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导学案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考点阐释】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间等手法来突出作品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作品中字句更为精巧。
考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是近几年中高考的次重点和次热点。
【方法探究】对修辞手法的鉴赏,说到底就是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
具体而言就是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修辞手法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1.在复习时要积累古典诗词中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便于在具体语境中作出准确的判断。
2.要洞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解答题目时适当加人,增强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如李煜在《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诗句。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以水喻愁,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
如果在解答时将“具体可感”几个字用在答案中会使答案更严密。
3.在解答时安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一、古诗词鉴赏回答问题观书(明)于谦①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②芳客,未信我庐③别有春。
[注]①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和笼头的贵美。
③庐:书房。
1.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诗句赏析。
【答案】示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运用比喻修辞,书本好似感情真挚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本诗开篇,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
“活水随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句,用典,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修辞手法。
2.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句意理解)。
3.对情感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教学重难】【考点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能力层级为D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修辞手法。
涉及的范围一般在《考试大纲》里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之内。
第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第三,篇章结构。
“修辞手法” 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点,所以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们普遍热爱语文,对诗词的兴趣非常浓厚,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然而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有畏难情绪,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练,思维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够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鉴赏指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结合“诱思探究教学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考虑到高考的要求,重在方法、技巧地点拨和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的训练。
【教学流程】一、导入二、小试牛刀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学生回答,明确分别使用了对偶、比喻、夸张、比拟的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导学案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表现手法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①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a)有动静结合(b)虚实结合等的不同(c)点面结合(d)正面侧面(e)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的描写(f)明暗、冷暖等色调形态(g)各种感觉:视、听、触、嗅(h)细节(I)场面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借古抒情②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③主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用典顶真等④其他写作技巧包括:(a)赋比兴、(b)衬托、(c)对比、(d)渲染、(e)卒章显志、(f)欲扬先抑、(g)联想想象、(h)语序倒置等。
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达方式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手法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语言含蓄、精练,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联想想象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教学目的: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表达技巧的种类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教学过程: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第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c、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正面描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侧面描写:《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诗歌鉴赏修辞导学案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并熟悉诗歌鉴赏中各类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2、掌握各类修辞手法于诗歌鉴赏中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设问:1、在高考中我们需要掌握哪些修辞手法?2、诗歌鉴赏中,遇到修辞类考题,该如何作答?一、基础知识复习(一)含义:凡是使句子更加(),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
(二)分类:()()()()()()()()()()()()()()()()(三)详解: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的、()的、()的事物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
表达对象叫(),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叫(),表示相似的词语叫()。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使用比喻修辞,浅显易懂,化()为(),使所表达的事物生动形象。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当做()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可分为()和()两类。
使用比拟,可以使所写的事物形神毕现,栩栩(),引人联想,生动活泼。
特别是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个性,且能使人感到亲切,使所写的事物更具有感染力。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分为用部分代表全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本体三类。
使用借代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揭示事物(),给人启示。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有对称美。
从内容上看,表意集中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使用议论,可使议论内容集中,增强(),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
开头设问,带动();中间设问,承上();结尾设问,深化(),令人回味。
8、反问:用()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导学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悉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了解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3.学会解答修辞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学习重难点】解读举例作品,掌握答题规律,有效组织答案,做到准确答题。
一、导:相关知识梳理(早读完成,课堂检查)【整体感知】古典诗词讲究语言凝练、语意含蓄,所以常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运用修辞,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效果)。
【高考真题再现】(1)(2010年安徽卷)杜甫《岁暮》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从修辞角度考虑),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2)(2016年山东卷)孙周卿《水仙子·舟中》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与雪缴缠”的两种修辞手法。
(3)(2017年全国1卷)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本诗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常见设问方式总结】(1)这首诗某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刻画某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及例句】(1)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例: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例: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②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3)拟人: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突出作者情感。
例: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鉴赏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 (1)
词中最后四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所称道,词人也因此有
了“贺梅子”的雅号,请你说说它究竟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
①最后四句词人连用三个比喻(博喻);
赏析:“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能让人感受到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使物人格化(拟人)或者使人物化(拟物),使描写的人、物更形象生动。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赏析:这段话用反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顶真
“顶真”又叫“顶针”,使诗句语意紧凑,连贯畅达,生动有趣。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杜甫《兵车行》)
【针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送人①
辛弃疾
唱彻《阳关》②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该词是作者中年退居江西上饶时所作。②《阳关》:古琴曲《阳关三叠》的简称,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主要歌词。
④反语。作者一生都志在收复中原,却受朝廷打压,壮志难酬,反说满腔报国之情是“功名馀事”,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2.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3.说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教学难点:说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知否知否》(胡夏/郁可唯)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借代、拟人、设问二、带领学生回顾常见的修辞手法含义及作用。
(一)比喻含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
表达对象叫本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表示相似的词语叫比喻词。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二)夸张含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三)对偶含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四)比拟含义: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作用:使物人格化(拟人)或者使人物化(拟物),使描写的人、物更形象生动。
(五)排比含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使语言更富有气势和节奏感。
(六)借代含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分为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本体三类。
作用: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
(七)设问含义: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
作用:开头设问,引入问题,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八)反问含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导学案
班级:_姓名:_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编订人:徒娟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掌握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课前预习案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真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 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一一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一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檣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简析:“檣”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
2016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导学案(教师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回顾古典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1、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杜牧)(夸张)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夸张)4、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杜牧《题乌江》)(反问)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叠词)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拟人)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拟人)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对比)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比)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设问)11、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1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拟人)14、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对比)1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设问、借代)16、“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1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刘禹锡)(双关)18、“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拟人)2、慧眼识“珠”——修辞(指出下列各首诗歌中用了哪些修辞)江上看山(宋·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高考诗歌鉴赏修辞手法学案学案2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学案
教学目标1、熟悉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了解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3、学习解答修辞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教学重点解读举例作品,掌握答题规律。
教学难点有效组织答案,做到准确答题。
一、【自主学习】
本节重点讲解诗歌的修辞手法。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对比、设问、反问、互文、双关、顶真等。
二、【课后作业】
1、【2015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2、【2014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从修辞角度考虑),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诗歌修辞手法导学案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附答案审核: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三、四姓名:小组:课题: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型:复习【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当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让学生掌握这类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修辞手法,领悟诗人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1、重点: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及效果。
2、难点: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知识链接】比喻比拟及其作用1、比喻(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②暗喻。
③借喻。
2.比拟①.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②比拟的作用①感情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生动;⑧表意更加丰富。
③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学法点拨】诵读、赏析、合作探究【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2、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学会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其表达效果;(3)能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3)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3)引导学生感受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美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与理解;(2)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学难点:(1)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2)创作中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课堂讲解:(1)讲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举例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3)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例子;(2)每组选取一个例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3)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创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情况和表达效果;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文本;2. 相关修辞手法的参考资料;3. 写作纸张和文具;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诗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创作实践法: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将所学修辞手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导学案(教师)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1)高三语文备课组第八周主备人:司徒彩芙一、学习要求:1.熟练掌握鉴赏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种类与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题型。
2. 掌握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类答题技巧二、课前预习:熟记几种常见的表达技巧。
见《全优课堂》P154-156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艺术构思(结构技巧)等的统称。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借代、夸张、对偶、互文、设问、反问、双关、对比……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①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托物言志,借古讽今②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衬托、渲染、烘托、白描、细节描写、色彩搭配3、表现手法(狭义的)①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②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③对比、衬托、象征、用典、抑扬、联想、想象……4、艺术构思(结构特点)开门见山小中见大对面落笔层层深入伏笔铺垫欲扬先抑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三、课堂实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试分析这首诗主要艺术手法。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效果?四、课后练习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试分析最后两句诗中意象的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问题:试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导学案1答案课堂实战答案1、答:采用了拟人手法。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识别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
2.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3.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修辞手法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古代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2.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修辞手法。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修辞手法的分类,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静夜思》中的比喻和拟人。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创意和效果。
七、课后作业1. 阅读一首古代诗歌,识别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
2. 尝试创作一首诗歌,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
八、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文本:提供不同朝代和风格的诗歌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修辞手法的解析和案例分析。
3. 创作工具:提供纸笔或电子设备供学生创作。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
2. 第二课时: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案例。
3. 第三课时:互动讨论和创作实践。
十、教学反思1.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强调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性,以便他们在阅读和欣赏古代诗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___导学案
鉴赏古代诗歌修辞手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悉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重点)2、了解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3、学习解答修辞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难点)课前预习案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双关、用典、互文、通感等。
二、明确设问方式:1、这首诗某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刻画某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有何效果?3、某一句或某一联妙在何处?三、请分析下列诗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⑴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⑶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⑹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⑻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⑽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⑾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课堂学习案一、检查预习案第三题,初步感知修辞的妙用。
二、了解对比、双关、互文、通感用典等手法,总结归纳修辞手法题型的基本答题步骤。
1、对比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例如:(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3)、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合作交流《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①鹧鸪天作于代人赋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教师)古诗鉴赏 修辞手法导学案
古诗修辞手法鉴赏修辞种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顶真、反复、互文答题步骤:1.具体运用的修辞手法2.该修辞的诗句内容 + 作用术语3.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答题模式: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句解说),(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具体修辞手法+诗句内容+作用术语+表达情感指出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比喻)2.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满江碧透,百舸争流。
(排比)3.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拟人)4.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夸张、比喻)5.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反问)6.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借代)7.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对偶)8.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比喻)9.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设问)10.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11.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互文)12.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谐音)13.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双关、谐音)课堂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问:“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第一步)用“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用“日”比喻君王。
(第二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人当道,蒙蔽君王的深灰现实,表达了诗人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的感慨。
(第三步)课堂练习1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届语文导学诱思案编者:吕红云校审:樊学英编写时间:2月27日序号:50
鉴赏古代诗歌修辞手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掌握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课前预习案
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真等。
二、明确设问方式:
1、这首诗某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刻画某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有何效果
3、某一句或某一联妙在何处
三、请分析下列诗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课堂学习案
一、检查预习案第三题,初步感知修辞的妙用。
二、依据示例,总结归纳修辞手法题型的基本答题步骤。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0年安徽卷)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从修辞角度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答:步骤一:借代,用典。
步骤二: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
步骤三:借代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总结归纳:诗歌鉴赏修辞手法题型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三、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2009重庆卷)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2辽宁卷)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3分)
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0浙江卷)
定林[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达情感的手法。
(3分)
四、课堂检测: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从修辞角度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3分)
五、课后作业:完成《第1方案》P37第4题
附:
一、常见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2、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比拟: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突出作者情感。
4、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5、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
6、反复: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7、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
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
8、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9、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10、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11、互文: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
12、用典: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
13、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使语言含蓄、风趣,令人回味。
14、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二、几种需要了解的修辞
1.双关
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的谐音双关,和别有弦外之音的语义双关两种形式。
诗人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同音,以天气的晴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
如民歌:“蜘蛛天旱夜结网,想晴只在暗中丝。
”——“想晴(情)只在暗中丝(思)”的实际意思是:想念情人不敢大胆说出来,只能暗暗相思。
2.互文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见”与“闻”互文见义)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主人下马客在船”的意思是“主人客人一起下马,主人客人又一起上船”)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是“秦汉时候的明月和关隘”)
(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思是“如烟的轻雾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寒水与沙”)
3.叠字
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有些叠音词能使诗歌更生动形象。
如: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李煜《浪淘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4.用典
典故是文化积累深厚的表现,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句无出处。
所以,了解一些常用典故对鉴赏诗歌十分必要。
古诗词中的用典有:
点化前人语句,出自《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引用神话传说,如: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都运用了杜宇的传说。
还有运用历史故事,如: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暗指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