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造系统的研究
智能化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智能化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制造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制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要求,智能化制造系统的出现,为生产制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一、智能化制造系统的概念与特点智能化制造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将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全部集成到一个系统之中。
这个系统可以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控制和调度,实现全程自动化。
智能化制造系统的特点是具有高度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柔性化、适应性和高效性等特征。
通过智能化制造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制造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智能化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智能化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需要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其中包括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1.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化制造系统的架构设计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要素,它包括硬件架构、软件架构和网络架构三个方面。
硬件架构主要是指系统所需的各个硬件组成部分,例如传感器、控制器、通信设备等。
软件架构主要是指系统所需的各种软件程序,例如数据库管理系统、生产调度系统、质量控制系统等。
网络架构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网络之间的连接方式,例如局域网、广域网、云计算等。
2.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化制造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是整个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
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提取出其中的有用信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和调度。
3.控制与调度系统智能化制造系统的控制和调度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控制器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控制和调度,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智能化制造系统的应用智能化制造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先进制造产业的各个领域,也包括传统制造业中的各个行业。
例如,汽车制造、机床制造、电子制造、食品制造等领域均可以应用智能化制造系统。
三、智能化制造系统的发展及前景目前,智能化制造系统已经成为各个制造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系统的研究与创新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系统的研究与创新1.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系统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趋势。
智能化生产系统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着重探讨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系统的研究与创新。
2.智能化生产系统的定义与特点智能化生产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生产模式,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和灵活性的制造过程。
它具有以下特点:2.1 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化生产系统采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大大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2.2 数据驱动智能化生产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收集大量的实时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2.3 灵活性和适应性强智能化生产系统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变化,快速调整生产线和生产工艺,实现灵活生产。
2.4 自适应优化智能化生产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优化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智能化生产系统的关键技术为了实现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系统,需要研究与创新一系列关键技术。
3.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智能化生产系统的重要基础,它能够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参数和状态,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进行决策和调整。
3.2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它能够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优化和决策。
3.3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能够处理和存储来自智能化生产系统的大量数据,提供实时监控和分析,为生产管理提供支持。
3.4 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控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稳定性。
4.智能化生产系统的应用与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
4.1 汽车制造在汽车制造领域,智能化生产系统可以实现汽车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灵活性生产,提高制造效率,并且确保汽车质量的稳定性。
现代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现代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正文:一、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制造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利用简单的工具和手工劳动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器的发明,使得机械制造成为可能,迅速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
20世纪初期,出现了装配线生产及大规模生产,代表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初步发展。
20世纪末期,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现代制造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应用。
二、现代制造技术的特征和优势现代制造技术的特征是高度自动化和数字化,集成与系统化,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现代制造技术有很多优势:1、生产效率高。
现代制造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能够大规模高速地生产产品,并且保证一致性和质量。
2、生产成本低。
现代制造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相同质量的产品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来。
3、技术含量高。
现代制造技术集成了现代化技术和高科技,可以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4、生产灵活性高。
现代制造技术允许生产线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变更和适应生产线。
5、产品质量高。
现代制造技术能够更好地控制产品的质量,并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三、现代制造技术的类型和应用现代制造技术主要包括:CAD/CAM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等等。
1、CAD/CAM技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用计算机来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生产流程控制。
CAD/CAM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误差。
2、激光技术:激光技术是利用激光束照射物体表面来进行加工和切割。
激光技术具有高加工质量,高加工速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精密雕刻、精密加工等领域。
3、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和调节生产过程。
它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广泛应用于大型机械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
四、现代制造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制造技术已经成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工业自动化的高度集成。
现代制造技术与系统

现代制造技术与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制造技术和系统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发展。
无论是从机器人制造到3D打印,现代制造技术和系统的影响正在不断地扩大,成为我们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现代制造技术和系统的发展,并分析它们对工业领域和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1.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有许多方面,现在我们只讨论其中一些。
首先,机器人制造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典型代表。
机器人制造已经在许多领域取代了人类的工作。
机器人能够重复性地完成高难度的工作,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机器人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自动学习和自我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的程度。
另外,3D打印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现代制造技术。
在3D打印技术的帮助下,创造出的物件可以直接从电脑中设计和制造,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同时还可以准确地模拟原型,避免了传统制作过程中繁琐的试错环节。
最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推进现代制造技术的领域。
自动化制造通常表现为机器人化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可以缩短生产时间,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为整个制造行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效益。
2. 现代制造系统的建立和使用现代制造系统的建立和使用需要各种技术的协调和整合,比如机械、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等。
这些技术的深入发展也推动了现代制造系统的建立和使用。
在现代制造系统中,生产线采用流程连续化的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过程通过各种传感器来自动采集数据,而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通过构建算法来实现自动化的控制,从而确保生产的高效性和质量。
此外,现代制造系统还包括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过程监控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通过数据的互通和共享来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协调性和效率。
3. 现代制造技术和系统的影响现代制造技术和系统对工业领域和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影响。
首先,现代制造技术和系统使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
现代制造系统

现代制造系统引言现代制造系统是用先进技术和方法来实现产品制造的系统,它是工业生产的核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现代制造系统在不断演变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本文将介绍现代制造系统的定义、特点、优势、组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定义现代制造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它包括了物料处理、生产过程、设备自动化控制、质量管理、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它的目标是通过精确的计划、灵活的资源调配和高效的生产流程来实现产品的制造和交付。
现代制造系统通常涉及到多个环节的协同工作,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工艺设计、设备控制、质量检测和物流管理等。
特点现代制造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自动化现代制造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例如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能够实现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过程。
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错误和安全风险。
灵活性现代制造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流程。
它可以适应多样化的产品和生产工艺,实现快速切换和生产共享。
高效性现代制造系统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利用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它能够减少生产周期、提高产能和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数据驱动现代制造系统依靠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来指导生产决策和优化生产过程。
它通过实时监控和分析关键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实现持续改进和优化。
优势现代制造系统具有多项优势,以下是其中几点:提高生产效率现代制造系统采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控制,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它可以实现连续生产和无人值守,减少人力投入和生产周期,从而提高产能和降低成本。
提高质量和可靠性现代制造系统通过先进的质量管理和可靠性工程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它可以实时监控和控制生产过程,减少变异和缺陷,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需求。
降低生产成本现代制造系统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利用率,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谈谈对现代制造系统设计技术的认识800字

谈谈对现代制造系统设计技术的认识800字现代制造系统设计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设计和优化制造系统,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并满足客户需求。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制造企业需要不断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制造系统设计技术,以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现代制造系统设计技术包括了诸多领域的知识和方法。
其中包括了物流管理、自动化技术、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和人机交互等。
物流管理涉及到原材料采购、仓库管理和产品配送等方面的优化,以实现高效的物料流动。
自动化技术可以减少人力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错误率。
信息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企业实时监测生产情况、调整生产计划、跟踪供应链,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以辅助决策。
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从大量的生产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帮助企业发现问题、优化流程和预测趋势。
而人机交互技术则关注于如何设计人性化的界面和工作环境,提高操作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其次,现代制造系统设计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好处。
首先,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自动化操作和实时监控,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完成生产任务,减少物料浪费和能源消耗,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现代制造系统设计技术可以降低成本。
例如,通过物流管理的优化,可以减少库存量和仓储空间,降低运输成本;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和错误率;通过数据分析的支持,可以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减少不良品率和报废率。
另外,现代制造系统设计技术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自动化和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最后,现代制造系统设计技术可以提升客户满意度。
通过及时交付、高质量产品和更好的服务,企业可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然而,现代制造系统设计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
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引进和应用新的技术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负担。
现代制造系统实验报告

现代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实验报告现代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现代制造系统及其分析方法的认识程度;(2)促进对课堂教学环节中所获知识的理解和巩固;(3)培养和发挥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4)加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软件FLEXSIM5.0三,实验要求(1)根据课堂讲授的制造系统功能视图描述方法,绘制给定的柔性制造系统工作原理图;(2)利用仿真软件系统,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并逐一设定各个组成设备的工作性能参数;(3)实验设计:综合理解课堂内容,提出实验方案,包括初始状态的变化、时间阶段的差异等实验条件变更,至少做出9种以上的实验记录;(4)分别分析系统各个关键组成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运行曲线,统计计算相关系统参数;四,实验内容1、制造系统平面布置图如上面平面图所示,该系统由发生器,暂存区,处理器,合成器,分配器,操作员,传送带,运输机,货架组成,由于平面图形的缘故,传送带在上面显示的是线,由如下三维图形可以清楚看清该系统的结构2、选用的设备类型及数量发生器*1 暂存区*2 处理器*3 传送带*3 吸收器*1 分配器*1 操作员*2 运输机*13、实验模型的建立三种产品离开一个生产线进行检验的过程。
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临时实体将按照正态分布间隔到达。
临时实体的类型在类型1、2、3三个类型之间均匀分布。
当临时实体到达时,它们将进入暂存区并等待检验。
有三个检验台用来检验。
一个用于检验类型1,另一个检验类型2,第三个检验类型3。
检验后的临时实体放到输送机上。
在输送机终端经运输机送到吸收器中,从而退出模型。
其中有两个检验员参与到产品的检测中,检验员的任务是从暂存区取出临时实体,安装到相应的监测系统中,安装时间为十秒。
模型描述:(1)临时实体到达检测车间的时间服从均值为20方差为4的正态分布(2)达到检测车间的临时实体类别为1,2,3,分别用不同的机器加工(3)暂存区最大容量为50件临时实体(4)机器加工时间服从(0,30)指数分布(5)传送带传输速度为2 m /s(6)运输机最大容量为10件临时实体4、实现方法及参数设置(1)发生器参数设置如下:如上图所示,在发生器处双击鼠标左键出现发生器对话框,在到达时间间隔一栏选择统计分布,正态分布,然后再修改平均值为20,标准差为2,这样发生器将按照这样的分布生产临时实体,物品类型选择3,表示生产三种临时实体。
现代制造系统控制研究发展

制造 业是所 有 与制造 有关 的企业 机构 的总 体 , 是 国民经 济 的支 柱 产 业 l , 发 展 状 况 直 接 影 响 _ 其 1 J
制系统中各控制单元 的决策职责和权限及 各控制 单元 之 间 的协 调 关 系 [ 。其 结 构 形 式 和特 性 直 接
决定 着制 造 系统控 制 的效 果 。制 造 系统 的控 制结 构可分 为 集 中式 、 阶式 、 布式 和 混 合 式 [ , 递 分 1]
图 1 控 制 结 构 形 式
集 中控 制结 构具 有设 备投资 少 、 易于全 局优化 等优点 , 多用 于早期 的简 单制造 单元 或小 型车 间 大
的控制 。但在集 中控制结构 中, 全部数据由一 台主 控计算机管理 , 有着可靠性低 、 响应速度慢和可扩 展性不好等缺点 。无法满足大型复杂制造系统 中 经 营管 理 、 计划 及控 制 的要求 。 生产
口 控 单 。执 单 制元 行元
集r 式 { I
行过程进行合理控制 , 达到优化生产 、 优化经 营的 门技 术 E , 制 造 系 统 研 究 的热 点 和前 沿课 题 3是 ]
一
之一 , 对提 高制造 系统 自动 化和智 能化 水平 有重要 作用 。具体 来说 , 制造 系统 控制 的 目标 是通 过对 制
如图 1 所示 。
国家 的经济基础和综合 国力 的强弱。全球 50强 0 企业 中 , 造 企 业 有 2 8家 , 4 %, 营业 收 制 0 占 16 其 入 占总 经 营收 入 的 4 . % ; 国制 造 企 业 年 产 值 47 我
占全 国国有 及 国有控 股企 业 年 总 产 值 的 8 % , 7 占 国 民生产 总值 ( DP 的 3 .%t 。 G ) 78 2 j 制造 系统 控制 是根据 给定 的 目标 和要 求 , 发挥 人 的智 慧 , 利用 计 算 机 作为 手 段 , 制造 系统 的运 对
现代制造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负面影响, 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日 趋严
格 的环境与资 源的约束 , 使绿色 制造显得越来 越重要 , 它将是 2 1 世纪制造业 的重要 特征 , 与此 相对 应 , 绿色制造技术也将获 得快速 的发展 。 2 . 2发展趋势 与新特点 现代制造 系统 的随着计算机 网络技术 、纳米技 术的发展 , 又体现 出以下新的特点 : 1 ) 异地加工、 同地组装 。 依托互联网技 术 , 由一个 指挥 中心 控制 不同地点 C I M S的 A C 、 F MS对相应 的产 品单 元进行加 工 , 然后将各产 品单元集结 到指挥 中心进行 统一装 配 , 从而可 以更 好地利用每一个 C I M S的优势 , 使系统更具灵活性 、 竞争性。 2 ) 超精密加工 技术 。 超精 密加工技术包括亚微米级加工技 术( 含精密切 削、 超精 密磨削 、 超精 密特种加工 ) 和纳 米级加工 技术 。纳米级加工技术及相关 的纳米检测 、 传感与控制技术总 称为纳米技术 。 目前 , 国外发达 国家正投入重资对纳米技术进 行研究 ,相应 的纳米加工技术 已被作为 C I M S组成 中的一个重 点研究方 向。
析方法等 。 1 . 2 . 1 无 尺度 网络系统分析方法
以拓 扑关 系的角度看许多复杂系统可将其抽象为 网络 , 网 络 的研究 经历 了规则网络 、随机网络和无尺度网络三个阶段 。 因为 规则 网络 和随机 网络 模型不能 再现真实 网络的一些 重要 特征 , 而且 大部分实 际网络既不 是完全规则 , 也 不是完全 随机 的, 所 以研究无尺度 网络 系统方法尤 为重要 。将 复杂系统抽象 为无尺度 网络 系统后 , 就可 以运用 图论 和网络分 析的理论方 法 与工具进行系统结构的拓扑特性研究 。 1 . 2 . 2不确定环境下的系统分析方法 由于制造 系统具有环境 的空间多样性 、 时间动态性 以及表 征水平上 的多重性 , 导致 事件发生 的随机性 、 观测 数据 的非 准 确性和 系统认 知上 的模糊 不确定性 , 使人们对制造 系统 的认识 始终存在着显著的不确定性 。 对 于不确定环境下的系统研究 主
现代制造系统报告

= 40������������
(3)平均转速与平均负荷计算 加速时间和减速时间各占总时间的 60%。 平均速度得: ������������ = ������ ������ =
3
25 100
× 1500 +
15 +
25 100
× 1500 = 2250������������������
0 1 0 0
0 −������ 0 −������ = ������(������, ������, ������) ≠tTp= 1 ������3 + ������ 0 1
������������ ������������ 0 0
显然,如果加工出这个零件最少四轴,而我们设计的机床只有三轴,不能一次装夹完成加工。
②写出 T0,p
1 0 0 1 T0,t= T2T2 T1T1 Tt= 0 0 0 0 1 0
������ ������ ,������ −1 = 0,������ 0 1
0 −������ 0 −������ 1 0 0 1
③机床运动功能矩阵 Tt,p 1 0 0
−1 Tt,p=������0, ������ ������0,������
−������������ ������������ 0 0 0 ������������ 0 ������������ = ������(θ, ������������ , ������������ , ������������ , ������������ , ������������ ) 1 ������������ + ������������ + ������������ 0 1
2. 判断机床的运动是否有冗余或不足。
现代制造系统的优化与控制

现代制造系统的优化与控制随着时代的进步,制造业也迎来了新的变革,现代制造系统需要不断进行优化与控制。
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优化制造流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一直是制造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本文将就现代制造系统的优化与控制展开探讨。
一、现代制造系统的特点现代制造系统的特点是高效率、高质量、高可靠性、自动化程度高和生产周期短。
其中,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是现代制造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优化现代制造系统的方法1. 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一种以减少浪费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通过对流程的重新设计,实现“精益”生产。
其核心理念是“为客户创造价值,浪费活动一律剔除,员工全体齐心协力提升生产效率”。
精益生产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提高生产率和员工满意度。
2. 运营管理优化生产系统的另一种方法是运营管理。
它强调对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同时关注生产和供应链的各个方面。
通过使用信息技术、管理流程再造、协同办公和集成系统等技术,实现生产系统的整体管理和协调。
3. 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是现代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高效率、高质量、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特点。
自动化生产线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三、现代制造系统的控制方法1. 物料控制通过物料成本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消耗可以精确得到控制,将其纳入生产成本,这样可以监控物料的使用情况,避免浪费和持续的盘点工作。
2.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品质的关键环节,通过质量控制组织,质量过程可得到监控和管理,从而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
3. 生产控制生产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实时监管,掌握生产的进程、效率和质量。
这种控制方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四、结论现代制造系统的优化与控制是制造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经验,通过精益生产、运营管理和自动化生产线等方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现代化生产制造技术研究

现代化生产制造技术研究一、引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制造技术也成为了现代制造业的关键。
现代化生产制造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应用,带来了制造业的飞速发展。
本篇文章将从现代化生产制造技术的定义、重要性、发展趋势以及案例分析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现代化生产制造技术的定义现代化生产制造技术是指应用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先进科技、工具、材料、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
现代化生产制造技术包括了诸多领域,例如:数字化生产、智能制造、云制造、虚拟制造、材料生产等。
三、现代化生产制造技术的重要性1. 提高产品质量应用现代化生产制造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制造中引入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能够使生产过程更加精准化、标准化,排除了传统手工制造可能带来的偏差,使得产品更加贴近设计标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2. 缩短生产周期现代化生产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模拟与仿真的方式,在产品开发阶段就能够快速预览整个生产链过程。
这样能够在产品设计、物料采购等各个环节中,快速、精准地处理消耗时间的事宜,从而缩短生产周期,赶上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减少生产成本应用现代化生产制造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生产成本。
首先,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制造能够自动化处理生产制造过程,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可能出错,从而减少了人工成本。
其次,材料生产中应用更便宜的、更高效的生产方法与技术,也能够减少投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 提升生产效率应用现代化生产制造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工具的引入,生产制造效率得到了提升。
同时,使用虚拟制造模拟,也能够让生产制造得到更好地规划。
这样一来,不同的机器、设备、劳动力各发挥所长,全面提升了生产效率,从而让制造企业更快地实现盈利。
四、现代化生产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 智能制造在制造业中,智能制造是一个颇为重要的概念。
现代制造业中的复杂系统优化研究

现代制造业中的复杂系统优化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工业生产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手工生产和单一的工厂设备了,而是由多个复杂的系统所组成的。
这些系统包括机器人、物流和信息处理等,这些都是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的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不断地进行系统优化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复杂性是现代制造业的主要特征之一,而复杂系统优化的研究是实现高效生产的关键。
这种方法旨在降低与制造相关的成本,同时增加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现代制造和设计领域中使用复杂系统优化方法,可以简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并在减少错误和工时上实现显著的改进。
在复杂系统优化研究的实际实施中,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制造过程和系统的结构。
这是因为制造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工艺、设备、资源和人员等等,而这些方面的交错和互动就形成了复杂的系统结构。
常用的复杂系统优化算法包括智能算法、启发式算法、进化算法和混合算法。
启发式算法旨在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而混合算法则结合多个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性能。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往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算法,以便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智能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数字化和网络化。
智能制造的优势在于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物流和极大地缩短制造周期;同时,自动化、智能化的制造过程也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智能制造方面,复杂系统优化算法可以辅助制造企业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除此之外,在现代制造业中,为了保持企业市场竞争力,优化研究还可以应用于产品设计、供应商选择和生产计划等方面,从而实现更有效的生产管理和资源利用。
总之,面对日益复杂的制造系统,复杂系统优化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广泛的技术研究、创新方法和创新技术的相互合作,我们可以开发出更高效、更灵活和更智能的现代制造生产线,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协调。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于复杂系统优化的研究方法和领域将在现代制造业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现代制造系统范文

现代制造系统范文
现代制造系统是基于先进技术技术和理念,为提高制造和加工质量及效率,缩短交付时间而设计的整体系统。
现代制造系统通常以自动化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工劳动,并包括一系列技术如机器控制,现代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控制,流体动力学,信息技术和生产管理系统等。
本文将对这些技术及其在现代制造系统中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机器控制技术是现代制造系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的基础是计算机自动控制,可以实现机器的自动操作,实现设备的自动开关,自动监控和自动调节,减少或替代人力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次,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制造系统提供了更有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从传感器收集的信息的处理和对不同类型信息的分析,实现具有智能的控制等。
以上这些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技术可以实现自动监控、质量控制和快速反应,为成品质量提供保障,同时也可以改善加工效率和准确度。
第三,传感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技术是现代制造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代制造系统

案例三:某电子制造企业的精益生产改进
总结词
精益生产、价值流分析、持续改进
详细描述
某电子制造企业通过精益生产理念和价值流分析方法,对生 产流程进行持续改进,减少了浪费和提高了效率。同时通过 不断改进员工技能和素质,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 效率。
案例四:某机械制造企业的绿色制造实践
总结词
绿色制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安全与环保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安全和环保因 素,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生产过 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制造系统仿真与优化
仿真模型建立
根据实际生产过程,建立仿真模型,模拟 生产线的运行情况。
性能评估与优化
通过仿真模型,对生产线性能进行评估, 找出瓶颈和问题,进行优化设计。
预测与决策支持
通过仿真模型,对生产线可能出现的异常 情况进行预测,为决策提供支持。
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鼓励创新和技 术研发,推动制造系统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04
现代制造系统的应用场景
汽车制造行业
自动化生产线
现代制造系统在汽车制造行业 广泛应用,包括自动化生产线 、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和大数 据分析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
质量。
定制化生产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外观和功能 的需求多样化,现代制造系统 能够实现定制化生产,满足不
医疗器械制造
医疗器械制造行业对产品的精度和无菌性要求严格,现代制造系统中的精密加工、无菌包 装等技术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家居用品制造
家居用品制造行业对产品的外观和舒适性要求较高,现代制造系统能够实现个性化的定制 化生产,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舒适性。
05
现代制造系统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技术与人才瓶颈
技术瓶颈
现代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现代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趋势。
现代制造技术在实现高效、精准、智能化的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对现代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以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一、现代制造技术的概念及分类现代制造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各种先进的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等设备,以实现工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组装。
根据其应用领域和技术特点,现代制造技术可以分为传统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两大类。
1. 传统制造技术传统制造技术是指以机械设备和简单工艺为主要手段进行生产制造的技术。
这类技术主要包括锻造、铸造、焊接、切割等传统加工方法,其特点是工艺过程简单,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但精度和效率有限,无法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求。
先进制造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进行生产的技术。
这类技术包括数控加工、激光切割、3D打印、柔性制造系统等新一代制造技术,其特点是精度高、效率高、灵活多变,能够满足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生产的需求。
二、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不断升级,现代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
1. 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制造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
数字化制造是指利用数字化设计、数字化仿真、数字化加工等技术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控制。
通过数字化制造技术,可以实现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工艺仿真和加工控制的数字化化,提高产品的精度和一致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实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3. 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指利用清洁能源、节能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等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低碳、无废、环保的生产模式。
现代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现代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制造技术在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现代制造技术主要
包括传统数控制造、模具制造、3D打印、大数据制造等。
其中,3D打印技术是目前较为
热门的制造技术。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智能化制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设备
开始应用于制造业,可以自动调节机器的生产工艺,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二、高效制造。
相比传统制造工艺,现代制造技术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可以大规模生产高品质的产品。
例如,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零部件可以缩短生产周期,
减少人工成本,提高质量。
三、数字化制造。
数字化制造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生产流程数字化,实现
智能化、高效化、自动化的生产过程。
数字化制造可以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
和效率。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现代制造技术将在未来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现代制造中的智能制造技术研究

现代制造中的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工艺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制造模式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制造技术。
智能制造技术的出现,使得制造过程开始变得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精准化。
本文将探讨现代制造中的智能制造技术。
一、什么是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是指利用高科技手段,使产品设计、制造、检测、运营、服务等环节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技术。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推进。
二、智能制造技术的特点1.高智能化智能制造技术是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物理世界数字化,进而实现从设计到制造、从生产到销售的数字化化、智能化。
2.高可视化智能制造技术下,数据信息化程度高,且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程度高。
制造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可以直观了解制造全过程数据信息,实现了可视化管理。
3.高柔性化智能制造技术的生产过程具有高柔性化的特点,可以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订单变化,提高生产效率。
4.高智能化重要的一点就是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技术和设备被实现智能化,灵活度越来越大,实现了人机合作,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制造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三、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1.智能制造机械人技术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机械臂式机器人、移动式机器人、交互式机器人等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已成为现代智能制造的必备工具。
2.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项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它可以直接将数字化数据转换成物理实物,方便打印工具与制造成本较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生产。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汽车零部件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模型制造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将多个传感器、智能工具、数据获取工具等连接在一起以便于互联互通的技术,它通过在物理、位置、时间、空间等维度上的智能连接和协作来实现智能化制造流程的产生和管理。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制造中生产设备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将人和机器接口互动得以完美实现。
制造业智能制造系统研究

制造业智能制造系统研究一、引言智能制造系统是现代制造业的一个重要概念,其目标是构建一个智能化平台,对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管理,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能耗,“制造业智能化”建设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竞争热点。
二、智能制造系统的定义及特点智能制造系统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智能化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将自动化、信息化、模块化和柔性化等多种技术综合应用,实现零部件的自动化生产、零散生产的迅速转换、生产现场信息的实时采集、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和成本可控等目标。
其特点包括:1.数字化加工与自动化生产、实现准确无误的自动编程和自主决策。
2.大数据技术为填补设备间孤岛构建多方数据交换平台。
3.云计算对管理信息的存储和处理提供了新的手段,生成丰富且准确的数据报告。
4.分布式控制与灵活制造,实现零部件的自动化生产、零散生产的迅速转换。
5.一体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已不是单纯的数字化与自动化,并且还存在着互联互通、开放性等新型挑战。
三、智能制造系统的分类智能制造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分类:1.工业自动化与生产自动化的混合型智能制造系统。
2.基于ERP/SCM应用自动化的智能制造系统。
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制造系统。
4.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能制造系统。
5.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制造系统。
四、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技术1.物联网技术,对于实现设备间的联网通信、数据采集和共享资源的优化调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云计算技术,对于实现企业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和统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3.大数据技术,对于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生产过程及企业经营状况监测与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4.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实现制造流程的自主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智能制造系统的应用及发展智能制造系统已在制造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制造、电子制造等领域。
机械设计中的现代制造技术研究

机械设计中的现代制造技术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机械设计领域也迎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现代制造技术作为机械设计的重要支撑,正不断推动着机械行业朝着高精度、高效率、高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机械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产品的功能、性能、可靠性、成本等。
而现代制造技术的出现,为机械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空间。
首先,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在机械设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AD 技术使得设计师能够更加直观、高效地进行三维建模和二维绘图。
通过 CAD 软件,设计师可以快速地创建和修改设计方案,并且能够方便地进行装配和干涉检查,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CAE 技术则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力学分析、热分析、流体分析等,帮助设计师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对设计进行优化,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控加工设备能够按照预先编写的程序,精确地加工出各种复杂形状的零件。
相比传统加工方式,数控加工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好的一致性和更高的生产效率。
同时,多轴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使得一次装夹就能完成复杂零件的多面加工,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增材制造技术(3D 打印)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现代制造技术之一。
它通过逐层堆积材料的方式来制造零件,能够实现复杂形状的直接制造,无需模具和工装。
这对于小批量、定制化产品的生产具有极大的优势。
在机械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利用 3D 打印技术快速制作原型,进行设计验证和优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快速成型技术为机械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设计概念转化为实体模型,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评估设计的可行性和外观效果。
同时,快速成型技术也可以用于模具制造,大大缩短了模具开发周期,降低了成本。
激光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表面处理等工艺,具有高精度、高速度、热影响区小等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制造系统的研究摘要制造系统是现代工业工程学进行企业系统设计和运作优化的重要内容。
熟悉和掌握现代制造系统是工业工程师必不可少的重要知识。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制造系统工程基础,成组技术基础,机床数字控制与编程基础,柔性制造及系统的基本原理,工业机器人及其应用,装配及自动化装配,质量工程、质量改进与自动检测,监控基础,新一代制造系统快速可重构制造系统等内容。
关键词:现代制造;系统;技术一、现代制造系统的概念现代制造系统是由众多制造理论、制造技术、制造过程、制造装备、制造资源以及组织体系等组成的有机整体,涉及机械工程、计算机与微电子工程、信息工程、控制工程、工业工程、管理工程等众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二、制造系统的一些现代设计方法简介⑴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英文名是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设计方法。
它以数学中的最优化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手段,根据设计所追求的性能目标,建立目标函数,在满足给定的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设计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事上首先应用了优化技术。
1967年,美国的R.L.福克斯等发表了第一篇机构最优化论文。
1970年,C.S.贝特勒等用几何规划解决了液体动压轴承的优化设计问题后,优化设计在机械设计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随着数学理论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优化设计已逐步形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工程学科,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常设计方案可以用一组参数来表示,这些参数有些已经给定,有些没有给定,需要在设计中优选,称为设计变量。
如何找到一组最合适的设计变量,在允许的范围内,能使所设计的产品结构最合理、性能最好、质量最高、成本最低(即技术经济指标最佳),有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设计的时间又不要太长,这就是优化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来说,优化设计有以下几个步骤:①建立数学模型。
②选择最优化算法。
③程序设计。
④制定目标要求。
⑤计算机自动筛选最优设计方案等。
通常采用的最优化算法是逐步逼近法,有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
⑵并行设计。
并行工程是对产品设计及其相关过程(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并行工程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实现信息集成、信息共享、过程集成。
这种工作模式力求使产品开发者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甚至销毁)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质量、成本、开发时间和用户需求等所有因素。
并行工程把时间作为关键因素,它以缩短产品上市时间为主要目标,从产品设计阶段就开始最大限度地寻求新产品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检验性、易维护性以便缩短上市周期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并行工程系统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的集成和并行工程环境的实现。
工程技术人员的集成,要求集中涉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所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并行设计小组,共同设计制造产品,对产品的各种性能和制造过程进行计算机动态仿真,生成软样品或快速出样,进行分析评议,改进设计,取得最优结果,争取一次成功。
并行工程环境是一种智能设计平台,支持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
并行工程环境必需具有:统一的信息模型,分布式环境,开发式界面和智能控制能力。
统一的信息模型是实现工程技术人员集成的基础;分布式环境是实现并行的必要条件;开放式界面使工程技术人员从各自的角度对同一产品协同设计;智能控制具有调度设计、仿真、分析及协同设计中出现的冲突问题,提出改进设计的能力,它是实现并行工程的关键。
并行设计是并行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并行工程的核心。
并行设计要求产品设计及其相关过程并行进行,是设计及相关过程并行、一体化、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这种工作模式力图使产品开发设计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在设计时就将下游环节的可靠性、技术性、生产性等作为设计环节的约束条件,以避免或减少产品开发进行到晚期才发现错误,再返回到设计初期进行修改。
⑶鲁棒性设计。
鲁棒性原是统计学中的一个专门术语,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控制理论的研究中流行起来,用以表征控制系统对特性或参数摄动的不敏感性。
在实际问题中,系统特性或参数的摄动常常是不可避免的。
产生摄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由于量测的不精确使特性或参数的实际值会偏离它的设计值(标称值),另一个是系统运行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特性或参数的缓慢漂移。
因此,鲁棒性已成为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一切类型的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所必须考虑的一个基本问题。
对鲁棒性的研究主要限于线性定常控制系统,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稳定性、无静差性、适应控制等。
鲁棒性问题与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频率域内表征控制系统稳定性裕量的一种性能指标)和不变性原理(自动控制理论中研究扼制和消除扰动对控制系统影响的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内模原理(把外部作用信号的动力学模型植入控制器来构成高精度反馈控制系统的一种设计原理)的建立则对鲁棒性问题的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系统中存在模型摄动或随机干扰等不确定性因素时能保持其满意功能品质的控制理论和方法称为鲁棒控制。
早期的鲁棒控制主要研究单回路系统频率特性的某些特征,或基于小摄动分析上的灵敏度问题。
现代鲁棒控制则着重研究控制系统中非微有界摄动下的分析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三、制造工艺系统的设计1,制造工艺系统的概念:为企业级制造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位于企业加工车间的底层,是作用于一定范围的被加工对象,具有一定柔性自动化程度的各种加工设备和高素质人员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制造工艺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是为产品或零件的制造过程制定一个工艺流程计划,构造一个生产加工环境。
在该生产环境下,通过所制定的工艺流程计划的实施使原材料经不同工作位置的加工转换,最终成为产品或成品。
3, 制造工艺系统布局的目标: 1,现和满足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 2,较高的生产效率和合理的设备利用率; 3,合适的柔性4,制造工艺系统布局基本方法:⑴机群式布局。
是按生产工艺组织,把同种工艺类型的设备集中在一起。
⑵生产线布局。
是指设备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工艺顺序进行排列,形成生产线,生产线的形状可采用直线型、U型或其它形状。
⑶从至表法布局。
是一种试验性布局方法,适用于加工设备在运输线路一侧成直线排列的布局设计。
⑷定量分析法。
制造工艺系统的布局有时也可以用定量的数学模型进行尝试四、制造工艺系统的控制技术---模糊控制技术模糊逻辑控制简称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
模糊控制具有良好控制效果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完善的控制规则。
但由于模糊规则是人们对过程或对象模糊信息的归纳,对高阶、非线性、大时滞、时变参数以及随机干扰严重的复杂控制过程,人们的认识往往比较贫乏或难以总结完整的经验,这就使得单纯的模糊控制在某些情况下很粗糙,难以适应不同的运行状态,影响了控制效果。
常规模糊控制的两个主要问题在于:改进稳态控制精度和提高智能水平与适应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将模糊控制或模糊推理的思想,与其它相对成熟的控制理论或方法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长处,从而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由于模糊规则和语言很容易被人们广泛接受,加上模糊化技术在微处理器和计算机中能很方便的实现,所以这种结合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效果。
对模糊控制的改进方法可大致的分为模糊复合控制,自适应和自学习模糊控制,以及模糊控制与智能化方法的结合等三个方面五、趋势与展望1、新世纪制造业的市场特征⑴市场的动态多变和不可预期性;⑵市场的国际化和制造的全球化;⑶新兴产业的崛起;⑷市场质的短缺和动态的非均衡;⑸虚拟市场和代理制是未来市场的重要形式。
2、新世纪制造型企业的特征⑴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成为制造型企业的经营宗旨;⑵工艺和设备的可重构性将是制造企业装备的显著特点;⑶人力资源是企业资源的核心要素;⑷制造型企业的全球化特征;⑸虚拟企业和团队能力建设是新世纪企业竞争的核心优势;⑹企业文化氛围的形成和创新是新时期制造企业的又一显著特征。
3、新世纪制造业面临的挑战⑴快速响应市场能力的挑战---制造环节的并行实现;⑵打破传统经营所面临的组织、地域、时间壁垒的挑战---技术资源的集成;⑶信息时代的挑战---信息向知识的转变;⑷有限的资源和日益增长的环保压力的挑战---可持续发展;⑸制造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挑战---可重组工程;⑹技术创新的挑战---全新的制造工艺。
4、制造系统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⑴制造系统工程学科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大大增加;⑵制造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纳米科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正在产生新的交叉性制造学科分支;⑶现代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制造理念、生产方式和制造技术的变革;⑷制造系统研究从单纯的以制造工艺和装备技术为主,拓展到制造系统和制造过程建模、动力学计算分析、知识信息智能表达、全局系统优化决策、多学科模拟仿真、非线性建模求解、创新设计理论和方法等多个方面。
5、制造系统工程学科的研究热点⑴支持产品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⑵制造信息学理论与应用;⑶微纳米制造理论和技术;⑷极限制造中的关键科学技术;⑸制造系统建模理论与制造过程模拟仿真技术;⑹新成型加工原理与技术;⑺虚拟制造;⑻数字化制造六、参考文献1 罗振璧朱耀祥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工业工程专业2010-07-282 卢小平清华大学出版社现代制造技术(第2版)2011-3-33 李长文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2009-3-74 李伟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5王隆.现代制造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5(2008.6重印)6杨东涛主编生产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7 李连芝主编工业企业生产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8 王汝刚主编工业企业生产管理与技术经济基础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9 申元月主编生产运作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0 网上资料。