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和特点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要素和特质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要素和特质](https://img.taocdn.com/s3/m/993f855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8.png)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要素和特质幼儿园课程属于课程系统,具有其他学段课程的共性,如都服务于一定的教育目标,都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体系等,但特定阶段的教育任务和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它与其他学段课程之间又具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有必要在阐释课程的内涵之后,专门讨论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及特征。
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美国学前教育专家伯纳德·斯波戴克(Bernard Spodek)认为,学前课程是教师为在园儿童提供的有组织的经验形式。
包括提供正规的教育经验、各种作业和向儿童提供各种非正规的教育机会。
这些非正规的机会包括儿童的游戏活动和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各种活动。
日本的板元彦太郎认为,学前课程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各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而组织安排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适合于幼儿的经验、活动)的总体。
北京师范大学卢乐山认为,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园整体教育或某一科目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等。
南京师范大学赵寄石对幼儿园课程进行了两次界定。
20世纪80年代初期,她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反映幼儿园某一门科目的客观规律的整体教育结构,或反映幼儿整体教育客观规律的总体结构。
20世纪90年代初期,她认为学前教育课程是指反映学前儿童某一发展领域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总体结构,或是反映学前教育机构整体教育客观规律的总体结构。
这就是说,用整体的观点看待学前儿童某一发展领域的教育或学前教育机构的保育和教育,其核心思想是揭示教育的总体结构、内在联系、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整体功能。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认为,幼儿园课程是一件正在发生着的事。
对于幼儿来说,学习就是行动,就是有事可做,所做之事应是有意义的事、有挑战的事、需要思维和情感参与其中的事。
课程就是让幼儿依照一定的目的做事。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与内涵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与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a35e5af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c.png)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与内涵一、引言幼儿园是小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接受并参与各种各样的课程,为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与内涵即是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总体设置和具体内容,它不仅包括幼儿园的科目、课程表等一系列教学安排,还涉及到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细节方面。
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1.以幼儿为中心:幼儿园课程的设计需以孩子们的兴趣和能力为出发点,关注他们的发展需求,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力。
2.综合发展:幼儿阶段是孩子综合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因此,幼儿园课程应该全面培养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交、情感、体能等各个方面。
3.游戏性:幼儿喜欢通过玩耍和游戏来学习,幼儿园课程应当倡导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增强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4.情境教学:幼儿园课程应创造有利于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境,让孩子们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幼儿园课程的学科设置1.语言教育: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通过各种方法和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数学教育:早期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计数、排序、分类等基本数学概念。
3.自然科学教育: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探索精神。
4.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5.社会与环境教育:培养幼儿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学习社交技能和守则,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
6.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通过感受和创造艺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评估幼儿园课程的实施需要配备合适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并通过针对幼儿个体差异的教学设计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评估幼儿的成长和学习是幼儿园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估来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帮助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1f09c5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8.png)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课程的概念与类型1.课程的经典界定:①课程即学习的科目:六艺e。
g。
其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只关注教学的科目,不评价学生的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逻辑,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及所学知识对于学生个人的意义。
②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所有教学活动为目标服务e.g.③课程即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内容、评价e.g。
④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杜威e。
g。
以儿童为中心这种课程观将课程的重心由学科和教师转移到了学习者身上,实现了课程本质由客体到主体的转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⑤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做中学e.g.活动产生经验,经验依赖于活动,儿童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者在活动中的各种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做中学”是儿童获得经验的主要方式.⑥hh2.课程组织形态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2种分类①主体与客体(学科与儿童)②分与合3.学科与儿童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①学科课程(知识为核心):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如语文、算术、历史、音乐等)②经验课程(儿童为核心):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题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的特点/优点:[1]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基点[2]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3]经验课程中,学习者的需要、动机、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其智力的发展同等重要,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4]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③hh4.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①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②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5.课程功能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艾斯纳教授: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三种课程类型:①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官方课程):即官方规定的外显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图的教育影响。
简述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简述幼儿园课程的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97d8f64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5.png)
简述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幼儿园课程的内涵是指在幼儿园阶段,幼儿所接触到的教育内容和学习活动。
幼儿园的课程内涵应该包含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幼儿园课程的目标、特点、内容以及个人观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幼儿园课程的目标1. 培养综合素质:幼儿园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包括智力、情感、体能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语言、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
2. 培养社交能力:幼儿园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合作与交流、游戏与互动等方式,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尊重和理解。
3. 培养创造力:幼儿园课程鼓励幼儿进行自由探索和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1. 游戏性:幼儿园课程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综合性:幼儿园课程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多种学科和领域的内容在课程中相互融合,形成统一的教育体系。
3. 情感性:幼儿园课程强调培养幼儿的情感发展,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和情绪管理能力,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认知能力。
三、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和文字: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听说能力,以及对文字的识别和阅读能力。
2. 数学和逻辑思维:幼儿园课程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数数、排序、分类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概念和思维能力。
3. 科学和探究:幼儿园课程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4. 艺术和美育:幼儿园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通过音乐、绘画、手工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艺术才能。
5. 社会和生活技能:幼儿园课程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技能,包括自理能力、协作能力、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培养。
00394《幼儿园课程》核心知识点
![00394《幼儿园课程》核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783131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6.png)
00394《幼儿园课程》核心知识点《幼儿园课程》知识汇点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对课程的理解一、课程的内涵1、课程的四大类定义①课程即知识:认为课程是按照学习者的实际水平,依照学科的知识体系等编排的教与学的内容,课程简述教学科目或教学科目的总和②课程即计划:课程是一种行动计划或一种书面文献,是教学要达到的预期目标③课程即活动:认为课程不仅仅是教学科目,还包括学校活动及其进程和安排④课程即经验:认为课程简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二、课程的分类①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性质为标准,分为: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体育课程和劳动技术教育课程②以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分为:分科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③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分为:认知性课程、情意性课程④古德莱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习的课程、经验的课程⑤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分为:显性课程(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的教育影响,又称正规和形式课程)隐性课程(没有列入教育计划,甚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没有意识到但却实际存在的影响)第二节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1、幼儿园课程是幼儿通过活动来获得经验的过程2、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幼儿获得的有益经验3、经验的获得的主要途径是活动或做事,包括正规和非正规,也包括计划和非计划4、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要根据各地各园的实际情况来选择5、幼儿园课程强调整体结构简言之:幼儿园课程是为了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教师充分利用各地各园所拥有的课程资源。
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1、课程目标:指幼儿园课程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选择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及评价课程的主要依据2、课程内容:指可以达成课程目标的教育经验3、课程实施:是帮助幼儿获得经验、达成课程目标的过程4、课程评价:既要判断课程目标是否完成,同时也要监控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及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课程,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三、幼儿园课程的特质p331、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2、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3、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4、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第二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理念的确立一、幼儿园课程理念的含义1、课程理念:就是课程设计者蕴含于课程之中,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信念,是课程的灵魂与支点2、幼儿园课程理念:指在设计幼儿园课程时需要实施者付诸实践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信念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1、确立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2、构建以生活为基点的课程内容3、凸显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①做中学、②玩中学、③生活中学)4、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一、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过程1、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三个来源①对幼儿的研究②对社会的研究③对学科知识的研究2、筛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个依据①教育哲学②学习心理学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①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②年龄阶段目标③单元目标④教育活动目标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p43-45①以内容为框架建构的课程目标体系:五大领域分别确定的目标②以身心发展为框架建构的课程目标体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p45-461、整体性原则2、连续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时代性原则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1、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类型①行为目标:以具体的、可观察或可操作的行为来表达的课程目标,用来表明学习课程之后儿童所发生的诸多行为变化,因而其特点就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②表现性目标:指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化,而不是一致性2、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角度①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表述,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或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如,培养、鼓励、帮助)②从幼儿的角度进行表述,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发展目标(如,增进、注意、能理解)3、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主要事项①对于总目标:不用表述太具体,原则性地指出目标涵盖的范围和方向②对于单元目标:1.与上层目标的关系要密切2.目标的涵盖面要广,应包括五大领域的目标以及认知、情感态度、动作技能方面的目标3.单元目标虽要兼顾全面,但可有重点4.目标要有代表性,每一条均是单独的内容,不要有交叉重复③对于具体教育活动目标:1.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不必面面俱到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和类型1、课程内容的范围①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②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情感态度的内容③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行为方式的内容2、课程内容的类型(1)按学科结构分类: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2)按活动对象的性质划分:健康、自然、社会、语言、艺术(3)按课题或问题领域划分: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现与表达(4)按幼儿心理发展领域划分:自我意识、社会能力、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动作与感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感与创造意识(5)按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划分:游戏、工作、唱歌、律动、感觉训练、故事、实物观察、烹饪二、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p50-p531、目的性原则2、适宜性原则3、生活化原则、4、兴趣性原则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1、幼儿园课程内容有效组织的标准①连续性:指主要课程经验的直线式重复②顺序性:强调要将每一后续经验都建立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且必须更广泛、更深入地探究所涉及的事物③整合性:课程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整合性强调课程应加强幼儿所获得的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幼儿逐渐获得统一观点,并逐渐增强经验对行为的指导作用④平衡性:考虑各领域课程内容的比重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和方法p54①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②圆周法、直进法和混合法3、不同组织方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类型①学科课程:强调按照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组织课程内容(分科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②经验课程:亦称活动课程,强调根据儿童已有经验、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组织课程内容最关注的是儿童自身③核心课程:强调围绕社会问题组织活动内容第四节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的选择1、游戏活动(主导活动)2、日常生活活动3、教学活动4、环境创设5、家园合作第五节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类型1、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内涵是幼儿园教育由构想变成现实的条件保障,也是蕴含各种教育目标的园内外的有形和无形的各种因素2、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类型(1)按课程资源的性质分类①自然课程资源:指自然世界中存在的各种事物及其构成的生态环境②社会课程资源:指人类创造出来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及所有社会活动资源(2)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分类①园内课程资源:指幼儿园范围内的人、物以及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和精神文化②园外课程资源:指存在于幼儿园之外的家庭、社区及整个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3)按课程资源的功能分类①素材性课程资源:指作用于课程,并能成为课程的素材或者来源的资源②条件性课程资源:指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的资源,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途径和组织方式二、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开发利用社会资源2、开发利用自然资源3、开发利用家长资源三、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1、深度开发本园所拥有的优势课程资源2、定向开发本园欠缺的课程资源3、做好课程资源的整体规划第六节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一、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内涵1、幼儿园课程计划是整合课程资源、加强课程的目的性、计划性的必要手段;也是组织有效教育教学活动、加强课程监控的重要依据二、各类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1、总体计划(纲要)p612、年龄阶段计划:从幼儿年龄的角度出发,分别制订小、中、大班级教育活动计划3、学期计划①一般在开学之初幼儿来园之前制订②从方向上和整体上把握主要工作,内容不必过于详细③须基于本班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同一年龄段各班级年度计划可以有所不同4、单元计划①一般应在活动组织之前一周的周四或周五完成。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698b539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d.png)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典型模式简介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二、幼儿园课程的组成要素 三、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
思考 什么是课程?你所了解的幼儿园课
程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
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一)课程的内涵 (二)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4 疾病、 药物的影响
慢性呼吸道感染、 胃肠及肝胆疾病等都会影响维生素 D 和钙磷的 吸收与利用, 从而导致佝偻病的发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一
幼儿身体发育中常见的问题
( 二) 症状
①佝偻病的早期以多汗、 夜啼、 烦躁、 摇头、 枕后脱发等表现 为主。
这类儿童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 条件反射形成缓慢, 动作和语言 发育迟。
根据牙齿破坏的程度, 将龋齿分为浅龋、 中龋和深龋。
1 浅龋
龋蚀破坏只在牙釉质内, 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 牙表面粗糙, 患 儿无自觉症状。
2 中龋
龋蚀已到牙本质, 形成龋洞, 患儿在吃冷、 甜、 酸食物时感到 酸疼。
3 深龋
龋蚀已达牙本质深层, 接近牙髓或已影响牙髓, 冷热等刺激或 食物嵌入龋洞均会引起疼痛, 可并发牙髓炎。
骨骼的生长速度与维生素 D 和钙的需要量成正比, 婴儿生长速度 快, 维生素 D 的需要量大, 佝偻病的发生率高, 特别是早产儿 、 多胎儿先天存在体内的钙少, 出生后生长速度快, 更易患此病 。
3 喂养不当
乳类中维生素 D 的含量很少, 如果不晒太阳或未及时补充含维生 素 D 丰富的食物, 则极易患佝偻病。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一
幼儿身体发育中常见的问题
1 注意口腔卫生 应培养幼儿饭后漱口和睡前刷牙的习惯, 及时清除食物残渣。 3
简述幼儿园课程有哪些特点
![简述幼儿园课程有哪些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e97b2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a.png)
简述幼儿园课程有哪些特点
摘要:
一、幼儿园课程的定义与特点
1.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正文:
幼儿园课程是针对幼儿阶段儿童设计的,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生活化:幼儿园课程紧密围绕幼儿的日常生活,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行为和自理能力。
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2.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将教育内容融入游戏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游戏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体验式:幼儿园课程注重让幼儿亲身参与,通过实践体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使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4.情感导向:幼儿园课程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注重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学会表达情感,培养良好的情感交流能力。
5.个性化:幼儿园课程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兴趣,因材施教。
教师
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案,引导他们发挥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6.综合性:幼儿园课程涵盖多个领域,如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社会等,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通过多元化的课程内容,让幼儿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课程以生活化、游戏化、体验式、情感导向、个性化和综合性为特点,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
简述幼儿园课程的含义与特点
![简述幼儿园课程的含义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272b70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2.png)
简述幼儿园课程的含义与特点
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它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游戏、故事、儿歌等形式,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等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包括:
1.全面性:幼儿园课程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社会性等方面。
2.游戏性:幼儿园课程通常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3.启蒙性:幼儿园课程注重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认知能力。
4.适应性:幼儿园课程应适应幼儿的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5.家庭教育:幼儿园课程注重与家庭教育的结合,让家长成为幼儿教育的合作者,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具有全面性、游戏性、启蒙性、适应性和家庭教育等特点。
优秀的幼儿园课程能够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06第六章_幼儿园课程
![06第六章_幼儿园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0a8dd36a2e3f5727a5e962e7.png)
本章要点
• • • • • • •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要素、特点。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层次。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组织类型。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取向和途径。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和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要点。 典型课程方案介绍。
本章概况
•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 •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方案.
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的课程宗旨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课程长远目标幼儿园年龄班教育目标幼儿园课程中期目标学期教育目标同上月周教育目标幼儿园近期目标一日活动或一个具体活动的目标课程的具体活动的目标从教师的教育角度出发
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
前言
亲爱的同学,你了解幼儿园课程吗?幼 儿园的课程就是指在幼儿园使用的教材吗? 幼儿园课程可由各班老师自由选择组合吗? 学了这一章,你将对幼程是指在学校教师的直接和间接指导之下出现的 学习者与教育环境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总体。 它不仅包括教育机构中课程表上所列教师有计划 组织的各学科的教学活动,还包括有计划组织的 和学生自动自发的所有活动。 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1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单是知识能力训练的过程; 2 学生的学习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有其他课外活动和自发 活动的教育; 3 学习不是使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学科的知识,而是要求 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 (一)启蒙性和奠基性 • 启蒙性是指幼儿园课程要与幼儿的现实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要启于未 发、适时而教、循序而育。 • 奠基性是指幼儿园课程要与幼儿的未来发展需要联系起来,为幼儿奠 定良好的根基 • (二)发展性 • 发展是儿童最根本的需要,幼儿园课程要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发展 需要和发展特点为出发点。主要在体现“素质”教育。 • 1、素质的含义: • 素质是人内在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包括生理素质和心理素 质。 • 2、素质的特质: • 3、幼儿园课程素质教育的意义:关键在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 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自制能力。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二章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二章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21a789f510661ed9ac51f348.png)
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的内涵和特点
(二) 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的特点
1.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
2. 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 性,开展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3. 容易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导致各领域之 间彼此割裂,从而限制儿童视野
第一节 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中的 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缺点
容易导致在知识的逻辑性和顺序性方面产 生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前后知识的衔接,不如 分科那么有序、严密,会产生知识的琐碎化 问题,这对于教师知识和经验也是一大挑战。
第二节 幼儿园整合课程中的 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二、 学前儿童健康与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
学前儿童健康与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
第一,学前健康教育不仅与健康领域有直接的关系,还和课程中其他 各个领域存在密切的联系。幼儿的社会、语言、艺术、科学等领域 中都有健康教育的任务,它们从不同方面影响和作用于幼儿,改变幼 儿的健康认知、态度和行为,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培养幼儿维护 和增进自我健康的能力。
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中的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健康领域课程在结构化程度上可以有所不同。 在健康领域课程中的教育活动设计时,应当尽 可能发挥领域课程具备的长处,避免其短处
第一节 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中的 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四、 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中的教育活动的实施实例
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中的教育活动的实施实例
(三) 通过专题的整合
有利于将儿童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使儿童在一日生活中获得比较完整的经验
第二节 幼儿园整合课程中的 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四、 幼儿园整合课程中的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组织策略
幼儿园整合课程中的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的组织策略
(一) 采用真实的评价方法
幼儿园课程概论
![幼儿园课程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e8b06f14844769eae009ed79.png)
学习和了解儿童发展和托幼机构的课程
二 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养体系与课程方案 理论基础:皮亚杰。维果斯基等建构主义的心理学影响。
儿童观: 儿童是一个拥有充分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人; 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 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 儿童天生都是艺术家
二五指活动课程 课程目标包括:做人、身体、智力、情绪 课程内容: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
动、 三条标注:凡儿童能够学的东西,就可以作为教材、教材以儿 童的经验为依据、凡是能够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以作为教材。
课程组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课程的编制与实施 编制的三种方法:圆周法、直进法、混合法 强调: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通过环境的创 设和材料的提供引起幼儿的学习动机。 第二节 幼稚园行为课程及其方案
2 评价方案实施阶段: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 撰写评估 报告 第七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 一 学科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学科活动中的学科是一种前学科、强调和幼儿的生活相联 系、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二、学科活动的设计
初步确定适宜的学科教育目标、初步制定学前甚至学年活动计划、 选择与确定活动目标、设计活动过程 三、对学科活动的评价
(二)幼儿园课程特点 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 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类型 一 以课程组织形态为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相关课程 :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科目。建立共同的关系,但是各科
第一节 一、幼儿园课程内涵 (一)幼儿园课程定义
教育部“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幼儿园课程政策研 究”所认为的幼儿园课程概念就是“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 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 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及特征是什么的相关参考
![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及特征是什么的相关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734ba35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3.png)
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及特征是什么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及特征分析一、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幼儿园课程是为适应幼儿发展需要,以儿童为中心,教育教学活动的总体计划和组织安排。
幼儿园课程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不同于小学、中学的知识型课程,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品格、能力、兴趣和探究精神,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以尽可能丰富幼儿园生活。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征1.活动性强幼儿容易疲劳,需要更多的运动和互动来消耗他们的体力和精力,同时也需要锻炼健康体魄。
因此,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要强,尽可能为幼儿提供多样化、有趣的教育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幼儿的参与度。
2.综合性强幼儿园课程应该是综合性强的,能够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如语言、认知、社交、情感、审美等,学习内容应当从多个方面与层面进行展开和拓展,让幼儿全方位地发展和成长。
3.性别平等幼儿园课程应该具备性别平等的特征,鼓励男女幼儿参与到各种游戏、竞赛、活动中,不受性别限制,消除性别既定贡献。
4.个性化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性格、优点和特点,幼儿园课程应该以不同的方式为不同的幼儿提供支持和教育,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因此,幼儿园课程应该个性化,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个性。
5.开放性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开放性的,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和探究。
通过合适的教材、教具等方式,给幼儿提供学习的机会和空间,让幼儿在探究中获取新知识和新理解,并体验成功和成长的喜悦。
三、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几大原则1.因材施教:按照幼儿的聪明小,亟需因材施教,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
2.循序渐进: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从简单、浅易向深入、复杂发展,逐步丰富幼儿的知识和能力。
3.重点突出: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和突出每一个幼儿的优势和特长,唤起他们的潜在能力。
4.生活化:幼儿园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应以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为基础。
5.多样化:通过课程的多样性,让幼儿接触不同的教育内容,探索世界的不同领域,体验丰富的多元化课程方式。
幼儿园课程有哪些内容和特点的参考方案
![幼儿园课程有哪些内容和特点的参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9ce77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f.png)
幼儿园课程有哪些内容和特点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作为幼教专家,我认为幼儿园课程应该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儿童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复合课程体系,它既有传统的文化基础,又体现了现代的科学技术,同时还要重视幼儿语言、游戏与情感的发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基于这个理念,在这篇分析报告中,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做出深入的探讨。
一、“幼儿园课程的人文底蕴”幼儿园课程的人文底蕴是幼儿发展的基础。
在这个方面,幼儿园课程应该注重激励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引导他们接触更广泛的文化和艺术领域,确保幼儿在语言、美术、音乐等方面得到良好的教育。
在幼儿园课程中,这方面的实践可以通过哲学思考、魔术表演、文艺创作等方式实现。
二、“幼儿园课程的体验性”课程的体验性是幼儿参与其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幼儿园课程需要提供多种有趣、可行的活动形式,让幼儿能够愉快地参与其中并得到实际的经验和教育。
在这个方面,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实验,例如:构建沙池、拼图游戏等。
三、“幼儿园课程的互动性”课程的互动性是幼儿与幼儿教师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幼儿园课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点和个性,针对幼儿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鼓励幼儿自主阅读、问答、演讲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四、“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是指,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和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
在幼儿园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幼儿通过切实的生活实践来学习,从而增加幼儿对所学知识的认知。
五、“幼儿园课程的包容性”幼儿园课程的包容性是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和学习差异,为每个幼儿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让他们在安全与舒适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学习,并保证一定的学习进度。
在幼儿园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确保幼儿在各个学科领域得到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概述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66d974dcc7931b765ce1575.png)
三、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 1.游戏性 • 2.生活性 • 3.主体性 • 4.生成性 • 5.体验性 • 6.整体性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 一、课程与教学关系的几种认识 • 独立模式 • 包含模式 • 交叉模式 • 循环模式
二、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正确认识
• 张华:课程与教学整合 • 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 • 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 • 课程作为教学事件
幼儿园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与特点
• 一、课程的内涵 • (一)课程的词源学分析 • 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
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 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 制。”
• 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频频提及 “课程”,“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 立课程,大作功夫”等。
•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 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 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三、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 1.地位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 • 2.目标的全面性的启蒙性 • 3.内容的生活性和浅显性 • 4.结构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 5.实施的活动性和经验性 • 6.影响的广泛性和潜在性
• 3.课程的层次维度: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 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 程
• (三)课程的本质内涵
• 在学校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 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
二、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 (一)三种典型的定义及评价 • 1.教学科目 • 2.教育活动 • 3.学习经验
• (二)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第二节 幼儿园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 一、教学的内涵12-15 • 1.教学的词源 • 2.教学内涵的多样理解 • 3.教学的内涵
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要素
![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525b5f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f.png)
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要素摘要:一、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和特点1.幼儿园课程的定义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2.1 生活化、情境化2.2 体验性、探究性2.3 多样性、灵活性2.4 阶段性、连续性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1.课程目标1.1 身心健康发展1.2 社交能力培养1.3 认知能力培养1.4 审美情趣培养2.课程内容2.1 日常生活活动2.2 游戏活动2.3 学科知识教育2.4 主题活动3.课程实施3.1 教师主导与幼儿自主相结合3.2 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3.3 个性化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3.4 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相结合4.课程评价4.1 过程评价4.2 成果评价4.3 教师自评与互评4.4 家长参与评价正文:幼儿园课程是针对幼儿阶段特点和需求,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生活化、情境化:幼儿园课程以幼儿日常生活为基础,注重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2.体验性、探究性:幼儿园课程鼓励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3.多样性、灵活性:幼儿园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4.阶段性、连续性:幼儿园课程按照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进行设计,注重课程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1.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目标主要包括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社交能力培养、认知能力培养和审美情趣培养。
2.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科知识教育和主题活动。
3.课程实施:幼儿园课程实施要注重教师主导与幼儿自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个性化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相结合。
4.课程评价:幼儿园课程评价主要包括过程评价、成果评价、教师自评与互评以及家长参与评价。
总之,幼儿园课程应以幼儿为本,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尊重幼儿兴趣和发展需求,创设富有情境、体验性和探究性的课程,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的参考方案
![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的参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50510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9.png)
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一、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幼儿园课程是一种教育活动,基于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展开,旨在实现幼儿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交等方面。
其主要目的是提供有利于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学习环境和课程计划。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征1. 个性化:幼儿园课程应该考虑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以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和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
2. 综合性:幼儿园课程应该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语言、社交、情感等多个方面,以帮助幼儿全面成长。
3. 游戏性:幼儿园课程应该以游戏为主导,结合幼儿兴趣和需求,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4. 整体化:幼儿园课程应该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的全局性,让幼儿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在实践中获得全面的体验和成长。
5. 感性教育:幼儿园课程应该以感受和体验为主要线索,通过幼儿兴趣和需求的转化,让幼儿对事物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三、幼儿园课程的目标1. 培养幼儿的情感发展:通过课程活动,让幼儿体验社交互动、友谊、信任、自尊和自信等感受,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基础。
2. 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通过游戏、唱歌、故事、手工等活动,启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让幼儿建立起初步的逻辑思考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身体发展:通过体育、健身和游戏等活动,让幼儿体验运动的快乐,建立良好的身体形态和体能素质,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习惯。
4. 培养幼儿的美术发展:通过绘画、剪贴、手工等活动,让幼儿体验美学的魅力,开发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
5. 培养幼儿的社会发展:通过团队合作、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开发幼儿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幼儿成为自信、独立和富有包容心的人。
四、幼儿园课程的实施1. 科学规划:幼儿园应该依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科学地规划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确保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课程概论
![幼儿园课程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c448152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2.png)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是指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二、幼儿园课程的特质1.基础性与启蒙性2.全面性与综合性3.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4.整合性1内容上的整合:五个领域2方式上的整合:教学组织形式集体/小组/个人教学3资源上的整合:家庭/社区/学校5.潜在性幼儿模仿力强,幼儿园课程不仅体现在教育计划,还体现在环境,生活,游戏以及教师不经意的行为;隐性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幼儿,影响幼儿发展的课程;第二章幼儿园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一、目标模式博比特创始人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目标模式经典形成标志——“泰勒模式”☆二、过程模式皮亚杰布鲁纳影响斯坦豪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确立过程模式过程模式基本内容内容的选择拉斯的12条鉴别看来是否有内在价值的活动标准1.卢梭自然后果法打破窗户自己承担后果2.☆第二节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一、学科中心取向二、学习者中心取向起源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杜威1.经验中心设计杜威拉格舒梅科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经验中心设计强调儿童的兴趣,将儿童视为学校组织教育的基础;2.人本主义设计库姆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潜能,强调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人际交往技巧,以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3.开放教室设计三、问题中心取向1.生活情景设计斯宾塞斯特拉特梅尔福克纳麦金鼓励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的过程2.核心设计福恩斯博辛将社会生活中困扰人的关键问题作为核心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与依据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教育目的指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目标教育目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幼儿园工作规程课程目标酵母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健康领域的目标等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1.普遍性目标普遍性目标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幸福;大演说家;完美生活;普遍性目标取向体现了课程目标的一般性原则或宗旨;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特点;局限是模糊,泛化,具有一定随意性2.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弊端是人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审美经验等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创始于博比特“活动分析法”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梅杰“行为目标运动”3.生成性目标也称形成性目标或者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根本特点是过程性;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斯坦豪斯“过程模式”以生成性目标为取向的早期儿童课程与教育方案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美国“项目活动”这类课程较少带有预设痕迹,课程实施过程能比较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缺点是带有教育的理想主义色彩,教师实施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与额外的努力,而且比较难以实现;4.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美国课程论专家艾斯纳特点是创造性三、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1.对幼儿的研究原因: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要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所以课程编制者必须关注幼儿的发展,尤其要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兴趣、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萌发、社会化过程以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规律与特点;2.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3.对学科知识的研究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价值性遴选1.从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角度审视幼儿园课程目标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应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所以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使幼儿的主体性不断提升,为其一生发纲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2.以幼儿心理发展及学习特点为依据进行选择1幼儿学习目的性差,无意学习为主;注意力分散,易走神,开小差;2幼儿往往是在操作、感受、交往、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杜威、皮亚杰3幼儿的学习是整体未分化全身心投入的活动,他们经常从自身经验出发来理解学习新的经验.4幼儿的学习伴随丰富的体验,会引起情感上的变化;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体系与层次结构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种体系1.学习内容2.儿童发展领域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与层次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美国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三大类2.幼儿园课程目标层次1五大领域目标2学年目标3单元目标可以以时间学期、月、周为单元,也可以以内容主题、节日为单元;4具体教育活动目标三.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理解、感受、喜欢、尝试、乐意行为性目标、一般性目标第四章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概念及意义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第二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及类型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即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所组成的区域;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纲要:第一,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第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第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目标性原则一是全面,不但德智体美缺一不可,每一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的内容也要具备;二是在全面的前提下第八章经典幼儿园课程理论与方案第一节五指活动陈鹤琴1923年鼓楼幼稚园定义:课程内容由五方面组成,它犹如人的五个手指头,是活的、可以伸缩的,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互相联系的;一、基本理论观点“活教育”理论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3活教育的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二、幼儿园五指活动课程1.课程目标做人、身体、智力、情绪2.课程内容健康、科学、社会、艺术、语文3.课程组织单元教学法整个教学法:幼儿园的课程从自然和社会两大环境中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而且适合儿童的人、事、物作为中心,以单元主题来组织,各项活动都围绕单元进行,使各科之间构成内在联系,形成整体;即把儿童所应学的东西整个的、有系统的教给儿童;4.课程的编制与实施实施方面强调1采用游戏式教学方法2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方法3通过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引起幼儿的学习动机5.课程的评价1925张宗麟陈鹤琴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第二节幼稚园行为课程及其方案张雪门南陈北张1理论来源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福禄贝尔蒙台梭利2.基本观点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的生活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包含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也和一般课程一样;然而,这份课程完全根据生活;从生活而来,从生活展开,从生活结束;——张雪门生活和行动是行为课程的基本要素3.方案1目标满足儿童心身的需求,养成儿童“扩充经验的方法”和习惯,培养其生活能力与意识;2内容儿童自发的诸般活动儿童的自然环境儿童的社会环境3组织特点与要求第一,整体的第二,偏重于儿童的个体发育第三,注重儿童的直接经验4实施行为课程的宗旨是以行动为中心,强调“做”的价值,提倡“教学做”打成一片;运用设计教学法来拟定行为课程计划,并用单元教学法进行;第三节蒙台梭利课程理论及其方案1907罗马儿童之家一、理论基础.1.儿童观1儿童具有发展的内在冲动力——吸收力的心智一方面,注重遗传和内在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蒙台梭利也相信环境对儿童的作用;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智2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四个阶段1-3,3-6,6-12,12-18;儿童成长是质变到量变,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为要进行不同的教育;3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语言敏感期0-5,感觉发展敏感期0-5,行为规范敏感期2-6,肢体协调发展敏感期2.5-5;教育应与敏感期相符合,从而促进儿童正常发展,避免延误时期带来儿童心理发展障碍;4儿童的发展是通过工作实现的教育的自我活动她认为,儿童的最主要活动不是游戏,游戏不能培养儿童严肃认真求实责任感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与行为习惯,只有工作才是儿童最主要和最喜欢的工作;2.教育观点1主张自由教育2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提供有吸引力的、美的、实用的设备和用具允许儿童独立的活动,自然的表现,使儿童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社会性行为二、教育方案1.教育目标协助儿童开发自己的内在潜能,帮助儿童发展出自发性的人格和养成一种独立、自信、自律、自足以及自我管理的活动习惯,并为儿童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2.教育内容1感官教育核心直接目的是使儿童感官敏锐,间接目的是培养儿童观察、判断、区别、比较、归类等能力;并强调:第一,感官教育的刺激应孤立化;不同感官训练采用不同材料第二,感官教育要把握“敏感期”3-7岁第三,感官教育要通过具体的步骤和程序“三段式”练习法第一,命名;建立感知觉与其名称的联系;第二,确认;按照教师说出的名称拿出相应的物体;第三,记忆;自己说出物体的名称;2日常生活练习3语言教育4数学教育5文化科学教育3.教育内容与过程的组织三;评价优点:重视儿童的内在需要,强调对儿童的尊重和信任,强调儿童个别化学习,倡导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与指导;缺点:孤立的感官训练,对创造力的忽视,过度强调读写算,忽视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第四节海伊.斯科普课程美国韦卡特第五节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与课程方案瑞吉欧.艾米莉亚意大利小镇马拉古齐一、理论基础与基本观点1.儿童观1儿童是拥有充分生存和发展权的人2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3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4儿童天生都是艺术家2.教育观1教育不仅仅追求外在的目标,更多的注重内在的品质2教学方法上,反对单向灌输,反对把语言文字作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他们认为教育在于给儿童创设学习的情境,帮助儿童在与情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3强调儿童与同伴的相互作用及其价值4在“教”与“学”两者之间,更尊重后者5教师应掌握正确的时机,找到正确的方法,适当地介入,协助儿童发现问题,帮助儿童提出问题6幼儿学校是社会生态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7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因素3.课程的实施与组织4.教师的角色1幼儿的倾听者2幼儿的观察者3幼儿的伙伴与向导4幼儿行为的记录者与研究者5实践的反思者第六节华德福幼儿教育理念与课程方案奥地利鲁道夫.史代纳1.理论基础2.课程目标与内容目标:努力使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幼儿身心灵整体的健康发展,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身体活动能力、感官接受能力、语言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社会能力、动机和专注能力、伦理道德的价值能力;内容1自由游戏与远足艺术活动故事与晨圈生活活动节日庆典与生日会第九章园本课程第一节园本课程概述一、历史与发展二、特点与功能特点:1.课程特性方面,具有特色性2.课程权力方面,具有自主性3.课程民主方面,具有民主参与性和开放性4.课程开发方面,具有生成性功能:第二节园本课程的开发一、界定二、条件与实践1.条件办学理念幼儿园背景发展机制师资建设课程研究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第一二章)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
![幼儿园课程(第一二章)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https://img.taocdn.com/s3/m/34c497c4866fb84ae55c8d81.png)
2.以身心发展为框架建构的课程目标体系 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以人的身心发展
的整体机构为框架,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 (1)认知领域: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2)情感领域: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会
适应能力的发展。 (3)动作技能领域:包括感知动作、运动协调、动作技能
行为目标的叙述包含四个要素:简称ABCD型式
(1)行为主体(Audience):即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应是幼儿的 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 (2)行为动词(Behavior):即用以描述预期幼儿形成的可观察、可 测量的具体行为。 (3)行为条件(Condition):即幼儿产生预期行为的特定条件或情景。 (4)表现程度(Degree):即幼儿达成的目标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 价幼儿的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2.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性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实施要凸显体验性特征。
学习品质就是指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方法等与学习密切相关 的基本素质。它在幼儿期出现、发展,并对幼儿现在和将来的学习、 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爱学、会学、主动、坚持、 专注、负责、活跃的思维、想象、创造等品质,培养幼儿对生活的 热爱、对自己的信心、对他人的信赖、对自然和社会的亲近,对其 以后形成健全人格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幼儿 园教育的使命。
第二节 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教师充分利 用各地各园所拥有的课程资源,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 习经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
课程内容是指可以
课程目标是指 幼儿园课程要
幼儿园课程课程标准
![幼儿园课程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f008d6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5.png)
《幼儿园课程》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幼儿园课程课程编号:17001357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幼儿教师岗位需求能力为导向,以活动设计能力和指导策略的运用为目标,以真实幼儿园情境为载体。
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实际工作能力,更新传统教育理念,提升保教质量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培养的目标。
通过对幼儿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理论及指导策略,设计与开发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活动类型,对幼儿活动水平给予有效支持。
课程内容: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类型、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课程的类型、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幼儿园课程的结构化程度、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知识拓展要求:理解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实际过程教学重点:目标模式教学难点与关键:目标模式知识拓展要求:掌握目标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与依据、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体系与层次结构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知识拓展要求:知道如何建构幼儿园课程目标第四章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概述、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知识拓展要求:掌握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方法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课程实施的概述、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与常见问题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知识拓展要求:掌握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第六章幼儿园课程评价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课程评价概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及过程、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及过程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及过程知识拓展要求:掌握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第七章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概述、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学重点: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知识拓展要求:知道如何组织幼儿园主题活动第八章西当代早期教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势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西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教学重点: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教学难点与关键: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知识拓展要求:掌握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特点第九章我国幼儿园课程方案及课程改革动向本章教学主要内容:我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向教学重点: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教学难点与关键: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知识拓展要求:了解并识记我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教学要求:一、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1、要在课前下功夫认真备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和特点
教学目标:
了解各教育家对幼儿园课程概念的界定
掌握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并能说出其内涵
教学重点:
掌握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并能说出其内涵
教学难点:
掌握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并能说出其内涵
教学时数:1学时
作业:
梳理教育名家对幼儿园课程认识的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课程的概念,你能不能结合对幼儿园的了解,说一说你对幼儿园课程是怎么看的?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幼儿园课程”一词早在五六十年前就已被我国的幼教界普遍使用。
1928年5月在南京的全国第一次教育会议上,陶行知提出《审查编辑幼稚园课程与教材案》。
1951年,陈鹤琴发表了《幼稚园的课程》的文章,系统地论述了自己关于幼儿园课程编制的观点。
在我国“课程”这一概念早已正式运用于幼儿园。
请同学们看一看以下三位教育家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你认为他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一、以前的理解
1.张雪门的观点
他在《幼儿园的课程》一书中指出:“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
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他采用了经验活动的观点。
2.张宗麟的观点
他在自己的文章中也谈到:“幼儿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
”他强调幼儿园课程是有助于儿童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3.陈鹤琴的观点
陈鹤琴一再强调,幼儿园应该给儿童一种充分的经验,这种经验的来源有二:一是与实物的接触,二是与人的接触。
应该把儿童能够学而且应该学的东西有选择地组织成系统,应该以儿童的两个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中心组织幼儿园课程。
这表明陈鹤琴强调了儿童的经验、环境,强调儿童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请同学回答“三位教育家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三位教育家都认为幼儿园课程是活动的这一事实。
那么,今天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是怎么理解的呢?我们先看看《幼儿园工作规程》是怎么说的?
二、今天的理解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这里的所谓各种活动,是《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说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园课程这个概念中有哪些是关键词?
手段、学习经验、活动
思考:为什么要用“活动”来解释幼儿园课程呢?而不是学科或科目?
1.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课程定义从“学科教材”发展到“学习经验”,反映了一种教育哲学的变革,即从重物(教什么)到重人(学到什么),更好地体现了教育的本质。
但正如一些研究者所指出的,“经验说”理论上吸引人,但实践中却很难实行,难就难在学习经验是主观的东西,而教师容易把握的是客观的东西。
上述情况使教师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将课程理解为学科教材,教师容易把握,但也容易导致“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将课程理解为学习经验,有利于解决“教育中无儿童”的问题,但教师又不知如何操作。
唯一的解决方法是:改变传统的非此即彼的方式,把视角转向两者的结合处——活动,从活动的角度看待和解释课程。
用活动解释课程的好处:
(1)活动本身既有主体性(活动者)又有对象性(用什么东西来活动)。
课程的两端——学习者(主体)和学习内容(对象),同时存在于活动中。
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
把课程解释为“活动”,有利于改变课程工作者的视角,促使他们同时注意课程的两个方面:学习主体(学生)和学习对象(教学内容)。
(2)活动自身也是存在方式,教师看得见,比较容易把握和控制。
同时,活动具有一种双重转换性:一方面,外在的客观对象和活动方式可以通过活动“内化”为学习者的主观经验;另一方面,学习者已有的主观经验也可以通过活动“外化”为态度、动作方式、技能等,在活动中表现出来。
因此,课程工作者可以通过活动了解儿童的兴趣、需要、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也可以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提供活动材料、引发活动主题、指导活动方式等策略来“控制”儿童的活动,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经验。
(3)活动一词更能反映幼儿学习的本质和特点,因而更适于解释幼儿园课程。
儿童认知的具体形象性及行动性,使得儿童的学习具有直接经验性的特点,难以离开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感知和相互作用。
因此,“做中学”对于幼儿来说十分重要。
用活动来定义幼儿园课程,突出了幼儿学习的本质特征,更能反映课程为学习服务的基本职能。
思考:除了课程是活动之外,为什么还要加上“有益的学习经验”呢?2.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
在“活动”前加上这个定语非常重要,原因在于突出课程的目的性,克服以活动来定义幼儿园课程可能导致的危险,即把活动本身看作目的,导致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
这样可以起到进一步明确活动目的性、指向性的作用,使过程与结果、形式和实质更加密切地融合为一体。
思考:什么事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园有哪些活动?这些活动都属于课程范畴吗?
3.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课程不仅仅是“上课”或集体教学活动,而应包括儿童的生活活动、交往活动和游戏活动等各种活动。
不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是通过创设环境诱发儿童的游戏、交往及生活活动,只要能帮助儿童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有助于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都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历史和现实阐述了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即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因此,我们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要始终牢记这一概念。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教学目标:
能说出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能用特点分析幼儿园课程
教学重点:
能说出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用特点分析幼儿园课程
教学时数:
1学时
作业:
题目:回顾视频,体会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教学反思: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幼儿课程的概念,那么幼儿园课程具有哪些特点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水果宝宝去旅行》。
思考:这个视频体现了幼儿园课程有什么样的特点?
(观看并讨论)
回答要点:
视频的内容很简单(启蒙性)
视频的内容与幼儿生活相贴近(生活化)
视频的内容中幼儿有游戏的环节。
(游戏化)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幼儿教育的性质决定的。
了解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有利于我们把握幼儿园课程的大方向。
一、启蒙性
3至6岁的儿童虽然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仍需睿智的引导者的引导。
幼儿园教育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一个引导者。
因此,幼儿园课程自然也就担负着启蒙的基本任务。
所以,幼儿园课程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去开启幼儿的智慧和心灵、萌发他们优良的个性品质。
二、生活化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目标内容的广泛性,也决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学原则。
儿童只能在生活中学生活、在交往中学交往、在做人中学做人。
所以,幼儿园课程带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更要贯穿于幼儿的生活。
三、游戏性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他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
在幼儿园课程中,学习与游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幼儿的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能让幼儿在其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展。
因此,幼儿的游戏活动本身就是幼儿园课程结构中的重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即使在教师专门设计、组织和指导的学习活动中,“游戏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即要符合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
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为此,《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除了以上三个特点外,我们还有以下两个特点。
四、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儿童心理学表明,儿童主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周围世界,他们只有在获得丰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幼儿的这种具有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特点,使得他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成为其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也使得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基本的存在形式。
对幼儿来说,只有他们在活动中的学习,通过直接的经历、感知和相互作用,他们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他们才能理解这种学习的价值。
离开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具体、生动的活动,幼儿园课程往往就缺乏了鲜活的生命力。
所以,脱离了儿童的活动和直接经验,教学就会变成记忆力的训练。
五、潜在性
上述幼儿园课程的种种特点,决定了它与中小学课程的另一个不同点,即课程的潜在性或隐蔽性。
有人甚至将其视为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的最根本的不同。
幼儿园通过环境的设计使幼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我们要利用这些特点分析幼儿园课程,同时也要利用这些特点进行选择幼儿园课程以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