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8个文言虚词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十八个文言虚词强化训练题参考答案

高考十八个文言虚词强化训练题参考答案

高考十八个文言虚词强化训练题参考答案
(一)
1.c【①转折②修饰③顺承④修饰⑤递进⑥转折⑦顺承⑧递进】2.B【为什么。

A.怎么 C.多么 D.什么】
3.D【①比②……的样子③吧④吗【】
4.CE【于是。

A.竟然 B.你的 D.才 F.是,正是,就是】
5.C【①他的②自己的③难道④那⑤其中⑥他⑦自己⑧他⑨大概,表推测】
6.EF【将要。

A.将近 B.暂且 C.况且 D.尚且】
7.B【①如果②像③像、如同④如果⑤你们⑥如果⑦像⑧你】8.A【名词,处所,地方。

BCD,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9.CD【向。

A.表被动 B.是 E.为了 F.疑问语气词】
10.DF【于之。

A.……的样子 B.语气词 C.哪里 E.这里】
11.C【表停顿,其余为“表判断”】
12.AH【来,用来表目的。

B.凭 C.表并列 D.表修饰 E.表因果,连词 F.因为,介词 G.用,把,介词】
13.BE【趁机、乘借。

A.沿袭 C.于是 D.凭着 F.经由 G.原因 H.因为】
14.AC【被。

B.比 D.对 E.对这件事 F.向 G.在 H.从】
15.AE【跟,和,介词。

B.和,连词 C.吧 D.呢 F.给】
16.D【A.那么 B.那么 C.就 D.却】
17.B【的(方面)。

A.表判断 C.放在时间词后 D.表停顿】
18.BF【提宾标志。

A.这 C.到 D.的 E.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G.音节助词 H.定语后置标志】。

高考18个文言虚词专项训练

高考18个文言虚词专项训练

高考 18 个文言虚词专项训练【1】而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吾尝跂而望矣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4.剑阁峥嵘而崔嵬5.余闻而愈悲6.扣弦而歌之7.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8.有这样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9.若欲死而父,即前斗1.连词,表假定2.连词,表修饰3.连词,表递进4.连词,表并列5.连词,表承接6.连词,表修饰7.连词,表假定8.连词,表转折9.代词,你的【2】何1.大王来何操2.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3.何由知吾可也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疑问代词,什么2.疑问代词,为何3.疑问代词,哪里4.副词,多么5.副词,多么6.通“呵”,喝问【3】乎1.日蚀饮得无衰乎2.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3.壮士,能复乎4.力竭,主之,无乃不行乎5.学而之,不亦乎6.大王布衣之怒乎7.嗟乎,燕雀怎知之志哉!1.表揣气2.表反气3.表疑气4.表商议气5.表反气6.表疑气7.表感气【4】于1.者于富者曰2.乃九礼于庭3.燕王欲于君4.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5.君幸于王6.事急矣,求救于将7.精于勤、荒于嬉8.苛政猛于虎也9.于九皋,声于天10.中乃得之于史公1.2.在3.与4.在⋯⋯方面5.被6.向7.因8.比9.在,至10.从【5】乃1.今欲之,乃肯从我乎2.至城,乃有二十八。

3.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4.度我至中,公乃入。

5.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第二人称代词,你2.副词,只,才3.副词,居然4.副词,才5.副词,就是6.第二人称代词,你的7.副词,居然【6】其1.则或咎其欲出者2.不敢以其荣华骄士3.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4.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5.亦各言其志也6.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7.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8.安陵君其许寡人。

9.则齐国其庶几乎10.且行千里,其谁不知11.其若是,孰能御之12.国无主,其能久乎13.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1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8个虚词精讲精练专项全程复习集锦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8个虚词精讲精练专项全程复习集锦

高考 18 个虚词精讲精练Ⅰ】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 、 "接着",或不译。

①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 、 "却"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 、 "假如" 。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此”。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 )(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 )④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 )(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 )⑥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 )⑦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 )答案:①连词,表示目的关系,译为“为了、为的是,来”②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③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④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⑤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⑥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⑦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后】才,方才。

(全)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

(全)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

(全)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1.而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代词,通“尔”,译为“你(们)、你(们)的”(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鸿门宴》)(2)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又”(3)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3)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然后”,或者不译(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且”(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5)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却”(6)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6)连词,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7)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而、所以”(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8)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动词(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9)连词,表示目的关系(10)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逍遥游》)(10)名词,通“能”,才能(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1)限止语气,罢了(12)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12)表递进(1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13)不久,一会儿(1)(2019·全国卷Ⅱ)故汤武不循古而王而:______________(2)(2018·全国卷Ⅰ)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而:______________(3)(2018·全国卷Ⅱ)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而:__________________(4)(2017·全国卷Ⅰ)见而异之而:__________________(5)(2017·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而:______________(6)(2017·浙江卷)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而:______________(7)(2017·山东卷)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而:______________【答案】(1)连词,表因果“因而”(2)连词,表转折,但(3)连词,表修饰,不译(4)连词,表示承接,就、然后(5)连词,表示转折,然而、却(6)连词,表示并列(7)连词,表示修饰,不译2.何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1)疑问代词,译为“什么”(2)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高中18个文言虚词练习题

高中18个文言虚词练习题

“高考考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一)而词性用法释义连词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又”②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③表示承接关系就,接着,或不译④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⑤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如果⑥表示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⑦表示因果关系因而⑧表示目的关系来来代词⑨表示第二人称通“尔”,你,你的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答案:(1)—②(2)—⑤(3)—⑦(4)—⑨(5)—⑧(6)—④(7)—①(8)—③(9)—⑥(二)何词性用法释义代词①单独作谓语,问原因为什么,什么原因②作宾语,代处所,事物什么,哪里③作定语什么,哪副词④表示提问(动词前)为什么⑤表示程度(形容词前)多么,怎么,怎么这么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答案:(1)—③(2)—①(3)—④(4)—②(5)—⑤(三)乎词性用法释义助词①表示疑问语气吗,呢②表示反问语气呢③表示推测语气吧④表示感叹语气啊⑤表示句中停顿不译⑥形容词、副词词尾的,地,或不译介词⑦相当于“于”在,或不译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完整版)18个文言虚词巩固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18个文言虚词巩固练习及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一)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 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 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 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 ①④/②③/⑥⑦/⑤⑧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 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 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 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 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 而思也。

三思6 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 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 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 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例: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 徐公何能及君也B. 大王来何操C.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徐公1 何能及君也” 本谬也,懂其理者,2 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 3 何也?其所据4 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

可见,情之误,5 何其大也!然6 何人能忘情耶?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 何如?文言虚词练习(三)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曰:壮士,能复饮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三、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 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 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

高考文言虚词精练(考纲18个)

高考文言虚词精练(考纲18个)

文言虚词练习(一)之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辍耕之陇上。

3、奉之弥繁。

4、侵之愈急。

5、子孙视之不甚惜。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汝识之乎?8、可以知之矣。

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余之力尚足以入。

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7、顷之,烟炎张天。

18、蚓无爪牙之利。

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2、夫晋,何厌之有。

二、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三、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

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

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文言虚词练习(一)之参考答案: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2动词“到……去”;3—7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8—9指示代词“这”;10—12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13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14—16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18—20定语后置的标志;21—22宾语提前的标志。

二、BF(A这B助词,提前宾语C往,到……去D助词,不译E取独F助词,提前宾语)三、1、动词,可译为到、往2、代词,可译为他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文言虚词练习(二)以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高考18个文言虚词巩固练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考18个文言虚词巩固练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考 18 个文言虚词巩固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和意义。

①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⑨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⑩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与赵()2.下列句中“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两项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G.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H.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J.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3.对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②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④ 则或咎其欲出者⑤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⑥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⑦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⑨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4.下列句中“若”字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② 视之,形若土狗③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④ 天若有情天亦老⑤ 若属皆且为所虏⑥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⑦ 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⑧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A.①② / ③⑤ / ⑥⑦⑧ / ④ B.①②⑥ / ③④ / ⑤⑦⑧C.①②⑥ / ③④ / ⑤⑧ / ⑦ D.①②⑥ / ③④⑦ / ⑤⑧5.下列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之一生彘肩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专项训练.docx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专项训练.docx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专项训练一、请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觉今是而昨非()2.或五十步而后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朝济而夕设版焉()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8.字而幼孩,遂而鸡豚()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0.夫列子御风而行()1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1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二、指出下面句子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度我至军中,公乃入()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9.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三、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6.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1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2.父去里所,复还(四、指出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5.宫之奇以其族行()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不赂者以赂者丧()8.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9.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10.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1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2.斧斤以时入山林()1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5.木欣欣以向荣()16.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7.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18.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五、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8个文言虚词练习

18个文言虚词练习

18个文言虚词练习一、【而】练习一1.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刺秦王》)()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4.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荆轲刺秦王》)()5.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荆轲刺秦王》)()6.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病梅馆记》)()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8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9.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练习二1.图穷而匕见________ 《荆轲刺秦王》()2.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3.温故而知新________《论语》()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伶官传序》()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六国论》()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六国论》()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游褒禅山记》()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劝学》()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游褒禅山记》()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愚公移山》()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________《伶官传序》()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二、【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4.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5.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6.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高考文言文专项训练—18个必考的文言虚词解析完整版

高考文言文专项训练—18个必考的文言虚词解析完整版

高考文言文专项训练18个必考的文言虚词解析1-61.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①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②朝而往,暮而归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⑹通“如”:好像,如同。

例: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

例: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而已」罢了。

例: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

例: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2.何⑴什么。

例: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⑵怎么样。

例:①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⑶哪里。

例: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

)②却看妻子悉何在。

③豫州今欲何至?⑷多么。

例: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⑸为什么。

例: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③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⑹怎么。

例: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②徐公何能及君也?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本中的18个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本中的18个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本中的18个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一、乃1·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笑问客从何处来。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三、因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不如因善遇之。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5·蒙故业,因遗策。

四、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居则曰:“不吾知也。

”五、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犹且从师而问焉。

3·未知生,焉知死?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六、之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七、乎1·儿寒乎?欲食乎?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8个高考文言虚词专项复习

18个高考文言虚词专项复习
(一)动词 像,好像。 1.视之,形若土狗。《促织》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及”“比得上” (二)用作代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你的”。 (三)用作连词:
【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表假设,“如果”“假设”。 2.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至,至于。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有时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太后盛气而揖之。太后气冲冲地对他行礼 2.指示代词,这,这些。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 属为之谋《过秦论》
(二)助词。 “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顷之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 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三)动词,到……去。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4.用在今昔等时间名词之后,起停顿作用。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5.用在否定词后,有假设语气,译为“……的 话”。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用在后置的定语后,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有时与“之”搭配。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 头,到处都这样
(一)作代词的“之”。
【之】
【所以】表示原因,“……的原因(缘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练习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练习

二、【何】
• (一)用作疑问代词 • (二)用作副词 •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 (四)何:通“呵”,喝问。 • (五)固定搭配:【何如】【奈何】【若
何】【何以】【无何】【何乃】【何其】
(一)【何】--用作疑问代词
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一)【而】--用作连词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走。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 着武器逃跑。
②吾尝跂 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 阔。
③项王按剑 跽曰:“客何为者?” 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你是干什么的?
②蟹六跪 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③侣鱼虾 友麋鹿。
(一)【而】--用作连词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 日参省乎己。(《劝学》)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报将军之仇者, 何如?
(一)【而】--用作连词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寻而、既而、已而、俄而、继而】等,表 示时间短暂。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① 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不久,他以“吴地民众暴乱”事由向朝廷报告,追查 下来诛杀了这五个人。 ② 百千人大呼
在一会儿的时间内,就已经有成百和上千的人员正 在大声进行呼叫。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________《荆轲刺秦王》 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 3.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 《六国论》 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1~2连词,表承接“来”“就”。 3连词,表并列“和”“并且”。 4连词,表转折“却”。

高考18个常见文言虚词训练题

高考18个常见文言虚词训练题

高考18个常见文言虚词一、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5.朝而往,暮而归。

6.掩口胡卢而笑。

7.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8.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10军惊而坏都舍。

11而翁归。

12而母立于兹。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14.吾尝终日而思矣15.吾恂恂而起二、指出下列句子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2.如太行、王屋何?3.其如土石何?4.却看妻子愁何在。

5.豫州今欲何至?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7.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8.若为佣耕,何富贵也?9.徐公何能及君也?10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1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2.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3.大王来何操?14.然则何时而乐耶?1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哀也!《伶官》三、指出下列句子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君将哀而生之乎?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4.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而况大国乎?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7.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矣。

8.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9.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0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2.盖进乎技矣。

13.王变乎色曰。

14.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15.吾又何怨乎今之人?《涉江》1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四、指出下列句子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良乃入,具告沛公。

2.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4.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5.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6.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7.今君乃亡赵走燕。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高考语文大纲规定18个虚词专项训练及答案

高考语文大纲规定18个虚词专项训练及答案

大纲规定18虚词专项训练一、而(一)用作连词。

1.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潦水尽而寒潭清《腾王阁序》③任重而道远《论语。

秦伯》2.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①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②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4.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小学而大遗5.①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②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左传》③诸君如有意,瞻余马首可也《冯婉贞》6.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④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7.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②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8.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而2.第二人称代词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已】、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后】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二、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2.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③六一,何谓也?4.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5、①夫子何哂由也。

②先生坐,何至于此?(二)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②徐公何能及君也?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三)相关复合词。

(1)何如,如:今日之事何如?(2)“如――何”“若――何”“奈――何”,例如: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3)何以,例如:何以战?《曹刿论战》三、乎(一)用作语气助词。

(完整版)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

(完整版)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一)答案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高考语文课本内18个文言文虚词专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课本内18个文言文虚词专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课本内18个文言文虚词专练(含答案)一、乃1·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笑问客从何处来。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三、因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不如因善遇之。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5·蒙故业,因遗策。

四、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居则曰:“不吾知也。

”五、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犹且从师而问焉。

3·未知生,焉知死?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六、之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七、乎1·儿寒乎?欲食乎?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8个高考文言虚词专项复习

18个高考文言虚词专项复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
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பைடு நூலகம்……的”等。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伶官传序》 【所以】表示原因,“……的原因(缘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所谓】所说的。
【9为】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 子见梁襄王》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 。
【6且】
1.河水清且涟漪。(《伐檀》) 而且,并且。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鸿门宴》 表反问语气,“吗”“呢”。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表揣测或商量语气,“吧”。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 的翻译。
《岳阳楼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间也。
(乎:于)
《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 12以】 (一)介词
➢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蔺列传》
表示工具,译为:拿,用。
➢2.以勇气闻于诸侯。《廉蔺列传》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3.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4.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表示时间、处所。译:于,在,从。
➢5.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18个文言虚词专项训练-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考18个文言虚词专项训练【1】而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吾尝跂而望矣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4.剑阁峥嵘而崔嵬5.余闻而愈悲6.扣弦而歌之7.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8.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9.若欲死而父,即前斗1.连词,表假设2.连词,表修饰3.连词,表递进4.连词,表并列5.连词,表承接6.连词,表修饰7.连词,表假设8.连词,表转折9.代词,你的【2】何1.大王来何操?2.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3.何由知吾可也?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疑问代词,什么2.疑问代词,为什么3.疑问代词,哪里4.副词,多么5.副词,多么6.通“呵”,喝问【3】乎1.日食饮得无衰乎2.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3.壮士,能复饮乎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7.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表揣测语气2.表反问语气3.表疑问语气4.表商量语气5.表反问语气6.表疑问语气7.表感叹语气【4】于1.贫者语于富者曰2.乃设九宾礼于庭3.燕王欲结于君4.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5.君幸于赵王6.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7.业精于勤、荒于嬉8.苛政猛于虎也9.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10.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1.对2.在3.与4.在……方面5.被6.向7.因为8.比9.在,至10.从【5】乃1.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2.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5.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第二人称代词,你2.副词,只,才3.副词,竟然4.副词,才5.副词,就是6.第二人称代词,你的7.副词,竟然【6】其1.则或咎其欲出者2.不敢以其富贵骄士3.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4.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5.亦各言其志也6.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7.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8.安陵君其许寡人。

9.则齐国其庶几乎?10.且行千里,其谁不知?11.其若是,孰能御之?12.国无主,其能久乎?13.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1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5.霰雪纷其无垠兮1.指示代词,那,那个2.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3.第三人称代词,他4.代词,其中5.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6.指示代词,那个,这个7.第三人称代词,他的8.助词,表祈使9.助词,表揣测10.助词,表反问11.连词,表假设12.助词,表反问13.连词,表选择14.助词,表祈使15.补充音节,无义【7】且1.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2.犹且从师而问焉。

3.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4.存者且偷生5.年且九十6.且行千里,其谁不知?7.且战且退8.且吾不以一眚(shěng过失)掩大德9.河水清且涟漪10.范君知其必且西奔1.并且2.尚且3.又4.暂且5.将要6.况且7.边…边…8.况且9.又10.将要【8】若1.若毒之乎?2.不若与人乐乐3.予我千金,吾生若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7.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8.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1.你2.比得上3.你们4.像5.好象6.假如7.或者8.假如【9】所1.得无教我猎虫所耶?2.臣所过屠者朱亥3.乐土乐土,爰得我所!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地方,处所2.(拜访)的人3.处所4.(听到)的事5.表原因6.用来……的7.表原因【10】为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4.故为之说5.为国以礼6.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7.谁为大王为此计者?8.为坛而盟9.项燕为楚将10.孰为汝多知乎?1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2.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13.臣请为王言乐14.不足为外人道也15.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16.人为财死,鸟为食亡17.为仲卿母所遣1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9.匈奴未灭,臣何以家为1.动词,充当2.动词,是3.动词,演奏4.动词,写5.动词,治理6.动词,成为7.介词,替;动词,想8.动词,修筑9.动词,是10.动词,认为11.介词,被12.介词,给13.介词,给14.介词,向,对15.介词,因,因为16.介词,为了17.介词,被18.语气词,呢19.语气词,呢【11】焉1.焉有仁人在位……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割鸡焉用牛刀4.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5.始而惭焉,久而安焉6.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7.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8.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1.哪里2.代词,代这篇文章3.疑问代词,哪里4.句末语气词5.兼词,于之,对此6.词尾,相当于“然”7.句中,表停顿8.词尾,相当于“然”【12】也1.曹公,豺虎也2.余闻之也久3.故以羊易之也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5.苛政猛于虎也!6.是说也,人常疑之7.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9.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10.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1.表判断2.表停顿3.表陈述4.表疑问5.表感叹6.表停顿7.表判断8.表感叹9.表反问10.表祈使【13】以1.成以其小,劣之2.屠惧,投以骨3.将以衅钟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5.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6.皆好辞而以赋见称7.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8.贵以近知远9.日以尽矣10.无以,则王乎?11.路幽昧以险远12.各各竦立以听13.淫侈之俗日日以长14.遂拔以击荆轲15.杀之以应陈涉16.属予作文以记之17.日削月割,以趋于亡18.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9.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0.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1.介词,因为2.介词,用、拿3.介词,用、拿4.介词,依据、按照5.介词,在6.介词,凭借7.介词,因为,由于8.介词,根据9.通“已”,已经10.通“已”,停止11.连词,表并列12.连词,表修饰13.连词,表修饰14.连词,表承接15.连词,表目的16.连词,表目的17.连词,表结果,以致18.连词,表原因19.动词,任用20.动词,认为【14】因1.于今会无因2.蒙故业,因遗策。

3.相如因持璧却立。

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5.因击沛公于坐。

6.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7.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1.名词,理由、原因、机会2.动词,沿袭、施加3.副词,于是、就4.凭借5.趁机6.通过、经由7.由于【15】则1.欲速则不达。

2.入则孝,出则悌。

3.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4.此则寡人之过也。

5.公子则往,群臣之子敢不负羁以从。

6.《论语》六则7.愿依彭咸之遗则。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表转折,却、反而2.表并列,就…就…3.表承接,那么、就4.表判断,是、就是5.表假设,如果6.名词,文字的条数7.名词,准则、法则8.表承接,就…就…【16】者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

3.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5.客何为者6.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7.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1.表判断2.名词性结构,代词3.名词性结构,代词4.表停顿,语气词5.表疑问,语气词6.引出原因,语气词7.名词性结构,代词【17】之1.作《师说》以贻之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是谁之过与?5.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7.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8.卒之东郭墦间。

9.顷之,烟炎张天。

10.吾欲之南海,何如?1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1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3.宋何罪之有?14.蚓无爪牙之利15.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1.代词,他2.指示代词,这样3.指示代词,这4.结构助词,的5.取消句子独立性6.取消句子独立性7.结构助词,的8.动词,到9.补充音节,无义10.动词,到11.代词,它12.定语后置的标志13.宾语前置的标志14.定语后置的标志15.动词,到; 补充音节,无义【18】与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6.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7.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8.蹇叔之子与师。

9.然则废衅钟与10.沛公曰:“孰与君少长?”1.介词,跟、和、同2.连词,和3.连词,和4.介词,和5.动词,给6.动词,结交、亲附7.动词,赞许8.动词,参加9.通“欤”10.和……相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