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
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
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关系,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的能力,更新工作理念、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明确工作重点,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篇一《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几个问题的认识》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是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的需要。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关系,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的能力,更新工作理念、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明确工作重点,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对策问题正确认识1.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当前关键是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1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但是,人们逐利动机的增强和相关制度规范的不完备,带来了腐败现象增多等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一系列“窝案”、“串案”,甚至出现“前‘腐’后继”的现象。
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创新制度来根除腐败。
1.2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期,往往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
我国长达30多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不仅使原来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变化,而且使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对原来相对稳定的社会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
最新大学生毛概论文3000字三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
所以作为祖国未来的当代青年人更应当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青年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进取的实际行动,自觉投身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作为社会阶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在这其中显示出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扮演任何社会角色都是社会地位的外部表现,社会地位是社会角色的依据。
大学生在社会角色扮演过程中,正确定位社会是社会角色成功扮演的前提,正确定位有利于大学生清楚所处的社会地位、明确社会角色,有利于增强在社会角色扮演过程中行为的目的性。
作为大学生应明确其基本角色是“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是这种“人才”的主力军。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后继力量。
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作为社会知识群体的大学生,承担着祖国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个体,作为一个特定社会成员的人格,总是受着这个社会的群体人格的影响。
反之,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个体也会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精神风貌的形成。
因为在我国,大学生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每年都以数百万计而加入到社会群体之中,这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作为青年中特殊的社会群体,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国家极为宝贵的人才智力资源。
由于他们的年龄优势,并且都将掌握着较高的知识和技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处于人生发展和创造的黄金时期,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能够发挥着突击队和主力军的作用,成为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要物质基础的骨干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范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范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并追求的目标,旨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阶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构建的基本路径以及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更好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内部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的社会形态。
在和谐社会中,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文明和社会关系都得到充分发展,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更好实现,资源环境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得到协调和化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彻底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和政府工作全面转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平正义有力保障、生态环境良好、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社会目标。
1. 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相协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协调发展。
同时,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坚决打击贪污腐败,落实税收制度改革,推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促进贫富差距的缩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篇一: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从思想政治、经济建设、人文关系等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同愿望。
关键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政治经济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一、在思想政治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毛主席曾指出:“掌握思想,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使命,同样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中心环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文化条件,打牢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增强全社会创造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形成团结文明、扶贫济困的良好风气,形成公平正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利益矛盾,重视保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动,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全体人民主人翁意识,团结、凝聚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核心价值目标的确定,但这种目标能否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同理想信念,并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发挥得如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与社会长期稳定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体公民的共同使命。
本文将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构建途径展开探讨。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公正、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
其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协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确保人民享有基本的经济权益和福利。
2. 政治稳定与民主法治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政治稳定作为基础,同时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和法治权益,促进社会的公正、公平和公开。
3. 文化繁荣与道德建设的共同进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文化的多元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共同提高。
4. 社会公正与法治治理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实现社会公正,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加强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治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5. 自然和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举措。
1. 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协调要加强宏观调控,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 推进政治稳定与民主法治的统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社会治理和权力监督机制,保持政治的稳定。
同时,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扩大公民参与,推进法治建设,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
3. 促进文化繁荣与道德建设的共同进步要加强文化领域的创作与传播,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注重培养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固定在《党章》中的一大战略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旨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本论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维度讨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和策略。
一、政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需要在政治方面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化进程。
政治上,应坚持人民民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巩固,为人民提供广泛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
同时,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保障社会秩序稳定,确保人民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经济在经济建设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要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同时,要坚持共同富裕原则,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实现共同发展。
三、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标识,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鼓励文化创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事业的建设,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四、社会社会稳定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
要加强社会管理,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同时,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和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此外,要加强社会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国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五、生态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实现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结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凝聚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论文姓名:***学号:*********专业:机制班级:09级五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就要按照社会需要,着力增强、激发社会的各种潜能。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趋势、顺应人民群众根本要求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战略性举措。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关键词:和谐社会基本特征、和谐社会具体事项、构建和谐社会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什么样的社会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个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已经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六个方面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也可以说,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充分体现出这六方面的特征。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和谐社会六方面的特征有着具体的内涵。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毛概社会主义建设论文
毛概社会主义建设论文摘要: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为新生活的追求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毛的伟大并不仅在于此,还在于他的思想。
他的思想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建设打开了窗户,同时,也为我国未来的发展表明了方向。
关键字: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就像全党提出要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
毛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和教训相结合的,也是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的。
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后,建设的社会主义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建设的社会主义实施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党执政以后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选择一个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又能全面、迅速的发展的经济体制,迫在眉睫。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后我国逐步形成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样的经济体制是有当时主客观条件的。
从客观条件上来讲,我国当时的生产力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十分薄弱,现代化工业很少。
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的集中全国的力量,有效的发展经济。
同时,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能顺利的进行。
从主观条件上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重要特种。
所以但是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是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
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经济发展上发挥了中的的作用,但是同时特暴露了不少的问题:权力过于集中,忽视了商品产生、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因此,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首选目标。
毛概课程论文_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经济开始两极分化,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这就成了最大的不和谐因素,我党必须利用政府职能,在众多利益阶层的诉求中,寻找平衡点,整合利益资源与利益阶层,分化两极矛盾,分析并解决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建设和谐的文化素质,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基础,巩固和谐社会。
社会道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应,更是社会文明的标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在道德上的基本标准。构建和谐的社会,人们必须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总是要遵守一些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秩序,这就是作为和谐基础的社会公德。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论文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2010年月日
论文题目: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体现了广大任免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应从多发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加强党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领导,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建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才队伍,深入开展党风建设,在不断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和规律中,不辜负人民赋予政府的使命。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而又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依靠于全社会,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前提下,整合资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原有体制中的缺陷,建立人才队伍,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以此来推进和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和要求,是社会矛盾对立统一的产物。
“和谐社会”理念是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条件下的科学阐释。
这一理念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和合精神”,批判地吸收了西方分析社会发展的理性主义传统,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的理论。
关键字: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当前中国的国情需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发展很不平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不和谐问题比较突出。
对于不和谐问题,必须用发展和改革的方法予以解决,这既是党在长期执政中经过艰辛探索所积累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必然选择。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问题。
例如,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问题、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问题、资源消耗过度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等。
为了减少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为了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并把新的社会阶层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就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时代主题“以人为本”是我们的时代主题,这是一种理念。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对象,本是原则、理念、要求。
人有三层:个人、群体、人类;本有三义:相对人对物的依赖,把人当主体;相对人被边缘化,把人当作依据;相对把人当作手段,把人当作目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篇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考》[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国家发展大局和国际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坚持正确的方向和遵循科学的思路。
具体而言,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战略指导、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战略目标、以共同建设与共同享有为战略原则、以和谐世界为战略视野。
[关键词]和谐社会;构建;战略;思考[中图分类号]B0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72(2012)02-0021-0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战略性任务需要战略性筹划,只有站在国内发展大局和国际战略全局的高度审视和谋划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才能真正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顺应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愿望。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战略指导科学发展观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围绕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这一主题,深刻解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谐社会建设才能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和谐社会,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1]17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才能实现发展成果由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人群共同享有的社会发展目标,才能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因而也才能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工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文化,在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构建和谐文化。
关键词:文化和谐社会主义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上张春贤书记对新疆文化发展提出,坚持现代文化领域,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现代文化,弘扬新疆精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等几点要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和谐文化这个概念,这标志着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一、和谐文化概述。
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
也就是以和谐理念贯穿于相关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该类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以此影响其他各种文化形式,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
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
学术界的讨论至今仍众说纷纭。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文化有层次和类型之分。
有的将文化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意识文化三大类型。
有的则将文化分为大文化、中文化、小文化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文化怎么界定,学者的观点也有差异。
我认为,所谓大文化,即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
物质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如建筑、道路、文物、机器、设备等一切已经人化的自然;而精神文化,则是通过人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或者虽在物质活动中产生但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的人类文化。
毛概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屑追求的社会理想。
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求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
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民生两会(住房、新医改、教育公平、收入分配、)正文:1、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当地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
同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
特别要看到,我国以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各种矛盾和问题。
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利益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治还不健全等等。
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必然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2、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一般的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于协调发展的社会。
而人类社会必然是在各个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然而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毛概论文)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而解决民生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和谐进步的重大工程。
民生工程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其内容主要就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民生问题作为社会系统工程,范围相当广泛,除了个人的收入水平外,还包括就业、住房、社保、医疗、卫生、教育、环保、公共设施、交通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吃饭问题、就业问题、上学问题、就医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公共安全问题等。
【1】只有不断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才能有效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一、何谓民生问题?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所谓民生问题, 简单的说是指国民的生活问题。
从传统意义上来理解, 民生问题主要是指国民的“衣、食、住、行”问题; 从现代意义上来理解, 民生问题是指包括物质、精神文化和政治生活在内的事关国民生存与发展的一切因素。
1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改善民生,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既是为了改变不计代价、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需要。
2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
抓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使得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基层群众,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扎实推进,筑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
3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最大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显著地改善了民生,使中国老百姓得到实惠。
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终应体现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改善民生上。
二、我国目前存在的民生问题主要想谈谈教育,就业以及社会保障问题1,教育方面1.1教育不公平教育的收费问题真是一大顽疾,西部的许多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农村的许多学生上不起大学,教育曾被评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
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篇1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树立危机意识,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健全危机管理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全过程的危机管理机制;建立多边合作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关键词:危机管理和谐社会政府1.树立危机意识,掌握危机管理知识。
提高危机管理的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们知道,今天的危机已呈现常态化,今天的社会时刻都有危机发生的可能。
因此,作为危机处理的主要指挥者和组织者,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危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危机不仅仅在资本主义社会比比皆是,层出不穷,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屡见不鲜,难以避免。
”2.建立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部门,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公共危机管理是各级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和责任。
就社会现实情况看,应对各种公共危机已不再是政府偶尔为之的任务,而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常态职能。
这就要建立常设性的专门危机管理部门,统一指挥重大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工作。
然而,我国有些地方的政府危机管理系统却缺乏专门、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
当公共危机出现后,主要依赖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临时机构来进行危机管理。
这些临时机构,一方面缺乏对危机的预测、预警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危机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应有的培训和处理危机事件的经验,必然影响危机处理的效果。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在地方各级政府内部,成立一个专门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公共危机事件。
3.建立全过程的危机管理机制。
有效地预防、回应、化解和消弭各种危机根据危机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危机大致要经过危机的爆发、持续、消失三个阶段。
政府完整的公共危机管理应该包括危机爆发前的防范预警、危机持续中的应对处理和危机结束时的善后总结三个过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范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范文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在这背后,是伟大祖国的各种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然而,这样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在人民的期望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得到了快速推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基本环节,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旨在通过发展经济、改革社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要建立和谐社会,第一步是要建设和谐的社区环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由和谐社区构成的,只有社区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谐相处,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社区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社区文化、物质生活等方面,促使社区内的各部分人员之间通力合作、和谐相处。
其次,要建设和谐的社会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在和谐的社会关系之上,只有不同群体之间真正实现了和谐相处,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和谐社会要通过更加紧密地联系和沟通来弥合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加强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包容的态度,实现各个群体之间的和谐相处。
第三,我们应该把握好文化的引导作用。
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和谐社会要以陶冶情操、增加文化自信为目标,积极培育各种文化形态,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将各种文化融汇贯通。
最后,要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只有我们保持生态平衡,才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我们应该制定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政策,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总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宏伟事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努力。
只有整个社会彼此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篇1浅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奋目标。
在新世纪、新阶段,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为了适应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局而的新发展,要求我们扎扎实实做好建设一个既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又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内涵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凋,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刊、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凋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
总体说来至少包括以下份个层面的内涵: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在把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水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协凋统一;社会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和谐包括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城乡之间的和谐,区域之间的和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和谐等;人自身的和谐即人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索质、科学文化索质和健康索质,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健壮的体格能够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根本上说,人自身的和谐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论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论文一、保持社会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
没有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惟有稳定才能发展经济,才能达到社会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而保持安定有序、维护社会稳定,是最重要的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而构建和谐社会,也对维护稳定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以及工作方式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形势下维护稳定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对人民内部矛盾的化解、对社团的引导、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等等。
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好维护稳定工作,既要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更要注重研究治本之策。
如果只关注表面问题,不从根源上去化解,难免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按下葫芦起来瓢的现象。
对于新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老思维、老观念来看待,必须用创新的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我国现代化建设处于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相当复杂,既面临大好机遇,也遭遇严峻挑战。
我们只有团结一心,保持稳定,才能抓住和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才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妥善解决我们面对的各种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和谐社会才能顺利建设,社会经济才能迅速发展。
二、建立民主、完善的法律体制,坚持依法治国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完善的法律体制为保障。
必须引导全社会增强守法意识与法制观念,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尤其重要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需要完善的法律,而且法律必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紧密相联,因为社会主义民主不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
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中,应当通过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通过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执政历史使命的重要目标。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篇一《关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公正的维护》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当前维护社会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指出了维护好社会公平,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等,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公正;维护一、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党中央早就提出建设“社会更加和谐”在内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同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实现社会的和谐,其基石就是社会公正。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实现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而要实现稳定必须消除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不稳定的因素便是由不公正引起的两极分化。
不能设想,一个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异的社会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
公平、正义和自由、真理一样,对人是颇具神圣意蕴的字眼。
人们追求公正,就是追求崇高,追求人性的完善,这就是公正真正的主题。
公正既是人类现实的存在状态,更是人类一种理想的存在,它是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完善自身的一种永恒需求。
当一个社会中,人们都为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调解均属公正或大体公正的时候,或者贫困的人在这个政策中得益时,人们就会对社会、国家抱有自然而然的向心力,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良好秩序。
一个社会最高的任务是追求公正,建立民主、平等、自由的社会生活关系,以保证所有的社会成员能够得到安全的生存和生活,使所有有能力的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我国人口多,资源少,农民多,耕地少,产业结构调整难,就业问题解决难。
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更为突出,以本世纪初为例,具体表现在:一是收入出现两极分化。
一般说来,社会阶层结构以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为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教学成果报告
题目: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
姓名:
学号:
班级:
完成日期:
指导老师: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
摘要: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想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必备的物质条件和其他社会条件,就必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个社会的公平状况如何,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一定要把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制定各项政策、开展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
当前,需要探索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法,由经济利益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需要运用经济的方法并辅以其他方法去解决。
只有从整体上推进体制改革,使各项改革配套进行,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
关键词:和谐社会;发展经济;改革创新;解决矛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
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到全党面前。
它明确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
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思想指导。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因此,在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
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过程中,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发展经济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
经济的发展,是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任何一种社会,都要以一定的经济为基础。
贫困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甚至社会冲突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原因。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在贫穷的基础上也不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减轻贫困,才能有效地医治许多社会病和消除社会裂痕。
而经济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
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大潮中,不进则退。
只有加快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只有加快发展,国家才能有更多财力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与慈善事业相衔接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机制;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更有成效地减少贫困,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缩小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
因此,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之道。
要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
在当代社会,创新实践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实践的主导形式,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和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们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必备的物质条件和其他社会条件,就必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把全体人民包括各个阶级阶层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
正如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的,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社会环境。
其次,深入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切实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和谐社会是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促进社会
公平正义。
应当承认,我国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不公现象,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拉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社会不公的影子,社会不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和谐相处。
因此,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已经成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对此,应当说大多数人是有共识的。
但是,对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社会不公,怎样看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切实推进社会公平和正义,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必须高度重视公平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社会公平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我们一定要把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制定各项政策、开展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科学的公平观,切实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这也是共产党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再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探索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法。
在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学会善于用经济方法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利益主体的多样化,不同的利益追求导致利益之间的矛盾。
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这是解决矛盾的根本原则。
由思想认识问题引起的矛盾,可以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由经济利益引起的矛盾,单纯沿用过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已经明显力不从心。
当前,需要探索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法,由经济利益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需要运用经济的方法并辅以其他方法去解决。
要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走向冲突和对抗。
人民内部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本来是不应当出现冲突和对抗的,但处理得不好或不及时,也可能使矛盾激化,产生冲突和对抗。
而一旦出现冲突和对抗,轻则会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重则会破坏安定团结,造成社会动荡乃至酿成动乱。
所以,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要全面准确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要着力健全发现问题的机制,扩大信息来源,前移监督关口,做到防患于未然。
要着力健全纠正错误的机制,促使存在的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最后,构建和谐社会是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着眼推进配套改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民主法治,这些工作都不是某一领域单独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进配套改革。
过去,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分配结果的公平方面,强调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其实,没有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相配套,就难有机会公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同样也就难以实现分配公平。
进一步说,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各项社会体制的改革,彼此之间也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所以,只有从整体上推进体制改革,使各项改革配套进行,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
还要看到,改革不配套,正是造成社会发展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配套,造成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不能得到有效遏制,而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又是造成社会不公和某些干群矛盾激化事件的重要原因。
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革除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各项社会体制的弊端入手,弄清这些弊端的因果联系,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各项社会体制的整体出发,按照相互协同配合、分别轻重缓急的原则,推进配套改革的进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全体人民的共同要求。
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我国社会仍然存在着敌我矛盾,我国境内外还存在着各种敌对势力,西方敌对势力仍然妄图对我实施“西化”、“分化”,这些敌对势力内外勾结,对我进行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谐构成了严重威胁。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对敌斗争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对敌斗争的水平;要切实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抓紧构建维护国家安全的科学、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坚决粉碎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