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中西部GDP的结构变化分析及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东中西部GDP的结构变化分析及预测
【摘要】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主要表现在东中西部的差距。本文选取1978——2011年全国各省gdp统计数据,通过加总得到三大地区的gdp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在经济总量、发展水平方面的差距及其趋势。
【关键词】gdp,地区差异,东中西部
一、文献综述
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学者就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刘树成(1994)、袁钢明分别计算了1978-1994
年人均国民收入的标准差与加权变异系数,发现我国三大地带之间人均国民收入的标准差从1952年的20上升到1994年的2523;加权变异系数0.197上升到1994年的0.392,从而得出我国三大地带之间的绝对差距呈现不断扩大之势。而同期,谷书堂、唐杰(1994)通过国民收入和工农业总产值的塞尔指标分解结果表明:没有足够的依据说明在1952年-1999年我国三大地带间存在差距扩大之势。从上面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学者虽然对我国区域经济进行了有效而广泛的研究,但他们在研究区域经济差距时,基本上都是选用单一指标采用基尼系数、塞尔指标、平均分享系数、舒尔茨系数、阿特金森尺度测度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并进行成因分析。
二、定量分析
1、数据来源。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公司的csmar数据库,包括全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由于数据缺失,在东部地区数
据中,剔除了海南省的数据。所有数据采用excel进行处理。所有gdp数据均采用1978年为基期剔除价格因素。
2、数据分析
(1)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过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1978-2011年,剔除价格因素之后,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1727.19亿元提高到278079.89亿元,增长了160倍还多;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1006.65亿元提高到121933.65亿元,增长了120倍有余;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721.55亿元提高到95765.2796亿元,增长了131倍有余。
(2)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差距逐步降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1978-2011 年)中,区域经济增速一直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东部地区生产总值( gdp)增速始终领先中西部地区,但领先幅度随着经济持续发展而逐步缩小直到2007年,这种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出现转换,中西部地区gdp 增速实现对东部地区的反超,并且超越幅度呈现扩大的趋势,发展为“西高东低”的格局。
(3)经济总量向东集中趋势加强。1978-2011年,剔除价格因素后,全国gdp由3455.39亿元扩大到495778.82亿元,东部地区比重由49.99%上升到56.09%,提高了6.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由29.13%下降为24.59%,下降了4.5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由20.88%
下降为19.32%,下降了1.56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后地区差距的发展过程,表现为我国经济发展向东部集中。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地区差距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东部地区占全国比重直线上升,从1991年的52.59%上升到2003年的最高点,达到59.38%,从2007年开始,东部地区的比重开始有所下降,2011年下降到56.09%。
(4)gdp构成比例中二、三产业比重普遍扩大。1978年-2011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中,东部地区第二、三产业发达,所占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从1978年的78.21%增加到2011年的93.77%,所占比例之高显而易见;而中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增长速度也很快,但受限于其基数小,因此份额有限。1989年,西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突破30%,并逐年提高,这并不意味着其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而是因为工业化水平较低,农业不发达,社会生产比较落后而造成的。从中西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来看,两地区均是以传统的流通和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为主,为现代工业服务的金融、通讯和信息产业相当薄弱,现代化水平不高。
(5)预测模型——中西部经济发展加快。本文采用时间变量多项式模型运用eviews软件预测全国以及东中西部直到2020年的gdp数据。
分别带入全国以及东中西部的对应数据,其中gdp均采用剔除了价格因素的修正gdp数据。运用所得模型结果预测2012—2020年的gdp结果。
由预测结果可以得出,截止到2020年,预测全国gdp可达到1609643.66亿元,其中东部占52.86%,中部占25.78%,西部占21.36%。相较于2011年实际水平,东部gdp比例下降3.23个百分点,中部gdp比例提高1.19个百分点,西部gdp提高2.04个百分点。说明在未来的10年左右中,中西部经济将逐渐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
80年代初以来,我国实行先沿海、后内陆,先沿边、后内陆腹地,先交通便利地区、后交通闭塞地区的梯度发展战略。在此战略思想支配下,进入89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对东部地区采取了倾斜式的政策扶持。然而,不发达的西部地区获得国家各种优惠政策较迟。2000年西部大开发之前,国家对西部投资份额较低,致使一些地区某些产业部门由于资金限制而不得不放弃,这也导致了一些新兴产业区得不到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之后,加快了西部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调整,使国有资本集中布局于优势产业,实行有进有退,以退求进;加快西部商品与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市场规则的完善和市场秩序的建立;加快了西部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转换,由过去按行业隶属原则管理所属企业,转向按属地原则,面向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的所有市场主体,履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通过制度安排与政策诱导,构建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活环境,使来自各个国家、国内各地区、各种所有制的投资者,在西部投资能取得合理回报,真正做政府搭台,市场主体。相信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西部经济前景非常可期。
参考文献:
[1]陈国阶.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j].地理科学,1997,(2);
[2]彭文斌,刘友金.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j].经济地理,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