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与瞎子阿炳看20世纪初中国民族音乐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初中国民族音乐发展
• ‚‘二胡’又名‘南胡’,乃胡琴的一种。论及 胡琴这乐器,从前国乐盛行时代,以其为胡乐, 都鄙视之;今人误以为国乐,一般贱视国乐者, 亦连累及之;故自来很少有人将它作为一件正式 乐器讨论过,这真是胡琴的不幸。然而环顾国内: 皮簧、梆子、高腔、滩簧、粤调、川调、汉调, 以及各地小曲、丝竹合奏僧道法曲等等,哪一种 离得了它。它在国乐史上可与琴、琵琶、三弦、 笛的位置相等。‛——刘天华
20世纪初中国民族音乐发展
• 《悲歌》素材\【二胡独奏 《悲歌》严洁敏】.mp4
• 又名《处世难》,为刘天华于1927年创作。大凡悲歌之类, 往往情绪压抑怨愤,音调哀愁低沉。有的呼天抢地痛不欲 生,有的欲哭无泪难以名状。但此曲却非一般,它不是个 人或家庭遭受什么不幸的‚小悲小哀‛,而是对国家、民 族前途命运充满关切的‚大悲大愤‛,是刘天华内心情感 强烈表露的产物。
20世纪初中国民族音乐发展
• 《病中吟》素材\朱江波 二胡《病中吟》.mp4
• 又名《安适》或《胡适》,二胡独奏曲,是刘天华的 处女作,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曲名即‚人生向 何处去‛之意。1915年,作者遭到失业、丧父,贫困 打击,积郁成疾,病中想拉二胡以遣愁绪,又被亲友 视为不务正业。他感到处境艰难,前途渺茫。在此种 心境下,孕育了《病中吟》旋律初稿,把当时郁郁不 得志的心情,人生安适的感叹,逆境中的挣扎和走投 无路的痛苦,都倾注在乐曲中。但这并不是一首绝望 的悲歌,而是有所期待的,感人至深的内心独白。
阿炳原始录音《二泉映月》素材\历史珍贵录音 - 华彦钧.mp3 小泽征尔指挥
20世纪初中国民族音乐发展
• 《大浪淘沙》素材\大浪淘沙 刘德海-琵琶.mp4
• 乐曲表现了作者对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态度。据阿 炳生前所言,该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是他在琵琶 上弹奏而成。但据杨荫浏查证,道家中并无此曲。乐曲第一段 旋律与广东音乐《三潭印月》曲首的旋律相近似,很有可能此 曲是华彦钧根据他所熟悉的音调创作的。 此曲最大的特点是, 虽现一般把它分在‚文曲‛一类中,然而它具有自己内容和情 感上的显著特征,这完全和阿炳的身世密切相关。例如,运用 锣鼓的节奏音型,尤其是在慢板中造成一种跌宕起伏、颇具气 魄的势态,确实具有苏轼《念奴娇》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的那种关西大汉持铜琶铁绰演唱的气概。在长 轮的运用上,也具有紧凑起伏的强烈效果,表现出一种对黑暗 现实控诉的情感。而在推挽、滑音的运用上,更是摒弃一般文 曲的那种闺怨气息,而代之以硬朗的奏法和多用大幅度的、效 果突出的下滑音,颇具气势。
20世纪初中国民族音乐Fra Baidu bibliotek展
• 《病中吟》(1815)、《月夜》(1918),《苦闷之讴》 (1926),《悲歌》(1927),《良宵》、《闲居吟》、 《空山鸟语》(1928),《光明行》(1931)、《独弦 操》、《烛影摇红》(1932)。 • ‚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 • 他的二胡创作给传统的胡琴音乐带来了清新的气息,使历 来作为伴奏、合奏乐器的二胡,以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丰 富的表现力成为一件重要的独奏乐器,在中国民族音乐的 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乐曲的表现内容上,他 的作品富于鲜明的主题性,给二胡音乐注入时代精神,表 现‚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
素材\小泽征尔和二泉映月.mp4
20世纪初中国民族音乐发展
• 《二泉映月》素材\华彦钧:二泉映月 二胡独奏 姜建华(流
畅)_960x640_2.00M_h.264.mp4
• 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 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 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 全国。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 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 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 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 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20世纪初中国民族音乐发展
• 刘天华对中国音乐发展的贡献: • 创作——乐曲音调和曲式结构具有独特的传统器乐特点,同时还成功
地吸收了西洋音乐作品常用的一些创作因素,丰富了我国民族器乐语汇。
• 教学——参考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的教学经验,编写了47首二
胡练习曲和15首琵琶练习曲。开创了我国民族乐器编写练习曲之先河。 培养出一批二胡演奏家,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第一个二胡流派。
20世纪初中国民族音乐发展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刘寿 椿,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西横街人, 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 家。 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 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自幼受 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1912年 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 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 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曾 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32年 因猩红热病逝于北京,年仅37岁。代 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 山鸟语》、《歌舞引》、《飞花点翠》 等。
• 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是一首振 奋人心的进行曲。乐曲气势恢宏,旋律明快坚定,节 奏富于弹性。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 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用主和弦 的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 位。作者在这首乐曲中首次用了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 系的转调,调性明亮,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全曲 讴歌了追求光明的勇士和他们所追求的光明。
• 演奏——他借用古琴等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西洋乐器小提琴
的跳弓、颤弓、换把等演奏手法,扩大了二胡的表现力。
• 记谱——强调记谱法的重要性,将西方较为完善的记谱方式创造性的
移植到中国传统的工尺谱中。整理记录了中国第一本五线谱和工尺谱对照的 《梅兰芳歌曲谱》
20世纪初中国民族音乐发展
• 《光明行》素材\二胡独奏:宋飞《光明行》.mp4
20世纪初中国民族音乐发展
•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 12月4日),原名华彦钧,民间音 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 目失明。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 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 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 民间乐曲。 • 阿炳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 《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 《大浪淘沙》、《龙船》、《昭君 出塞》六首。 • 素材\历史珍贵录音 - 华彦钧.mp3 • 素材\龙船 (原版录音) - 阿炳.mp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