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作者:刘长江

来源:《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年第10期

摘要人们如何做决策是世纪科学之问。在众多决策理论和模型中,齐当别理论作为一种非规范性理论以其对决策的独特解释和预测而显得尤为突出。该理论指出,人们的许多决策行为是在选项的诸多维度中进行差别判断,也即人们会齐同掉较小的维度差别而保留最大的维度差别,并依据后者做出最终决策。齐当别理论的提出者李纾研究员最近将其思想和研究成果撰写成著作《决策心理:齐当别之道》。在该书中,作者集合其在过去20多年间对该理论进行检验、求证与拓展的研究成果,精彩地展现了决策的齐当别之道,为决策研究提供了一条简洁而有效的法则。

关键词决策;齐当别;描述性理论;指导性理论;规范性理论

分类号 B849

从市井小民到国之栋梁,从家庭到政府,每个个体或组织都面临着决策。决策是20世纪最为活跃的科学,也是21世纪最为前沿的理论与应用科学。1947年,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出版了对行为决策理论影响巨大的著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1954年,“决策理论之父”Ward Edwards在《心理学公报》上第一次总结了心理学在决策领域里的研究成果。自此,行为决策科学的理论体系日渐成熟。决策领域里诞生了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包括Herbert Simon(1978)、Maurice Allais(1988)和Daniel Kahneman(2002)等。其中Kahneman凭借心理学研究成果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经济学界掀起了巨大波澜,这是经济学对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认可。在国内,行为决策科学经历了早期的思想引进,到认识深化,到研究跟进,再到独立发展等不同阶段。在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心理学会决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于2014年7月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李纾研究员担任该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纾研究员在行为决策领域里造诣颇深,他对经典决策理论和研究结论进行质疑和挑战,原创性地提出了决策的齐当别理论,并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专心致志地对该理论进行检验、求证与拓展。最近,李纾研究员将其思想和研究成果撰写成著作《决策心理:齐当别之道》,为读者全面地描述了齐当别理论,精彩地展现了决策的齐当别之道。

所谓决策,就是从所给定的选择项中做出选择。主流决策理论是规范性的,其基石是经济人假设。该假设指出,人是理性的,并且基于最大化某个东西(如价值、效用等)来做出选择(Baron,2009)。而且,主流决策理论坚持补偿性原则,即允许选项在某一维度上的缺点被另一维度上的优点所补偿。然而,种种证据显示,在实际行为中,人们并非遵循补偿性原则做出选择。人非计算机,其注意是有选择性的,且信息加工并非并行,亦缺乏无限容量的记忆等(Hogarth,1987)。对此,Simon(1955)很早之前就提出了有限理性这一概念,并且指出人

们感到满意时也可以做出最优选择。后来的研究还发现,人们做决策时可以是启发式的(Kahneman,Slovic,&Tversky,1982)。研究者转而思忖着决策的非规范性路径。

在众多非规范性决策理论和模型中,齐当别理论脱颖而出。齐当别理论是一种描述性决策理论,包含一套决策规则和决策策略。所谓齐当别,即齐同而别异。运用齐当别时,决策者会首先对选项的维度进行差别判断,从而将那些差别较小的维度齐同掉,而保留差别最大的维度,并依据后者做出最终选择。齐当别是基于维度的,因为对决策者而言,事物的属性特征尤为重要;齐当别是非补偿性的,因为它已经对某些维度进行了忽略,所以这些维度也不再有机会得到补偿。齐当别理论能够自成体系,其数理根基在于形成了一系列公理化的规则。而且,齐当别理论与对行为决策产生深远影响的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Kahneman&Tversky,1979)遥相呼应,对传统经济理论模型提出了挑战,但它又区别于其他经典理论,因为它更加直觉、更加简洁、效率更高。

不仅如此,齐当别理论也经得起各类决策问题和社会文化的考验。例如,对于框架效应的检验与拓展,对于诸多经济原则(如不变性原则、独立性原则、确定事件原则、传递性原则等)的新阐释,对于期望法则的挑战等等,齐当别理论均能够做出甚至比预期理论更广泛更有力的解释。作者创造性地检验了这些经典问题,提出了诸如程数、落花悖论、风险的差异性编辑、灰发灰云效应等新概念和新观点。基于齐当别理论的研究不仅延续了经典范式,采用登山队问题、瓦斯爆炸问题等一系列材料,为行为决策研究提供崭新的研究素材,还能够将传统文化演绎成科学求证,将迷信、福报、吃亏、冤等难以定量研究的课题摆在了实验台上。作者还采用多种研究方法,通过行为实验、眼动记录法、事件相关电位(ERP)、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和手段证实了齐当别理论不仅适用于确定条件下的偏好与选择,也适用于风险选择、跨期选择以及社会决策(如囚徒困境)等多种决策情境。

理解齐当别理论的第一要务是有关决策维度的界定。决策的维度是什么呢?在确定性条件选择中,维度就是属性,而在风险决策中,结果和概率构成两个维度。齐当别理论在回答这一问题上独具匠心。齐当别理论认为,在做决策时决策者是将“决策维度表征为N个可能结果”(李纾,2016,p.98)。也就是说,在基于维度的多次比较后,人们会将结果表征为最好和最差。由此,维度最终被简化为最好与最差两个方面,而最终的决策依据或是追求最好维度上的更好结果或是避免最坏维度上的更坏结果。

第二要务在于对结果的认识上。结果体现在诸如赋值差异、结果比较等不同的方面。例如,在著作中,作者认为,人们对自由、生命、爱情、死亡等赋予不同的价值,因而不能依据规范性理论模型做出决策:由于人们对偏好本身的认识不够,而非偏好导致的与规范预期不一致的结果,因而他们才会表现出偏好反转。对结果的认识不仅体现在了决策研究内容中,还体现在不同的研究方法上。例如,作者开发出了新的测量工具(如测量惠-善-义-法、吃亏似然性等问卷),从而有助于理解基于“值”的结果。

第三要务在于理解齐同与辨别这两个心理加工过程。决策本身反映了个体的价值观与目标。因为价值观和目标不同,视角也存在差异,因而齐与别的维度以及选择的结果也不同。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