供热管理条例》 (6)1.3.7 《城市供电管理条例》 (6)1.3.8 《城市通信条例》 (6)第2章地下管线规划与设计 (6)2.1 管线规划原则与要求 (6)2.1.1 规划原则 (6)2.1.2 规划要求 (6)2.2 管线布局设计 (7)2.2.1 管线布置 (7)2.2.2 管线选型与敷设方式 (7)2.2.3 管线综合规划 (7)2.3 管线交叉与冲突解决方案 (7)2.3.1 空间避让 (7)2.3.2 结构设计 (7)2.3.3 技术措施 (7)2.3.4 管线迁改 (8)第3章地下管线施工技术 (8)3.1 施工准备与现场管理 (8)3.1.1 技术准备 (8)3.1.2 物资准备 (8)3.1.3 现场管理 (8)3.2.1 管线铺设 (8)3.2.2 管线连接 (8)3.3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 (9)3.3.1 施工质量控制 (9)3.3.2 验收 (9)第4章地下管线检测与监测 (9)4.1 检测技术概述 (9)4.2 管线腐蚀与缺陷检测 (9)4.2.1 无损检测技术 (9)4.2.2 漏磁检测技术 (9)4.2.3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9)4.3 管线泄漏检测 (9)4.3.1 气体检测法 (10)4.3.2 液体检测法 (10)4.3.3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检测技术 (10)4.4 管线监测系统 (10)4.4.1 管线监测系统组成 (10)4.4.2 管线监测系统应用 (10)4.4.3 管线监测系统发展趋势 (10)第5章地下管线维护与修复 (10)5.1 维护策略与流程 (10)5.1.1 维护策略 (10)5.1.2 维护流程 (10)5.2 常见问题与修复方法 (11)5.2.1 常见问题 (11)5.2.2 修复方法 (11)5.3 非开挖修复技术 (11)5.3.1 管线穿插法 (11)5.3.2 热缩套管法 (11)5.3.3 管道内衬法 (11)5.3.4 贴片修复法 (11)5.3.5 修复法 (12)第6章地下管线安全管理 (12)6.1 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12)6.1.1 风险识别 (12)6.1.2 风险评估 (12)6.2 管线安全防护措施 (12)6.2.1 物理防护 (12)6.2.2 技术防护 (12)6.2.3 管理防护 (12)6.3 紧急处理与应急预案 (12)6.3.1 紧急处理流程 (12)6.3.2 应急预案制定 (12)6.3.4 应急预案评估与改进 (13)第7章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 (13)7.1 信息化建设概述 (13)7.1.1 信息化建设基本概念 (13)7.1.2 信息化建设目标 (13)7.1.3 信息化建设内容 (13)7.1.4 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14)7.2 管线数据采集与处理 (14)7.2.1 管线探测 (14)7.2.2 管线数据采集 (14)7.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4)7.3 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14)7.3.1 系统设计 (14)7.3.2 系统功能 (15)7.3.3 系统实施与运行维护 (15)第8章地下管线巡查与养护 (15)8.1 巡查制度与要求 (15)8.1.1 巡查目的 (15)8.1.2 巡查原则 (15)8.1.3 巡查频次 (16)8.1.4 巡查内容 (16)8.1.5 巡查记录与报告 (16)8.2 管线养护策略与措施 (16)8.2.1 养护目标 (16)8.2.2 养护原则 (16)8.2.3 养护措施 (16)8.3 巡查与养护设备 (16)8.3.1 巡查设备 (16)8.3.2 养护设备 (17)8.3.3 设备维护与管理 (17)第9章地下管线环境保护与修复 (17)9.1 环境保护原则与法规 (17)9.1.1 环境保护原则 (17)9.1.2 环境保护法规 (17)9.2 管线施工与运行对环境的影响 (17)9.2.1 管线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7)9.2.2 管线运行对环境的影响 (17)9.3 环境修复技术 (18)9.3.1 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 (18)9.3.2 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 (18)9.3.3 土壤修复技术 (18)9.3.4 生态修复技术 (18)9.3.5 风险评估与监测技术 (18)第10章地下管线管理案例与经验总结 (18)10.1 典型案例分析 (18)10.1.1 案例一:某城市排水管线改造工程 (18)10.1.2 案例二:某城市燃气管道泄漏应急处理 (18)10.1.3 案例三:某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与运维 (19)10.2 管线管理经验总结 (19)10.2.1 加强管线规划与设计 (19)10.2.2 完善管线管理制度 (19)10.2.3 强化管线监测与检测 (19)10.2.4 建立应急管理体系 (19)10.2.5 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9)10.3 管线管理发展趋势与展望 (19)10.3.1 智能化管线管理 (19)10.3.2 绿色管线建设 (19)10.3.3 综合管廊广泛应用 (20)10.3.4 管线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20)10.3.5 跨部门协同管理 (20)第1章地下管线系统概述1.1 管线系统的基本构成地下管线系统是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浅埋滴灌使用手册

浅埋滴灌使用手册

使用手册目录第一节浅埋滴灌的优点及缺点2第二节浅埋滴灌系统的组成3第三节滴灌系统的施工6第四节浅埋滴灌系统运行管理7第五节滴灌系统的冬季维护和保养11 第六节春季灌溉开始前的准备13第一节浅埋滴灌的优点及缺点浅埋滴灌是将滴灌带(管)埋在地表下土壤中的一种滴灌方法,根据埋深的不同分为浅埋滴灌和深埋滴灌。

浅埋滴灌将滴灌带埋在地表下土壤中3—5cm处。

1.浅埋滴灌的特点有:(1)灌水量小、灌水周期短.一般滴头的流量为1。

38-2。

0升/小时,灌水时间间隔依不同玉米种类,一般为7-15天一次。

局部湿润土壤。

滴灌只湿润作物根部附近的部分土壤,不破坏土壤结构,湿润区土壤水、热、气、养分状况良好,减少土壤表面蒸发,节约用水。

工作压力低,可以结合施肥,将不同时期需肥准确送到根部。

(2)节省劳力,节约水资源.(3)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耕作表层土壤干燥,不仅减少杂草生长。

同时对于西瓜、甜瓜、番茄等作物,减少瓜果腐烂。

而对于棉花可提高下层棉桃的品质,减少棉桃由于潮湿引起其的棉花变色.干燥地表不仅对化控、打顶及其他田间机械操作方便,同时不会引起土壤板结。

(4)浅埋滴灌管埋设在地表下3—5cm处,其根系更深,灌溉施肥更有效,节肥30-40%。

由于地表土壤疏松,更有利于作物呼吸和根系发育.(5)由于浅埋滴灌管采用小流量滴头,1.38—2。

0升/h,滴头间距0。

3—0。

5m,滴灌带直径为16mm的,滴灌带壁厚0。

3mm。

(6)采用浅埋滴灌系统由于减少病害,可以延长农作物的生长期,使作物产量更高。

尤其是在瓜果上防病效果更好。

为了保证及时灌水,提高作物成活率,同时提高产量和果品的品质,而且在操作上保证良好的可操作性,并节约劳动力,引进先进的浅埋滴灌系统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2。

浅埋滴灌的优势:(1)节水-减少地面水的蒸发。

(2)减少劳动力—不需要人工灌溉。

(3)植物营养的最优化:植物营养通过灌溉系统直接施加到作物的根部。

(4)由于土壤表面干燥最大的减少了杂草的生长。

地埋管技术规格

地埋管技术规格

地埋管换热系统技术规范1 工程勘察1.1 一般规定1.1.1 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

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应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

1.1.2 对已具备水文地质资料或附近有水井的地区,应通过调查获取水文地质资料1.1.3 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

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并对资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

1.1.4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2)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3)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的分布; 4)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5)场地内已有的水井的位置。

1.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1.2.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内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

1.2.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岩土层的结构;2)岩土体热物性;3)岩土体温度;4)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5)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6)冻土层厚度。

2 地埋管换热系统2.1 一般规定2.1.1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

2.1.2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时,严禁损坏既有地下管线及构筑物2.1.3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在埋管区域做出标志或标明管线的定位带,并应采用2个现场的永久目标进行定位。

2.2 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2.2.1 地埋管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的合格证。

2.2.2 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用聚乙烯管(PE80或PE100)或聚丁烯管(PB),不宜采用聚氯乙烯(PVC)管。

管件与管材应为相同材料2)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

管材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管材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1.O MPa。

搜博 SCA1000 地埋管测温电缆 操作手册说明书

搜博 SCA1000 地埋管测温电缆 操作手册说明书

SCA1000地埋管测温电缆操作手册目录概况 (3)与传统测温电缆对比分析 (3)技术参数 (4)特点 (4)电缆结构 (5)校正与测试 (6)接线及系统组成 (7)使用注意事项 (11)订货须知 (13)概况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利用土壤作为埋地管换热器的热源或热汇,对建筑物进行供热和供冷.在埋地管换热器设计中,土壤的导热系数是很重要的参数.而对地温进行长期可靠的监测显得特别重要。

在现场实测土壤导热系数时测试时间要足够长,测试时工况稳定后的流体进出口及不同深度的温度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地埋测温电缆的设计显得尤其重点。

较传统的测温电缆设计方法,SCA1000测温电缆因为接线方便、精度高且不受环境影响、性价比高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地埋管及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地温监测,因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诸多工程中已得到了验证并取得了较好的口啤。

为方便研究土壤、水质等环境对空调换热井能效等方面的可靠研究或温度测量,目前SCA1000地埋管测温电缆对于地埋换热井,有口径小,深度较深等特点,传统的测温方式,如果测量地下200米的井,如下图结构,要放20路线20个PT100传感器.20跟每,若平均放置,即10米放一个探头,则所需线材最少要2000米,在井上需配置一个至少20通道的巡检仪,若需接入电脑进行温度实时记录,该巡检仪要有RS232或RS485功能,根据以上成本估计,这口井进行地热测温至少成本在10000元.虽然选择高精度的PT100可提高系统的测温精度,但对模拟量数据采集,提供精度的有效办法是提供仪器的AD转换器的位数,即提供巡检仪的测量精度,即使控10000元计算的设备,若能够在长距离测温的条件下进行多点测温,能够做到0.5度的精度,则是非常不容量。

针对这一需求,搜博推出“SCA1000地埋管测温电缆”及相应系统。

与传统测温电缆对比分析传统的温度检测以热敏电阻、PT100或PT1000作为温度敏感元件,因其是模拟量,要对温度进行采集,若需较高精度,需要选择12位或以上的AD转换及信号处理电路,近距离时,其精度及可靠性受环境影响不大,但当大于30米距离传输时,宜采用三线制测方式,并需定期对温度进行校正。

工业企业地埋管道防沉降措施的探讨

工业企业地埋管道防沉降措施的探讨

工业企业地埋管道防沉降措施的探讨工业企业项目往往具有项目占地面积大,重载车辆多,物流运输频繁等特点;如果地处软弱地基等区域,伴随着项目建设后,厂区内会出现地质沉降不均的现象。

该沉降现象会造成地埋管道拉裂,引起污废水外漏,污染地下水质等环境风险。

给工业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可能因为对地下水等环境引起的二次污染而面临停产处罚的行政风险。

因此,项目在前期的给排水管网设计过程中,设计从业人员应充分重视地基的特点,并在设计过程中对地埋管道的防沉降措施进行重点考虑。

笔者根据实际项目经验,从室内厂房给排水管道的防沉降措施以及厂区给排水管网的设计分别讨论,并结合实际管道沉降改造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一、室内结构零板下的管道的做法要求对于软弱地基的项目设计,结构专业往往考虑将工业厂房的首层按结构梁板形式进行设计。

首层结构梁板的形式,能大大减小建筑物整体的沉降风险外,对于带有工艺设备也布置具有灵活性。

但对于敷设于结构零板下的给排水管道,则有较多限制。

一旦管道接口脱漏或者老化,对于管道的检修和更换的难度和代价是比较大的。

因此,敷设于结构零板下的管道,在材质的选择、支架固定、立管穿结构零板等节点的设计仍然要慎重对待。

(1)管道材质笔者设计过的啤酒、食品、物流、精细化工等工业厂房项目,敷设于结构零板下的排水管道材质尝尝采用不锈钢管(厚壁)、球墨铸铁管这两种材质。

这两种材质的主要特点对比,有如下情况(见表1):表1 不锈钢管与球墨铸铁管的特点对比管材不锈钢管(厚壁)球墨铸铁管连接方式焊接胶圈承插连接排水管材配件可灵活切割焊接配件排水管件欠缺地埋防腐措施要额外考虑加强防腐管材已自带防腐投资造价(以DN100规格为例)800元/米200元/米通过表1可知,与球墨铸铁管相比,埋地不锈钢管的投资成本高很多,从施工的便捷性上也没有明显优势。

但笔者设计过的项目现场反馈过,球墨铸铁管在实际运行中发生过接口脱落的风险。

因其接口是采用卷圈承插连接方式,在抵御沉降方向上,其整体性能低于不锈钢管。

现行国家规范、标准、规程、图集、手册、地方标准

现行国家规范、标准、规程、图集、手册、地方标准

现行国家规范、标准、规程、图集、手册、地方标准及参考用书天津市地方标准规范标准号名称DB29-1-2007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6-2004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DB29-7-2000天津市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DB29-15-199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29-16-2003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DB29-19-199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29-20-2000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2-2007天津市居住设计标准DB29-35-2004天津市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技术标准DB29-36-2002天津市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DB29-37-2002天津市草坪建植与养护管理技术规程DB29-38-20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B29-41-2002天津市生态居住区建设技术规程DB29-42-2003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29-47-2003天津市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程DB29-48-2003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排水管道技术规程DB29-50-2003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29-51-2003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29-52-2003城市排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29-53-2003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29-54-2003城市地铁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29-55-2003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技术规程DB29-57-2003天津市钢结构住宅设计规程DB29-58-2003雷击电磁脉冲建筑防护标准DB29-59-2003电气装置消防安全检测技术规程DB29-61-2004电热辐射供暖技术规程DB29-62-2004天津市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程DB29-63-2004增钙粉煤灰在预拌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DB29-64-2007天津市建设事业IC卡应用标准DB29-65-2004挤扩灌注桩技术规程DB29-66-2004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系统设计标准DB29-67-2004天津城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规程DB29-68-2004天津市城市绿化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29-69-2008天津市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DB29-70-2004埋地聚乙烯(PE)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29-71-2004天津市城市景观照明工程技术规范DB29-72-2004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DB29-73-2004地下管线非开挖技术规程DB29-74-2004天津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道路工程部分)DB29-75-2004天津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桥梁工程部分)DB29-76-2004天津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排水工程部分)DB29-77-2004天津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污水工程部分)DB29-78-2004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标准DB29-79-2004桥用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29-80-2004天津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标准DB29-81-2004天津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检查评定和验收标准DB29-83-2004天津市城市道路工程管网检查井综合设置技术规程DB29-84-2004钢结构住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29-85-2004混凝土多孔砖建筑技术规程DB29-86-2004天津市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程DB29-87-2004天津市城市排水泵站建设标准DB29-88-2007天津市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检测技术规程DB29-89-2004天津市市政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DB29-90-2004增强聚丙稀(FRPP)室外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29-91-2004天津市大树移植技术规程DB29-92-2004天津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技术规程DB29-93-2004土压平衡和泥土平衡顶管工程技术规程DB29-94-2004天津市房屋修缮工程安全技术规程DB29-95-2004混凝土排水管道工程闭气检验标准DB29-96-2004天津市公共汽车服务管理标准DB29-97-2004天津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标准DB29-98-2004天津市城市供水服务管理标准DB29-99-2004天津市城镇燃气服务管理标准DB29-100-2004住宅厨房卫生间变压式排风道应用规程DB29-101-2004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29-102-2004劲性搅拌桩技术规程DB29-103-2004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DB29-104-2004天津市管道直引水工程技术规程DB29-105-2004沉降控制桩基础技规程DB29-106-2004公路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B29-107-2004燃气设施标识标准DB29-109-2004燃气应用设备技术规程DB29-110-2004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DB29-111-2004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程DB29-110-2004钻孔灌注桩成孔,地下连续墙成槽检测技术规程DB29-113-2004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程DB29-114-2004天津市城市排水设施养护,维修技术规程DB29-115-2004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标准DB29-116-2004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及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DB29-117-2004天津市遥感影像绿地统计标准DB29-118-2004天津市屋顶绿化技术规程DB29-119-2005天津市城镇燃气供气设施运行管理标准DB29-120-2005住宅建设通用规程DB29-121-2005天津市城市供水管网维护管理技术规程DB29-122-2005天津市生活垃圾中转站运行技术规程DB29-123-2005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DB29-124-2005天津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技术规程DB29-125-2007天津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29-126-2007天津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B/T29-127-2005天津市仙客来生产栽培技术规程DB29-128-2005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规程DB29-129-2005混凝土用矿物掺料应用技术规程DB29-130-2005预拌砂浆技术应用规程DB29-131-2005天津市建筑工程监理规程DB29-132-2005建筑内外墙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B29-133-2005建筑用界面处理剂技术规程DB29-134-2005钢结构防炎涂料工程施工验收规范DB29-135-2005现浇发泡夹芯保温墙体施工及验收规程DB29-136-2005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制品装饰工程技术规程DB29-137-2005天津市城市快速路设计标准DB29-138-2005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DB29-139-2005天津市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9-140-2005天津市空间网络结构技术规程DB29-142-2005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29-143-2005天津市地下铁道深基坑施工技术规程DB29-144-2005天津市地下铁道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29-145-2005天津市地下铁道SMW施工技术规程DB29-146-2005天津市地下铁道暗挖法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29-147-2005天津市城市桥梁养护操作技术规程DB29-148-2005结构混凝土堆实体检测技术规程DB29-149-2005分布式光纤温度探测火灾报警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29-150-2005天津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DB29-152-2005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规程DB29-153-2005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4-2006天津市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规范DB29-155-2006塑料排水管道工程闭气检验标准DB29-156-2006天津市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DB29-157-2006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密封施工技术规程DB29-158-2006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29-159-2006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程DB29-160-2006高喷插芯组合桩技术规程DB29-161-2006天津市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技术规程DB29-162-2006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程DB/T29-163-2006天津市彩色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DB29-164-2006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DB29-165-2006天津市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规程DB29-166-2006天津市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技术规程DB29-167-2007天津市再生水设计规范DB29-174-2007天津市公路沥青路面微表处施工技术规程DB29-174-2007天津市公路沥青路面微表处施工技术规程DB29-176-2007天津市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技术规程DB29-177-2007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质量评估标准DB29-178-2007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GB29-179-2007天津市玻纤水泥平板复合保温屋面外墙施工验收规程DB29-180-2008天津市CS外墙外保温板和屋面板工程技术规程DB29-182-2008天津市建设工程临时用电配电箱安全技术标准DB29-183-2008聚合物砂浆面保温装饰板应用技术规程DB29-184-2008天津市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定DB29-185-2008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轻钢结构拼装型临建房屋安全技术规范天津市地方标准图集图集号图集名称单价(元)06G304 305预制钢筋土方桩,空心方桩04D01住宅电气通用图集06J102住宅垂直集中排气系统BPS-111(-Z)型06J103围护结构保温构造(ZL保温系列)04SJ104炉渣混凝土聚苯板复合保温外墙构造图集2001N901供热锅炉运行调节技术01防1防空地下室工程图集02SJ601PVC塑料门窗02SJ105GQ塑合中空内模水泥墙建筑构造02D601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图集DBJ29-43-20023E轻型高强方孔墙板建筑构造图集DBJT29-44-200202G系列结构标准设计图集(管桩)DBJT29-45-200202G系列结构标准设计图集(套)津06S401整体直埋式化粪池G605页岩多孔砖墙体结构构造(KP1)结构J107页岩多孔砖墙体结构构造(KP1)建筑04SJ109轻型龙骨石膏板建筑构造05SJ801建筑防水构造(一)(BAC自粘防水管材)05SG401螺旋筋钢丝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津07SJ110维护结构外墙外保温构造津07J902建筑变形缝构造(金属成品)津07SJ802建筑防水构造(粘霸系列)津07SJ803建筑防水构造(YH防水系列)津07SJ111维护结构保温构造(干法施工砂)津07SJ112维护结构保温构造(CL墙体保温)津07SJ113维护结构保温构造(CS墙体保温)津07SSZ1城市道路质量通病防治系列图集津07SJ903预制件组合构造围墙津07SJ114围护结构保温构造(非承重页岩)津07SJ70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施工图编制深度图样津07SJ70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施工图编制深度图样05J14(建筑)补充本05D16(电气)补充本DBJT29-18-2005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道(建筑)DBJT29-18-2005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电气)DBJT29-18-200505系列建筑标准设地图集(给排水)DBJT29-18-2005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暖通)工程建设国家标准(GB)标准号名称定价(元)GB/T5001-2001房层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局部修订)GB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2005年版)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8-200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01年修订版)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9-2003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32-2003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3-2001建筑采光设计规范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7-96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041-2008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修订版)GB50046-2008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50-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1-2002烟囱设计规范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9-9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60-92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1-97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2-9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71-2002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072-2001冷库设计规范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5-84建筑隔声测量规范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50077-2003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50083-97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年版)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9-2007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90-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1-2006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2-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4-98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095-98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规范GB50096-99住宅设计规范(2003版)GB50098-9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修订版)GBJ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T50100-2001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50102-2003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50103-2001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4-2001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5-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6-2001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13-2005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T50114-2001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21-2005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3-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125-89给水排水设计基本术语标准GB50126-2008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50127-2007架空索道工程技术规范GB50131-2007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34-2004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5-2006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T50145-2007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J146-90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7-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1-92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0年修订版)GB50152-9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5-9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年版)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GB50158-92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60-9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99修订版)GB50162-9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4-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6-200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电气装置安装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局部修订)GB50183-2004石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4-9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5-93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6-93港口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50191-93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3-9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99修订版)GB50194-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6-93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207-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1-2004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4-2001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6-94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9-95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修订版)GB50223-20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4-95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6-2007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T50228-96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50231-9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3-2005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51-2003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4-5025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合订本)GB50261-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262-97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50263-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4-9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T50265-97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6-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50268-9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269-97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50273-98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98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279-98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50280-98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50281-2006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2-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T50283-99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85-98调幅收音台和调频电视转播台与公路的防护问距标准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7-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9-9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90-9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291-99房地产估价规范GB50292-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3-99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5-99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8-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03年修订版)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7-9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10-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3-2000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5-2000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8-200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9-2000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23-2001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GB50324-2001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06年版)GB/T50326-2006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50327-20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8-2002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50329-2002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T50331-2002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4-2002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5-2002污水再生利用设计规范GB50336-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7-200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40-2003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GB50341-2003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GB50338-2003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42-2003混凝土电视塔结构技术规范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50345-200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6-200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7-2004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9-2005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范GB50350-2005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1-2005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3-2005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50354-2005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8-2005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50364-2005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2-2005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9-2006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70-200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61-2006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73-2006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375-200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9-2006工程建设勘察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380-2006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50381-2006墟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82-2006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89-200675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GB50391-2006油田注水工程设计规范GB/T50392-2007机械通风冷却塔工艺设计.规范GB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8-2006无缝钢管工艺设计规范GB50400-200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401-2007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04-2007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08-2007烧结厂设计规范GB50413-2007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20-200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2-2007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501-2007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442-20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6-2008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8-2008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标准规范汇编ISBN号书名定价(元)工程建设常用规范选编U14608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规范60.00U14555建筑设计规范130.00U14597建筑结构设计规范130.00U14598城镇燃气与供热工程规范90.00U14600城乡规划规范70.00U14602建筑施工安全规范50.00U14606城镇道路桥梁设计规范60.00U14609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范80.00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分类汇编(修订版)12016建筑工程质量标准(修订版)65.0012017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修订版)190.0012018混凝土结构规范(修订版)138.0012019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规范(修订版)52.0012020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修订版)37.0012021建筑结构抗震规范(修订版)115.0012022城市道路与桥梁施工验收规范(修订版)114.0012023地基与基础规范(修订版)168.0012024室外给水工程规范(修订版)123.0012025室外排水工程规范(修订版)135.0012026城市道路与桥梁设计规范(修订版)100.0012027城镇热气热力工程规范(修订版)145.0012028建筑材料应用技术规范(修订版)62.0012029城镇规划与园林绿化规范(修订版)100.0012175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修订版)80.0012248建筑幕墙行业技术标准规范汇编185.0014197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汇编136.00现行建筑规范大全6605现行建筑设备规范大全(1-5)50.007593现行建筑材料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130.009568现行建筑材料规范大全(增补本)133.007632现行建筑设备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73.509998现行建筑安装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上、下册)300.00 13451现行建筑结构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288.0013452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210.0013453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248.0010821现行建筑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大全(缩印本)120.0015053现行市政工程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280.0015288现行建筑结构规范条文说明大全(缩印本)168.0015175现行建筑施工规范条文说明大全(缩印本)150.0013822现行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大全238.00建筑工程行业标准(JGJ)标准号名称定价(元)JGJ1-91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7-91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T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10-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12-2006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13-94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4-2004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5-2008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9-92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20-84大模板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T22-98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JGJ/T23-2001回弹法检测砼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5-2000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G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7-2001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28-86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9-2003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T30-2003房地产业基本术语标准JGJ31-200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3-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8-99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试行)JGJ39-87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试行)JGJ40-87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试行)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8-8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试行)JGJ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1-2002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6-84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JGJ57-2000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8-2008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60-99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61-2003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63-2006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7-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70-9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2-200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4-2003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5-2003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T77-200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78-91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2-9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3-91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5-200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8-92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90-92建设领域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规范JGJ92-200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3-95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5-2003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7-95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J/T98-200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100-9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1-96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3-96塑料门窗安装及验收规程JGJ104-97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5-96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JGJ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GJ10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产品技术手册A

产品技术手册A

产品技术手册第一部分、什么是艾尔柯家居环境智能集成?艾尔柯家居环境智能集成即Smart Home & EnvironmentIntegration,主要包括环境集成和智能集成。

一、艾尔柯家居环境集成要求温度:衡量空气冷、热程度的指标;一般卧室夏天高标准温度24℃-26℃,冬天18℃-21℃、儿童房、老人房温度夏天高标准温度25℃-27℃,冬天20℃-23℃、卫生间夏天高标准温度24℃-26℃,冬天23℃-25℃。

湿度:指空气相对湿度即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比例指标;空气温度升高时,湿度则会降低,一般卧室夏天湿度≤60%RH,冬天≥40%RH、书房夏天湿度≤55%RH,冬天≥40%RH、儿童房、老人房夏天湿度≤55%RH,冬天≥40%RH。

空气的洁净度:衡量空气清洁程度的指标;浮尘量≤0.15mg/㎥一氧化碳≤10PPM 二氧化碳≤800PPM、无灰尘、人及宠物的皮屑、过量湿气、烟气、各种异味、虫螨等过敏源,各类病菌、二氧化碳(Voc 甲醛苯氢气等)。

噪音:发生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研究表明,30分贝以下属于非常安静的环境,如播音室、医院等应该满足这个条件。

40分贝是正常的环境,如一般办公室应保持这种水平。

风速:衡量中央空调室内机送风速度的指标,夏季≤0.3 m/s,冬季≤0.2m/s。

新风量:衡量从室外引进新鲜空气的指标;一般无吸烟卧室新风量高标准35l/s、有吸烟的客厅新风量高标准30l/s、餐厅新风量高标准35l/s、吸烟的书房新风量高标准50l/s。

高品质的水:1、净水:水中无余氯、异色异味、藻类及其固体悬浮物、无铁、金属离子、氢硫化物、无细菌、无有机化学物质2、软水:中国标准软水Less than 50毫克/升、美国标准软水Less than 17.0毫克/升3、直饮有氧健康水。

二、艾尔柯家居环境智能集成生活六化的要求人性化:家居环境产品的设计“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年龄、层次、生活习惯、爱好、嗜好和极好的生活便利性。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技术手册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技术手册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技术手册高效节水灌溉是除了土渠输水和地表漫灌之外的所有输、灌水方式;甘州区常用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主要有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大田滴灌工程、温室滴灌工程;1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由低压管道代替明渠输水灌溉的一种工程形式称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简称为低压管灌;它通过一定的压力,将灌溉水由分水设施输送到田间,避免了输水过程中水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管道一般在低压状态下运行,常用的管材有塑料硬管、混凝土管等;其特点是出水口流量大,出水口所需压力较低,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比较低;1.1低压管灌系统的组成管灌工程一般由水源工程、田间输配水管网、出水口组成; 1水源:可以利用井、泉、河渠、沟塘等水源,2取水工程:水泵、电机等;除有自然落差可实行自压管道输水外,一般需水泵和动力机提水加压;3输配水管网系统:各级管道、给水栓与出水口、安全保护装置与附属设施等;图1管灌示意图1.2管灌工程的运行目前在我区建成的低压管道灌溉为提高水的利用率和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何管好用好管灌工程,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发挥工程应有的效益,这是水务部门也是广大农民朋友所关心的事情;为了保证管灌工程的正常进行,操作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检查:开机前应检查机井装置、管道系统及附属设施状况是否良好,检查排气阀是否灵活启闭;2、排气:开机前先打开末端及准备灌溉的出水口,然后开机,待管中空气排空后,再将末端出水口缓慢关闭,严禁先开机后打开出水口;开启井口阀门时一定要控制好速度,不宜太快,防止高压气体破坏管道;3、轮灌:灌水时从上至下进行,这样有利于管内气体排出,减轻机泵负荷;当第一个出水口需要关闭而改用第二个出水口时,必须先打开第二个出水口再关闭第一个出水口,严禁先关后开;可以同时打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水口进行灌溉;工程运行中,严禁突然关闭出水口,以免损坏管道和井泵;4、停泵:停止灌溉时,必须先停机后关闭出水口;严禁先关出水口后停机;灌水完毕后,应将给水栓全部关闭拧紧,避免闲人或小孩将石块杂物投入管中造成管道堵塞,防止出水栓盖丢失;5、防冻:冬水灌完后,必须打开管道末端排水阀,放空管道以防冻害;如果冬季温室需要用水,必须将室外的出水栓用土掩埋,土厚不小于1.2米;1.3低压管道灌溉工程的管理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同其它水利工程一样,必须正确处理好建、管、用的关系;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只有管好用好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1、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我区的管灌工程属国家和群众共同投资兴建,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要在灌区水管处所的统一管理下成立村级工程管理组织,明确专管人员,实行管理责任制,并对其进行上岗前的培训;2、管理办法制定工程设备的管理办法、设备操作和维修保养制度、运行管理、用水管理、水费征收等规章制度,在各级管理组织的监督下,将机井和管灌工程承包给懂技术有能力的人,或由群众推选几个人进行承包管理;管理人员的报酬和工程运行维修费用由用水户分摊;1.4低压管道灌溉工程的维修养护1、机井和水泵的维修养护在机井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出水量和含砂量的变化,如发生异常现象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洗井等维修措施预以处理;开机前要仔细检查机泵,固定是否良好,电器是否正常,阀门是否灵活,排气阀是否完好无损;发现损坏现象应及时修理和更换;机泵运行一年就要进行一次检修,清洗、除锈去垢和更换磨损的零部件;2、管道系统的维修养护管网运行时,若发现地面渗水应在停机后待土壤变干时将渗水处挖开,如接口处漏水可用“4105”专用粘接剂堵漏,若管道产生纵向裂缝,需要更新管道;给水栓为金属结构,很容易锈蚀,要求每年涂2次防锈漆;对丝杆和丝扣要经常涂黄油,防止锈固;排气阀有着安全保护作用,如有喷水现象说明里面的橡皮球已破损,必须更换不能用其它东西代替;2滴灌工程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有压水流通过毛管上的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具有蒸发损失少、省水、省电、省肥、省工和增产等优点,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0%以上;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地区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滴灌工程一般由水源工程、首部工程、田间输配水管网、滴灌管带组成;水源首部枢纽176439111211131310285141、水泵 2、蓄水池 3、施肥罐 4、压力表 5、控制阀6、水表7、过滤器8、排砂阀9、干管 10、分干管11、球阀 12、毛管 13、放空阀 14、滴头图2滴灌示意图2.1大田滴灌工程操作管理工程管理主要是对管道系统的管理,在运行期间要保证管道系统的完好;要时常对管道进行巡视;在运行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1、系统每次工作前先进行冲洗,在运行过程中,要检查系统水质情况,视水质情况对系统进行冲洗;2、定期对管网进行巡视,检查管网运行情况,如有漏水要立即处理;3、灌水时不能把所有阀门都打开,每次只能开启一个轮灌组,当一个轮灌组结束后,先开启下一个轮灌组,再关闭上一个轮灌组,严禁先关后开;4、系统运行时,必须严格控制压力表读数,应将系统控制在设计压力下运行,以保证系统能安全有效的运行;5、每年灌溉季节应对地埋管进行检查,灌溉季节结束后,应对损坏处进行维修,冲净泥沙,排净积水;6、应教育、指导、监督田间管理人员在放苗、定苗、锄草时要认真、仔细,不要将滴管带损坏;1、应严格按照其操作手册的规定进行操作与维护;2、每次工作前要对过滤器进行清洗;3、在运行过程中若过滤器进出口压力差超过正常压差的25%-30%,要对过滤器进行反冲洗或清洗;4、应严格按过滤器设计流量与压力进行操作,不得超压、超流量运行;5、每次施肥完毕后,对过滤器进行冲洗;6、系统运行过程中,应认真作好记录;操作程序1打开施肥罐,将所需滴施的肥料倒入施肥罐中,施肥罐中注入的固体颗粒不得超过施肥罐容积的2/3;2打开进水球阀,进水至罐容量的1/2后停止进水,并将施肥罐上盖拧紧;3滴施肥药时,先开施肥罐出水球阀,再打开其进水球阀,稍后缓慢关两球阀间的闸阀,使其前后压力表差比原压力差增加约0.05Mpa,通过增加的压力差将罐中肥料带入系统管网之中;4滴肥药约20-40分钟左右即可完毕,具体情况根据经验以及罐体容积大小和肥药量的多少判定;5滴施完一轮罐组后,将两侧球阀关闭,先关进水阀后关出水阀,将罐底球阀打开,把水放尽,再进行下一轮灌组滴施;注意事项1罐体内肥料必须溶解充分,否则影响滴施效果堵塞罐体;2滴施肥药应在每个轮灌小区滴水1/3时间后才可滴施,并且在滴水结束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施肥药;3轮灌组更换前应有半小时的管网冲冼时间,即进行半小时滴纯水冲冼,以免肥料在管内沉积;大田滴灌工程的首部枢纽系统一般安装在井房之中,主要有过滤器、压力表、施肥罐、闸阀等;1、水泵a启动前准备:对于离心泵要打开排气阀使液体充满整个泵体,待满后关闭排气阀;严禁无水运行;b操作程序及要求:合上柜内空气开关ZK;通过面板切换开关CKT和电压表检查三相电压是否平衡,且均为380V如不平衡可检查三只RD是否熔断,否则严禁操作起设备;电流检查及水泵充水正常,可将“手动、自动”切换开关切于“自动”;按“起动”按钮,注意观察柜体表计的变化和水泵的工作状态;当水泵“起动”运转10S-12S左右渐平稳时,由时间继电器SJ自动将“起动”转为“运行”工况,此时,若无用水量,压力表应指示为0.5MPa,“手动”运行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如果一次“起动”失败,则需经过7分钟左右的时间后方可进行第二次“起动”操作,否则易造成变压器损坏;应时常注意检查电机温升和异常噪声,如发现异常可按“停止”或“急停”按钮,禁止电机运转时拉闸;c维护要求:水泵进行长期运行之后,由于机械磨损,使机组的噪音及震动增大时,应停机检查,必要时可更换易损零件及轴承,机组大修期一般为一年;应保持电机及电控柜内外的清洁和干燥;定期给电机加黄油一般为四个月左右,且应为钙基或钙钠基黄油;经常起动设备会造成接触“动、静”触头烧损,应不定期检查并用砂纸打磨,触头接触面严重烧损的,触头应该及时更换三周至二个月;停机维修时,检查设备接线是否松动或掉线,并加以坚固;所有以上操作及维护工作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电气设备工作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之规定,确保自身和他人及电气设备不受损害;2、过滤器①各级过滤器的性能及使用须知a砂石过滤器使用须知砂石过滤器是利用过滤器内的介质间隙过滤的,其介质层厚度是经过严格计算的,所以不得任意更改介质粒度和厚度,介质之间的空隙分布情况决定过滤效果的优劣;在使用该种过滤器时应注意;必须严格按过滤器的设计流量操作,不得超流量运行,应密切注意压力表的指示情况,当下流压力表压力下降,而上流压力表摆针上升时,超过原压力差0、02MPa就应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方法:在系统工作时,可关闭一组过滤器进水中的一个蝶阀,同时打开相应排水蝶阀排污口,使由另一只过滤器过滤后的水由过滤器下体向上流入介质层进行反冲洗,泥砂、污物可顺排砂口排出,直到排出水为净水无混浊物为止;每次可对一组两罐进行反冲洗;反冲洗的时间和次数依当地水源情况自定;反冲洗完毕后,应先关闭排污口,缓慢打开蝶阀使砂床稳定压实;稍后对另一个过滤器进行反冲洗;对于悬浮在介质表面的污染层,可待灌水完毕后清除,过污的介质,应用干净的介质代替,视水质情况应对介质每年1~4次进行彻底清洗,对于存在的有机物和藻类,可能会将砂粒堵塞,这时应按一定的比例加入氯或酸,把过滤器浸泡24小时,然后反冲洗直到放出清水;b网式过滤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须知网式过滤器结构比较简单,当水中悬浮的颗粒尺寸大于过滤网孔的尺寸,就会被截流,但当网上积聚了一定期量的污物后,过滤器进出口间会发生压力差,当进处口压力差超过原压差0、02MPa时,就应对网芯进行清洗;先将网芯抽出清洗,两端保护密封圈用清水冲洗,也可用软毛刷刷净,但不可用硬物;当网芯内外都清干净后,再将过滤器金属壳内的污物用清水冲净,由排污口排出;按要求装配好,重新装入过滤器;工作时应注意,过滤器的网芯为不锈钢网,很薄,所以在保养、保存、运输时格外小心,不得碰破,一旦破损就应立即更换过滤网;严禁筛网破损使用;c离心过滤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要求离心过滤器集砂罐设有排砂口,工作时要经常检查集砂罐,定时排砂,以免罐中砂量太多,使离心过滤器不能正常工作;滴灌系统不工作时,水泵停机,清洗集砂罐;进入冬季,为防止整个系统冻裂,要打开所有阀门,把水排干净;②运行前的准备a开启水泵前认真检查过滤器各部位是否正常,抽出网式过滤器网芯检查,有无砂粒和破损;各个阀门此时都应处于关闭状态,确认无误后再启动水泵;b在系统运行前,必须首先将过滤网抽出,对过滤站系统进行冲洗;c检查网式过滤器网芯,确认网面无破损后装入壳内,不得与任何坚硬物质碰撞;d水泵开启后,先运转3~5分钟,使系统中空气由排气阀排出,待完全排空后打开压力表旋塞,检查系统压力是否在额定的排气压力范围内,当压力表针不再上下摆动,无噪音时,可视为正常,过滤站可进入工作状态;③运行操作程序a打开通向各个砂石罐进水的阀门;b缓慢开启泵与砂石过滤器之间的控制阀,使阀门开启到一定位置,不要完全打开,以保证砂床稳定,提高过滤精度;c缓慢开启砂石过滤器后边的控制阀门与前一阀门处于同一开启程度,使砂床稳定压实,检查过滤站两压力表之间的压差是否正常,确认无误后,开启管道进口闸阀将流量控制在设计流量的60%--80%,待一切正常后方可按设计流量运行;d过滤站在运行中,应对其仪表进行认真检查,并对运行情况做好记录;e过滤站在运行中,出现意外事故,应立即关泵检查,对异常声响应检查原因再工作;f过滤站工作完毕后,应缓慢关闭砂石过滤器后边的控制阀门,再关水泵以保持砂床的稳定,也可在灌溉完毕后进行反复的反冲洗,每组中的两罐交替进行,直到过滤器冲洗干净,以备下次再用;如过滤介质需要更换或部分更换也应在此时进行,砂石过滤器冲洗干净后在不冻情况下应充满干净水;g当过滤站两端压力差超过0.03MP时,应抽出网芯清洗污物后,封好封盖;但封盖不可压的过紧,以延长橡胶使用寿命;h停灌后,应将过滤站所有设备打扫干净,进行保养;冬季应将过滤器中的水放净;3、施肥罐①操作程序a打开施肥罐,将所需滴施的肥药倒入施肥罐中;b打开进水球阀,进水至罐容量的1/2后停止进水,并将施肥罐上盖拧紧;c滴施肥药时,先开施肥罐出水球阀,再打开其进水球阀,稍后缓慢关两球阀间的闸阀,使其前后压力表差比原压力差增加约0.05Mpa,通过增加的压力差将罐中肥料带入系统管网之中;d滴肥药约20-40分钟左右即可完毕,具体情况根据经验以及罐体容积大小和肥药量的多少判定;e滴施完一轮罐组后,将两侧球阀关闭,先关进水阀后关出水阀,将罐底球阀打开,把水放尽,再进行下一轮灌组施滴;②注意事项a罐体内肥料必须溶解充分,否则影响滴施效果堵塞罐体;b滴施肥药应在每个轮灌小区滴水1/3时间后才可滴施,并且在滴水结束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施肥药;c轮灌组更换前应有半小时的管网冲冼时间,即进行半小时滴纯水冲冼,以免肥料在管内沉积;5、系统管网①检查水泵,闸阀是否正常,各级过滤器是否合乎要求;②每次运行前必须将干管、支管冲冼干净,方可使用;③根据轮灌方案,打开相应分干管闸阀及相应支管的球阀和对应灌水小区的球阀,当一个轮灌小区结束后,先开启下一个轮灌组,再关闭当前轮灌组,先开后关,严禁先关后开;④启动水泵,待系统总控制闸阀前的压力表读数达到设计压力后,开启闸阀使水流进入管网,并使闸阀后的压力表达到设计压力;⑤检查支管和毛管运行情况;如毛管辅管漏水先开启邻近一个球阀,再关闭对应球阀处理,支管漏水需关闭其控制球阀进行处理;⑥系统应严格按照设计压力要求运行,以保证系统安全有效的运行;2.2温室滴灌工程的运行管理日光温室滴灌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水源、蓄水池、潜水泵或加压泵首部控制、主阀门,过滤器,分水阀和弯头、三通等灌水管线、滴灌管;见图3图3日光温室滴灌示意图2.2.1灌前准备1应及时清除蓄水池或高位水池内漂浮杂物等,并定期对池内沉淀物进行清理;2对管网及滴灌系统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3每年灌溉时,须对管网冲洗一次;操作规程为:打开主管道和滴灌管末端堵头,开启管道球阀,冲洗10-20分钟,水清后关闭,再按要求装配好各管道堵头;4每次运行时,须对过滤器进行清洗;操作规程为:将网芯取出清洗干净,开启管道球阀,打开排污阀,水清后关闭,再按要求装配好网芯;2.2.2运行管理1潜水泵启动水泵时,应将水充满泵体,严禁无水启动运行;若一次启动失败,则须间隔7分钟左右方可进行二次启动;应注意检查电机温度和异常噪声,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运行;2施肥罐打开施肥罐,将溶解沉淀后的滴施肥药倒入施肥罐中;开启进水阀,当肥水混合物达到施肥罐容量的2/3后关闭进水阀,将施肥罐上盖拧紧液体肥根据需要直接加入;滴施肥药时,先开启施肥罐出水阀,再打开其进水阀,稍后缓慢关闭两球阀间的主球阀,通过压力差将罐中肥料带入系统管网滴入作物根部;滴肥药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左右,具体根据经验及罐体容积大小和肥药量的多少重复调节1~3次;3管网管理要调整管道球阀的开启度,并做标记,对系统进行调压,以防压力过大,冲爆滴灌管;为使滴灌系统正常运行,不得随意减取或拆卸装配的设备;滴灌管要沿作物种植垄顺直布设,每两行作物铺设一条;随时检查设备运行情况,若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水,并查找原因,及时排除;2.2.3灌后维护1每年灌溉结束,应对管网进行检查、维修,冲洗泥沙,排放存水,以防管道冻裂;2在进行田间松土、除草、采摘、反晒等作业时,不得将滴灌带随意拆卸或践踏损坏;3在温室非作业期,为防止阳光暴晒等造成破损,应将滴灌管拆卸捆扎,顺直存放,不得随意堆放;4次年种植前,为避免滴灌带与种植作物行错位,应先将支管布设好再筑垄定植;。

DGJ08-903-2003表式(施工单位档案资料整理表式标准)

DGJ08-903-2003表式(施工单位档案资料整理表式标准)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管理资料(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台帐)重大/一般危险源及控制措施清单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2-1/T控制措施包括:a.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b.执行运行控制程序;c.教育与培训;d.监督检查;e.制定应急预案。

重大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2-1-1/T重大环境因素控制措施清单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2-2/T重大环境因素控制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2-2-1/T工程项目部管理人员名册安3-1-2/T主管:复核:制表人:职工劳动保护教育卡汇总表安3-2-1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编号:填表人:年月日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记录卡安3-2-2编号: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组及工种: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业人员手册证号:_________________ 本工地建卡日期:_______________上岗安全培训记录安全考核成绩记录安全生产奖惩记录事故和事故苗子各类安全教育记录表安3-2-3教育类别:教育课时:年月日等类。

城市地下管网技术手册

城市地下管网技术手册

城市地下管网技术手册第一章:引言城市地下管网是现代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为城市提供了供水、供气、供电、热力、通信等各种基本公共服务。

具备高效、安全、稳定的地下管网系统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技术手册旨在提供有关城市地下管网的设计、施工、运维等方面的详尽信息和指导。

第二章:城市地下管网设计2.1 管网设计原则在进行城市地下管网设计时,需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但不限于管道布置合理、埋设深度符合要求、管材材质选择恰当等。

2.2 管网设计流程本节介绍城市地下管网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勘察设计、方案设计和详细设计等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三章:城市地下管网材料与施工3.1 管道材料介绍城市地下管网常用的管道材料,例如金属管道、塑料管道、复合材料管道等,对其性能、优缺点进行详细介绍。

3.2 管道施工说明城市地下管网的施工工艺,包括开挖、安装、连接、回填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步骤。

第四章:城市地下管网运维与维修4.1 管道运维管理介绍城市地下管网的日常运维管理工作,包括巡检、维护、保养等各项措施,提出应急处理方案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4.2 管道维修与更换讲解城市地下管网的维修与更换工作,包括管道破损的处理、老化管材的更换等操作要点和技术方法。

第五章:城市地下管网安全与监测5.1 管道安全管理重点介绍城市地下管网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防腐防蚀、防火防爆等方面,以确保管道运行的安全可靠。

5.2 管道监测技术详述城市地下管网的监测技术手段,包括图像监测、漏水检测和智能化监控系统等,为快速诊断和排除故障提供支持。

第六章:城市地下管网可持续发展6.1 管道环境保护强调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和运维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6.2 管道节能与节水提供城市地下管网的节能与节水管理方案,包括减少管道能耗、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等。

结论本文通过详尽的论述,全面阐述了城市地下管网的设计、材料与施工、运维与维修、安全与监测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地源热泵技术手册

地源热泵技术手册

地源热泵技术手册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下储存的热量来进行空调和供暖的环保能源技术。

它通过循环利用地下的热能,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地源热泵技术的原理、构成及安装注意事项。

一、地源热泵技术原理地源热泵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地下储存的热能,通过地源热泵系统将其转换成可供室内空调和供暖使用的热能。

地下的热能是由太阳能和地心热产生的,在地壳深层储存的热量非常丰富。

地源热泵系统通过地下热交换器,将地下的热能吸收到室内热泵中,再通过室内热泵的热交换器释放到室内。

冷却时,室内热泵将室内热能吸收到热泵系统中,通过热交换器释放到地下。

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在夏季制冷和冬季供暖的目的。

二、地源热泵技术构成地源热泵技术主要由地下热交换器、室内热泵机组和室内分布系统三部分组成。

1. 地下热交换器地下热交换器是地源热泵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通常包括水井、地埋管和地下水源热泵三种形式。

水井式地下热交换器是将水泵打入地下深处的地下水层,利用地下水的温度差异来传递热量。

地埋管式地下热交换器是将地下管道埋入地下,通过地下土壤的传导热来传递热量。

地下水源热泵则是将水泵连通地下水体系,通过地下水的循环流动来传递热量。

2. 室内热泵机组室内热泵机组是地源热泵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等几个关键部件。

蒸发器是地源热泵系统中的热交换器,它负责将地下的热能吸收到系统中。

压缩机将吸入的低温低压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并将其释放到冷凝器中。

冷凝器则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中的热量释放到室内。

节流装置负责调节制冷剂的流量,控制系统的供暖或者制冷效果。

3. 室内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包括散热器、供暖设备和冷却设备等元件。

散热器可以采用地板辐射、壁挂散热器或者是地暖等形式,将热能释放到室内进行供暖。

供暖设备可以是暖气片、地暖或者是风扇盘管等形式。

冷却设备通常包括室内电风扇冷却器或者是空调设备。

地埋管施工方案

地埋管施工方案

地埋管施工方案地埋管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项工程活动,主要用于供热、供冷、供水、排水等系统的敷设。

本文将介绍地埋管施工的方案,包括施工前准备、管道敷设、连接、测试和保护等具体步骤。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地埋管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地下管线走向进行勘测,确定管道敷设的路径。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各类材料和设备,包括管道、管道连接件、接头、施工机械等。

施工前还需要清理施工场地,确保施工区域平整、干净,以便顺利展开施工活动。

同时还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计划,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

管道敷设在进行管道敷设时,首先要进行开挖作业,开出需要敷设管道的沟槽。

沟槽的尺寸和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且沟槽底部要进行垫层处理,确保管道敷设后的支撑和保护。

接着进行管道的敷设工作,根据设计要求将管道依次铺设到沟槽中,并注意管道的坡度和位置,确保管道畅通、排水顺畅。

在敷设过程中还要注意管道的连接方式和密封性,确保管道连接牢固、无渗漏。

连接与测试管道敷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管道的连接工作。

连接管道时要选择适合的连接件,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连接操作,确保连接牢固、密封性好。

连接完成后,需要进行管道系统的测试工作,包括压力测试、密封性测试等。

通过测试可以验证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保护与维护最后,在管道施工完成后,需要对管道进行保护和维护工作。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加强管道的支撑、设置防护措施、定期检查管道设备等,确保管道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总的来说,地埋管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活动,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只有通过全面的准备工作、规范的施工操作和严格的保护维护,才能保证地埋管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地源热泵技术手册

地源热泵技术手册

地源热泵技术手册一、地源热泵技术的原理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其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在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能中去。

地源热泵系统主要由地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

机组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热量的交换和输送。

地热能交换系统则通过地下埋管、地下水或者地表水等方式,与地下的热能进行交换。

建筑物内系统则包括末端的散热和制冷设备,如风机盘管、地暖等。

二、地源热泵系统的分类(一)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通过抽取地下水,在热泵机组中进行热量交换后,再回灌到地下。

这种系统需要有充足的地下水资源,并且要确保回灌不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江河湖海等地表水的热能,通过换热器与热泵机组进行热量交换。

但受到地表水温、水质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三)土壤源地源热泵系统也称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是将换热管道埋设在地下土壤中,通过与土壤的热交换来获取或释放能量。

这种系统不受水资源和地表水温的限制,但初投资相对较高。

三、地源热泵技术的优势(一)高效节能地源热泵利用地下热能,其能效比传统空调系统高出 30% 50%,能够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二)环保无污染运行过程中不排放任何污染物,对环境友好,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

(三)稳定性好地下温度相对稳定,不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使得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可靠,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冷热量。

(四)使用寿命长由于系统运行稳定,且地下部分的管道和设备受外界环境影响小,所以地源热泵系统的使用寿命通常可达 20 年以上。

(五)一机多用地源热泵系统既能供暖,又能制冷,还可以提供生活热水,实现了一机多用,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四、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与安装(一)场地勘察在设计安装地源热泵系统之前,需要对场地进行详细的勘察,包括地质结构、土壤类型、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等,以便确定最适合的地热能交换方式和系统规模。

地源热泵技术手册 稿(pdf)

地源热泵技术手册 稿(pdf)

1.2.6地埋管换热系统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1.2.7地埋管换热器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用的,由埋于地下的密闭循环管组构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热交换器。

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分为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1.2.8水平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水平土壤热交换器。

1.2.9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竖直土壤热交换器。

1.2.10地下水换热系统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1.2.11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1.2.12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1.2.13地表水换热系统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1.2.14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或通过中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系统。

1.2.15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将封闭的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人具有一定深度的地表水体中,传热介质通过换热管管壁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系统。

1.2.16环路集管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量相等。

1.2.17含水层导水的饱和岩土层。

1.2.18井身结构构成钻孔柱状剖面技术要素的总称,包括钻孔结构、井壁管、过滤管、沉淀管、管外滤料及止水封井段的位置等。

1.2.19抽水井用于从地下水含水层中取水的井。

1.2.20回灌井用于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

1.2.21热源井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是抽水井和回灌井的统称。

1.2.22抽水试验一种在井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水位变化的过程,目的是了解含水层富水性,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

地埋管技术手册

地埋管技术手册

土壤源热泵埋管系统技术手册一、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1)建筑物冷热负荷及冬夏季地下换热量计算建筑物冷热负荷计算与常规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计算方法相同,可参考有关空调系统设计手册。

冬夏季地下换热量分别是指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和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

可以由下述公式计算:夏季制冷工况:最大释热量=∑[空调分区冷负荷×(1+1/EER)]+∑输送过程得热量+∑水泵释热量冬季制热工况:最大吸热量==∑[空调分区热负荷×(1-1/COP)]+∑输送过程失热量-∑水泵释热量水源热泵机组的产品样本中都给出不同进出水温度下的制冷量、制热量以及制冷系数、供热系数,计算时应从样本中选用设计工况下的 COP1、COP2 。

若样本中无所需的实际设计工况,可以采用插值法计算。

最大吸热量和最大释热量相差不大的工程,应分别计算供热与供冷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的长度,取其大者,确定地埋管换热器;当两者相差较大时,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辅助散热(增加冷却塔)或者辅助供热(锅炉、城市供暖)的方式来解决,一方面经济性比较好,另外也可避免因吸热和释热不平衡引起岩土的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导致整个换热系统逐渐失效、不能正常继续使用。

(2)地下热交换器设计这部分是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地下热交换器形式及管材选择,管径、管长及竖井数目、间距确定,管道阻力计算及水泵选型等。

(在下文将具体叙述)二、地下热交换器设计2.1 选择热交换器形式2.1.1 水平(卧式)或垂直(立式)在现场勘测结果的基础上,考虑现场可用地表面积、当地土壤类型以及钻孔费用,确定热交换器采用垂直竖井布置或水平布置方式。

尽管水平布置通常是浅层埋管,可采用人工挖掘,初投资一般会便宜些,但它的换热性能比竖埋管小很多,并且往往受可利用土地面积的限制,所以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采用垂直埋管布置方式。

水平埋管时根据一条沟中的埋管的多少和方式分为单管、双管、多管和螺旋管等多种形式。

JSDZ004、JSDZ005、JSDZ006、JSDZ007标准道闸说明书

JSDZ004、JSDZ005、JSDZ006、JSDZ007标准道闸说明书

标准道闸使用说明书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SHENZHEN JIESH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CO.,LTD.是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本产品的外观、所采用的控制、传动以双自锁等技术产权属深圳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本手册版权归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复制、使用本手册资料或其中的内容,违者要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本公司保留对该产品进行改进、完善的权利,所以我们不能保证本手册与您所购买的产品完全一致,但我们会定期对本手册进行审查并修订。

本手册如有任何修订,恕不另行通知。

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承诺用户自购买产品之日起,由深圳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一年的免费保修和免费技术支持,并实行终身维护,超过免费保修期只收维护成本费。

但当用户对本产品有下列行为时,本承诺将自动终止。

1)用户自行改装、拆卸以及其他不能保证本产品软硬件完整性的操作时。

2)用户未按照本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正确的使用而导致产品全部或部分损坏的。

安全警告1)本产品是技术性较强之设备,使用时系统若发生故障,应及时通知我公司售后服务部门或与我公司授权服务机构联系处理,切不可随意拆卸,以免损坏内部结构或操作不当而损害您的权益。

2)本产品在使用时带有危险电压,应定期检察系统保护地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3)本产品在进行开、关操作的过程中,严禁行人通过闸杆的下面,以防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4)请参照说明正确使用本设备的接口电特性,以免损坏本设备和用户的设备。

5)本设备无防爆设计,请勿使用本设备于含有易燃易爆环境。

如需要请选购本公司其它型号的产品。

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17号捷顺大厦 邮编:518049Homepage://E-mail:jieshun@。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施工技术(手册)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施工技术(手册)

第一章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概述第一节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背景和历史“节水”一词通俗易懂,更确切的提法应当是“高效用水”。

“节水灌溉”的真正涵义是,在充分利用降水和土壤水的前提下高效利用灌溉用水,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需水,以获取农业生产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

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与灌溉农业的发展密切相连。

在距今4000多年以前就有了临河挖渠、凿井汲水的灌溉农业,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灌溉农业的建设绵延不断,对促进当时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灌溉农业的发展主要受水资源的制约,古代的劳动人民在与旱灾进行的长期斗争中,已懂得采用一些简单的节水农业技术,如夯实输水土渠的渠床减少输水渗漏损失;在蒸发量大的西北农田上铺上石子以减少农田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等,对节约农业用水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是,由于社会和技术等原因,到1949年我国节水农业的基础十分薄弱,除了在少数灌区建设有少量渠道防渗外,基本上仍是空白。

解放后随着我国灌溉农业的大规模发展,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逐渐呈现,节水农业技术开始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利部门就开展了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到70年代初某些技术已大面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如在自流灌区大力推广渠道防渗衬砌减少输水渗漏损失,田间开展平整土地、划小畦块,推行短沟或细流沟灌,建立健全用水组织,实行计划用水,按方收费。

70年代中期在机电泵站和机井灌区进行节水节能技术改造。

70年代中到80年代初,在丘陵山区,土壤透水性强、水源奇缺以及实行抗旱灌溉的北方地区和南方经济作物区,推广喷灌、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

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在北方井灌区大面积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从90年代开始,进一步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有机结合,形成配套技术,并大面积推广田间灌溉,科学用水技术,如小麦优化灌溉、水稻浅湿灌溉、膜上灌等。

与此同时,以提高降水利用率为目标的旱地农业增产技术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地埋管道施工方案

地埋管道施工方案

一、地埋管道施工方案(一)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施工方案1、保温管及管件(1)保温管及管件应为工作管、保温层、外护管为一体的工厂预制的产品。

(2)在设计温度下和使用年限内,保温管和管件的保温结构不得损坏,保温管的最小轴向剪切强度不应小于0.08MPa。

(3)当工作管使用钢管、外护管使用高密度聚乙烯、保温材料使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时,保温管及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及管件》GB/T 29047的相关规定;当工作管使用钢管、外护管使用玻璃钢、保温材料使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时,保温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层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 129的相关规定。

(4)工作管弯头可采用锻造、热煨或冷弯制成,不得使用由直管段做成的斜接缝弯头。

弯头的最小壁厚不得小于直管段壁厚。

(5)工作管三通宜采用锻压、拔制制成。

三通主管和支管任意点的壁厚不应小于对应焊接的直管壁厚。

(6)工作管异径管应采用同心异径管,异径管圆锥角不应大于20°。

异径管壁厚不应小于直管道的壁厚。

(7)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应保证运行时外护管表面温度小于50℃。

(8)外护管两端应切割平整,并应与外护管轴线垂直,角度误差不应大于2.5°。

保温管件外护管的材质应与直管段外护管相同,厚度不应小于直管段外护管的厚度。

(9)保温管道工程宜设置泄漏监测系统,泄漏监测系统应与管网同时设计、施工及验收。

当管网设计发生变更时,应同时进行泄漏监测系统的设计变更。

2、管道布置与敷设(1)管道布置①管道的布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的相关规定。

②直埋热水管道与设施的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直埋热水管道与设施的净距温度比较,全年任何时候,对于10kV的电缆不高出10℃;对于35kV~110kV的电缆不高出5℃时,可减少表中所列净距。

③直埋热水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同时应进行稳定验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源热泵埋管系统技术手册一、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1)建筑物冷热负荷及冬夏季地下换热量计算建筑物冷热负荷计算与常规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计算方法相同,可参考有关空调系统设计手册。

冬夏季地下换热量分别是指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和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

可以由下述公式计算:夏季制冷工况:最大释热量=∑[空调分区冷负荷×(1+1/EER)]+∑输送过程得热量+∑水泵释热量冬季制热工况:最大吸热量==∑[空调分区热负荷×(1-1/COP)]+∑输送过程失热量-∑水泵释热量水源热泵机组的产品样本中都给出不同进出水温度下的制冷量、制热量以及制冷系数、供热系数,计算时应从样本中选用设计工况下的 COP1、COP2 。

若样本中无所需的实际设计工况,可以采用插值法计算。

最大吸热量和最大释热量相差不大的工程,应分别计算供热与供冷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的长度,取其大者,确定地埋管换热器;当两者相差较大时,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辅助散热(增加冷却塔)或者辅助供热(锅炉、城市供暖)的方式来解决,一方面经济性比较好,另外也可避免因吸热和释热不平衡引起岩土的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导致整个换热系统逐渐失效、不能正常继续使用。

(2)地下热交换器设计这部分是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地下热交换器形式及管材选择,管径、管长及竖井数目、间距确定,管道阻力计算及水泵选型等。

(在下文将具体叙述)二、地下热交换器设计2.1 选择热交换器形式2.1.1 水平(卧式)或垂直(立式)在现场勘测结果的基础上,考虑现场可用地表面积、当地土壤类型以及钻孔费用,确定热交换器采用垂直竖井布置或水平布置方式。

尽管水平布置通常是浅层埋管,可采用人工挖掘,初投资一般会便宜些,但它的换热性能比竖埋管小很多,并且往往受可利用土地面积的限制,所以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采用垂直埋管布置方式。

水平埋管时根据一条沟中的埋管的多少和方式分为单管、双管、多管和螺旋管等多种形式。

根据埋管方式不同,垂直埋管大致有3种形式:(1)U型管(2)套管型(3)单管型。

套管型的内、外管中流体热交换时存在热损失。

单管型的使用范围受水文地质条件的限制。

U型管应用最多,管径一般在50mm以下,埋管越深,换热性能越好,钻孔的深度一般为60-100m,最深的U型管埋深已达180m,钻孔之间的配置应考虑可利用的土地面积,两个钻孔之间的距离可在4-6m。

U 型管的典型环路有单U形管、双U形管和小直径螺旋管,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是每个竖井中布置单U型管。

2.1.2 串联或并联地下热交换器中流体流动的回路形式有串联和并联两种,串联系统管径较大,管道费用较高,并且长度压降特性限制了系统能力。

并联系统管径较小,管道费用较低,且常常布置成同程式,当每个并联环路之间流量平衡时,其换热量相同,其压降特性有利于提高系统能力。

因此,实际工程一般都采用并联同程式。

结合上文,即常采用单U型管并联同程的热交换器形式。

2.2 选择管材一般来讲,一旦将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这就要求保证埋入地下管材的化学性质稳定并且耐腐蚀。

常规空调系统中使用的金属管材在这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地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热导率大、流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用聚乙烯(PE80或PE100)或聚丁烯(PB),它们可以弯曲或热熔形成更牢固的形状,可以保证使用50年以上;不宜使用聚氯乙烯(PVC)管,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不推荐用于地下埋管系统。

2.3 确定管径在实际工程中确定管径必须满足两个要求:(1)管道要大到足够保持最小输送功率;(2)管道要小到足够使管道内保持紊流以保证流体与管道内壁之间的传热。

显然,上述两个要求相互矛盾,需要综合考虑。

一般并联环路用小管径,集管用大管径,地下热交换器埋管常用管径有20mm、25mm、32mm、40mm,管内流速控制在06-1m/s,对更大管径的管道,管内流速控制在1.5-2.0m/s以下或一般把各管段压力损失控制在4mH2O/100m当量长度以下。

2.4 确定竖井埋管管长地下热交换器长度的确定除了已确定的系统布置和管材外,还需要有当地的土壤技术资料,如地下温度、传热系数等。

美国和欧洲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设计计算方法,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应根据现实实测岩土及回填料的热物理性,通过专用设计软件进行计算,但是这计算软件很麻烦、繁琐,并且部分数据不易获得。

在实际工程中,往往根据行业的设计经验和相关资料,可以利用管材“换热能力”来计算管长。

换热能力即单位垂直埋管深度或单位管长的换热量,一般垂直埋管为40~60W/m(井深),,水平埋管为20~40W/m(管长)左右。

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的下限值,即AW/m(井深),具体计算公式如下:L=Q'x 1000/A(3)1其中L——竖井埋管总深度,mQ1'——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kW分母“A”是夏季每m井深散热量,W/m2.5 确定竖井数目及间距竖井深度多数采用60~100m,最深可达到180m,设计者可以在此范围内选择一个竖井深度H,代入下式计算竖井数目:N=L/H其中 N——竖井总数,个L——竖井埋管总长,mH——竖井深度,m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圆整,若计算结果偏大,可以增加竖井深度,但不能太深,否则钻孔和安装成本大大增加。

管径偏大的竖直埋管间距也应相应取大值。

2.6 计算管道压力损失在同程系统中,选择压力损失最大的热泵机组所在环路作为最不利环路进行阻力计算。

可采用当量长度法,将局部阻力件转换成当量长度,和管道实际长度相加得到各不同管径管段的总当量长度,再乘以不同流量、不同管径管段管道的压降,将所有管段压降相加,得出总阻力。

2.7 水泵选型根据上述计算最不利环路所得的管道压力损失,再加上热泵机组、平衡阀和其他设备元件的压力损失,确定水泵的扬程,需考虑一定的安全裕量。

根据系统总流量和水泵扬程,选择满足要求的水泵型号及台数。

2.8 校核管材承压能力管路最大压力应小于管材的承压能力。

若不计竖井灌浆引起的静压抵消,管路所需承受的最大压力等于大气压力、重力作用静压和水泵扬程一半的总和[1],即:P=P0+ρgh+0.5Pk其中:p——管路最大压力,Papo——建筑物所在的当地大气压,Paρ——地下埋管中流体密度,kg/m3g ——当地重力加速度,m/s2h——地下埋管最低点与闭式循环系统最高点的高度差,mPk——水泵扬程,Pa三、传热介质传热介质应以水为首选,在传热介质(水)有可能冻结的场合,传热介质应添加防冻液,添加防冻液后的介质的冰点宜比设计最低运行温度低3-5℃.常用的防冻液有:氯化钙、乙醇、乙烯基乙二醇、甲醇、醋酸钾等。

四、安装方法地埋管管道的连接地埋管通常采用的是聚乙烯(PE80或PE100)或聚丁烯(PB),连接一般分为两种-----------热熔连接和电熔连接。

焊接的通用原理是聚乙烯一般在190-240℃之间的范围被溶化,然后相互对接融合,经冷却固定而连接在一起。

与之相对应的设备热熔焊机和电熔焊机。

1、热熔连接热熔连接首先把管道修剪、清洗整洁、对齐、然后加热到其熔点并连接在一起,在后冷却形成一体,热熔技术有热熔对接和承插连接两种。

1.1热熔对接热熔对接是将待接聚乙烯管段界面,利用加热板加热融合相互对接融合,经冷却固定而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采用热熔对焊机来加热管端,使其溶化,迅速将其贴合,保持有一定的压力,经冷却达到熔接的目的。

各尺寸的聚乙烯管均可采取热熔对接方式连接。

但是公称直径小于63mm的管材推荐采用电熔连接。

该方法经济可靠,其接口在承拉和承压时都比管径本身具有更高的强度。

(1)准备工作。

对接管段均应材质一致,应尽量采用同一厂配套材料;对接管段外径、壁厚应一致;待焊接管材和管件的内外表面,尤其是端口附近应光滑平整,无异状;管材的尺寸偏差应满足要求;对接管段均应具有与焊机匹配的良好的加工与焊接性能;检查焊接系统及电源匹配情况,清理加热板,将焊机各部件的电源接通,并应有接地保护;按焊机给出的焊接工艺参数设置加热板温度之焊接温度;若是自动焊机,还应设置吸热时间与冷却时间等参数。

(2)热熔对接的操作要点。

使用该方法时,设备仅需热熔对接焊机,操作要点如下:将待连接管材置于焊机夹上并夹紧,接着清洁管材待连接管端,并铣削连接面,校直两对接件,使其错位量不大于壁厚的10%。

然后放入加热板加热。

加热完毕后,取出加热板。

最后迅速接合两加热面,升压至熔接压力并保压冷却。

1.2 热熔承插连接在热熔承插连接中,两个需要连接管道端部分别与一个较粗的承接管段两端部加热熔接,这样,每个接口需要两次热熔连接过程。

热熔承插连接时,管道端口应倒角,擦净连接面。

在插口端画标线,用加热工具同时对管材、管件的连接面加热。

当DN>63mm时,采用机械装置的加热工具,否则为手动加热工具。

加热完毕后,立即退出加热工具,用均匀外力将插口伸入承口达标线的深度,在承口端部形成均匀凸缘。

2 电熔连接就是将电熔管件套在管材、管件上,预埋在电熔管件内表面的电阻丝通电发热,产生的热能加热、熔化电熔管件的内表面和与之承插的管材外表面,使之融为一体。

2.1 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对接管段均应材质一致,同时应尽量采用同一厂配套材料;对接管段外径、壁厚应一致,误差在许可范围;待焊管材和管件的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异状;对接管段均应具有与焊机匹配的良好的加工与焊接性能。

2.2 电熔连接的操作要点。

清洁管材连接面上的污物,标出插入深度,刮除其表皮;管材固定在机架上,将电熔管件套在棺材上;校直待连接件,保证同一轴线上,通电,熔接,冷却。

3 钢塑管道的转换连接聚乙烯管道在和钢管及阀门连接时采用钢塑过度接头连接和钢塑法兰连接。

对于口径的聚乙烯管(DN<63mm),一般采用一体式钢塑过度接头;对于大口径的聚乙烯管(DN>63mm),一般采用钢塑法兰连接。

1、钢塑过度连接钢塑过渡接头的聚乙烯管端与聚乙烯管道连接热熔和电熔连接方法处理。

2、钢塑法兰连接聚乙烯管端与相应的塑料法兰连接,按热熔和电熔连接方法处理。

钢管端与金属法兰连接,应符合相应的钢管连接、法兰连接以及机械连接的规定。

4 钻孔与挖掘4.1 水平式地埋管换热器安装要点(1)按平面图开挖地沟;(2)按所提供的热交换器配置在地沟中安装塑料管道;(3)应按工业标准和实际情况完成全部连接缝的熔焊;(4)循环管道和循环集水管的试压应在回填之前执行;(5)应将熔接的供回水管线连接到循环集管上,并一起安装在机房内;(6)在回填之前进行管线的试压;(7)在所有埋管地点上方进行标志,表明管线的位置。

4.2管道安装步骤管道安装伴随着挖沟同步进行,挖沟可使用挖掘机或人工挖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