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骨骨折43例治疗分析
48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跟 骨骨 折是 骨科 中 常见 的骨 科 疾 病 , 约 占全 身 骨
折 的 1~2 %, 在 足 部 骨 折 中的 发 病率 最 高 , 其 中跟 骨 骨 折患 者约 6 0~ 7 0 %为关 节 内骨 折 , 累及 的人 群 为 2 0
~
骨肌 支持 带 的跟 骨 附着 部 、 腓 肠 神 经 与 跟腓 韧进 行 分
对象 , 其 中男性 3 5例 共 3 7足 , 女性患 者 1 3例 共 1 8 足, 患者 年 龄 为 1 8~6 8岁 , 平 均年龄为 ( 3 5 . 5±5 . 8 )
高, 术 后 第 2天 应 将 足 部及 踝 部 进 行 被 动 活 动 。第 3
天去掉 引 流皮 片 , 患 者取 出石 膏后 , 应 开始对 足部 及踝 部进行 活 动 , 并 采用 抗生 素进 行治疗 , 以防 围手术 期 的 感染。 பைடு நூலகம் . 2 . 2 观察 组治 疗 观察 组 患者 采 用 中药 方 内服 外
用 x光进 行 常 规 摄 跟 骨侧 位 、 轴位 、 正位及 B r o d e n位 的影像 学 检 查 , 同 时行 轴 位 及 冠 状 位 C T扫 描 。 随 机 将 患者 分 为观察 组 及 对 照 组 , 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 、 骨 折 分 型 以及 骨折 原 因不 具有 差异 性 ( P> 0 . 0 5 ) 。
跟骨重建钢板治疗跟骨骨折40例报告论文
跟骨重建钢板治疗跟骨骨折40例报告关键词跟骨骨折骨折固定术临床研究跟骨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复杂创伤。
跟骨骨折临床常见,多因从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撞击所致。
2003年1月~2008年10月对该类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40例48足,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18~69岁,平均35岁。
均为坠落伤。
单侧跟骨骨折32例,双侧8例,共48足。
按sanders 分型,ⅱ型10足,ⅲ型30足,ⅳ型8足。
伤后手术时间3小时~14天,平均7.5天。
本组32例单侧骨折均行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术,8例双侧骨折中,4例双侧均在ⅳ型以下或仅一侧为ⅳ型者行双侧钢板内固定,另4例一侧行钢板内固定,另一侧采用石膏固定。
治疗方法:手术时间一般在伤后3~7天手术。
局部存在较严重的水肿和张力性水疱者,手术延迟到伤后10~14天。
麻醉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单侧骨折取健侧卧位,双侧骨折取俯卧位。
手术在止血带控制下进行。
采用“l”形的跟骨外侧切口,注意显露和保护腓肠皮神经和腓骨长短肌腱,紧贴跟骨外侧壁由下向上切剥直到显露出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
用弯组织剪插入到塌陷骨折块的下面往上撬尽量使距下关节解剖复位,同时用1把弯血管钳插到跟腱与跟骨止点交界处并往下后压拉,复位外膨的跟骨外侧壁。
少数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粉碎和塌陷严重者,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以维持良好的后关节面复位。
应用跟骨钢板固定,前端止到接近跟骰关节后端止到跟骨结节,对已复位的跟骨丘部,用螺钉通过跟骨钢板将其固定到载距突上或跟骨的内侧壁上。
缝合腓侧副韧带、皮下、皮肤,创口两端置入皮片引流加压包扎。
缝合皮下时要非常小心,要做严密的缝合和避免缝上腓肠皮神经。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7~10天。
术后一般不做外固定(严重粉碎骨折的可加石膏托外固定)。
脚抬高放置3天,术后24小时开始脚趾被动活动;48小时开始趾和踝的主动活动,并逐渐加强;术后24~48小时拔除引流条。
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疗效分析目的分析探讨跟骨骨折临床特点与疗效。
方法选取跟骨骨折患者26例30足,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利用X线片观察跟骨骨折临床特点,在此基础上展开微创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经1~2年随访观察疗效。
结果患者治疗后Gissane角与Bohler角均有显著增大(P<0.05),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6.67%。
结论在跟骨骨折治疗中微创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创伤小且操作简便,手术用时短,不会给软组织造成过大破坏,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标签:跟骨骨折;临床特点;微创空心螺钉固定跟骨骨折屬于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在跗骨骨折中占比高达60%[1]。
大部分患者是在从高处跌下时,因足跟与地面直接接触,在压缩下导致跟骨骨折,也有部分患者是撕脱骨折。
跟骨骨折临床治疗中难度较大,且易引发诸多并发症,因此一直是骨科临床治疗难点[2]。
我院在为跟骨骨折患者展开治疗时,均给予空心螺钉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与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跟骨骨折患者26例30足,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9~69岁,平均(44.7±2.5)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单侧22例,双侧4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14例,交通意外7例,碾压伤3例,跌倒伤2例;患者受伤至接受治疗的时间为6 h~4 d,平均时间为(2.1±0.4)d;合并伤:足部其他位置骨折3例,胸腰椎压缩骨折5例,同侧股骨干骨折2例。
术前行X线片拍摄与CT扫描,观察骨折情况。
1.2 方法26例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常规体检,展开消肿、支持、对症治疗,待有皮纹出现时展开手术。
以跟骨结节上与腱止点外侧与内侧作进针点,将2支斯失针(3.5 mm)以与跟骨纵轴平行线夹角为20度方向钻进跟骨中,止于骨折线处。
术者一手握住患足远端并展开跖屈,另一手握住斯失针并展开撬拔复位,平整距下部关节面并确保骨折两个断端实现对合。
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分析
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分析摘要】目的: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于2013年8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5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1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和经皮撬拨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Böhler角和Gissane角以及Maryland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撬拨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确切,能够使患者的Bö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良好,对促进患者早入出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跟骨骨折;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063-02跟骨骨折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跗骨骨折类型,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足跟部剧烈疼痛、存在明显的肿胀和淤斑、足跟无法着地行走、跟骨压痛等。
如果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则有可能会产生足跟变宽、扁平足等后遗症,对患者的行走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
本院对2013年8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撬拨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8月—2015年5月期间经CT检查、跟骨侧位和轴位X线检查确诊的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59例,其中有22例患者为女性,37例患者为男性;年龄范围:24~63岁,中位年龄:(32.5±4.4)岁;骨折原因:20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17例患者为扭伤,16例患者为高处坠落伤,6例患者为其他伤。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1例)进行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以及病情等一般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麻醉方式为腰部麻醉,对患者采取侧卧位,作L形切口于患处外侧,然后将跟距及跟骰关节面充分暴露,将碎骨片和破损组织掀起,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全面的观察,然后将患者的后关节面、Bö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距下关节依次恢复,复位后采用跟骨钛板进行内固定处理[2]。
Y形钢板治疗跟骨骨折42例报告
Y形钢板治疗跟骨骨折42例报告发表时间:2015-11-19T09:27:21.6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作者:黄建军杨光煦徐士刚赵小林[导读]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手术治疗可提高跟骨骨折的疗效,病人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Y形钢板是治疗跟骨骨折的较好的方法。
黄建军杨光煦徐士刚赵小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江苏南京 210015摘要:目的评价Y形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42例46足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型法分型,Ⅰ型3足,Ⅱ型9足,Ⅲ型14足,Ⅳ型20足,对Ⅱ型以上的43足跟骨骨折用Y形钢板治疗,随访时间3-52个月,平均17.5个月。
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评价术后功能,优16足,良25足,可2足,优良率95.3%。
结论:手术治疗可提高跟骨骨折的疗效,病人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Y形钢板是治疗跟骨骨折的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Y形钢板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Y shaped plate for calcaneal fracture. Method:46 fractures in 42 patients with calcaneal fracture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Sanders’classification and type Ⅰ fracture were 3 feet,typeⅡ fracture were 9,type Ⅲfracture were 14,type Ⅳ fracture were 20. 43 fractures were operated on with Y shaped plate.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rom 3 months~52 months(average,17.5 months). Results: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Maryland Foot Score,and excellent clinical results occurred in 16,good in 25,fair in 2,the rate of excellent an good clinical results were 95.3 percent. Conclusion:A good clinical results could be expected if a calcaneal fracture was operated,and patients can start execises early,Y shaped plate was a good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calcaneal fracture.Key words:Calcaneal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Y shaped plate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大多涉及距下关节。
手术治疗跟骨骨折48例分析
手术治疗跟骨骨折48例分析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根骨骨折效果之优劣。
方法采用单纯闭合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根骨骨折48例。
结果48例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2.2个月。
骨折全部愈合。
斯氏针内固定术31例,优8例,良14例,差9例,优良率70.9%,钢板内固定术17例,优12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4.1%。
术后并发症:斯氏针内固定者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
钢板内固定者,切口延迟愈合2例,其中1例刀口部分裂开,2个月愈合,无皮肤坏死及感染发生。
结论对严重粉碎性跟骨切开复位并一期植骨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标签:跟骨;骨折;植骨;内固定术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子1999年12月至2010年10月共行手术治疗跟骨骨折48例(48足),男46例,女2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41岁。
均为高处坠落伤。
早期治疗跟骨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术(31例),后期均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17例,其中15例给予一期植骨)。
1.2手术方法及结果1.2.1 斯氏针内固定术、1.2.1.1 闭合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复位固定手术时间在伤后3小时~3天内进行。
采用在跟骨结节上方跟腱止点内外侧进针,各小切口纵行置入2枚斯氏针。
在C形臂监测下,斯氏针进入到骨折线附近暂停进針,向下牵引,同时助手跖屈足弓,手法牵拉整复Bohler’s角。
对骨折粉碎程度重患者,同时用1枚斯氏针在跟骨内侧进针,撬拨复位尽量将塌陷骨折块撬起。
握紧双手挤压跟骨两侧使增宽跟骨复位,然后继续向前置入2枚斯氏针固定于跟骨前部。
[1] 术后处理:足部仔细包扎,石膏夹外固定1~2个月。
拆石膏前鼓励病人进行足趾活动,斯氏针一般固定2个月。
X线检查骨折愈合后,一般2~3个月开始逐渐负重。
1.2.1.2 结果根据足外形,踝关节活动范围,有无行走疼痛,Bohler角正常。
优:足外形正常,踝关节活动正常,无行走疼痛,Bohler角正常;良:足外形正常,跟关节活动正常,行走时有轻度疼痛,Bohler角正常;差:足外形正常,踝关节活动部分受限,走行时疼痛明显,Bohler角小于25度。
跟骨骨折30例治疗体会
[] 2 刘善 雄 , 永 湘 , 红 云 . 用 可 调 式 跟 骨 骨 折 复 位 固定 器 治 罗 夏 应 疗 距 下 关 节 内跟 骨 骨折 . 中华 骨 科 杂 志 ,95 1 ( )5 0 19 ,5 8 : . 5
【 收稿 日期 】 2 1 4 — 7 00—0 0
正 常工作 , 氏角在 (0± ) 以内 , 骨体横径增宽 比率 ≤1% 。 贝 4 5。 距 0 各 种并发症 发生 率 <1 %。 良: 5 有轻 微疼 痛症 状 , 远路 时稍 有 走 困难 , 能满足生活及工作要求 , 氏角在 (0±5 。 贝 3 ) 以内, 距骨体横 径增宽 比率 ≤2 % , 0 各种并 发症 发生 率 <2 %。可 : 5 有轻 度 的持 续性疼痛 , 走路多时可加重 , 能基本满足生活及工作需要 , 贝氏角 在2 0±5 以内, 骨体 横径增宽 比率 ≤3 % , 。 距 0 各种 并发 症发生率
到舌形骨折块 中, 对骨折后 部进行 撬拔 , 必要 时加 以跟骨 两侧 面
的挤压复位 。在“ ” X光机透视下观察骨折 复位情况 , C臂 复位 满
意 后 , 用 2— 另 3根 直 径 2 5in的 克 氏针 由跟 骨 后 方 平 行 穿 人 跟 . l n
跟骨外形 、 力线及 关节 面的平整 , 并发 症较 多 , 体疗效 欠佳 , 总 建
断 及 治 疗 提 供 依 据 。给 家 庭 喂 养 带 来 方 便 , 利 于 婴 幼 儿 的 有
生长。
和黏液 , 多、 , 量 频 有腐败腥臭 味, 显微镜下 可见大量脓 细胞和革
兰 氏 阳性 球 菌 。常 见 于 长 期 应 用 抗 生 素 , 糖皮 质激 素 引 起 金 黄 色
跟骨重建钢板治疗跟骨骨折40例报告
跟骨重建钢板治疗跟骨骨折40例报告关键词跟骨骨折骨折固定术临床研究跟骨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复杂创伤。
跟骨骨折临床常见,多因从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撞击所致。
2003年1月~2008年10月对该类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40例48足,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18~69岁,平均35岁。
均为坠落伤。
单侧跟骨骨折32例,双侧8例,共48足。
按Sanders分型,Ⅱ型10足,Ⅲ型30足,Ⅳ型8足。
伤后手术时间3小时~14天,平均7.5天。
本组32例单侧骨折均行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术,8例双侧骨折中,4例双侧均在Ⅳ型以下或仅一侧为Ⅳ型者行双侧钢板内固定,另4例一侧行钢板内固定,另一侧采用石膏固定。
治疗方法:手术时间一般在伤后3~7天手术。
局部存在较严重的水肿和张力性水疱者,手术延迟到伤后10~14天。
麻醉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单侧骨折取健侧卧位,双侧骨折取俯卧位。
手术在止血带控制下进行。
采用“L”形的跟骨外侧切口,注意显露和保护腓肠皮神经和腓骨长短肌腱,紧贴跟骨外侧壁由下向上切剥直到显露出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
用弯组织剪插入到塌陷骨折块的下面往上撬尽量使距下关节解剖复位,同时用1把弯血管钳插到跟腱与跟骨止点交界处并往下后压拉,复位外膨的跟骨外侧壁。
少数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粉碎和塌陷严重者,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以维持良好的后关节面复位。
应用跟骨钢板固定,前端止到接近跟骰关节后端止到跟骨结节,对已复位的跟骨丘部,用螺钉通过跟骨钢板将其固定到载距突上或跟骨的内侧壁上。
缝合腓侧副韧带、皮下、皮肤,创口两端置入皮片引流加压包扎。
缝合皮下时要非常小心,要做严密的缝合和避免缝上腓肠皮神经。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7~10天。
术后一般不做外固定(严重粉碎骨折的可加石膏托外固定)。
脚抬高放置3天,术后24小时开始脚趾被动活动;48小时开始趾和踝的主动活动,并逐渐加强;术后24~48小时拔除引流条。
跟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方法对跟骨骨折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4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通过抽签法展开分组。
对70例观察组跟骨骨折患者临床选择克氏针框架结构方案进行治疗;对70例对照组跟骨骨折患者临床选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对比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表现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跟骨骨折患者,临床采用克氏针框架结构实施治疗,临床指标获得显著改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针对疾病的恢复以及预后具有显著的价值。
标签:跟骨骨折;克氏针框架结构方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案;临床疗效对于跟骨骨折患者,针对其骨折位置实施早期固定以及实施后期功能锻炼,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将患者的疾病病残率显著降低。
为了确定最佳方法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本文主要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4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分组后,对70例观察组跟骨骨折患者临床采用克氏针框架结构方案实施治疗,最终获得效果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4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实验形式采用分组对比研究。
通过抽签法展开分组。
观察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为20~69岁,平均年龄为(47.9±2.3)岁;其中左足患者30例,右足患者36例,双足患者4例;患者Sanders分型为:属于Ⅱ型患者20例,属于Ⅲ型患者40例,属于Ⅳ型患者10例;患者的致伤原因为:属于交通事故受伤的患者38例,属于高处坠落受伤的患者16例,属于重物砸伤的患者12例,其他患者4例。
对照组:男45例,女25例;年龄为21~71岁,平均年龄为(48.1±2.5)岁;其中左足患者31例,右足患者35例,双足患者4例;患者Sanders分型为:属于Ⅱ型患者21例,属于Ⅲ型患者41例,属于Ⅳ型患者8例;患者的致伤原因为:属于交通事故受伤的患者39例,属于高处坠落受伤的患者15例,属于重物砸伤的患者13例,其他患者3例。
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目的:研究和分析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收集跟骨骨折患者共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闭合撬拨复位,观察组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足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跟骨结节关节角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闭合撬拨复位,患者取健侧卧位,行硬膜外麻醉,使用斯氏针横穿患者的跟骨结节处并双手相对挤压以纠正跟骨的宽度。
将一根斯氏针打入患者的骨折线附近,并利用杠杆撬拨复位骨折块。
经C型臂透视复位满意后对跟骰关节进行固定,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后利用石膏托对功能位进行固定。
观察组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行跟骨外侧的L型切口,逐层剥离皮肤和皮下组织后翻起骨瓣,将跟骰关节和距下关节充分暴露,将三根克氏针分别钻入患者的骰骨、距骨颈和外踝,将跟骨外侧壁的骨折块掀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打入斯氏针,从而撬起坍塌的后关节面,内侧壁的骨折处通过骨膜剥离器进行复位。
透视下如果复位满意,对跟骨进行对向挤压从而恢复跟骨宽度,并根据稳定的程度取骨圆针或钢板螺钉系统进行固定,在固定稳定后将克氏针除去并缝合切口,行加压包扎。
1.3 评价指标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足功能评分、跟骨结节关节角进行统计和对比。
足功能评分总分为100分,其中功能评价40分,疼痛45分,外观10分,活动度5分。
跟骨结节关节角的正常角度为30°-45°[3]。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通过对本案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足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跟骨结节关节角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
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
方法:收治跟骨骨折患者38例(41足),采用跟骨切开复位,必要时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
结论:跟骨骨折造成跟骨与周围关节解剖关系改变,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恢复其正常的力学关系,矫正跟骨畸形,规范操作,减少跟骨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大部分属关节内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 3.4%,其中累及距下关节的骨折占所有跟骨骨折的75%~80%,治疗难度大[1]。
实施解剖和复位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同时给予固定,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活动,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2009年2月~2012年3月收治跟骨骨折患者3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40例(43足),男32例(35足),女6例(6足),年龄23~62岁,平均41±1.4岁。
骨折的情况:Sanders Ⅱ型14足,Ⅲ型22足,Ⅳ型5足。
手术时机:患者入院后应行患肢抬高制动,用厚棉垫加压包扎,冷敷,还可加用脱水药物(如七叶皂苷、甘露醇),待水肿完全消失后,并经皮肤皱褶检测呈阳性后,再进行手术。
操作方法:首先,给患者行硬膜麻醉手术。
其次,在跟骨外侧部位割开“L”型的切口,范围为跟骨上端到外踝尖约4cm处的腓骨,切克的深度要接触到骨平面,当不能剥离分层,以完全暴露出腓肠外侧的神经。
分别以3枚克氏针钻进患者外踝、骰骨和距骨内,并将软组织的皮瓣剥开。
在直视条件下,全面观察和记录骨折程度和移位情况,根据情况进行复位操作[2]。
具体操作:从右前下方部位放入经无菌处理过的骨膜剥离器,慢慢左右活动,将关节面逐步抬起。
同时用点状复位钳夹住跟骨的结节部位,不断向外侧拉伸和剥离,使所嵌入到跟骨内的关节面暴露出来,顺利完成后,再将关节面恢复至平整,即可。
在关节完成复位后,要根据关节面的受损情况,采取患者自身的髂骨或其他适合的异体骨植入到跟骨内。
跟骨骨折外固定术46例及护理分析
跟骨骨折外固定术46例及护理分析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外固定术的护理对策。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跟骨骨折外固定术的患者46例,对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无1病例出现皮肤感染、坏死。
随访2~18个月,平均12个月。
综合患者的主观症状及体征,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Ⅰ型跟骨骨折优良率为100%;Ⅱ型跟骨骨折优良率为93%;Ⅲ型跟骨骨折优良率为85.7%;Ⅳ型跟骨骨折优良率为60%。
总体优良率达87.1%。
结论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是跟骨骨折患者康复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
标签:跟骨骨折;护理护理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是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跗骨骨折的60%[1]。
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固定确切,组织损伤小,感染率低,可行早期功能锻炼,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和皮肤血运不良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临床报道效果无区别。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跟骨骨折外固定术的患者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20~60岁,平均42.8岁。
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3例,车祸伤12例,摔伤6例,砸伤及其他合并伤1例。
所有患者均行跟骨侧位和轴位X线片。
32例行常规CT扫描,14例行螺旋CT重建,其中跟骨关节内骨折行跟骨Broden位CR片。
1.2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术前均摄X线平片诊断跟骨骨折,确定骨折线的基本情况后,关节面有移位时,除标准的正、侧、轴位X线平片外,还应该拍跟骨的Borden位X线片。
并行水平面和额状面摄跟骨CT检查,必要时实行螺旋CT重建。
1.3 手术方法采取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患者俯卧位,在C型臂监测下,摄Broden位X线片,在跟骨结节处由内向外横穿入1枚直径为4 mm的斯氏针,若为舌状骨折或粉碎性骨折,斯氏针应穿入最上方骨块上,助手双手握持小腿中上段并维持髋关节伸直,膝关节屈曲90°。
跟骨骨折临床诊治分析
跟骨骨折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讨论不同类型跟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采用非手术及手术方法治疗40例不同类型跟骨骨折,手术方式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
结果40例随访时间10~36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
结论按Marytand Foot Score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6%,40例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取得满意疗效。
手术治疗移位且骨折线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是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最好的治疗方法,它在跟骨骨折治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跟骨骨折;临床诊治;手术治疗;疗效分析跟骨骨折临床上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2%,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大多数的跟骨骨折累及距下关节,其中85%~90%属关节内骨折,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治疗比较困难。
经常伴有脊椎骨折,骨盆骨折,头、胸、腹伤。
随着抗生素、影像技术、内固定和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其临床疗效不断提高。
本研究对40例跟骨骨折病例与其他组别进行治疗方案对比,并随访其临床疗效,以期更准确掌握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6例,女13例,年龄19~56岁,其中坠落伤31例,车祸伤5例,其他伤3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双侧跟骨的侧位、轴位和患侧的Broden位摄片,以及行水平面和额状面CT扫描。
39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7侧,Ⅲ型21侧,Ⅳ型11侧,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
1.2 临床表现跟骨骨折最常见症状为跟部疼痛,常见体征为跟部肿胀、瘀血、足跟旋转畸形和压痛。
跖侧瘀血为跟骨骨折的特征性改变。
骨折后36 h内常发生皮肤的张力性水泡。
跟骨骨折患者中10%合并脊柱损伤,且多发于腰椎。
约10%的跟骨骨折患者发生足部筋膜间隙综合征,如不及时处理,其中有一半变成爪形趾、趾僵硬或发生神经血管功能障碍。
1.3 放射检查对跟骨骨折患者应行标准的X线片检查,包括跟骨正位、侧位及轴位。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30例分析
3 曾会 昌 , 康 , 军 民 , . 部 穿 透 伤 ( 杨 杨 等 胸 附
[] J.中 华 急 诊 医 学 杂 志 ,0 4 1 , 4 : 2 0 ,3 ( )
( 编辑 : 李
谷)
[] J.中华 创 伤 杂 志 ,0 4,0 5 :5 . 20 2 ( )2 8
5 倪科伟 ,许林海. 脏破裂伤的诊治探讨 心
e p r n e J . ug 2 0 6 : 6 6 . x e e c [ ] Am S r , 0 0, 6 5 — 0 i
『 稿 日期 :0 9 0 — 3] 收 20—5 1
予 以 石膏 度 :跟 骨 骨 折 后 跟 骨 的 高 度 短 一
2 谢 秉 局 ,李 方才 . 开复 位 内 固定治 疗 跟 骨 切
关 节 内 骨折 []临床 骨科 杂 志 ,0 5 83 . J. I 2 0 , :8
3 邓 磊 , 肖京 .跟 骨 骨 折 的 治疗 方 法 的 探 讨 [ ] 骨 与关 节 损 伤 杂 志 , 0 4 1 : 5 2 . J. 2 0 ,9 2 — 7 4 鲍 丰 ,黄 洪 斌 . 位 的跟 骨 关 节 内骨 折 的 移 手术 治疗 [] 中 国 矫 形 外 科 杂 志 , J.
质 骨 撬 开 骨 折 。这 样 可 看 清 楚 跟 骨 骨 折 剖 , 择 正 确 恰 当 的复 位 及 固定 方 式 . 选 并 移位 。 下关节面塌陷及骨缺损情况 。 距 撬 可 推 断 病 人 的 预 后 。 水 肿 消 退 后 手 术 , 待 拨 复 位 塌 陷 的 关 节 面 .如 复 位 困 难 的 患
例 3 3足 , 果 比较 满 意 。现 报 告 如下 。 效
2 结 果
及 诸 骨 间 的关 节 僵 硬 的 发生 ; 植 骨 : ③ 严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45例分析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45例分析发表时间:2013-02-22T10:44:32.4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闫春生[导读] 治疗期间按规范进行临床观察,以痊愈、好转、无效等进行疗效评价。
闫春生(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骨外科 137400)【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本组45例跟骨骨折,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2~24个月。
结果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其中优21足,良17足,中5足,差2足,总体优良率为84.4%。
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202-02 跟骨骨折是常见多发骨折,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数由高处坠落,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1]。
跟骨骨折大多数均为关节内骨折。
跟骨形态不规则,具有多个关节面,骨折类型复杂,复位固定难度大,治疗上应予重视。
随着各种类型跟骨钢板的推广使用,目前更倾向于手术治疗[2]。
我院自2008年6月~2011年9月对45例跟骨骨折行手术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根据跟骨骨折后的临床表现和X线摄片所示,按Sanders分型[3],将SandersⅡ、Ⅲ、Ⅳ型的跟骨骨折患者列为研究对象。
患者41例45足,男33例,女8例,年龄22~64岁,中位年龄41岁。
双侧跟骨骨折5例。
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7例,交通伤10例,下楼滑倒14例。
合并脊柱骨折3例。
骨折分型:按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9足,Ⅲ型21足,Ⅳ型5足。
1.2 手术方法在跟骨的侧壁跟腱与外踝、外踝与足底间1/2处作一L形皮肤切口,直达骨膜。
外侧扩大“L”形切口适用于90°以上累及后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及伴有跟骰关节骨折移位的患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